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模式初探
生 的求 知欲望 ,如在讲解 不等式 的性 质 时, 可提 出下面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我们知道 2 ,可有人却证 明了如 >1 果。= a b那么 2 l他们 是这样证 明的: - 。 因 为 ab 两边 同乘 以 a 得 。a ̄ b 两 边同 =, , 2a ,
一
、
引言
图 , n ,, 情况进 行观察 、 析 , 对 =2 34的 分
问题 解 决 意 味 着 去 从 事 一 项 事 先 对 解决问题 的方法并无所知的任务 。 了寻 为 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 , 生们必须 以不 同的 学
方法应用他们的知识, 并且也许能通过这 个过程 , 来得 到新 的知识 。问题解决是整 个数学学 习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而不是 数学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孤立 的部分 。 它应 该是支持发展 数学理解 的课程 的一 个有
二、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步骤 1 .创 设情 境提 出问题 , 发学 生对 激 结论 的迫 切 追 求 的 欲 望 例如 , 中几何关于切线性质的教学 初 可 以这样引入 :教师先拿 出一个 圆纸 片 说 :这是一个圆, “ 当中去掉一个随便多大 的同心圆 。一边说一边用手 一捅 , ” 捅去中 间的一个( 先做好的) 事 同心 圆, 然后 问学 生: 这个圆环 面积 多大? “ ”教师拿 出一个 事先准备好的细棒放在 圆环 内, 使它恰好 既是外 因的弦 , 又是 内圆的切线 ; 再把 纫 棒从 中间折断, 以其 中一段为半径在黑板 上画一个 圆; 并对学 生说“ 因环面积 与这 个 圆的面积恰好 相等 , 你们相 信吗? 为什 么?, ’ 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切线性质 、 探求问 题答案 的兴趣 。 2 .引导学生感知数学 问题 只有当学 生对 数学 问题有 了真 正的
改革模式 优化过程—小学数学《自学诱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初探
尽 量 多启 发 、少 包办 ,必 要 时点 拨诱 导 、画龙 点 睛 。
5 巩 固 内化 :通 过 以上 活 动过程 ,学 生 已经 有 了
一
定的 基 础 .掌 握 了一定 的 学 习方法 :此 时教 师 要设
计巩固练习 ( 可 是 课本 中 的 “ 一 做 ,也 可 是 做 课 奉 中的 习 题 .还可 自行设 计 练 习 ) ,对 学 生 进 行
运用 。
自主学 习 , 因而培 养 了学 生 的能 力 ,久 而久 之 ,使 学
生掌 握 了学 习 的方 法 ,使 之学 会 学 习 ,善于 学 习 。
(i - )符合 现 代 教 学 的 原则 。 《自学 诱 导式 》课 _
堂教 学 模式 以旧引 新 .做 好知 识 的铺 垫 ,符 合知识 迁 移原 则 。模 式 以教 师 为 主导 , 学 生为 主体 ,充 分 发
下 .始 终 让 学 生 自行 自学 、讨 论 、 释 疑 、探 索 、总 结 、归纳 、自主 学习 ,符台学 生 自主性 原则 : 《自学
当作 学 习的 主体 ,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聪 明才 智 ,培 养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使 其 得 到 全
诱 导 式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由 于 学 生先 探 索 ,教 师 后 诱
可 操 作 、可 游戏 ,把学 习活 动推 向高 潮 ,实现学 生 认
知上 的 飞跃 。
・
维普资讯
( )总 结 课 堂 总结 一 般 由 学 生进 行 整理 、归 四 纳 、反思 .总 结 时要把 新 旧知识 进行 联 系 ,构 建 新 的 知 识 网 络 ,使 学 生 能 够 举 一 反 = 、融 汇 贯 通 、灵 活
小学数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初探
、
加 强师 生互动 。 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和数 学学 习的积极参与程度才是决定其数 学成绩以及能力高低 的
在长久 的应试教育模式中 ,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和感受没有 关键 之处 , 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败 的关键之处 。更 为重要 的是 , 学 得到重视 , 这样让学 生养成 了一种 观摩式 的课 堂学 习 , 完全跟着 生的主观 能动性是学生 思维 能力提 高的基 本前提 ,思维能力 的高
2 0 1 3年 1 月 8日
教研 前 沿
小学 数学 以学生 主体的教学模 式初 思维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很 高要求的学科 , 同时数 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思维 的严 密性和 复杂性
也有 着较高 的要求。在小学数学 中, 教 师要着力对学生 的这些思维能力进 行培 养 , 这样学 生的数学能力才会真正得 以提高。
关键词 :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 学生主体 ; 教 学模 式; 思维能力 ; 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 的教学 中, 由于年龄 的原 因 , 学 生的思维能力 到课 堂教学中来 , 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他们也是这个课 堂的一部分 。
并不是很 高 , 学 生对于数学 的学习往往也 比较 吃力 , 因此很多孩 子对数学苦恼不 已, 很 多教师也是在教学工作 中着力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 升行动 中最 为重 要的深层含义 : 是一 个
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学 习的过 程 、能够唤醒教 师职能思维 的过程 , 建的过程 。在此过程 中, 教 师应 当用心学 习和工作 , 不能够 对任何 师达到 自主提升 的学 习心 态 ,培训 工作方 可收到具 体实 际 的效 发展 思想和职业认 同感弱与厌倦 感强 的情况 , 提升行 动要注重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案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我提出了以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成绩。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内容:1. 引入游戏元素:在课堂中引入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数独游戏或数学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启发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分组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通过使用数学软件或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受数学的魅力。
5. 立体化评价体系:建立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和准备,在教材中选择适合的游戏元素和启发式教学案例。
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2. 实验的开展:按照实验内容的规定,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引入的游戏元素。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pt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pt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亲历体验,让学生经历过程,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是在数学学习中充分体验的过程。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经历体验过程。
一、在数学情境中体验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小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这样可以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比较乐于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有趣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更易引发他们积极地思维。
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例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一星期七天的循环、一年四季的循环、一年十二个月的循环、日出日落的循环等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再迁移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如:0・666…,1・3181818…。
