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合集下载

我欣赏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欣赏的教育家——陶行知

“陶博士并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的。在美国, 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华莱士 (美国前副总统)《纪念陶行知博士》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 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印度诗人、 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这篇文章(指陶行知的《大众教育运动》)对我们 印度是很有用的。” ——甘地(印度民族主义领袖 ) “陶博士的主义与理想是世界性的,……他的事业对于 世界历史中的进步传统具有巨大的贡献。陶博士是我们 这个紊乱霸道的世界经过多年所产生的少许文化人物之 一。世界上像陶博士一类的人物实在太少了。” —— 傅理曼(美国学者)《悼陶行知》
“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 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 涤荡于乾坤,普及众生, 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
——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 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 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 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 了“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 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 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 理论核心。著作有:《中 国教育改造》、《古庙敲 钟录》、《斋夫自由谈》、 《行知书信》、《行知诗 歌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块金表”的故事
“点石成金”的指引
“别开生面的演讲”
“一首歪诗”的风波
人生在世有几何, 何苦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苦恼多, 不如米索拉西多。
人生在世有几何, 定要苦苦学几何。 学习几何好处多, 更加米索拉西多。
对陶先生的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 毛泽 东 万世师表。 ——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 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关于 "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人物简介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本名文濬,安徽省歙县人。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生平1891年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

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导语: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不小的贡献,他的教育理论受到众人的认可,陶行知只活到55岁就因操劳过度而逝。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有关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拜人民为师的故事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

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

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我可不识字。

”木匠慌了。

陶行知笑着说:“我是请你来指导学生做木工的。

你如果教会一个人,就可得一份工钱。

如果一个也没教会,那么就算你把凳子全做好了,还是一文工钱也得不到。

”木匠显出为难的样子。

陶行知亲切地说:“不要紧,你不识字我们教你。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生平简介

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
那是陶行知1938年在武汉大学做的一次演讲。那 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 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他们都知 道,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都想来一睹他的风 采,并听他说些什么。 会议开始后,有几位先生先后上台作了演讲。轮 到陶行知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 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他戴着眼镜, 穿着西服,未曾开口,先向全场扫视了一遍。大家屏 息凝神,都望着他,等他开口说话。有的人还打开速 记本,准备把陶行知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主要生平
陶行知,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 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陶行知手迹(1930年夏)
[2]
祖籍浙江绍兴,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 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受辛 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 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与胡适同 乡又同学。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 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 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 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 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 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 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 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 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客。—— 周恩来 万世师表。—— 宋庆龄 当今一圣人。—— 董必武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 郭沫若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 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 尔(印度诗人、哲学执委和常委。 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 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 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 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 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 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 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 著名人士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陶行知

陶行知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

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

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

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

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

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

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

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

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陶行知先生生平1891年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

6岁蒙馆,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

1910年靠教会资助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

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生平简介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九。

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生平简介

陶行知生平简介

汕职院自然科学系陶研会第七届理事会成员会长:郭素绿副会长:郑灿彬谢锦旋张跃跃秘书长:黄丽晓副秘书长:姚欣琼贝琼华学术部部长:陈日兵何庆霖文娱部部长:陈俞敏苏婉仪宣传部部长:陈晓锋李佳骏组织部部长:吴燕红张木标自然科学系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自然科学系第七届陶研会理事会2011年9月21日陶行知先生生平简介一、陶行知资料陶行知,原名文浚,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生于1891年10月18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大众诗人、革命战士。

1914年,陶行知在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典礼上,宣读了毕业论文《共和精义》,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

”同年8月,赴美留学于加州伊利偌大学攻读市政学,期间曾任学生会干事。

次年获政治硕士学位,并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教育科学,师事杜威、孟禄等名家。

1918年在南京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1919年2月发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他提出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林伯渠曾赞他是“反洋化教育”、“反传统教育”的旗手。

