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国社会学其他理论代表人物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是一种关于社会现代化的理论,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是当代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原因不在这些国家的内部,而在于已经组成了单一世界体系的各国之间的关系中。
在这一世界体系中,国与国之间存在这等级,少数国家成为核心国,多数国家成为它们的附属国。
一、人物简介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他的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带有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1930- ),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的杰出教授,担任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等数十项学术职务。
他发表的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专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今西方学术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国际性学派。
沃勒斯坦就是这个学派的核心人物。
二、世界体系理论简述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70年代,其标志是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道路正是不发达国家要重复的道路,即现代化就是西化、美国化。
这种“西方中心论”遭到了众多的反对,其中“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就是两种主要的回应。
与“依附论”把国家作为研究单位不同的是,“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作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借鉴“世界体系”理论,更全面地解读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同时更清晰地看到作为“反体系”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前景。
社会学部分人物、作品与流派
19世纪末形成的社会学的重要派别。主张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可以集中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而忽略其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齐美尔和维泽。齐美尔认为,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社会关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虽有不同,但形式却具有共同性。维泽提出了关系社会学。关系社会学考虑到人的行为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比较注意实际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形式社会学的理论。形式社会学对以后社会学各学派重视研究人际关系和群体之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的形式社会学已转化为群体网络关系分析的学说,并借用数理统计知识建立起各种严格定量操作的形式模型。
《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第一部著作,这部作品的出版是美国社会学界芝加哥学派的衰落以及功能学派崛起的转折点。
默顿: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是当代结构功能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功能分析范式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将结构功能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通过倡导“中层理论”而在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结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社会问题,科层组织,大众传播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果。代表作《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公社与社会》: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的代表作,也是社会学理论文献中的经典。公社和社会这对范畴,是腾尼斯用来说明社会与历史发展的两个基本类型模式。公社指的是在传统的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起来的社会有机体,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社会指建立在外在的和合理利益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它的基础是“选择意志”。公社与社会这两个相关物出现在一切人类关系中。它们是所有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基本概念。
西方社会学家及分类
西方社会学家及其分类1.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社会行动结构》(1937)《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1966)《社会体系》(1951)《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罗伯特·金·默顿(1910——):《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年)迪尔凯姆(1858——1917):《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划》(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2.冲突理论学派米尔斯:《权力精英》(1956)科林斯:《冲突社会学走向一种解释的科学》(1975)科塞(1913——):《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达伦多夫(1929——):《工业与企业社会学》(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59年)《马克思的观点》(1953)《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1957)《走出乌托邦》(1958)《社会人》(1958)《德国的社会和民主》(1967)《社会理论文集》(1968)《新自由》(1974)《生活机会》(1979)3.社会交换理论学派霍曼斯(1910——):《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社会科学的本质》(1967)《返回到人》(1964)《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彼得·布劳(1918——):《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不平等与异质性》(1977)4.符号互动理论学派乔治·赫伯特·米德(1863——1931):《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布鲁默(1900——):《劳资关系中的社会理论》(1947)《工业化与传统秩序》(1964) 《符号互动论:观点和方法》(1969)戈夫曼(1922~198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5.社会批判理论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为主要代表)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理性与革命》(1941)《单向度的人》(1964)《文化与社会》(1965)《反革命和造反》(1972)阿多诺(1903——1969):《启蒙辩证法》(1947)《新音乐哲学》(1949)《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哈贝马斯(1929~) :《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1962年德文版《理论与实践》(1963)《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合法性的危机》(1973)《交往和社会的演变》(1976 )《交往的理论》(1981)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链环的康德的断力批判》(1925)《资产阶级历史哲学的开端》(1930)《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1932)《朦胧——在德国的笔记》(1934)《真理问题》(1935)《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1937)《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1947)《理性之蚀》(1947)《对西德社会科学的审视》(1952)《论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论》(1968)《社会哲学研究》(1972)《转变中的社会》(1972)6 .