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一)
论欧阳修对宋代书法的影响
论欧阳修对宋代书法的影响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孤家贫,母教以荻画地练字。
天圣八年及进士第。
景佑间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反对宰相吕夷简被贬,他作书斥司谏高若讷,因责夷陵。
庆历三年知谏院,擢知制诰,同行庆历新政。
新政失败,出知滁、扬、颖等州,在野11年。
召还任翰林学士。
嘉佑二年知贡举,拣拔英才,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天下文风为之大变。
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初,出知数州。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坚请致仕。
主编《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一生不以书家名世,常自谦“非知书者”,其实他亦工书,深谙学书之法。
他无意作书家,认为某些人“至或弃百事,弊精疲力,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是真可笑也”。
但他认为“字书之法虽为学者之余事,亦有助于金石之传”,由名家所写的题跋更是能使金石不朽,“仆之文陋矣,顾不能以自传,其或幸而得所托,则未必不传也。
由是言之,为仆不朽之托者,在君谟一挥毫之顷尔”。
欧阳修虽然不以书家名世,但他对宋代书学的发展却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编撰《集古录》开启了金石学研究的先河《集古录》是欧阳修的一伟大贡献,作为目前所存金石碑帖着录类书籍中最早的一部,在中国学术史上有开创之功。
《集古录》是欧阳修“因感夫物之终弊,虽金石之坚不能以自久”,因“汉之金石之文存于今者盖寡,惜其将遂磨灭”,比十八年之功力和心血而着称的。
其目的是“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
其中集录三代以来古器物铭及各朝石刻之文多至千篇,并为之考订年月,辨伪纠谬。
其间,他虽经多次受贬,饱尝艰辛,但收集、着述之志未尝稍减,他总是把集古当作一种喜好,“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常小有所获便欣喜异常。
为求得那些断纸残碑,他抛弃了俗务的干扰,常常“水陆奔走,颠危困踣”,足迹遍于僻陋之地、郊田野冢,真可谓是苦心孤诣,达到忘我之境。
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史料的不足及个人闻见的局限,《集古录》在考订年月、论证铭文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疏漏、错误和缺陷,且“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
简述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简述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是宋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宋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要介绍一下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首先,欧阳修在诗歌体裁方面做出了持久的贡献。
他是宋诗进入衰微时期的力量,被称为“诗人四大家”之一,他的许多诗作、诗词都被收入宋朝名篇中。
他是继李煜之后的又一位宋诗的杰出代表。
例如他的《琵琶行》是宋代最著名的诗歌,由此诗歌来看,可以发现欧阳修诗歌的特点,刻画清新细腻,情节引人入胜,写景艺术技巧高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欧阳修还拓展了散文体裁。
他有大量的作品,例如《归公堂集》和《桃李集》,结合了时代特色和自身风格,写出了独特的散文,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观点与文章思想,为宋代散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欧阳修还博学多才,拥有多方面的文学素养,他是宋代文学五大家之一,主张“理气之书”,把文学、哲学、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融入到文学作品之中,丰富了宋代文学艺术,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宝藏。
综上所述,欧阳修为宋代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发掘出宋代文学的价值,以及宋代文学的独特性,为宋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宋代文学的思路,开创了宋代文学的先河,对宋代文学的发展给与了巨大的影响。
- 1 -。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陂(bēi):池塘
“王荆公体” :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其特点是:重炼意, 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 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 精绝的绝句。如《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北陂杏花》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 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 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严羽《沧浪诗话》:“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 出苏、黄之上。”杨万里云:“读半山绝句可当 朝餐。”(《诚斋集》82卷)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评: “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 涵演深远。”
梅尧臣诗歌的特点: 1)题材内容的平凡化; 2)诗风的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 平淡难”;
又如史论《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以归之,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 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 ,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何取于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 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全文不足五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 ,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 辩的逻辑力量。
