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
第十三讲:社会现代化
广义的现代化: 广义的现代化: 指的是向任何更“ 现代” 指的是向任何更“新”的“现代”时期 或状态的转变过程, 现代化” 或状态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 永无休止的过程。 永无休止的过程。 狭义的现代化: 狭义的现代化: 指的是十七八世纪( 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 以后)从欧洲起源, 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 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 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 社会”向这种新型的“ 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 模式”转变的过程。 模式”转变的过程。 社会学中讨论的现代化, 社会学中讨论的现代化,是狭义的现代 化。
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后现代社会的特征? 1、逆分化(De-differentiation) 、逆分化( ) 2、逆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在 、逆中心化( ) 在 权力分配方面 3、认同群体取代阶级 、 4·社会政治活动日益从阶级政治转化为 社会政治活动日益从阶级政治转化为 认同政治 5·生产领域中由固定分工向灵活分工转 生产领域中由固定分工向灵活分工转 变。 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固定分工 6. 科学的地位下降,受到削弱 科学的地位下降,
二、现代化的内容
政治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
个人现代化
现代化的主要层面: 帕森斯 (1)
将世界上曾经有过的社会和当今所有国家划 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类型,现代化的过 程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其特 点是: 1.从身份取向到契约取向(status-contact);由 H Marine传统社会一切看人的身份,“谁是 谁”;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互关系越来越依 赖或建立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即契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概念、特点与意义、中国的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点与意义1.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现代化建设中,注重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2.科学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均衡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重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通过现代化建设,可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始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进行,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建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有:1.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社会事业的全面推进。
中国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本质、特点和意义。
一、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中,经济建设是核心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率的迫切需求,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经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提倡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它强调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倡导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不仅强调经济建设,同时也非常重视政治建设。
在政治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强调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认为,只有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它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倡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组织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中,文化建设被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坚守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强调要加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它还倡导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
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
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第二讲现代化理论的六大学派及其特点现代化理论,包括现代化政治、经济、社会、行为与比较研究理论,也可分为结构学派、过程学派、行为学派、实证学派、综合学派与未来学派的理论,可谓五彩缤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结构学派结构学派以结构—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为主要特征。
他们信奉社会进化论思想,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根本差别是结构分化、功能专门化与社会整合。
他们更加关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比较与转变,即重视转变结果,而不是转变过程,试图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知识等不同角度区分并阐述社会的不同类型或模式。
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列维和穆尔等。
帕森斯在他的著作《社会行动论》和《现代社会体系》中,沿用涂尔干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二元分类法,把社会发展过程看成是社会结构的进步性分化与社会功能的专门化。
结构的分化程度与功能的成熟性代表了社会发展水平。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知识与文化等特征,分别构成现代性与传统性。
从传统社会的传统性向现代社会现代性的转变,涉及一系列社会结构与功能的根本转变以及社会的整合。
在政治方面,简单自然的村社权力系统与封建专制制度让位于民主制度,包括普选制度、党派制度与科层制度等等,信仰自由代替了宗教统治。
在社会方面的转变,包括结构的分化与层次化、功能的专门化与职业化、社会的流动、家庭的变化、知识的普及、社会世俗化等等。
社会整合则是对社会分化带来的破坏、冲突、失调与紧张关系的平衡。
分化程度与科层化程度高、整合程度大与整合功能强的社会,是更现代的社会。
列维在《现代化与社会结构》中分析了现代化的特征。
他把现代化社会与非现代化社会在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与差别归纳成如下八点:(1)现代化社会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育组织等诸单位的专业化程度高,而非现代化社会的专业化程度则比较低。
(2)在现代化社会中,由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诸单位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而非现代化社会中亲属群体与近邻共同体的自足性比较强,缺少功能的分化。
发展社会学笔记
发展社会学笔记引言第一编发展的理论探讨第一章发展与发展社会学第一节现代化与发展一、现代化现代化是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
或者说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业化(2)城市化(3)理性化(4)世俗化(5)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二、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社区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
发展不仅仅指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内容。
发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经济发展(2)社会发展(3)人的发展(4)可持续发展三、现代化和发展区别:A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化,其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发展则是一个绝对性概念,它所指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
其范围是没有限度的,是一个无限向前延伸的过程。