芝加哥学派齐美尔(1858——1918):《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货币哲学》《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16次讲演〉》《宗教》《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库利(1864——1929):《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社会过程》(1918)杜威(1859~1952):《心理学》(1887)《应用心理学》(1889)《思维术》(1910)《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哲学之重建》(1920)《稳定性的追求》(Quest for Certainty 1929)《经验与自然》(1925)《艺术即经验》(1934)《逻辑──探究之理论》(1938)《认知与所知》(1949)7.现象社会学舒茨(1899~1959):《社会世界的现象学》(1932年)加芬克尔(1917~):《民俗学方法论研究》8.后工业社会理论学派丹尼尔·贝尔(1919——):《美国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1951)《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今日资本主义》(1971)《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1976)9.后现代理论学派布希亚:《消费社会》(1970)《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类象与拟象》(198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里比多经济学》(1974)《后现代状况》(1979)《公共游戏》(1979)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德文化逻辑》(1984)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学的兴起》(1975)《后现代建筑的语言》(1977)10 风险社会理论贝克:《风险社会》(1986)《世界风险社会》(1999)芭芭拉·亚当《风险社会》11.经济全球化理论吉登斯:《现代性之后果》(1990)《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8年)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罗伯逊《社会学》(1999)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2000)12.实证主义孔德:著有《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主观的综合》等斯宾塞:《政府的适当权力范围》(1842年),《社会静力学》(1850年),《进化的假说》(1852年),《心理学原则》(1855年),《第一项原则》(1862年), 《生物学原理》(1867年),《社会学研究》(1873年)。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从创立到繁荣,其中心都在欧洲。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美国。
二战之后,欧洲社会学研究又进入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并且向世界其他地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拓展,使得社会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
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学进入现代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第一,加速化,即自从二战后,西方社会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调查。
可以说,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
第二,多样化,即西方社会学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分歧,学派林立。
第三,分科化,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加强,分科社会学种类增多。
第四,定量化,即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越来越注重定量研究,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资料处理的速度,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准确、快速、规范。
第五,心理化,即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
自古典社会学以来,社会学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即能否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在这点上社会学理论往往被分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阵营;二是关注社会的组成,即社会是如何产生及为何产生,也即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围绕这两点,社会学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
在这里,仅选择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作一简介。
一、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
塔尔科特·帕森斯(T. Parsons,1902-1979)的社会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社会行动论。
帕森斯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包括以下四个结构要素:行动者、目的、情境、规范,而且在它们的基础上构成了更高一级的社会行动体系。
社会行动体系包括有机行为体系、人格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四个亚系统。
社会学名家名录
社会学名家名录(2010.4.28)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丢)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孔德(1798~1857)Comte,Auguste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1857 年9月5日卒于巴黎。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
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
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它两位是马克思及韦伯),主要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组织理论之父德国1864-1920 与法约尔泰勒并称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韦伯是一位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关行政组织的观点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考察了组织的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对后世的管理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有重大影响,因而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社会学家。
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以美国为代表的当代社会学
2、帕森斯和结构功能主义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 美国社会学第三时期的主角、结 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博士论文: 《桑巴特和韦伯理论中的资本 主义概念》(1927) 代表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成名作和 主要代表性著作,1937 ), 《社会系统》, 《行动理论手稿》(合著,1953),《经济 与社会》(合著)。
4、沃思
路易斯·沃思(Louis Wirth, 1897~1952): 芝加 哥社会学学派十分有影响的代表。 其代表著作: 《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1928) 《城市和社会生活文集》(由他的学生在 其去世后于1964年编辑出版) 是国际社会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创建人之一,1949 年任该协会第一任主席。
⑤
科技决定论 未来社会学派(科技决定论、技术统治 论) 代表著作: 托夫勒(T. Toffler):《第三次浪潮》 丹尼尔·贝尔(D. Bell):《“后工业社 会”的来临》 赖斯比特(J. Naisbitt):《大趋势》
第四节 社会学在中国
一、社会学的传入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两种传入方式: 引进:中国具有改良主义或民主主义思想 的学者或维新派人物的主动“引进”; 输入:西方传教士与西方社会学者的有意 “输入”。
•《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
