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垒岛湾海域石油烃分布特征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
五垒岛湾海域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和氮磷比值变化作者:于国庆,钟熙,张龙飞,王春晓,徐振华,徐媛媛来源:《河北渔业》 2015年第4期于国庆1,钟熙1,2,张龙飞1,王春晓1,徐振华1,徐媛媛1(1. 威海市文登区海洋环境监测站,山东威海 264400;2. 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山东威海 264400)摘要:根据2012-2014年5月、10月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五垒岛湾海水中无机氮、无机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和N/P比值的变化。
结果表明,该海域水体中无机氮、无机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202 mg/L和0.011 mg/L,达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均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原因可能是受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所致;除少数站位外,该海域N/P比值接近16∶1,并表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但春季可能受到赤潮的威胁。
关键词:五垒岛湾;无机氮;无机磷;时空分布氮和磷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源元素,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完成无机物至有机物的不断循环,其分布变化在物理方面与沿海城市地面径流、污水排放和大气等的入海通量等作用有关,在化学方面与水体中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生物的分泌排泄物和生物碎屑的氧化分解、再生等因素密切相关[1-3]。
近年来近海频繁发生的赤潮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无机氮、无机磷等造成的富营养化引起的,特别是河口、海湾由于水体交换不良,又受陆源径流、工农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及海水养殖排污等的影响导致赤潮发生次数逐年增加,其发生和发展破坏了局部海区的生态环境平衡,导致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对渔业资源、人体健康和海水的利用都带来损害[4]。
五垒岛湾位于文登市南部海域,是文登市主要的养殖区域,也是周围养殖池塘的主要水源,直接流入该海域的河流有母猪河和昌阳河。
近年来,伴随着南海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为活动不断加剧,特别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与日俱增,港口和海湾中船只的直接污染,五垒岛湾海域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海域环境》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海域环境一、海域环境我国近海的五大海区1、渤海:古名沧海,是中国的内海。
2、黄海:3、东海: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海槽的边缘海4、南海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二、海底地貌(一)海底地貌的类型1、大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
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2、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
3、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
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凸出,总体呈北东一南西向,与岛屿平行。
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二)海底地貌分布规律1、由近海向外海倾斜,坡度由小到大,海水由浅到深,地貌由简单到复杂。
2、各海区地貌的差异黄、渤海只具有单一大陆架,东海主要是大陆架,有部分大陆坡与海槽。
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区类型复杂多样。
三、海洋水文(一)海水温度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
海域水温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二)海水盐度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而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东海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四)潮汐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1、海域环境优势(1)区位优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海洋油气资源分布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 物又称甲烷水合物, 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 由水与天然气结合成 的无色透明结晶体。 它是通过海洋板块活 动形成的。水深500m 的海底温度约为10℃, 1000m的海底约为5℃, 这样可燃冰能够保持 稳态。
采气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 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 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在全球海洋油气探明储量中,目前浅海仍 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 将逐渐进军深海。水深小于500米为浅海, 大于500米为深海,1500米以上为超深海。 2000~2005年,全球新增油气探明储量164 亿吨油当量,其中深海占41%,浅海占31%, 陆上占28%。
世界1992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9.3亿 145.54 927.54 1687.43 1967.96 1893.09 1891.23 2020.36
3477亿
37542 268788 440476 419086 477601 460127 103 273 298 340 792 895 1055
