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第三章 欧阳修 及其文学革新
一、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 掀起高潮, 完成革新任务。 掀起高潮 , 完成革新任务 。 之所以能做 到这样,主要因为: 到这样,主要因为: 一是他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古文理论。 一是他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古文理论 。 基本内容是明道和尊韩。 基本内容是明道和尊韩。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卿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陈衍《宋诗精华录》 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此 春潮带雨晚来急’ 诗“视‘春潮带雨晚来急’ 气势过之。 气势过之。”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
【知识梳理】——欧阳修及诗文影响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仁宗庆历前后,受范仲淹、欧阳修等政治革新运动影响,文学革新思想更自觉: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实用的文学形式,宋急需建一代文学。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最早开创宋代文风。
二.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一)欧诗文革新本质上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但与柳开后复古派文论家不同。
(二)“太学体”。
1.石介写《怪说》3篇,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
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
”对太学生影响很大。
于是以太学生为主的士子随之矫枉过正,竞弃西昆体华美密丽文风,走上险怪艰涩道路,形成“太学体”。
“太学体”虽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但自身怪僻生涩,所以欧阳修反对之。
2.柳开穆修石介等复古主义文论都有重道轻文、甚至把文学看作道统附庸的倾向。
(三)欧阳修文道观。
1.认为儒家之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答李诩第二书》)2.文道并重。
认为“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
”(《答祖择之书》)又认为“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彰;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彰。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还认为文具独立性质:“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
”(《与乐秀才书》)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地位。
3.柳开等以韩愈相号召,主要着眼于其道统,而欧重继承韩愈文学传统。
4.欧以韩柳为典范,取法韩文从字顺,对韩柳古文奇险深奥倾向弃而不取:“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同时不否定骈体文的艺术成就,赞赏杨亿等“雄文博学,笔力有馀”(《六一诗话》)。
既纠正了柳开、石介的偏颇,又矫正了韩柳古文的缺点,为北宋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
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翁小娣【摘要】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出琬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一方面,欧阳修诗歌题材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欧诗渊源与影响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视角,同时在研究的方法上,既有对欧阳修诗歌艺术风格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其诗歌创作渊源的微观深入。
这些研究在注重传统文本研究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欧阳修;诗歌;综述【作者】翁小娣【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近十年欧阳修诗歌研究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
据笔者粗略统计,2005年至 2015年有关欧阳修诗歌研究的单篇论文约95篇。
就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著作而言,出现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欧诗注本,主要集中在注释和评析两方面,代表性的著作如:洪本健《欧阳修诗文集校笺》[1]及刘德清《欧阳修诗编年笺注》[2]等。
并且诸如刘扬忠、黄进德、林冠群、周济夫、丁功谊、刘德清等选注赏析本亦是欧阳修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随着2007年欧阳修学会的成立,欧阳修诗歌研究的观念与方法又出现了新的变革,研究的视角和范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欧阳修诗歌创作研究,欧阳修诗歌渊源与影响的研究,欧阳修诗论研究及欧阳修诗歌文献研究四个方面。
有关欧阳修诗歌创作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论文约有29篇。
学者们多围绕欧阳修诗歌的题材、艺术风格及创作阶段等方面进行探究。
其中对欧阳修诗歌题材的分类探讨,是现阶段欧诗研究的新视角,这主要体现在咏物诗、山水诗、纪游诗等方面。
