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同庆祝郑 和下西洋源自00周年纪念郑和下西洋邮票
思考1: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 郑和的遗迹,这说明了说明?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正因为郑 和是一个本着睦邻友好的和平使者,才受到了 所经地区人民的缅怀。
○消极影响: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平使者”
材料: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纷 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马达加斯加发行了《郑和下西洋》 小型张邮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准备在三保山上建立郑 和纪念馆;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以‘郑和’命 名的清真寺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首府泗水举行落成典礼 并正式对外开放。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海上功夫大比拼 “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
自主探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92
最少一次3艘,最多17艘 长24.5米 宽6 旗舰 载重约120吨 畜牲、农具、种子、粮 食、小镜子、小刀等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随航人数
1405
200多艘
前者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和平交 往。后者主要是经济利益顶峰驱使,暴力掠夺。
“和平使者‛与‚海盗‛:
情境1: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 国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 的队列欢迎郑和上岸…… 情境2:哥伦布驾着‚小渔船‛登上某岛,嘴里喊: ‚兄弟们,找黄金去‛,岛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 里在喊:‚强盗来了‛……
原产地美洲的有:玉米、花生、马铃薯、甘薯、 南瓜、番茄、辣椒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性质: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传播基督教
哥伦布航海的另一个动机是为了传播 基督教,将欧洲的文化和信仰传播到 海外国家。
03
航行规模与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最多时达到200多艘船,随行 人员超过27000人。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 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对当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郑和船队的远航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先进航海技 术。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同时也是为了寻找 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和珍宝。
哥伦布航海
01
哥伦布航海是15世纪末欧洲航海 探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远航 探险活动,他率领船队向西穿越 大西洋,最终到达美洲大陆。
02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 往东亚的新航路,同时也有探索 新大陆和寻找财富的动机。
哥伦布航海的规模与影响
规模
哥伦布的船队规模较小,只有3-6艘船,随行人员也只有1000多人。
影响
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启了欧洲对新大陆的殖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哥伦布的航行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同时也 对美洲的原住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航行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的技术与装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 比较
• 历史背景 • 航行目的与动机 • 航行规模与影响 • 航行技术与装备 • 结论:比较与启示
01
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明朝时期的海上远航探险活动,由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前往东 南亚、南亚、中东和东非等地。该活动始于1405年,持续到1433年,是当时世 界上最远航行的探险活动之一。
综合探险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郑和下西洋成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 千古绝唱” 的“千古绝唱”.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一、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 二、对黄金的追求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比较, 与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比较, 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 引起了“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 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 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 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 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 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大宝船长125.65米, 船只大小 大宝船长 米 宽50.9米 米 多达27800人左右 随行人员 多达 人左右
战船 粮船 水船
大宝船
马船
坐船
飞 燕 阵 编 队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 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 史实的比较中, 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 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无论是国家、民族、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 要发展要进步, 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 开放的态度 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的态度, 进取的精神 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闭这样大规模的和平航海会带来什锁 么影响? 关么影响? 国
“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 , 而不 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 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 是舰队司令或商队的老板” 是舰队司令或商队的老板”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之比较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 商业革命: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规 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 生变化。 • 价格革命:又称作物价革命 。新航路开辟 后,美洲贵金属流入欧洲。货币供应量的 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 胀。衣食固定地租的封建主贵族势力衰落。 工商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所以价格革命 推动了欧洲国家、特点、影响(结 果)等方面比较
• 背景:(1)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 建制度衰落;(2)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 本主义兴起。 • 目的:(1)政治目的,宣传国威,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奇珍异宝 的需求;(2)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 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 特点: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次数 多。贸易性质也不同,前者是封建国家朝 贡性的贸易,后者是掠夺性贸易。
影响:(1)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 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 举,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 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但其不计经济 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 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了巨大 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2)西 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 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 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三、郑和下西洋废止原因及其启示
• 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 规律。耗费浩繁,国库枯竭。明末的禁海 令,实行闭关政策。 • 启示:发展对外关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规 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改革 开放。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 1、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 2、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 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 1、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 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2、当时的中国在社会状况方面又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 化?