从区域看,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三湾、 两海、两湖的格局。“三湾”即波斯湾、 墨西哥湾和几内亚湾;“两海”即北海和 南海;“两湖”即里海和马拉开波湖。其 中,波斯湾的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里 海沿岸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 北海沿岸的英国和挪威,还有美国、墨西 哥、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都是世界重 要的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国。
100 92.39 6.79 .82 15.84 1.94 6.19 0.82 75.21
2005年,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发 展。2005年,海洋原油产量突破3 000万吨, 比上年增长11.5%;海洋天然气产量达627 7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海洋油气 业总产值739亿元,增加值467亿元,比上年 增长17.9%。广东省海洋油气业产值占全国 海洋油气业产值的48.7%,继续高居全国第 一。
海洋能的分布和特点
海洋能的分布和特点海洋能是指海洋中各种可利用的能源。
根据能源来源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度差能等多种形式。
海洋能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环保性好等特点。
潮汐能是由潮汐引起的水位差产生的能量,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高纬度及大陆架边缘。
其中,高纬度地区是潮汐能开发的重点区域,潮汐能密度最高的区域在加拿大的贝尔岛地区。
潮汐能具有周期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等特征,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商业应用的能源。
海流能则是指由洋流带动液压机组产生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全球洋流带和海峡环流等地区。
其中,我国南海潜水岩直接产生的海流能资源占全国海流能资源总量的60%以上。
由于海流速度较慢,海流能密度不如潮汐能和波浪能,但是它是一种连续稳定的能源,不受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波浪能是由波浪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主要分布在海岸附近和海峡、海湾等区域。
波浪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但具有速度快、密度高、能量丰富等特点。
海浪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南太平洋、北海、波罗的海等。
温差能是指利用海水温度差异产生的能量。
根据海水温度差异大小和分布区域的不同,又可分为热带海域、温带海域和极地海域三类。
温度差异越大、分布区域越广,温差能资源就越丰富。
盐度差能是指利用海水盐度差异所产生的能量,主要分布在河口湾、海峡和北极附近的浅海区域。
海水盐度差异虽然不如其他海洋能源那么明显,但由于它比较易于提取,因此仍具有开发潜力。
总的来看,海洋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巨大的储量。
海洋能对于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推进能源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过,目前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需要通过政策和技术支持来加强海洋能开发,提高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西亚—世界石油的宝库
土耳其海峡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 的唯一海峡,故又称黑海海峡。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 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45 km,整个海峡呈 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 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 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土耳其海峡是海上 交通要道,它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唯一的出海口。冷战时期,美苏均将 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 仍视黑海海峡为欧亚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
石油
石油的形成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 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 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 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 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 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 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 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 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范围称为“油 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 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 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 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 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东海沿岸不同区域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评价
2期
马继臻 等:东海沿岸不同区域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评价
75
果,长江口附近海域贝类的石油烃富集系数 [15] 为 342,说明该海域的贝类已受到石油烃的严重污染。 长江口和江苏海域港口码头众多,沿岸地区工业发达,河口区受纳来自船舶排放含油废水、工业排污 水、城市生活排污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质,2006 年的环境公报显示苏北沿岸海域的入海口附近水域的 养殖区水质均为劣四类,且石油类污染物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16],从而导致该海域的石油烃含量高于其 他海域。
