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名师教案 人教版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2)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2、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这两个历史事件,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目的,以及中华民族在近代开始衰落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通过对比探究,了解其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以及结果和影响上的不同,进而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当代中国发展和学生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网页,引出2005年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时,中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开展了一些纪念活动,而学术界也掀起了了研究郑和的热潮,一些专家学者比较自然的把郑和与后来的哥伦布进行比较,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专家,开一个研讨会,对二者进行一下比较。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郑和专家组和哥伦布专家组。
互相监督答案正确与否和纪律。
老师展示本节课所需研讨的内容:时间、航线、规模、目的、结果和影响第一部分:各组分别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经过。
第二部分:各组简单介绍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时间和航线。
并得出结论:郑和航线明显比哥伦布要长的多。
第三部分:展示表格,让学生比较二者的航海规模,得出郑和规模比哥伦布大活动:幻想时空,假如郑和船队与哥伦布船队在茫茫大海中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形?深化学生对于二者船队规模的认识。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传播基督教
哥伦布航海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传播 基督教,将欧洲的文化和信仰传播到 海外国家。
03
航行规模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到200多艘船,随行 人员超过27000人。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 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郑和船队的远航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 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和珍宝。
哥伦布航海
01
哥伦布航海是15世纪末欧洲航海 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远航 探险活动,他率领船队向西穿越 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大陆。
02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 往东亚的新航路,同时也有探索 新大陆和寻找财富的动机。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殖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哥伦布的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同时也 对美洲的原住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航行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 历史背景 • 航行目的与动机 • 航行规模与影响 • 航行技术与装备 • 结论:比较与启示
01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探险活动,由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前往东 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等地。该活动始于1405年,持续到1433年,是当时世 界上最远航行的探险活动之一。
八下《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 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 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 不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 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 积极作用。 ……
(1)在美国,哥伦布受 到尊重和纪念。
(2)在印第安人中,哥 伦布受到谴责。
探究:
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提示:结合书本和材料)
哥伦布航海后,以下动,植物品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推广养殖与种 植。查阅资料,指出它们当中哪些原产于美洲。
猪、狗、牛、马、驴、羊、小麦、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南瓜、 番茄、辣椒、可可、香蕉、菠萝、芒果、甘蔗、咖啡、葡萄、橄榄
综合探究六 史假如相遇
“再无郑和” 后的中国——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发布《禁海令》:“片帆不得下海,片帆不 得出洋。”
“再无郑和” 后的世界——
新课讲解
1.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背景: 明朝建立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 发展.工商业繁荣,国力强盛。 (2)时间: 1405~1433年。
探讨:航海的影响 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 明朝使臣迎进王宫
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是个庄重 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无可指责,是一个 堪称楷模的徒。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 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 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 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1、使西欧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能放胆航行的 是中国人发明的( B ) A 火药 B 罗盘 C 印刷术 D 谚语 2、使欧洲人相信并作出到东方去实现黄金 梦的最佳选择的是:( A ) A 马可·波罗 B 但丁 C 麦哲伦 D 郑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悟结果谈启示
“郑和”之后——
镜头二明在仁宗迎(接1240204年5年)郑颁布和诏下令西:洋 600周“年下之西际洋,诸世番界国宝各船地,纷悉纷皆开停展止。活” 清动顺纪治念十郑三年和(:1马65达6年加)斯发加布印《发禁海了令《பைடு நூலகம்郑: “和片下帆西不洋得下》海邮,票片;帆马不来得出西洋亚。马”六甲州 乾隆二十二年(1757准年备)在下三令保“山一口上通建商立”郑,和实纪行闭念关馆政。策。
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
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但由于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观点1 美洲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
1、总评
天地。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
23哥 推、、伦动积消布了极极航西海欧影影是资响响世本界主和 涨 速航义一,发海 的般因展史发商而。上展品使的,的正壮加增在举强加崩。了,溃各使的大商封业建洲、社之航 会间海 内的业 部联和 的系工 革,业 命世空 因界前 素开高 迅
【始连论为从一史个出整体,促观进点了2全西球方范航围海内以动掠夺植贵物金品属种、的土交地流和与进传行播殖。民
但史暴力论手结段合、】殖民统 民侵治 信略为仰也目,给标摧拉,毁美以当人武地民力固带征有来服文为化了手。灾段难,。强制改变当地人
第三篇章
悟结果谈启示
哥伦布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而郑和之烈,随郑和之没以俱逝。
第二篇章
析观点究影响
哥伦布之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 而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
析观点究影响
观点1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 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以及文化间平等对话的精神。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新人教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 , 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 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 2 月17 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 2min(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 600 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
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 年郑和下西洋600 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 月 11 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 ,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
10min(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 ,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A comparative teaching plan of Zheng He's vo yages to the West and Columbus' voyages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程标准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1999年,美国《时 代》杂志评选出一 千年来对世界贡献 最大的一百位人物, 其中就包括郑和和 哥伦布。
