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通阳药还是温阳药
附子常用配伍
附子常用配伍附子,又称乌头、附子、乌参、僵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
附子有很多功效,如温阳散寒、祛风通络、麻醉止痛等。
为了发挥附子的最佳效果,常常需要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附子常用的配伍。
一、附子配伍人参、黄芪附子配伍人参、黄芪,可以起到温补气血、益气健脾、调和阴阳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人参、黄芪益气健脾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二、附子配伍巴戟天、枸杞子附子配伍巴戟天、枸杞子,可以起到温阳补肾、滋养肝肾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巴戟天、枸杞子滋养肝肾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
三、附子配伍当归、川芎附子配伍当归、川芎,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改善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瘀斑等症状。
四、附子配伍甘草、生姜附子配伍甘草、生姜,可以起到温胃散寒、理气和中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甘草、生姜理气和中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胃寒引起的胃脘冷痛、腹胀等症状。
五、附子配伍炙甘草、炙姜附子配伍炙甘草、炙姜,可以起到温中散寒、祛寒止痛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炙甘草、炙姜温中散寒的功效相辅相成,能够改善寒凝引起的疼痛、寒痹等症状。
六、附子配伍桂枝、陈皮附子配伍桂枝、陈皮,可以起到温阳发汗、理气化湿的作用。
附子温阳散寒的功效与桂枝、陈皮发汗化湿的功效相得益彰,能够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头痛、胀闷等症状。
以上是附子常用的一些配伍,不同的配伍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附子具有强烈的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用量要控制得当,以免出现中毒的情况。
同时,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等禁忌使用附子。
在使用附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中毒的情况。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通络、麻醉止痛等功效。
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附子的最佳效果。
附子的功效原理
附子的功效原理附子,又名川附、附片,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附子科植物附子的干燥根茎,经加工晒干制成。
附子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祛寒、温经、止痛等方面。
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肾阳:附子具有温热的性质,能够温补肾阳。
在中医理论中,肾阳是人体的基础阳气,是身体内部各种生理活动的推动力。
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阳气不足,出现寒凉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机体的代谢率,促进热量的产生和散布,从而提高人体的体温。
2. 祛风湿:附子具有祛风湿的作用,可以舒筋活络,缓解风湿痛。
风湿病多由风、寒、湿三种因素引起,其中风为主要致病因素,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散风寒,祛除湿气。
同时,附子还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症状。
3. 止血:附子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内外出血的治疗。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血管壁的收缩性,减少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从而遏制出血。
同时,附子还能够提高血小板的凝聚能力,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加速血液凝结,达到止血的效果。
4.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安定情绪、缓解烦躁不安。
附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活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安神的作用。
5. 抗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附子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川附碱、孤附碱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使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附子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肿瘤的能力。
总结起来,附子的功效原理主要包括温肾阳、祛风湿、止血、镇静安神和抗肿瘤等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是由附子中所含的多种有效成分所引起的。
然而,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严禁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反应。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副作用附子,又称附子乌头、赤乌、乌头附子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附子既是中药材,也是一种有毒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有醒脑、舒经、痛经、祛风湿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附子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患者和医生在应用中充分了解和把握。
一、附子的功效中医认为附子的性味为辛、苦、热,归心、肾经,具有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等功效。
1. 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对阳气不足、寒凝、阳痿、阳不纳气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2. 活血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淤血、瘀血等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3. 舒经止痛:附子具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各种虚寒型痛经、风湿痹痛、寒痹等疾病。
4. 祛湿逐水:附子有祛湿作用,能够利尿,对于湿气重、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以上是附子的主要功效,但是附子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附子本身带有毒性,用量不当或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出现副作用。