第 27 卷 第 2 期 2008 年 04 月
海洋通报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Vol.27,No.2 Apr. 2008
东海沿岸不同区域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的 分布特征及其评价
马继臻1, 2, 3,袁骐2,蒋玫2,沈新强2*
(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2.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200090;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
站位
如东
长沙镇 东陵港
洋口港
吕四
大洋港 东元镇
海门 长江口
嵊山 三门
东灶镇 6#北导堤 5#南导堤
嵊山 健跳 浦坝
温州
南麂岛 炎亭
三都湾 漳浦
三都湾 大霜岛
注:表中贝类种类同表 1 中贝类的编号
贝类种类 3,4 3,4
1,3,5 1,3,4,5
1,3,4 1,3 1 1 1,2 1 1 1,2 2 1,2 1,2
总结——【海洋石油发展史】
6、目前世界上七大海洋石油产区为( 波斯湾 )、( 马拉开波湖 )、 ( 北海 )、(里海)、(西非)、(巴西)和(墨西哥湾)。 7、(1891)年英国石油公司在波斯湾的(伊朗)国家钻了第一口井,而 波斯湾最大的海上油田是( 1951 )年在( 沙特阿拉伯 )国家发现的。 8、( 1964 )年英国开始开发北海油田,(1975)年正式开采投产, (1978)年首次达到5000万吨产量,(1982)年产量达1.03亿吨,次于 苏联、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成为世界第五产油大国,(1992) 年挪威产量也超过1亿吨,超过英国居欧洲第二石油生产国。 9、(20世纪70)年代巴西首次在海洋发现石油资源,2009年产量达到 (1亿)吨,油气资源绝大多数在深海,其中50%集中在(桑托斯)盆地。 10、(1917 )年在马拉开波湖打出第一口生产井,(1922 )年起在马 拉开波湖大规模开采石油,由此,在(20世纪60)年代委内瑞拉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到(1971)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石油生 产地区,目前马拉开波湖原油产量占委内瑞拉总产量的约(75 )%。
16、埃及海洋油气构成中,主要产油海域在(苏伊士湾),主要产气 海域在(地中海)。 17、美国曾一度控制着世界石油工业的生产与销售,最强盛时期被称 为(墨西哥湾)时代,具体指的是从(1859)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一段时间。墨西哥湾是现代海洋石油的发源地,也是各项世界纪 录的创造区域,2003年,开创了水深超过( 3000 )米的钻井纪录; 但同时也受气候和( 安全环境 )困扰,尤其是2010年墨西哥BP石 油公司钻井平台爆炸事件使问题更加复杂。 18、2004年深水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5)%,2010达到(9) %,其中57%是来自于(巴西)海域。 19、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近海石油禁采法律,(1990)年老布什 总统又签署了行政禁采令,使美国近海石油开采被完全冻结,(2008) 年(7)月美国总统布什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同年 (9)月美国国会解除近海石油禁采令。近海石油禁采令主要是应对 (环境)问题。 20、有些地区由于油气资源丰富,被称为“第二个中东”或者“第二 在波斯湾”,这样的地区有四个,分别是(里海)、(北极)、(中 国南海南部)和(中国东海)。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指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的一系列沉积盆地,主要包括琼东盆地、珠江口盆地、贝加尔海盆地和雷琼盆地等。
这些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特征1.沉积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系列被断块活动影响和沉积作用控制的古今海盆,沉积物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
盆地沉积厚度较大,深水区主要分布在海盆中央,浅水区分布在海盆边缘。
2.构造特征: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受到活动断裂的控制,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沉积物垂向分布有较大变动。
海盆边缘存在海湾、河口等浅水沉积环境,而盆地中央则有较大的水深。
3.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存在丰富的有利油气生成和富集条件。
高温、高压、适宜的沉积环境以及丰富的有机质输入是油气形成的基本条件。
此外,盆地内断裂构造也为油气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方向1.深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深水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些区域的水深较大,但通过科技手段的提升已克服了深水勘探的难度。
在深水区,主要勘探目标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海底地震、电磁测井等技术手段进行探测。
2.浅水区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浅水区有着广阔的勘探潜力。
在这些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陆相碎屑岩油气藏和浅水沉积体油气藏。
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油气运移、富集条件,可以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勘探。
3.沉积中心勘探: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中心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沉积中心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富集。
沉积中心区域主要勘探目标是先期碳酸盐岩油气藏和深水扇沉积体油气藏,需要通过地质综合分析和地震勘探等手段进行探测。
总结来说,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大的勘探潜力。
油气的勘探方向主要包括深水区、浅水区和沉积中心区。
LD湾海域JZ25-1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2 1 z5— 原油族组成变化不大 , 由正常原油族 组成 , 但在剖面上 ,s 段原油饱和烃含量要略低 E
于 E 原油 , s段 这表 明了 E : 原油 运 移 距离 大 于 s段
E3 。 s段
2 原油 地 球 化 学 特征 及 油 ~ 对 比 油
2 1 原油物 理化 学 特征 .
