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

合集下载

图说孙氏太极拳

图说孙氏太极拳

1 08
: l
1 09
●. .
1 2
1S ’

I0 2
I 庚寅年拾壹 期
1 2
《 娄
2 1I I
●■ 庚寅年拾壹期l
—一J2 2 信疆
— —
赠 孙 永 田
开合 孤 诣 绝徵 参 . 道 正 途敢 向 前 。 拳
代 表 孙 门 真 面 目 . 月辉 辉水 拍 天 。 明
1 1 5—一
》 翼
3 6







一 l6 1
—— 囊厍厕


~ .
L j L








、j






■ I
5 6
II ’ ’ ■ J
5 7

— —
吴 宪 民
2 一 3I ■■ 蟊舔 丽广 麝
争 娄
ll ‘





_ 。 ・ I
l I
1Rs
1 8
●一14 2
l 庚寅年拾壹期

■- 虱再醣 期I 搭 ——
21 5I
吴 宪 民


太极宗师 孙剑云
1 一 0 91 2 o3
_ 蘑庚寅年拾壹期1




1 I
_


_ 一
_
鼍} P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doc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doc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

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

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

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

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

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

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

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苟有道心再参道门。

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

孙存周文集

孙存周文集
注,前两段有手稿,手稿版如下: 古时运动身体方法,有五禽图。因其有体无用,故其法不传。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动作,仿其性能, 运动身体,使血脉流通,藉以焕发精神而已。今内家形意拳即其遗意也。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无 人不知。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其故何欤,亦常深思。其故矣,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 耳。人有恒言,强健辄曰气力,有力无气,死力也,极其能负重而矣。于精神何有哉。欲求精神焕 发,气力合一,健体而不劳神者,舍习拳术无功矣。
一、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 以练习。
二、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后,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 妙,学者宜细细领悟。
三、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趟,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 后,始再练习。
四、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 五、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 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
形意拳有三步练法: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有三种功效,即易骨易筋洗髓是也。初练明劲(即易骨), 当求平心稳齐,舒展活泼,勿尚拙力,勿使怒气,勿愈规矩,以増华饰。勿趁私意,以求悦目。次 练暗劲(即易筋)当崇尚内意,开拓心思,循其方法,虚心默会,务期内外相合,上下一致,已尽体
用贯一之能事。不可私心背理,出乎规矩,流成俗功。后练化劲(即洗髓),专以神意运用,刚柔悉 化,所谓纯熟之极,归于平淡,而举向之博涉,泛鹜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故似淡而意愈周, 似浅而变化愈妙。吾国拳技之能纯运自然,其养无害者,惟形意拳庶几当之。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 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以得到改善。三体式、 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功夫很难长进。

