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
儿童发热标准指南
儿童发热标准指南一、引言发热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
正确评估和处理儿童发热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和减轻儿童的不适。
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儿童发热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常见症状。
二、定义和诊断1.定义:发热是指体温高于正常范围,通常以腋下温度超过37.5℃(99.1°F)为标准。
2.诊断:在评估儿童发热时,应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咳嗽、流鼻涕、喉咙痛、头痛、寒战、乏力等。
此外,了解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旅行史和接触史等也非常重要。
三、分类和鉴别1.分类:根据发热的时间和程度,可以分为短期发热(<7天)和长期发热(≥7天)。
根据体温高低,可以分为低热(37.5-38℃)、中度热(38.1-39℃)和高热(39.1-41℃)。
2.鉴别:鉴别不同类型的发热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治疗方案。
例如,长期低热可能是由结核病、风湿热或其他慢性感染引起的;短期高热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四、治疗和建议1.补充水分:儿童发热时,应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流失,有助于降低体温。
2.合理饮食:给予儿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3.物理降温:可使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使用退热贴帮助散热。
避免使用冰水或酒精擦拭,以免引起皮肤刺激或寒战。
4.观察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儿童的体温变化,以及时发现高热或低体温。
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5.预防并发症:儿童发热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脱水、惊厥等。
如出现相应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
五、总结与建议本指南提供了关于儿童发热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种常见症状。
在处理儿童发热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合理饮食、物理降温、观察体温变化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治疗。
怎么确认婴儿是否发烧
怎么确认婴儿是否发烧作为一名高级育婴师,了解及时判断婴儿是否发烧是维护婴儿健康的基础,并确保及时给予有效的急救与照护。
一、确认婴儿是否发烧的方法1.测量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婴儿是否发烧的最常用方法。
为了确保准确性,应使用口腔、腋窝、肛门三种方式测量,其中肛门温度最准确。
体温持续在37.5℃或以上,表明婴儿患有发热病。
2.观察身体状况发热的婴儿通常会表现出一些症状,如流鼻涕、咳嗽、打喷嚏等。
严重的发热还可能会导致婴儿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腹泻等。
3.使用胸前接触式体温计新型胸前接触式体温计由专业连续立体测温技术和先进的分析算法,能够持续24小时无间断监测婴儿体温,同时能够自动将数据同步至手机端,轻松记录宝宝体温变化。
二、应对婴儿发烧的方法1.输液对于重度发热的婴儿,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输液治疗。
在家里也可以使用口服解热药帮助婴儿控制体温,但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选用适合的药物。
2.补充水分发热时,婴儿体内的水分流失会加剧,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给婴儿多喝水、果汁或鸡精汤,包括米粉糊或其他温和的食品,以帮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3.注意环境卫生婴儿发热时,需要保持室内通风,以防止细菌的繁殖。
应经常消毒婴儿用品和室内环境,清洗婴儿衣服和床铺。
4.减轻婴儿不适感可以使用冰敷或湿毛巾为婴儿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可以在婴儿的额头或腋窝敷湿毛巾,或用温湿布擦拭整个身体。
5.安排休息时间发热的婴儿需要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这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加速身体康复。
三、育婴经验对于婴儿发热时,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及时走向医院进行专业检查。
此外,在平时的育婴过程中,应该加强婴儿的健康管理,如合理搭配饮食、注意环境卫生,并且及时进行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在给婴儿选择辅食时,家长可以根据婴儿的情况和口味逐步添加各种营养均衡的食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加辅食前,应确保婴儿肠胃能够承受,并且注意避免添加过多的糖分。
此外,增强育婴经验与技能,学习并掌握一些对婴儿发热、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的基础救护和治疗方法,是育婴师不可或缺的工作要求。
儿科发热待查A课件
儿科发热的常见原因
01
上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喉炎等。
02
消化道感染
如胃肠炎、痢疾等。
03
04
尿路感染
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免疫系统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儿科发热的危害
脱水
营养缺乏
惊厥
器官损伤
发热导致大量出汗,易 引起脱水。
发热导致消化功能减弱 ,影响营养吸收。
高热可能导致惊厥,影 响大脑发育。
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药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具有 抗炎、镇痛和退烧作用,适用于 轻中度发热。但需注意用药剂量 和用药时机,避免与其他药物相
互作用。
抗生素
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需根据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
。
非药物治疗
多喝水
休息
发热会导致身体失水,因此补充水分 非常重要。家长应鼓励宝宝多喝水, 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诊断注意事项
01
02
03
重视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注 意询问家族史、用药史等 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
及时诊断
对于发热患儿,应及时进 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 病情。