二、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1、内容充实,将散文的实际功用与艺 术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感情强烈,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 激越;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遥深;其 它文体则情文并茂; 3、作品体裁多样,在推进传统文体演 进的同时,有所创新。以单笔散体作赋, 创造了文赋;对四六体进行革新,参用 单行散体的古文法,不求对偶工整,而 使文章显出流动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诗文革新主张: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与道的关系的全新认识:(1)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2)文道并重;(3)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的散文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文体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4.在欧阳修笔下,古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古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1.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
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如《秋声赋》(P44特点、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五、语言风格: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PPT精选文档
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 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 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 神顿出。”(《苕溪渔隐丛话》引蔡 绦《西清诗话》)
三、梅尧臣和苏舜卿
梅、苏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 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 主要在诗歌方面,时称“苏梅”。风格 上,苏诗粗犷豪迈,而梅诗平淡细密。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第一首“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 生失意无南北。”是说生逢昏君,就 算留在汉宫,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第二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 在相知心。”是说汉朝对她没什么恩 德,胡人却对她深情似海,那她为什 么非要留在汉朝呢。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 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 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 的文人有500多人。
书湖阳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欧阳修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 )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 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 的典范。 (2 )记叙文如《五代史记》、《泷岗阡 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的描写。 ( 3 )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 《醉翁亭记》。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急需建一代文学。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
二.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一)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不同。
(二)“太学体”。
1.石介写《怪说》3篇,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对太学生影响很大。
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士子随之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文风,走上险怪艰涩道路,形成“太学体”。
“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之。
2.柳开穆修石介等复古主义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把文学看作道统附庸的倾向。
(三)欧阳修文道观。
1.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答李诩第二书》)2.文道并重。
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还认为文具独立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与乐秀才书》)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地位。
3.柳开等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重继承韩愈文学传统。
4.欧以韩柳为典范,取法韩文从字顺,对韩柳古文奇险深奥倾向弃而不取:“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同时不否定骈体文的艺术成就,赞赏杨亿等“雄文博学,笔力有馀”(《六一诗话》)。
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缺点,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欧阳修:文献学;文学创作论文摘要: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特色,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文”、“道”井重的创作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创作特点。
可见,欧阳修的文献学是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一欧阳修(1007—1072)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曾贻芬、崔文印所评价,他“不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