《孙存周先生文稿》

《孙存周先生文稿》

《内家拳概说》古时运动身体方法,有《五禽图》.因其有体无用,故其法不传.要之,不外使人效其动作,仿其性能,运动身体,使血脉流通,藉以焕发精神而已.今内家拳即其遗意也.夫身体愈运动愈坚强,无人不知.然有因激烈运动反致受伤者,推究其故,不外气不足而努气.努力所致耳.今人恒言气力,不知有力无气,只是死力,极其能负重而已.于精神何有哉.欲求精神焕发,气力合一,体健而不劳神者,舍习拳术无由也.拳术创自达摩.本为静坐并行之功.首重气,力次之.所谓养气者,纯刚是也.气充而运之以神,神之所照,无不如志.其练法简易:于动中求静,用后天之形,补先天之气.以手足动作,调节呼吸.虚心实腹,气归丹田.有一分气,用一分力.不努力,故不伤气.诚中形外,则精神健旺.盖气馁则志败,气盈则力盛.子舆氏所谓:"持其志,毋暴其气,胥是道也,迨真气弥满."所养即充,而后注意于神.以气行力,则力不可测.以神行气,则境臻于化.儒者之言曰:"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谓之神."《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然非易筋转气之后,不能臻此境也.拳术无论何派,能致力不懈,未有不成过人之才者,古今之人无异也,即理无异也.若谓神勇为昔人所独具,是自弃也.吾人处身社会,南北不定,风气各异,每有迁地而苦不适者,果能练习拳术,持之以恒.从未必即跻神勇之域.而内部精力充沛,自足以抵抗外界侵袭之气,病夫之饥,庶可免矣.内家拳可分为形意.太极.八卦三派.均系动中求静,强身固气之学.能使吾人之精神,藉拳法顺逆伸缩.阴阳变化之姿势,于无思无意中得以修养也.其法简易,既无折腰曲腿之困苦,复无标奇立异之姿势,无论男女老幼,皆可习之.懦者可使之强,刚者可使之柔,即或身体极弱或有劳伤疾病者,因其不尚血气.不努力,纯任自然,故亦可从事,有百利而无一害.久之,气质中和,胸宽腹实,气固神完,祛病延年,可操左券.初练时似感不易,迨稍入门径,知其总枢,即不难自习.其枢在腰,力起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形于四肢.心静意专,一气贯穿.形以意运,不断不滞,气如车轮,动作不散乱.总要在圆中求方法,所谓得其环中,则应变无穷也.一.太极拳:又名十三势,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也.二.形意拳:劈.崩.钻.炮.横,"五行"是也;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tai.鹰.熊,"十二形"是也.三.八卦拳: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即风轮掌.背身掌.狮子掌.抱掌.反身掌.卧掌.平托掌.顺势掌是也.《形意拳概说》吾国拳技,原为知行并进之学.若知其原理又能身体力行之,则身心两方,必可收获巨大效益.惟吾国拳技范围广大,派别众多,设欲兼收并蓄.则人生之体力.寿命有限,殊不可能.以予之经验而论,初学者惟择其不背生理,不悖人情,应用变化,纯任自然者而习之,即不难收效也.人体组织至为复杂,内有五脏,外具四肢百骸,抑具禀赋不同,体质各异,虽呼吸以长命,食物以养生,尽人皆然,但六淫所侵,七情所感,致弱生病之由,则尽人而异.古人因体会顺逆.阴阳之理,创制形意拳学.教人练习,以为保健祛病之方,诚人世之福音者也.形意拳学,以方为体,以圆为用,以三体式为基础,以五行拳为拳纲,以十二形拳为进退起落变化,分易骨.易筋.洗髓三步功夫练习.不仅练式简单,不背生理,不悖人情,且其应用变化,神妙莫测.其拳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有往体,有来体,一伸一屈,莫不于顺中用逆.理其气机,助长毂化,虽不运气而气自充于全身,虽不加力而力自达于四肢百骸.故循环周转,动静咸宜,迨气功深,得中和之正轨,则形于外者自然从容中道.旧谱云:"养灵根而心静者修道也.又与静生养心者,息息相通也."形意拳有三步练法:即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有三种功效,即易骨易筋洗髓是也.初练明劲(即易骨),当求平心稳齐,舒展活泼,勿尚拙力,勿使怒气,勿愈规矩,以増华饰.勿趁私意,以求悦目.次练暗劲(即易筋)当崇尚内意,开拓心思,循其方法,虚心默会,务期内外相合,上下一致,已尽体用贯一之能事.不可私心背理,出乎规矩,流成俗功.后练化劲(即洗髓),专以神意运用,刚柔悉化,所谓纯熟之极,归于平淡,而举向之博涉,泛鹜者一约之于朴实简易之中,故似淡而意愈周,似浅而变化愈妙.吾国拳技之能纯运自然,其养无害者,惟形意拳庶几当之.《八卦拳浅说》八卦拳,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其象取于数理,立体于八卦.又以先天之气在肾为气之体,以后天之气在脾为气之用.效天地日月之循环,周流靡间,以达诸筋骨脉络耳目形骸,而臻于强健灵敏之境.故静为体,动为用,体用一源,动静一气,以极简单之形式,达极深奥之道理.其法虽有阳刚阴柔之变及伸缩旋转之法,不出易数方圆二图之理.其式始于太极,终于八卦.中分两仪四象五行.奇正相生,无不具备.斯拳之作用,在化后天不自然之力,以补先天不充足之气.远取诸物,效其性能而为吾用.进取诸身,藉有形之身,周流靡间,而焕发其精神.论其练法与形意.太极等方式虽若不同,而功用则一.今就其练法言之,学者须先明三害,次习九要(详见孙禄堂公著《八卦拳学》).左右旋转,一奇一偶.腰为主宰,手变从爻,足变从勾股三角.换式须上下一致,圆融无碍.走步须气脉通连,隔行不断.进退须不接不离,应之以中.其拳圆中寓方.内藏十八罗汉拳.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以及点穴剑术,互为其用.正卦含四德八能四情.变卦有形变.意变之别.形变易,意变难,若不动而变,不为形式所拘而变,行之以神,尤为上乘.旋转行步须平稳,若静水浮物,只见物行,不见水流.变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极变化之能事,有莫测其由之慨.总之,虽一式之微,莫不有柔巧闪展腾挪之妙,俱在学者,善自体会,实地修持耳.《手稿版》八卦拳,又名游身八卦连环掌.象取于数理,立体于八卦.体亦谓之用,用亦谓之体,体用一源.动静一气,以极简之式,达极深之理.虽有上刚下柔阳刚阴柔之互变,然不外伸缩旋转研圆之法,易数方圆二图之理.其式始于太极,终于八卦.中分两仪四象五行.正变错亘,无不具备,精微奥妙有神化不测之机,细究其意义,则在化后天之力,补先天之气.远取诸物,效其性能而为我用.近取诸身,藉后天之形,完一元之气.与形意太极式虽不同,而功用则一.然其理微奥,不佞,不学无术,虽知之而不能宣之于笔墨,孰敢秘也.今就其练法言之,先明三害,次习九要(详见先君著八卦拳学).左右旋转,一奇一偶.腰为主宰,手变从爻,足变从勾股三角.变换须上下一致,圆融无碍.转走须气脉通连,隔行不断,圆中寓方.