综合分析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 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漏诊 和误诊。
03 儿科发热的治疗
药物治疗
退烧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 有效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 不适感。但需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导致
严重疾病表现
如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严重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 可能会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输液、吸氧等,以保障宝宝的生命安全。
小儿发热的诊断
急诊发热伴随症状
• 畏寒、寒战、出汗、盗汗 • 食欲减退 • 全身不适、疲乏 • 头痛、肌肉疼痛、肌肉痉挛 • 易怒、意识状态改变
• 经常使用激素抑制机体免疫系统,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 加重感染,使病程延长。
• 激素依赖:每次高热用其他降温处理效果均不佳,不得不 再用激素抗炎降温。
• 病因不明前使用激素,掩盖病情,延误诊治。
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 物理降温:低温通风环境,解开衣服,冰袋、冷敷、冰水 浴、冰水输液洗胃
• 亚冬眠疗法:中枢疾病高热----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 杜冷丁----亚冬眠疗法,去掉杜冷丁
急诊或首诊医师病因分析重点
5、环境相关发热性疾病: (1)过度暴露于湿热环境中 (2)高热, 39℃或40℃ (3)血容量耗竭、脱水 (4)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头痛、头昏、兴奋;意识障碍、
抽搐 (5)胃肠道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泻 (6)肝肾性升高:医源性;人为造成发热假象; 7、生理性体温波动:剧烈运动、饮食、情绪激动、突然进
• 过敏者禁用,饭后服用,服时应饮水或补充电解 质,以利排汗降温,防止虚脱。注意不同给药途 径和不同制剂的解热镇痛药的总剂量,防止超量 引起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出血倾 向的患儿应慎用或禁用。哮喘、血管性水肿、过 敏体质的慎用。
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 激素:体温大幅度下降,引起大量出汗,不及时补充体液, 造成虚脱、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热。
发热是人体防 御疾病,抵抗病原 入侵的一种保护性 反应,是人体调动 免疫系统抵抗感染 的一个过程。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诊疗
儿科常见病的全科诊疗儿科医学是专门针对儿童疾病的分支,由于儿童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所以儿童常见病的诊疗也有其特殊之处。
本文将介绍儿科常见病的全科诊疗方法,并对如何应对这些疾病给出建议。
一、发热疾病儿童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以及某些代谢性疾病。
对于有发热的儿童,我们应该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诊断。
首先,查看患儿的一般状况,包括神志状态、精神活动、皮肤颜色、呼吸、心率等,并测量体温。
其次,根据体温的变化趋势和伴随症状,进一步排除可能的疾病。
例如,如果患儿伴有呼吸道症状,可能是因为感冒或肺炎,而如果伴有胃肠道症状,可能是因为消化道感染。
最后,结合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做出最终诊断。
对于发热疾病的治疗,首先应该保证患儿食欲、睡眠和排便正常。
其次,根据疾病的不同原因,对症治疗。
如果是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果是过敏性疾病,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是代谢性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二、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感冒、流感、咽炎等。
患儿主要表现为鼻塞、鼻涕、咳嗽、喉咙痛等症状。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首先应注意患儿的休息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当鼻塞症状严重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局部鼻腔喷雾剂,缓解鼻塞症状。
如果患儿有咳嗽和喉咙痛等症状,可以口服适当的药物,如退热药、止咳药或抗炎药。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适当增加湿度,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三、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常见于幼儿期。
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过敏性腹泻以及营养不良等。
对于腹泻病例的诊疗,应综合考虑患儿的病史、症状和体征。
在诊断腹泻方面,应注意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气味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等。
通过了解患儿的饮食情况和接触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感染引起的腹泻。
在治疗方面,应保证患儿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可以适当使用抗菌药物,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的鉴别诊断与护理建议
儿童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多样。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的诊断建议和护理措施,帮助您及时应对并照顾好孩子的健康。
by w k
儿童发热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包括流感、感冒、手足口病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如肺炎、膀胱炎、中耳炎等也可引起儿童发热,通常表现为高热、精神差、食欲下降等。
创伤性疾病
骨折、脑外伤等严重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损害和炎症,引起发热。
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导致的炎症反应会引起发热,是儿童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
肿瘤性疾病
恶性肿瘤可能释放炎症因子,使体温升高,常见于淋巴瘤和白血病。
鉴别诊断的重点
全面评估