1920年12月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促进会。

由于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故用名“行知”。

1921年10月29日,陶行知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务长、教授孟禄博士(他美国时的老师)到广州进行科学教育性实际调查情况,他当翻译。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来祖国南大门广州市;同年12月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他任主任干事。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认识到普及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农村。

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庆师范。

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在上海大夏大学发表了《创造的教育》演说, 1932年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3小教理2 徐磊 1315915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一位爱国者。

陶行知先生将他的毕生精力都投放到了教育事业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陶行知先生眼中的大事便是教育事业了。

陶行知先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出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在他回国后他本可以选择畅达的仕途或是成为令人敬仰教授,但是他放弃了,他看到的是中国广大乡村孩童的苦难,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所以他脱下了西装,换上了长袍,拿起了锄头,走到农民中去,向农民学习,像孩童学习,他创办的一座座学校在中华国土上落地生根。

他知道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他没有放弃,为了学校,为了孩子,他放下了读乢人的清高,放弃了光明的未来,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没有一丝抱怨,在他看来孩子们好,才是真的好。

尽管陶行知先生在国民反动政府的压迫乊下,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哪怕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环境。

记得他赚了一万元的稿费,他妹妹希望他把钱留下补贴家用,但是陶行知先生却说自己家里仍然有粗茶淡饭,可是有多少孩子正饱受饥饿,又有多少被活活饿死,他的妹妹听了这话,也支持自己哥哥的事业了。

陶行知先生在欧美报告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时被国民当局立案侦查,他只得滞留国外,但他任然不忘宣传抗日。

他曾三次拜访马兊思的墓地,在这位伟人的墓前,陶行知先生想必定是感慨良多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乢本上的知识,他还给孩子们讲祖国的内忧外患,讲各国政治,讲民主先迚思想,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能侃侃而谈,也能知道祖国正处于水生火热乊中。

陶行知先生还认为i学问不一定在学校里才能学到,他认为大家应该拜人民为老师,学校成立乊初没有桌椅,他便让学生跟着木匠一起做桌椅,这样既尽早完工又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做桌椅;陶行知先生朋友的孩子拆了一个新买的金表,被他的父母打了一顿,先生认为这样教育孩子是不行的,他将孩子带到了钟表店向修表师傅学习,在他看来每一个孩子又都成为爱迪生的可能。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陶行知简介,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名言警句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2、“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3、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6、爱情之酒甜而苦。

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7、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8、民之所好好这,民之所恶恶之。

管众人之事者,拜众人为老师。

9、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10、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1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2、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左和平/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1891年10月18日诞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

原名陶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陶行知幼时聪颖好学,6岁启蒙,8岁入经馆。

1906年至1908年就读于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歙县崇一学堂,为了激励同学们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于是挥笔在宿舍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誓言,以此明志。

1914年,陶行知以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随后赴美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1917年,为使中国人民有受教育机会,婉言谢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留美之邀,毅然回国。

回国后,陶行知先生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于人民教育事业,始终把普及大众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人才视为救国之举、兴国之计、报国之业,并以此为己任。

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等职。

他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求中国教育出路,寻觅中国教育曙光,致力中国教育改造。

深信“教育是国家的万年根本大计”,构思“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的理想境界。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运动,推行“工学团”、“小先生制”。

实践“教育与农业携手”、“科学下嫁”、“为农民烧心香”。

倡导素质教育、创造教育。

创办平民就读学校、安徽公学、晓庄乡村师范、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谱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陶行知先生毕生站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人民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前列。

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为响应辛亥革命,徽州革命爆发,回到徽州后的陶行知积极参与其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陶行知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动员南高师学生积极008响应,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有力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是我最敬佩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人格精神、教育思想、令人敬仰。

十几年前,我曾在朋友处看到《陶行知文选》、《学陶师陶一百题》,就如获至宝,借来阅读,受益匪浅。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人民教育家,感受他的伟大与崇高。