二、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有效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
乌头碱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 中毒反应:因为附子具有毒性,过量使用或使用方法不当会导致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肢体麻木等,甚至出现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昏厥等严重症状。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附子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收缩力等。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孕妇、儿童等人群应慎重使用。
3. 其他副作用:附子还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不适,包括口干、嗳气、恶心、呕吐等。
由于附子的刺激性作用,还可能引起口舌疮、口腔溃疡等病症。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附子的应用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植物,用量需要慎重控制。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附子,又称为制附子、附子粉等,是中药材之一、附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祛风通络。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能、用法以及用量。
一、附子的功能:1.温补阳气:附子属于温热之品,能够温补肾阳,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力。
尤其适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寒凝疼痛、畏寒肢冷、乏力倦怠等症状。
2.散寒除湿: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寒湿内结所致的疼痛、胀满、腹痛等症状。
尤其适用于寒湿型痹痛、腹痛泄泻等疾病。
3.祛风通络:附子能够活血化瘀,散瘀止痛,对于风寒湿痹、瘀血内阻所致的痛风、痉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4.麻醉剂:附子中含有一种强烈的麻醉成分,粉碱海马碱,具有麻醉作用。
但使用附子作为麻醉剂存在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二、附子的用法:1.煎汤:附子常用于煎煮成汤剂,可以配合其他中药材一起煎服。
需要将附子研磨成细粉状,再放入煎药锅中煮沸,煮出的汤液可口服或外用。
2.花粉服:将附子细粉装入胶囊中,每次服用附子粉末0.1-0.3g,每天2-3次。
此法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补益肾阳。
3.外用:将附子粉末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中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进行外用,可用于痛风、风湿、寒痹、骨折等疾病的局部治疗。
三、附子的用量:1.内服:附子内服需要限定剂量,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中毒。
一般情况下,煎汤剂每次用量为1-1.5g,一日2次;花粉服每次0.1-0.3g,一日2-3次。
2.外用:附子外用需要酌情使用,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要来确定用量。
一般情况下,每次使用0.5-1g的附子粉末,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属于高毒药物,用量过大或滥用会引起中毒现象。
同时,附子不宜与寒凉草药同用,也不宜与酸性物质同服。
孕妇、哺乳期妇女、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肾脏疾病患者、儿童等人群不宜服用附子。
附子作用与功效
附子作用与功效附子,又名附子、附子、辛附,是我国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多年生小灌木植物。
附子的主要功效是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止痉等,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其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禁忌事项等内容。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1. 温阳散寒:附子能够发散温热,增加机体的体温,对于阳气不足、寒冷症状明显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例如,对于寒冷体质者出现腹痛、腹泻、寒症等症状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调理。
2. 祛风除湿:附子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筋骨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 止痛止痉:附子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可以缓解疼痛和痉挛症状。
例如,对于疼痛剧烈的胃痛、腹痛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止痛。
4. 抗炎抗肿瘤:附子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肿瘤作用,对于一些炎症和肿瘤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附子的主要功效1. 温肾助阳:附子有温肾助阳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肾阳虚寒引起的病症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例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男性阳萎、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2. 驱寒散寒:附子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对于寒冷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例如,对于寒性脚气、寒冷性腹泻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3. 祛风除湿:附子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筋骨疼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 止痛止痉:附子含有一定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的药物成分,对于疼痛和痉挛症状有很好的止痛和镇痉作用。
例如,对于疼痛剧烈的胃痛、腹痛、痛经等症状,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5. 散结消肿:附子能够活血化瘀,对于一些结节和肿块有一定的溶解和消除作用。
例如,对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病症,可以使用附子进行治疗。
三、附子的适应症1. 寒滞:a. 寒病:寒冷引起的症状,如寒性腹泻、腹痛等。
b. 寒性症状:寒冷引起的各种疾病的症状,如寒性气管炎、寒性关节炎等。
c. 寒痹:由寒湿阻滞而引起的关节和筋骨疼痛,如寒湿痹痛、寒风痹痛等。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1. 附子概述附子,又名川附子、生附子,属于毛茛科附子属植物。
其主要功效在于温阳散寒、祛风止痛。
