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全册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2.指导学生研究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讨论: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
(2)实验1(轮轴省力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认识实验用轮轴的轴和轮,介绍穿线的方法,在轮和轴的引线上分圈挂钩码。比较轮和轴上力的关系。
②分组实验(使用轮轴直径比为2:1的轮轴实验)。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反思:探究教学也是根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程序,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程序是相同的,只是学生探究的事物是成年人熟知的事实。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课堂生成记录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岩石与土壤岩石的认识与分类土壤的形成与特点2. 地球上的水水的分布与循环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的认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4. 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岩石、土壤、水、天气、气候、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岩石与土壤的分类、水循环过程、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岩石、土壤、水、天气、气候、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岩石标本、土壤样本、地球仪、气象图、生物图片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测量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岩石、土壤,了解当地的水资源,讨论天气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1)岩石与土壤:介绍岩石的分类、特点,土壤的形成过程。

(2)地球上的水:讲解水的分布、循环过程,水资源的重要性。

(3)天气与气候:阐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介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4)生物与环境: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岩石与土壤:分类、特点、形成过程2. 地球上的水:分布、循环、保护与利用3. 天气与气候:区别、类型、特点4. 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岩石类型,并描述其特点。

(2)简述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3)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描述当地的主要气候类型。

(4)谈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为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全书共五个章节。

具体包括: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4.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环保意识与行动5. 探索宇宙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实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系统模型生物多样性图片环保宣传片宇宙星系图2. 学具:生态瓶制作材料生物观察记录表环保调查问卷探索宇宙知识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新课讲解: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3. 随堂练习:设计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4. 情境体验:播放环保宣传片,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调查,提高环保意识5. 探索宇宙:讲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设计探索宇宙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写一篇环保作文2.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具体措施、实施步骤、预期效果环保作文:围绕主题,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和感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自然系统。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人体运动。

教学内容:1. 人体的运动系统2.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3. 人体的运动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人体的运动视频,引发学生对人体的运动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运动原理。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三个特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声音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现象。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特点和位置。

2. 掌握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研究地球与宇宙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点和位置2. 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3. 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与宇宙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地球的特点和位置,讲解太阳、月球和行星的基本知识。

3.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球与宇宙观察和研究实验,掌握研究方法。

第四章:光与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

2. 掌握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3. 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光与色彩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2. 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3. 光与色彩的研究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与色彩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与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讲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气象万千、岩石与矿物、生物的多样性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酸碱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力与能源、太阳能、能量守恒定律4.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物链、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通过实践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

2. 学具:实验报告册、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4. 实验教学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课程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质溶解的原理。

(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措施。

2. 答案:(1)物质溶解是溶剂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开发、污染、乱捕滥猎等。

保护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法律法规、开展环保行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科学竞赛、环保志愿者等,提高综合素质。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二、第二章教案: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第三章教案:能量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和分类。

(2)新课:讲解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介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第四章教案:生物与生活1.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新课:讲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介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第一章:人体的运动系统1.1 骨骼和肌肉教学目标: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掌握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

讲解骨骼和肌肉的功能。

展示骨骼和肌肉的相互作用。

1.2 骨骼的分类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骨骼的分类。

讲解骨骼的功能。

1.3 肌肉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肌肉的类型。

讲解肌肉的功能。

第二章:人体的呼吸系统2.1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组成。

讲解呼吸道的功能。

2.2 肺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肺的结构。

讲解肺的功能。

2.3 呼吸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呼吸的过程。

第三章:人体的消化系统3.1 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消化道的组成。

讲解消化的功能。

3.2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讲解食物的吸收过程。

第四章:人体的循环系统4.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心脏的结构。

讲解心脏的功能。

4.2 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血管的类型。

讲解血管的功能。

4.3 血液循环的过程教学目标: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第五章:人体的泌尿系统5.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

讲解泌尿系统的功能。

5.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目标: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内容: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