再现航海之盛况 把两者各数据进行对比,你能得
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运用材料自学完成表格。
时间 船只数量
随航人数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
200多艘
哥伦布航海 1492-1504年
性质
和平交往
殖民扩张
不 规模
大
小
同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诸国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
点
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 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
交流
影响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 植物品种的交流。 导致了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但加重了国家和人民的 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
经济负担。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亚
吾乃“三宝太 监”,郑和。
我是“新大陆 的发现者”, 哥伦布。
对哥伦布航海的看法:
英国手工工场主 欧洲移民 印第安人 非洲人
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积极: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 展;把欧洲文明传入美洲;促进 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和 传播。
消极:
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给 印第安人和非洲人民带来灾难。
我是“新大陆 的发现者”, 哥伦布。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我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也是资助哥伦布航海的人,我派 哥伦布去“印度”寻找黄金,但 是他竟然四次航海都没有带回黄 金,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但是后 来我们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最 终还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也
算是我们西班牙的功臣。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身份卡的身份写出对哥伦布航海或郑 和下西洋的看法。要求:自我介绍,史论结合。
八下历史综合性学习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比较)
如图,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刺加、抓哇、锡兰、 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积极影响: 郑和曾到达过许多国家,这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 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 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 一时期的西方。郑和时代的中国,做到了:强大却不称霸,播 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消极影响: 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 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 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航海图、罗盘针; 西班牙女王给中 中国的丝织品、 国皇帝的信,航 茶叶、印花布、 海用品,用于掠 铁器等货物。 夺财富的用品。 最多达27800余人 最多1500人,最 少88人
随行人数
综合性学习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比较与总结
郑和原本只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所有的伊斯兰教 徒心底都一个伟大的梦想——去圣城麦加朝圣。整合也不例 外。所以,郑和小时候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坐在书桌前背着 圣贤之言,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有关航海的知识,准备 去麦加朝圣。 但在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和蓝玉奉朱元璋之命远征 云南,也正是这一次远征,改变了郑和地命运。战争过后, 很多儿童成了战俘,郑和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五年颠沛流离 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朱棣。 朱棣登基以后,因郑和立有大功,封他为内宫监太监(内宫 的最高官职)。永乐二年,驻地给予他了更大的荣耀,赐姓 郑,因此,他改名为郑和。 次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 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八年级社会与社会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教案 人教版
《X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教案●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围绕X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
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X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1. 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对X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X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案x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加深对两个历史事件的理解,理解两者的航海动机和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教学和自主探究、综合探究分析材料或完成相关表格,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进行多方面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郑和下西洋史实2、理解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动机和影响(二)、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新闻导入(今年2月17日印尼启动了“郑和下西洋之旅”)2min(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今天本课的内容,导入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师:在半个月前,印尼旅游部宣布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在巴淡启动“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之旅”,将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设计成旅游路线,旅游部长阿里夫说要让游客体验海上旅游的新奇,当一回友好使者“郑和”,这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极大的关注,纷纷相继报道。
有谁知道中国的航海日是几月几日吗?其实早在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国务院就批准将每年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这个是他的标志图形,上面有四个帆,下边是水纹。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把郑和下西洋不仅仅当做历史,更是一种友好交往的文化,我们会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它,可见他对于中国而言,对于世界而言是有很独特的意义的。
师:所以今天我们在比较探究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之前,就先来了解一下这次与哥伦布航海相提并论的中国式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
(二)、【环节二】讲述“郑和下西洋”,介绍“郑和”生平,以及“西洋”的范围。
10min(通过解析“郑和下西洋”,学生了解此次航行的领导人物,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通过此环节结合地图,学生了解当时在中国人眼中西洋的范围,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背景有所了解)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课本。
人教历史与社会八下《6.7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ord教案 (3)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对象《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是为八年级一班的课堂教学而设计的。
比较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前面几节课的教学中都已经分别详细涉及到,学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
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都已经学习过的两个内容”的前提下,把有相同之处、但是是分开学习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并获得提高的。
通过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把以前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拓宽知识的广度,拓深知识的深度,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包括的两个内容──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都是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的。
这一节课包括:1.两个船队航海的时间、航线、规模、目的。
(学生容易掌握且必须掌握。
)2.两个船队航海的结果与影响。