附子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筋骨疼痛等疾病。
附子药材制成的药物有不同的制剂,每种制剂有着特定的功能主治。
2. 制附子的功能主治2.1. 温阳散寒附子主要含有附子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附子能够温补元阳,散寒除湿,对于寒冷引起的各种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功效包括:•温中散寒:附子对于寒冷引起的胃寒、腹痛、寒疝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祛寒止痛:附子能够祛除体内的寒湿,缓解寒湿引起的各种疼痛,特别是关节痛、筋骨疼痛等症状。
•驱散风寒:附子能够消除风寒邪气,对于风寒感冒、头痛、身体发冷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2.2. 祛风止痛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和麻黄碱等有效成分,在中医学中常用于祛风止痛。
具体功效包括:•驱散寒湿:附子能够温通经络,祛除体内的寒湿,对于湿寒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镇痛止痛:附子具有镇痛止痛的特点,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解毒消肿:附子能够解毒消肿,对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制附子的常见药物制剂3.1. 麻黄附子汤•主要成分:麻黄、附子、桂枝、石膏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感冒初起,有寒热之感、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喉痛等症状。
3.2. 附子泻心散•主要成分:附子、大黄、芒硝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胸痹胸闷、心前区疼痛、胃脘痞闷、嗳气等症状。
3.3. 羌活附子散•主要成分:附子、羌活、葛根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痛、肩周炎、颈椎病等症状。
3.4. 温经附子丸•主要成分:附子、川芎、菊花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寒凝血瘀所引起的痛经、腹痛等症状。
4. 注意事项•附子为高毒药物,应在合理剂量下使用,严禁超量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禁用附子。
•使用附子药物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剂量使用,并注意监测用药后的身体反应。
附子的功效名词解释
附子的功效名词解释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又被称为附子、附子、沙参等。
它是中药中的一种温热性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各种疾病。
附子的功效十分丰富,下面将对附子的几个主要功效进行解释。
一、温阳补肾附子被广泛用于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中,因其温性能够温补肾阳,有助于提高肾脏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藏精,对人体的性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附子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对于肾阳虚导致的阳痿、早泄等疾病,有着明显的疗效。
二、祛寒止痛附子是一味温性中药,具有很好的祛寒止痛的功效。
寒邪入侵人体,容易导致关节疼痛、筋骨冷痛、寒疝等症状。
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可以温通经脉,祛除体内的寒湿,缓解这些寒痛的症状。
同时,附子还可以活血散瘀,对于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如瘀血性痛经、跌打损伤等),也有一定疗效。
三、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附子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某些癌症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附子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
因此,在中医肿瘤治疗中,附子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通经活络附子具有温通经脉的功效,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运行。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附子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经络不通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中风、痛风等。
五、祛风湿附子具有温通的作用,可以活血化瘀,因此在中医治疗风湿病中也被广泛应用。
风湿病是一种慢性关节炎,由风寒湿邪入侵人体引起,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灵等不适症状。
附子可以缓解这些风湿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化痰止咳附子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附子可以疏通肺气,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炎症,从而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
总之,附子的功效十分丰富,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功效之外,它还有许多其他功效,如镇痛、抗炎、护肝等。
附子功效与运用范文
附子功效与运用范文附子,中药材之一,主要含有一种叫做雄蕊酸的成分,具有很多药理作用。
以下是附子的功效与运用:1.麻痹神经:附子具有很强的镇痛效果,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疼痛、神经痛、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传导,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减轻疼痛症状。
2.温阳补虚:附子具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阳气不足、寒凉体质等疾病。
它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体质。
3.驱寒祛湿: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湿体质、寒凝痹阻、寒湿性腹痛等疾病。
它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寒湿的排出,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4.散结消肿:附子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淋巴结肿大、乳腺增生、囊肿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促进淋巴液的循环,调节体内的水分代谢,减轻肿胀和积水的症状。
5.安神定志:附子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失眠、脑神经衰弱、多梦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和重建,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6.抗菌消炎:附子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炎症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缓解相关症状。