胡迎建在其《论欧阳修的咏物诗》一文中认为欧阳修的咏物诗善于记事描写,同时具有纵横议论的风格,其咏物古风和咏物近体各具特色。
[3]与前人相比,欧阳修咏物诗大多精心结撰,理应在咏物诗门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其《简论欧阳修的山水诗》一文,从欧阳修山水诗的写作追求与表现手法的九个不同视角逐一观照,深入剖析,展现了欧阳修山水诗奇、险、美等特征。
浅论欧阳修词风的成因
婉 细 切 、 意 浅 近 、 情 深 挚 的 , 现 出 了风 流 蕴 藉 的情 调 。 欧 阳 语 感 呈
修 于 德 业 文 章 之 外 , 填 写 了 这 些 和 婉 细 切 的小 词 , 实 大 大 超 还 确 乎 世 人 想 象 的 , 是 这 正 反 映 了 欧 阳 修 的 不 受 拘 束 的 心 性 , 是 但 这
的传 达 和 抒 写 。在 那 个 似 词 为 “ 道 ” “ 余 ” 时 代 里 . 是 不 小 为 诗 的 词
和 诗 歌 . 总 的 来 说 还 是 具 有 鲜 明的 时 代 特 色 和 独 特 的艺 术 个性 但
的 。他 的词 作 现 今 存 有 20多 首 , 北 宋 前 期 词 人 中存 词 较 多 的 4 是
貌找 到 合 理 的解 释 关键词 : 阳修 词 ; 欧 时代 环 境 ; 文 体 分 工 ” 承 继 前 人 ; 重 “ ; 双
性 格
j 宋 的士 大 夫 享 受 太 平 时 代 的 生 活 . 承 受 皇 帝 的 恩 赐 及 安 E 更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 图分 类 号 :13 0
文 学 界 ・ 典 文 学 古
浅 论 欧 阳修 词 风 的成 因
姜 树景
( 西 师 范 大 学 , 西 西 安 7 06 ) 陕 陕 10 2
摘 要 : 阳修 是 北 宋 前 期 重 要 词 人 之 一 , 的 词 颇 具 艺 术 特 欧 他
因此 这 种 时代 氛 围对 他 的 影 响 无 疑 是 巨 大 的 。 “ 朝 的 公 开 提 倡 宋 ‘ 儿舞女 ’ 歌 的享 乐 风 气 , 以宋 代 士 大 夫 文 人 大 多过 着 一种 甚 为 所 豪 奢 的 富 贵 生 活 , 种 生 活 , 映 到 文 学 中 间 , 形 成 了 一 种 以 这 反 便 ‘ ’ 美 的 艺 术 嗜 尚 。 ”1 何 文 学 创 作必 然是 来 源 于生 活 的 , 富 为 [ 任 欧 阳修 长 期 在 这样 的 优 越 的 环 境 之 下 生 活 . 濡 目染 必 然 会 影 响 其 耳 创 作 , 是 欧 阳修 笔 下 的那 些 描 写 富 贵 闲 适 生 活 的 词 作 就 顺 利 地 于
北宋诗
三、林逋和晚唐体诗人 1.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 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 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 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 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 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 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 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 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 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 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社会现实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如《食糟民》、 《边户》等,此类诗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反映出作者的 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使命感,在传统题材中翻出新意。一类 是深刻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的作品,如《戏答 元珍》等,此类诗作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艺术性较 高,同时他还喜好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的事物,并注 入士大夫的文化情趣,体现了由细微之处寻绎诗材的创作 用心,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另外,值得一提的 是欧阳修的评诗专著《六一诗话》,开后来诗话词话之先 河。
2. 林逋是晚唐体的代表作家,也是宋代隐 逸诗人中名声最大的一位。他擅长用细碎小
巧的笔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其诗 的主要内容是歌咏西湖美景,尤其善于咏梅。 晚唐体诗人一般以五律见长,而林逋的五言、 七言近体俱有佳作。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代表作品是 《山园小梅》二首。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经过宋初作家多方面的探索,针对晚唐五代文风进行革新的思潮逐渐形成。
到了宋仁宗庆历(1041-1048)前后,伴随着范仲淹、欧阳修等人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的开展,文学革新的思想变得更为自觉。
因为改革政治、表达政见需要儒学理论的指导以及更切于实用的文学形式,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而立国已经数朝,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已取得相当成就的北宋帝国也急需建设足以自立的一代文学,所以不但欧、梅等人对此大声疾呼,朝廷也一再发出矫正文章之弊的诏令。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正反映了当时文坛的必然趋势。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和四六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但4岁丧父,生活贫困。
其母郑氏亲自教他读书,以芦杆代笔,在沙上写字。
