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方案一)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页是小编帮大家整编的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篇一1、谈话导入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时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仍纹丝不动,而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毛主席在听闻爱子牺牲时挥笔在电报上提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名句。
这些感人的事迹都发生在什么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国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这是为了对方共同的敌人,为了实现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2、揭题,解题课文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称之为亲人?课文目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课文中为什么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称之为亲人?(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再见了,亲人》一教时教学设计篇二教材简析: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较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再见了,亲人》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让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意识。
培养学生面对离别时坚强、勇敢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情和离别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亲情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关爱。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具备一定的朗读和默读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离别时坚强、勇敢的心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创设离别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亲情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故事,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4.3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伟大。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分享自己的感受。
4.5 情境体验创设离别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生字词。
5.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5.3 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签名确认。
6.1 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的体验。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3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___”划出来。
板书:深情厚谊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⑴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出示)⑴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⑴指导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齐读)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人之间的亲情和离别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感受亲人之间的情感。
2. 学会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尊重和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体会亲人之间的离别之情。
2. 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关爱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再见了,亲人》的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谈论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阅读理解:a. 课文讲述了哪些亲人之间的离别情景?b. 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表达他们对亲人的爱和离别的情感的?c. 你觉得课文中的亲人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舍不得?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亲人离别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亲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离别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文学习中的收获,引导他们学会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尊重和关爱他人。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亲人离别的经历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 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真实感人的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模拟离别场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4.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1、《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课前准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
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
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同学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⑴ 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⑴ 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 交流,同学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 重点出示: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学习目标】1. 了解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习认识和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3. 阅读并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记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
2. 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1. 掌握文章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2. 培养学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视、VCR或PPT等教学工具。
2. PPT或黑板。
3. 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重要性和感情的深厚。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先请学生跟读课文,然后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使用图片或实物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家庭故事?文章中提到的亲人有哪些?2.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游戏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如:亲人、告别、泪水、不舍等。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述一个亲人离世的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惜亲人的重要性。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的家人,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思念之情。
六、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以《再见了,亲人》为题目,写一篇有关家人的文章,可以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和朋友等。
2. 提供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词汇供学生参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下节课预习内容。
【板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教案(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学会运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十二个生字,能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语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抗美援朝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了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吗?谁来谈谈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指名回答。
)板书:再见了,亲人二、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什么事情?读后同坐交流收获。
2、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认真读课文,看看从中有什么发现?2、同坐交流,课上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大娘洗衣、送打糕、救伤员失去小孙孙,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的血的代价。
例如:小金花、大嫂等人物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亲情,真情,体会到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战斗,流血牺牲的崇高国际主义精神。
四、质疑问难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提出不懂得问题。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⑴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的腿被炸弹炸掉。
⑵用反问的语气强调肯定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其效果胜过了陈述句。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五、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内容,想不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1、指名朗读。
2、说说自己喜欢这部分内容的原因。
3、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读的优点与不足。
(多让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七、作业设置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小金花朝鲜人民──志愿军大嫂真挚情谊──国际主义精神用音乐奠基调篇二播放乐曲《西风颂》,学生简、速学此曲。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通用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1课文分析:《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既是一篇出色的语言文字训练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优秀教材。
达成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2、理解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体会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