附子的运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服:可以将附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0.3-1g,一日3次。
或者将附子煎煮成汤剂,用于治疗内寒、虚寒等病症。
2.外敷:将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酒或者植物油中,搅拌均匀后敷于患处,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关节炎等症状。
3.中药配方:附子常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与桂枝、干姜、甘草等合用,可以增强温阳补虚的效果,促进药效的发挥。
4.炮制:附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后才能使用。
一般的炮制方法是将鲜附子加入沙中炼熔,或者用米汤煮熟后再晾晒。
经过炮制后的附子,毒性会大大降低,使用更加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能过量使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附子用法略述
附子用法略述附子是一种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其主要原产地为中国,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华中、南方地区。
附子在中医药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附子的用法略述其在中医药中的用途、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附子的功效与用途1. 暖阳补火:附子有暖阳补火、温经散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寒症,如阳虚寒冷、四肢冰冷、畏寒怕冷等症状。
2. 解毒杀虫:附子含有大量的砒霜等成分,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毒、寄生虫等疾病。
3. 活血止痛:附子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疼痛不适等症状。
4. 调理胃肠:附子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胃肠虚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二、附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附子内服:附子可研磨成细粉,用量一般为0.3-1克,可用于制成丸、散、丸剂等药物形式。
但使用时必须遵医嘱,切忌自行服用。
2. 附子外敷:附子也可用于外敷治疗,如蒸附子敷贴、醋浸附子外敷等方法,可以用于治疗疼痛、寒症等症状。
3. 使用注意事项:附子属于剧毒药物,使用时必须遵医嘱,不得擅自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孕妇、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慎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附子砒霜成分易溶解于乙醇和乳脂类物质,不宜与其混合使用。
附子作为中药材,具有温阳祛寒、活血止痛、解毒杀虫等多种功效,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务必严格遵医嘱,不得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所述对附子的使用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药时务必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仲景用附子总结
仲景用附子总结一、附子用于温阳散寒仲景认为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因寒邪入侵导致的各种疾病。
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将附子配伍桂枝、芍药等药材,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治腹痛胃痛附子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胃痛等症状。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干姜、炙甘草等药材,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状。
三、调理四肢厥冷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调理四肢厥冷的症状。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人参、甘草等药材,用于治疗因阳气不足导致的四肢厥冷、畏寒肢冷等症状。
四、用于月经不调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当归、芍药等药材,用于治疗因寒邪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五、增强机体抵抗力附子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黄芪、白术等药材,用于治疗体虚感冒、疲劳综合征等症状。
六、改善血液循环附子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川芎、红花等药材,用于治疗因寒凝血瘀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七、缓解风湿关节痛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关节痛的症状。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附子配伍独活、桑寄生等药材,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导致的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八、配合其他药材使用仲景在使用附子时,常常将其与其他药材配合使用,以提高药效并降低副作用。
例如,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将附子与干姜、炙甘草等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温阳散寒的作用。
此外,附子还可以与黄芪、白术等药材配合使用,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九、用量用法需谨慎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使用方法。
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指出,附子的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而定,用法上需要注意煎煮时间和用药方式。
同时,为了降低副作用的风险,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附子。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
制作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附子又称为乌头,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具有强大的药用功效。
附子的制作方法较为独特,因此使用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能和用法用量,以便读者更加了解和正确使用附子。
一、附子的功能附子有温阳散寒、麻木止痛、温中散寒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被归为温补类药物,具有温煦阳气、驱散寒邪的作用。
它主要用来治疗阳气不足、寒湿痹阻、腹痛泄泻等症状。