24岁进士及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声同气应,切磋诗文。
后入京任职,勇于言事,风节凛然,一度被贬夷陵县令。
仁宗庆历年间,他积极参加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又被贬往滁州等地。
到48岁方召回京师,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逝。
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在北宋文学变革中的领袖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这一场文学变革作为宋王朝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既与当时政治方面的改革相互关联,又是自上而下、依靠政权的力量推进的。
其次,欧阳修在当时的文人群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欧阳修词与其风格研究报告
欧阳修词与其风格研究报告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他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修好古嗜学,博通群书,诗文兼李白、杜甫、韩愈之长,文章名冠天下。
唐末五代以来,一般崇尚内容空洞、风格浮艳、怪僻艰涩的文风。
他着手文风的革新,强调文章的内容重于形式,反对内容浮薄空泛。
写作平实朴素,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得到梅尧臣、苏舜卿、苏轼、曾巩、王安石等人的有力支持,古文革新运动渐次展开,取得蓬勃发展,在平易这点上,他的诗风和文风也颇为一致,常常以文为诗,但诗歌的创作不及他的文章。
欧氏并擅长写词,词作数量颇多,并取得相当成就。
表现风流蕴藉的情调,一般写得清丽明媚、语近情深。
文学批评上,《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发展,提供一种简便灵活的形式。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文字是人用来交流思想和意见的特殊语言工具。
据说任何一种动物都有语言,语言其实是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进行信息交换的媒触。
人具有最高级的神经系统,因而也有最为发达的语言。
人语言发达的一个表现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使用文字这种语言工具。
几千年中国文明史中,文字一直是士人即读书人独享的“桑塔纳”。
一些士人终身在制造“桑塔纳”。
在某一时期,桑塔纳的车型发展出一种只追求形式美观而违背其“载货运人”旨归的方向。
唐和宋初都出现过这种情形。
其文章雕章琢句,险怪艰涩,浮艳侈靡。
这种文风象舞厅里浓烈的脂粉气,令人感到窒息。
欧阳修青年时一直在这样的脂粉气里呼吸,据说后来他读到韩愈的散文,顿有一种在桑拿室的蒸笼里出来给凉水一头浇淋的特“爽”的快意。
浅谈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
浅谈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论文关键词:欧阳修唐诗宋诗诗歌风格论文摘要: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不仅全面师法唐代诗歌技巧,合理借鉴时辈诗人优点,还大胆吸收散文、辞赋等文体质素,形成了气格高致而平易疏畅的诗歌风格。
其不同文体师法各有侧重,使其诗歌在不同的文体问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大凡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往往都是博采众长而转益多师的。
若从文学创作的学缘看,欧阳修应是十分丰富的,他不但主动师法众多唐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合理借鉴同时代诗人的诗歌优点,还大胆地吸收散文、辞赋等其他文体的成分,从而成就了其诗歌气格高致而平易疏畅的艺术风格。
一、对唐诗的全面师法欧阳修对唐诗的学习是很全面的。
他先后师法过韩愈、韦应物、李白、孟郊、贾岛、李贺、郑谷等诗人。
其诗集中以师法唐人为题的就有《弹琴效贾岛体》《太白戏圣俞》(一作《读李白集效其体》)《刑部看竹效孟郊体》《奕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春寒效李长吉体》等诗歌。
他曾在《六一诗话》中论及唐末郑谷诗时说:“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
宋人朱弃说:“圣俞少时,专学韦苏州诗,世人咀嚼不入,唯欧公独爱玩之。
元人刘埙也认为欧诗“有甚似韦苏州者”。
当然,在对唐代诸诗人学习中,欧阳修用力最深的是韩愈和李白二人,所以在对欧诗语言特点的认识上就有似韩说与似李说的分歧。
近代学者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则比较细致地指出了欧诗的多重师门,多样特色。
钱基博认为欧诗有“清炼似梅尧臣而原出郊岛之寒瘦”者;有“俊逸似苏舜钦,而原出李杜之豪放”者;有“为李白之振奇,而同韩愈之椒诡”者;有“同白居易之乐易旷真”者。
“以其才大而功深,无所不学,无所不似。
大抵以中晚唐之清炼,祛盛唐之浮廓;而以盛唐中唐之豪荡,舒晚唐之危仄。
”钱钟书也说:“欧公古诗不尽学昌黎,亦显仿太白;五律往往似梅宛陵;夷陵咏风物排律又逼香山。
(一)关于学韩欧阳修诗歌学习韩愈己成公论,此不赘述。
宋元文学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梅诗在风格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具有得
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本朝诗惟宛陵 为开山祖师!”(南宋刘克庄《后村大 全集》卷一七四) “自梅、苏变昆体,独开生新”(叶燮 《原诗》)
三、苏舜钦的诗
1、生平:字子美,号沧浪翁。 2、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以遭诬削职的“进奏院事件”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诗,多以社会政治题材为主。 eg.《庆州败》
《明妃曲二首》简析:
“若得阿娇为妇,当作金屋贮之。”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创造性:出奇出新
