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实验报告
陶瓷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制备工艺和用途;2. 掌握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和陶瓷坯体的成型方法;3. 熟悉陶瓷的烧结过程及影响因素;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以粘土、长石、石英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为原料,经过成型、烧结等工艺制成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
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绝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化工、轻工等领域。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陶瓷原料、模具、陶瓷烧结炉、陶瓷样品、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2. 试剂:水、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等。
四、实验步骤1. 陶瓷原料的制备(1)称取适量的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泥浆;(3)将泥浆倒入模具中,进行压制或注浆成型;(4)将成型的陶瓷坯体取出,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2. 陶瓷坯体的成型(1)将晾干的陶瓷坯体放入陶瓷烧结炉中;(2)根据陶瓷原料的性质,设置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3)进行烧结,使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陶瓷样品进行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2)耐热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一定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其外观和性能变化;(3)耐腐蚀性测试:将陶瓷样品浸泡在酸、碱等腐蚀性溶液中,观察其表面变化和性能变化;(4)绝缘性能测试: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对陶瓷样品的绝缘性能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陶瓷原料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成功制备了陶瓷原料泥浆,并进行了压制或注浆成型,形成了陶瓷坯体。
2. 陶瓷坯体的成型:在烧结炉中进行了烧结,陶瓷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致密的陶瓷材料。
3. 陶瓷性能测试:(1)机械强度:陶瓷样品的压缩强度为60MPa,弯曲强度为20MPa,满足工程应用要求;(2)耐热性:陶瓷样品在800℃高温下保温1小时,无明显变形和开裂;(3)耐腐蚀性:陶瓷样品在5%盐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表面无明显腐蚀;(4)绝缘性能:陶瓷样品的绝缘电阻为1×10^10Ω·m,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大学陶艺课实验报告
大学陶艺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陶艺课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技巧,了解陶艺的工艺流程和材料选用,培养对陶艺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 黏土:坯胚陶土、彩绘陶土- 陶艺工具:陶轮、陶刀、刷子、刮泥刀- 色料:陶釉、彩料- 磨具:砂纸、抛光石2. 制作坯胚首先,我们将坯胚陶土揉搓成均匀的团状,并将其放在陶轮上。
然后,打开陶轮将其旋转起来,用手指顺着中心敲击坯胚,使其逐渐成为一个圆形。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手指、刀子等工具对坯胚进行造型。
3. 放置与干燥制作完坯胚后,我们将其放在通风处进行自然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干燥,否则会导致坯胚龟裂。
4. 抛光与涂釉在坯胚完全干燥之后,我们可以使用砂纸等磨具对其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
接着,可以选择上釉将陶艺品进行装饰,采用喷涂或刷涂的方式均可。
5. 烧制待釉料干燥后,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放入窑炉进行烧制。
注意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不同陶艺品的烧制要求也不同。
6. 彩绘若要对陶艺品进行彩绘,可选择彩绘陶土进行创作。
使用刷子等工具进行细致的彩绘,增强陶艺品的艺术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几件陶艺品。
其中,通过对坯胚的造型、涂釉及烧制,我们生产了几件形状规整、釉色鲜亮的陶艺品。
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彩绘实验,使陶艺品更具个性化的装饰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制作陶艺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特别是对坯胚的塑造过程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积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仍然有一定难度。
此外,对于烧制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次陶艺课的实验,我们全面了解了陶艺制作的流程和技巧。
不仅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制作陶艺品的乐趣,还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自身在陶艺制作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坯胚造型技巧不够熟练、烧制过程的温度掌握等。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陶瓷中试实验报告一、引言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绝缘性能等优点,因此在建筑、电子、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试实验,研究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为陶瓷的生产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次实验采用的陶瓷材料为氧化铝和硅酸铝,分别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制备。
2. 方法:首先将氧化铝和硅酸铝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形成陶瓷浆料。
接着将浆料倒入模具中,经过压制和干燥后,进行烧结处理。