以下是附子的具体功能:1.温阳散寒:附子能够温补阳气,驱散体内的寒邪。
对于肢体冰冷、寒疮臭疮、寒湿痹阻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麻木止痛:附子具有麻木止痛的作用,对于寒湿痹痛、神经性疼痛等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温中散寒:附子常用于调理胃肠道功能失调引起的腹痛、泄泻等症状,能够温中散寒,缓解病患者的不适。
二、附子的用法用量附子的用法主要有煎服和外用两种。
以下是附子的具体用法用量:1.煎服用法:将附子研磨成粉末(或根据需要剁碎),取适量(一般每次使用可控制在1-3克),用开水冲泡。
一般可使用砂锅煮沸20-30分钟,然后滤出渣滓,分2-3次温热服用。
2.外用用法:将附子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生姜汁、酒精或橄榄油中,调成糊状或糊膏状,然后涂抹在患处。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具有毒性,应谨慎使用。
煎服时,要严格控制用量,不可过量。
使用时应遵医嘱,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附子的禁忌与注意事项尽管附子具有明显的药用功效,但由于其毒性较大1.孕妇禁用:附子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生物活性,对胎儿的发育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禁止使用。
2.儿童禁用:由于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不适宜使用附子。
3.心脏病患者慎用:附子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传导性,对心脏功能正常的人群来说效果明显,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应慎重使用。
4.过量中毒:附子使用过量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口渴、多尿、四肢抽搐等。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又称附子子、熟附子、制附子,是中医药中一味非常重要的药材。
它是由寒地报春科植物川附子的块茎煅制而成。
附子主要产于中国中部和东北地区,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药材。
附子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寒痹、寒凝等。
附子能温暖脾胃,促进消化功能,对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温经活络:附子能够温益阳气、活血散瘀,对于寒湿阻滞、经络拘急、痛经等疾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提高机体抗寒能力,从而改善冷性疾病。
三、镇痛止痛:附子具有镇痛止痛的作用,对于各类疼痛疾病如关节炎、神经痛、胃痛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它能够通过活络祛风、散寒痛的作用,减轻疼痛感。
四、安神定惊: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够缓解焦虑、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
它对于神经功能失衡引起的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有调节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精力和提高睡眠质量。
五、抗癌抗肿瘤:研究发现,附子中含有一种名为附子甲素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的作用。
它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对肿瘤起到抑制和阻断的作用。
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用量掌握: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时必须掌握适量,不能过量使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剂用量不超过1.5克,儿童用量更应减少。
二、慎用禁忌:附子在服用时有一定的禁忌,尤其是对于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人群,应禁止使用。
同时,附子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以避免不良反应。
三、严格炮制:附子属于毒性药材,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处理才能使用。
一般情况下,附子炮制时需要煅烧至外表深红色,中心焦灰色为佳。
只有经过炮制的附子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避免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附子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活络、镇痛止痛、安神定惊、抗癌抗肿瘤等功效与作用。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
附子的作用与功效附子,又称川附、乌头,是一种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
附子虽然有毒,但经过适当的处理和配伍,能够发挥出一定的药用价值。
以下是附子的作用与功效:1. 通过温阳散寒:附子具有辛温的特性,能够温经散寒。
它可以温肾阳,治疗肾阳不足引起的寒症,如阳痿、早泄、腰腿冷痛等。
此外,附子还能够温胃散寒,治疗胃寒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症状。
2. 镇痛止痛:附子可以缓解疼痛,尤其是针对寒症引起的痛经、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它能够通过温补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
3. 降低血压:附子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式,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因此,附子常常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4. 抗菌消炎: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治疗由寒邪引起的感冒、咳嗽、胃炎等症状。
它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的康复。
5. 改善免疫功能:附子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它可以通过增强组织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
6. 护肝肾:附子还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肾的作用,可以增强肝脏和肾脏的排毒功能,减轻毒素对肝肾的损伤。
它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酶活性,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保护肝肾组织,防止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是一种有毒草药,必须通过适当的炮制和配伍使用,否则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古代的起死回生神药之附子
古代的起死回生神药之附子附子,古代的起死回生神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有一种被誉为“起死回生神药”的药材,那就是附子。
附子,中医学中称为“附子”,是一种植物性药材,其药用来历史悠久,被尊为至宝。
