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 精品导学案1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之路。
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巨大物质力量。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中国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建立了一条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以下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的是()A.和平建国B.召开政协会议C.保证人民权利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署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解放军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毅、粟裕C.林彪、聂荣臻D.朱德、彭德怀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二)能力提高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世人议论纷纷。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展示
质疑
点评
1、小组长确定本组展示细节,分配任务,进行组内预展。组员根据学科组长安排将最后定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2、点评小组注意倾听,积极开展质疑、补充,并给予中肯评价。
3、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激励性评价。总结 Nhomakorabea提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让我们继承先烈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2、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_________召开。
二、解放战争
1、战略防御:(1946、6~1947、6)①全面内战爆发:________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
②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_______________实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1947、6~1948、9)1947.6,__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9~1949、1)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4、胜利: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_________声明,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接受和谈,国共两党在北平和谈,双方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国民政府__________,和谈破裂。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优秀教学案例1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放战争的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分享心得和感悟,提高自我调整和提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围绕战争背景、战役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其次,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最后,我将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以一个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解放战争。”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环节,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述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主要战役和战争意义。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穿插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场景,增强他们的直观感受。同时,我会运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
强化记忆、知识过关
1、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遵守中共中央军委,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3、1948年1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发起了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意义是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地的基础。
4、1948年11月发动了平津战役,北平守军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华北全境至此基本解放。
5、1949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解放军百万雄狮同渡长江。
6、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宣告覆灭。
7、人民解放战争伟大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导学单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拓展延伸】
1、阅读材料:“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请回答:
(1)这首七律的作者是谁?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2)材料中的“大江”“钟山”分别指什么?
(3)诗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写出相关的两个人物的名字。
(4)“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2、下面是小明同学复习“解放战争”这一内容的有关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理清历史线索,小明构建了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请你帮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2)在复习本单元内容时,小明认为重庆谈判没有制止内战的爆发,因此毫无意义。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 说出你的理由。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取得了胜利,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战争胜利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自我评价:______ 组长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主,联系其它两本必修和本必修涉及的选修内容,以人教版为主综合岳麓版、人民版,在联系中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
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重庆政协;内战全面爆发、重点进攻、反攻、决战;土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共取得了胜利。
【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岳麓版、人民版、选修可记可不记。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日胜利民族矛盾解决,国共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人民要求和平建国,国军滞留西南需要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
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障民权等,但解放区军队和政权未达成协议。
2.重庆政协。
依据,《双十协定》规定召开。
召开,1946年初,国、共、民主党派参加。
结果,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确定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等原则。
意义,和平民主运动高涨,使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3.内战进程。
1946年6月底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开始;1947年春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中共反攻开始;1948年9月-1949年1月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5月后追歼残敌。
4.土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支持中共参军支前,是中共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5.北平和谈。
背景,决战结束,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元旦求和声明。
过程,1949年4月,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重点及难点】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其意义难点: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了解掌握解放战争等相关的内容。
合作探究重庆谈判的原因、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学归纳,落实基础】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1、重庆谈判(1945.8--10):(1)背景(原因):A、国民党: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采取“_____ __、________”的策略。
B、中共:为了尽力争取,揭露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2)结果:______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又称《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双十协定》:A、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
B、不足之处:对和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4)影响:①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 , 赢得了;②国民党:如果发动内战将会陷于被动地位。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1):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再次确认了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方针。
)二、解放战争(三年内战:1946.6—1949.10):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的影响: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入________进攻。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考纲课标解读】重点: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蒋介石采取“”的策略,电邀________赴重庆谈判。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3)不足:对_________和_________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 1946年初在________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会议。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