第六章:人体的内分泌系统6.1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它们的作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一节植物生长的条件,第二节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简单机械的原理,第二节太阳能的利用;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星座与星空;4. 第四章《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掌握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2.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认识简单机械和太阳能的利用;3. 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星座与星空;4.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与繁殖方式,环境污染与防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简单机械模型、太阳能电池板、地球仪、星空图等;2. 学具:放大镜、种子、花盆、剪刀、尺子、纸杯、手电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如观察植物生长、制作简单机械等;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2. 板书内容:包括新课知识点、典型例题、解题步骤等;3.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板书空间,体现教学逻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2)举例说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3)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标注重要星体;(4)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提出防治措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2. 动物世界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3. 地球宇宙与空间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与探索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掌握植物生命周期及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理解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奥秘与探索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综合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2. 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地球宇宙的基础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天体模型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多样性观察身边的动物,探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观察夜空,引发对地球宇宙的思考进行简单的物质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2.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讲解植物的分类、生命周期与繁殖方式以动物为例,解释动物的分类、行为与适应环境结合地球仪、天体模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宇宙的奥秘通过实验,解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植物分类、动物观察、地球宇宙知识问答等练习开展物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2. 动物的多样性、分类及特征3. 地球宇宙与空间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自转与公转物质性质与变化2. 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作业题目,编写详细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2. 拓展延伸:开展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博物馆等地,拓宽知识视野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4.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5. 随堂练习的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编写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针对植物分类与生命周期、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地球宇宙知识、物质性质与变化等难点,教师应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小达人课时一了解牙齿教学目标1.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认识并掌握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理解牙齿的构造和牙齿的作用;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由学生们在班级展示牙齿的知识;2.生活中的经验:红糖能够让牙齿变黄,口香糖对牙齿的影响;(课前教师将弄好实验)3.了解牙齿的构造;模拟实验,使用鸡蛋壳模拟牙齿,观察不同条件下牙齿的变化;4.牙齿的作用;通过图示和贴画,让学生们认识到牙齿的不同功能;5.正确刷牙方法;观看视频和配合展示,让学生们模仿正确的牙齿清洁方法。

教学过程1.开音视频,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引出问题为“大家有没有觉得牙齿很有用的?”技巧性问问题,让学生们提高参与性。

2.口语题,让学生们在班级展现牙齿的知识。

3.介绍实验结果,分析饮食、刷牙和健康等方面对牙齿的影响。

4.介绍牙齿结构的好处和功能,让学生们模仿。

5.明确牙齿宝贵的地位,告诉学生们牙齿健康的必要性。

6.将视频播放并展示牙齿清洁方法,让学生们模仿。

教学心得科学课的设计,要注重多方面的思考。

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十分重要。

透过实验让学生们自我思考“我该如何保护我的牙齿?”引导学生们了解牙齿神奇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们对此课程的持续关注度受到不严重的控制。

第二单元物理小猎人....第三单元化学小魔....第四单元天文小博弈者....第五单元地理小探险家....第六单元科技小制造者.....。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章“物质与材料”中的第1节“物质的状态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物质的状态变化现象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状态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难点: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水、冰、蜡烛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质,思考它们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讲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导致路面湿滑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状态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吸热和放热现象: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七、作业设计1. 描述物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答案:固态:如冰、石头;液态:如水、牛奶;气态:如氧气、二氧化碳。

2. 列出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固态→ 液态→ 气态;液态→ 固态→ 气态;气态→ 液态→ 固态。

原因: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3. 举例说明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答案:吸热现象:冰雪融化、水沸腾;放热现象:冰雪融化、水结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 生物的分类3.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 水循环与水污染5. 地球上的能量6. 矿物与岩石7. 地球的内部结构8. 地震与火山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分类的能力,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3.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理解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5. 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量来源,理解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6. 让学生掌握矿物与岩石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7. 培养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产生原因。

8.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3)水循环与水污染(4)地球内部结构及地质现象2.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生物分类(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4)水资源的珍贵与保护(5)地球上的能量(6)矿物与岩石(7)地球内部结构及地质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生物多样性图片(2)生物分类卡片(3)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模型(4)水循环与水污染实验器材(5)地球能量、矿物与岩石标本(6)地球内部结构模型2. 学具:(1)笔记本、笔(2)生物分类卡片(3)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

(3)观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进行水循环与水污染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

(5)展示地球能量、矿物与岩石标本,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

(6)通过地球内部结构模型,让学生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

2024年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繁殖方式。

2. 第2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能量守恒定律。

3. 第3章《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太阳系、恒星与行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能量转化和地球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的转化,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能量转化实验器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土壤、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恒星与行星的特点。

3.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植物种植、能量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2. 能量的转化:太阳能→化学能→电能3. 地球与宇宙:地球自转、公转,恒星与行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简述能量守恒定律。

(3)介绍地球的结构及太阳系。

2. 答案:(1)图示: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2)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地球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太阳系: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重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章节一:生活与能源详细内容: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探讨能源与生活的关系。

2. 章节二:力与运动详细内容:学习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3. 章节三:电与磁详细内容:认识电和磁现象,探究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章节四:地球与宇宙详细内容:了解地球的结构,认识宇宙及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能源、力、电和磁、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电路的连接方法、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2. 教学重点: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力的作用原理、电和磁的应用、地球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习手册、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各章节的学习主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生活与能源: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设计节能方案。

(2)力与运动: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电与磁:动手制作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

(4)地球与宇宙: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宇宙的组成。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概念、原理公式。