2期
毛敏 等 : D湾海 域 J2 L Z 5—1地 区原 油地球 化 学特征 及 油 源分析 饱芳 比为 34 5 1( .8~ .o 见下 页表 2 。 )
13 7
通过对 J 2 Z 5—1 区原 油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和 油 源 的 地
分析 , 对深化该区油气 聚集 与成藏规律研究 , 具有
第3 卷 第2 2 期
物探化探 计算技术
21 年3 00 月
文章 编号 :1 0 — l4 (0 0 0 —0 7 —0 o l 7 9 2 1 ) 2 12 7
L D湾 海域 J2 Z 5一l地 区原 油 地球 化 学
特 征 及 油 源 分 析
毛 敏 罗小平 周心怀2 徐国盛 , , , , 杨兰君
三段 烃 源岩 , 也有 少量来 自沙河街 组 一段 。 沙 河街 组 二段 凝 析 油主 要 为 L 凹陷 沙河街 组 一段 X 烃 源岩产 生的低 熟凝析 油 , 也有 少量 来源于 L 凹陷沙 河街 组三段 烃 源岩 。 X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油源对比; D湾海域 L 中图分 类号 :T 2 . 1 文 献标识 码 :A E12 1 4
主要为来 自于 西侧绥 中古 水 系的辫状 河 三角 洲 , 其
1 地 质 概 况
2015年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化学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
O环境#资源
2015年
分布特征
水[要素 养价
刘 阳1,李洪涛2,于国庆2,张龙飞2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2.国家海洋局文登海洋环境监测站,山东威海264400)
—41 —
《河北渔业"019年第10期(总第310期%
DO的单项污染指数计算方法为:
S =丨— 丿丨& =Q
Sro" DOf - DO,
&
S=o , j
=
10
—
9
DO do'
DOj < DO*
DOf = 468/(31. 6 + T) 其中DO,为海水温度为6摄氏度时的饱和
溶解氧浓度,DO,为站位j测定的溶解氧浓度, DO,为海水水质标准中溶解氧的标准值。
2调查结果
2.化学要素含量与单项污染指数 按照《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闪
及《威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 — 2020)™相关规 定,靖海湾及五垒岛湾海域需要符合二类海水水 质标准。3个航次表层海水DO、DIN、DIP、COD、 叶绿素一a、DISi含量及单项污染指数如表1所 示。3个航次DO含量为7.610〜11.800 mg/L , 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6. 000 mg/L); DIN含 量为0. 024〜0. 227 mg/L ,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 准(0. 200 〜0. 300 mg/L);DIP 含量为 0. 002 〜 0. 026 mg/L ,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0. 015〜 0.030 mg/L); COD 含量为 0. 421 〜2. 065 mg/ L,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3. 000 mg/L);叶绿 素一a含量为0. 048〜4. 510 g/L;DISi含量为 0.151〜0.788 mg/L。调查结果表明,靖海湾及 五垒岛湾海域表层海水DO、DIN、DIP及COD单 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 ,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水
靖海湾和五垒岛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对资源补充效果的比较分析
靖海湾和五垒岛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 对资源补充效果的比较分析
李楚禹,邱盛尧,赵国庆,李科震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根据 2010—2016年在靖海湾与五垒岛湾进行的三疣梭子蟹放流前本底调查和放 流后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靖海湾与五垒岛湾三疣梭子蟹苗种的贡献率及成活率.调查 结果表明,靖海湾与五垒岛湾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资源量均较低,2010—2016年靖海湾 三疣梭子 蟹 放 流 群 体 资 源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50%,80%,90%,60%,81.25%,76.36% 和 9231%,五垒岛湾三疣 梭 子 蟹 放 流 群 体 资 源 贡 献 率 为 分 别 为 60%,50%,75%,75%, 95%,85.71%和 72.73%,放流群体贡献率较大.近 7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苗种成活率 分别为 12.86%,16.33%,14.24%,11.37%,24.87%,70.32%和 68.88%,五垒岛湾苗种 成活率分别为 6.86%,3.42%,5.68%,5.84%,37.76%,23.85%和 30.86%,靖海湾放流 苗种成活率略高于五垒岛湾.通过靖海湾与五垒岛湾三疣梭子蟹放流效果对比分析得出, 增殖放流对三疣梭子蟹资源有极大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成活率;放流群体贡献率;靖海湾;五垒岛湾 中图分类号:S9315 文献标志码:A