对儿童发热病因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询问发热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症状变化情况。
3
相关症状
询问发热是否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其他症状。
4
既往病史
了解患儿之前有无相似症状、是否有慢性基础疾病。
体格检查的关键项目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判断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皮肤和淋巴结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湿润度和温度,触诊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
CT扫描
CT扫描可以精准定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尤其对颅内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测量部位
腋温、肛温、口温等
2
测量方法
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
3
测量时机
起床后、睡前、发热时
4
注意事项
小儿发热诊断标准
小儿发热诊断标准
一、体温测量
小儿发热的诊断主要依据体温测量结果。
当肛温≥38℃或腋温≥37.5℃时,可诊断为发热。
若体温高于该标准,则表明小儿处于发热状态。
二、症状观察
在发热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小儿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助于判断发热的原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病程时间
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发热(<2周)、长期发热(2-4周)和慢性发热(>4周)。
不同病程时间的发热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因此了解病程时间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理反应
小儿发热时,可能伴随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
这些反应可能与发热引起的机体代谢变化有关。
若出现严重生理反应,应及时就医。
五、季节和气温
不同季节和气温下的发热发病率有一定差异。
例如,夏季高温环境下,小儿容易出现中暑引起的发热;而冬季则容易感染病毒引起感冒发热。
了解季节和气温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小儿发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体温测量、症状观察、病程时间、生理反应以及季节和气温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在发现小儿发热时,应密切观察以上各方面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儿科医生对常见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
儿科医生对常见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2023年,儿科医生对常见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下,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更加精准和有效。
一、常见儿童疾病及其诊断方法1.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发热和流鼻涕。
儿科医生通过检查儿童的咳嗽、饮食、体温、呼吸和脉搏等,可以初步诊断感冒症状。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喉部、耳鼻喉科、心电图等检查。
2.发烧:发烧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全身不适等。
医生通常通过体温计检测体温来诊断发烧。
3.咳嗽:咳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病症之一。
医生通常通过听诊和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初步诊断咳嗽是急性还是慢性,是哪种类型的咳嗽。
4.腹痛:腹痛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症状包括腹部疼痛、剧烈呕吐、腹泻、发热和身体虚弱等。
医生通常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初步诊断是否为消化系统疾病。
5.过敏:过敏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症状包括皮肤瘙痒、哮喘、流鼻涕、喉咙发炎等。
医生通常通过皮肤试验和血液检查来诊断过敏症状。
二、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1.感冒:感冒的治疗方法包括安排充足的休息、足够的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
对于烦躁不安的孩子,可以给予一些退烧药。
2.发烧:发烧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拆除过多的衣物,使用退烧药等。
对于严重的发烧,医生会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3.咳嗽:咳嗽的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湿润的空气环境,多喝水,使用止咳药等。
对于严重的咳嗽,医生会使用肺部物理疗法。
4.腹痛:腹痛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保持充足的休息,使用止痛药等。
对于严重的腹痛,医生会使用手术治疗。
5.过敏:过敏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过敏药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等。
对于严重的过敏症状,医生会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治疗等方法。
总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儿科医生对于常见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精准,并且有效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儿科诊疗思路
儿科问诊要点
1、发热—(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没有伴随症状,首先考虑是否是幼儿急疹;1岁以上的宝宝感染、着凉都有可能)宝宝年龄多少?发热持续时间?精神状态如何?有没有咳嗽、流涕等伴随症状?口服什么药物了?效果如何?大小便情况如何?有没有对什么过敏的?既往有没有高热惊厥史?
2、咳嗽--宝宝年龄多少?咳嗽持续时间?干咳还是有痰?痰液颜色什么样?是否伴有发热等其他不适?口服过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3、腹泻--(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次数5次以内,精神状态和吃奶情况正常,属于生理性腹泻,不需要特殊处理)宝宝年龄多少?腹泻天数?平均一天腹泻几次?水样便还是稀糊状?是否伴有发热、呕吐?眼窝是否凹陷?哭时是否有泪?口腔津液情况怎么样?小便情况如何?