我们也认为,欧阳修在文献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他收藏观点精辟,私家藏书富有特色,尤其是开启了金石收藏和研究的风气,意义重大;预修了国家藏书目录《崇文总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编了《新唐书·艺文志》这部比较成功的史志目录,编纂了第一部金石学专科目录《集古录跋尾》,还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很高的书序与跋;对校勘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信守“慎改”的校勘原则,并首次大量使用了金石文字作为校勘资料,一生所校古籍数量惊人,质量精审;主张以圣人的言论判定真伪,大胆怀疑和考辨经书,批驳伪说乱经现象,并质疑《史记》所载的古史系统;提倡注释者要“公心通论”,探求《诗》义,阐发《易》理,考究《春秋》大义,舍传求经,自出己意,重在阐发义理。
还有,在金石学上,他另辟蹊径,用金石证史,收获颇丰;在家谱学上,编修《欧阳氏谱图》,确定了编撰义例和原则,以及创制新的谱图法,影响极为深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文献学的特色非常显著。
他学以致用,以“求国家之治”为文献学旨趣,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正如他所说:“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
”从事文献学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追本溯源,言必有据,无征不信,无论是对经书的辨伪和注释,还是对书目的著录、金石铭刻的考释、古史系统的叙述以及古籍的校勘,都力求客观真实。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
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浅谈欧阳修文学创作北宋作为代周而起的新帝国,文化思想上急需一种具有强大号召力、生命力的理论来稳固它的统治根底,以此到达稳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
但是自唐末五代以来,儒家思想的日渐式微,使它的作用和影响遭受了巨大冲击,社会思想上出现了混乱状况,文风绮靡流荡,古文阵地渐失。
北宋初期,以平淡著称于世的著名诗人梅尧臣坚决反对晚唐体及西昆体的浮靡文风。
那时朝廷内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吕夷简为代表的保守派政治矛盾十分锋利,而欧阳修那么支持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为了实现政道与文道的统一,欧阳修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求道胜文至,变唐代古文家文以明道的主张为言以载事、事信言文为立言准那么。
以简而有法为文法标志,并提出一系列文学理论主张,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带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并以其诗文词兼善的文坛领袖身份,高扬继承与革新的文化旗帜,最终成为这场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
苏轼评价其创作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
一、儒学创作思想欧阳修认为真正的儒学之士应该通乎天地人之理,而兼明古今治乱之原夫儒者所谓能通古今者,在知其意,达其理,而酌时之宜尔。
他的儒学思想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强调要注重社会实践,关注百事生活。
学术大家季羡林曾说: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
后一代的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发扬前人的智慧。
而欧阳修那么要求儒学之士从书本的沉湎中脱离出来,紧密联系现实,关心国家和百姓疾苦,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对不公正的现象要敢于抗争,才能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起到经世致用的作用。
他时刻将自己个人的得失荣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以自身的努力为国家人民而献身。
他曾感慨:如修之愚,既缺乏任之能,亦不堪任之力,徒以常有志于学也。
今幸以文字试于有司,因自顾其身、时、偶三者之幸也,不能默然以自羞。
欧阳修这种立足现实、勇于批判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一生的价值理念,影响了欧阳修一生的文学创作。
试论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众所周知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大 家, 不仅文章成就很高 , 而且于诗 、 、 词 辞赋都有独 特的成就 , 吴充称赞他“ 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 师” “ , 文备众体 , 变化开阖 , 因物命意 , 各极其工 , 其得意处虽退之 ( 韩愈) 未能过” 】 2 。 【2 6 欧阳修 1 - 9 4
多学 术价值很高 的书序 与跋 ;对 校勘者 的素质提
并 出了很高要求 , 信守“ 慎改” 的校勘原则 , 并首次大 视 逻辑 方法运 用 , 以金石 文字 与传 世文献 互证 , 文献学方法独到。 量使用了金石文字作为校勘资料 ,一生所校古籍 以及综合运用各种考证方法 ,
数量惊人 , 质量精审 ;主张以圣人的言论判定真 伪, 大胆怀疑和考辨经书 , 批驳伪说乱经现象 , 并 质疑《 史记》 载的古史 系统 ; 所 提倡 注释者 要 “ 心 公 通论 ”探求 《 义 , , 诗》 阐发《 理 , 易》 考究 《 春秋》 大 义, 舍传求经 , 自出己意 , 重在阐发义理。还有 , 在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14 2 0 )6—0 3 —0 10 2 3 (09 0 01 4
旨趣 , 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 , 正如他 欧阳修 (07 0 2 在中国文献学史上 占 10 —17 ) 有相 当重要的地位 , 正如曾贻芬、 崔文 印所评价,
他“ 不但是 我 国北宋 时期 著名 的文 学家 、 学家 , 史
意得 则心定 , 心定 则道 纯 , 道纯 则充 于 中者 实 , 中充
藏了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诗文集 ,并亲 自作序加 以介绍和宣传; 一生勤勉于韩愈文集的校勘整理 ,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对宋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戴钢刚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学思想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还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欧阳修文学思想西昆体太学体苏轼曾巩新型文士新文风斯文传承作为自孔孟韩柳以来正宗的道统和文统的传承者,欧阳修以自己独到的文学思想以及自己的影响力,成功领导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并将其传承下去,对整个宋代乃至以后的中国文坛都产生了极为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而针对当时文坛所流行的代表了晚唐风格那种气格狭小、雕章丽句的晚唐体、西昆体等诗歌和时文,欧阳修倡导发动诗文革新,它以恢复风雅古道为旗号,不仅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而且催生出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北宋文学。