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从而很自然的认识了数学中的循环现象,进而认识循环小数。
再比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比多少”的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做媒体进行教学:教室里的男生和女生比,二年级各班人数之间的比较,老师和学生比,生物园里小鸟和小鸡比,小花园里月季花和玫瑰花比……教师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这些自己非常熟悉的事物中,形成“比多少”的概念,自觉感知“比多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还不明白;只有亲自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题 开 展探 究活 动 , 能 延 伸 到 课 外 生 活 中 。 学 与 生 活 是 密 切 相 也 化
关 的 , 活是 结 合 化 学 知 识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的 大 课 堂 , 生 当学 生 学 会
个 交 流 和 提 高 的 平 台 , 学 生 的探 究 能 力 有 一 定 的 强 度 、 度 和 使 高
绍 , 点 突破 , 生 照着 学 , 步 亦 趋 , 全 被 动 地 跟 着 , 有 自 难 学 亦 完 没 己的 思考 。久 而 久 之 , 生将 失 去 培 养 智 力 、 学 兴趣 、 力 的机 会 能 和过 程 , 去 科 学 探 究 的 机 会 和 过程 , 失 失去 科 学 的学 习方 法 体 验
案 。 ” 学 生 带着 问题 进 行 探 究 学 习 。 让 2把 握 实 验 内容 的 开 放 程 度 . 我 们 的 学 生 是 中学 生 , 实验 经 验 、 能 有 限 , 验 探 究 的 能 技 实
新课 改的 一 些 体 会 , 作 为进 行 新 课 程 理念 下 的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初
探。
一
探 究性 是科 学 实 验 的 最 本 质 的 特 征 ,而 实 验 过 程 和 方 法在 整 个探 究过 程 中有 着 关 键 的地 位 和 重 要 性 。 根据 学 生 的探 究 实 验 设 计 。 过 师 生共 同讨 论 可 行 性 后 , 实验 仪 器 和 药 品 像 超 市 经 把
、
建构 “ 放 式 ” 验 教 学 模 式 , 养 学 生 的 科 开 实 培
原 因 , 会 比较 出现 的 多种 现 象 , 时 的 纠 正 、 导 、 评 , 学 及 引 点 让学 生走 出误 区 , 高 认 识 水 平 。 提 4 实验 成 果 的开 放 性 评 价 . 由于 实 验 问题 、 内容 、 程 和 方 法 的 开 放 , 然 有 多 种 结 果 。 过 必 教 师 不 仅 要 公 证 、 观 、 学 的给 予 评 价 。同 时应 组 织 学 生 之 间 客 科 评 价 交 流 , 进 实 验 教 学 开 放 性模 式程 度 的提 高 , 学 生搭 建 一 促 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验模式
一
传 统 的认 知理 论 多 认 为 只 有 物理 、化 学 、生 物 等
学 科 的 教学 才 会 用 到 实 验 ,实 际上 任 何 新 知 识 的 学 习 都 可 以 通 过直 接 或 间 接 的 实 践 活 动来 进 行 。数 学 知识
过 实 践 活 动 ,可 以使 学 生 具 体 地 接触 数 学 问 题 ,在 实
的体 积 单 位 ( 立方 米 、立 方 分 米 、立方 厘 米 ),建 立
单位 体 积 大 小 的 概念 。最 后 让 学 生 知道 :要 计 量 一 个 物体 的体 积 ,必 须看 它含 有 多 少 个 体 积单 位 ,最 终 掌
是 把 小 石块 放 人 有 水 的烧 杯 中 ,观 察 水 面 的 变 化 ,
说 明 石 块 占据 空 间 。 二 是 把 大 小 不 同 的2 石 块 分别 个
因 其 抽 象 性 ,更 需 要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借 助 形 象 性 的描 述 、实 物显 示 和现 场 模 拟 等 方式 ,让 学 生 通 过 形象 感
变 革对 于提 高 学 生 数 学 水 平所 具 有 的重 大 意 义 , 自觉 参 与 到 教学 方 法 改 革 的 活 动 中 去 。 同时 提 高 创 新 积极
性 ,勇 于 探 索 , 寻 找 实 验 方 式 ,从 传 统 的单 一 的讲
解 、演算 模 式 中跳 出 来 ,采 包 括 实 验 、实 践 在 内 的
以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中同 样需 要 确 立 实 验 意识 ,强调 实 践模 拟 的重 要 性 ,借 此 变抽 象 为形 象 、变 深 奥 为简
探究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探究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摘要:在我国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局面得到全面革新,相关教学目标也发生改变。
在全新教育环境下,必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小学数学已加强了实验教学重视,通过组织各种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
循证理论是指在证据基础上开展实践,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加以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本文便以此为核心展开研究,探讨循证理论下的实验教学要求,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证理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引言: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在教学中需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数学学科本就具有较强实践性,实验教学既符合全新教育要求,又与学科特点相契合。
为了确保实验教学有效性,大部分教师已在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循证理论,在该理论指导下实验教学需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突出实验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循证理论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要求循证理论最初源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早主要存在于医学领域,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进行,人们开始将循证理论融入到教学领域。
在数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循证理论发挥着积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也为数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循证理论引导下开展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首先,站在教师教学层面来看,在组织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收集实验证据作为基础,完善对应教学内容,构建全面、实用的教学体系,并制定科学教学目标,为实验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基础[1]。
其次,站在学生学习层面来看,实验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实验活动中能够加深知识印象,促进知识理解和运用。
在循证理论下,学生在实验活动中需要将发现和理解证据、总结知识等内容作为目的,不断积累实验经验,掌握有效的实验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需仔细研读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提取实验教学重难点知识,并根据学生现状、发展需要制定教学方案,全程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开辟多条证据收集渠道,从而获得理想实验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STEM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小学数学STEM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很多章节可以通过STEM教学的模式来进行,以实验与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实验与实践性教学还可以在无形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把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
(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STEM教学模式模式往往会比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有趣,也更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其中。
