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修改
真相大揭秘!2024年最新科学发现揭示人类身体奥秘!
真相大揭秘!2024年最新科学发现揭示人类身体奥秘!1. 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始终是一个推动进步和改变的力量。
2024年,正如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也迎来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
这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了人类身体中隐藏的奥秘,为我们探索健康与长寿之谜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文将全面介绍这些最新发现,并对其意义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讲述。
首先,在"人类身体奥秘的探索"部分,我们将重点关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细胞再生能力方面的新发现。
接下来,在"健康与长寿之谜解析"部分,我们将详细剖析科学家们对健康生活方式、DNA修复以及营养摄入和细胞更新平衡重要性的建议。
然后,在"心灵-身体互动机制揭秘"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情绪、冥想和内在信念对身体健康状态调控的影响。
最后,在"科技未来展望与应用前景展望"部分,我们将对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生物打印技术的革命性影响进行分析与展望。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全面揭示2024年最新科学发现对人类身体奥秘的探索。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到这些最新发现对健康和长寿之谜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心灵与身体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未来科技在医疗领域中的潜力。
我们相信,这些突破性发现将为人类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2. 人类身体奥秘的探索:在对人类身体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关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细胞再生能力的新发现。
2.1 神经系统的新发现: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对于神经系统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科学家们发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传统上,我们认为信息仅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来传递,但现在我们知道这只是一部分真相。
实际上,神经元之间也可以通过化学信号进行交流,并且这种化学通信可能对人类认知和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内容拓展+典型例题解析 北师大版必修1
第1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内容拓展典型例题解析(北师大版必修1)【典型例题解析】考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例1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命系统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解析: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分子、原子等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器官层次进入到细胞层次。
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得出的。
答案:B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具有核膜,说明细胞具有统一性B.蓝藻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解析:原核细胞无核膜。
蓝藻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生殖,不含有染色体。
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
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细菌无内质网。
答案:C例3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哪种特征与你的鉴定有关?()①核膜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检测有无核膜可以判断该细胞属于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检测有无细胞壁,可以判断该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或原核细胞。
答案:A例4 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是相同的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解析:不同细胞中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等不一定相同。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
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在生物教材中我们认识了许多生物科学家,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总结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课本历史人物成就:必修一(一)与细胞有关的科学家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0、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1、毕希纳: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2、萨姆纳: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3、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人类探险史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
人类探险史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人类探险史: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人类天生对未知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从古至今,人类通过不断的探险,开启了一段段壮丽的探险史。
这些探险之旅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从早期的地理探索、极地探险、太空探索等多个角度,介绍人类对未知世界勇敢的探索历程。
地理探索:解锁未知大陆的奥秘人类探险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地理探索的早期。
早在公元前6世纪,有希腊探险家波塞冬尼修斯通过船只环球航行,揭开了地中海以外地区的神秘面纱。
而后,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为欧洲国家拓展了广阔的新领土。
这些地理探险不仅让人类认识到地球的形状和真实大小,也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
极地探险:征服极寒之地的勇气人类对极地的探索始于十九世纪。
那时,北极是许多探险家追逐的目标。
英国探险家弗兰克林率领的无敌号探险队征服了北极,并尽情享受着那片未知世界的美景。
然而,南极大陆的发现却由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完成。
他率领的队伍在1911年首次抵达南极点,成功征服了人类最后的未知之地。
极地探险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人类意志和勇气的考验。
太空探索:迈出地球的最后一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可以说是探索史上最具意义的一步。
1957年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首次进入了太空时代。
自那以后,各国纷纷加入到太空探索的行列中。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火星探测项目等一系列太空探索任务不断推动着人类航天技术的突破。
现代探险:从平地到深海、从丛林到细胞除了地理、极地和太空探索,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从未停止。
如今,科学家们面对着新的挑战,探索各个领域中的未知奥秘。
深海探险船宇航员曾潜入海底深处,发现了许多全新的生物物种和神秘海洋环境。
生物学家们探索丛林和荒野,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物种和生态系统。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是一个神秘而又惊奇的存在,曾经有人说:“生命从何而来?”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他们不断地挖掘、研究和探索,试图为大家解开这个难题。
一、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困扰科学家们已久的问题。
现在已经知道,生命起源于亿万年前的地球上。
它的演化是基于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细胞的形成。
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这是非常简单的生命形式。
但是,单细胞生物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为生命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据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生命的起源有两种主流理论,即大气原始池说和沸石海绵说。
大气原始池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的大气环境下,通过各种化学反应生成了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这些有机分子逐渐形成了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子,进而发展出了有机细胞,最终演化成了现代生命,其中有机细胞的形成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沸石海绵说则认为生命最初可能是在岩石中的小孔洞,通过这些孔洞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发生,随着碳化学反应的不断进化,终于产生了有机细胞,生命从而得以持续演化下去。