(内容较深,但学生必须掌握。
)3.通过对两个船队的比较,分析“应该是谁最先发现美洲大陆”。
(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点出发,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学以致用:当我们面对中国再次崛起的机遇时,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这一部分是对整节课所学内容的升华。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面,学生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已有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让学生能够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4.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5.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6.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目的、结果、影响方面的比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件3共18张PPT[可修改版ppt]
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船” 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 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 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分析:航海动机
观点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同 海外各国的联系。当时选郑和做使者也有 这方面的考虑。因为途径的许多国家信仰 伊斯兰教,而郑和出身回族家庭,船队由 郑和率领,可以减少隔阂,表示对当地文 化的尊重。
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 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 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天方)、木骨都束。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战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马船
座船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船只数量 200多艘
船只大小
海船长151.8米, 宽61.6米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长24.5米, 宽6米
携带的货物
丝织品、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种
印花布、铁器等
子、粮食
随行人员的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数量
27800余人
最多一次一千多 人
从两次航海对比 中,我们可以得 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都要远远 超过西方
当郑和的宝船来到印度洋边某 国,该国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 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着长 长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解到:
郑和下 西洋
规模 大
目的
厚往 薄来
手段
和平 亲善
部分 结果
推荐八年级历史说课稿《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推荐八年级历史说课稿《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推荐八年级历史说课稿《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
(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2)用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到达范“ 小 渔 船 ” 捷 足 先 登 发 现 新 大 陆
新大陆为什么让小 渔船捷足先登?为 什么航空母舰发现 不了?
新大陆为什么让小渔船捷足先登? 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 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 • 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 • 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 • 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
综合探究六
明成祖朱棣
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 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 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 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 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 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卒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一生从 事航海活动,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人。他相信地球是 圆的,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 力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远航。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的航路。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 特立尼达等岛。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 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 3 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
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 所,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比较,郑和下 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 发展起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 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 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 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材料表达的观点
“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25 16:42 编辑名校资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同步测试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东源镇中彭小君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教研室吴金方一、选择题1.(XX·珠海)有学者以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线不同的是( )A.增进资本主义进展 B.进行环球航行C.进行殖民掠夺 D.增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解析】课标要求为明白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彼此阻碍,属于明白得层次。
此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不同动机,考查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明白得这一知识点。
A、C为哥伦布航海的目的,B为麦哲伦航海,因此选D,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增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原创)历史人物老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明成祖──郑和七下西洋 B.罗伯斯庇尔──领导美国取得独立C.华盛顿──处置路易十四 D.戚继光──收复台湾[来源:学*科*网]【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属于识记层次。
基于很多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难以应付,此题考查学生对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考查。
B领导美国取得独立应该是华盛顿,D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
因此选择A,明成祖让郑和七下西洋。
3.(原创)以下史实按时刻前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④③② B.②①②【解析】课标要求为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属于识记层次。
基于很多学生对一些典型的事件没有时刻概念,故设计那个题目,考查学生对我国关于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件的概念。
①为西汉时期,②为改革开放时期,③为明代,④为唐朝,因此选A 4.(XX·连云港)下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件 人教版实用PPT文档
……
材料表达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1) 指出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寻找 。 2) 指出了开辟新航路以及发现新大陆的世界 意义,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
1.宣扬国威;
郑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和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 指出了开辟新航路以及发现新大陆的世界意义,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崩溃。
பைடு நூலகம்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27800人
时间早,时间长,规模
大,路线长
材料表达了哪些不同的观点?