最后进行陶瓷样品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备工艺: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铝和硅酸铝的比例对陶瓷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当氧化铝的含量较高时,陶瓷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但韧性和强度下降;而硅酸铝的含量较高时,陶瓷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增加,但硬度和耐磨性降低。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比例。
2. 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硬度、抗压强度、热膨胀系数等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适用于承受较大压力和磨损的环境。
同时,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使用。
3. 微观结构分析: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陶瓷样品的微观结构,发现陶瓷材料呈现出均匀致密的结构,晶粒较小且分布均匀。
这种结构使得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和高温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陶瓷中试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的重要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比例,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陶瓷材料。
同时,我们也发现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控工艺参数来改善陶瓷材料的性能。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陶瓷材料的其他性能指标,如导热性能、电绝缘性能等,并探索更多的原料组合和工艺参数,以提高陶瓷材料的综合性能。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陶瓷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陶瓷的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掌握陶瓷的制备工艺;
3.研究陶瓷的烧结过程。
二、实验原理
陶瓷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经烧结而成,具有高温稳定性、机械强度高
以及良好的电绝缘性等特点。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器、砖瓦、电子陶瓷等。
陶瓷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烧结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
1.原料选择:选择适宜的陶瓷原料,例如黏土、瓷土、硅酸盐等;
2.配料:根据实际需求,按一定比例配制陶瓷原料;
3.捏合成型:将配制好的陶瓷原料加水捏合成泥状,然后采用压塑、
注塑、挤压等方式成型;
4.烧结:将成型好的陶瓷坯体放入炉中进行烧结。
四、实验结果
1.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陶瓷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好、耐高温性等
特点,适用于制作耐火材料、精细瓷器等;
2.陶瓷的制备工艺:根据实验步骤所述,经过原料选择、配料、捏合成型和烧结等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3.陶瓷的烧结过程:烧结过程中,陶瓷坯体在高温下发生变化,原料得以结合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陶瓷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了陶瓷的制备工艺,并研究了陶瓷的烧结过程。
陶瓷作为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在实验中细致观察和分析了陶瓷材料的制备过程,这对我们深入了解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陶瓷学.刘学峰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2]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学.赵兴国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年。
社会实践报告 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报告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背景。
在当今社会,陶瓷制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决定前往当地的陶瓷厂进行社会实践。
二、实践过程。
我们前往了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陶瓷厂进行实地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陶瓷制品的生产主要分为原料准备、成型、烧制和装饰等几个步骤。
在原料准备阶段,陶瓷厂需要大量的粘土、矿石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开采和运输对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成型和烧制过程中,陶瓷厂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传统的烧窑方式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生产过程,我们还了解到陶瓷厂在生产过程中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陶瓷制品的生产需要长时间接触粉尘和高温,工人们的健康状况常常受到影响。
三、实践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识到了陶瓷厂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员工的影响。
我们认识到,陶瓷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员工健康安全,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气和废渣的排放,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护和安全培训等措施。
四、实践建议。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陶瓷厂应当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 陶瓷厂应当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气和废渣的排放;3. 陶瓷厂应当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护和安全培训,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五、结语。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陶瓷厂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员工的影响。