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 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 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 最远到达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途径的主要地点:
哥伦布航海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 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
最远到达
美洲
从两者对比,我 们可以得出什么 结航海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海船长151.8米, 宽61.6米
长24.5米, 宽6米
携带的货物
随行人员的 数量
丝织品、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种 印花布、铁器等 子、粮食 出海人数最多时达 27800人 最多一次一千多 人
郑和下西洋途径的主要地点: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这些 启示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 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 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 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 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 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 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 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郑 和
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外交联系; 3.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综合探究五__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
总结:
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的 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西方的哥伦布之所以能够发 现新大陆是和他们掠夺财富的欲望、征服新领 土的野心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对陌 生事物渴求和开放进取的精神促使他们发现了 新大陆。而我们中国的郑和尽管在航海能力方 面都要优于西方,但是缺乏开放进取探险的精 神未能发现新大陆。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西 方的资本主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我们中国 却走向了衰弱。所以不论是国家、民族、社会 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要有一种 开放的态度,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东西方航海的对比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中国
皇帝特 遣船队
航海目的
扮演角色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使团
西方
私人航 海探险 队
股份公司和 私人集资, 王室赞助
探险,寻 找新土地, 黄金
殖民者、 通商者、 海盗
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
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 点:一种认为劳民伤财,应该禁止;另一种 认为可以发扬国威,增加与海外联系,不应 该禁止。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通过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历史启示?这些 启示对当前中国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 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 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
如果明朝郑和的船 队和哥伦布的舰队 在大洋上相遇,会 出现怎样的情形? 如果郑和当时发现了美洲,会对当时和 后来的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 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 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
(1)时间、到达范围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二)
规模 目的 手段
规模 目的 手段
结果及影响
结果及影响
(2)规模
(3)远航目的
(4)结果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花费巨大,国库不济,航海停止,后 来的皇帝采取闭关锁国,国运渐衰
课堂巩固
材料一: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4年7月, 香港凤凰电视派出一艘“凤凰号”单桅帆船,开 始历时8个月的航海电视行动。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还算是比较开放的,但 没有把握机遇。如果从明朝中叶起到鸦片战争, 有300多年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 得愚昧无知,贫穷落后。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 开放不行。 (1)每年7月的哪一天是我国的“航海日” ? (2)郑和船队经过了哪两个海峡? (3)材料二,给现代中国哪些启示?
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 规模、目的、手段、结果、 影响方面的不同
郑和下西洋(七次) 哥伦布航海(四次)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最多200多艘 3—17艘
大宝船长151.65米, 长24.5米,宽6米 宽61.6米 丝织品、瓷器、茶叶、牲畜、种子、农具、 印花布等 粮食等 多达27800人左右 1500人
掠夺了巨额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奠定雄厚基础
(5)影响
郑和:加强了明朝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和 友好往来,使明帝国威震海内外;但也给明朝政府造 成巨大的财政经济负担; 哥伦布: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各大洲 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 传播与交融;但也给拉美人民打来了灾难;
1.认真完成《作业本》第1、2、4题。 2.用一二句话谈谈我学习后的感悟。 3.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探索“课内”没 有完成的话题。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
难点: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与学的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明朝时期航海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当时的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
而西方各国在哥伦布和麦哲伦“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向全球扩张。
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遇,第一次领先于东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师生合作突破重难点师: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对比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远航,首先我们从规模来看,请同学们阅读书本52页,完成53页的表格活动一: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200多艘最少一次3艘,最多一次17船只数量艘海船长151.8米,宽61.6米长24.5米,宽6米船只大小牲畜、农具、种子、粮食携带的货物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出海人数最多时达27800人最多一次1000多人随行人员的数量师:那再请同学们分析图6-34和图6-5,比较一下两者的航海所经地区生: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福州、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爪哇、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锡兰(今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哥伦布航海途经的主要地点:从西班牙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八下历史综合性学习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比较)
如图,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经福州、占城、满刺加、抓哇、锡兰、 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积极影响: 郑和曾到达过许多国家,这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 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八十多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 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 一时期的西方。郑和时代的中国,做到了:强大却不称霸,播 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消极影响: 郑和下西洋可以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但不能不计成本。七次 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 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
船只大小 携带物品
航海图、罗盘针; 西班牙女王给中 中国的丝织品、 国皇帝的信,航 茶叶、印花布、 海用品,用于掠 铁器等货物。 夺财富的用品。 最多达27800余人 最多1500人,最 少88人
随行人数
综合性学习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比较与总结
郑和原本只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所有的伊斯兰教 徒心底都一个伟大的梦想——去圣城麦加朝圣。整合也不例 外。所以,郑和小时候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坐在书桌前背着 圣贤之言,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有关航海的知识,准备 去麦加朝圣。 但在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和蓝玉奉朱元璋之命远征 云南,也正是这一次远征,改变了郑和地命运。战争过后, 很多儿童成了战俘,郑和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五年颠沛流离 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人,这个人就是朱棣。 朱棣登基以后,因郑和立有大功,封他为内宫监太监(内宫 的最高官职)。永乐二年,驻地给予他了更大的荣耀,赐姓 郑,因此,他改名为郑和。 次年,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 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综合探险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 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 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 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 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 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 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 作用。
第一次
1405年6月
62
27 800
第二次
1407年9月
249
待考
第三次
1409年9月
48
27 000
锡兰、古里、满剌加(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阿鲁、 加异勒、爪哇、暹罗、占城、柯枝、阿拨把丹、小柯兰、 南巫里、甘巴里等 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非洲东岸麻林(今肯尼 亚)、木骨都束、不剌哇等 忽鲁谟斯、阿丹、木骨都束、不剌哇、爪哇、古里
(4、5、6、7、8、9条是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最终被禁 )
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 禁止,为什么?