进退须不拒不离,应之以中.正卦含四德八能四情,内藏十八罗汉拳.七十二截腿.七十二暗脚以及点穴剑术,互为其用(详见八卦拳学).变卦有形变.意变.意变形不变.形变意不变之别.形变易,意变难.若不动而变,不为形式所拘,行之以神无不如志,则尤为上乘也.行步平稳若静水浮物,只见水流不见物行.变换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极变化之能事,有莫测其由之慨.总之,虽一式之微,莫不有速小柔巧闪展腾挪之妙,然孰有实功者,不可得也.《学习内家拳须知》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勿须拘泥于形式,理论固高深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形式之外,实无致力之途.且拳术贵在顺中用逆,导气下沉,动中求静,神不外散,则自然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呼吸即调;形态乖谬者,则呼吸亦如其形态而散乱矣.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势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和,形偏则气亦偏."又云:"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宜注重姿势而不尚奇特,概可知也.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设二三其志,尤易趋入岐途.但即经选择之后,尤宜继循正轨.所谓探骊,贵得其窍.矢志前修,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获,且其成功可待也.练习拳术,必须心静.心静则意专,意专则举手进退,左右往来,前后进退,上下伸缩,无不如意.意之所至,即力之所至.尤须知拳术姿势,变换在腿.内外一气,含蓄在胸.两肩松开,气自下沉.力起于脚跟,主宰在腰腹.而运用则在两肩.往来伸缩,如前面有物阻挡,前进后退,有不丢不顶之意.初练时务要认定一种.勿贪多,勿嫌少.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源,而用殊异,故学一式须时加练习.勿专求重,重则滞.勿专求轻,轻则浮.尤不可专求一部之气.一部之力,务求全身平均发展.盖拳术顺者,自然有力.内外和者,自然气聚神凝.得其中正者,身体自然沉重.神意静逸者,身体自然轻灵.故切不可专术一事.久之,身体自然强健,自然可以却病延年矣.今请与初学诸君约:嗣后学习,请照各则循序渐进.虽不能皆成名家,亦以可免误入歧途矣.⑴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源出一流,而式用不同.初学者亦各择其性之相近,认定一种加以练习.⑵三种拳术既经择定一种之后,学会一式即须勤加自习.切勿贪多嫌少.要知各式有各式之妙,学者宜细细领悟.⑶到场练习,幸各自动将所学会者温习.须知多练一趟,身体上可多获益一次.幸勿俟催促后,始再练习.⑷练习拳术,学有先后.初学者应自起点学起,切不可强与先习者比拟.⑸温习拳术如有不明了,即当随时质问.以免食而不化之讥,而于休息时,尤其应观察他人练习,藉以仿摹领悟之效.此文前面部分手稿版如下: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务远,辄曰练气凝神,不拘之于形式.理论故深且高矣,然不切合于初学.何?夫拳术,无论武当少林,皆名曰拳,则舍形式外,实别无他致力之途.且拳术专藉姿式之逆运,导气下沉,于动中求静,使神不外散,则气聚神凝.其形式纯正者,则气中和;形式乖谬者,则气亦如其形而散乱.余闻之先严云:拳术练气凝神须向姿式平正中求之.形正则气正,形偏则气偏.又云:诚中形外,增其华者减其骨,饰其外者丧其中.此言让初学重形式,而不尚奇特也.今学者,门派之见,故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须先戒歧途,勿因其标奇立异二三其志.继循正轨则真诠可获.尤须知拳虽一派而式不同,法出一派而用殊异.学者探骊贵得其窍.抗志前修,持之以恒,其成功初无二致也.《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形意拳,万不可因式简而贪多求快,不求甚解.应按部就班,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一式学不好,不学第二式.否则姿势长期不正确,势将事倍功半.身体机能也难以得到改善.三体式.五行拳虽形式简单,如不加重视,而过急欲学套路,学花样,希图以多而胜,实际功夫很难长进.⑵应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择场地.只要平坦.通风的一块地即可.每天有计划的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也难以收到锻炼的好处.坚持才能改善素质,提高技术水平.⑶因人制宜,适当安排有人认为:形意拳猛烈,运动量大,只有年轻时才能从事学习.其实不然.古时有名的拳家很多是从中年以后,如李洛能37岁始学,李镜斋63岁练至70余岁学成.女同志同样可以学.但要因人制宜,适当安排.拳势稍缓,少打明劲,然后再增内容,提高强度.⑷协调和顺,呼吸自然不可憋气.只要身法伸缩.步法进退.手法起落等方面作到协调和顺即可.外顺则内合.动作符合要领,身体安排合度,才能呼吸畅行无阻.《形意拳教授法》形意拳系内家拳之一种.其纲目分五行以强内,十二行以健外,以三体式为基础,以劈崩拳为运用,以明劲.暗劲.化劲为用功之程序,逐步练习,井然不紊,姿势简易,无折腰曲腿之苦,即老人童妇皆可随便练习.究其应用开合顺逆阴阳动静之妙,变化无穷,非得其门径,虽大智亦有所不能知也(《形意拳学》《拳意述真》已详言,不赘述).故其式简,其意精,学易而习难,教授者稍不得法致学者终身不得门而入者有之.浅学者每疑为教授者法不轻传,在学者不免误会,然亦教授者不谙教授方法有以致之.今日国术界之教师人才,皆昔日师徒口授心传,朝夕锻炼摩仿而来,其从师之时,师不教不敢请,只知用功练习,教授方法实未顾,亦未预为将来为教师之计,是以平时自练即极臻巧妙,一旦教人则反无所措施.江苏省国术馆师范班原为提倡国术普及于社会,造就教才而设,非只为造就特殊人才于一时也.夫如是则教授方法.练习姿式俱应注意,不可以学套数多少为优劣也.鄙人拳术疏浅,于国术界一无贡献,虽充教授数年,所教者皆系友谊之教授,学者亦只求强健身心,非为教师而学者,故亦无教授法之计划.今次来馆勉应代理教务长之职,得与诸君一同研究拳术,实甚荣幸.此后教务方面一本前教务会议议决办法,努力倡导,对于教授方法及练习姿式当与诸君共同研究之.学者体格强弱不同,锐钝不一,教者务须因人而施,不可因循了事.学者姿势无论其稍有不妥处或同时发生其他不妥处,教者务先就其大处改正之.因大着改正后,小者亦随之就范矣。