我们相信,在陶瓷厂加强环保措施和员工健康安全保障的努力下,陶瓷制品的生产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陶瓷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习目的掌握陶瓷主要工艺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一定的操作技能,通过陶瓷工艺综合实验了解陶瓷产品的设计程序与工艺过程,培养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时间2013年11月22日三.实习地点南信大尚贤实验室及江都金刚机械厂四实习过程 1.陶瓷材料a概念: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b 分类:普通材料:采用天然原料如长石、粘土和石英等烧结而成,是典型的硅酸盐材料,主要组成元素是硅、铝、氧,这三种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90%,普通陶瓷来源丰富、成本低、工艺成熟。
这类陶瓷按性能特征和用途又可分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电绝缘陶瓷、化工陶瓷等。
特种材料: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工艺成形烧结制成,一般具有某些特殊性能,以适应各种需要。
根据其主要成分,有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声、电、磁、热等性能。
c性能:(1)力学特性: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1500hv 以上。
陶瓷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
(2)热特性:陶瓷材料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的导热性低于金属材料,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
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3)电特性:大多数陶瓷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因此大量用于制作各种电压(1kv~110kv)的绝缘器件。
铁电陶瓷(钛酸钡bati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制作电容器,铁电陶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还能改变形状,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材料的特性),可用作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
陶瓷特点实验报告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由多种天然矿石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等特点。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分子间结合力强,因此其硬度通常较高,不易被刮破。
同时,陶瓷表面光滑硬度高,不易受到摩擦磨损。
此外,陶瓷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2. 热性能:陶瓷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低的导热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致密且分子间结合力强,使得陶瓷能够耐受高温,不易被熔化,且不易导热。
这也使得陶瓷在高温环境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变形和破裂。
3. 电性能: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
由于其内部结构具有很少的自由电子,因此陶瓷是一种很好的绝缘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的传导。
陶瓷还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和较高的介电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电压。
4. 导热性能:陶瓷的导热性能较差。
由于其内部结构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能量传导速度较慢,导热性能较差。
这使得陶瓷在热对流和热传导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绝缘特性。
5. 光学性能:陶瓷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折射率。
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对光的透射性能和折射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陶瓷对可见光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并且能够调节一定的折射率。
综上所述,陶瓷具有硬度高、耐磨损、抗腐蚀、热稳定性好、绝缘性能良好、导热性能差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陶瓷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电子器件等。
在今后的发展中,陶瓷的性能还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
陶瓷制备设计实验报告引言陶瓷是一种通过烧结粘土等天然无机材料制成的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制表、艺术品等领域。
陶瓷制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工艺参数,以获得具有所需性能的陶瓷制品。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套陶瓷制备实验流程,探讨原料配比和烧结温度对陶瓷性能的影响,为陶瓷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粘土:用于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本实验采用黏土作为粘土材料。
2. 珐琅:用于涂覆在陶瓷表面,增强陶瓷的耐磨性和美观性。
设备1. 搅拌器:用于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
2. 烘箱:用于将搅拌好的陶瓷经过初步烘干,去掉多余水分。
3. 烧结炉:用于将烘干后的陶瓷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坚硬的结构。
4. 温度计:用于测量烘干和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 粒度分析仪:用于测试粘土的粒度分布。
实验步骤步骤1:粘土处理1. 将粘土放入搅拌器中,添加适量的水。
2. 开启搅拌器,将粘土和水充分混合,直至形成均匀的浆糊状物质。
步骤2:烘干处理1. 将混合好的浆糊状物质倒入模具中,摊平。
2. 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干,去除多余水分。
步骤3:烧结处理1. 将烘干后的陶瓷制品放入烧结炉中。
2. 设定合适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开始烧结过程。
3. 监测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确保烧结温度达到预设值。
步骤4:涂覆珐琅1. 取出烧结完成的陶瓷制品,进行表面清理。
2. 将珐琅涂覆在陶瓷表面,确保涂覆均匀。
步骤5:性能测试对制备好的陶瓷制品进行性能测试,包括:- 强度测试:使用力学测试机测量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