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俗称梭子 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我国重要的经 济蟹类之一.三疣梭子蟹的生长速度极快,养殖周期 较短,成本相对较低,利润较为优厚,成为我国沿海 省份和地区重 要 的 养 殖 品 类 [1-4].梭 子 蟹 通 常 情 况 下在 3~5m的海底中繁殖,但随着季节和气温的变 化其栖息深度也会发生变化,冬季会移居至 10~30 m的海底中越冬.三疣梭子蟹喜穴居于泥沙底部,其 适应盐度为 16~35,水温为 4~34℃,pH值为 7~ 9,最适盐度为 26~32,最适温度为 22~28℃.三疣 梭子蟹为黄渤海主要增殖物种之一[5-8].自 2005年 至今,山东省每年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组织进行三 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工作,年放流量高达 015×108
辽东湾地区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
辽东湾地区主力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的报告,800字
辽东湾地区位于渤海东段,其断陷凹陷带形成了一系列的扇三角洲构造。
地质学家发现,该区域的主要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紧密相关。
辽东湾地区的烃源岩主要为火山砂岩、泥岩、岩石排列和火成岩等,其中以火山砂岩和泥岩最为丰富。
按照分布条件,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垂直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
辽东湾地区烃源岩在垂直方向上大体受地质背景和物质组成的控制,形成不同深度层次的岩性变化;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构造活动以及物质供给条件的制约,形成优势单元、优势特征。
不同类型的烃源岩还蕴含着独特的地质信息,它们是古火山活动、沉积作用和构造活动的重要记录者。
例如,火山砂岩反映出古火山活动的历史,而泥岩能提供有关古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信息,对于构造活动也有重要意义。
烃源岩的主控因素包括地质背景、物质组成、构造活动、物质供给、沉积环境等。
辽东湾地区的火山砂岩和泥岩,在地质背景上受到沉积海拔高低的影响,勘探区域的构造特征也是影响烃源岩的重要因素;在物质组成上,烃源岩的结构特征解释了地层岩性变化;物质供给方面,受构造活动的影响,有的地区物质供给不足,有的地区则充足;沉积环境方面,海洋和陆地沉积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烃源岩的分布。
总之,辽东湾地区的烃源岩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紧密相关,受地质背景、物质组成、构造活动、物质供给、沉积环境等多种
因素控制,有助于搞清当地地质环境,探讨炎山—新元古代火山活动的历史等诸多主题。
五垒岛湾海域COD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
五垒岛湾海域COD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摘要:根据2012年—2014年5月、8月、10月对五垒岛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OD 的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该海域近3年COD含量介于0.49~2.57mg/L,平均值为1.22mg/L;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以及近岸水域含量大于远岸的变化趋势;年际间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污染指数评价表明,COD污染指数介于0.16~0.93,平均0.41,均达到国家II类海水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
关键词:五垒岛湾;COD;动态变化五垒岛湾位于文登市南部海域,是文登市主要的养殖区域,也是周围养殖池塘的主要水源,直接流入该海域的河流有母猪河和昌阳河。
近年来,伴随着南海新区的大力开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逐渐增大,使五垒岛湾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COD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状况的有效指标,也是我国政府衡量水体污染减排的主要因子,COD值越大,说明水体中有机污染越严重[1-3],然而对该海域COD的研究较少。
