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报告实施方案
教师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教案中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教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书。
在教师教案中,除了对知识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规划外,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及价值观培养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情感教育在教师教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过程,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如乐观、自信、友善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
在教师教案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感知、体验和表达情感的教学活动。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示范、情感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感受、表达和处理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班级中建立友好、和谐的情感关系。
在教师教案中,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或教材设计来创设情感体验的机会。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情感激昂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情感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和鼓励。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参与、观察和体验,让学生深入感知社会,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教案中的情感教育关乎价值观的培养。
价值观是个体在认识、判断和行动中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它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师教案中注重价值观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案中设置情景设计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协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课程学习的总目标之一即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
具体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欲要深入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入手,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情境的导入上应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未知的热情。
作为开课前的导入,应将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努力渗透,尤其是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内容在导入时应明确提示,因为,或许就是这一课前的简单提示,会让学生的阅读更加具有目的性,从而使文章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就紧扣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的这一特点,将菲利普夫妇的多变与《变色龙》作对比,启发孩子们思考,《变色龙》中警官的“变”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而菲利普夫妇的“变”是因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思考阅读中体会“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特点。
通过这一导入,使学生在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的同时,还会让学生依据文章里的人物形象去关注人物心理,关注社会现状,也在情感上去考虑不同的社会制度或社会现状对人性的影响和丑化,最终达到营造浓浓亲情、感知社会美好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性的分析和汲取,使学生既能学到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语文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学科教学设计中,要有效地将横向与纵向的教学目标交相融合,使学生既能学习到祖国语言文字在实际中的应用,又能在阅读、分析、品味中去感知美好,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社会性、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承载着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同时也是塑造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教案设计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一、情感态度的培养情感态度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现象所具有的感受和态度,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 教材选择与教学方式在教案设计中,教师需要选择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教材。
通过选取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诗歌和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对学习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情感体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亲身感受到情感的力量,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2. 课堂氛围的营造情感态度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亲切友好的语言、鼓励和赞赏的态度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同时,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精神。
3. 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环节,借助教具、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情感的真实性。
并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促进情感的沟通和分享,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二、价值观的培养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的准则,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 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案设计中,教师应该将知识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问题导向的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价值观。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教育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因此,我制定了一份小学教师工作计划,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了解学生情感需求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因此,我计划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家长合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感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二、营造积极情感氛围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我计划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同时,我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因此,我计划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四、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关乎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因此,我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会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写日记、绘画、音乐等方式宣泄情绪。
同时,我会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在班级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性格孤僻等。
这些学生在情感上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引导。
因此,我计划针对这些特殊学生群体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我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
六、定期评估与调整为了确保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我计划定期对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评估。
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方案
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方案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案。
一、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首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或者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情感和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父母要做好自身情感的表达。
通过与孩子的亲密互动,父母能够传递给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关爱、尊重和理解。
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情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困难的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让孩子从小学会感知善恶,明辨是非。
最后,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带孩子参加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关心环保等,让他们从小明白他们的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
二、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场所,是第二个家庭。
任教老师不仅要在学术方面教育学生,还要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首先,学校应加强情感教育。
教师要积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坚韧性和适应能力。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教师要倡导友善、合作和包容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交流和关心。
其次,学校要注重价值观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班会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应帮助学生分辨真伪、正邪,培养他们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最后,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社团组织、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宽他们的视野。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社会的作用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
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一、引言在教育的世界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师工作计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体在认知和行为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
对于初中生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1.深入了解学生在制定教师工作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状。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生交流、与家长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制定具体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这些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感恩意识、诚信品质、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具体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包括主题班会、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社会实践等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4.营造良好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在班级中,我们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5.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师工作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持续反思和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和成长,评估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小学思想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思想教育实施方案一、引言。
小学思想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良好校园文化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小学思想教育,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实施内容。
1. 课堂教育。
通过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学习、友情、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校园文化建设。
举办主题班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3. 师生互动。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家校合作。