一、新型文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北宋初年,古文革新运动应时代要求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主要有两个群体担纲:一是以胡瑗、孙复、石介等“道学三先生”为代表,他们推崇韩愈并致力于恢复儒家道统,然而他们站在卫道者的立场,要求文学为儒家之道服务,忽视了文学本身的特性,因此不能建立起富有生命力的新的古文样式;另一个群体是以柳开、王禹偁、穆修等文人为代表,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推尊和学习韩愈古文,然而他们在理论上没有提出有创见的新思想,因此在实践上虽然提供了一定的范例,却影响有限,一旦他们去世,技巧圆熟、辞藻华美的西昆时文很快又卷土重来。
由于受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的影响,欧阳修接受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振作士人品格的思想,开始有意塑造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士的典型形象,而此种形象的文士的最大特点在于对“道”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实践。
①在吸取前辈失败的经验教训、同时对现实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欧阳修意识到:诗文革新想要取得成功,必须在新的文学思想的指导之下,而且同时要使这种文学思想获得广泛的传播和深入的认同。
举例说明欧阳修的 对诗、词艺术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欧阳修对诗、词艺术发展的影响欧阳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北宋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对诗、词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之一,他致力于推陈出新,提倡清新、自然的文风,反对过于华丽和雕琢的文学风格。
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丰富散文创作体裁: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成就卓越,他的作品体裁丰富多样,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等。
他的散文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精湛,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拓展词的创作题材:欧阳修虽然主要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也有所革新。
他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同时,他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4.倡导正确的古文理论: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强调文章应该具有实用性和教育意义。
他的古文理论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欧阳修对诗、词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丰富了散文创作体裁,拓展了词的创作题材,倡导了正确的古文理论。
他的作品和理论为后世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借鉴和启示。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二、欧阳修散文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1 )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 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 的典范。 (2 )记叙文如《五代史记》、《泷岗阡 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的描写。 ( 3 )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如 《醉翁亭记》。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 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 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 的文人有500多人。
书湖阳先生壁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 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 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 神顿出。”(《苕溪渔隐丛话》引蔡 绦《西清诗话》)
三、梅尧臣和苏舜卿
梅、苏是辅佐欧阳修进行诗文革新 运动的最重要的两个成员,他们的成就 主要在诗歌方面,时称“苏梅”。风格 上,苏诗粗犷豪迈,而梅诗平淡细密。
前期推崇杜甫,有浓厚政治色 彩,如《河北民》,特别是《明妃 曲》等咏史诗对历史人物事件表达 了新看法,体现了宋诗长于议论的 特征 ; 后期学杜牧、刘禹锡,创作了 许多写景抒情的小诗,语言精炼, 意境新颖,被称为“半山体”,代 表作是《泊船瓜洲》。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三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三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仁宗朝在宋代文学史上的转折意义。
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坛地位及其影响一、作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在当时的著名文学家中,尹洙、梅尧臣、苏舜卿是他的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到他的引荐;苏轼、苏辙、曾巩是他识拔的后起之秀。
(袁著页50)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结识苏舜卿兄弟。
天圣九年(1031),赴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至景祐元年(1034)期满,其间与梅尧臣、尹洙过从甚密。
庆历元年(1041),初识曾巩。
嘉祐元年(1056),与王安石初次见面,此前曾巩已大力推荐。
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
时人的评价:苏舜卿:永叔经术深,烂漫不可既,虽得终日谈,百未出一二。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曾巩:其文章、智谋、材力之雄伟挺特,信韩公以来一人而已。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苏轼: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师赋似李白。
二、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及作为:1.儒道、经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是以言之甚详。