附子不仅具有强大的药性效能,而且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炮制步骤,以确保其药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子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温阳补虚、祛寒湿、温经止痛等方面。
附子具有温肾散寒、祛寒温经、止痛等功效,对于寒冷症状引起的疾病以及阳虚寒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同时,附子还具有镇痛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软、胃痛腹泻等疾病。
此外,附子还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因此,附子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治疗方案中。
附子的炮制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首先,附子会被晒至七成干,然后研磨成粉。
接着,附子粉会用米糊或冷水搅拌,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甘草粉。
随后,将搅拌后的附子浆放入专用药锅中,用旺火煮沸,煮沸后加入食盐,继续用旺火搅拌至糊状。
糊状附子会被捞出晾凉,然后晒至表皮干燥,再次研磨成粉。
最后,粉末附子再次入锅,用中小火炒至干燥,即成为成品附子。
通过这样繁琐的炮制过程,附子的毒性得以消除或减弱,同时保留了其药性成分,使其安全有效。
附子作为古代的起死回生神药,在历史中不乏壮举。
相传,汉代名医华佗曾以附子救治过匈奴大将窦武。
窦武因受到刀剑重伤,一度命悬一线,生命垂危。
华佗利用自身医学技术与附子的药性,成功让窦武通过恢复元气,起死回生。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附子神效的经典例证,也使得附子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尽管附子具有强大的药用效能,但由于其毒性较大,应用时需要慎重。
中医学中有云:“以毒攻毒,甚者屡毒其身。
”这也意味着使用附子时,要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来合理调配剂量,避免中毒的发生。
同时,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严格遵守炮制步骤,以保证附子的药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古代的起死回生神药,具有温阳补虚、祛寒湿、温经止痛等药用价值。
附子功效作用
附子功效作用附子,又称川附、附子实、刺附子、附子肉,为毛地黄科植物椴木附子的干燥根茎。
附子在中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草药,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与功效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附子的功效作用。
附子的主要功效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温补阳气: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能够温暖身体,增强人体阳气。
阳气的不足会导致人体气虚血淤,精神疲倦,体力不济等症状。
附子能够温补阳气,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气虚血淤等问题。
二、祛寒驱寒:附子具有祛寒驱寒的作用,能够达到温暖身体的效果。
寒邪侵入人体会导致寒痹、寒湿、寒冷等症状,而附子能够有效祛除寒邪,改善寒冷症状,活血化痰,祛湿散寒等,特别适用于寒性体质的人群。
三、麻痹止痛:附子具有麻痹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附子含有丰富的麻黄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阻断疼痛传导通路,减轻疼痛感,特别适用于风湿骨痛、四肢无力、肢体麻木等症状。
四、祛湿化痰:附子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体排除湿气和痰液,改善湿气滞留、痰湿阻滞等问题。
湿气的滞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湿疹、湿疾等症状,而附子能够祛除湿气,减少痰液产生,有助于改善湿气和痰湿相关疾病。
五、活血化瘀:附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等问题。
瘀血的存在会导致气滞血瘀、气血不畅等问题,而附子能够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平衡,改善气滞血瘀症状,有助于治疗瘀血引起的各种疾病。
六、安神养心:附子具有安神养心的功效,能够舒缓紧张情绪,缓解失眠等问题。
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会导致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症状,而附子具有安神养心的作用,能够平衡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情绪,有助于改善失眠等问题。
综上所述,附子具有温补阳气、祛寒驱寒、麻痹止痛、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安神养心等多种功效作用。
然而,由于附子具有激烈的药性,应慎重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附子,又称制附子或附子肉,是中医中常用的一味草本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解毒等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附子被归类为热草药,具有温热的性质,主要用于治疗寒邪内结、湿邪骨痛以及关节疼痛等病症。
下面就是对附子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 温阳散寒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可以温经散寒,适用于诸多寒邪所致的疾病。
寒邪内侵容易导致阳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寒症状,如寒性腹痛、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畏寒等。
附子能够温暖脏腑、助阳气运行,缓解寒症状,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2. 祛风除湿附子具有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缓解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酸痛、肿胀等症状。
风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子能够温通经络、祛散寒湿,有助于舒缓风湿症状,改善病情。
3. 止痛解毒附子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具有镇痛解毒的功效。
在中医经典中,附子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以加强止痛效果。
附子可通过激活体内的镇痛途径,减轻或消除疼痛感觉;同时,附子还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热毒所致的炎症或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抗肿瘤现代研究发现,附子中含有一些抗肿瘤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附子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不过,作为一味剧毒药物,附子的使用应该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滥用。