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方法。
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和校园活动的有序开展。
2. 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实施保障。
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2. 教师要积极参与思想品德教育,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树立榜样。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发展。
六、总结。
小学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强小学思想教育的实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案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案1. 引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探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案。
2. 培养自我认同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潜力,并学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出积极的改变。
这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课堂活动和社团参与等方式实现。
3. 培养积极心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设立目标、设定挑战和给予奖励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同时,教师应当树立榜样,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分组合作的课堂活动、集体项目和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
这样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5. 培养公民责任感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为改善社会而行动的愿望。
6. 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如今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应当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
通过开设跨文化交流活动、学习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和历史,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7. 培养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供环保教育课程和组织参观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决心。
8. 培养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艺术课程、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和提供艺术资源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并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9. 培养适应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
教案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案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外,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既可以用来传递知识,又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本文将从教案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价值观培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感态度的培养1.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教案中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从而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择有趣的文学作品或者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2.积极正面的情感引导教案中的情感引导应该以积极正面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友善心、宽容心等积极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感情景、面对面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同时,注重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潜能,提高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感教案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感。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设计情感情景,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等的情感认同感。
同时,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包容心,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
二、价值观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案应该注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道德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逐步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案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政治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或者模拟法庭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在中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如何在中小学教案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结题报告朝阳县西五家子初级中学课题组二 0 一一年十一月《如何在中小学教案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一)本校现实需要本课题的研究:西五家子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中小学生600多人多年来,学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学科教案中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科教案中渗透三维目标的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学校教师们在教案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和谐、民主的教案氛围中有利于强化三维目标的渗透,把创建和谐的课堂教案氛围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结合起来;2、注重可操作性。
在教案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3、注重针对性。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的学生基础,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学科教案中的不同内容,以实践探索为主,摈弃枯燥的理论说教,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注重有效性。
及时反馈信息,反思在教案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的效果,不同班级进行实验,找出不同,总结经验,再运用到教案实践中。
<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在理论上的分析<1)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案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
特别是现代教案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 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
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
教案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
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要转变教案观念,教案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验表明,95%以上的学生智力是差不多的,然而教育活动的结果——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那么明显,其根本原因即在于非智力因素。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教师的工作计划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前进的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方面。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制定了一份旨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
因此,我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家访等方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我将积极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三、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我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
通过真诚的关爱和耐心的引导,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榜样示范,引领成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将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言行示范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我还将积极挖掘身边的优秀学生和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场所。
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六、注重评价,激励进步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有社会意识的人。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一、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情感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
只有教师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积极向上、充满热情,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
1.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友善待人的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情绪智力训练、情绪表达技巧培养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同理心是指理解并共情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影视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爱他人的活动,如参观福利院、慰问社区老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价值观教育。
1. 以德育为先,注重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研究实施方案一、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小学德育研究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德育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道德修养。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德风貌。
三、实施方案。
1.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主题班会、主题演讲、主题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强化德育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道德修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 加强德育环境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文明礼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4. 加强家校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保障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3. 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委员会作用,加强校园德育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五、总结。
小学德育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我们将不断完善实施方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就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制定教案时,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情感特点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还需了解其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在制定教案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活动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第二部分:注重情感体验的设计在教案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在艺术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的情感体验。
第三部分: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生态度。
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人生态度的内容。
例如,在生活常识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公益事业,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四部分: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应该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培养。