《红楼梦》第六十四“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 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 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 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 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 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 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 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最高层。”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 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 还 。”
《江上》、《北陂杏花》、《桂枝香》
二、梅尧臣的诗 《宛陵集》“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1、关心时政 2、日常生活 特点:平淡——炉火纯青
《鲁山山行》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杜牧《山行》:“白云生(深)处有人家” 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至 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 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浅谈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
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家,对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他把文学搞成法器,强调“学习”“联想”“变化”三个要素:“学习”,要求
其学习杰出的前辈作品;“联想”,要求其多探索文学史上及历史上精
彩的作品;“变化”,要求其以新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事物加以诠释与表达,进而导致创作出高贵不凡的作品。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充分利用五言、七言、绝句、抑扬、咏物、咏史
等格式,使文学史上历久不衰形式多变,君臣情仇爱恨深入,令人叹
为观止。
他在诗歌中运用双关、俏皮、美调、情趣等俏丽手法,多以
生活细节表达诗情,令诗歌创作风格独树一帜、极富个性,成就最优
美的诗文。
说到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及诗歌创作,极受历代文人的尊崇,学有余力
的还可以试着深入了解他的作品,将他的诗歌创作手法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在诗歌创作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开拓更大的文学广阔的
天地。
第二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欧阳修的文与诗
一、北宋古文运动的背景
二、 欧阳修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一)欧阳修的散文理论
1、文道并重的文道观。
2、在语言艺术方面,主张学习韩愈“文从字 顺”的一面,反对他“怪怪奇奇”的一面。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杀之”三,尧曰韩愈、李白的影响。
《秋声赋》
一、对秋天及人生的思考
二、对秋声的形象描摹 三、文赋的新形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 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宋玉《九辩》
二、议论巧妙 1、“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是枉杀毛延寿”句: 议论与描写融为一体;
2、“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句:变议论来叙述。
第二节 王安石
一、北宋最杰出的政治家 二、文学创作 1、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至少 比苏辙、苏洵、曾巩强,仅次于欧、苏。 2、诗:在宋代可以跟苏轼、陆游比 。 3、词:数量不多,但造诣也高 ,对苏轼革新 词风有启发,对豪放词派的形成起了一定作 用。
《明妃曲》
一、立意新警 1、王的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毛延寿; 2、王的悲剧最根本的原因是帝王的薄情寡恩。 3、将昭君美人失宠的悲剧泛化为封建社会士 大夫的怀才不遇,将个人的悲剧上升到具有 普遍性的社会悲剧。
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二)欧阳修散文的成就
①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②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③对散文文体发展的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 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经过七八十年的涵育,北宋王朝在仁宗朝前期呈现出新的气象,但也因无节制推恩荫补,以及官员贪污腐化等与专制统治相孪生的痼疾,也给北宋王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因此,自真宗朝后期开始,如何巩固政权,兴利革弊,作为朝廷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政治课题,就摆在了士人面前。
这对以儒学为基本知识构成的官僚和士人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这一历史时期,如何深探儒学精义,使之能够立定根基而不为佛教摇动,并进而笼系人心、激扬士大夫气节为政权服务,就成为仁宗朝政治现实对儒学之士提出的迫切要求。