二、生命的进化随着生命的诞生,它开始沿着演化之路前进。
生命的演化有着非常长的历史,包括地球生物的早期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以及海陆生物的分化和演化等过程。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生命不断进化,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形态和生命形式。
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篇章。
从单细胞生物到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再到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识和文明的崛起,每一个阶段都在推动着生命的进化。
它表明生命能够不断创新和进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三、生命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另外,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等,也在给生命的未来带来不便。
科学家们也在积极地探寻新的解决方案,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以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的未来。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的研究历史-1
细胞的发现与细胞的研究历史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
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
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虽然他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后世的科学家仍认为其功不可没,一般而言还是将他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
而事实上真正首先发现活细胞的,还是荷兰生物学家雷文霍克(列文虎克)。
1674年,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以自制的镜片,由雨水、乃至于他自己的口中发现微生物,他也是历史上可找到的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业余科学家。
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博物学即二十世纪后期所称的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的总称)拉马克(Jean-Baptiste de Lamarck,1744—1829)提出:“所有生物体都由细胞所组成,细胞里面都含有些会流动的‘液体’。
”却没有具体的观察证据支持这个说法。
1824年,法国植物学家杜托息(Henri Dutrochet,1776—1847)在论文中提出“细胞确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又因为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因此观察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观察,也因此这个说法先被植物学者接受。
19世纪中期,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1810—1882)进一步发现动物细胞里有细胞核,核的周围有液状物质,在外圈还有一层膜,却没有细胞壁,他认为细胞的主要部分是细胞核而非外圈的细胞壁。
同一时期,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1804—1881)以植物为材料,研究结果获得与施旺相同的结论,他们都认为“动植物皆由细胞及细胞的衍生物所构成”,这就是细胞学说的基础。
2016生物1习题:第1章 第2课时 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含解析
第2课时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10~11内容,了解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
2.结合图1-13、1-14,从整体上认识和熟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重难点击1。
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发现并认识了细胞。
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细胞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推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薄切片,他用英文单词cell来描述观察到的小格子,虽然胡克观察的组织中的细胞已经死亡,他看到的只是残留的细胞壁,但是后世科学家仍认为他对细胞发现功不可没。
2.荷兰人列文虎克是最早观察、研究、记录活细胞的人,他观察矿质、污水、动植物组织等各种材料,并记录了红细胞、精子、细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胞,遗憾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些“微小生物体”之间有何联系。
3.完成下表并思考讨论(1)归纳细胞学说主要内容: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说中的“一切动植物”能不能修改为“一切生物”?答案不能。
因为一切生物包括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细胞学说的意义①标志着细胞学的兴起,从此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由器官层次进入到细胞层次.②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③和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归纳提炼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活学活用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经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高中生物高一必修一教学案:第1章_第2节_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第2节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1.细胞的发现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2.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施旺和魏尔肖建立和完善的。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细胞的发现1.罗伯特·1665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观察到了许多小室,这是细胞死亡后残留的细胞壁。
2.列文虎克的贡献(1)是最早观察、研究、记录活细胞的人。
(2)他制造出了当时最好的显微镜。
1.最早观察活细胞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罗伯特·胡克C.列文虎克D.孟德尔答案:C细胞学说的建立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论断18世纪奥肯生命体是由小泡状的更为细小的生命体聚合而成的1838年施莱登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最小的活的单位施旺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855年魏尔肖细胞只能来自细胞2.细胞学说的内容(1)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没有参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施莱登C.施旺D.魏尔肖解析:达尔文是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建立者。
答案:A对细胞的深入探索分期时间特点第一阶段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第二阶段19世纪80年代细胞学显微水平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细胞学亚显微水平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分子细胞学水平3.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研究,这属于细胞学发展的哪一阶段()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答案:C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例]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建立于18世纪B.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C.它的内容是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细胞是生物体最简单的结构[解析]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除了病毒之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构成的,不是最简单的结构。
细胞的发展史简要内容
细胞的发展史简要内容
细胞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生命起源的时期。
大约在38亿年前,原始的生命形式在地球上诞生,这些生命体由简单的分子组成,缺乏细胞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始生命体逐渐发展出了细胞结构,进一步演化成了单细胞生物。
约在20亿年前,细胞进化出了真核细胞的结构,真核细胞具
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这使得细胞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生物过程,如细胞呼吸和蛋白质合成。
细胞进一步发展和演化成了多细胞生物。
大约在6亿年前,最早的多细胞生物出现,这些生物通过细胞的分化和协作来完成各种生物功能。
这个过程导致了不同细胞类型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细胞生物进一步演化成了现代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细胞进化出了特化的功能,适应了特定的环境条件。
例如,植物细胞演化出了细胞壁和叶绿体,适应了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结构支持。
至今,细胞的发展历程仍在继续。
科学家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
