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发热PPT讲稿
合集下载
诊断学-发热ppt课件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可 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间歇 期持续1到数天。常见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 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39℃以
❖ 散热减少:广泛的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特点:一 般为低热。
临床分类
❖ 感染性发热 ❖ 非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 一般感染:常见病原体感染如:一般的细菌、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 特殊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病、钩
体病、登革热、伤寒、非典、禽流感等。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通常体温不超过38.5℃,但急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血管收缩
寒颤
散热
产热
体温升高
非致热源性发热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脑出血、炎症等。特 点:高热、无汗,一般的退热药物作用差,需用使用 冰帽、冬眠降温。
❖ 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特点: 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7.5℃,控制原发病后,体温 恢复正常。
上,又逐渐下降至正常。常见于布鲁菌病。
❖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骤升至39℃以上,
持续数天,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 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
一定的规律。
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
诊断学发热医学课件
谢谢您的观看
脱水
发热可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引起脱水。
并发症
01
肺炎
发热可导致肺炎,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0溢液等。
03
败血症
发热可引发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关节疼痛等。
04
发热的诊断
病史询问
1
询问发热的起病时间、热型及持续时间等。
2
询问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开展医务人员发热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 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增强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的风险。
THANKS
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
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性产热和运动性产热。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热和散热保 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散热过程
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尿等途径进行。当发热时,散热过程受到抑制,导 致散热减少。
常见热型及意义
常见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等。
意义
不同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帮助医生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例如,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弛张热常见于败 血症等。
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等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01
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02
检查全身各器官和淋巴结是否肿大。
检查皮肤是否有皮疹、出血点等异常。
0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常规检查。
脱水
发热可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引起脱水。
并发症
01
肺炎
发热可导致肺炎,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
0溢液等。
03
败血症
发热可引发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关节疼痛等。
04
发热的诊断
病史询问
1
询问发热的起病时间、热型及持续时间等。
2
询问是否有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等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开展医务人员发热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
加强流行病学监测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掌握疫情 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接种率,增强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的风险。
THANKS
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
产热过程
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性产热和运动性产热。正常情况下,机体产热和散热保 持动态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散热过程
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尿等途径进行。当发热时,散热过程受到抑制,导 致散热减少。
常见热型及意义
常见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等。
意义
不同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帮助医生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 情严重程度。例如,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弛张热常见于败 血症等。
3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家族史等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01
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02
检查全身各器官和淋巴结是否肿大。
检查皮肤是否有皮疹、出血点等异常。
03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常规检查。
发热诊断学ppt课件
颅脑损伤/出血/炎症 产热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体温调节中枢
发 热
散热
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广泛性皮肤病、心衰
5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发 热 激 活 物 致热微生物及其产物 内毒素、外毒素 下丘脑
致炎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 类固醇 ①
EP
②
组织蛋白分解产物 单核细胞
体温调定点上移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紧张、寒战
正常体温有波动: 24h不超过1oC
4
二 发热的概念及发生机制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致热 原性 发热 非 致 热 原 性 发 热
外源性致热原
白细胞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内源性致热原 白细胞致热体温上升
散热↓
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模式图
6
三 病因与分类
1.