可以说,复兴儒学的学术指向与兴利革弊的政治需求,就历史性地落到了科举入仕的新兴官僚阶层身上,政治关注的焦点问题必然转移到重建士人气节上来。
于是,以回归儒学道统为号召而重在塑造士人气节的政治诉求,就成为有识之士的政治主张和文化建设指向。
可以说,仁宗朝前期的历史境遇,为宋代文学风气的转变提供了历史需求。
第一节欧阳修诗文革新的前因后果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
于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次年到洛阳任钱惟演幕下的留守推官,结识了尹洙、梅尧臣等人,相互切磋诗文。
一生勇于言事,风骨凛然,颇有政治建树,晚年官至参知政事。
65岁致仕,定居颍州,次年病死。
欧阳修博学多才,兼有名臣、文学家两重身份,对宋代诗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史》论及宋代之“文”的演变:“国初,杨亿、刘筠犹袭唐人声律之体,柳开、穆修志欲变古而力弗逮。
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
”在诗歌方面,正是欧阳修以独到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实绩,并得梅尧臣、苏舜钦为羽翼相号召,宋诗初步具有了独立的面目。
而在词体的发展上,欧阳修继承了当时流行的南唐、西蜀一派婉媚旖旎、流丽疏隽的词风而有所发展,具有婉媚清丽与豪放跌宕两种不同风格的词风,进而影响到后来的词人,成为有宋一代基本的词体范式;在散文方面,欧阳修推崇韩愈而有新变,丰约有度而又曲折自然,感慨生神而含蕴丰富,其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意趣与践道崇德的政治伦理内容,成为宋代基本的文章范式而溉育百代。
浅议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议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多情怀酒杯余事作诗人——浅议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众所周知,欧阳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算不上一流的大家,但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足可以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在这里,不谈文章,专说他的诗歌。
在《六一诗话》中有这样的话“退之笔刀无施不可,而尝此诗为文章末事,其诗曰:‘多情怀酒杯,余事作诗人’也。
”这是欧阳修称韩愈的话,我认为也可论他自己。
欧阳修的诗、文、词、赋都很有成就,但平生最下功夫的,是在文章而不是在诗词。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低估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以诗而论,就有新的特点。
下面,我从欧诗的创作方法、题材、立意形式、风格等方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以文为诗欧阳修的诗继承韩愈的风格,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是指以议论入诗。
以议论入诗,《诗三百篇》中时已有之,但不是大量存在,不是一种倾向,所以不能算作一个特点。
真正形成特点,是从韩愈开始的。
但在韩愈所处的时代,还只是个人的特点,不能算时代的特点。
成为时代特点,是当宋人大量“以文为诗”之后。
而欧阳修就是具有这种时代特点的宋诗作者之一。
通过学习欧阳修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其一:欧诗的“以文为诗”首先表现为以个别文句入诗。
例如《酬诗僧惟晤》说:“诗三百五十篇,作者非一人”;又如《食槽民》说:“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三饥”;《明妃曲和王介甫二首》其一:“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借口”;《鬼车》说:“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等等。
其二,欧阳修的“以文为诗”还表现在几乎全篇散文化。
如《赠李士宁》:吾闻有道之士,游心太虚,逍遥出入,常与道俱。
故能入火不热,入水不濡,尝闻其语未见其人也,岂斯人之徒欤?不然,言不纯师,行不纯德,而滑稽玩世,其东方朔之流乎?这几句话,说是诗,固可;说是散文,我认为未尝不可。
其三,欧阳修的“以文为诗”,还不仅表现为散文化,更表现为用诗来写时事,用诗来写政论。
例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有云:百姓病已久,一言难遽陈。
浅谈杜甫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之气度
浅谈杜甫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之气度作者:张洁薇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摘要: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关口,他的诗歌形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他衔接了从盛唐到中唐的伟大转变,唐初受六朝诗风影响大,诗文辞采华茂,后又以陈子昂为代表兴起复古运动,提倡“风骨兴寄”,不免出现贵古贱今的现象,但杜老先生却认为创作应该兼采众长,他以庾信、初唐四杰的创作特点为切入点,表达了他各体兼备、古今尽学的创作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诗歌创作;博采众长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确,他的诗叙写战争,描写天下苍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杜诗风格沉郁顿挫,是因为其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所以沉郁,因为其诗艺精湛、抑扬跌宕所以顿挫,但是杜诗除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也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萧散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影响了多样的诗歌风格,同样,他本身也并没有所谓“文人相轻”的狭隘,反而具备博采众长的气度,这在他的《戏为六绝句》中表达的很清晰。