本文根据近3年的调查数据,阐述了该海域化学耗氧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为了解和掌握五垒岛湾海域的水质质量状况,促进文登沿海渔业水域水质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今后研究该海域的环境污染通量及富营养化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海域及站位布设2012年-2014年的5月、8月、10月在五垒岛湾养殖区的7个站位各采样一次,共计9次。
采样站位分布见图1。
1.2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运送、分析都严格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2007)执行[4]。
化学耗氧量含量测定按照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378.4-2007海水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方法)进行,调查区域根据国家《海水水质标标准》[5](GB3097-1997)中限定的II类海水中COD含量(3mg·L-1),采用单项指数法(P=C实/S标)评估调查区域水体中COD污染程度。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
4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3。
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
4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
8%和 4。
27%.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
3%,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巴西深海油田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
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
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
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 3。
中国沿海大陆架盆地含油气特征
中国沿海大陆架盆地含油气特征
毛希森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
【年(卷),期】1994(15)3
【摘要】中国沿海大陆架盆地油气富集区,受下第三系富生油凹陷控制,与其相联系的大型披复背斜,配以大型三角洲砂岩体或大型生物礁滩灰岩储层,及大面积分布的区域盖层,往往形成大油气田。
油气田在陆州沉积中近烃源区分布,在海相地层中有良好运载层及大面积顶盖层的条件下,石油可长距离运移,在远离油源区也可形成油田。
下第三系煤系地层在大陆架大面积分布,具有雄厚的煤成气潜力。
南海西部有巨厚上第三系海相地层,沉积速度快,地温梯度高,也有优越的成气条件。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中国;大陆架;盆地;油气运移
【作者】毛希森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以北卡那封盆地为例 [J], 张家青
2.中国沿海大陆架及邻域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古地理分析 [J], 王善书
3.鲁西中生代盆地演化、迁移特征及构造控制因素、形成背景研究/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赣南车步辉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深海沉积物中的碲异常 [J],
4.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 [J], 康竹林
5.中国沿海大陆架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J], 王善书;杨作彬;刘里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湄洲湾水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组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湄洲湾水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组分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
湄洲湾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华白海豚主要生存和活动区域之一。
近年来,湄洲湾海域频繁发生石油船事故,导致海域水体受到重度污染。
石油烃是一种常见的
污染物质,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
因此,本研究选取湄洲湾水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组分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湄洲湾海域石油污染情况,并为相关治理和