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引起 临床常见
2. 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10大类 临床不常见
7
三 病因与分类---2非感染性发热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吸收热,〈38.5 ℃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中枢性发热,高热无汗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12
发热持续期(高峰期、热稽留期) • 热代谢特点: •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 • 临床表现: • 皮肤发红、出汗、皮肤灼热、酷热感, 皮肤、口唇干燥
13
41 40 体温 ℃ 39 38 37
寒战 寒战 血管收缩
血管改缩
发热 发热 血管扩张
诊断学--发热 ppt课件
PPT课件 14
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 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 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PPT课件 15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到的改变如发热、黄疸、啰音、杂音、肝脾肿大
广义上的症状包括了一些体征
1
PPT课件
发 热 (Fever)
PPT课件
2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
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
或无发热。
PPT课件 28
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 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 等。
PPT课件 29
PPT课件 12
(2)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 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又差异。产热和散热在较 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数天 伤寒:数周
PPT课件 13
(3)体温下降期
——由于病因消除,致热源的 作用逐渐 减弱或消失,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散 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正常。此期出汗 多,皮肤潮湿。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有 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输血后反应等。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风湿热、 伤寒等。
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 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 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 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
PPT课件 15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到的改变如发热、黄疸、啰音、杂音、肝脾肿大
广义上的症状包括了一些体征
1
PPT课件
发 热 (Fever)
PPT课件
2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
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
或无发热。
PPT课件 28
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 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 等。
PPT课件 29
PPT课件 12
(2)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 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又差异。产热和散热在较 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数天 伤寒:数周
PPT课件 13
(3)体温下降期
——由于病因消除,致热源的 作用逐渐 减弱或消失,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散 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正常。此期出汗 多,皮肤潮湿。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有 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输血后反应等。 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风湿热、 伤寒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直肠温度 36.5-37.7 ℃ ➢ 腋下温度 36-37℃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 一天之中下午较上午稍高 ※ 剧烈运动和进餐后等体温略有升高
但24小时内体温波动<1℃ ※老年人体温偏低 ※女性月经期前和妊娠期体温稍升高
发热 (Fever)
发热----测体温
一、发热定义 (Fever)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二、发热的病因及机理
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前者多见。
发热
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 物引起
非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物 以外因素引起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 均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临床上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50%-60%, 而细菌感染是感染性发热中最常见的致热物质。
职业与生活环境:畜牧业地区的人员易患布氏杆菌病 喂养鸟易得鹦鹉热、新型隐球菌病 高温车间易中暑
2、临床表现:
(1)症状:
1)体温上升期:疲乏、不适、肌肉痉挛、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等。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面色潮红、灼热、呼吸加快加深、 可有出汗。
3)体温下降期:出汗、皮肤潮湿。前述症状逐渐 好转。骤降和渐降
诊断学发热课件
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
• 正常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产
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使人体有相对恒 定的体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5℃
T>37.5℃ 视前区—下丘脑(POAH) T<37.5℃ 调定点
散热 产热
散热 产热
体温正常
正常体温:
以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为准, 为36.3-37.2 ℃
• 低热:体温37.3~38 °C • 中等度发热:38.1~39°C • 高热:39.1~41°C • 超高热:41°C以上 • 高热原因未明:发热超过两周,体温超过38.5 °C而未明确
致病病因者,少于两周为急性发热
• 长期低烧:低烧超过1个月以上
发病季节及职业
发病季节对于急性传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冬春季:易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非典 夏秋季:易发生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
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大于2 ℃以上,温度最低时 仍高于正常体温。临床上常见败血症(败血症热),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病等。
③、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
后持续数小时,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出现。临床上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④、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
2、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外伤手术后、血栓栓塞、 肿瘤;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皮炎、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脑部的疾病(脑出血 等)、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
肾炎、疟疾、输血反应等。仅有发冷的感觉无发抖称为畏寒,多 见于病毒感染。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2、胸痛、咳嗽、咯痰、胸闷:提示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
肺脓肿、胸膜炎等,可有相应体征如干湿罗音、胸水征等,呼吸 >35次/分,缺氧明显警惕ARDS。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 夏季低热 。
感染性 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 50-60% 非特异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非感染性 40-50%
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如手术后、肿瘤 变态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疾病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致热源
• 致热源性发热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 高(>0.5 C)
发热的分度:
❖低 热 ❖中等度热 ❖高 热 ❖超 高 热
37.3-38℃ 38.1-39 ℃ 39.1-41 ℃ 41 ℃以上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3、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提示消化系统感染如急