应该(理由)
劳民伤财,有损国家利益
不应该(理由)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远播 了中国的文化,将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具有深远 的历史意义。
阅读课文P55页第一段和下面的材料,请你 说一说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 点。
加强了明朝与海外 影 诸国的联系,但是它采 取的是不计较经济效益 响 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 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 终导致航海壮举绝响。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可以从航海的动因、价值 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郑和航 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 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 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 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 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 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 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 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 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 社会基础狭窄。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
西欧人热衷于航海又是为了什么?这样 航海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作用?
西方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黄金,掠夺土地,发展贸易。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掠夺, 虽然掠夺是暴力和血腥的,但客观上讲,西方殖民者 掠夺的大量财富,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郑和下西洋(想象图)
*&#$^&*% &*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
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 到国家的普遍欢迎。其中所带的物品中最受 欢迎的是丝绸、瓷器。
皇帝 奉 昭天 曰承 :运
沅中 石明德
17
郑和赠送礼物给各国,然后购买当地 的珍奇物品,又邀请各国使节访华。
好、好、好 ……
明成祖时中国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强盛,是 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对比:航海的规模
从两者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路线长 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
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而“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郑和传》 中国统治者命令航海是为了什么?
郑和的“航空母舰” 来到印度洋边某国,该国国 王带着官员及迎宾的礼仪用品,骑着马,排起长长的 队列欢迎郑和上岸……;哥伦布拿着枪,驾着“小渔 船”登上某岛,嘴里喊:“兄弟们,找黄金去”,岛 上印第安人纷纷逃离,嘴里在喊:“强盗来了”……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到 来各自的态度是什么?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美洲印第安人对两人的 到来,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
探讨:航海的影响
在郑和船队到达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郑和的遗迹,这 说明什么问题?
历史论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对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对比1.前言说起哥伦布和郑和,所有人都一定不陌生。
郑和的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美洲都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两次航行的结果,却大有不同。
本文将比较这两次航行的规模、目的与结果。
2.比较2.1.规模比较2.1.1.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1]。
这支船队有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人数多。
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1]。
第二,船队编制整齐。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1]。
第三,舰艇庞大。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
船有四层,船上9根桅杆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1]。
总而言之,一个字:“大”。
2.1.2.哥伦布船队规模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一百多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驶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行去。
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2]。
由此可见,哥伦布航行时的资源十分匮乏,仅有三艘船。
2.1.3.总结从船队规模的角度来看,郑和的船队是远高于哥伦布的,但是什么使郑和装备精良的船队的发现远不如哥伦布的发现呢?2.2目的比较2.2.1.郑和下西洋目的学术界共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
另一种认为是找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我认为前者更为有理。
所以郑和出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使别的小国知道中国的存在。
2.2.2.哥伦布航行目的哥伦布出海的目的则是为了为西班牙开辟一条新的通商道路,使国家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黄金和香料。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影响
加强明朝与海外诸国的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世界走向整体。如: 联系和友好交往; 物种传播; 给印第安人和黑人 带来了灾难
劳民伤财
练一练
1、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謨斯和何枝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 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 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 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 因素迅速发展 ——《共产党宣言》
1、请问“新天地”指什么?