一、重“质”亦不轻“文”的创作唐朝玄宗后期,沉溺于声乐,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朝廷大权旁落,在表面的盛世之下,各种隐藏的矛盾一触即发,终于,天宝十四载,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之后盛唐气象一去不返。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写在安史之乱后,当时战乱虽已渐平,但一个经历过战火的沉重打击的社会,即使李唐王朝能重整河山,也无法拂去六年来的巨变带来的损害,而此时唐人的诗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情思激荡、境界宏阔的盛唐气象已不可再现,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呈现的幽约细腻、繁缛藻丽。
一批诗人变得心态内敛,反而认为庾信、初唐四杰的诗风不足为道。
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赵次公注引《玉泉子》:“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之姓名,谓之点鬼薄;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这便是讥笑杨炯、骆宾王等四杰的一个例子。
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
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欧阳修诗歌风格分析引言:: 欧阳修主要是继承了韩愈那平易流畅中富曲折变化、文从字顺、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下面就是小编分析欧阳修诗歌作品风格,欢迎大家阅读!欧阳修不仅是一代散文大家,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与梅尧臣、苏舜钦等共同成为宋调的开创者。
其诗风的形成,受到了多种诗歌传统的影响。
他是学者,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所以对西昆体的“雄文博学,笔力有余”(《六一诗话》)颇为赞赏,早期的一些诗歌在语辞和意境上都不难看出西昆体的影响。
但欧阳修更多的是取法唐诗大家李白、杜甫、韩愈。
《庐山高》是欧阳修颇为得意的作品,认为只有李白能与自己一较高下。
这首诗句式的长短错落、音调的抑扬顿挫、风格的俊逸明快,确实颇有李白诗歌的风神;同时作者又以“兮”字句体现出其诗特有的回环唱叹之美。
不过,对李白诗风的学习只是欧阳修的个人喜好,他的诗歌影响更大的还是那些取法杜甫、韩愈而形成的具有宋诗特色的作品。
“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这些最早出现于杜甫诗中、由韩愈发扬光大的特点此时又被欧阳修所继承。
欧阳修在《镇阳读书》诗中所说“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指出了宋人关注现实、议论时事的特点,而欧阳修之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正是为了以散文流畅的表达方式来体现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这样,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连贯流畅也就与韩愈的生僻险怪区别开来;在以议论为诗上,欧阳修的带情韵以行也不同于韩愈,而更得杜甫诗的精髓,但议论的思致深刻则过于杜甫。
例如《再和明妃曲》诗说:“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为借题发挥、借汉言宋的议论之语,但它以诗歌对明妃远嫁匈奴事的描写为铺垫,并不显得枯燥和突兀,而且议论之深刻与警策,也使这几句反而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又如《唐崇徽公主手痕和韩内翰》: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涧草自春秋。
芬芳悱侧解杜 转益多师学杜——袁枚对杜诗学的贡献
芬芳悱侧解杜转益多师学杜——袁枚对杜诗学的贡献
刘明华
【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3()1
【摘要】(一)作为一部诗歌批评的专著,《随园诗话》以其宣传“性灵”的鲜明主张而在晚清诗坛上独树一帜。
而袁枚以“性灵”的观点来审视杜诗,并提出自己的学杜主张,同样也在杜甫研究史上独具只眼。
本文以《随园诗话》为主,兼及其他论著中的材料,对袁枚论杜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
【总页数】6页(P10-15)
【作者】刘明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杜诗详注》对杜诗学的贡献
2.论吴见思《杜诗论文》的特色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
3.独具一格的杜诗评注本介绍赵星海的《杜解传薪》独具一格的杜诗评注本--介绍赵星海的《杜解传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论欧阳修诗文的艺术成就
略论欧阳修诗文的艺术成就
李英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33)2
【摘要】@@ 一、欧阳修对中国文学的巨大贡献rn欧阳修是我国宋代杰出的文豪,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诗文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表现意境,是抒写人生感受的抒情文学.它彻底摆脱了六朝诗歌影响下宋代文学的浮靡之风.【总页数】2页(P127-128)
【作者】李英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留学生部,辽宁,大连,1160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欧阳修诗文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2.欧阳修滁州诗文创作与行迹研究
3.欧阳修:诗文革新的文坛领袖
4.欧阳修诗文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研究