设计特色:1、巧用情境教学法,渲染情境,激发情感共鸣: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件距今已近半个世纪,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本设计充分创设情境,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2、运用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读中悟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浓郁。
宜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在读中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伟大友谊;在读中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文前面的三个自然段结构层次相同,因此可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总结学法,再迁移学法,指导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培养自学能力。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5篇《再见了,亲人》选自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一书。
课文叙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北韩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回忆了与北韩人民难以忘怀的往事,表达了志愿军与北韩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 1 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一、创设情景引入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北韩的土地,和北韩人民并肩作战。
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北韩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 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 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
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
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
《再见了,亲人》教案(精选15篇)《再见了,亲人》教案篇1一、课题直接引入1、课前激qing:今日来听课的老师多吗?紧急吗?紧急是没自信的表现。
不用紧急,你只要静下心来读书仔细思索大声朗读英勇发言就能让听课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有自信吗?2、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再见了,亲人》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我听听你们感情怎么样?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再读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你一边跟他握手,一边说:“再见了,亲人!”(语速要快点)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面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怎么说?(比前面激扬)列车已经走远,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终一次深情地召唤:(读声较高,声音悠长)3、小结:同样一句话,不怜悯况下读法就不同。
二、初读后谈体会,整体感知1、读前提要求,让同学明确读时需要做什么课前读了吗?再读读好吗?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完要说点什么,这是阅读的一个力量,也是一个习惯。
或者是对课文的内容,或者是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情感,要试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来。
不能读完一句话没有。
读完可以先说有关对课文整体方面的感受。
2、同学读书老师巡察3、沟通体会感受老师引导。
4、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记住了等听完后看能不能解决掉啊5、师问:我问一个,你们想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他们的主要情感是什么?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由于他们是亲人呀6、由“亲人”引起辩论有道理也好像没道理,什么样的人是你的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是亲属,是一个家族的。
那么志愿军是中国人跟朝鲜人民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亲人。
那怎么说再见了亲人呢?想跟我辩论吗?三、深化理解体会表情达意(主要学习第一部分)1、提出要求建议,引导有目标的读我盼望你们做其次轮阅读,这回的要求多了,认真听好。
一边读一边抓什么来读呢?第一抓住事实,看看课文都写了哪些事实,有的刚才已经提到,再认真看看这些事实蕴含什么道理,或者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你得理解它,理解了以后,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说服我。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介绍《再见了,亲人》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强调诗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情感和表达能力的发展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创造力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材料2.1 教学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解读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2.2 教学材料准备《再见了,亲人》这首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以便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画作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活动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关注亲情的重要性3.2 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首诗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3 创作与表达让学生分组合作,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画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亲情的感受第四章:评估与反馈4.1 评估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包括诗歌的理解、创作和表达能力4.2 学生反馈在活动结束后,收集学生的反馈和作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强调亲情的意义和表达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5.2 拓展活动推荐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的相关活动,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第六章:教学延伸与家庭作业6.1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故事和经历6.2 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亲人,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其的感激之情要求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亲情活动,如一起做饭或进行家庭游戏第七章:教学资源与参考文献7.1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阅读材料、视频片段和音频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7.2 参考文献列出本节课相关的参考文献,包括诗歌、学术文章和相关书籍鼓励学生阅读这些文献,以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考虑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8.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第九章: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9.1 学生作品展示组织一个学生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诗歌或画作鼓励学生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创作灵感9.2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创意、表达和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强调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总结整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和成长,以及对亲情的理解和认识10.2 展望未来提出对后续课程的展望,如进一步探索诗歌主题或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学生持续关注和珍惜亲情,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诗歌的情感理解和表达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优秀3篇)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优秀3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通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
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9、再见了,亲人)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2023最新-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优秀7篇)
7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将不胜荣幸。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须有文体意识和篇章意识。
语言文字运用要得到落实就要创新“粗读—精读—总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抓住可供学生借鉴迁移的文本表达独到之处,采用“认知—实践—迁移”的模式去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领悟文章反复运用“请求—回忆—反问”段式等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点明文体,引读课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魏巍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请齐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2、说到亲人,你们马上会想到谁?(学生一般会说到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教师可予以肯定。
如果学生说到一些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关系特别密切、感情特别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课题——二、把握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1、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呢?请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词语“战役、硝烟、友谊、噩耗、跺脚、捣米谣、挎着篮子、雪中送炭”。
(抽读,重点强调“役”“跺”的读音,“噩”“谣”“挎”的写法,“噩耗”“捣米谣”的意思。
)3、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相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强调读音:“嫂”是个生字,平舌音要读准。
指导书写: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笔顺比较复杂,注意一竖要伸到下边来。
)(1)在文中,志愿军还怎样称呼大娘?(出示课件:阿妈妮)阿妈妮是朝鲜人民对母亲的称呼,有浓厚的朝鲜民族文化味道。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精选12篇)
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精选12篇)-《再见了,亲人》篇1再见了,亲人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讲述送别的情景,而后回忆几个人或几件事,最后抒发感情,用反问作结。
这部分是教学重点。
每个自然段分别具体介绍了一位人物的感人事迹。
这三个自然段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了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