4、皮疹—三个月以内宝宝出粟粒样皮疹首先考虑湿疹的可能性大,建议室内降温,避免温度过高;3个月以上宝宝要根据皮疹图片判断类型。
皮疹出现持续时间多久了?有无瘙痒?出疹之前接触或者是用什么东西了?是否是过敏体质?。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1. 本文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儿童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处理已经成为儿科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关于这一课题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和可能的病因,然后系统评价了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后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为儿科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以优化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保护儿童健康。
2. 文献综述在《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该指南主要针对0至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其应用人群包括儿科医生、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以及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
关于发热的定义,文献中指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
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5定义为发热。
儿童发热以急性发热为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持续高热可能导致热性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
在退热处理方面,文献中提到了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式。
对于药物退热,2016年版的指南指出,当肛温0(口温5,腋温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对于物理降温,减少穿着衣物、保持环境凉爽以及温水擦浴等方法被推荐使用。
文献还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处理不明原因发热的重要性,以减少可能的并发症和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对于3个月以下体温38的婴儿,由于其免疫功能不完善和感染时临床表现不典型,建议发热时立刻就医。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
3
➢ 取PCT>临界值1ng•mL-1时,诊断
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 取PCT>临界值2ng•mL-1时,诊断
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儿童急性发热临床评估建议
体温、心率、呼吸频 率、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应作为发热儿童的 常规评估指标
1
发热程度作为单因素不考虑为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当<3个月的婴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皮肤弹性减弱
皮疹压之不褪、前囟饱满、颈项强直、惊厥 状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胆汁样呕吐
建议选择实验室检 查
尿常规评估临床症状和 体征
尿液检查、血常规、CRP、血培养、腰椎穿刺(特别1岁以内)、 X线胸片(体温>39℃+血WBC >20×109·L-1)
全血检查、血培养、CRP、尿液检查、腰椎 穿刺和X线胸片、水电解质和血气分析
各种测量方法体温的差异
腋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II)
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1.2℃(III)
1
3
2
耳温与肛温相差0.74-1.34℃(Ib)
目录
背景
相关 定义
诊断 建议
退热 处理
发热的风险评估
详问 病史
选择 化验
诊断 要点
年龄
正确
特点
评估
发热
患儿
风险
仔细 查体
中毒 表现
01
是否住院?
02
如何治疗?
CRP
1 2
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 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
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 ➢ 取CRP>临界值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 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 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四、关于退热处理的常见临床问题
6、发热时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是否有效? 单纯物理降温的疗效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差。 7、物理降温与退热剂联合应用,退热效果是否更好
? 物理降温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应用优于单用对乙酰 氨基酚。 8、物理降温中,乙醇擦身、冰水灌肠和温水擦身, 哪种退热此熬过更好? 冰水灌肠快于温水擦身,但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乙醇擦身1h的退热例数多于温水擦身,但 2h后无差异,但乙醇擦身不良反应明显高于温水 擦身组。
虑、疼痛、体温)影响。文献检索中未发现<5 岁正常儿童心率的正常值,但发现体温升高 1℃,心率增加9.6次/分。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CRT延长≥3秒与脱 水、液体补充有关。
血压:普遍认为低血压为严重疾病的一个危 险因素。
三、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
血症时体温≥39 ℃时间亦较短 。
与儿童发热相关的常见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 评估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这种情况一律转诊
>3个月发热婴儿的常规临床评估与实 验室检查
1、外周血WBC:WBC临界阈值为< 5*109/L或>15-17.1*109/L.