5.北宋诗文革新视野下的赋风演进——以欧阳修与梅尧臣辞赋创作为中心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欧阳修转益多师及其诗风渊源论文关键词:欧阳修唐诗宋诗诗歌风格论文摘要: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不仅全面师法唐代诗歌技巧,合理借鉴时辈诗人优点,还大胆吸收散文、辞赋等文体质素,形成了气格高致而平易疏畅的诗歌风格。
其不同文体师法各有侧重,使其诗歌在不同的文体问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大凡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往往都是博采众长而转益多师的。
若从文学创作的学缘看,欧阳修应是十分丰富的,他不但主动师法众多唐代诗人的创作技巧、合理借鉴同时代诗人的诗歌优点,还大胆地吸收散文、辞赋等其他文体的成分,从而成就了其诗歌气格高致而平易疏畅的艺术风格。
一、对唐诗的全面师法欧阳修对唐诗的学习是很全面的。
他先后师法过韩愈、韦应物、李白、孟郊、贾岛、李贺、郑谷等诗人。
其诗集中以师法唐人为题的就有《弹琴效贾岛体》《太白戏圣俞》(一作《读李白集效其体》)《刑部看竹效孟郊体》《奕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春寒效李长吉体》等诗歌。
他曾在《六一诗话》中论及唐末郑谷诗时说:“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以其易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
宋人朱弃说:“圣俞少时,专学韦苏州诗,世人咀嚼不入,唯欧公独爱玩之。
元人刘埙也认为欧诗“有甚似韦苏州者”。
当然,在对唐代诸诗人学习中,欧阳修用力最深的是韩愈和李白二人,所以在对欧诗语言特点的认识上就有似韩说与似李说的分歧。
近代学者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则比较细致地指出了欧诗的多重师门,多样特色。
钱基博认为欧诗有“清炼似梅尧臣而原出郊岛之寒瘦”者;有“俊逸似苏舜钦,而原出李杜之豪放”者;有“为李白之振奇,而同韩愈之椒诡”者;有“同白居易之乐易旷真”者。
“以其才大而功深,无所不学,无所不似。
大抵以中晚唐之清炼,祛盛唐之浮廓;而以盛唐中唐之豪荡,舒晚唐之危仄。
”钱钟书也说:“欧公古诗不尽学昌黎,亦显仿太白;五律往往似梅宛陵;夷陵咏风物排律又逼香山。
(一)关于学韩欧阳修诗歌学习韩愈己成公论,此不赘述。
要强调的是欧阳修学韩的重点是学习韩诗“无施不可”的笔力。
其在诗歌创作中尝试的各种技巧诸如化韵为散、化齐为杂、律古互渗等语言形式技巧和叙议结合、情理共融、曲折委备的行文方式等均是为了达到其“叙人情、状物态”的“无施不可”和“变态百出”的表达效果所作的尝试。
对于笔力的强调,《欧阳修全集》凡三处:一是明道元年《书梅圣俞稿后》评梅尧臣诗时说:“其体长于本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
-二是他晚年在《六一诗话》中评价韩愈诗歌时说:“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
然其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
三是在《六一诗话》中评价杨亿等西昆体诗人时说:“盖其雄文博学,笔力有余,故无施而不可,非如前世号诗人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
-其中的“无施不可”当有两方面意思:一是指诗歌题材广泛,什么内容皆可入诗;二是指诗歌的语言表现功能强,什么内容都能充分表达。
“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则是指韩愈等人诗歌长于记叙、精于说理的特色,是对“无施不可”笔力的具体描述。
可见,欧阳修一生中选择韩愈诗歌作为师法对象,最重要的是因为韩愈诗歌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即所谓笔力。
诗人对这种“无施不可”笔力的不懈追求,从而导引其诗歌往往注重叙事性和说理性的结合。
这种结合已经同唐诗所追求的含蓄审美趣味有所差别了。
正如朱熹所说:“本朝杨大年虽巧,然巧之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
及至欧公,早渐渐要说出来。
”杨亿与欧阳修诗风的差异,其实质是唐诗审美观念与宋诗审美观念的差异。
从这个意义说,欧阳修诗歌的“说出来”。
表明诗人对诗歌记叙、议论功能的追求中已经透露出几分思致之美。
这也是欧阳修诗歌风格虽然呈现出平易疏畅却仍不乏“气格”的深层原因。
(二)关于学李欧阳修对李白的诗是很喜欢的。
张戒《岁寒堂诗话》指出:“欧阳公学退之,又学李太白。
他对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风格总是誉于言表。
如其《太白戏圣俞》写道:开元无事二十年,五兵不用太白闲。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千奇万险不可攀,蔽视蜀道犹平川。
宫娃扶来白己醉,醉里诗成醒不记。
忽然乘兴登名山,龙咆虎啸松风寒。
山头婆婆弄明月,九域尘土悲人寰。
吹笙饮酒紫阳家,紫阳真人驾云车。
空山流水空流花,飘然已去凌青霞。
下看区区郊与岛,莹飞露湿吟秋草。
《笔说·李白杜甫诗优劣说》云:落日欲没崛山西,倒着接篱花下述。
襄阳小儿齐拍手,大家争唱白铜提。
此常言也。
至于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然后见其横放。
其所以警动千古者,固不在此也。
杜甫于白,得其一节,而精强过之。
至于天才自放,非甫所到也。
诚如胡仔所说:“嘉裕以来,欧阳公称太白为绝唱,王文公称少陵为高作,而诗格大变。
”欧阳修对于李白的喜爱乃在于其平易洒脱的风格,他努力对这种风格加以吸收并融化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他的五七言古诗在表现题材与章法结构上继承了韩诗的某些特点,但就风格而言却没有韩诗的奇险。
如庆历元年的《忆山示圣俞》就是一篇结构跌宕,行文曲折迂回,而语言疏畅的长诗。
这似乎可以看做是诗人以李白诗歌的平易风格对韩诗的矫正,而这显然也与他对李白诗歌的喜爱、学习、继承有关。
最为诗人称道的是其《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这首诗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博采众长而自成一体的创作方法。
该诗在构思立意上学习韩愈,诗写庐山高耸于长江之滨,以飞动的气势描写庐山千岩万壑、晨钟暮鼓之趣,从而表现对同年刘中允归隐其间的羡慕之情。