学生在数学实验与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概念、原理,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而良好的数学实验与实践性教学设计能够起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在有规划、有组织的实验与实践性教学设计下,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将得到有效培养,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
通过数学实验实践性设备操作和良好轻松的实验氛围,学生将更乐于参与实验与实践性教学,主动进行实验操作,积极与同学以及教师配合,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推动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学生思维的全面形成,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数学实验与实践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自己动手完成数学实验,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要求学生自由发展。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确保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让学生通过问题去思考应该怎样使用既有的实验器材和知识去开展实验,最终获取有效结论。
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数学实验与实践性为主的STEM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调研和分析生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实际要求设置数学实验,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1.引入活动: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故事、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学习状态。
2.设计实验任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的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可以是数学游戏、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
3.提供必要的工具:为了顺利进行实验,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工具,例如尺子、天平、计时器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激发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合作: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实验任务,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7.多媒体辅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等,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图像、动画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内容。
8.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实验内容、有趣的实验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9.鼓励探索: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0.及时反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
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变 固有的师生关系 , 重新认 识教 学性 质 , 本着 自主性 、 探究性的理
论原则 , 备 战课 堂 , 从提 问到探究再 到最后 的总结反思 , 扎实地走
好 自主创新 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之路 。
参考文献 :
[ 1 ] 王耀 忠o J J 、 学数 学 自主性数 学学习能力培 养“ 三思” [ J ] . 科
生对本 节课所讲 内容的理解 和吸收 , 夯实基础 , 为 创新思维 的激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 , 应该本着探究 原则引领学生 开启 探 发奠定浑厚的基础 。 索发现的知识旅程 。学 习不是一 个麻木接收 的过程 . 当学 生 自身 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模式 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 , 转 真 的融 入知识 的探 索 中去 , 那是 莫大 的乐 趣 , 伴 随着 学习能 力的 提高 , 创新能力在知识的基础下 才会有质 的飞跃 。 二、 自主创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模式 的一般程序 1 . 提问 恰 当的提 问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 , 也帮助学生形成 自主意识 、 探索意识 。在数学教学 中, 老师应该就本节 教学 内容不 断地提… 新颖 的问题 , 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 生在 自学 或预习过 程 中, 对 自己 汲取到的知识进行提 问, 在提问 中探索 , 在探索 中发 现 , 实 现 自主 创新的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模式 。
发挥 , 这是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相背离的。首先 , 我在预先准备的卡 握方法 , 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 习。 片上写 4 1 2 — 3 2 2 ( 在4 1 2十位 上的 1 , 下 面 用一 样 的 颜 色 写一 个 0 ) , 然后我很快把卡片 1 抽掉 , 露 出数字 0 , 4 1 2 — 3 2 2就变成 了4 0 2 —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探究活动。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索数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构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活动模式。
2.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分析数学探究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数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构建知识体系。
(2)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
(3)情境教学理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1)活动主题的选择: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确定探究活动主题。
(2)活动目标的确立: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活动步骤的设计:将活动分为导入、探究、总结、拓展四个环节。
(4)活动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教材、网络、生活等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3. 数学探究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教学中应用:将探究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课后作业应用: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外活动应用: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科技活动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数学探究活动应用效果的分析(1)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通过设计、组织、评价探究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循证理论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作者:周晓梅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年第01期摘 ; ;要数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味发现的乐趣、数学的奥秘,形成终生热爱研究的习惯。