殖民地(市场)
2、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哥伦布航海的积极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走向整体。 如:物种传播;
材料二: 哥伦布到达古巴和海地后,用玻璃碎片、用过的扑克牌 换取了印第安人的大量金银等财物。他在那里建立据点, 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屠杀。大量黑奴被贩 卖到欧洲,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掠夺财富、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航海的规模
航海的动机
航海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1492年
首航时间
船只数量 船只大小 携带的物品 随航人数
1405年
200多艘 排水量1500吨
3~17艘
排水量120吨 牲畜、农具、种子、 以及小百货
丝织品、瓷器、茶叶、 印花布、铁器
最多时达到27800人
最多1000人
)
2、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不顾,。财富取 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 论据有()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扩大 ②丝绸之路—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探讨:航海的影响
1.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积极加影响强: 了明朝和亚、
促非进了各中国国和的亚文非国化家的联经系济交和流, 加友强了好我往国和来亚,非各使国的明友帝好关国系。 榜葛剌国王用大象将明 (威2)消震极海影响内: 外;但也给 朝使臣迎进王宫
明朝政府造成巨大的 由于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三保下西洋,费钱银
4.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 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 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 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和平使哥伦布航海
花费巨大,国库不济,航海停止,后
来的皇帝当采地取人闭的关态锁国度,各国运渐衰 掠夺了巨是额怎财样富?,为为欧什洲么资本主义发 展奠定雄出厚现基这础样的反差
你认为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的航海动机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动机最大的不同是,前者 主要出于政治、军事目的,经济动机很弱。朝廷“厚往 薄来”对待海外各国,航海不仅没给朝廷带来丰厚的利 润,甚至导致国库亏空。哥伦布航海主要是经济利益驱 使,无论是哥伦布还是他的支持者西班牙王室都希望从 探险活动中获利。
1492年
船只 数量
200多艘
最少一次3艘, 最多一次17艘
航船 大小
海船长158.8米, 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携带 丝织品、瓷器、茶叶、
牲畜、农具、
物品 印花布、铁器等
种子、粮食
随航
出海人数最多
人数
时达27800人
最多一次1000多人
参照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及图6—5“新航路开辟航线 图”,制作一份郑和与哥伦布航行路线的对比表。至少要 反映出以下几点。
综合探究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印尼Βιβλιοθήκη 下页:目的与局限性?郑和(1405— 1433)
哥伦布(1492— 1433)
达· 伽马 (1497— 1530)
次数
7次历时28年
4次历时13年
2次历时6年
第一次4只 第二次20只 50—70吨级约 150人 绕非洲到印度 1500英里
各次船 每次260多只,大 最少3只,最多17只 中型巨型宝船 只 60只 每次吨 1500吨级约 100—200吨最少90 位人 2.7—2.8万 人最多150人 数 人 航海里 中国至东非海岸 欧洲至加勒比海约 程 1500英里 4500英里
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航行比较
项目 迪亚士、哥伦布 1.从东方掠夺黄金等财富; 目的 2.扩张领土,占有市场和殖 民地 3.传播基督教。 (经济为主) 1.经济 2.政治 影响 3.科技思想文化 郑和 1.扬国威(政治为主) 2.获得外国的珍宝 特产
1.加强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的交流; 2.宣扬了中国国威。
贡赐贸易、外交活动
性质 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
参考意见
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 ,促进了与亚 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 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 造成重大损耗。而西方新航路的开辟为 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
性质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活动贡赐贸易外交活动参考意见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损耗重大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对国家造成重大损耗
新课延伸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 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人类由此从各民族 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而 中国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 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没 有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他(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而不是舰队司令, 或是商队老板……
郑和在不到20年时间内(前6次)跨越半个地球,把明帝国的声
威最大限度的远播到海外。 —— 《剑桥中国明代史》
“三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 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卷8
根据材料,结合前面所学,说说你从 郑和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
开放兼容、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等
1、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2、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
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 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江苏太仓航海节(刘家港)
舟山“绿眉毛”号 拍摄《郑和下西洋》
凤凰号重走“郑和路”
印尼郑和清真寺新落
成这些纪念活动说明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是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1405年 至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第七 次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 给了航海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 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国;郑和第一 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 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 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
“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 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哀悼日,是一个 十分黑暗的日子。”
为什么对哥伦布会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哥伦布航海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 陆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动植物品 种的交流和传播,但野蛮的殖民扩张,犯下滔天 罪行。他的航海活动实质上是侵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本课主题:探究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农业文明的不同发展道路的深层次因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
“历史学家的讨论”意在提出问题,并提供了基本的、初步的材料,同时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角度,如目的、规模、航海技术、影响。
“动手做一做”让学生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课文的要求,从收集的材料中提取相应的信息。
它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材料、提炼材料的能力,侧重点在于学生对“事实”的把握。
“动脑想一想”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看学生能否从材料中提炼出有关观点,侧重点在于学生对“观点”的把握。
“大家议一议”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把握“事实”“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
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收集的材料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评价。
本课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并不是以扩充和延伸知识面,探讨为什么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这些问题为主;而是希望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和中国落后的根源,并通过这种对比最终揭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因。