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内容,右侧为相关实例和拓展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能源利用方式,谈谈如何节约能源。

(2)解释力的作用原理,举例说明。

(3)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连接方法。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

最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全册(六上 表格式)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1)讲解:
刚才的比赛中,凡手持螺丝刀柄的一方都取胜了,并不是这些同学力量都大,而因为他们利用了螺丝刀这简单机械省力的原理,而取胜对方。那么这种简单机械叫什么呢?螺丝刀柄粗大,就像汽车方向盘的轮,而金属棍,就像汽车方向盘和轮连接的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板书课题)凡是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都叫轮轴。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研究经历告诉我们,探究的过程是艰苦的,往往一个课题要经历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获得成功。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发明电灯就进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实验。大科学家尚且如此,小学生探究活动,我们绝不要担心失败,经历失败后获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影响更强烈。他们在发展智能的同时情商也得相应的发展。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第一课:常见的物质变化引言:本课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重点是理解常见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变化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理解这些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学习目标:1. 掌握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物质变化的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3.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凝固、熔化、溶解和燃烧等基本概念;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教科版》;2. 实验器材:烧杯、宽口瓶、勺子、锡纸等;3. 实验物质:冰块、食盐、白糖、铁钉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例如:“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冰淇淋来降温,为什么冰淇淋能带来清凉感呢?”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常见的物质变化。

2. 学习凝固和熔化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凝固和熔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观察蜡燃烧后产生的蜡油的变化。

3. 学习溶解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加入不同物质(如食盐、白糖)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4. 学习燃烧的概念:a.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实验:将一根铁钉加热并观察变化,然后将一片纸放在火上燃烧并观察变化。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本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b.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拓展相关知识,例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现象等。

六、课堂作业: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作业,如写一篇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常见物质变化的概念和规律。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全)打印版一、第一章教案:物质与材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2. 教学内容a.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物质的观察和实验3. 教学步骤a. 引入物质的定义和分类b. 讲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c. 进行物质观察和实验4. 教学资源实验材料和仪器,如显微镜、试管等。

二、第二章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位置和结构,掌握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2. 教学内容a.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3. 教学步骤a. 引入地球的位置和结构b. 讲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4. 教学资源地球仪、天文望远镜、气候图表等。

三、第三章教案:生物与环境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2. 教学内容a.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3. 教学步骤a. 引入生物的特征和分类b.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c. 观察和实验生物的适应和生态系统的运作4. 教学资源生物标本、生态瓶、观察工具等。

四、第四章教案:人体与健康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

2. 教学内容a.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健康的生活方式c. 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3. 教学步骤a. 引入人体的结构和功能b. 讲解健康的生活方式c. 观察和实验人体的生理和健康问题4.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健康宣传资料、实验器材等。

五、第五章教案:科学与技术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探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2. 第二章《人和自然》: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3. 第三章《能量》:掌握各种能量形式,了解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探索太阳能的利用。

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太阳系和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章节2. 重点概念和原理3. 实验步骤和结果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解释其意义。

(2)简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3)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并举例说明。

(4)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表现: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意义: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药用资源、科研价值等。

(2)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举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

(3)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课题
第一课使用工具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课题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杠杆类根据的研究
杠杆分省力的杠杆:天平、杆秤、切纸刀、开瓶器
不省力的杠杆:筷子、钓鱼竿、夹子
既不胜利也费力的杠杆:剪刀



(1)讲解:
刚才的比赛中,凡手持螺丝刀柄的一方都取胜了,并不是这些同学力量都大,而因为他们利用了螺丝刀这简单机械省力的原理,而取胜对方。那么这种简单机械叫什么呢?螺丝刀柄粗大,就像汽车方向盘的轮,而金属棍,就像汽车方向盘和轮连接的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板书课题)凡是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都叫轮轴。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课题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2)实验2。
①出示实验用轮轴。
与实验1中轮轴比较,两个轮轴有什么不同?(轴同粗,轮不同)
②分组实验(使用轮铀比为4:1的轮铀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轴上挂四个钩码、轮上挂一个钩码即保持平衡。)
④讨论:这说明什么?(说明轴同粗,轮越大越省力。)
⑤填写P51结论。
4.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应用
(1)出示挂图,提问:它们是轮轴吗?(自行车把、辘轳、自来水龙头、扳子。)





课题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2.指导学生研究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讨论:通过刚才的比赛我们知道轮轴有什么作用?
(2)实验1(轮轴省力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
认识实验用轮轴的轴和轮,介绍穿线的方法,在轮和轴的引线上分圈挂钩码。比较轮和轴上力的关系。
②分组实验(使用轮轴直径比为2:1的轮轴实验)。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