孙存周先生传(三)-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三)-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三):孙存周先生(接上期) 孙存周在江苏国术馆经常代父教拳,在父亲外出时,代行教务长职责。

江苏国术馆这时人才济济,诸如孙氏拳嫡传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甘凤池嫡传武术名家金佳福、金仕明父子,技击名家胡凤山、马承智、张熙堂、袁伟,八极拳、武当剑传人柳印虎,达摩剑传人陈一虎,大枪肖汉卿,双手带(刀)传人徐铸仁,武当六路拳传人陈敬承,以及名手唐殿卿的嫡传金一明等人。

江苏国术馆当时除了馆内的教学外,还担负江苏水陆警官学校的国术培训工作,以及社会普及班的义务教学。

江苏本是民风较文弱的省份,在国术馆的推动下,民风一时也有所改观。

中国是政治“大”国,任何事物都喜欢与政治挂钩,当时的国术运动这种倾向也很明显。

一些人热衷于把国术与三民主义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一些人过分拔高国术的本位,提出国术救国论,孙存周对此持异议。

孙存周认为,虽说国术可以体万物而不遗,但是不能脱离其修身的本位。

国术的发展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不能依附于政治需要,否则国术运动是难以持久的。

1930年,蒋冯阎中原开战。

乱世之秋,匪盗横行,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求。

国术馆分长期班和短期班。

长期班一年,短期班半年。

因教学效果好,所以生源充足,于是又加开民众班,民众班也是半年为一期。

诸如后来成名的沙国政、狄兆龙、万良等都是当时民众班的学员。

据国术馆老学员们回忆,孙存周教拳非常强调基本功。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要练得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只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字帖

字帖

色 义 交 韦 央 内 网 同 周 函 医 园
电 又 史 书 贝 肉 门 风 山 幽 回 囫
隶书 龟 尤 龙 叉 文 丈 吏 更 及 巾 币 吊 见 页 负 丙 而 雨 闪 问 间 凤 凰 夙 出 击 屯 区 匹 巨 国 囚 因 囵 历 厅
免 女 卫 市 览 再 阁 用 凶 匝 团 压
兔 父 节 希 向 两 闯 甩 画 匠 圆 厌
亥 册 沓 函 个 今 伞 员 吉 各 奋 南
虫 水 求 承 介 令 食 呈 吞 务 奔 直
行书 虽 母 每 永 泵 汞 录 隶 泰 率 乖 乘 仑 仓 全 舍 命 含 谷 回 串 吴 呆 杏 告 吝 齐 妄 夯 奇 套 美 类 真 卡 贞
舟 泉 黍 公 会 金 吕 召 圣 夺 克 点
丹 浆 黎 分 合 企 另 否 冬 夸 支 卓
邦 郭 收 教 砍 针 轻 狗 跳 躲 须 划
桌 旦 易 昔 某 黄 爸 怎 弯 死 离 哀
卤 亘 显 杳 果 恭 爷 急 孪 丽 率 衷
楷书 志 声 壳 昌 冒 早 昊 景 星 沓 晋 昏 杀 杂 条 票 音 章 斧 志 忍 恩 思 恋 鸾 蛮 丕 面 亢 亩 禀 京 亨 衰 高 亭
赤 旱 昆 替 亲 竟 念 峦 丝 言 享 前
走 是 曼 查 共 意 忽 变 灭 夜 烹 首
桌 旦 易 昔 某 黄 爸 怎 弯 死 离 哀
卤 亘 显 杳 果 恭 爷 急 孪 丽 率 衷
行书 志 声 壳 昌 冒 早 昊 景 星 沓 晋 昏 杀 杂 条 票 音 章 斧 志 忍 恩 思 恋 鸾 蛮 丕 面 亢 亩 禀 京 亨 衰 高 亭
赤 旱 昆 替 亲 竟 念 峦 丝 言 享 前
走 是 曼 查 共 意 忽 变 灭 夜 烹 首
冗 宫 穴 尝 棠 营 帝 英 笔 弃 春 姜