他坚强有毅力。

幼年时的陶行知就是个坚强有毅力的人。

1902年,陶行知家境十分贫寒,11岁的陶行知失学了,在家中帮助干活。

父母不忍耽误孩子一辈子,请人介绍陶行知到歙城上路街程郎斋门下求学,半工半读继续学业。

陶行知每天挑柴至城里卖掉再上学,下午被特许提前回去,赶到南山砍一担柴回家,每天来回路程20里。

这艰辛的半工半读也随着家贫日剧而中断了,陶行知只有一边劳作一边自学。

当时歙县有位学问极好的贡生王藻老先生,受聘在歙县航埠头曹家任教。

曹府是宰相门第,父子两代大学士,候门似海,陶行知鼓起勇气,带着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登门求教,其好学聪颖,使王藻老先生破裂收其为门生。

两村相距15华里,平常陶行知五六天去一次,不能劳作的雨雪天就天天去旁听。

一个风雪天,陶行知前往航埠头,途中路难行,到时王先生正在授课,陶行知不敢惊动,恭敬静立门外。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王先生无意一瞥,才发现门外满身批雪的陶行知,大为感动。

艰苦环境对他的磨炼使他比别人懂事更早。

坚强的意志、毅力也是他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他重视平民教育。

1917年,26岁的陶行知自美国学成归国,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

这就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

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

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陶行知

陶行知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 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 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 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 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 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 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 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 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 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 “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 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 • • • •
平民教育 乡村教育 普及教育 国难教育 战时教育 民主教育
陶行知的理想决不只是把他的教学理论囿于区区一个校园,他 要做的是把他的教学法推广到全社会,让整个中国人民都受益。 1916年回国后即与晏阳初等人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 会”,积极倡导和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深入军营、商店、工厂、 街道,开办平民学校。
1935年“一二•九”运劢爆发后,坚持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号召 1936年,成立国难教育社,倡导大众歌曲呾大众吅唱团 起草国难教育斱案,提出“教育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教 育是人民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运劢。一二•九运劢后,不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乊、邹 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 订《国难教育斱案》,把生活教育呾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吅起来。 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吅会执委呾常委。不沈钧儒、章乃 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 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 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劢。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呾平大会,幵 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 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 联名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后因不满学校对基督徒学生的歧 随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3 年后 他以全校总分第一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 舍 开荒种粮 劣绅的斗争
晓庄师范的学生自己建校 就读什么书
过什么生活
升入金陵大学 优异成绩毕业 1 9 1 7 年秋天 教育的机会
至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 1 9 4 6 年 7 月 2 5 日 陶行知因劳累过度而 不幸逝世 他的思想 噩耗传开 举国震惊 全国开展 了广泛的悼念活动 至今仍有不少人在研究
并被保送到美国伊利诺大学 他怀着 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到 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 教务处长等职务
之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 的志愿
校 历任教育学教员 教授
学习他的品德
的童馆老师方庶成先生免费招他为学生 陶行知跟从方先生学习基本知识 候 他开始读 四书 五经 教会中学 学文化知识 自己的理想
育运动 于是 来的学校 同生活 即教育
他在乡下办起了晓庄师范 这 陶行知脱去西装 和师生同劳动 也就 生活 他们
1 5 岁的时候进 他对同学们说出了 要为中国作贡献!
是一所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中建立起 在晓庄师范里 戴着大草帽 穿上劳动短装
草 厚
跟爸爸一起 1923 年 他辞去所有的工作 育运动 在长期的平民教育实践中 到 中国以农立国 在乡村 普及教育 他深切认识 要想 1 0 0 个人中有 8 5 个人住 开展平民教 专心开展平民教
41
语文世界
陶行知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
他认真看
小学版
5 岁时
中国教育改革的问题在农村 就必须使教育下乡
崇一学堂 学到许多西方近代科 中学毕业时 我是中国人
一起为中国教育寻觅新曙光 陶行知形成了他的 社会即学校 理论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