(2)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对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率军队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1)战役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_为中心展开,先后歼灭黄百韬、黄维、杜聿明兵团。
③平津战役: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_________率军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2)意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原因:①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中国共产党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2)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_____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2)4月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___,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________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结束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___________。
2019年人教版第十七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内战爆发前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以及内战爆发后的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能力目标:通过中共在解放战争时领导的一系列的斗争一系列斗争,培养从复杂历史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观察历史问题的能力。
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程,培养分析历史现象、概括斗争特点、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解放战争的过程以及胜利,感悟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以及先辈为新中国的诞生进行的不屈不饶的斗争。
(2)体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特别是结束中国近代屈辱史,建立新中国以及在世界史上的重要历史影响。
【知识导学】一、内战的爆发A11、背景:抗战胜利,主要矛盾变化;美国帮助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蒋介石一方面另一方面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目的、时间、结果)政协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意义)3、内战的爆发:时间、标志粉碎全面进攻:粉碎重点进攻:B1思考: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如何?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A21、战略反攻(时间、标志)(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降为373万,无论是全面进攻还是重点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强,总兵力从120万人增长到195万人。
但在数量及装备上,国民党军队仍占优势。
)2、战略决战(条件、战役、意义)(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增至280万人,其中正规军149万人,形成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游击部队三结合的完整体系,有了五支大的野战部队;国民党军队连战皆败,总兵力已下降到360余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被分割在苏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五个战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A31、解放战争的胜利(1)北平和谈(背景、结果)(2)渡江战役(过程、意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的番号约115万人,加上特种兵、机关、学校和地方部队,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为146万人。
第17课解放战争 问题导学案
第17课导学案【使用方法】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对存在的疑问,完成互动卡。
2、研讨并完成讲义上的【研读课本】部分,探讨【合作探究】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分小组展示【研读课本】部分及【合作探究】部分,教师从旁进行点拨。
剩余时间完成自主测试。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国名党撕毁政协协议的原因;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所付出的的努力,理解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重、难点】【重点】认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共产党为和平作出的努力;土地改革;三大战役【难点】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研读课本】第一目:重庆谈判问题1:重庆谈判的原因、内容、结果?问题2:为什么说国名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从国共两党性质,代表阶级利益,前途)第二目:解放战争的经过问题1:战略防御阶段的标志?问题2:战略反攻的标志?同时还开展了什么运动?二者什么关系?问题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问题4:渡江战役的背景、时间、作战地点?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问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原因?问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自主测试】1、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建党伟业》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时的消息:“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人士”的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 共产党领导人民消除隔阂,共同抗日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3.某些历史语言带有时代印记,往往浓缩和体现了时代特征。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 第17课 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案【习目标】1.掌握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名称和意义、渡江战役作用;2.认识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法指导】①创设新材料和新情境,再认再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及各党派在转折时期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从而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国共两党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刀兵相见的原因。
③结合国内和国际背景,探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变与国际形势的关系,培养生深层次探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特点1.一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三种政治要求:①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力求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
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②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方针。
在美国支持下疯狂抢夺胜利成果,妄图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准备发动内战消灭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③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认为,战后是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要求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建立英美式的政治民主。
但他们的主要政治倾向是要求和平、民主、统一建国,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内战、卖国政策。
这些要求同中共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成为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政治基础。
3.革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①一方面,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人民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苏联的更加强大,欧亚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日益瓦解着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史实;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中共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2)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重点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
2、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
【学习指导】1、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
2、学生自己看书,讨论归纳探究题答案,通过展示,教师做总结。
【课前知识储备】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参与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50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国民党方面则称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比较中性的叫法是国共内战。
3、中原解放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汉水之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安徽、江苏、湖北、陕西四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4、内线、外线:内线指解放区(中共控制区)、外线指国统区(国民党统治区)。
5、关内、关外:关指河北秦皇岛的山海关,入关就是从山海关以北进入山海关以南;关内主要指山海关以南的华北地区;关外即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又叫关东。
一、【自学归纳,落实基础】考点一、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1、原因:蒋:①迫于国内外要求的压力。
②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中共:为了争取,揭露美将阴谋。
2、结果:签订《双十协定》(1)内容:①和平建国;②;③;④保证人民权利;(2)不足:对和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3)意义:《双十协定》的签订,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