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采集湄洲湾不同海域的水样,对其石油烃含量进行测定。
(2)通过分析测定结果,探究湄洲湾水体石油烃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3)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湄洲湾水体中主要石油烃组分进行分析和鉴定。
2、研究方法
(1)采用分子吸附法测定湄洲湾水体中总石油烃含量。
(2)在测定过程中,按照空间均匀、时间连续和样品标准化的原则,对慢游和
快游两个生态系统的不同海区开展水质监测。
(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集的水样进行分析和鉴定。
三、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重要结果:
(1)湄洲湾海域水体石油烃的含量、分布、来源和组成等方面的详细数据。
(2)湄洲湾海域石油烃的主要来源和变化规律,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对其的响应
特征。
(3)针对湄洲湾海域水体石油烃污染情况的科学评估和防治建议。
【高中地理】亚洲的海岸类型同大地构造的关系
【高中地理】亚洲的海岸类型同大地构造的关系亚洲大陆海岸线长,海岸类型复杂,各类海岸的地域分布与大地构造有密切联系。
亚洲的太平洋海岸属于太平洋海岸。
这种海岸被一系列深海海沟环绕,海岸线形状非常复杂。
有许多岛弧和边缘海,在大陆东部边缘形成了一个“双”海岸。
外岛弧海岸是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碰撞海岸。
它属于褶皱类型,最不稳定。
它具有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山体靠近海岸、大陆架狭窄等特点。
大陆边缘海岸的北部和南部具有不同的特征。
苏联远东海岸由与海岸平行的山脉组成,缺乏海岸平原。
它与周边海岸属于同一类型。
中国大陆的海岸线呈弧形,杭州湾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海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则属于山地和丘陵海岸。
沿海地势平坦,海岸线笔直,缺乏天然港口。
大部分沿海地区都是平原。
杭州湾以南,大部分是山区和丘陵海岸,靠近海岸。
由于结构和波浪侵蚀的影响,海岸非常曲折,有许多港口和岛屿。
山脉的走向通常是向海岸倾斜的。
在一些地区,由于地面沉降,河口形成三角洲,如杭州湾。
亚洲北冰洋型海岸地形的发育过程与大陆的升降运动相联系。
沿岸有宽达600公里的大陆架,沿岸岛屿属大陆岛。
北部海岸可以奥列尼奥克河口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不同类型。
西段主要为沉降海岸,河流在入海处形成许多海河湾,是由大陆剧烈沉降而成;在太梅尔半岛沿岸有因受冰川作用形成的峡湾型海岸。
在奥列尼奥克河口以东的海岸,多河口三角洲海岸。
印度洋型海岸的形成主要是板块拉伸的结果,因此又称为拖曳海岸。
其基本特征是海岸线与构造线平行、倾斜,高原、丘陵或平原与海岸相邻。
由于断层作用,沿岸有陡峭的悬崖,海岸线相对较直。
亚洲的地中海海岸,在爱琴海东岸是与沿岸山脉走向垂直的横海岸;黑海海岸则是与沿岸山脉走向平行的纵海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干 扰 了海气 界 面 问 正 常 的气 体 、 能量 和水 分 交
换, 破坏 海洋 食物链 , 影 响 生态 系统 的物质 循环 和 能量 流 动 , 引 起海 洋生 物资 源 的衰退 , 并且 可 以通
过生 物 富集 、 食 物 链放 大 , 最 终 危 及人 类 的健 康 。
我国 自2 0世 纪 7 O年代 开始 近岸 海域 石油 烃 污染 物 的调查 和 系统 的研 究l 1 ] 。之 后相 继 开 展 了多 项调 查 , 涉及到了我国近海的主要海域『 5 一 引。特 别是 海湾 石 油 烃 的研 究 , 王 修 林 等[ g ] 系统研究 了 胶州 湾 和渤海 湾 近 3 0年 石 油 烃 的平 面 分 布 和 动 态变 化 , 王江 涛_ _ 】 。 。 等通过 研 究发 现 陆 源 排放 和 海
洋, 是 我 国 近 海 岸 主 要 污 染 物 之 一 。石 油 烃 污 染
于 2 0 1 4年 5月 、 8月 和 1 0月 对 五 垒 岛 湾海
域 进 行 了 3个 航 次 的 调 查 , 站位 布设 如 图 1 所示 。
物进 人海 洋后 , 在海 水 表面形 成 一层 油性 薄膜 , 严
《 河北 渔业 > > 2 0 1 5年 第 9期 ( 总第 2 6 1期)
o调 查与 分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6 7 5 5 . 2 0 1 5 . 0 9 . 0 0 8
五 垒 岛 湾 海 域 石 油 烃 分 布 特 征
北 部 和胶 州 湾 ( 2 0 0 6 —2 0 0 7 ) , 均 超 出 了 一 类 海 水
o调 查与 分析 于比较海域 , 受 污染 较轻 , 但存 在升 高 的风 险 , 但 不 可忽视 , 应该加强控制陆源及船舶 的石油烃的排放 。
参考 文献 :
[ 1 ]王 宪 , 陈于望 , 李文权 , 等. 湄 洲 湾 夏 季 油 的 分 布 特 征 与 防 护 对策[ J ] . 台湾 海 峡 , 1 9 9 6 , 1 5 ( 3 ) : 2 6 5 —2 6 9 [ 2 ]袁 骐 , 蒋玫 , 王云龙. 长 江 口及 邻 近 水 域 油 污 染 分 布 特 征 [ J ] .