1)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于炫耀明朝军事的 强大和国家的富强. 2)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最近长安 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在对大量 资料的考证中得出震惊 世人的结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 郑和。无独有偶,英国皇家海军退役指挥官、业余 学家、云 南大学客座教授暨云南省郑和研究会顾问加文·孟席斯在《世界 航海图与郑和航海图的发现及其记录》的专题学术演讲中,用 新的论据再次证明:中国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率领的船队,曾 经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在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之前72年发现了 美洲新大陆。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影响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 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 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教案●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由“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四部分组成。
由于学生已经在本单元学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内容,因此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1. 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探究性强)及学生(“好动”)的特点,本课以“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本课设计了“海上功夫大比拼”、“龟兔赛跑”、“和平使者与‘海盗’”、“继承和弘扬郑和精神”四大活动,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同时,“讲述法”、“比较法”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突破难点。
本堂课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导妙引和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辩论进行的,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了在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各司其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准备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的准备工作。
教师准备:吃透教材,理解课程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
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 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建议一:设疑激趣导入。
教师陈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8年推出了在过去1000年中最具历史影响的30位世界探险家,其中唯一的东方人来自中国,这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
○猜一猜: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郑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郑和一生七下西洋。
算一算,郑和首下西洋距今已有多少年?(600年)教师承转: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为此,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播放“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新闻片段。
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再设问:○在刚才的新闻片段中,很多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做了比较,有的学者认为郑和比哥伦布更伟大,有的认为哥伦布更伟大,你同意哪一种?(学生举手表决)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承转:同学们,任何结论都要拿出充分的理由来,因此,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
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维穿越时空,去追寻他们神奇、惊险的经历吧!建议二:flash 动画配解说词导入。
15世纪,人类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
世纪之初,东方浩瀚的洋面上,骤然出现了一支超级舰队,郑和便是这支舰队的统帅。
世纪之末,经过大西洋风浪洗礼的哥伦布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不过,在他的眼中,这不过是东方印度大陆,可是,这件事的影响却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
你愿意跟随他们曾经探险的道路,追寻神奇、惊险的经历么?你认为他们俩谁更伟大呢?你愿意参与这场异常激烈的大讨论么?来!让你的思维穿越时空吧!(新课教学)本课的新课教学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进行。
活动一 海上功夫大比拼1.提供情境。
教师播放flash 动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本flash 动画是教师自制的,如学校条件限制,教师可以用自制漫画代替。
2.教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规模不同),教师承转:好,先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3.学生活动。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P88页“动手做一做”中的的问题。
4.师生交流,构件知识。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插放相关资料加以引导,如航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路线图等。
本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记忆、扩充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知识,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把前面独立所学的两个内容连贯起来并加以比较,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相比: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广,航海技术更先进。
5.教师承转。
通过“海上功夫大拼比”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
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以至被人称为“水过无痕”,更有学者称郑和下西洋——“杨白劳”(教师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
你同意什上面的观点吗?活动二 龟兔赛跑设置以下活动的目的有三:(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及随机应变、口头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1.提供情境。
在上面教师承转的过程中,教师播放flash 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二“‘小渔船’捷足先登发现新大陆”。
内容如下:郑和的 “航空母舰 ”在海上游荡,旁白:“杨白劳”;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小岛,旁白:“印度到了”……2.设置辩论题与讨论题:○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你同意吗?3.学生分组活动。
(1)教师让各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探讨,其中再把选辩论题的若干小组按同意与不同意分成两大组,各自分析材料,准备论据。
(2)教师按各组选题不同发放相关资料。
(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师生交流。
(1)讨论题。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不需要学生有统一的答案。
设置本题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不同的动因,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大地观及船队性质的不同、组成成员的不同等。
(2)辩论题。
本活动的进行可参照正规辩论赛分三步进行:正反双方一辩先简单陈述本方观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正反双方总结本方观点。
本活动正方理由可能有:①动机不良: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寻宝,②非商非外(外交)、不伦不类,③劳民伤财、难以为继,④嘎然中止、坐失良机;反方理由可能有:①敢为天下先,②举和平旗帜,筑开放里程碑,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④移民海外、开发南洋⑤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⑥厚往薄来,造福亚非。
由教师或学生担任主持人,宣布辩论的规则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维持秩序,从而让辩论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彩而不“乱堂”。
教师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辩论的准备工作。
5.评选出“最佳辩手”并给以奖励(“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邮票、书籍、DVD 等)6.教师小结并承转。
教师在对上面讨论与辩论做小结的基础上指出:我们撇开郑和下西洋是不是“杨白劳”不说,在新大陆的发现上,“航空母舰”确实输给了“小渔船”。
这是否说明哥伦布比郑和伟大呢?活动三 和平使者与“海盗”1.提供情境。
教师播放flash 动画或展示漫画“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之三“和平使者与‘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