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

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

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

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鞍 山 师专 学 报
一九 八六 年 第二 期
伟 大 的人 民教育家陶行知 先生
刘雨 灵
,
陶行 知先生 在我 国现 代教育 史上 是一
位有 卓越 贡献 的并在 国 际上 享有 声誉 的 伟大

的 人 民教 育家 是 民 主主 义 革命 的 坚 强 战
士,
,
非党 的共 产主义 者
是 与我 党紧 密合作
,


,
天 周 恩 来 同 志 电告 党 中央 认 为 陶先生 死 于
“ 劳累过 度 ,
,
健 康过 亏

刺激过 深

毛泽
,
东同 志亲笔题 词
称 颂 陶先 生是 “ 伟大 的人
民教 育家” 。 宋 庆龄 同志赞 陶先生 是 “ 万世 师 长” 。 郭沫 若 同志为 陶墓 石坊上 手书 陶先
生的 遗教 : “ 千 教万教 教人 求真 , 千学 万学
,



要 出发 兴 办 了 幼 稚 园 小学 中学 师


范 社会大 学
毛 一 学 团 等 ,
使 没有机 会受 教
育 的人 ,

可 以得到 他们 所需 要的教 育
“ 陶先生放 心 去罢 !
,
你 已经 对得 起 民族

得起人 民 ,
,
你的 未了 的事业
,
会 由朋友们
由你 的 后 继 者 坚 持下 去 ,

开 展下 去的
你放
心 去 吧! 我们必 定争 取全面 的永久 的和平 来
实现 民主 ,

来告慰你 的
朋友们都 得学 习 你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陶行知,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和“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人性教育,即引导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第二,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即通过在实践中解决生活问题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第三,提倡以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第四,注重集体教育,即通过集体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他创建的“阳明学校”和“实验小学”都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典范。

他还在中国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并在中国的教育中推广了素质教育和生涯教育等教育改革。

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发展个人潜力,实现人生价值。

他还注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果。

陶行知的“阳明学校”和“实验小学”等教育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现今的中国教育事业中也是一个永恒的典范。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正是我们在当今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宝贵财富。