联系:现代化特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即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阶段。
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是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过程也是发展,是后现代发展。
第二节发展社会学一、发展研究的背景严格意义上的发展研究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五六十年代,其最早的起因是政治与经济问题。
二、发展社会学发展社会学是发展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从社会学角度对发展的探讨。
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但它并不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和一切领域。
它主要研究18世纪中期之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即现代化阶段。
当代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的现代化发展过程。
发展社会学是立足于当今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实践,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途径、模式和过程等问题的学科。
现代化理论
Wangchunjuan@
第二章 社会发展的理论流派
“传统一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现代化理论 传统一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现代化理论 传统一现代 核心一边陲”为核心概念的依附理 以“核心一边陲”为核心概念的依附理 论和世界体系论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theory) 现代化理论(modernization
人格系统的一致性: 人格系统的一致性:内化 社会系统的一致性: 社会系统的一致性:制度化 文化系统”的一致性: “文化系统”的一致性:互动 整个社会大系统就是通过“内化” 整个社会大系统就是通过“内化”、 制度化” 互动”而达成一致。 “制度化”和“互动”而达成一致。
AGIL功能体系的运作 功能体系的运作
韦伯Max Weber (1864-1920) 马克斯.韦伯 韦伯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新教伦理与
资本主义精神
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aw in Economy and Society《经济与社会》 经济与社会》
前期现代化理论: 二、 前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各国政府集中力量发 展经济,经济发展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展经济 , 经济发展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 这就使得 经济发展的专门研究迅速成为经济学领域中一个 重要分支,即经济发展研究演进为发展经济学。 重要分支,即经济发展研究演进为发展经济学。
A普遍主义—特殊主义 B专一性—扩散性 C情感中立—情感 D成就—先赋 E自我取向—集体取向 现代社会是偏重功能专一性的、 现代社会是偏重功能专一性的、成就取 向的、普遍主义的、 向的、普遍主义的、自我取向的和情感 中立的。传统社会则相反。 中立的。传统社会则相反
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一)定义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二)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包括如下基本内容:1、以工业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3、城市化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社会结构的变化6、文化和人的现代化7、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三)有关社会现代化的几种理论视角1、古典探索●涂尔干:机械团结——有机团结●韦伯:理性化过程●帕森斯的五个模式变项:情感性与非情感性集体取向与个人取向特殊性与普遍性先赋性与自致性扩散性与专一性2、从和谐论到冲突论(1)和谐论在现代化研究的初期阶段,和谐论是许多学者一种自发而天真的假设。
他们往往把现代化和社会发展中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看作是和谐的、互容的、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关于和谐论可以注意到如下几点:第一,和谐论的思想与人类的理想是一致的。
第二,一些学者认为,从一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历程也似乎可以证明社会发展的这种和谐图景。
第三,在一些国家中存在的“消极和谐”现象,似乎可以作为和谐论的反证。
和谐论的缺陷:其论点都只能用很长时间跨度的过程来支持。
如果以较短的历史跨度作为标准,或在一个特定的时刻来看,人们看到的远不是一副和谐的情景。
(2)冲突论冲突论看到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和谐的因素:首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其次,社会发展各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显现出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增长与平等的矛盾。
②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的矛盾。
③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矛盾。
④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西欧现代化的开端西欧现代化的先驱者是英国和法国。
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的特点:第一,民族国家这一新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是现代文明得以产生的前提。
第二,西欧作为现代化的发源地,其现代化具有一种鲜明的内发性质。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
关于现代化的含义、规律和模式——对《现代化新论》几个理论观点的评析
《现代化新论》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著作,其中写道,“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历史进程,它改变了以往社会的趋势和原则,它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
《现代化新论》提出了几个关于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现代化是基于科技发展而实现的;二是,现代化是以文化变革为基础的。
首先,现代化的核心是科技进步。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很重要,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电子信息化、通信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也产生,为现代化的发展进行了重要推动。
其次,现代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变革,它改变了旧的文化模式,构建了新的文化形态,如发展人文和科技,并实现结合;促进文化创新,并加快文化创新率;优化文化结构,加强文化循环,形成文化演进过程;促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多样性;强化文化宣传,使文化融入历史文化中。
最后,现代化也要遵循一定的模式。
一是按照一定的水平顺序进行,步骤要循序渐进,以便使社会的变化更加有序健康;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减轻封闭,调节激进,避免现在的变革过多或过慢的变化;三是把握变革的内在规律,有条件地选择,多投入社会力量,形成一致的社会动力,通过激励来促进社会发展,使社会更加繁荣兴盛。
总之,现代化是由科技发展和文化变革趋势所决定的社会发展进程,必须保持有序,实现普及,以此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化。
要把握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建立适当的政策,加速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学中关于现代化的理论
社会学中关于现代化的理论社会的现代化1.定义现代化是指十七八世纪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转变的过程。
现代化的主要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就必然会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发生。
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然而由于它所创造的生存方式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生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它一旦出现就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散到全世界。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过程它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卷入现代化过程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技术、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日益增加。