在教案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对比不同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社会伦理和道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教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中,价值观教育越来越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价值观教学的原则、目标、方法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成果。
一、价值观教学的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
价值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兴趣、态度等因素,对其进行个性化引导。
2.生动有趣。
价值观教学应该采取生动、有趣、具有情感的形式,通过印象深刻的案例、事例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全面而系统。
价值观教学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不断更新、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
二、价值观教学的目标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课堂到校园,从学校到家庭,从社会到国家。
因此,根据其培养的阶段和对象,价值观教学的目标应该具体化,如下所示:1.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社会公德心、家庭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等基本价值观。
2.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观念,增强自我认同和责任感,并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高级文化价值观。
3.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理性判断能力、创新意识和拓展国际视野等高层次的思想道德、个性品质和文化价值观。
三、价值观教学的方法1.案例教学。
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收集有关情境和事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事例、例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生活教育。
可以利用班会、团日、活动周等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活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升国旗仪式等,从生活中感悟价值,引导并激发学生的价值追求。
3.课程整合。
将各门学科的内容整合,与社会,人类的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联系起来,形成互动、交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感受与之相关的文化价值观。
四、如何评估学生的成果即使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价值观教育,仍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测评。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测评方法:1.问卷调查。
提高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实践教案设计
提高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实践教案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诱惑,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同样面临着着火热的考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通过综合实践教育,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中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本文将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教案,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一、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树立自信、自尊心和自立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爱护自然的自然情感,建立绿色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3.推动学生与家庭、校园、社会融合,帮助他们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与互助合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正义、真诚、感恩、宽容、团结合作等良好的价值观念,打造一支具有人文精神与理性思维的未来希望之花。
二、课程内容1.自我认识与成长通过生活照片、家庭成员介绍、课堂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自我表达,了解自我优点与不足,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
同时,借助青春期教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自身变化,树立自理、自爱、自重的意识。
2.绿色环保与节约能源通过实地参观、图文展示、课堂演讲、志愿行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实际行动中体会绿色环保的重要性和美好未来的必要性。
同时,结合课堂教育,让学生了解全球暖化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自然资源,建立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
3.人际关系与互助合作通过小组活动、社区服务、教育实习、亲子讲座等形式,扩大学生社交面,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形成以友谊、团队协作、互助合作为主导的人际关系理念。
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宽容相待,培养感恩之心,树立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的价值观。
4.道德教育与心灵抚慰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小说阅读、心理疏导、情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团结合作、正义重情、真诚待人、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观念。
同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树立感恩之心,淡化自我中心化的倾向,增强理解与协调的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工作计划——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
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将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态度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同时,强调勤奋、认真、自律等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2. 价值观引导
通过主题班会、德育课程、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诚信、责任、尊重、合作等。
通过具体事例和社会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力,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3. 学习方法指导
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语文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强调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拓展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措施
1. 个性化教学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挑战。
2. 互动式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答疑等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情感教育实践指南
小学生情感教育实践指南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情感发展,还关系到他们的品质教育和人格塑造。
为了帮助学校和教师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实践,以下是一些指南和建议。
一、培养情感意识情感意识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学校和教师应该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把情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
通过日常课程教学、班会活动以及特殊主题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情感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关注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健康。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开展情感表达活动、情感体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情感的适应能力。
三、建立情感支持系统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情感支持系统,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门的心理教师,开展情感问题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同时,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及时发现并解决情感问题。
四、培养情感管理能力情感管理能力是情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教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表达情感,培养他们对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举办情感管理训练营、开展情感冲突解决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
五、促进情感交流和合作情感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交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情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六、注重情感评价和反馈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
可以通过情感日记、情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七、家校合作,共同培养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可以开展家庭情感教育讲座、家长情感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家长的情感教育意识和能力。
模板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模板
模板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和目的在当今社会,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需要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模板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学校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以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4.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 制定一系列与价值观相关的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安排专门的教师负责上述课程的教学,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在课程中融入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活动组织- 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举办主题讲座和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和成功人士分享经验和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举办综合素质展示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其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3. 班级管理- 建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组织班级活动,如班会、团队合作培训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成长档案、学生日记等形式,记录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四、评估与反馈1. 系统的评估指标- 设立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道德素养、沟通能力、创造力、社会责任感等;- 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价方式,结合平时表现、课堂考核和活动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 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给予反馈。
2. 提供个性化指导- 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制定个别培育计划;- 鼓励学生自主反思和定期总结,帮助其不断完善价值观并提升自身。
五、实施成效与持续改进1. 监测实施成效- 定期进行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了解实施方案的效果;- 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收集关于价值观教育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生社会情感教育研究报告
小学生社会情感教育研究报告社会情感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情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以促进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
一、社会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他们良好社会情感的重要时期。
通过社会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培养同理心和善于合作的能力,增强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情感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是社会情感教育的第一步。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对自己的认知,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他们对他人的影响。
2.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社会情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角色扮演和合作技巧的培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互动,以及如何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 培养情绪管理技能情绪管理是社会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