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多位科学家的贡献。
主要的发展历程:
1.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首次发现了蜂窝状的植物细胞,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胞。
2. 随后的一百多年间,许多学者对动植物细胞进行了广泛的观察,但对细胞的内在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地位尚不明了。
3. 1801年,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但仍未明确指出这些结构组织就是细胞。
4.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本构造,细胞不仅本身是独立的生命,并且是植物体生命的一部分,并维系着整个植物体的生命。
这是细胞学说的初步建立。
5.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受到施莱登的启发,结合自身的动物细胞研究成果,把细胞说扩大到动物界,提出一切动物组织均由细胞组成,从而建立了生物学中统一的细胞学说。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6. 1858年,德国病理学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的著名论断,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生命自然发生说的观点。
至此,细胞学说才全部完成。
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誉为19世纪三大最重大的自然科学发现。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课件
激发学生对细胞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细胞研究。
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这是一份关于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的PPT课件,通过介绍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特 征、细胞的分类和多样性、细胞的生命活动以及细胞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展示细胞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特征
1
细胞的历史回顾
探索通过显微镜和科学实验揭示细胞的历史。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了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四部分:细描述细胞在维持机体健康、免疫反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探讨细胞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
细胞治疗的发展和前景
展望细胞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结语
1 细胞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
总结细胞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并展望细胞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部分:细胞的分类和多样性
细胞的分类
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和区别。
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部分: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新陈代谢
探究细胞的代谢过程,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分裂和生长
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机制和重要性。
细胞的信号传递和识别
介绍细胞之间的交流和信号传递的方式。
《细胞的发现》细胞之旅:启智之门
《细胞的发现》细胞之旅:启智之门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细胞的发现无疑是科学领域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它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神秘之门,让我们得以窥探生命的奥秘。
细胞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早在 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使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切片时,首次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他看到了一个个小隔间,并将其命名为“细胞”(cell),这个词源于拉丁语“cellula”,意为小房间。
然而,当时胡克所观察到的只是细胞壁,对于细胞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他知之甚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镜的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在 1674 年,用他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原生生物和细菌等微生物。
这一发现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细胞的认识。
但在这个时期,科学家们对于细胞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微小的结构单位。
真正为细胞学说奠定基础的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施莱登在1838 年发表了有关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施旺在 1839 年将这一观点扩展到了动物界,提出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核心观点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生物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后来的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细胞的研究,我们逐渐了解了生命的基本过程,如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等。
在细胞的发现过程中,显微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最初的简单光学显微镜,到后来的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精细结构。
电子显微镜的出现让我们能够看到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共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运转。
认识疾病起源 探索细胞命运——记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郭旭东
认识疾病起源探索细胞命运——记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郭旭东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2期武光磊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随着科技和实验手段的进步,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由浅入深,引发了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
细胞的命运改变与个体发育、疾病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决定细胞命运的因素是什么?依旧是一个未被揭示的谜。
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郭旭东多年来一直从事细胞命运决定中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以非编码RNA在细胞重编程和干细胞分化等方面的表观遗传机制研究为主要方向,展开相关探索工作。
细胞之中存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郭旭东一直不懈求索着。
兴趣成就科研人生兴趣,是理想的灯塔,也是引领郭旭东步入科研领域的钥匙。
因为是理科生出身,郭旭东对生物、化学、物理相关的理科专业一直都十分热爱。
同济大学自21世纪初期开始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并成立了同济大学生命学院。
基于此,郭旭东于2006年来到同济大学就读生物技术专业。
本科期间,他就有很多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并得以认识了之后的博士生导师康九红教授,在他的引导下,郭旭东正式进入细胞生物学领域。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所在。
博士期间,郭旭东的科研之路慢慢步入正轨。
他和研究团队针对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形成机制不明确,限制了该技术发挥作用的现状,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2012年,郭旭东所在团队发现了参与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多个miRNA联合重编程因子共同发挥命运转变调节的重要作用,这对理解重编程这一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的miRNA功能和通过重编程获得完整形态的iPS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科研梦想的牵引下,博士毕业后的郭旭东进入了同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流动站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再生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两年半的博士后生涯是郭旭东科研的转折点。
期间,他致力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命运决定机制研究,迎来了科研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相关科研成果还成功发表在Cell子刊上。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医药方面 :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 ),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这些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