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专业性的 巨著 两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1. 它首创了利用私人文献(波兰农民家 庭成员间的私人信件、日记、自传、 私人文书等)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新途 径; 2. 它开辟了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人 们“生活史”的领域。
2、兹纳涅斯基
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节当代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l功能论l冲突论l互动论l关系论一、功能论塔尔科特·帕森斯(1902—1979年),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创立结构功能论,主要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功能论认为,整个社会如同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的各个部门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有机体的生存和延续而存在。
功能论强调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的每个部门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
分化和互赖是功能论的核心概念。
(14)默顿,Robert Merton (1910-200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等。
二、冲突论冲突论认为,社会结构之间充满了利益的分化与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带来了社会冲突,从而促进了社会发展。
冲突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且社会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15)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1913-2003),美国社会学家。
系统分析了冲突的社会功能。
达伦多夫(Ralf G.Dahrendorf,1929-2009),德国社会学家,曾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授予勋爵。
新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代表人物之一。
三、互动论任何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宏观层次的影响,都必须通过社会行动者的互动而发生,所以,不同场景下的社会互动及其行为影响机制,是社会学理论建构和理论解释的必要环节。
(16)乔治·赫伯特·米德(Mead,George Herbert ,1863-1931),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著有《心理、自我和社会》,提出符号互动论。
尔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提出戏剧透视法和日常生活社会学。
四、关系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人们的态度与行为,受其社会网络关系的制约。
美国社会学家汇总简介(2)
拉扎斯菲尔德(PaulFelixLazarsfeld,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经验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代表人物,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生于奥地利。
就学于维也纳大学,1924年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从事社会学研究。
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1933年移居美国,致力于传媒和效果研究。
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创办广播调查研究中心。
20世纪40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任社会学教授。
通过大量社会调查,提出著名的二级传播论。
在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和数理社会学、经验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等领域内有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盖洛普(GeorgeHoraceGallup,1901—1984)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创始人。
1928年获新闻学博士学位。
1935年创办美国舆论研究所,并因成功预测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结果而确立了盖洛普民意测验的地位。
1957年成立国际民意调查所,1958年组建盖洛普公司,把民意测验扩展到市场研究领域。
主要著作有《民主国家的舆论》、《民意测验指南》等。
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行动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的奠基者。
早年在安赫斯特学院学习生物学,后改修社会学。
1924年就学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受M.韦伯的影响,曾获哲学博士学位。
后任教于哈佛大学。
提出模式变量理论,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分析社会行为的模式变化。
这些模式的变项是行动者(个人或团体)在采取涉及周围情境的行动之前所面临的选择。
模式变化分析着重在客体状况的变化中强调主体的作用,从主客体关系的变化来分析社会关系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结构功能主义的四个下属体系,适应环境的作用以经济机构来完成,达到目标的作用以政治机构来完成,社会一体化的作用以法律系统、社会控制、风俗习惯、宗教规范来完成,维持模式的作用以家庭、宗教、教育来完成。
这四个体系的作用相互联系,结合为一个整体。
社会理论的基础——科尔曼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目标 1、提供一种以个人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行动理论,以此将社 会学的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结合起来。 任何以个人行动为基础,阐述系统行动的理论都由三个 部分组成: (1)说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这类命题由表达社会特征的 自变量和表达个人特征的因变量组成。 (2)说明微观水平的个人行动和人际互动。这类命题由表 达个人特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组成。 (3)说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这类命题由表达个人特征的 自变量和表达社会特征的因变量组成。这样,理论体系 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宏观水平,而推理过程中却降到了个 人水平。
三、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与其侧重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主旨相应,科尔曼的概念在 基本行动和系统行动两个分析层次上展开。 基本行动是指两个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行动。与这一层次相 联系的基本概念是:行动者、资源、行动者的利益、简单 社会关系(权威关系、信任关系)。 系统行动包括三方或更多的行动者,与此相联系的基本概 念是:复杂关系(权威结构、信任结构)、社会规范和社 会资本、法人行动。
最基本的行动是两个行动者交换资源,以此来满足双方的 利益,这也是人际互动或行动者相互依赖的起因。 基本行动是系统行动的基础。 行动者 A1 事件 E1 行动者 A1
A2
E2 最基本的行动系统
A2
(2)社会均衡、社会最优状态 行动者之间的交换是使双方都获利而又不受损失,如果 这些交换稳定在某种状态而不再改变形式或交换比率, 那么社会就达到了某种均衡状态。 ‚社会均衡‛是在多次交换过程中逐渐实现的。社会 均衡是一种相对状态。一般来说,处于均衡状态的交换 比起交换之前的资源分配所达到的利益满足程度要高。 ‚社会最优状态‛是在一定系统中最佳的社会均衡状态。
分析模式:‚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2、理论倾向 (1)‚理性人‛假设 不同于帕森斯的‚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人‛假设把 社会规范作为理论的出发点,人只是被动地按照规范行动。 ‚理性人‛假设是指‚对于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 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 地获取效益‛。 但这里的‚效益‛并不局限于狭窄的经济含义,还可以是 社会、文化、情感、政治等方面的‚效益‛。因此,‚理 性人‛不同于‚经济人‛。 (2)理性行动 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 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或计 算)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理性行动不包括不具有目的性的情感行动和不具有社会性 的私人行动。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了解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较成熟的有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换理论及互动理论。