《少林拳术秘诀》+《少林宗法》

《少林拳术秘诀》+《少林宗法》

《少林拳术秘诀》+《少林宗法》第一章气功阐微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

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

究其极致所归,终以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而后大敌当前,枪戟在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往。

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素”也。

虽然是,岂易言哉!每见沈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一旦临以稍可诫愕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神魂摇荡失舍,如是而求能静以御敌,戛乎其难。

其高尚者且若是,至于浮动轻躁者,其心气之易摇易乱,几成固有性质。

故试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几无跫然嗣响之音。

此吾道之所以日衰也。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

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

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

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非仅邈尔柔术所能范围。

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于养气为尤不可缓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觉有虚实动静之分,及有形无形之别。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

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此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者也。

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若泛观之,几如赘语重叠,无关宏旨,详加诠释,精微乃现。

今释之如下:(一)运使既云练气,则宜勤于运使。

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注又名站桩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注如是则腰肾坚强,起落灵捷,将来练习拳法无腰酸腿战之病。

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立于危狭之处而推挽不坠为效果。

究其练成功时,虽足二寸在悬崖,而坚立不能动摇也。

注足掌前后踏地须练习久始能。

平常人之足掌则前后不相应,故一推挽即跌也。

以上乃练足之法。

盖寻常未经练习之人,气多上浮,故上重而下轻,足胫又虚踏而鲜实力,一经他人推挽,则如无根之木,应手即去。

此气不练所致也。

故运使入手法门,即以马步为第一要着。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诞生于河北完县东任家疃。

乃父孙禄堂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乃父鼓舞但不强迫其子女习武,孙存周为天性使然,自幼好武,6岁时开头揣摩父亲练拳,于是乃父将武术基本功融入嬉戏中,故孙存周自幼即得童子功。

诸如用拇食中三根手指捏住房檐的檩子挂住整个身体,并从一端移到另一端,悠来荡去,伸展如猿。

又能脚尖翘起,把脚背贴在小腿胫骨上。

还能用食指和中指抵在墙上,身体几乎平行于地面又不挨着地面平躺下来,可支撑数分钟之久。

此外,他还擅长玩弄弹弓。

由于乃父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

1909年开头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远行,下江南,出塞北,身背黄包袱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武较技,未遇其匹。

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超群,争相聘为武师。

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

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施承恩等结为盟兄弟。

其中,郑佐平后来在北伐时,担当北伐军第六军十九师师长。

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并常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

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奇人异士诸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

孙存周在外数年,常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日:“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所遇者若答:“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外号),则相安无事。

如若不是,孙存周必以比试相见,竞每操左卷。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近六年来游历见闻。

孙禄堂先生训日:“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

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

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凹凸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行测。

孙禄堂、孙存周、王芗斋、谢铁夫的功夫到底如何?他们的比武较量

孙禄堂、孙存周、王芗斋、谢铁夫的功夫到底如何?他们的比武较量

孙禄堂、孙存周、王芗斋、谢铁夫的功夫到底如何?他们的比武较量孙禄堂先生是中国近代武林公认的泰斗级人物,素有“天下第一手”、“武圣”、“虎头少保”之称。

近些年来,有许多人质疑孙禄堂的功夫被神化了,其在武林的名气和地位都是被吹捧出来的,事实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其实,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位有成就者,他之所以能成名,之所以能被大众所公认,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孙禄堂先生的功夫到底有没有历史上介绍地那么神奇、其武林地位到底有没有众人所说地那么高,这个问题其实早已有过定论。

清史纂修家陈微明先生在民国刊物《国术统一月刊》上写了一篇《孙禄堂先生传》的文章。

该文章中明确记载:先生道德极高,与人较艺未尝负,而不自矜,喜虚心研究,老而不倦,所诣之精微,虽同门有不知者。

盖先生于武技,好之笃、功之纯,出神入化、随机应变,而无一定法,不轻炫于广众,故能知其深者绝少。

《国术统一月刊》是在当时国民政府行政院直接领导下的刊物,其内容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是当时武术刊物的绝对权威。

然而,到了今天有许多人认为孙禄堂先生实战不行,是被神化了。

只有像李书文、尚云祥、薛颠、朱国福等等这些的高手才是最能打的。

不要再一叶遮目了。

其实,孙禄堂和郭云深、董海川这些人才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也许孙禄堂实战要略次于师祖郭云深,但他在内外家拳术上的造诣绝对是无人能比的。