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结合当时人类社会形态大转变的时代背景。
本课的总体设计是在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中国近代苦难史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对比,从中华民族盛衰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题,弘扬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激励学生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知识建构:历史学家的讨论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大家议一议→→→(提出问题)(搜集分析)(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课程标准:3-3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3-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4-2列举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要求:1、能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所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去收集资料。
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和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的原因。
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增强民族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过程案例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案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
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
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
他怎样筹措资金?内尔森有两种选择:1、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
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加入殖民掠夺队伍)。
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
通过图片举例展示,认识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
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
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探究设计:想一想:1、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2、从新航路开辟中分析西方对待陌生世界和事物的态度。
做一做:阅读课本45—46页,完成46页“动手做一做”展一展: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航行路线对比表(课前布置)。
说一说:1、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2、观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元代外国旅行者的描述、郑和宝船图片。
从这些材料中,你能看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分别出于什么目的?4、哥伦布航海对世界的影响相比较,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影响?5、你觉得郑和下西洋是否应该被禁止?为什么?6、你是如何看待“郑和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的”这个问题。
想一想:P46-47材料表达了那些观点?议一议:阅读材料,(1)“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2)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3)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
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结局?(展示有关影象资料)联系当今社会,从中你得出什么结论或启示?试一试:(课外作业)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联系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这两个故事,写一篇能够以古鉴今的小论文。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2007-01-09]《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学邱秋华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
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
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大家出主意】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
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
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
他怎样筹措资金?学生:有两种选择: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
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
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
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
)提问:内尔森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呢?学生齐答:第二种。
【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
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
(思考):从内尔森的事例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学生: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
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提问):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肯定的猜测内尔森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呢?这可以看出内尔森或者像内尔森这样的资产阶级是一群怎样的人呢?学生:他们对黄金有着极度的欲望,为了黄金可以付出一切的行动,对于黄金是势在必得。
他们对财富以及陌生世界的追求,也反映了西方社会一种积极和开放的心态。
(承转)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了新大陆,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我们中国的郑和航海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的史实情况。
【动手做一做】阅读课本45—46页,完成46页“动手做一做”(展示图片):郑和航海路线图提问:郑和下西洋到了哪些主要的地方?最远的地方到达哪里?学生: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展示图片):哥伦布航海示意图提问:哥伦布航海是从哪里出发的?最远到达了哪里?学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巴哈马群岛、海地岛等岛屿,最终到达美洲。
【看看航海谁最行】思考1: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学生: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规模、设备都要远远超过西方。
思考2:从上述的材料看,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学生: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
同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是一个比较开放进取的社会。
(承转)但是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不是郑和。
说到谁发现了新大陆,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呢!(投影展示)【你知道吗?】英国业余历史学者加文·孟席斯于2002年3月15日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他的新观点:是郑和首次环球航行,发现了世界。
10月,他来到中国进行演讲,并带来他的新著《1421年:中国人发现世界的一年》。
但这一观点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学生:惊讶,好奇。
【为什么郑和没有能够发现新大陆呢?】…材料一‟1451年,哥伦布在意大利诞生。
虽出生卑微,但他立志要当一个航海家。
19岁时,哥伦布随兄在葡萄牙的里斯本定居。
当时葡萄牙正试图绕过非洲去印度,但哥伦布认为不必绕过非洲,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使可到达印度。
然而从他1484年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这个建议开始,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同意这一计划付诸实施,哥伦布花了8年的时间。
1492年8月,年已41岁的哥伦布终于获得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带领人分乘三只小船离开西班牙,开始向西环球航行。
…材料二‟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新政权,实行安内平党和海禁政策(包括严禁私商出泊),即关起门来巩固政权。
他去世后惠帝当政。
四年后,朱棣发难,取代了惠帝,登基当了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