1.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历史最长的重要的理论方法。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us,1902—1979)。
他通过对社会功能系统的假定以及人们行为系统和控制人们行动的系统分析,为整个社会达到均衡、稳定规划了一个模式。
他的观点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直争论的焦点。
2.冲突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源于结构功能主义内部的列维斯·科塞尔和兰德尔,还有自称受到马克思主义启发的拉尔夫·达伦道夫和怀特·莫尔斯。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不可能仅仅是平衡与和谐。
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而且长期存在着并非对社会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这是社会运行十的持续的必然现象。
冲突并不一定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允满着不平等现象。
3.交换理论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霍曼斯和彼得·布劳。
关于人们的社会行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从个人、心理出发的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心论点是将人的社会行为视为相互酬劳的交换行为,包括物质的、权力的、精神的交换,其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倾向假设。
此外,霍曼斯还认为,在这些交换过程中贯穿着“对等原则”的社会交换是公平的交易。
布劳利用霍曼斯的微观社会学中的交换概念与权利概念这样的宏观问题结合起来,以填补微观与宏观的鸿沟。
他进一步指出交换并非都是平等的,作为交换论者,他也发展了霍曼斯关于社会行为的交换原则。
4.社会互动理论以库恩(M.Kuhn)、布卢默(H.G。
Blumer)和米德(R.H。
Meed)的学说和著作为代表。
互动理论观点庞杂,有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现象互动论、本土方结论等。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因素的简单反应,而是会根据环境中的客体来调整自己的 自我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他必须从他人的评价中 获得。而正是语言符号才使得一个人有可能站在他人的立 场上,从他人的观点出发将自己视为一个客体,进行自我 观察、自我反省,因此,自我与社会是不可分开的;人们 的互动与自我观念的形成啊依赖于心灵的存在,因为有了 心灵,人们才具有理解和运用象征符号的能力,有了心灵 的支持,人们才能对外界的反应有所选择。 布鲁默,是自米德以后符号互动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他最早明确提出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并将该 论加以体系化,其代表性的著作是《符号互动:观点与 方法》,布鲁默在该书中对符号互动论作了全面归纳, 他理论有三个前提:(1)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采取的行 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该事物所赋予的意义;(2)人们 赋予事物的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 (3)事物的
(3 )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 系,以维持整体功能的发挥; ( 4 )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 处于潜在状态的模式。 上述四种功能要求在各层次的子系统中都存在。一个系 统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满足一般功能要求子 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着跨越边界 的对流式交换关系。 3 、均衡论。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系 统的整合与均衡。他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自 给自足,这主要依赖于社会内部的整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 和谐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与均衡状态 的,一旦产生反常现象,原有的均衡遭到破坏,社会系统 就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自发地返回到均衡,均 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最终目标。
(3)功能不可或缺性假设,即认为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 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默顿认为,这一假设可以 表述为两种意思,一是指功能不可缺少,二是指履行功能 的事项即结构不可缺少。对于第一种意思,他认为功能需 求不能随意确定,在将某种功能纳入理论以前,必须用经 验加以检验。对于第二种意思,他认为没有什么证据支持 某一文化项目对于满足特定功能需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 一观点。经验表明,尽管有些社会系统具有大体相同的功 能需求,但它们用来满足功能需求的具体项目却可能迥然 有别,某些功能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功能替代来实现。 再次,默顿对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做了区分, 认为功能分析重点应放在客观社会后果上,而以往的理论 往往只从主观动机的角度考察功能问题,这是不恰当的。 默顿用“显功能”与“潜功能”来说明社会行动的主观动 机与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
社会学理论内容提要经典时期人物: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涂尔干:社会事实韦伯:理解社会学马克思: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齐美尔:形式社会学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帕累托:精英循环现代时期: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默顿:中层理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权力精英符号互动论:米德,戈夫曼现象学社会学:舒茨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社会冲突论:科塞,达伦多夫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后现代时期: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现代性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布迪厄:实践社会学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福柯:话语分析,无所不在的权力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鲍曼:现代性,后现代性贝克:风险社会理论2. 2 部分人物与作品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作为社会学创始人,他指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他对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区分和研究对象的概括:既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的观点,至今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证哲学教程》:孔德著。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的论述了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斯宾塞:西方社会学史上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社会进化的思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
他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规律,他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他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并把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考察,这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群学肄言》:斯宾塞著《社会学研究》,严复将其翻译为中文。
这本书的引入是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严复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涂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明确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