”《答李诩第二书》2.文道并重的观点:“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与乐秀才第一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着辉光”《答祖择之书》3.文的相对独立性:“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书》4.嘉祐二年知贡举,以策论取士。
三、欧阳修的文章:类型:1.政论文——《朋党论》2.史论文——《新五代史》3.记叙文——《醉翁亭记》(宋代贬谪文人好以亭台楼阁记发抒志趣)4.墓志文5.序跋与笔记6.四六文——《秋声赋》成就:1.意韵具含蓄沉厚之美。
2.章法上具回环荡漾之美。
3.语言具平易晓畅之美。
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追视。
执事之文,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家,对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他把文学搞成法器,强调“学习”“联想”“变化”三个要素:“学习”,要求
其学习杰出的前辈作品;“联想”,要求其多探索文学史上及历史上精
彩的作品;“变化”,要求其以新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事物加以诠释与表达,进而导致创作出高贵不凡的作品。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充分利用五言、七言、绝句、抑扬、咏物、咏史
等格式,使文学史上历久不衰形式多变,君臣情仇爱恨深入,令人叹
为观止。
他在诗歌中运用双关、俏皮、美调、情趣等俏丽手法,多以
生活细节表达诗情,令诗歌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极富个性,成就最优
美的诗文。
说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极受历代文人的尊崇,学有余力
的还可以试着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将他的诗歌创作手法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在诗歌创作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开拓更大的文学广阔的
天地。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学之影响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及其对宋代文学之影响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也是诗歌鉴赏界的大家。
他留给后人的文学思想,在影响宋代文学
的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是以经典文字文风优秀传统为主。
他不仅加强了对历史经典文字的研读,而且探究了文风优秀传统的文章构筑方式,并把“见异思迁”,“陶冶心魄”,“有趣与新”,“尚贤齐聚”等基本要素,作为宋文章文风的基础。
欧阳修还倡导文章应具有“行行重行”的特点,即在行文之中,既有章句的层次和连接,又
有春夏秋冬的篇章编排,使文章形成精致、完美的节奏,造就了一些经典的代表性作品。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使宋代文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宋代文学家郑燮、苏轼、柴籍都
受其熏陶,把欧阳修的文体融入自己的文章之中,使宋诗文有了优美的文章风格和雅致的
文体形式。
此外,欧阳修不仅坚持以传统文学为文章灵魂,而且积极推崇实验变通,善于从历史流派
中抽离出可创新之处,使文学作品更加艺术,更有文化气质,尤其是运用古圣人以至神灵
精魂,伴随其文章之中,更被视为宋诗文之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力十分显著,他的文学思想与观,使宋代文学走向高峰,形成宋代文学的独特风格。
因此,欧阳修也是宋代文学发展史上缺一不可的重要人物。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 诗文创作
三,记叙文。《醉翁亭记》是写景与抒情 巧妙融合的杰构。散中带骈,骈散相间, 精整雅丽而富有回环唱叹之致。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古文运动
欧阳修的革新理论:
一,文道关系上有新的认识:1,欧阳 修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的。2,欧阳修认为文道并重,认为 “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威 文者辉光”。此外,文具有独立的性 质。
二,学习韩愈文章文从字顺的一面, 对其奇险深奥则弃而不取。
三,“诗穷而后工”说。诗人在受到困险 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 精美的诗格作品。欧阳修将作家的生活境 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 点联系起来:1,诗人因穷而“自放”,能 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 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2,郁 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 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
➢ 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散文,就内容 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就形式言, 是由骈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欧阳修的文
一,政论文。内容多以国事民生为之,多 剖析时弊,奏陈方策,析理透辟,议论剀 切。如《朋党论》。
欧阳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的
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和史学家。字永叔, 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在文坛上 开创了一代新风。
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1欧阳修:宋代文学先驱
欧阳修,字恭复,号尽孝,盛唐末开元初的诗人,有“一代宗法文史家”的美称,是宋代文学先驱,其文学影响非常深远。
2对宋高僧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作为一位有志的宋朝高僧,在诗歌抒写宋高僧文学方面,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他的诗歌抒写印尼格言,也因其光明正大的,一步到位的表现形式得到历史认可,在历史上被称为“宋朝高僧文学的发明者”。
3对宋诗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学习诗文超越了前人,研究自然、写工夫、把握节奏、铺展情思,着实把宋代现代诗文文学推向了高潮。
他把诗文比作东汉“叠裹”式的成说,准确地把握“一句生七句”的整体说理,新的想象对宋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对宋小说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家,也是小说家,其诗文、散文和小说作品,各自扮演着志士文人,以此带动宋代小说文学发展以及衍生出宋元一大批小说家,成为宋祖元小说家的先驱,对宋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5结论