-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测量陶瓷的密度。
- 耐磨性测试:使用磨损测试机测量陶瓷的耐磨性。
- 热稳定性测试:通过加热和冷却循环测试陶瓷的热稳定性。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给出的工艺参数,我们制备了一批陶瓷制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制备的陶瓷制品具有较高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密度适中,耐磨性较好,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陶瓷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范文大全
陶瓷实习报告4篇_实习报告_范文大全集合完毕,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佛山之旅。
包车里,司机师傅放着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老歌,就像是催眠曲,听得我们大家都睡着了,路上这一个半小时显得很短,眼睛一闭一睁就过去了。
我们首站来到的金意陶。
佛山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是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与行业精英共同组建的一家专业生产高档瓷质饰釉砖(仿古砖)的大型陶瓷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制造回归自然、超越自然的陶瓷产品。
金意陶瓷砖是一种符合潮流的仿古风格瓷砖。
今天负责带我们参观的是金意陶产品研发部门。
他们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给我们讲解了仿古砖生产的整个流程。
我们学到了很多。
生产仿古砖的工艺流程和其他建筑陶瓷一样,分那么几个步骤制粉,因为我们参观的金意陶本部在市区,地处居民区,为避免污染,金意陶的原材料粉磨是在三水生产基地进行的;2.压制成型原料粉经过压机压制成型,压出我们看到的瓷砖坯体;3.干燥脱水四十分钟左右,控制含水量0.5%;4.上釉印花,干燥完的坯体在生产线上经过上釉和印花再烧结,才能出现我们所看到的陶瓷表面各式各样的花样纹路,不同的花色,要经过几次印花才能完成;5.烧制,金意陶的烧制用的是辊道窑,长110米,烧结温度1200℃。
没有自动的温控系统,主要靠颜色来判断温度,用高速调温烧嘴和压力制度来调节控制温度,在预热带和烧成带分别需要半个多小时,再经过急冷、慢冷、水冷就基本完成了。
6.磨边使砖的大小形状一致,检验分级,包装。
检验除了抽样送检外,还有目测检验是否有裂纹,与样板颜色对比是否一致,合格后包装出货。
由于生产的自动化,整条生产线所需的员工并不多,大概十个左右,而在国外,自动化程度比我们高,需要的工作人员更少。
这样一条生产线日生产量约4000平方米,每块砖成本30多元,售价100多元。
常年不断窑,三班换工,产值可观。
现在,这些窑正在往长窑的方向发展,各工厂都向着高产量,高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科技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解放。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陶瓷中试实验报告》
在陶瓷制造过程中,中试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中试实验,可以对原材
料的性能进行评估,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陶瓷中试实验进
行详细报告。
首先,我们选取了几种常用的陶瓷原料,包括粘土、石英、长石等,并对它们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
通过对原料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成
分比例,以及其在制作陶瓷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物理性能测试可以评估原料
的硬度、熔点等指标,为后续的配比和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其次,我们进行了原料的配比实验。
在陶瓷制作中,不同的原料配比会直接影
响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通过中试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原料的性能和成本,确定
最佳的配比方案。
在配比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对不同配比方案的陶瓷样品进行
烧结试验,以评估其烧结性能和成品率。
最后,我们进行了陶瓷制品的性能测试。
通过对陶瓷制品的物理性能、化学稳
定性、耐磨性等进行测试,可以评估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对产
品的外观进行了评估,包括颜色、光泽度等指标。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了
解产品的优缺点,为产品改进和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陶瓷中试实验是陶瓷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中试实验,
我们可以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为产品质量和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生产出更优质的陶瓷制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陶瓷的性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不同陶瓷材料的性能特点,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等,为陶瓷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三种陶瓷材料,分别为滑石瓷、氧化铍陶瓷和新型高熵多孔陶瓷。
2. 实验方法:(1)物理性能测试:采用体积法测量陶瓷材料的密度;采用超声波法测量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采用高温炉测量陶瓷材料的熔点。
(2)化学性能测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陶瓷材料的耐酸、耐碱性能;采用电化学腐蚀法测定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3)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陶瓷材料的抗弯强度;采用压缩试验法测定陶瓷材料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能:(1)滑石瓷:密度为2.6g/cm³,介电常数为6.5,熔点为1557℃。
(2)氧化铍陶瓷:密度为3.0g/cm³,介电常数为7.2,熔点为2852℃。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密度为1.8g/cm³,介电常数为4.0,熔点为2000℃。
2. 化学性能:(1)滑石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
(2)氧化铍陶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但在氧化气氛中1800℃时有明显挥发。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良好,在高温环境下稳定。
3. 力学性能:(1)滑石瓷:抗弯强度为50MPa,抗压强度为100MPa。