5. 补心安神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对于一些因阳气虚弱、心脾气虚等所致的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比如,附子可以通过温暖心脏、补充阳气,帮助治疗心脏病、心绞痛、心悸等疾病。
此外,附子还可以抗抑郁、安神定志,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焦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总的来说,附子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解毒、抗肿瘤、补心安神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在使用附子时需要注意剂量控制,不可滥用。
同时,由于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尤其是在剧毒药物中的药物使用需谨慎。
附子为通十二经纯阳要药
附子辛热,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阳补火,散寒除湿。
附子为百药之长,功兼通补,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畅通,对经治不愈的难治病,通常在辨证基础上辄加附子而获效。
配麻黄温肺化饮治肺胀附子味辛,辛入肺经,故能温肺散寒,助阳固表,与麻黄配伍,宣补并用,攻补兼施,则善治肺胀咳喘。
肺胀一证,饮邪充斥,淹蔽阳气,以致阳不外卫,无能御邪,稍一冒寒触风,即可引动伏饮,挟感而发,证属本虚标实,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药所能胜任,三拗汤、华盖散、小青龙汤等之麻黄功在宣散,温阳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温扶阳气,庶可克敌,临床凡见咳喘频发,咯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腻等阳虚阴凝证者,取小青龙汤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配生脉养心温阳治胸痹附子主入手少阴心经,功能大补心阳,其性走而不守,善于祛除寒邪,疏通血气,用治胸痹有一举三得之妙。
心居阳位,为清旷之区,凡心阳不足,阳气失于斡旋,寒邪乘虚而入,两寒相得,凝滞气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则胸痹心痛。
证见脉细而微,舌胖而淡属阳微阴弦者,当取附子汤温阳散寒;若见脉虚而数,舌红质干属气阴两亏者,则宜附子合生脉散同用,用附子振阳,生脉养阴,共成复脉之师。
配茵陈暖脾化湿退阴黄附子性大热,不仅祛寒,尚能燥湿,故张元素谓:“附子温暖脾胃,除脾湿。
”与退黄专药茵陈相使而用,温阳化湿,专治阴黄。
黄疸发病,当以湿邪为要,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湿性粘滞,缠绵难祛,最易遏气损阳,故而黄疸日久不退,必然损伤阳气,加重水湿的停滞,遂成阴黄变证,症见肤色如烟熏,舌润脉沉,治此当在茵陈剂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奋脾阳,以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效。
配石苇温肾通淋疗尿石附子气雄,擅补肾阳,温膀胱之气,与石苇等清利通淋之剂同用,则有温阳行气,通淋排石之力。
石淋一证,肾虚气化失利为本,湿热蕴结下焦为标,肾主水,司二便,肾阳旺盛,气化有权,生化有序,湿热无以蕴结,结石无法形成,若肾阳衰弱,气化乏力,清浊泌别失司,湿浊无法下注而沉积为石,治疗若拘泥清热通淋,不但结石难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气损阳之弊,而施以温肾通阳之附子,以补代通,阳气充盈,气化则能出焉。
一味“纯阳”中药,被誉为“补火助阳”,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
一味“纯阳”中药,被誉为“补火助阳”,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有一味助阳气的“纯阳”中药,能调理各种阳虚症状,被历代医家誉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它还能温经通络、除湿散寒,它就是中药材附子。
中药附子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是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经过炮制后而来的。
中药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炮制而来的[中药附子的药性]根据记载,中药附子的五味属辛,四气属热,属于“辛热纯阳”的药材,归心经、肾经以及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散寒通络”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附子属于有毒的中药材之一,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以及严格按照医师的医嘱方能减少毒副作用。
中药附子属于有毒的中药材之一[中药附子的应用]根据中药附子的药性,它能用于阳气暴脱证、各种阳虚的症状、寒邪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具体可以分为3类。
1.中药附子用于阳气暴脱证。
中药附子属于“辛热纯阳”的药材,在上能提升心阳并能通经脉;在下能温肾中阳气以“补火”。
附子还能聚集散失的阳气,是“回阳救逆”的主要药材。
中药附子能调理各种阳虚症状中药附子可用于“阳气暴脱证”,其主要表现为:“大汗并且汗液冰凉,呼吸细微,四肢冰冷,脉象细微欲绝”。
调理此类症状可用附子配伍干姜、甘草。
如果是阳气暴脱证又伴有元气的虚脱,表现为“大量出汗,气喘急促”者,需要与人参配伍。
中药附子能”补火助阳“2.中药附子调理各种阳虚症状。
中药附子能够“补火助阳”,属于提升阳气的“纯阳”药材,中医把它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慢性的阳虚症,不论是肾脏、脾脏、心脏引起的各种阳虚症状均为适用。
肾阳虚衰可以表现为怕冷、四肢不温、腰膝软弱、尿频、咳喘、男子功能减退等症状,调理此类症状一般用附子为主,再配伍肉桂、熟地黄等,然后根据各症状的表现不同配伍佐药。
中药附子与乌头类药材出自同一植物脾阳虚弱会表现出腹部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可用附子配伍人参、干姜、白术。
如果是心阳衰弱,能出现心悸、气短、心痛等症状,常用附子配伍人参、桂枝。
附子是阳药,但它不是热药,要区分开阳与热
附子是阳药,但它不是热药,要区分开阳与热
懂中医的朋友看到标题,可能第一反应是想反驳,因为附子在中医界是公认的大热药。
附子是升阳之要药,五行属性为木中水,是升阳祛阴的良药,阴寒之证常用到它。
阳药与热药我认为是有区别的,是有必要区分开的,热是属于阳的一种表现,但热不能代表阳,是阳药并不一定是热药,证明就是一般人吃了附子,绝大多数都不会觉得身体发热,相反反会觉得没之前热了,特别是女子更是这样子,附子肯定是阳药,升肝的,增加阳化气的,但实际没有增加身体的热量,没有能让身体化更多热。
只有一种情况有点例外,就是外感病中的少阴实证,少阴肾经不从化热了而化本气寒,这时身体寒非常盛,人非常怕冷,附子能升阳祛肾经之实,让少阴肾经恢复正常的化热,而让人不寒,但这也不是附子直接化热。
能升阳但它却不化热,其实不仅仅是附子,其它升阳药也是这样子,象桂枝也是如此,所以平时身体比较凉的,象女子就是这样子,女子明明是阳盛阴虚,但身体却较凉,手脚多相对比男子冰冷,这时如果用桂枝附子升阳,那肯定身体不会变暖,阳与热不能直接简单的划等号。
在生活中,冬天身体冷了烤火,身体最终肯定不会热起来,相反肯定更怕冷,烤火那是能升阳,但升阳之后人体化热却少了,所以更怕冷,而冲冷水澡,当时很冷,过后身体都会更暖和。
有的男子夏天很怕热,因他的身体化热非常多,这样子的男子其实是阳虚的,脉偏沉而细,舌质偏淡的,这时如果用附子升阳,那他的身体过热就能改善,阳与热往往是相反的。
附子——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回阳救逆之要药。
【性味与归经】大辛,大热。
有毒。
入心、脾、肾经。
【功效】回阳救逆,温脾肾,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等症。
附子辛烈而热,主要用于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
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等症。