然而,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引,以致数学实验在实施中存在诸多困惑。
随着循证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为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模式。
关键词循证理论数学实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期。
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体味发现的乐趣、数学的奥秘,有助于学生积累具体到抽象的经验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本领。
然而,初步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数学实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过于单调的数学实验会造成教师的引领处在较低的层次,不利于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过于繁琐的数学实验会加重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1]。
循证理论最早应用于医学,其意指“基于证据的实践”。
把循证理论应用于数学实验教学,笔者认为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教师层面思考,教师在组织学生实施数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收集证据,依循证据形成、完善数学实验的指导策略与评价的依据;二是从学生层面考虑,学生在数学实验中,要依循证据来发现、证明和获取知识。
依据循证理论的数学实验中,教师应是研究者,应在数学实验活动开始之前认真研究学情,并进行合理的诊断,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點进行干预。
数学实验中,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资源”,能为学生的“学”提供研究方向、证据或成功范例等,这样学生能清晰地知道数学实验的重点在哪里,明确判断自己的实验要达到什么目标。
循证理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活动时,基于证据、不断感悟、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的动态过程。
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合理规划确立主题,依循证据正确指导学生实验,搭设展示平台促成学生成果分享,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依据学情证据确立实验主题,促成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实验前,教师先要调查取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将教材上的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从而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实验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实验教学作者:李大武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8期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不管是在学习的任何时期都是基础且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也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教育势必进行改革,而在教学中加入实验教学不失为很好的方法。
数学实验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的思维活动,最后领悟概念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能带动全体学生的思考活动和提高对疑问的兴趣,它能达到使抽象的理论与数学食盐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抽象思维一、亲身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刻板的死套公式进行逻辑演算,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找出自己的问题,在反复的思考与实验中找到新的方法,总结出新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先得出猜想,然后再用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要像科学家一样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全过程去,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就会逐渐地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传承走向创新。
二、实验教学有助于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由于数学十分抽象,所以老师很难自己演示教学,这个时候实验教学就显得十分得重要了。
教学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疑问,有时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讲清楚。
如果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四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准备几张形状不同的四边形纸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四边形内角和是不是一个定值。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设计一个数学实验来检验。
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了几个实验来证明,一是分别撕下每个内角,将它们的顶点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割在两个三角形中;三是把四边形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四是在四边形一边上取一点,连接另两个顶点,分割成三个三角形。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崭露头角,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一、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定义和意义跨学科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开展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数学与科学的结合数学和科学在很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科学实验和观察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和绘制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在学习统计时,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应用和意义。
2.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数学和艺术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艺术创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和设计模式,让学生发现数学在艺术中的美妙之处。
在学习数列时,可以通过音乐创作和编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音乐的奇妙结合。
3. 数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数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例如,在学习数据分析时,可以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在学习金融知识时,可以通过模拟投资和理财活动,让学生了解金融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摘要:近几年来,STEM 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也根据教育现状完善了STEM教育的内容。
其中,全新的STEM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不断丰富,为今后的数学课堂增添知识的趣味性。
基于此,文章对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STEM教育;小学数学;实践前言STEM是近现代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它包含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也就形成了“STEM”。