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诗文、散文和小说作品,成为宋代文学家、诗人和小说家的学习对象和模板,使宋代文学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
欧阳修的诗文影响着宋朝的高僧文学、宋代的诗文和小说均受其影响,为宋代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谈谈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谈谈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欧阳修(1007-1072),字玄若,号江表。
宋代著名作家、词人、书法家,与苏轼并称“宋词二家”,被誉为宋朝文坛圣手,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成就影响着宋代文学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是宋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词人之一,在宋代词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词有风格独特,有时豪放,有时清新,有时婉转,有时古雅,使得宋代词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影响。
他的词作在宋代词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宋词之祖”。
欧阳修注重文字表现形式,其文字表达方式多样而准确,以其巧妙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整部词作不仅表现出内容丰富的语言,而且有节奏感和艺术气质,受到宋代词艺术界的广泛赞誉。
此外,欧阳修也是宋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梦溪笔谈》是宋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由于其多样性、贴近社会生活的内容,及充满哲理性的文字表达,深受读者的喜爱。
这部小说受到了宋代文学史界的广泛认可,为宋代文学史注入了浓郁的文学气息。
欧阳修还是宋代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欧阳书”,他的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对宋代文学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宋代书法得以发展壮大。
总之,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词作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他的小说《梦溪笔谈》为宋代文学史注入了浓郁的文学气息,他的书法使宋代书法得以发展壮大。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对宋代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使宋代文学史得以不断发展和发展。
讲义--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一节欧阳修一、欧阳修生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号醉翁——《醉翁亭记》⏹晚年号六一居士——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作《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yǐng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4岁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政治上锐意进取,参加范仲淹“庆历新政”,直言敢谏,屡遭贬斥。
⏹晚年仕途顺利,嘉祐二年(1057)51岁时,主持科举,打击不良文风,提拔苏轼等新人。
⏹55岁任参知政事,封开国公。
59岁时辞枢密使不就。
⏹熙宁五年(1072)卒,谥文忠,赠太子太师。
⏹洪本健著《宋文六大家活动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洪本健编《欧阳修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5年版。
欧阳修积极倡导诗文革新,是宋代文学、文学思想奠基人,是北宋前期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的文学理论主张1、文道并重⏹文学实用性、审美性并重⏹内容、艺术形式并重2、创作楷模⏹以韩愈、柳宗元古文为典范⏹学习其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传统⏹而非继承其“道统”3、写作风格——提倡“简” “缓”“文简意深” (《论尹师鲁墓志》)“简而有法”(《尹师鲁墓志铭》)“意切言缓” (《论尹师鲁墓志》)。
⏹“简”——善于剪裁、文字精练晓畅,章法变化曲折;⏹“缓”——从容不迫、含蓄委婉、平易自然、耐人寻味。
⏹尹洙zhū(1001—1047),字师鲁,河南洛阳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洙,河名,泗水支流,在山东省,流入南阳湖。
⏹散文风格简古;能诗。
⏹著有《河南先生文集》。
逸马杀犬于道——冯梦龙《古今谭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欧阳修文献学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欧阳修:文献学;文学创作
论文摘要:欧阳修作为北宋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在文献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著特色,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文”、“道”井重的创作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创作特点。
可见,欧阳修的文献学是他文学创作的基础。
一
欧阳修(1007—1072)在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如曾贻芬、崔文印所评价,他“不但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
我们也认为,欧阳修在文献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如他收藏观点精辟,私家藏书富有特色,尤其是开启了金石收藏和研究的风气,意义重大;预修了国家藏书目录《崇文总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主编了《新唐书·艺文志》这部比较成功的史志目录,编纂了第一部金石学专科目录《集古录跋尾》,还撰写了许多学术价值很高的书序与跋;对校勘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信守“慎改”的校勘原则,并首次大量使用了金石文字作为校勘资料,一生所校古籍数量惊人,质量精审;主张以圣人的言论判定真伪,大胆怀疑和考辨经书,批驳伪说乱经现象,并质疑《史记》所载的古史系统;提倡注释者要“公心通论”,探求《诗》义,阐发《易》理,考究《春秋》大义,舍传求经,自出己意,重在阐发义理。
还有,在金石学上,他另辟蹊径,用金石证史,收获颇丰;在家谱学上,编修《欧阳氏谱图》,确定了编撰义例和原则,以及创制新的谱图法,影响极为深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文献学的特色非常显著。