2、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NC在区别细 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其临界阈 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
提示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相关症状体征:嗜睡、 吸气性凹陷、呼吸频率> 60次/分、鼻翼扇动、 痰鸣、湿罗音、肿块> 2cm、面色苍白、一般情 况差或前囟饱满。
儿童发热临床评估预警分级及诊断建议
二、常见生理学指标预测严重疾病中的作用
心率:心率是反映基本生命状况的重要指标,常 用于严重疾病评估,特备是在脓毒症休克循环功 能障碍是,但心率受多种因素(年龄、活动、焦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化版)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简化版)发热是儿科医生临床工作需要处理的常见问题之一,占儿科急诊的比例非常之高。
近日发布了《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指南针对21个临床问题,采用GRADE标准提出了31条推荐意见,指南适用于儿科、急诊科、全科及相关护理人员,以下为指南主要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及说明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基于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临床医生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急性发热的个体儿童进行诊断和处理。
推荐意见采用GRADE标准,标注在推荐意见后的括号内;1表示推荐或不推荐,2表示建议或不建议;A、B、C、D依次为高、中、低、极低证据质量等级。
1A代表高质量证据推荐或不推荐,2D代表极低质量证据建议或不建议。
问题1:适合0—5岁儿童的体温测量工具和测量部位1、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2D);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1D)2、新生儿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2C)3、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腋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2℃(1C),电子体温计测得儿童口温比水银体温计测得儿童肛温低约0.5℃(2D)4、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1B),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1D)。
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1B)5、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0.2℃),但差值范围达1.8℃(1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问题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6、1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能完全凭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2D)问题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持续时间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7、<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d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1C)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的婴幼儿,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预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总体发生风险(2D)问题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对解热镇痛药治疗的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相关9、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应用解热镇痛药的反应,不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1D)问题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指征或时间10、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问题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1、<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WBC<临界值15×109•L-1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临界值10×109•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小(1B)问题7: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具有泌尿系统感染的高风险12、≤1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推荐常规行尿常规检查(2D)问题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尿常规检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尿常规检查和尿试纸筛查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好(1B)问题9: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的指征和时间14、一般情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发热12h之后较12h之前行CRP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优(1D)问题10: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CRP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CRP>临界值2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取CRP>临界值4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CRP>临界值80mg•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问题1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查的指征和时间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8h内行PCT检查较CRP和血常规检查诊断严重细菌感染价值更大,可作为预测严重感染的指标之一(2C),但不作为常规筛查早期严重细菌感染的指标问题12: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PCT检查诊断严重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7、<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取PCT>临界值1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取PCT>临界值2ng•mL-1时,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1B)问题1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进行PCT检查的临床经济学评价18、PCT+WBC+CRP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脑膜炎准确率,从而降低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总体人群治疗费用(无证据分级)问题14: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疫苗接种与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风险19、一般状况良好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接种过较未接种过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VC)隐匿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低(1A)问题1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发生隐匿性菌血症高风险20、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常规行血培养检查(1D)21、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必要时行血培养检查(2D)22、3月龄至3岁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建议常规行血培养检查(2D)问题16: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中哪些人群有颅内感染高风险23、病因不明急性发热新生儿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24、1—3月龄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婴儿伴一般状态不佳或实验室指标(尿常规、血常规、CRP或PCT)阳性时推荐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1D)问题17: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早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的必要性25、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不推荐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特别是无下呼吸道疾病症状和体征时(1D)问题18: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行血常规联合CRP检查诊断严重疾病敏感度和特异度未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0~5岁儿童急性病因不明发热的诊断处理