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的福利,但从另一方面,即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活意义的失落,监督机制的严密,人类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增强来看,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2.理解现代化的主要理论模式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模式现代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但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限制,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阻碍了劳动过程的合理化趋势,造成了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导致了社会日益向两极分化以及工人阶级的普遍贫困化,从而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必然导致工人阶级起来革命。
工业社会理论模式工业社会理论模式滥觞于孔德,经过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等人的发展而完善。
孔德认为现代化最根本的特征是工业化,并相信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是知识的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阶段即……迪尔凯姆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的过程。
当旧的团结类型相应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已经衰退,新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尚未建立起来之时,社会就可能出现失范现象,从而引起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有其特定的概念和含义。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这里所讲的现代化,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社会学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程的本质区别。
重要概念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这是现代化变迁过程和非现代化变迁过程的本质区别。
社会学家通常是从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等角度分析现代化过程的。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则以“现代性”的概念探讨了现代化的本质。
在吉登斯看来,所谓现代性,是指在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
现代性是历史发展的非延续性或断裂的结果,现代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前现代社会没有或与之根本不同的。
现代性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将“时间”和“空间”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从而导致连接“在场”与“缺场”的条件完全不同于各种传统社会,“时间”和“空间”在这一过程中高度延伸,使得在现代性条件下社会关系脱离了具体的互动环境,在更为广阔的时间一空间范围内被重新建构。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潮流。
大约从l6世纪起,首先在西欧,逐渐发生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治、经济变革,使得现代化浪潮在18世纪左右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形成了世界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社会现代化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当时的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批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都面临迅速发展本国经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差距、巩固已经取得的独立地位的重大任务。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在当今社会,社会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
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各国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
本文将简要探讨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首先,社会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结构的不断优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
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调整。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转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社会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民主法治的建设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
民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保障人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制度,加强政府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的法治观念,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再次,社会现代化在文化方面的表现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不断加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推动本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
最后,社会现代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数字化社会的建设。
科技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总之,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是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政治的民主法治、文化的多样性和科技的创新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社会现代化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的标志。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简要探讨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首先,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经济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这意味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同时,经济现代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
其次,政治现代化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政治现代化主要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宪政化等方面。
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人民应当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法律应当得到严格的执行,政府应当依法行使权力。
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并不顺利,民主制度不完善,法治建设滞后,腐败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再者,文化现代化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现代化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应当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文化产业也应当得到充分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也应当得到提升。
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软实力不足,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等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现代化的障碍。
最后,科技现代化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现代化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应用水平、科技人才储备等方面。
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科技应当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科技应用也应当得到广泛的推广。
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短缺等问题也成为了社会现代化的瓶颈。