吉登斯giddens A
鲍曼bauman
特纳turner
美国America
萨姆纳
沃德
斯莫尔吉丁斯库利Fra bibliotek托马斯
米德
帕克
林德
沃纳
帕森斯
莫顿
米尔斯
科塞
霍曼斯
布劳
威廉詹姆斯
马克鲍德温
杜威
布鲁默
勒默特
贝克
埃里克森
戈夫曼
列维英克尔斯
马里奥列维
丹尼尔贝尔
斯梅尔森
布莱克
亚历山大
柯林斯
加芬克尔
福山
韦伯weber M
马克思marx K
达伦多夫dahrendorf R
马尔库塞
哈耶克hayek
哈贝马斯habermas
贝克beck
卢曼luhmann
埃利亚斯elias
曼海姆mannheim
李凯尔特rickert
英国united kingdom
斯宾塞spencer H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B
拉德克利夫布朗
10 13 7 42
法国france
孔德comte A
迪尔凯姆DurkheimE
摩斯mauss M
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 C
佩鲁
图海纳
布迪厄bourdieu
布希亚baudrillard
福柯foucault
雷蒙阿隆aron
德国germany
滕尼斯tonnies F
齐美尔simmel G
林南
科尔曼
哈里森怀特
布特
爱默森
舒茨
格里芬
詹姆逊
格兰诺维特
美国现代理论流派
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理论 (1)第十章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 (1)第十一章结构功能主义 (4)第一节结构功能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渊源 (4)第二节帕森斯的理论学说 (7)第三节默顿对功能主义的发展 (14)第十二章社会冲突理论 (16)第十三章符号互动论 (22)第十四章社会交换理论 (29)第十五章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 (34)第十章社会学自欧洲传入美国及本土化运动经典社会学理论是欧洲人思想的产物,而这种思想产物在相当的程度上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整个欧洲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氛围休戚相关。
这一时期不但是资本主义高歌凯进的时代,也是欧洲人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唱主角的时代。
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在这场变化中取代了欧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强人。
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这种转移,美国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也开始成为科技和学术发展的中心,成为西方社会发展的中心。
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中心,不但在于美国自20世纪起逐渐成为世界学术中心,而且在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学这样具有批判性的学科的健康生存。
许多著名的社会理论家纷纷从欧洲大陆逃亡美国及英伦三岛。
一、社会学从欧洲转往美国的原因:1、知识背景方面的问题: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的最终结合是在美国实现的。
2、学科制度方面的障碍。
欧洲的学术体制没有给社会学留下多少发展和生存的余地与空间。
3、社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欧洲文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危机将理性信念击得粉碎。
4、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冲击。
二、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的情况1.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美国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社会学发展的初期,致力与把欧洲社会学“美国化”,由于欧洲的理论家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理论,能轻而易举的吸取可用的资料,在欧洲学者中,斯宾塞与孔德对美国社会学的发展最为重要。
社会学代表人物,论点总汇
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孔德、马克思、斯宾塞(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权威代表,被称为“社会学之父”;代表:《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思想:①科学的分类;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2)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评》、《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3)斯宾塞,英国人;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原理: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涂尔干、韦伯(1)涂尔干,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分工论》、《社会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社会学观点: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②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首要和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做物来研究;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
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后果,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
(2)韦伯,德国人,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学概念:①理解社会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②社会行动类型: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价值合理性行动、情感性行动、传统性行动(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③理想类型:为避免德国人文学派和历史学派的个体化和特殊化的研究方式;④科层制理论。
3、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芝加哥学派、结构功能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1)芝加哥学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
社会学家A.W.斯莫尔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为主而形成的社会学流派。
帕森斯的社会科学思想简介 演示文稿
生平介绍
1902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 1902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 罗拉多泉水镇,父亲是俄亥俄州马力雅塔学 院(Marietta)的校长,基督教公理会牧师。 院(Marietta)的校长,基督教公理会牧师。 1924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决定致力于社 1924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决定致力于社 会科学研究,同年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 并结识了著名的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开 始对工农学派有了研究兴趣。一年后又转到 德国海德堡大学,接触了韦伯和马克思的思 想。
社会系统是一种 行动者互动过程 的系统,行动者 之间的关系结构 就是社会系统的 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系统中的行 动者通过社会身 分和社会角色与 社会发生联系, 制度化了的身分 与角色复合体就 是社会制度 。
社会系统必须满足4 社会系统必须满足4种基本功能,即适应、 目标达成、整合、潜在模式维系,在组织 上产生功能分化,由经济、政治、社会共 同体和文化意义上的模式托管系统分别执 行。 在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在社会系统 的各子系统之间 ,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输入,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形成社会系统的过程。 通过交换,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并构成 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
思想理论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持 续不断研究帕森斯著 作的人, 他写道: 作的人, 他写道: “今天 社会学中的任何理论 著作, 著作, 只要没有考虑塔 尔科特· 帕森斯, 尔科特· 帕森斯, 就不 必认真对待! 必认真对待!”