附子功能峻补元阳,益火之源,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萎、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又可用附子配合益气温脾的的党参、白朮、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
附子药性温热,能祛除寒湿,因此对风湿痹痛属于寒气偏胜者,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常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辛热燥烈,其性善走,能助心阳以通脉,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又有峻补元阳之功,现多配炮姜用于治疗阳虚之崩中漏下;附子还能温一身之阳,利水除湿,配茯苓、白术治疗经行浮肿、经行泄泻及妊娠产后小便不通均可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子是通阳药还是温阳药?
----- 兼论附子的质量鉴定和用量
李建西
福建省漳平市中医院
附子一药近代来争议颇多,有人谈附色变、视其为蛇蝎,有人视为救命仙丹。
这几年随着扶阳学说的兴起,更是倍受关注,受关注之程度在中药里恐是无药出其右了。
经过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李可老师的指导和自己较大量的使用附子(最近统计了一下医院的药房进药清单,最多一个月使用制附子的数量大约300公斤),加上对临床许多医案的用心揣摩分析,略有心得,大胆提出一些认识,供大家参考,若其中认识能使后来想使用附子一药的同仁,少走些弯路,则倍感欣慰。
首先我结合圆运动的理论提出一点与前人对附子不太一样的的认识,即把附子定位为一味通阳药,似乎比温阳药更贴切一些,而且它的通
阳作用无它药可匹敌。
个人体会是,只要下焦先天元阳(先天命门真火)尚未全散,一息尚存,附子进入体内后,以迅雷之势可将十二经脉一俱打通,让残留在身体各处的残阳回纳下元,使身体阳气的圆运动复圆。
注意:这种阳气的回纳复元功能,并非附子的功能,而是先天元阳自身的功能,附子只是将这些回纳复元的通道打通而已。
附子既然走而不守,性烈霹雳,过用必能通极而耗散阳气,耗伤真水,引动下元真火。
而且在经脉通达之后,不宜久用,一定要用敛藏之药驾御它,从圆运动的理论来看,它的作用主要在圆的左下部位,把附
子当作一味补阳药来使用,我认为是不妥的。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佐证一下上述的观点:
①破格救心汤在加入山萸肉、生龙牡后效力大增,破格救心汤是李可老先生创立的一首治疗心衰等急危重症的特效方,脱胎于四逆加人参合张锡纯的来复汤。
大家知道山萸肉、生龙牡具有敛藏之功,在附子、麝香等药将阳气的通道打通后,用山萸肉、生龙牡驾御附子等药以防开破太过,若开破太过则易使仅存的一丝阳气耗散殆尽。
一通一敛,则圆运动复圆矣!另外四逆汤中用了大量的炙甘草、干姜,应是
补土伏火,以后天救先天之义。
还有在《伤寒论》中真武汤中使用大剂量的白芍也应是这个用意。
②最早对附子这种认识的思考,来自于一位70岁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过程。
在使用较大剂量附子(100—200g)治疗10个月后,出现服药后头面、四肢麻木、头晕、呕吐等类似眩暝的表现,但第二天把附子减至原量的四分之一,仍出现以上现象。
后来悟到其实附子性烈霹雳,善走窜,老人本来下元虚,阳性本动而易升,长期使用附子在经络通达之后,若再用易使阳气上飘,一定要
有敛降药驾御它。
这里也引出一个话题,就是附子到底在体内什么地方起作用,我认为它有温煦肾水的作用个人认为先天的一点真阳即由肾水温养,先天真阳与生俱来,非后天草木等药物可补助的,只能清心寡欲,静其心以减少消耗,但它是否能更好发挥温煦功能,与肾水是否充足(即水量)、肾水是否温热(即水温)有密切关系。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先天之真
阳犹如一盏蜡烛,我们使用的各种方法只是使其燃烧的更旺(如挡住不让风吹);把肾水加温,使其燃的更好而已。
巴戟天、肉苁蓉等补
肾药亦是起类似作用。
所以在老人使用附子时尤应注意这一点,因其肾水渐枯,元阴被耗,附子的走窜之性,易引起阳气上窜外越。
③儿童对附子的耐受能力特别大,在临床中发现儿童对附子的耐受力特别大,我曾遇二位8-10岁的患有先天疾病的儿童,一男一女,单剂附子逐渐加量用至300—450g,当时还是一种较麻的附子,(一般成人用至90—150g即有反应)无任何不适。
我分析这是由于小儿下焦元阳元阴充足,未被房事等后天行为耗散的原因。
而成人尤其老
人正好相反。
④附子、川乌过量使用后出现大汗淋漓,心跳减慢,吐泻,手足颤动等症状,均可以用圆运动中的风木疏泄太过,导致阳气脱亡来理解。
而使用甘草、蜂蜜、黑豆等以纠其偏,黑豆养木柔肝以治其疏泄太过;甘草、蜂蜜补土养中气以防风木疏泄太过导致中气败亡。
我认为,从圆运动的角度来看,再加入红参、生龙牡、山萸肉和少量的附片,效果应该更好。
据说原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老前辈,曾用质量好的附子来救治所谓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
下面来谈一谈附子质量鉴别及其用量这个话题。
这一点也是许多想用
附子的朋友很关注的话题。
目前市面上的附子质量,可以用8个字概括:极其混乱,良莠不齐。
在临床使用中总结出一套简单、易掌握的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市面上常见3种附片:黑附片、黄附片和一种青灰色的附片(有的地方也把它归入黑附片中),好象具体的炮制方法都与药典记载不尽同。
一是看外观。
干燥的附片比湿的好,湿的说明胆巴未漂干净,易吸潮。
越干的质量越好。
二是嗅其气,拿附片近闻,有的质量太差,老远能闻到一股刺鼻的类似酸菜的气味,这种附子要特别小心,若不作处理,服后极易吐泻。
三是口嚼少许,不咸最好,越咸越差。
另外许多商家为了增强附片的外表色泽,使用了一些油脂,所以很多附片在嚼时也能发现有油味,油味越轻的越好,那种油味也很容易让人呕吐。
至于附片的麻味,那是附子的本味,越麻的附子,效力越大。
抓住以上几点,制附片的质量好坏基本可以控制住了,咸味重和气味刺鼻的附子大家一定不要用,实在没办法要用,一定要用温水漂洗至咸味和刺鼻的酸菜味消失再用,尤其是对肾病病人,切记!切记!!下面来谈谈附子用量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附子争议最多的话题。
在附子质量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谈它的用量就成了空谈。
因为不同品质的附子,同一病人可以用300g毫无反应,而另一种附子用30g就上吐下泻。
质量较好的制附子使用30—90g,只要煎煮得当,是非常安
全的。
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大家都来煮些生附子尝尝,生附子在煎煮过程中散发出的气味甘香,很象煮地瓜或黄豆的气味,怪不得有的地方用附子炖狗肉作为冬令进补的菜肴。
生附子煮成的汤苦中带麻味,估计这苦味主要是附子皮味道。
《伤寒论》中的附子均去皮。
生附子就
没有了制附子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尝试着使用生附子,可以从5-10g开始用,但用时一定要把生附子打破,否则很难煮出。
曾把带皮生附子浸一宿,再煎2小时,剖开,中间仍未煮透!所以《伤寒论》中就两种附子即生附子和炮附子入煎时均需去皮破开。
大家都用统一的东西,才有可能来讨论很多(如剂量)的问题,否则你说我用多少多少的附子治疗什么病,你用的附子可能比对方用的效力强几倍或弱几倍,怎么去对比,而生附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
还大量节约药材和人力资源。
另外我查了一些资料,始终弄不明白古法的炮附子到底怎么炮制,恳求有能力的同仁好好发掘一下炮附子的炮制方法,恳盼早日有质量稳
定的炮附子上市,造福人类。
本人生附子最大用过45g,没有经验的可以从5g的量渐加,一般以30g为度。
临床上我常常也生、制附子并用。
若能把握好附子的质量关,又知道附子到底在圆运动的哪个部位起作用。
再来讨论临床上附子的用量,心里就有底了。
既不必视附子如毒蝎,应该大剂破阴回阳、挽命于顷刻时;畏缩不前、措施良机,也不要无附子不能成方。
总之,附子这味药是一味药性极偏,善打攻坚战的将军之药,统帅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圆运动学说,只要运动能圆,则不畏其烈矣!
以上是本人临床使用附子的点滴心得,敬请各位前辈同仁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