4h
对乙酰氨基酚 12.5mg/kg
布洛芬 5mg/kg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副作用
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但如果大剂量或较长 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
资源消耗也在持续增加3 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家长的疾病健康教育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
1.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2.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NICE Clinical Guideline 2007 3. 闵鹏.发热儿童家长处置发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5):604-605
王艺, 万朝敏.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8,3(6):449-457
小于3个月的发热患儿的临床评估建议
观察和记录体温、心率、呼吸频率 进行血常规、血培养、CRP 尿常规用于除外泌尿道感染;对于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
者予以胸片检查;腹泻病行粪常规及大便培养 所有发热超过38℃的新生儿需要住院,进行细菌培养 腰穿检查适应于:
6.9)
颈项强直,<6个月婴儿:55%出现前囟隆起,意识改变,惊厥持续状态,17%以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12个月婴儿:25%缺少颈项强直,前囟隆起
89%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61%有惊厥部分性发作,52%有意识改变
气促(RR=7.73):0-5个月:呼吸频率>60 ·min-1,~12个月:呼吸频率>50 /min,>12个月:呼吸频率>40 /min,吸气性凹陷(RR=8.38)、湿罗音(RR =4.38)、鼻翼扇动(<12个月:OR=2.2)、发绀(RR=4.38)、血氧饱和度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引言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表现为体温升高,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发热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是由于感染、免疫、药物反应、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的护理,既要进行准确的诊断,了解病因,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儿童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小儿发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供护士和家长参考。
一、护理诊断1. 疼痛相关于高体温和炎症反应目标减轻儿童因发热引起的疼痛,提高其舒适感。
评估指标:•儿童表达的疼痛程度;•神情和行为的改变;•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
诊断标准:儿童表达疼痛感觉,表情痛苦,出现焦虑、不安、易怒的行为。
2. 液体过少相关于出汗和呼吸增加目标维持儿童正常的液体平衡,保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评估指标:•儿童的皮肤弹性;•引流量和尿液量的变化;•儿童的精神状态。
诊断标准:儿童皮肤弹性差,出现干嘴、口渴、尿液量减少等症状。
3. 营养不良相关于食欲减退和代谢增加目标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评估指标:•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儿童的食欲;•儿童的胃肠功能。
诊断标准:儿童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食欲减退,出现厌食、恶心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 疼痛缓解•给予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给儿童使用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以减轻体温升高引起的疼痛。
•体温调控: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以减轻儿童的不适感。
•非药物缓解:使用物理疗法如冷敷或温水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减轻儿童的疼痛感。
2. 液体平衡维持•补充水分:提供充足的清水、果汁、热汤等非刺激性饮品,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注意饮食:根据儿童的食欲情况,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儿童的食欲,补充体力消耗。
•监测尿液:密切观察儿童的尿液情况,确保尿液量正常,以评估儿童的液体平衡情况。
3. 营养补充•提供高营养食物:为儿童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禽类等,以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促进恢复。
小儿发热的诊断及治疗完整版ppt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第三页,共二十五页。
病 因 (Bing)
感染(Ran)性疾
病: 发热的首位原因
全身性或局灶性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
非感染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 重度脱水
过冷或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及精神、 面色、呼吸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3) 温湿敷:30度左右温水沾湿大毛巾。注意事项同上。按着 热的扩散原理,随孩子的大小,用小毛巾或大毛巾浸泡于 低于病儿体温1~2度的温水中,拧干后辅放在患儿的胸腹部 ,或裹住患儿身体,只需露出面部及足底约10min左右更换 一次。如病儿脸色发紫、发抖、四(Si)肢发凉时,应停止使用 。
对外界事物无反应,病态面 容、各种刺激不能唤醒、虚
弱、哭声尖或持续哭叫
呼吸
鼻翼扇动,
气促:6-12个月呼吸频率为>50/min, >12个月呼吸频率为>40/min
呻吟 气促:呼吸频率>60/min
中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氧饱和度≤95%,闻及湿啰音
脱水
正常皮肤、 眼睛和黏膜
湿润
黏膜干燥、喂养困难、毛细血管充盈时 间≥3s和尿量减少
★每4h交替使用,疗(Liao)程不超过3d。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注 意事项 (Zhu)
• 安乃近(Jin)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
• 阿司匹林与其他退热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 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 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Reye综合症风险。不推荐 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方面 advantageous aspect
①吞噬细胞活动性增强; ②抗体生成增多; ③白细胞内酶的活力增强; ④肝脏解毒功能增强等。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不利方面 disadvantageous aspect
①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 ②脂肪分解产生酮血症; ③蛋白质分解破坏导致消瘦; ④大脑兴奋性增加,导致惊厥; ⑤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的活力降低,胃肠道 功能紊乱。