帕森斯总结了前人的行动理论,提出了自 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单元行动, 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 构成,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 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 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行为有 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 统4个子系统构成 ,子系统都有自己维持和 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 同形成层次控制系统。
当代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观点
5、主要代表人物
功能主义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具有四种功能:
①适应功能。 适应、获得、生存、发展 由经济制度执行
②目标实现功能。 确定目标、实现目标 由政治制度执行
③整合功能。 协调关系、维持和谐 由法治制度执行
④模式维持功能 拥有特定机制、维护原有模式 由家庭和教育制度执行
2 拟剧论 戈夫曼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 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3 常人方法学 本土方法论 加芬克尔
人们有意无意地构建、维持、转变他们对于外部社会现实“感受”的复杂方式。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价值、规范、共同定义和互通有无,更多的是建构社会秩序预设的明显和不明显的方法
二、冲突论
1、理论渊源
冲突论
1 对功能论的批评
2 马克思的矛盾性和冲突思想 财产与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均—根源;私有制导致阶级斗争—现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
3 韦伯的冲突思想 社会冲突起源于权利、财富和声望的高度相关,弱者选择冲突是为了改变不平等的状况
4 齐美尔的冲突思想 人有敌对本能。冲突是普遍而不可避免的,不太紧张和激烈的冲突能促进系统的团结、统一和有意义的变迁
2 默顿
他认为,当前社会学不需要高不可攀的巨型理论,而是与经验世界密切相联、具有明确操作化概念的“中层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引导实证研究,可以用经验事实加以验证,同时也可抽象概括
提出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潜功能与显功能 功能不可或缺性 正功能与反功能 功能统一性和普遍性
2、代表人物
孔德
斯宾塞 涂尔干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实质上是通常所说的科技社会。
工业社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
科技社会是继农业社会或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时又称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是乔治·瑞泽尔编著的一本图书,该书在内容上涵盖了自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等古典社会学家以来至本书各版出版时为止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中最主要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学理论流派的理论观点。
适合只想了解现代社会学理论而对古典社会学理论没有兴趣的读者。
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一册在手,便可对西方社会学理论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和理论流派有大致的了解。
George Casper Homans 霍曼斯(1910~198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院,历任该校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霍曼斯根据经济交易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在1958年发表的《社会行为是一种交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换理论的观念。
他后来的著作《社会行为》和《社会交换的性质》,更加完善并建立了社会交换理论的体系。
霍曼斯认为,人们的交往活动类似于商品交易,这一交换除了物质商品,还有一种感情或理智上的“商品”(如赞许和声望等)。
交换也是金钱和时间的投资,旨在获取大于投资的商品报酬,因此,需要以公平原则作指导。
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有家庭,早年在哈佛学院读书,学习英语文学,1932年毕业。
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任该校教学。
1939—1941年任哈佛大学讲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美国海军中服役。
1946年回哈佛大学,正式调入社会学系,1953年升为教授。
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文学院读研究生,1955年获硕士学位。
他曾出任过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美国社会学协会1963—1964年度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学美国理论界的其他代表人物一、科塞的冲突理论1、冲突理论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点:(1)马克思的冲突理论。
在西方学术界,马克思是公认的冲突理论的大师。
马克思认为,不同社会阶级乃是社会冲突的根源,而社会结构调节合变迁主要就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发生革命的。
也就是说,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的原因就在于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对抗与冲突;(2)齐美尔的社会交往形式理论。
齐美尔把冲突看成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冲突不仅仅只是如马克思所讲的引起社会解体,冲突也会促进社会团结。