他学以致用,以“求国家之治”为文献学旨趣,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正如他所说:“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
”从事文献学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追本溯源,言必有据,无征不信,无论是对经书的辨伪和注释,还是对书目的著录、金石铭刻的考释、古史系统的叙述以及古籍的校勘,都力求客观真实。
此外,他强调“学出己说”,主张“不苟立异”,提倡“简易明白”,还要切于人事,文献学思想科学理性;擅长文献佐证,又从情理进行审核,重视逻辑方法运用,并以金石文字与传世文献互证,以及综合运用各种考证方法,文献学方法独到。
二
众所周知,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大家,不仅文章成就很高,而且于诗、词、辞赋都有独特的成就,吴充称赞他“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其得意处虽退之(韩愈)未能过”。
欧阳修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从事文献学工作,其中具体涉及到文学方面的就有很多,如他收藏了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诗文集,并亲自作序加以介绍和宣传;一生勤勉于韩愈文集的校勘整理,还撰写了大量的题跋文;着有《诗本义》,据文求义,以情论诗,立足于文学进行阐发;以及收藏金石铭刻,并对有些碑文如《隋太平寺碑》从文学批评角度发表议论等,①这些不仅直接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裕的资料,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思想和方法。
⑦以下着重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阐述:
其一,“文”、“道”并重的创作理念
儒学复兴和古文运动,是11世纪40年代政治革新运动在文化领域里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侧翼。
为了“求国家之治”,实现复兴儒学的目的,欧阳修积极领导了当时的古文运动。
如他受到韩愈的影响,提出了“文与道俱”、“道胜则文至”的观点。
他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
”踟在《答吴充秀才书》中他又说: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
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
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子云(扬雄)、仲淹(王通)。
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
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指出孔子作六经费时少而求道却费时多,孟子、苟子也以求道为先务,而扬雄、王通由于“道未足而强言”,结果只能是模拟古人。
欧阳修认为,一个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就是文如其人,如他在《仲氏文集·序》中说:“余读仲君之文,而想见其人也。
……其气刚,其学古,其材敏。
其为文抑扬感激,劲正豪迈,似其为人。
”其它如评价晏殊“为人真率,其词翰亦如其性”;赞誉石曼卿“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欧阳修还认为,只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而要“道胜”,就必须以六经为师,他在《答祖择之书》中说:“夫世无师矣,学者当师经。
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事者果毅。
”在《与乐秀才第一书》中也说:
闻古人之于学也,讲之深而言之笃,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
譬夫金玉之有英华,非由磨饰染灌之所为,而由其质性坚实。
而光辉之发自然也。
《易》之《大畜》曰:“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
”谓夫畜于其内者实,而后发为光辉者日益新而不竭也。
故其文日“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之谓也。
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孔子之系《易》,周公之作《书》,奚斯之作《颂》,其辞皆不同,而各自以为经。
子游、子夏、子张与颜回同一师,其为人皆不同,各由其性而就于道耳。
今之学者或不然,不务深讲而笃信之,徒巧其词以为华,张其言以为大。
夫强为则用力艰,用力艰则有限,有限则易竭。
又其为辞不规模于前人,则必屈曲变态以随时俗之所好,鲜克自立。
此其充于中者不足,而莫自知其所守也。
指出古今学者由于人格修养的不同,以致文学成就有高低之别。
他在《赠无为军李道士》中还说:“惟当养其根,自然烨其华。
”这些都特别强调了要学作文必先学做人,也就是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欧阳修在重视“道胜”的同时,又提出了“事信”,他在《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中说:
某闻《传》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诗》、《书》、《易》、《春秋》,皆善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
荀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然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之。
其次楚有大夫者,善文其讴歌以传。
汉之盛时,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文其文辞以传。
由此以来,去圣益远,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间亦时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故百不传一。
幸而一传,传亦不显,不能若前数家之焯然暴见而大行也。
欧阳修在引用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语录加以发挥,并发出感慨说:“甚矣,言之难行也。
事信矣,须文。
文至矣,而系其所恃之大小,以见其行远不远也。
”而要做到“事信”,一方面就须做到“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卯。
;而另一方面,就要关心百事,他在《答吴充秀才书》说:
夫学者来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日:“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日:“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指出如果只是“职于文”而“弃百事不关于心”,就不能求道的最高境界。
不过,虽然欧阳修说过“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但他也看到有事功、道德的人未必一定能文,“如唐之刘、柳无称于事业,而姚、宋不见于文章”馆;认为文采还是有其必要的,“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
欧阳修既是儒学复兴的重要人物,又是疑古辨伪思潮的代表,也是古文方面最有成就的作家,这三者在他身上实现了完美而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