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1.紧紧扣住“情”,以读体会“情”。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以事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动人的特点,以“读”为突破口,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中,懂得“亲人”的含义及分量,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可以教师的范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初步感受中朝人民的友谊。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动情之处,通过朗读,品味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浓郁的感情、洋溢的情义中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4篇)
再见了,亲人优质教学设计(优秀14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课文,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置疑问难: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课题上的中心词是“亲人”。
)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一自然段。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的意思。
再指名读,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个别读、齐读)师生再一起齐读最后两句话。
问:“这样的人能不能被称作亲人?“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代价什么意思?(指为达到一个目的而付出的物力、精力。
课文指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双腿残废了)再指名读。
自由读,体会为什么大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再指名读、齐读。
体会大嫂是为了什么这样做,所以大嫂也称作亲人。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娘是亲人,大嫂是亲人,小金花呢?她做了什么?我们怎么看待?指名读。
理解“噩耗”是指不好的消息,而且不是一般的不好的消息,是关于人的生命的不好的消息。
知道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
自由读。
指名读。
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
”齐读,再齐读。
为了一个中国战士,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了出来,这样的人我们称4、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的这些人都是朝鲜人民,这三位就是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外国人。
(板书:志愿军)我们来看,大娘把自己唯一的小孙孙不顾了,救了这名战士;大嫂为了挖野菜给志愿军充饥失去了双腿,小金花为了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我要问问同学们,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血缘关系的亲人?是不是?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4、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
志愿军满怀深情地追忆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乘机、曾经、雪中送炭、深情厚意”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2、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感知亲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学习《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板书课题,指出“亲人”的“亲”字下面一横比上面一横短。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通常把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呢?生1:感情深厚的。
生2:关系密切的。
生3:有血缘关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身体会亲人的含义。
(二)学习全文,感受亲情。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想想课文中谁把谁称做亲人?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回答。
)(志愿军把大娘、小金华、大嫂称为亲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情谊深厚。
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称为亲人呢?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
生:轻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生1: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非常好。
生2: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情谊深厚。
师: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情谊深厚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边读边用笔画一画,并把你体会深的语句读一读。
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笔画出感动的'地方,读体会深的语句。
《再见了,亲人》的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简介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再见了,亲人》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和珍惜之心。
二、教学内容简介《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人离别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主人公小明和他的亲人即将离别,他们共同度过了一天难忘的时间。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珍贵,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亲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难点1. 理解亲情的伟大和珍贵,学会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亲人。
2. 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故事情节。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二、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再见了,亲人》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再见了,亲人》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情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感激之情。
二、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0分钟3. 生字词学习:5分钟4. 情感讨论:10分钟5. 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一、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再见了,亲人》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和感受亲情的可贵,明白亲情的意义。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描写亲情、离别和重逢的优秀文章。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一个孩子与亲人分别的故事,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2 教学内容安排本章将从文章的背景、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2 讲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亲人的关爱,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4.2 朗读让学生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4.3 讲解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4.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节,强调亲情的可贵和珍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表现力。
5.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检查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来感受亲情的可贵。
6.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以便于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亲情相关的图片、故事和案例,以便于在教学中进行举例和讲解。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章的教学内容需要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和讨论。
《再见了,亲人》教案
《再见了,亲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1.3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3.2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亲人离别时的心情。
2.教学难点:1.1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1.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2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们认为亲人离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发音、指导朗读。
3.学习生字词3.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3.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感受亲人离别时的心情5.1学生分享自己离别亲人的经历,谈谈感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2提问:课文中的亲人离别时有哪些感人的场景?2.深入理解课文2.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感人场景。
2.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感情3.1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感受。
4.课堂小结4.2提醒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亲人。
5.课后作业5.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人离别的作文。
5.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亲人离别时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惠阳区淡水第二小学吴姬红
A、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从令人感动的词句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
3、学习课文,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4、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诠释亲人的含义。
B、教学重点:
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教学难点:
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
D、教学流程:
一、忆全文,垫情感。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在朝鲜的战场上,志愿军为了保卫朝鲜,不怕牺牲;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生答并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八年来,朝鲜人民与在志愿军朝夕相处,结下了无比深厚的友谊!在分别的时刻,他们难舍难分。
(播放分别视屏)
二、忆大娘,受感动。
我们回忆一下,大娘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使志愿军深受感动呢?(冒险送打糕、洗补衣服、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多好的妈妈呀,在离别的时刻,75岁的老妈妈还不顾疲劳,送了一
程又一程,就是停不下送别的脚步,我们只好请求她:
八年了,她那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多少战士,让我们再次回忆那伟大的母爱:
朝鲜阿妈妮这份情谊真深呀!所以志愿军战士满怀感激赞颂:
三、忆写法,促自学。
1、好,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A、这两段话在写法上与第一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小金花和大嫂都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体会出他们是亲人?