在结构上全诗以散文章法为主,生新拗折。
在韵律上该诗追步韩愈《病中赠张十八》,使用江韵。
江韵属险韵,因难见巧,愈险愈奇。
而在语言上又直接取法李白《庐山谣》《蜀道难》,句式参差,语言疏畅,气韵流走,有一气呵成之感。
诚如钱钟书《宋诗选注》所云:“他(欧阳修)深受李白和韩愈的影响,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来的形式,一方面使这些形式具有弹性,可以比较地畅所欲言而不至于削足适履似的牺牲了内容,希望诗歌不丧失整齐的体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样的流动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上对韩、李均有所继承,对韩愈的继承表现在题材和诗歌的章法结构上,对李白的继承则更多地表现在诗歌语言风格上。
可以说,他融化二人风格于一体而自出胸臆,形成了其诗歌既曲折多姿又情深韵远的平易疏畅诗风。
如宋人胡仔《苔溪渔隐丛话后集》所称赏的那样,欧阳修文学创作是“自出胸臆,不肯蹈袭前人”的。
二、对宋诗的合理吸收欧阳修对其所生活的宋代诗坛也多有师法和借鉴。
比较突出的有王禹偁、杨亿、钱维演、谢绛、梅尧臣等人。
欧阳修非常仰慕王禹偶的为人,在贬官滁州时瞻仰王禹偁的画像,并作《书王元之画像侧》云:偶然来继前贤迹,信矣皆如昔日言。
诸县丰登少公事,一家饱暖荷君恩。
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
名姓已光青史上,壁间容貌任尘昏。
因为王禹偁也曾经被贬到滁州做地方官,诗歌颇联化用王禹偁《滁州谢上表》“诸县丰登,若无公事。
一家饱暖,共荷君恩”之语。
诗的首句说自己踏着“前贤”足迹,到滁州来任职,表达了对王禹偁敬佩之情和效法之意。
可以说,王禹偁对欧阳修的影响是很深的,欧阳修早期的政治态度、人生追求、文道观念、创作风格均有受王禹偁影响的痕迹。
王禹偁曾写过一篇《朋党论》说:夫朋党之来远矣,自尧舜时有之。
八元、八凯,君子之党也;四凶族,小人之党也。
惟尧以德充化臻,使不害政,故两存之。
惟舜以彰善明恶,虑其乱教,故两辨之。
由兹而下,君子常不胜于小人,是以理少而乱多也。
夫君子直,小人谈。
诀则顺旨,直则逆耳.人君恶逆而好顺,故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君天下者能践斯言而行之,则朋党辨矣,又何难于破贼哉?欧阳修著名的《朋党论》是否受到王禹偁此文启发呢?我们将二文作些对比。
欧文曰: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罐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王文将历史上各种朋党分成“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两类,然后从君子与小人的人格特征与人君心理特征分析了“君子常不胜小人”的事实,最后希望人君能以《尚书》之言明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
欧文重点在于阐明“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观点。
二文虽然立论的角度不同,但从两文的对比中可见,欧阳修关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分显然受到王文启发。
关于文道关系,王禹偁在《答张扶书》中说:“夫文,传道而明心也。
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
且人能一乎心至乎道,修身则无咎,事君则有立。
及其无位也,惧乎心之所有不得明乎外,道之所畜不得传乎后,于是乎有言焉;又惧乎言之不易泯也,于是乎有文焉。
信哉不得已而为之也!既不得已而为之,又欲乎句之难道邪?又欲乎义之难晓邪?必不然矣……姑能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又辅之以学,助之以气,吾将见子以文显于时也。
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说:“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
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
其道,周公、孔子、孟物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
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
” 二文都强调文章是用以明道的工具性质,“以使道能传之后人,取信于后世”才是目的。
因此,所明之道要容易理解,那么文章的语言则要明了易懂。
王文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文的“传道明心”目的,而且古人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要求“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
欧文提出“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主张当与王文“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主张有内在联系。
王禹偁诗歌创作虽然是从学习白居易开始的,但是他并未囿于元和一体,而是学习白居易乐府诗精神,写了一些现实性很强的讽谕诗。
如《感流亡》《对雪》《射弩》等诗皆是“多涉规讽”“未尝空言”的现实主义作品。
并且逐渐由学白向学杜转变,寻求诗歌的新境界,他自己曾作诗说:“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欧阳修以现实生活题材进行诗歌创作的努力,实在是对王禹偶诗歌现实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
文忠之诗,雄深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筋矣。
”实为的论。
欧阳修于天圣八年充西京留守推官。
当时,在洛阳聚集了一批声气相投的文人,经常在闲暇之时出游观景,诗酒高会,互相唱和,切磋诗艺。
王辟之《绳水燕谈录》云:公(欧阳修)与尹师鲁、梅圣俞、杨字聪、张太素、张尧夫、王几道为七友,以文章道义相切靡,率尝赋诗饮酒,闲以谈戏,相得尤乐。
欧阳修《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也说:文嘻公善待士,未尝责以吏职,而河南又多名山水,竹林茂树,奇花怪石,其平台清池上下,荒墟草莽之间,余得日从贤人长者,赋诗饮酒以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