综上所述,社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过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观马克思主义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基本原理概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社会主义现代化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观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观。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创新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体系,增加人民的民主参与和获得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与思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正确把握路径和策略。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享有发展成果的权利。
其次,要加强党的领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
同时,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还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区域协调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
其次,社会建设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加强社会公平正义的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它对于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被归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观点。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即通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提出,必须在保障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下,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
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提倡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提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国家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强调国家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拥有宏观调控的力量,可以引导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而市场则在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第14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第一节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由来和早期的发展"现代化” (modernization )是一个外来词。
所谓现代,是指欧洲中世纪结束以来延续至今的时间过程和新时代的特征。
现代化主要是指西方社会18世纪前后开始的经济、政治、技术和社会的急剧变革过程。
一、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一)兴起的原因1st•广大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发展问题;2 nd•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结构出现的新变化。
(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1、广义和狭义的现代化。
2、不同学科的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发展政治学、历史学中的现代化理论、社会学研究现代化理论。
二、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发展1、孔德和斯宾赛对新的工业社会的分析。
2、腾尼斯、迪尔凯姆和韦伯对现代化的实证研究。
3、帕森斯关于现代化的有关理论。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状况50年代至60年代是现代化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问题,代表理论有英格尔斯的"人格现代化”理论和列维的“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一、“人格现代化”理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英格尔斯从60年代开始,探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实质和关键因素,从“人格现代化”的角度,把现代化看作是一种心理态度和价值观的改造过程。
1962 - 1964年,英格尔斯和他的研究小组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有关个人现代化的调查。
他们在孟加拉、尼日利亚、以色列、印度、智利和阿根廷等六个发展中国家,选择了6000人进行个人现代性的测定。
经过一系列调查研究,英格尔斯从1966年起,陆续发表和出版了《人的现代化》、《迈向现代化》等著作和论文,阐述关于社会现代化的观点。
(一)现代化过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
当现代性深入到大多数国民性格中,就会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现代人格的特征1、现代人准备接受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5、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社会和人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6、计划、即在个人和公众生活中趋向于制订长期计划;7、知识,即注重对事实的考察,尽可能多地去获取知识;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即现代人依赖他生活的世界,相信周围的人和社会组织能够实现他们的任务;9、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10、乐于让自己和后代去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11、相互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12、了解生产及过程,期望能在认识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创造力。
第十四章--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
15
4、“现代社会结构”理论。马里奥·列维是 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对中、日、 美三国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研究。为分 析和鉴定社会发展,他制定了包括六个方 面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列维认为,运用 这六个模式变量可以对一个社会里的不同 类型的关系、不同社会里的类似关系、不 同社会里的不同类型关系进行分析比较。
2021/4/8
18
7、传统现代化理论的开拓。其中布莱克是该 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 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 根源;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 家的现代化问题;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 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 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 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 较的重要性。
2021/4/8
5
一、 “人格现代化”理论
英克尔斯认为,个人的现代性是一个多种 性质的综合体。英克尔斯从态度、价值观 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给出了现代人格的特 征。
2021/4/8
6
二、 “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几乎与英克尔斯同时,另一位美国社 会学家列维从社会结构角度对现代化进行 了研究。
2021/4/8
2021/4/8
2
一、 现代化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成 为世界性的口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产物。
2021/4/8
3
二、 社会学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发展
18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英国工业 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这三 大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变革。
2021/4/8
9
二、 “后工业社会”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当人们围 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进行探讨和展开 争论时,在工业发达国家也开始发生了一 些深刻的变化。