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
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和细菌还在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食品工业 :人们通过观察研究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农、林业方面 :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都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 21 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
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
科学研究证明,每公顷大豆在其一生中能够固定氮素 102 千克(折合成硫酸铰是 510 千克 )。
细胞发现史
年前后发明的。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发明的。这个显 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低。 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 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詹森 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 多年后, 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事隔 90 多年后,显微镜又被荷兰人列文虎克 研究成功了,并且开始真正地用于科学研究试验。 研究成功了,并且开始真正地用于科学研究试验。关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 过程,也是充满偶然性的。 过程,也是充满偶然性的。 年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市,从没接受过正规的科学训练。 列文虎克于 1632 年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市,从没接受过正规的科学训练。 但他是一个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兴趣的人。一次, 但他是一个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兴趣的人。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听说荷兰最大 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镜店可以磨制放大镜, 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镜店可以磨制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东 西看得很清楚。他对这个神奇的放大镜充满了好奇心, 西看得很清楚。他对这个神奇的放大镜充满了好奇心,但又因为价格太高而买 不起。从此,他经常出入眼镜店,认真观察磨制镜片的工作, 不起。从此,他经常出入眼镜店,认真观察磨制镜片的工作,暗暗地学习着磨 制镜片的技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 制镜片的技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1665 年,列文虎克终于制成了一块直径只 有 0。3 厘米的小透镜,并做了一个架,把这块小透镜镶在架上,又在透镜下 。 厘米的小透镜,并做了一个架,把这块小透镜镶在架上, 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 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射出所观察的东 这样,列文虎克的第一台显微镜成功了。 西。这样,列文虎克的第一台显微镜成功了。由于他有着磨制高倍镜片的精湛 技术,他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已有的任何显微镜。 技术,他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已有的任何显微镜。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细胞是微小的,细胞生物学所面对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才能看见细胞。
在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是细胞成为可见的物体。
以后几百年内关于细胞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这种简单装置发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依赖玻璃透镜制造技术的改进。
1665年Robert Hooke 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经观察一片软木,发现它由大量小腔室组成,他称这些腔室为“cells”。
“cell”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
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 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
■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
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约有200年,直到19世纪,光学显微镜才开始广泛用来考察活细胞。
细胞生物学明确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人为此做出了贡献。
最早认识到活细胞各结构作用的是Rudolf Brown。
他研究兰科和萝摩科植物细胞,发现了细胞核。
Rudolf Brown于1833年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调节部分。
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 Schleiden于183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细胞发现史
细胞发现史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对于细胞的发现,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为您介绍细胞发现史的相关内容。
1. 17世纪前:细胞的发现之前,人们对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体是由无生命的物质构成的,直到17世纪之前,才开始有人提出了细胞的存在的概念。
2. 17世纪:细胞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薄片中的细胞结构。
他发现植物组织中存在着由细胞组成的结构,并将这些结构称为细胞。
3. 18世纪:18世纪,细胞的发现进一步深入。
德国生物学家马提亚斯·舒莱登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组织的观察,发现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发现被称为细胞学的开端。
4. 19世纪:19世纪,细胞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德国科学家鲁道夫·菲尔茨发现了细胞核,他提出了细胞是由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观点,为后来的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5. 20世纪:20世纪是细胞学研究的黄金时期。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21世纪:21世纪,细胞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更加深入。
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和荧光显微镜等技术的应用,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发现对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揭示了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还为研究生命活动的机理提供了基础。
细胞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例如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出现,为人类健康带来了福音。
总结起来,细胞的发现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和研究。
从最初的细胞观察到细胞核的发现,再到今天的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学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发现史的进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细胞发现,人类认识生命的里程碑
细胞发现,人类认识生命的里程碑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发生在距今大约32—37亿年前。
但是,人们对构成生命的最基本单位——细胞的认识却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细胞的发现敲开了生命奥秘的大门,为生命现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细胞就像砌成“大厦”的“砖”。
因此,对细胞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任务。
历史上最早观察和发现细胞的是谁?他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名叫罗伯特·胡克(1663—1703)。
▲罗伯特·胡克他创制了第一架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显微镜,并利用这架显微镜做了大量观察,发现软木是由一个个蜂窝状的小空洞组成。
将此结果整理成《显微图谱》一书,于1665年发表。
在该书中他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道:“我一眼看到这些形象就认为是我的发现,因为它的确是我第一次见到的微小空洞,也可能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发现。
这显然使我理解了软木为什么这么轻的原因。
”他把所观察到的小室称之为“Cell”(细胞),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细胞的概念,是人类认识生命的里程碑。
毫无疑问,细胞的发现要归功于胡克。
但是,后人发现胡克观察到的只是植物细胞壁围成的轮廓,是死的细胞。
那么,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谁呢?与胡克同时代,荷兰布商叫列文虎克(1632—1723),他为检测布的质量,掌握了磨制透镜的技术,一生亲自磨制了550块透境,装配了247架显微镜,为人类创造了一批宝贵的财富。