性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 氏病、肠结核等,肝硬化患者发热伴有腹痛应考虑原发性腹膜炎。 应注意肺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而无咳嗽咯痰等表现。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4、发热伴有头痛、呕吐(尤其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提示
致热源包括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
•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三、发热的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体检:了解可能引起发热 的原因。
发热的诊断
• 根据口表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 正常体温: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体温为36.3~37.2 °C,
肛温36.5~37.7°C,腋温36~37 °C。
中枢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如伴有精神改变、颅神 经受损表现提示结核性脑膜炎。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5、发热伴有黄疸见于急性肝炎,如同时伴有腹痛考虑急性胆囊
炎,伴有贫血考虑急性溶血性贫血。
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 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
⑤、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 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 病。
⑥、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
⑵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 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 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fever type)
①、稽留热(continus fever)体温持续于39—40℃左
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度<1 ℃。临床上常见于大 叶性肺炎、伤寒。
②、驰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异
※ 一天之中下午较上午稍高 ※ 剧烈运动和进餐后等体温略有升高
但24小时内体温波动<1℃ ※老年人体温偏低 ※女性月经期前和妊娠期体温稍升高
发热 (Fever)
发热----测体温
一、发热定义 (Fever)
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二、发热的病因及机理
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以前者多见。
发热
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 物引起
非感染性 发热
由病原微生物 以外因素引起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 均可以作为外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临床上感染性发热占发热病因的50%-60%, 而细菌感染是感染性发热中最常见的致热物质。
职业与生活环境:畜牧业地区的人员易患布氏杆菌病 喂养鸟易得鹦鹉热、新型隐球菌病 高温车间易中暑
2、临床表现:
(1)症状:
1)体温上升期:疲乏、不适、肌肉痉挛、皮肤苍 白、干燥无汗、畏寒或寒战等。骤升型和缓升型
2)高热持续期:面色潮红、灼热、呼吸加快加深、 可有出汗。
3)体温下降期:出汗、皮肤潮湿。前述症状逐渐 好转。骤降和渐降
诊断学发热课件
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
• 正常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产
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平衡,使人体有相对恒 定的体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5℃
T>37.5℃ 视前区—下丘脑(POAH) T<37.5℃ 调定点
散热 产热
散热 产热
体温正常
正常体温:
以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为准, 为36.3-37.2 ℃
• 低热:体温37.3~38 °C • 中等度发热:38.1~39°C • 高热:39.1~41°C • 超高热:41°C以上 • 高热原因未明:发热超过两周,体温超过38.5 °C而未明确
致病病因者,少于两周为急性发热
• 长期低烧:低烧超过1个月以上
发病季节及职业
发病季节对于急性传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冬春季:易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非典 夏秋季:易发生乙型脑炎、疟疾、伤寒、痢疾
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大于2 ℃以上,温度最低时 仍高于正常体温。临床上常见败血症(败血症热),风湿 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疾病等。
③、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
后持续数小时,又骤然下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出现。临床上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④、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
2、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外伤手术后、血栓栓塞、 肿瘤;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重度脱水;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皮炎、心衰;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脑部的疾病(脑出血 等)、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等;
律性。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1、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
肾炎、疟疾、输血反应等。仅有发冷的感觉无发抖称为畏寒,多 见于病毒感染。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2、胸痛、咳嗽、咯痰、胸闷:提示肺部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
肺脓肿、胸膜炎等,可有相应体征如干湿罗音、胸水征等,呼吸 >35次/分,缺氧明显警惕ARDS。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 夏季低热 。
感染性 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布氏杆菌病 50-60% 非特异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非感染性 40-50%
无菌坏死物质的吸收:如手术后、肿瘤 变态反应:风湿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疾病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致热源
• 致热源性发热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称为发热. 腋温:36~37℃ 口温:36.3~37.2℃ 肛温:36.5~37.7℃
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 高(>0.5 C)
发热的分度:
❖低 热 ❖中等度热 ❖高 热 ❖超 高 热
37.3-38℃ 38.1-39 ℃ 39.1-41 ℃ 41 ℃以上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3、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提示消化系统感染如急
性胃肠炎、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 氏病、肠结核等,肝硬化患者发热伴有腹痛应考虑原发性腹膜炎。 应注意肺炎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而无咳嗽咯痰等表现。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4、发热伴有头痛、呕吐(尤其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提示
致热源包括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
•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三、发热的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体检:了解可能引起发热 的原因。
发热的诊断
• 根据口表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 正常体温: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体温为36.3~37.2 °C,
肛温36.5~37.7°C,腋温36~37 °C。
中枢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如伴有精神改变、颅神 经受损表现提示结核性脑膜炎。
发热常见症状和体征(一)
• 5、发热伴有黄疸见于急性肝炎,如同时伴有腹痛考虑急性胆囊
炎,伴有贫血考虑急性溶血性贫血。
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 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
⑤、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 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 病。
⑥、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无一定规
⑵热型
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 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 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称为热型( fever type)
①、稽留热(continus fever)体温持续于39—40℃左
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度<1 ℃。临床上常见于大 叶性肺炎、伤寒。
②、驰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