(3)韦伯的思想。
韦伯认为,冲突主要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传统型统治向卡里玛斯型统治的转变,或者由卡里玛斯型统治向现代法理型统治的转变过程中而产生的,冲突起源于权力、财富以及声望的高度相关性,报酬的分配以及低水平的社会流动。
2、科塞的冲突论生平:1913年出生于柏林。
在纳粹获取政权前离开高中。
1933年初亡命巴黎。
由于纳粹阻挡了家庭对流亡者的经济支持,法国政府又不允许外籍人工作,他只好打黑工,他作过推销员、秘书,以及他在晚年已经回忆不起来的多种营生。
同时又由于法国当时的大学是免学费的,他幸运地就读于巴黎大学文理学院。
因为他懂得德、法、英三国语言,最初选择了比较文学专业。
向导师汇报论文题目时说,打算研究维多利亚时代英德法三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学风格的关系。
导师惊讶地说,对社会结构感兴趣应该学社会学呀。
这样科塞转向了社会学。
1941年去美国。
1948年进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
这期间芝加哥大学到纽约招募教师,科塞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他自认为从教学中收益颇多。
但二年后他还是决定回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当时的哥大社会学系正值其黄金时期,教师中有莫顿、伯纳德·巴伯。
金斯利·戴维斯、拉扎斯菲尔德、米尔斯、林德等人,研究生班的同学中有利普塞特、布劳、古尔德纳等高材生。
他最初的学位论文企图全面研究齐美尔,但指导教师默顿不允许,默顿要求他怀抱更大的独创欲。
于是他选择了齐美尔著作中的一节“冲突”,去阐发和开拓。
论文题目是“社会冲突的功能”,1954年他获得哥大的学位,两年后以学位论文为基础的同名著作出版。
科塞曾担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并任该会执委十年,以后又任学会理事。
还曾担任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研究会主席。
(1)社会冲突的类型一是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
所谓现实性冲突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的冲突,因此,冲突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
例如,工人为了增加工资而参加罢工就是现实性冲突。
非现实性冲突是指冲突本身就是目的,冲突高于一切,冲突就是“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
再如,一个有恋母情结而憎恨男人的人,为了发泄愤怒而同老板发生的冲突。
二是亲密关系的冲突。
科塞认为,“关系越亲密,情感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敌对的情感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在初级关系群体中,冲突不易爆发冲突。
但是,这也不等于说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绪的释放,而却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
如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冲突。
三是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内群体冲突是指发生在群体内部之间的冲突,而外群体冲突则是发生在群体外部之间的冲突。
四是意识形态的冲突。
即以集体目标为动机的冲突。
如为了共产主义而引发的国共两党之间的冲突。
(2)社会冲突的功能一方面,科塞认为,社会冲突具有正功能。
如果群体内部冲突双方不涉及群体基本的、核心的价值观,则冲突会对社会结构发挥积极功能,反之,如果涉及到核心价值观,就会导致社会结构的瓦解。
另一方面,外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引发群体内部的团结与整合,可以增强群体内部团结。
但是,缺乏内部团结的群体如果遇到外部冲突时,也可能面临瓦解。
再次,社会冲突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缓解和释放社会压力及敌对情绪。
最后,冲突可以引起社会的变迁。
二、霍曼斯的交换理论1、交换理论的来源。
霍曼斯(1910—1989)交换理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商品之间的交换是自古到今一切社会、一切民族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参加交换的各方都期望从中获得报酬或利益,也就获得是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这是人类的本性,它“为人类所特有,而在其它动物中是找不到的。
”马克思也认为,物质交往是物质生产得以实现的前提,物质生产从来就是社会性的生产,它必须以许多个人共同活动为前提,而这种共同活动只有通过物质交往才能实现。
所以,离开了物质交往不可能有物质生产。
霍曼斯发展了斯密和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认为交换不仅仅产生经济关系,交换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交换产生整个社会关系,并由此形成社会结构。
第二,文化人类学家的交换思想。
弗雷泽认为,社会交换包括职位的交换,而这种交换也与宗教仪式、文化习俗息息相关,意大利阿里奇亚内米湖人为了获得祭司职位必先破坏自己前任祭司所保护的橡树树枝后再杀死他就是一个奇特而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特洛布瑞安人的礼物“大多数是要求回偿的,只有丈夫定期给妻子的礼物却是无偿的”。
文化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研究使得霍曼斯坚信交换是所有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类不仅能够进行简单的经济上的物物交换,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为非物质方面的社会交换,交换成为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通过交换可以揭示初民社会的社会结构。
第三,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斯金纳认为,对人的行为研究应当专注于对其行为的检验与控制以及影响行为的条件,而不能仅仅只关注情感、价值和目标等。
通过对“鸽子以及老鼠的研究”,斯金纳发现动物接受某种报酬或奖励以后就会愿意重复某种特定的动作,而当报酬或奖励取消以后动物趋向报酬的反映就会消退。