烷 分两 次萃 取 , 萃 取 液避 光 冷 藏 保 存 , 按照《 海 洋
监 测规 范 》 ( 1 7 3 7 8 . 4 —2 0 0 7 ) 规 定 的方 法 , 用 UV
一
2 5 5 0紫外 分 光 光 度 计 计 算 石 油 烃 的 含 量 。油
了解 五 垒岛湾 海域 石油 烃分 布特 征对 评价 该海 域 的海 洋 环境状 况及 合理 安排 养殖 区域 具有 重要 意 义, 但至 今未 见 有关 五垒 岛 湾 石 油 烃分 布情 况 的
对 比发 现 , 调 查 海 域 石 油 烃 浓 度 低 于 比较 海域 , 受污染较轻 。 关键词 : 五 垒 岛湾 ; 石油烃; 分 布 特 征
石油 烃 ( P H
1 . 1 调 查 海 域 及 站 位 设 置
的均 质 混 合 物 , 在 开采 、 运输 、 使 用 等 过 程进 入 海
于 国庆 , 钟 熙 , 李 洪 涛 , 刘 晓 玉 , 王 磊
( 1 . 威 海 市 文 登 区海 洋 环 境 监 测 站 , 山东 威海 2 6 4 4 0 0 ; 2 . 威 海 市 文 登 区 水 产 技 术 推 广 站 ,山 东 威海 2 6 4 4 0 0 )
摘 要 : 根据 2 o 1 4年 5月 、 8月 和 1 O月 3个 航 次 的 调 查 结 果 , 对 五 垒 岛湾 海 域 石 油 烃 污 染 物 的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上 船 只 排 放 是 胶 州 湾 石 油 烃 的输 入 来 源 。
图 1 石 油 烃 调 查 站 位 布 置 图
1 . 2 样 品 采 集 及 分 析 方 法
样 品使 用抛 浮式 5 0 0 mL无 油棕 色 玻 璃 瓶采 集表层 海水 , 采 集 后 样 品 中立 即加 入 5 mL 1:3 硫酸 酸化 固定 , 带 回实验 室 后立 即用 1 0 mI 正 己
经 行 了分 析 。 结果 表 明 : 该 海 域 石 油 烃 浓 度 三个 季度 介 于 0 . 0 1 2 ~0 . 0 3 0 mg / ] , 平均值 为 0 . 0 2 1 mg / L , 均 达
到 了 一 类 海水 水 质 标 准 。 石 油 烃 浓 度 表 现 出逐 季 增 加 的 趋 势 , 平 面 分 布 具 有 明 显 的 季 节特 征 。 与 历 史 资 料
岛湾 的调查 结果 , 分析 了该 海 域 石 油 烃 污染 物 在 时间、 空 间上 的分 布特 征 。
其中, C 实为实际测浓度 ; C 标 为 评 价 标 准 值 浓度 。一 类 海 水 中 石 油 烃 的 标 准 值 为 0 . 0 5
mg / L。
l 材 料 与 方法
《 河 北渔 业} 2 0 1 5年 第 9期 ( 总第 2 6 1期 )
标 采用 国家海洋 环境 监测 中心监制 。石 油烃 的污 染评价 《 按 照海 水水 质标 准 》 ( GB 3 0 9 7 —1 9 9 7 ) 采 用单 因子 评价法 , 公 式如 下 :
P— C 实/ C标
报道 , 本 文根 据 2 0 1 4年 5月 、 8月 和 1 0月 对 五垒
五 垒岛 湾位 于 文登 市 南 部 海 域 , 是 文 登 主 要 的海 水养 殖 区域 , 也是 周 围养殖 池塘 的 主要水 源 。 近年 来 , 随着 沿 海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和南 海 新 区城 市化 进程 的加 快 以及卓 达 码 头 的建 设 , 海 上 作 业
和运 输频 繁 , 石油 烃污 染物 的泄 漏途 径不 断增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