▲列文虎克他于1677年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了池塘中的原生动物、人及哺乳动物的精子等完整细胞,还在鲑鱼的血细胞中看到细胞核。
这些工作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与胡克相比,列文虎克的工作毫不逊色。
后人认为,活细胞的发现应归功于列文虎克。
鉴于列文虎克在生物学中的卓越贡献,1680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99年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称号。
列文虎克的一生是刻苦奋斗的一生,他勤奋不息,刻苦钻研,由一个布店学徒成长为一位著名的学者,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自学成才的楷模,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神奇的细胞探索人体微观世界
神奇的细胞探索人体微观世界人体是一个神奇而复杂的生命体系,它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
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内的微小构造。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使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人体的微观世界,并揭示了我们身体内部的奥秘。
一、细胞的发现与历史对于细胞的发现,我们不能不提到17世纪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他使用当时最现代化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一种由无数细小的方格组成的物质,这便是现代所说的细胞。
胡克将这些细小的方格称之为“cellula”,也就是细胞的意思。
从此,人们开始了对细胞的探索之旅。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每个细胞都有一个细胞膜,它起到了细胞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和保护作用。
在细胞膜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遗传信息,并控制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线粒体则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高尔基体则起到了细胞物质运输和合成的功能。
除了这些重要的细胞器外,细胞内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细胞组分,如核糖体、溶酶体和内质网等。
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细胞的正常运行。
三、细胞的多样性与分工在人体中,细胞的种类非常多样化,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有些细胞具有吞噬、分泌等功能,如巨噬细胞和腺细胞;还有一些细胞主要负责传递信息,如神经细胞;还有一些细胞则负责构建和维持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如肌肉细胞和骨细胞。
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相互协作,形成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共同完成人体各种生理功能。
人体的器官系统不仅仅包括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还包括了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系统。
这些系统中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了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四、细胞的重要意义与研究价值细胞的研究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还可以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
干细胞发展史
干细胞发展史引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具备重塑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被誉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明星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
本文将为您介绍干细胞发展的历史,带您回顾这一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一、干细胞的发现与定义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开始对干细胞进行研究。
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发现了胚胎内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细胞,能够自我分裂并生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些细胞被称为干细胞。
随后,人们对干细胞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
二、胚胎干细胞的应用胚胎干细胞是最早被人们发现和研究的一类干细胞。
199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汤姆森首次成功地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这一重要突破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胚胎干细胞具有极强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脏细胞等。
这使得胚胎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虽然胚胎干细胞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但其获取涉及到伦理和法律问题。
胚胎的提取和使用可能引发伦理争议,因为这涉及到胚胎的生命和人道主义的考量。
因此,许多国家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使用进行了限制或禁止。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其他类型的干细胞。
四、成体干细胞的发现和应用除了胚胎干细胞,人体内还存在着一些成体组织中的干细胞。
这些干细胞分布在血液、骨髓、皮肤等器官和组织中。
199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汤姆森成功地从成年人的骨髓中分离出一种称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群。
这一发现引发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又一轮热潮。
成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等。
这为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五、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发现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古韦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方面的突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2.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3.比较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问题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比较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比较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异同点
启学案: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
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大小。
3.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植物都是由构成的;细胞是生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
二、对细胞的深入探索:
1.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有:。
2.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有:。
3.目前,细胞学的研究已进入到水平。
启训案:
1.结合图1-1思考:指出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细胞学说?
3.简单比较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主要异同点?
当堂检测:
1、下列的概述中,不属于细胞学说基本内容的是()
A、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C、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
D、原生质是活细胞内的生命物质
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细胞成为可能。
显微镜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所
起的作
用说明( )。
A.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B.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
C.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D.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一些特点。
下列叙
述中不属于这些特点的是( )。
A.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B.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与实验的结合
C.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D.科学发现不需要继承前人的结果
4、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发明显微镜发现细胞)
②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③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研究(施莱登——提出“无论多么复杂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④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