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第⼗七课《解放战争》导学案编写⼈:审核⼈:⾼⼀年级组【学习⽬标】1、能记住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争和内战爆发、反攻、三⼤战役、渡江战役的史实。
2、能说出《双⼗协定》的内容、解放区⼟地改⾰运动的措施和意义。
3、会使⽤史论结合的⽅法理解国共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新民主主义⾰命的伟⼤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协定》、三⼤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意义。
【⽅法指导】通过课前⾃学收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国共双⽅重庆谈判、北平谈判的原因,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伟⼤意义。
【知识链接】“中国的⾰命,⾃1927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
”在1939年,⽑泽东作出了这样的评论。
抗⽇战争胜利后,中国⼈民同美帝国主义⽀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之间的⽭盾上升为主要⽭盾。
两⼤政治⼒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也不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从合作⾛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争在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上同时实⾏。
【知识导学】⼀、全⾯内战爆发的背景1、内战爆发前各⽅⾯的态度材料⼀:中国的⽼百姓,⾜⾜有三⼗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受敌⼈的侵略,⼀⾯持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民都要遭受⽆穷的损害……——1945年8⽉,《新华⽇报》上发表了⼀封读者来信材料⼆: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标是推动建⽴⼀个稳定、统⼀的亲美政府,⽽短期⽬标⾸先是“阻⽌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集》材料三:当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匪清剿之。
—— 1945年9 ⽉20⽇,蒋介⽯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泛民主的基础上……成⽴……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个独⽴、⾃由、统⼀、民主的新中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学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
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2、学习难点1.重庆谈判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解疑】结合课本P79资料回放思考:何为外线战争?何为内线战争?外线——主力部队转向国民党统治区,属战略进攻性质。
内线——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
【预学案】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重庆)(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阶段: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第17课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学习模块】
(一)内战的爆发(1946、6)
1、学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完成: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中共: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中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
(4)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和解放区)
标志:解放军作战方式
结果:粉碎和
思考: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绝好的民族复兴机会,为何中国不能抓住?
2、怎么学?
请同学们注意: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不同,既与国际大背景有关,又和国共
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有关。
3、学会了吗?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是()
A、解决国共两党的矛盾
B、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
C、争取发动内战的时间
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决战)
1、学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子目的内容掌握完成:
(1)、反攻标志:大军挺进大别山。
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把战略反攻选择在中原地区?
(2)、战略决战(1948、9----1949、1)
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胜利原因:
(4)意义:国民党军队的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
2怎么学?
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内容的学习,应该重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简化过程性的东西。
并
能结合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3、学会了吗?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文中的“转折点”是指()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C、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学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子目的内容完成:
(1)国共和谈(1949年4月、北平)中共目的,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4月21日开始、23日占领,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继续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3)胜利的意义:
国内:结束百年屈辱史;迎来人民企盼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国际:改变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的力量。
思想:是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相结合的的胜利。
2怎么学?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在分析理解,避免背诵空洞的结论,否则背的快忘得快。
同时应注意简化语言。
【合作探究】结合史实说明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基本经验。
必须有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指导:
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
【当堂检测】
阅读材料:
“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军队一律归国家统辖。
除了革命的责任不能放弃,国家的统一不容损害,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以外,其他无不可以容忍,无不可以协商……”———摘自1946年元旦蒋介石《告全国军民同胞书》请回答:
1、“政府基础不容动摇”指的是什么?
2、“军令政令统一”指的是什么?
3、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方针是什么?为什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
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用和影响。
【学习模块】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历史背景)
1、学什么?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归纳秦朝统一的背景和经过、政权性质。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先后灭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现统一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并结合初中学过的内容,从内外因的角度整理秦统一的历史背景;秦统一经过要记住时间、政权性质要注意记住并理解几个修饰性的关键词。
3、学会了吗?
1.下列哪一年代是秦从一个诸侯国向帝国过渡的时间标志()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是()
A.确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
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
C.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形成)----中央
1、学什么?
请同学们简述始皇帝的由来归纳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的职责和分工。
2、怎么学?
来分析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的确立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3、学会了吗?
1.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说法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
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2.有人认为,皇帝作为中央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中央官职,你同
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形成)-----地方
1、学什么?
请同学们概括郡县制的创立过程,明白郡守县令的职责,掌握郡县制设立所起
的作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2、怎么学?
请同学们分阶段(春秋战国和秦朝)郡县制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影响。
3、学会了吗?
1.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
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合作探究】
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异同。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后,为2000多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他所产生的影响应当分为:对当时秦朝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影响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
1.秦代确立的中央集权制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
B.“家天下”
C.权力高度集中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4.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5.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6.【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20分)
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统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陪审团:全体学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结合本课内容和初中所学知识)
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