四、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非特征性表现的常见病仍较罕见 病常见。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5~10%
FUO
不同年龄组 FUO 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
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 病为最常见的病因; 14岁以上的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四)伴随症状与体征
无明确适应症的发热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作所谓诊断 性治疗。 ★ 就诊断价值而言,对特效治疗的反应,一般否定的意 义较肯定的意义为大
诊断性治疗
•选用抗菌药物作诊断性治疗时,应尽量选用针对所
怀疑的致病菌有特效的药物,注意兼顾厌氧菌
金葡菌、表葡菌等G+球菌——万古霉素、替考拉 宁;
绿脓杆菌——阿米卡星、头孢他定、亚胺培南
二、结缔组织病及过敏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 脉炎、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等
•诊断往往依赖病人特征性的关节、皮肤或血管损 害表现,并结合相应的免疫学检查。
1. 药物热
致热药物:
•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磺胺类、异烟肼、丙基硫氧嘧啶、 对氨水杨酸、苯妥英钠等 •实际上,任何药物都可以引起发热,包括哪些曾长期 使用或以前曾使用过而未出现过问题的药物。尤其常 见的是,在使用β -内酰胺类似物引起药热后,换用其 他β -内酰胺类制剂或其类似物,仍可持续发热 •人体在过敏条件下,对许多平时不过敏的物质也易产 生过敏反应
(泰能)等;
支原体、衣原体等——阿齐霉素、红霉素等;
第三部分 常见病因分析举例
一、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感染 ●结核病 •结核病是FUO 中最常见的全身性感染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结核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
结核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尖锐 •不典型结核常见 • 粟粒性结核并非少见,且结素试验常可阴性 •肺外结核约 50% 胸部放射学检查正常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热
型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三)热度与热程
1. 急性发热: 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 惊厥及癫痫大发作、输液输血反应等
儿科发热的诊断思路
第一部分 概 论
一、定义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主诉、客观体征 肛温﹥37.8º C,舌下温﹥37.5º C 腋下温﹥37.4º C 分度:低热 37.5--38º C 中度 38.1--39º C 高热 39.1— 40.4º C 超高热 40.5º C
小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散热中枢和产热中 枢,二者相互协调,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医生遗漏或忽视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一)起病急缓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 伤寒、结核等除外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5. 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
•对疑诊结缔组织病者,应特别注意了解皮 肤、关节、肌肉等部位的表现。
二、辅助检查及化验
常 规 感染病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 病原抗体检测、 结核菌素试验、病原PCR检测等;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
尿、粪涂片查真菌;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
1. 寒
战
•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 •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者罕见有 寒战,一般也不见于风湿热。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相鉴别:
•输液后不久即开始
•输液前无反复发作的病史 输 液 反 应
•颤抖更剧烈,而无明显的乏力、纳差、萎
靡等全身毒血症表现
•停止补液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处理后, 10~
药物热
药热的临床特征:
•一般于用药后7~10天出现,短者仅48~72小时 •起病常为原发疾病所致发热掩盖 •热型无特殊 •可伴有药物疹、关节肌肉疼痛等表现
•病程后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轻到中度增多
•一般停药后24~72小时热退,但退热时间与药物代谢 和排泄速度有关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局限性感染、恶性淋巴瘤、恶性肿瘤的转移等
注意检查引流区
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结肿大:
•16%~30%的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约70%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少数病人仅有深部
淋巴结受累
•有些病例肿大的淋巴结甚至可以一过性自行缩小,
易误诊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呈正比。
15分钟内寒战即可终止。
2.面
容
酒醉貌、蝶形红斑、口围苍白等
口 唇 疱 疹
•多见于:大叶性肺炎、间日疟、流行 性脑膜炎等 •一般不见于:小叶性肺炎、干酪性肺
炎、恶性疟和结核性脑膜炎
3.皮疹、粘膜疹
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
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
特殊体征: 麻疹---柯氏斑;伤寒---玫瑰疹 猩红热---鸡皮样疹
辅助检查及化验
① 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于畏寒、寒战期多次采血 ② 采血量应在3 ml以上,必要时兼顾厌氧菌及 L-型细菌
③ 已接受抗菌素治疗的病人,必要时可停药48~72小时后采
血培养或取血凝块培养
三、诊断性治疗
★ 不能单纯根据治疗结果来肯定或排除所怀疑的疾病,
尤其应该避免无原则地或在未经严格观察的情况下对
热
型
★ 大多数病例发热的高低、热型和间歇时间与诊断无关
应注意: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发热1天 后出疹 伴粘膜 出疹
水痘 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四个疹形同时存在
发热1天后出疹 杨莓舌 口周苍白圈 颈部、颌下淋巴 结肿大
全身皮肤潮红,伴鸡皮样皮疹
猩红热 全身皮肤潮红,伴鸡皮样皮疹
杨莓舌
4.淋巴结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弓形虫病、HIV感 染,以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情况2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提示:①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 可能出 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容易波 动。 ②汗腺发育相对不足,使蒸发散热受到限制。
小儿发热的特点
发热与病情轻重不一定平行
①体弱儿,新生儿,即使感染重,可不发热或 体温不升 ②婴幼儿对高热耐受性强
③年长儿体温较稳定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
发热是机体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适应内 外环境变化,保护机体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仅 是一种症状。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热型
热程与 热度
伴随症 状 病史线 索
是否发热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两 个 原 则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重复”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也要带有这样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体温调节中枢
产热>散热
发 热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三、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感染性 发热
病 因
疾
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Still病、川崎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创伤及烧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