1934年的《大公报》对孙禄堂先生有过描述,说他:先生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海内精技术者无不望风倾倒。

1934年的《世界日报》上评价孙禄堂先生:其艺已臻绝顶。

著名武术家吴江平先生曾说:“孙先生既精内功也精外家功夫,他的内外功夫在当时是没人能比的。

”大家想想,能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手”、“武圣”,没有三把刷子谁能服你?恐怕门口挑战他的人早已排成长龙了。

孙禄堂先生的儿子孙存周,在当年的武林是功夫和名气仅次于父亲的人物。

其功夫之精深、武林地位之尊崇可见一斑。

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孙氏三十六式太极拳

前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

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华,动作严整,丝丝入扣,内外双修、形神兼备,拳道合一。

这套太极拳,与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有明显不同,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

该拳以“平、直、圆”为要领,以螺旋劲为内核,“手不离肘,肘不离手,处处无不上弦”,行拳时“有力练无力,犹如风摆柳”,“手不离盘球,身形似水流”,“速度限而不停,如东方之日出”,劲气内蕴,生生不息。

对于这套拳,孙老先生从不轻易授人。

他在任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期间,结识了江南名医、“三学(佛学、易学、医学)博士”陈健侯先生。

陈健侯(1895—1969),清末民初史学家陈庆年次子,江南高等学堂本科毕业。

自幼就爱好武术,练少林拳,两腿绑铅锭,练习轻功,身手敏捷,能手擒过堂双燕。

因精通《易经》,受到孙禄堂宗师的赏识,后因为孙师看病而成知交,孙老先生遂收他为徒,秘授以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此拳在南方只传陈健侯一人。

新发现的线索表明,此拳在北方当另有传人。

“三十六手”即“三十六式”或“三十六势”。

三十六手太极拳共有115式,其中不计重复的主式共有三十六个。

孙老先生称之为“三十六手”是有他的道理的。

即在注重“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同时,更强调了“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

太极拳主要是练手的,身和脚都是为手服务的,手随意动,手领身动,手动脚动,上下完整一气,作螺旋运动。

从档案馆查到的江苏省国术馆当时练武的照片,上面有“三体式”照片,文字说明是“三体手”。

“白鹤亮翅式”叫“白鹤亮翅手”。

故三十六势,称之为“三十六手”。

三十六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表示其数无穷、变化无穷的意思,它和《易经》三十六个连体象正好相吻合。

陈健侯先师,一生淡泊名利,以医为业,闭门修炼,授徒极少。

完整地学完这套“三十六手太极拳”的仅张祚玉一人而已。

(转贴)技击大师孙存周(一)

(转贴)技击大师孙存周(一)

(转贴)技击大师孙存周(一)(转贴) 技击大师孙存周(一)作者:武之魂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出生在河北完县东任家疃。

父亲是武学大宗师、素有武圣之誉的孙禄堂先生。

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玩弄弹弓。

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

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

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高超,争相聘为武师。

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

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章启东等结为盟兄弟。

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

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之奇人异士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

孙存周在外数年,经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曰:“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所遇者几尽皆答:“惟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绰号)。

”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游历见闻,孙禄堂先生训曰:“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

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

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高低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可测。

艺无止境,岂有至高至妙之说”在父亲的教诲下,孙存周的拳术境界又上了一层。

通过每日与父亲试手,更知自己的功夫仍旧相差甚远,遂留在北京年余继续深造家学。

1919年父亲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时其三弟务滋也已在太仓中学任教,教授拳术及英文。

孙存周回到上海后,几乎每月与务滋相会一次,共同研究孙氏拳学。

相互启发,技艺更加精纯。

1921年,在杭州茶商程云甫家遇湖南心意拳家解铁夫,因言语不洽,遂做切磋,孙存周轻取之。

时以八卦穿掌击扑解氏,因解氏为程先生旧友,孙存周初来杭州时曾蒙程氏关照,故手下留情,未加渗劲。

刘子明回忆孙存周先生(节录)

刘子明回忆孙存周先生(节录)

刘子明回忆孙存周先生(节录)刘子明回忆孙存周先生(节录)抗战爆发前,存周先生在上海,当时存周先生在武术界的名气很大,上海的很多社会名人都跟着存周先生学拳。

一天存周先生与我谈论一幅画,存周先生说这画上的松树是南方的松树。

我问:“何以见得?这画上又没有标明作画的地点。

难道北方就没有这种松树吗?”存周先生说:“北方当然有这种松树。

但是这画上的松鼠是南方的。

画上的这只松鼠,毛稀体瘦,尾巴也小些。

而北方的松鼠毛密体肥,尾巴也大。

”一件小事,反映出存周先生观察事物细致、独到。

还有一次,我和存周先生去外面喝酒,正好遇到一位武术界的熟人,他很兴奋的拿出一本书来递给存周先生,并说:“这里面写着你呀!”存周先生本来已接过了那本书,听了他这么一说,看也没看,就挥挥手说:“噢,我有,我有。