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基本原理社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变迁的一种形式,而社会变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公元2001年截面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社会类型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图2-1)。
就像动物胚胎发生过程是动物进化过程的重演一样,2001年社会截面图大致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缩影。
显然,社会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新篇章,也是辉煌篇章。
图2-1 2001年截面社会类型和世界人口的分布注释:圆圈代表新型社会生产力的起步、发展、成熟和过渡的变化周期。
知识社会人口≈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22个高收入国家的总人口,工业社会人口≈世界总人口―知识社会人口―农业社会人口,农业社会人口≈发展中国家(中等和低收入国家)每天生活费低于1国际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口(WB 2005),狩猎采集人口≈现在仍然(或曾经)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人口(Schweitzer 2000)。
请注意,高收入国家的部分人仍然过着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的生活,中等收入国家的部分人已经达到知识社会的生活;有人认为(吉登斯2003)目前世界上狩猎采集人口不足25万毋庸质疑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社会思想也会变化;而且,它们并不总是同步的。
社会思想,既包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映,也包含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阐释;有些社会思想会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学理论。
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社会变迁的一种理论,它有三个知识来源。
其一是社会思想和社会学理论,其二是社会现代化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其三是广义现代化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后现代社会理论和广义社会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理论)等。
本章将分别讨论社会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社会思想与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很早。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诞生,就意味着社会思想的萌动;人类社会的变迁,必然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化(表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作为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图2-3),是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形成的。
美国社会学家的三本专著的问世,包括《社会系统》(Parsons 1951)、《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Lerner 1958)和《现代化与社会结构》(Levy 1966)等,标志着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诞生。
虽然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已经有50年历史,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单一的”现代化理论(Harrison 1988)。
实际上,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是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集合。
根据这种理论,经典社会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及深刻变化。
在很长的时间里,许多学者并没有明确区分社会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社会现代化与现代化)的不同,人们常常把它们当作“同义词”。
图2-3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结构一、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过程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它的形成,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知识来源是复杂的,而且,不同学者的观点有较大差异。
1、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包括早期的工作,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现代化理论孕育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特别是19世纪以来的社会发展研究,它们是社会现代化理论的思想来源。
第二阶段:社会现代化理论形成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形成。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单一理论”,而是关于社会现代化的众多学术思想的集合。
从事社会现代化研究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它们的研究工作达成一致。
与之相反,学术批评是一种时尚(Harrison 1988)。
第三阶段:社会现代化理论的批判和发展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受到学术批评,出现一些新观点,如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后现代主义、“新现代化”等。
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更多是从国际关系角度谈现代化,后现代主义更多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新现代化”更多是对现代化理论的“改良”。
2、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知识来源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知识来源十分复杂,包括社会进化论、扩散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系统理论、互动理论、人类学理论等。
英国社会学家哈利生(Harrison 1988)关于现代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分析(图2-4),可以增加我们对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复杂性的认识。
当然,哈利生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例如,他忽略了美国历史和政治学家们的现代化研究等。
图2-4 现代化理论的形成资料来源:Harrison 1988 (蓝色框中的内容是本报告的作者添加的)二、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是一个学术思想集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1)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表述。
(2)关于社会现代化某方面或某领域的一般表述。
(3)社会学中与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相关的理论。
为了叙述的简便,可以将这三个部分,分别简称为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分支理论和相关理论,或者简称为元理论、亚理论和相关理论(表2-5)。
表2-5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结构1、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在20世纪50~60年代,现代化理论与社会现代化理论,或者经典现代化理论与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并没有学者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区分。
社会学家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现代化,不仅谈社会领域的现代化,也涉及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其他领域的学者,如历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家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现代化,但他们往往也谈到社会领域的现代化。
事实上,经典现代化理论就是这些与现代化相关的学术思想的一个集合。
同样地,可以把与社会领域的现代化相关的学术思想集合起来,组成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
虽然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有大量文献,但迄今为止,它尚没有系统的、公认的一般理论阐述。
