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课件——柳永完整版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雨霖铃完整ppt课件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0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03
02
引出离别的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悲伤 和无奈。
04
写出了酒醒后的迷茫和孤独,表现了离别 的痛苦和无助。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5
06
写出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表现了作者 对离别的深深悲伤。
03 雨霖铃词文解析
CHAPTER
上片解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描述了季节、时间和天气, 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气
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
写出了分别的场景和情绪, 表现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刻 画了离别的痛苦和难舍难分 。
下片解析
之感。
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使曲中情感更加 强烈,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 ,通过“杨柳”与“残月”的对 比,表达出离别的哀愁 情感融入其中,如“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对 秋景的描绘,表达出离别的凄凉
与悲切。
修辞手法
用典
词中运用了古人的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等,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
改变了词的审美风尚
雨霖铃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改变了五代以来词的审美风尚,为 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新的艺术范本。
丰富了词的表达方式
雨霖铃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它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 的结构,还融入了散文化的表达方式,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灵活。
后世对雨霖铃的评价
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01
雨霖铃在当代的传播
音乐会表演
柳永《雨霖铃》PPT课件
这首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 是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 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 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 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 别绪。
整首词情景兼容,往复铺叙,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含蓄深永,十分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 名句。
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5
原文释义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 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 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 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 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 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 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并且创造了大 量的慢词。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诙谐,在词史上有较大 影响。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 《望海潮》等颇有盛名,但作品中时有 颓废思想和庸俗情绪。
字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
词 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解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释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整首词情景兼容,往复铺叙,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含蓄深永,十分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 名句。
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情,一作“流”。
5
原文释义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 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 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 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 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 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 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并且创造了大 量的慢词。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音律诙谐,在词史上有较大 影响。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 《望海潮》等颇有盛名,但作品中时有 颓废思想和庸俗情绪。
字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
词 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解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释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柳永《雨霖铃》课件ppt
本课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 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 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 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 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 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 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 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上片:写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写离别后的想象 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抒发了什么情感?
上片:长亭分别时的情景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无绪 凝噎 无语
对长亭晚
凄清
深沉的别绪
(离别难)
心态 矛盾
——不忍离别,唤起“留恋处”
骤雨初歇 ——必得离别,逼出“兰舟催发”
——“酒醒”之后
名句欣赏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 “晓风” “残月”这些意 象是,在古人心目标中,都具有离 别或相思的意味,而这些景出现在 特定的时间(酒醒之后),承接上 片念去去,写想象酒醒之后所见, 虚构离别后相思之苦,用以描绘凄 清孤寂的秋景,抒发诗人分别后的 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
柳 永
雨 霖 铃
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 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 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 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 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 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 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 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情况,勾勒了离 别的典型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凄切”的感情基调,表 现了离别时诗人的苦痛。
柳永《雨霖铃》.ppt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6/
2020 3:21:33 AM03:21:332020/12/16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6/
谢 谢 大 家 2020 3:21 AM12/16/2020 3:21 AM20.12.1620.12.16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6-Dec-2016 December 202020.12.16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3:2 1:3303: 21:3303 :2112/ 16/2020 3:21:33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03:21: 3303:2 1Dec-20 16-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3:21:3 303:21: 3303:2 1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雨霖铃》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 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
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 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 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 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 2、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 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 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
◆课堂反馈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 和元旦相似。 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人教版高中教材《雨霖铃》-PPT课件
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深感前途黯
然无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 ❖
更 与 何 人 说
便 此杨
纵 去柳
有 经岸
千 年晓
种风
风应残
情
是 良
月
辰
好
景
虚
今更 多 宵那 情 酒堪 自 醒冷 古 何落 伤 处清 离
秋别 节
暮 霭 沉 沉 楚 天 阔
念 去 去 千 里 烟 波
执 手 相 看 泪 眼 竟 无 语 凝
留骤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的年华.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抒发了才华无人
赏识,前途黯淡的感叹.
.
NEXT 7
❖“柳”谐音”留” ❖折柳赠别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
8
❖ 昔我往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都门” “帐饮” “无绪”精练地写出了地点,动作和情绪.”催发”表 明非常依依不舍,已达到黯然销魂的程度.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进一步刻画了难舍难分的形象.是情感的集中体现,真挚动人.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千里” “阔”貌似状景,实则写情,由烟波的浩淼想到从此天各一方,相
❖
--------<<诗经.小雅.采薇>>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
--------李白<<劳劳亭>>
❖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
高中语文《雨霖铃》PPT课件33张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 时作。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在 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柳 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此际宸游,凤辇 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 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 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 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 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宦途失意的压 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 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寒蝉 时令 “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送别之地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骤雨初歇 离别的天气
典型意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品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微弱,然人倍感凄凉。 [长亭]古人送别之地
何时?何地?何音?