STEM教育理念也就是关注每一门学科的独立价值,关注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线,充分实现四门学科的融合交汇。
对此,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小学数学教学引入STEM教育的动因1.STEM教育理念与数学教育相互融合数学教学内容元素较多,它蕴含着生活知识、科学常识、逻辑推理几个方面,具有严密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然而,大部分学生受到思维习惯的影响,认为数学学习具有极大的难度。
为此,教师引入了STEM教育理念,并在其中融入一部分的逻辑关系内容,促使多门学科相互结合,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1】。
1.STEM教育有利于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STEM是四类学科的总称,它重点在于将四门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将四部分之间的核心内容用四种视角展开深度聚焦。
STEM注重打破科学领域的边界,实现学科之间的贯通。
其中,STEM教育的这些特征也满足了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有利于知识形成一个大的有机体,促进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人才之间的创新。
1.STEM教育有利于把握数学课程发展趋势STEM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其他教育理论相比,它同时被所有国家所接纳。
与此同时,STEM理论也跟随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进行发展,STEM的教育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扩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课程的全面发展,它具有独特的跨学科性,为学生解决数学知识的同时,它具有多元化的教育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初探——以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初探——以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摘要: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在教学中开始出现了更加创新的教育手法,小学数学成为学生从进入学习生涯就开始接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自身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莫大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项目化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广泛运用,进一步刷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强有力地贯彻了新课改对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以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例,深刻地剖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行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问题引导引言:项目化教学能够把学科知识进行项目化转换,并加以合理安排、调整,运用知识点解题,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认识、分析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间也能相互协作,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能利用各种信息源进行学习,并培养学生查阅、筛选资料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含义、特征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是以数学的知识和基本原理为核心,整合编排数学知识并与其他课程融合,让学生经历具有挑战性的实际课题,采用独立考察、讨论、参与的形式,克服困难,培养数学意识、全面素质的教学模式。
项目化学习为什么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因为它具备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创造现实案例,提升深刻思考。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提出带有关键价值的驱动型与次驱动型问题,特别是与学生日常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指导学生在一定时段内独立讨论、协作沟通,处理各种交叉相关问题的探索型教学模式[1]。
项目化学习尤其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研究与解决,发散学生的问题视野,推动头脑深层开发。
第二,涉及跨学科领域。
项目化教学的知识内容设计并不拘泥于一个学科知识,而是来自于复杂、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场景。
所以,项目化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思考问题,更可以训练其综合使用跨学科知识探究学习问题的能力。
第三,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基于GeoG ebra的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初探
基于GeoG ebra的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初探
张明
【期刊名称】《《学周刊A版》》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数学实验是数学课改的新方向,是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的实验过程。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张明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南湖小学甘肃庄浪7446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基于创客教育思维的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J], 彭期飞;赵安华
2.基于创客教育思维的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J], 彭期飞; 赵安华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研究初探 [J], 李桢
4.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 [J], 周辉辉
5.基于“自反抽象”的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教学策略初探 [J], 林锦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
学校: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作者:陈承伟
邮编: 330008
电话: 6221697――8024
E-mail: nczhangke@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陈承伟
摘要:
数学实验是当前数学教育课程中的一门新兴课程。
数学实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它是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精神
一、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程标准》中这一基本理念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支持。
2.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也是一个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推理、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3.小学数学教材以数学活动为线索,设立了“看一看”、“练一练”、“想一想”、“说一说”、“实践活动”等栏目,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为学生搭建了开展数学实验、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平台。
4.当前,中小学教学多半采用演绎思维方式进行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忽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
而数学实验采用“发现式学习方法”,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用归纳思维方式构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构建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程序