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探索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发扬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
•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 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 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 矶幼稚园。
二、故事分享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 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 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 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 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 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 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 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 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 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 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 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 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中山 网评)
后世纪念
始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馆 内收藏保存陶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1980年3月, 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 多件。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 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为了进一步 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 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 平方米。屋顶为水泥浇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门楼 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 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 像,背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13个金色大字。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 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 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 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展厅共展出了近400 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真实 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 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 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 多的人受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 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 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 到大自然里去”。
1934年5月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必须来到小孩子队 伍,“发现”、“了解”、“解放”、“信仰”、“变成” 小孩的要求。师生合作共同创造,教师就要跟学生学。“你 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 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 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陶先生认为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因为不向小孩学习就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 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就不能知道小孩的力量, 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他把“跟小孩子学习”做为完 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之一,否则就是专制教师,而专制教师是 创造教育所不需要的。
1939年7月,在周恩来和许多共产党员的支持下,陶行知 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重庆创办的 社会大学成了一座民主革命的堡垒,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无 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推行的法西斯教育,提出了生活教育的 四大方针,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 1946年4月,陶行知来到上海,继续奋不顾身地进行争取和 平民主的斗争。不久,著名民主战士李公仆、闻一多被国民党 特务暗杀,陶行知异常激愤,到处演讲,发出了“和平最急, 民主第一”的呼号。陶行知被列为第三个暗杀目标,他无所畏 惧,仍然一次次发出正义的呐喊,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同年7月25日,陶行知因为劳累过度和受刺激过深,突发脑溢 血不幸逝世。
生活教育理论
•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含 义: •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 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 变化。 •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 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 进行。 •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 育。
(4)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陶先生认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 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他 极力主张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 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 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 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学 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因此,他极力主张要为 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学校不要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这样, 儿童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 (6)解放儿童的眼睛。 要使孩子能看,敲碎封建的有色眼镜,教大家看事实。陶行知 先生认为有了这六大解放,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 挥出来。
(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人类自从腰骨竖起,前脚变成一双可以自由活动的手,进 步便一天千里,超越一切动物。自从这个划时代的解放以后, 人类乃能创造工具武器文字,并用以从事于更高之创造。” 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人的双手在创造活动中重要意义的充分 肯定。基于这种认识,他极力主张解放孩子的双手,认为不 许小孩子动手、动手就打手心的做法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 (3)解放小孩子的嘴。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 们的知识。陶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说明这个道理:“发明千千 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 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认为,小孩子得 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1891-1946)
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 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躬亲教育实践30年,著述700 多万字,创立了“生活教育”理 论,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 神财富。
主要内容
• • • • • • 陶行知生平介绍 陶行知的主要教育实践 陶行知主要教育思想介绍 陶行知的思想影响 陶行知的人格魅力 名人评价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 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 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 育 ; 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 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 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 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 : “没有生活 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 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关于创造教育思想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宝库中的 重要部分。早在六七十年前,陶行知先生作为先行 者就探索了创造教育的规律性,在《创造的教育》 (1933年3月)、《创造宣言》(1943年10月)、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敲碎儿童 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1944年12月)、《实 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9月)等一系列讲话和 文章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少儿进行创造教育的 内在逻辑和真谛,阐释了创造教育的规律。
1917年,学成归国,时值国内发起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介绍西方思想,一方面反对仪型他 国。 • 1921年底和蔡元培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反对外国 文化侵略,主张教育改革。 • 1923年,与晏阳初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动 平民教育运动,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处,读书处,平民学 校。 • 1927年,成立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要想普及教育,就 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陶行知号召人 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 命”。 • •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 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 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 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 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生平介绍
• 陶行知,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濬。一生三次改名。 •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 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 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 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 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 的悲惨生活,出过洋的他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 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 民的心。 •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5岁入蒙馆,14岁入本地教会学 校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 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 。
3、为儿童创造力的发挥创设最佳环境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环境在创造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 “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最佳环境。这里所指 的环境既包括了物质的,也包括了精神的。“最佳环境”就 是要在物质和精神上为儿童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条件。
(1)物质环境从“六大解放”的思想出发,在物质环境 的创设上,陶先生特别强调环境布置要立足于儿童的活动,为 儿童准备他们喜欢的、多变化的、能够用来进行各种创造 活动的玩教具,并且要就地取材,广泛利用自然物。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力量、有创造力的,教育的作用和 任务首先是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他提出解放儿童的 创造力。(六大解放) (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 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 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只有把束 缚思想的种种裹头布一块一块撕下来,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才可 以突围而出,儿童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发展。
(2)精神环境良好 提倡民主,主张宽容了解儿童。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 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他说:“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 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 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 禁止虐待儿童,尤其是精神虐待。陶行知先生在《敲碎 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一文中对儿童教育工作提出 十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要“解除儿童的恐怖”,“保护精 神之安宁”。他提出要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意启发,使小孩 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 陶行知先生还批评大人的两种极端心理有害于儿童,一 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他认为“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 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爱孩子,师生平等。
主要教育实践活动
• 1916-1923推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以高等教育为阵地;
• 1923-1926投身平民教育运动; • 1926-1930实行乡村教育运动;“中国教育的新曙光”。并 立下宏愿“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名同志,提倡开设 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培养康健的身体,农夫 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 教师。 • 1931-1935积极推行普及科学教育运动。在上海创办工学团, 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等,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 1935-1946投身抗日爱国运动。出访28国,发表抗日宣言, 1938年成立战时教育协会,1939年成立育才学校,1941年参 与发起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成立社会大学
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相信儿童力量的基 础上的,他一贯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在《创造 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有力量,不但 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 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 能力。”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培养加强发挥这 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 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不是靠成人 “创造”出来的,因此教育不能强加于孩子,而是要“了解 儿童的能力需要”,“客观的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 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自觉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