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停,秋蝉微弱地悲鸣,我们 正在长亭边。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 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 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篇秋的 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 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 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 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 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 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心灵寄托
将个体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 形成内心寄托的表达方式。
篇章段落解析
1
第一至第四首
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背景,展现游子思
第五至第七首
2
乡之情。
游子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对世俗纷 扰的厌倦。
名家点评和影响力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中评价《雨霖铃》"情与景交融,虽无丝竹之乐,而毫无可乐而进可悲者矣。"
陈季常
《雨霖铃》(寒蝉凄 切)PPT课件
凌霄芝麓,宜其秀也。
作者简介
柳永
明代文学家,才情出众,擅 长诗词曲赋,代表作《雨霖 铃》成为千古绝唱。
生平
生于公元1574年,卒于公元 1623年,辗转于浮沉,一生 辛酸苦楚。
文学成就
柳永的作品情感真挚,语言 优美,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雨霖铃》的背景和起源
《雨霖铃》是柳永创作于明代的一首抒发离散之思的词作,以歌咏思乡、告 别离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游子心中的乡愁情结勾勒出七首, 每首句数五言,并且全詩行满十句。
2 风格特点
激昂豪放的情感,质朴简洁的语言,以及平 淡中流露出的深情,成为柳永作品的显著标 志。
诗意解读和主题分析
乡愁
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离 别之情。
离散之思
反映了游子失去家园的痛苦以 及对归隐山林生活的憧憬。
将《雨霖铃》列为晚唐诗歌的代表之作,并称赞其"节俭淋漓,柔婉词美,意境深远。"
影响力
《雨霖铃》作为柳永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至今仍广为流传,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 响。
结论和要点
1 《雨霖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与情感,也流传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PPT教学课件
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 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 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 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 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 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 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石涛、吴昌 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 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 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 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 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 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 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 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 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 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 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 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 绘画、诗句、书法、篆 刻,无不出类拔翠。他 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 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 巨大的影响。
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 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 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 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 造精神,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 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 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画 无论山水、花卉或虫草,都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 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的境界。
鹤冲天(1022年)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 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 卿相。
《雨霖铃》ppt课件
名师面对面
的喜爱。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锦榻绣
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
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 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 GUANGZHOUBOYAN 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雨霖铃》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意象寒蝉、烟波、 暮霭、晓风、残月渲染了凄清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 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之情,可谓情景交融。 名师面对面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物不忍
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 GUANGZHOUBOபைடு நூலகம்AN
上实下虚,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刻
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因 情 造 景 情 景 思 交 念 融 苦
今
宵
杨柳
名师面对面
晓风 残月
酒醒伤情
经 年
GUANGZHOUBOYAN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词作者是如何表达主旨的(伤别离)?
要求:选取一个角度,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 名师面对面 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 情景交融的境界。 GUANGZHOUBOYAN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 的惆怅。
GUANGZHOUBOYAN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 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下片: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大意: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离别之
《雨霖铃》优秀课件(上课)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 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 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下,与情人话别之作,作于明 道元年(1032)屯田员外郎离任时 。
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象征离 别,“晓风”象征清晨的凉意,“残月”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孤寂。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
在《雨霖铃》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不舍和无尽的思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 绘出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
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雨霖铃的课堂互动
课堂提问和回答
有效沟通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雨霖铃》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用词的精妙上。该词用词简 练,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 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该词的语言还具有音乐性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详细描述
《雨霖铃》的主题为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 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 慨。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充 满情感和诗意的离别世界。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表达 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
《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下,与情人话别之作,作于明 道元年(1032)屯田员外郎离任时 。
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杨柳”象征离 别,“晓风”象征清晨的凉意,“残月”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和孤寂。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
在《雨霖铃》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出离别的痛苦 、不舍和无尽的思念。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 绘出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
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给 学生和教师。
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及时调 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05
雨霖铃的课堂互动
课堂提问和回答
有效沟通
在《雨霖铃》的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雨霖铃》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 在其用词的精妙上。该词用词简 练,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离别的 场景和人物的情感。
同时,该词的语言还具有音乐性 ,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详细描述
《雨霖铃》的主题为离别之情, 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人物的情 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感 慨。
该词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充 满情感和诗意的离别世界。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所表达 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热爱。
雨霖铃-柳永-课件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伤离别”
主旨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触景生情
进一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依依惜别 (相思与惆怅)之情。 晓风——拂晓时 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 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落之感。
知音已远 良辰不再
惨不成欢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甚于常情 愁意浓浓 思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 念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苦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写了哪些离别情景?
饯别时暗淡
出发时难舍
低落的心情
难分的痛苦
设想今宵酒醒 后的凄凉怅惘
日后良辰好景 不再的孤独
全文结构
离别前 离别时 离别后
(内容) (情感) (技巧)
写什么求:
1、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来。 2、注意保持诗句的完整性,注意正确的停顿。 3、注意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 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用这个词牌抒写自己,离开 汴京时与恋人的凄凄别情。
概念
别离诗
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年, 相会无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 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 留给居者(留别),这类诗歌,我们统称为别离诗。
别离诗的思想感情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 为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