1.基本结构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师生二元主从结构为教师、学生、媒体三元交互结构。
师生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实验,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其结构如下:
学
生
教 师
2.基本程序
3.具体做法
下面就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数学实验教学谈谈我们的做法。
(1) 情景激趣,质疑猜想。
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架起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抽象数学与具体问题之间的桥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猜想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因为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和猜想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与被动的接受相比学生更乐于这样的探索。
教学片断一:
播放动画片: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大家庭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
”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我的锐角虽然比钝角小,但我的内角和并不比你小。
”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我们的内角和是一 样大的。
”
师: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师:同学们刚才看了动画片你们知道谁说对了吗?不知道的话想一想,猜一猜谁说的对?
学生进行猜想,自由发言。
(2)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围绕自己的猜想、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验证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学片段二:
师:刚才大部分同学都猜直角三角形说的对。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都是 180°,你能设法验证这个猜想吗?
生1:能。
我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度数,加起来是否接近180°(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误差)。
生2: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是否180°。
1 1
2 3 3 2
生4: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往里折,看一看这三个角是否折成一个平角。
……
1
2 3 2 1 3
师:上面你们说了不少的验证猜想的方法,请大家用准备好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吧!(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标明∠1、∠2、∠3,以免把内角搞混了。
)
学生边实验边整理信息,完成实验报告后,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交流评价,归纳结论。
各学习小组汇报自己的验证过程,展示探究的成果。
对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归纳,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共识。
在交流、归纳过程中,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促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片段三:
学生操作验证,完成实验报告单后,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
(如下表)
实验报告单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充分交流和讨论实验中各自使用的方法和发现,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4)实践应用,巩固创新。
引导学生将探究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结论经验和方法运用于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参与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片断四:
①课件出示:
∠A=()°
30°
师: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知道几个内角的度数?
生:直角三角形,知道一个角是30°,还有一个角是90°。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谁能求出A的度数?大家自己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反馈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1:用三角形内角的和(180°)减去30°再减去90°,算出∠A是60°。
生2:先用30°加上90°得120°再用180°减去120°也可得∠A =60°。
②猜一猜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可能各是多少度。
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答案不唯一)
③小组操作探究活动。
实践活动
剪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按表中所给的方法以做一做,并填一填。
填表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你能发现四边形内角的是多少度?
三、数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1.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实验教师在进行数学实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有困难的学习内容,并参与到实验活动中与学生一道探索数学的奥秘。
实验完毕后及时组织全班交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总结,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基本理念。
2.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时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能发生。
数学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主动发展,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3.数学实验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
开放性的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能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多向交流、求异创新。
数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的不受教材的局限,它可以是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实践活动,也可以从各种教育资源中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获得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切合自身实际的认知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有些地区教学班学生人数偏多,不利于开展有效的数学实验教学,面对班级人数过多这个问题应如何去做?现行教材对数学实验内容安排表现出相对不足。
虽然数学活动较多但实验内容不多且没有实验课例,尽管城市的老师会去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但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的教师“无本可依,无例可循”的现象应如何处理?在加大学生操作实验研究力度的同时,学生的基本训练相对减少的问题如何解决?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否会削弱或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
作者简介:
陈承伟,男,1958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特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