通过对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大量文献的系统整理,结合第一章的社会事实和理论分析,借鉴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原理,可以归纳出一个比较系统的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框架。
一般而言,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是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规律和特征的系统阐述,它包括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定义、过程、结果、动力和模式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表2-6)。
为方便起见,可将经典社会现代化的一般理论简称为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
(1)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理论定义关于社会现代化,没有统一的定义(表2-7)。
一般而言,经典社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种革命性社会变迁,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或是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是欠发达社会追赶发达社会先进水平的过程。
表2-7 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定义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定义参考文献过程及深刻变化,也是欠发达社会追赶和达到发达社会先进水平的过程及变化2 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Vago 20053 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迁;通过它,欠发达社会获得了发达社会的共同特征Lerner 19584 现代化是指社会成员使用非生命能源和使用工具来增加他们的工效的程度Levy 1966Bendix 19695 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它起始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它存在于几个“先锋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进步中,也存在于后进社会的变迁进程中6 现代化是指一个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在经济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在的社会变迁波普诺 19997 现代化是由于将工业生产方式引进前工业社会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迁过程罗伯逊 19918 现代化是欧洲化或美国化的过程(这个定义是有争议的,它与事实有差别)So 1990孙立平 19889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10 现代化指在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张琢2001 社会变革过程11 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郑杭生 2003 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注释:有些社会学家没有区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差别。
他们所定义的现代化,实际是经典社会现代化。
本迪克斯(1969)的定义见《现代化与社会转型》(查普夫2000)(2)经典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经典社会现代化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经典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动员和社会流动、社会分层、分化和整合、社会结构转型、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居住结构的城市化、非生物能源和科技的大量应用、公共卫生和健康的变化、国民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初等教育、职业分化和专业化、社会生产力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时间缩短和休闲时间的延长、家庭机械化电气化、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制度和观念的变化等。
根据帕森斯的现代社会系统理论(Parsons 1971),发展(现代化、变迁)被理解为容纳、价值普遍化、分化和地位提高的综合体,社会进化通则是发明或接受某些制度和行为方式,它们能提高这个社会系统的长期适应能力。
经典社会现代化过程与经典现代化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
亨廷顿认为(布莱克1996):①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只能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②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③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④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⑤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⑥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或阶段;⑦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⑧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⑨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关于趋同性和不可逆性,存在许多争议,因为它们与社会现实有一些差异。
(3)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结果经典社会现代化的结果是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工业化社会。
美国学者萨顿比较了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布莱克1976)。
成熟的工业化社会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可以称为经典社会现代性,主要包括:社会流动、分层、分化和整合、家庭小型化、城市化、理性化、专业化、家庭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福利化、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大众传播等;同时也有一些负效果,如贫富差距、环境、家庭和伦理问题等。
工业化社会也是现代化社会。
美国学者列维比较了“现代化社会”和“非现代化社会”的特点,总结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Levy 1966)。
①现代化社会的各种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高;②由于高度专业化,各种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③伦理具有普遍主义的性质,而不是由家庭和亲属关系决定的个别性;④国家权力是集权而不是专制;⑤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⑥具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⑦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官僚)组织;⑧家庭是小型化的,家庭功能比较少。
(4)经典社会现代化的动力经典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过程,它的动力机制也是复杂的。
目前,尚没有统一认识。
大致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波普诺1999)。
第二种观点,文化变迁是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Inglehart 1997)。
第三种观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现代化(Inglehart 1997)。
第四种观点,创新、扩散和变化促进者,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Harrison 1988)。
第五种观点,多种因素影响社会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社会、科技、社会因素和社会规划等。
(5)经典社会现代化的模式经典社会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是多样的,具有路径依赖性,受历史、地理和传统的影响。
这种多样性表现在:人口和家庭变化模式、城市化模式、公共卫生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劳动力和职业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国际差异性等方面。
经典社会现代化不是孤立的,它既受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又与经典经济现代化相互作用,同时受科技水平的制约。
所以,关于经典社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和其他领域现代化的关系的分析,也应该成为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内容。
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是以国家为基本单元的。
在国家内部的不同行政层次的地区,地区社会现代化与国家社会现代化会有所不同,例如城市化模式的差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