”当即把书还给了对方。

吃过饭出来,我有些好奇,就问那是本什么书?存周先生说:“我哪儿知道呀?”原来存周先生根本就没有那本书,为了避免啰嗦,托词而已。

后来我从那位熟人那里借来那本书,原来是本介绍武术名家的书,上面称赞存周先生的技艺如何卓绝。

于是,我就翻到该页拿去给存周先生看,以为存周先生会高兴的。

哪知存周先生还是看也不看,把书一合还给了我,见我不解,存周先生解释说:“这都是些无聊闲语。

我年少时也喜欢比较高低。

以争天下第一的名誉为荣。

后来常受先严训诫,才知道求艺者莫求名。

只有艺近于道,其他皆是虚幻。

”存周先生是以家传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著称于世。

这三种拳都有神气方面的讲究。

那么什么是神气?那时我一直没有弄明白,问过一些人,也大多讲不切实。

于是就问存周先生。

存周先生说:“初练拳术,要把神气二字理解的肤浅一些为好。

神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精神警觉的样子。

气就是重心。

你把拳论上所有谈气的运动都当作重心的运动,很快就能入门了。

”后来据我按此去练拳,果然很有成效。

存周先生有三大爱好,武术、绘画和喝酒。

这三样儿是他每天都离不开的。

我每次去看望他,不是在练拳,就是在绘画,而且杯子里总少不了酒。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书法作品,弥足珍贵!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书法作品,弥足珍贵!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老先生书法作品,弥足珍贵!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

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孙氏太极拳是由清末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创制,也是国家认可的五大太极拳。

孙禄堂先生对形意、八卦、太极三拳进行了匠心独运式的重构,将形意拳之内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状态之中。

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太极或者活步太极,有着很强的健身养生功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经络循环,提高免疫力;平衡心态、改善睡眠;美容养颜;健脑益智,延年益寿等等。

电影《一代宗师孙禄堂》,值得期待!
孙氏太极拳体悟
梁启超:论尚武。

虎头少保孙禄堂先生秘传太极真言,令人叹为观止!

虎头少保孙禄堂先生秘传太极真言,令人叹为观止!

虎头少保孙禄堂先生秘传太极真言,令人叹为观止!艺无止境我技虽佳。

然必有胜我之人。

高于我者。

当以师礼事之。

取其所长。

补吾所短。

于是我技益进。

岂足为贬。

传之后进。

吾道益宏。

既或造诣独精。

高出流俗。

亦不能自满。

艺无止境。

学问无涯。

岂可自堵前程。

柔静为先习艺之时。

必宜潜心体会。

若行蛮力。

绝不得窍诀。

而须心如垂柳。

意随流水。

四肢轻灵。

中节作主。

若能如此。

则能捕捉好机。

刹那发劲。

捷如闪电。

虽四两之力。

亦可拨倒千斤。

神气布满人之能者。

谚称三头六臂。

然必须一心作主。

若心有所偏。

则此手动而余手皆弛。

手多亦或无用。

我如神气布满身。

全身灵劲。

毫无间隙。

人发而不能制我。

我发而既能制人。

皆赖神气布满之功。

流行勿断气与体中有阴阳。

其动曰阳,其静曰阴。

内家拳虽专重气之使用。

然为无形物。

无迹象可寻。

实则存我体中。

气之既分阴阳。

若养之不当。

便生弛挠之憾。

平常安坐时之心气。

漫漫然为镇定无事之态。

动时若神志升夺。

损其平常镇静安养之气。

此未得艺也。

昔日先辈教人。

务先使养自己方寸之气。

使升物不能动其心。

有此不拔之根基。

则任何活动元气充足。

无缺损之处。

起居动静。

真气沛然。

至此方是真传。

身神统一设眼前有某物。

欲取之主意一起。

手乃前出。

是既意通于气。

故欲使用此物。

又须力焉。

力之所出。

乃气之所集。

气之所通。

亦力之所集。

气力非二物也。

由意集气使力者。

方得顺遂称心。

若力先出。

便是颠倒主奴。

为害甚多。

故吾平日。

务当舍弃其力,而练其气。

只求气之使用顺遂得体。

则任何人固有之力。

得应其事而随其量出焉。

无我之心敌欲攻我。

任其用何种进攻之势与恐吓。

我心仍木然无所动。

一若无与人争胜者。

其心既正大光明。

其气亦整暇不迫。

从容得体。

故恒占胜。

不动心所谓不动心者。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右而目不瞬之谓也。

心有所而不移。

则真气充塞全身。

视白刃而不见。

闻枪炮而不撼。

外物勿扰。

独立不惧。

以如斯之心胆。

运用所学。

若行所无事。

大敌当前。

亦不见怯返顾。

斯真能不动心者也。

平日多近白刃。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孙存周先生传。

共分总诀8字,行拳、交手、心法各16字,合计56字诀。

总诀8字:蓄神养气,体用中和。

行拳16字诀: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交手16字诀:神圆意藏,身柔气刚,借人摧根,横顺八方。