由此可以发现动物的行动纯粹是一种“刺激反映行动”而不是一种“内省行动”。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首先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刺激反应,人也会寻求酬赏而避免或减少惩罚,“刺激反映”行动方式和理念应当是人类行动的基础方式。
与霍曼斯同时代的斯金纳直接影响着他自己,并且构成交换理论的重要来源。
可以这么说,没有斯金纳就没有霍曼斯的交换理论。
对此,霍曼斯也非常诚恳地指出:“我一直是斯金纳主义者。
”他认为斯金纳的心理学理论的优点不仅是如何描述个体行为的发生,还在于能够为个体行为提供科学的解释功能,而这正是社会交换论所需要的。
2、霍曼斯交换理论主要内容大致看来,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吸收上述思想家们的思想并总结斯金纳心理学理论五个命题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命题。
霍曼斯认为,一方面,斯金纳对鸽子以及老鼠的刺激反映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的某些行动,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行动正是不自觉地遵照这些理论命题展开自身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行动。
这些理论命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成功命题。
这是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
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的某个行动越是经常受到报酬和奖励,那么他就越有可能经常类似的行动。
因此,个人行动的频率往往取决于得到报酬和奖励的频率以及获得报酬与奖励的方式。
霍曼斯进一步指出,频率的有规律性所获得的报酬和奖励要低于没有规律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
这是因为没有规律的报酬或奖励更具有意外性与刺激性。
由此,霍曼斯提出了第二个命题。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
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如果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似的行动。
因此,在日常生活领域,很多球星往往穿着固定颜色、固定号码的衣服、保持着相对固定的发型就在于这种颜色、号码以及发型曾经带给他辉煌,使他获得过巨大的成功,这种衣服和发型就成了他幸运的标志,因此只要出现同样的衣服和发型就能够激发他的潜能。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
正如同鸽子的某种行动可以得到食物的奖励那样,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
反之,如果某种行动产生的结果使得此人受到惩罚,那么他就有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类似行动的发生。
因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遵循趋利避害原则,总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选择能够获得较高报酬、奖励即有价值的社会交往行动。
当然,霍曼斯所讲的价值不仅仅指经济价值也包含了社会价值乃至伦理道德价值因素在内。
第四个是剥夺——满足命题。
所谓剥夺——满足命题,也就是获得的报酬和奖励遵循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地得到某种报酬,那么随着报酬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报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霍曼斯的这个命题是对前三个命题的限定,即个人的行动与获得报酬的满足感必须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
他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得到报酬,起初他会有非常满足的感觉,但此后这种报酬如果重复出现,其价值就会降低。
其情形犹如一个非常饥饿的人吃第一个烧饼是感到极大的舒服,然而继续给他吃第二个、第三个以及第n个烧饼,伴随着他越来越饱,那种舒服感和满足感会越来越小,乃至消失。
第五个是攻击——赞同命题。
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
其二,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霍曼斯认为,这五个命题是把斯金纳对鸽子以及老鼠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在霍曼斯看来,行动者进行社会行动时之所以会遵循上述原理就在于人是一个理性的人,人的行动首先是一个理性行动。
于是在吸收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设观点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命题(10)。
第六个是理性命题。
斯密认为人能够在从各种利益中选择最大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身的最大需要。
斯密同时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交换往往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实现个人选择的最优组合,从而实现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社会富裕起来。
霍曼斯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一个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仅会考虑到价值的大小,还考虑行动成功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选择时总会选择那些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其总价值也能够增大的行为,包括“初民社会”中礼物交换也是交换者理性选择的结果。
3、霍曼斯交换理论的评价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一改帕森斯、默顿等人宏观分析社会结构的传统,借用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成果试图进行微观分析,也就是从个体需要、心理动机即人的理性出发得出社会交换的实质其实就是个人或者为获得报酬或者为减少惩罚而采取的理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