通过情绪管理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压力和困难,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感。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社会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区分善恶和正确与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他们能够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社会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1. 课堂教学社会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如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道德品质培养等。
通过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学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增加他们对社会情感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如何在中小学教案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实施方案朝阳县西五家子乡初级中学课题组二 0 一 0 年九月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如何在中小学教案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背景:<一)教育教案实际上的迫切要求:西五家子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在校中小学生600多人,多年来,学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学科教案中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学科教案中渗透三维目标的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校在教案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来满足教师对学生的教育。
1、和谐、民主的教案氛围中有利于强化三维目标的渗透,把创建和谐的课堂教案氛围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结合起来;2、注重可操作性。
在教案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3、注重针对性。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的学生基础,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学科教案中的不同内容,以实践探索为主,摈弃枯燥的理论说教,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注重有效性。
及时反馈信息,反思在教案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的效果,不同班级进行实验,找出不同,总结经验,再运用到教案实践中。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二)理论认识上的需要<1)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案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育教案要面向全体学生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
面对21世纪人才的竞争,要转变教案观念,教案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很多教师都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全面发展”的某些任务得不到真正落实,培养科学素养最终成为泡影。
因此,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育教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研究意义分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驱动力。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因此,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驱动力。
教案中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会给教案注入活力,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因此,教案中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习兴趣,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研究现状分析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帕夫雷什中学为基地,实践并发展他“自己的教育信念”。
结果,使这个偏僻的乡村学校变成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
他的成功得益于教育教案、课外活动、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渗透着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在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实践家魏书生,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讲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实际培养。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学已开始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在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培养和实验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为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案质量做出了贡献。
非智力因素不同于智力因素,它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形成的,然而而其形成又不是自发的,关键在于精心培养与正确引导。
一旦形成并通过强化,就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取决于智力水平,而是取决于非智力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其智力因素,它是通过先天的遗传因素获得的,生来俱有的,但我们可以提高其非智力水准、来促进智力的开发、潜能的挖掘,使学生提高成绩,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教案要提高教案质量,关键在于对学生的非智力水平的培养与运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情感,广义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他们就会持欢迎的态度,体验到喜爱、愉快、崇敬的情感;不符合人的需要,他们就会持拒绝的态度,体验到憎恨、愤怒、鄙视的情感。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指人说话和动作的神情以及人对事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有肯定的或否定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之分,有社会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等很多类型。
价值观是个体对事物及意义评价的观念系统,即推动并指引人们采取决定和行动的价值取向.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和标准<林崇德,2003)。
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者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只是一个人发展的量的积累,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质的飞跃。
因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新课程的目标之一。
新课程强调: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两面;从纵向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灵连续体。
另外,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附属的,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不同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指向有所区别<钟启泉,2001)。
《心理学》上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
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因素差别不大,而非智力因素水平往往差别很大。
因此,非智力因素便成了中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中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原因。
中学的各科教案是一项艰辛而复杂的脑力劳动,教案更要依赖.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只有充分考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思想品德教案的良好效果。
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发展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操,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增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正不良风气。
一句话,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思想品德教案质量的提高。
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教案内容为载体,以教案过程为渠道,将认知与能力的培养与道德情感的渗透、品格素养的渗透和行为规范的渗透等多种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科教案的育人功能,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树立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的品质。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案目标,对课堂教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学习的全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掌握方法产生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成为课堂教案达到育人目标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三维”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很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
本课题通过研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研究,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加深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树立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和教案实践能力,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迫切需要。
在教案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敢于质疑、想象丰富、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严肃谨慎、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科学素养,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意志力、判断力创造力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主要任务1、非智力因素课题目标的功能研究2、非智力课程目标的概念研究3、非智力课程目标的原理研究4、非智力课程目标在课堂教案中的实施研究:<1)怎样在学评课堂教案环境下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2)怎样在教案中通过非智力因素开发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科学习行为。
<3)怎样在教案中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促进学生学科学习的智力发展。
<4)如何评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的促进。
5、对研究课题的论证:<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案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研究怎样通过各学科教案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向,在教案成为培养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础渠道。
<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掌握方法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价值观。
<3)、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各学科教案学习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取向。
<4)、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案目标,以新课标为载体,尝试在新课改教案理念下创设成型的课改、课题并将其转化为教案行为成为新一轮课堂教案改革的主流。
五、研究原则<一)有意渗透原则<相对于所有学科来说):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案中都要渗透三维教育的思想。
在教案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中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三维教育目标体系,实行三维教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科目标,具体明确;课时目标,落实到位。
<二)有序渗透原则<相对于某一学科来说):根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和德育内容结构的序列性和完整性,对教案中的三维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以求得良好的整体效应。
做到三维教育进程有条不紊,层次清楚;三维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有机渗透原则<相对于某一节课来说):找准渗透点,选择教案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三维目标教育,做到知识与三维教育水乳交融,避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免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镇中全体学科教师和全校学生。
一)<方法的设计:二)<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案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案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通过一系列课内外教案的实践活动,研究实现中学教案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功能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