心法16字诀:有无并立,有无不立,虚中应物,抱圆守一。

另有孙存周传下练功进阶各层功象: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一、总诀八字释意:何谓蓄神养气?无极生太极之理,于拳中动中缩劲,致中和。

拳中各式之体用以此贯穿始终。

何谓体用中和?中为虚无之本体,和为虚无本体之作用。

故拳术者,体中用和,以虚无之本体,充融百家之技以为和,和之中,智勇生焉。

注:此总决讲的是练拳要注意蓄神养气功夫,在练体(拳)和拳法使用上琢磨,但又不要局限于此,在于既琢磨又不琢磨之间。

体用:先体后用再体用,再到不体不用。

这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与应用的过程。

二、行拳16字诀释意:开合垂缩。

开合者,拳中规模,阴阳互根,相互循环之理。

大意有三,一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

二曰吸为开,呼为合。

三曰起为开,落为合。

一曰形,二曰气,三曰意。

曰形:形者,拳中规模也。

开者,开肩、开胯。

缩者,缩肩、缩胯。

开缩二者同时而生。

开者,外肩、外胯,即臂根、腿根处。

缩者,内肩、内胯,即躯干与四肢相接之处。

所以外肩、外胯永远要开,内肩、内胯永远要缩。

无时不然,不离须臾。

无论四肢如何伸缩,外肩、外胯无时不开,内肩、内胯无时不缩,此为肩胯要开。

亦为松肩松胯、沉肩塌胯之意义也。

合者,手足要合、肘膝要合、肩胯要合。

合者为何?进退顾盼定时周身、四肢、手足相互呼应于一。

手足相合有三个意思,第一,两手要合。

第二,两足要合。

第三手足要合。

三尖相照仅为手足相合之特例,非其全部。

何谓两手相合?行拳时,两手如作用于同一物,或如球、或如杆、或如轮,或如带,或转、或揉,或捋、或推、或搬、或捧、或接、或放、或拧、或撕,两手之意皆要合在该物之重心处,贯穿始终。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

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

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

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

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

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

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

三是体力不足。

四是意不知毒。

五是志不能坚。

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

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

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

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

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

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

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

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

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看看吧,这才是民国时期中国真正的武林高手的写照

看看吧,这才是民国时期中国真正的武林高手的写照

民国时期,有一位武林高手,人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这个人就是民国武林高手中排
名第一的孙禄堂。

据传,孙禄堂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都相当的精通,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甚
至后来还自创了孙氏太极拳。

一生中击败许多本土、东洋、西洋的武学大师,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孙存周也是民国数一数
二的高手,父子二人睥睨天下,可谓是当时的武林佳话。

孙禄堂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民国时期的几次国考,前十五名最优等选手有半数以上出自孙禄堂门下。

后来,在国家危亡之际,孙禄堂大义凌然,年逾花甲的孙先生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古稀之年,有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搏击高手的联合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

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

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

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

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

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

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

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苟有道心再参道门。

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

应敌时,敌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道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

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

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吸气入丹田,同时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

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

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

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

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

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

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

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

多看孙禄堂先生的照片,多体会拳中的意和劲。

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

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三.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

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

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

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

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

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

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

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

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

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

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

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

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

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

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

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实战中把劲路打通。

实战时,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劲找到了。

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四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劲,起手时有横,入手时有横;身起时有横,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

周身横劲为先天之横,太极称为周身掤劲,练内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极,可护体,兼以虚实虚灵之用,即变成极善沾粘。

吞吐以胸腰,进退以步,此即善化善护之功。

气动即轫,指相互间之运动,即使不动,敌人快速打来,碰着身间架骨棱,亦如中铁骨铁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轫劲拳掌臂足,挥向刺向敌手,稍近即可伤之。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

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吐发,抖绝在臀。

翻浪劲理很简单,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

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

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

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

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

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

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

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

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

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

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

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

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五.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

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

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

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

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

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其构合缝隙的软骨, 也已钙化, 连成一起, 所以成年後才学太极, 不易开胯。

两年而能开胯,已经算快。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

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

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

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

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就会出现《神运经》上的飞腾之功,或叫轻功。

像鬼魅一样飘忽、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

内家暗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后,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力量来源于腰际。

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

但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

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这个球又抱着肋骨。

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招法会因人而异,不切实用,故强调找劲、发劲,做到自然合谐,才能使外形合顺,劲从中来,内质中和,气自然生,四肢百骸气质归一,摒除后天拙力。

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此为本。

至于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

按规矩操练,逐步找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先天真劲。

使人身散乱之气,纳入丹田,运之周身,成为完整一气。

以身体中心为活动起点,能使整体力量连贯运作,使身体每一部份都拥有整体力量,使对手与自己身体任何一点接触,都受到整体力量的反击。

当整劲没有练到自如的水平时,实战时就要放弃练拳时练习整劲的要领,怎么好打怎么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