四、学亲人,悟情谊。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写法:(1)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3)每一段最后都是反问句;(3)用第二人称直接表达。
(4)都是:请求→回忆→赞颂。
亲人小金花:
1、小金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2、你能把事情的经过读一读吗?(生读后出示以下句子)
A、同学们,混进敌占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随时被敌人发现,被敌人抓住,献出生命)
B、她们为什么要这样不顾生命的危险混进敌占区去?(为救出志愿军老王)
C、这些句子中有没有那一句子最震撼着你的心灵?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谁和谁“同归于尽”?你如何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个性解读“同归于尽”)(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
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满怀感激地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永生都难以忘怀呀!)
亲人大嫂:
1、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谁来说一下。
(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失去了双腿)
2、出示句子1: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不料敌人的一颗
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
在这一段文字中,有没有哪些词句最触动你的心灵?
3、前沿阵地就是战场,为什么大嫂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跑到阵地上去挖野菜?(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为了能使战斗取得胜利。
)
4、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失去双腿的代价!让我们再次体会这深厚的情谊。
(读全段)
5、吃过大嫂挖的野菜的志愿军战士们,这样对大婶说——
出示句子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比较句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表达?
出示:(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文中有多处出现这
种句式,课后可以抄写你最喜欢的句子。
确实,大娘、小金花、大嫂只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所以,在分别的时刻,志愿军战士这样对朝鲜人民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五、写亲人,畅所言。
1、当然,志愿军战士同样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
(播放战争视频)
视频后投影资料(教师读):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有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土地上,这其中有:在烈火中牺牲的邱少云、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罗盛教、还有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
2、志愿军战士的恩情(板书:志愿军),对于朝鲜人民来说,同样也是比山高比海深啊!在分别的时刻,朝鲜人民的心里也有千言万语要对志愿军说啊!
3、播放分别情景视频。
4、出示练笔内容:大娘、小金花、大嫂只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的代表,他们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假如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或者是其他朝鲜人民,你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可以仿照文中(请求—回忆—赞颂)的写法,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五、别亲人,体情感。
1、八年的朝夕相处,谁说他们不是亲人?经过战争烈火的考验,经过硝烟的洗礼,他们这份用鲜血凝成的情感胜似亲人!(板书:亲人)
2、如今他们要分别了!(播放列车启动图片后教师引领学生读)
A、汽笛轰鸣,战士们就要离开了。
他们只有深情地向朝鲜人民告别——再见了,亲人!
B、登上列车,望着这片土地,他们恋恋不舍——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C、列车开动了,他们要抓紧时间倾诉——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D、列车走远了,战士们大喊——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3、此时此刻,朝鲜人民的心声跟战士们也是一样的,你听——
(出示句子,师生感情接读)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同学们,让我们再现当时感人的情景吧,一二组同学,你们就是志愿军战士;三四组同学,你们就是朝鲜人民。
让我们一句一句地,说出彼此的心声。
(学生扮演朝鲜人民与志愿军话别)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火车远去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再见了,亲人!
六、释亲人,拓延伸。
1、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声音——(展示学生读:)再见了,亲人!最后将化作这个声音——(展示学生读:)亲人!
2、同学们,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亲人;战争中,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他们也是亲人(板书:深情厚谊)。
播放图片:在和平年代,不顾生命抗洪救灾的官兵,是灾民的亲人;在非典时期,不顾个人安危照顾病人的白衣天使,也是病人的亲人……(板书:救灾官兵白衣天使)此时,对于“亲人”,你是否有了不同的理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人是亲人?(学生畅所欲言)(板书:……)
3、小结:亲人无处不在!在关键时刻,能帮助他人、为别人着想是亲人,给予我们爱的人也是亲人!(板书:给予关爱、舍己为人)
4、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子来诠释亲人的含义。
(出示句子)
让我们爱朝夕相处的骨肉至亲,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
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老师同学,将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乐的波浪!
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否相识,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
七、总结全文。
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震撼人心的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的丰富,我们对亲人的理解会更多、更深、更广,当亲人的力量普遍超越了家庭,它将化作我们成长的翅膀(板书:勾勒翅膀的图案),带着我们走向
远方。
同学们,虽然我们相处时间不长,但我们也可能成为亲人。
师生深情呼唤:再见了,亲人!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看电影《上甘岭战役》,写观后感。
2、阅读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了解更多抗美援朝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小金花大嫂
志愿军深情厚谊
救援官兵
医生
……
给予关爱
舍己为人亲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