(2)氧化铍陶瓷:抗弯强度为200MPa,抗压强度为300MPa。
(3)新型高熵多孔陶瓷:抗弯强度为150MPa,抗压强度为250MPa。
四、结论1. 滑石瓷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但烧结范围较窄,容易产生废品。
2. 氧化铍陶瓷具有高热导率、高熔点、高强度、高绝缘性、高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在特种冶金、真空电子技术、核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新型高熵多孔陶瓷具有超强力学强度、高隔热性能,能在2000℃的高温下保持稳定性,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
环境陶艺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塑造、装饰和烧制陶瓷材料,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然而,传统陶艺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开展了环境陶艺的实验,旨在寻找一种更环保的陶艺制作方法。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使用环保材料制作陶艺的可行性;2. 研究环境友好型烧制方法。
三、实验原理1. 环保材料的选择:传统陶艺中的一些材料,如铅釉和瓷漆,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我们选择使用无毒、无害的天然材料,如黏土、天然颜料等。
2. 新型烧制方法:传统的烧制方法需要大量使用煤炭或天然气作为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
我们尝试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四、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使用无毒的黏土,并加入适量的天然颜料进行调色。
2. 制作陶艺品:将黏土按照设计形状进行塑造和装饰。
可以采用手工塑造或陶轮旋转塑造等方法。
3. 干燥:将制作好的陶艺品晾干,确保水分蒸发完全。
4. 新型烧制方法:使用太阳能或生物质能源烧制陶艺品。
将陶艺品放入专门设计的烧制设备中,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加热。
5. 冷却:待陶艺品完全烧制后,取出进行自然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出一批环保陶艺品。
在材料选择上,我们使用无毒的黏土和天然颜料,避免了传统陶艺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问题,确保陶艺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此外,我们采用了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进行烧制,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经过观察和对比,我们发现环境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外观和质量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环境陶艺制品具有相同的韧性、耐磨性和色彩稳定性。
这表明,环境陶艺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提供与传统陶艺相媲美的艺术品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环境陶艺制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保材料和新型烧制方法的成本较高,陶艺制作者和消费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
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陶瓷成型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3. 熟悉陶瓷成型工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对陶瓷制品生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陶瓷成型工艺是将陶瓷原料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的生坯的过程。
根据成型方法的不同,陶瓷成型可分为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等。
1. 可塑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备成泥团,利用其可塑性手工拉坯成型、机械旋压成型或滚压成型,还可以利用模具印坯成型,以及徒手捏塑成型。
2. 注浆法成型:将陶瓷原料制成浆料,通过模具注入,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3. 干压法成型:采用压力将陶瓷粉料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其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粉体颗粒在模具内相互靠近,并借内摩擦力牢固地结合起来,保持一定的形状。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陶瓷成型机、模具、刀具、烘箱、天平、计时器等。
2. 材料:陶瓷原料、模具、粘结剂、润滑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要求,将陶瓷原料按照配方进行混合、研磨,制成浆料或泥团。
2. 可塑法成型:将泥团放置在成型机上进行拉坯成型,或利用模具进行印坯成型。
3. 注浆法成型:将浆料注入模具,待浆料凝固后取出成坯。
4. 干压法成型:将陶瓷粉料填充到模具内,通过压头施加压力,压制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5. 后处理:将成坯进行晾干、脱模、修整等工序。
6. 烧结:将成坯放入烘箱中进行烧结,烧结温度根据陶瓷原料和制品要求而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型效果: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成型方法对陶瓷制品形状、尺寸和强度的影响。
2. 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分析压力、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3. 成型缺陷:分析成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如分层、裂纹、表面剥落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结论1. 陶瓷成型工艺是陶瓷制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掌握成型方法对提高制品质量至关重要。
2. 可塑法成型、注浆法成型和干压法成型是常用的陶瓷成型方法,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陶艺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陶艺制作实验,探究陶艺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
生对陶艺制作的认识和技能。
实验材料:黏土、陶轮、刀具、颜料、刷子、窑炉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黏土揉成适当的软硬度,清洁陶轮和刀具,准备好颜料和刷子。
2. 制作基础形状:将黏土放在陶轮上,通过旋转陶轮和手工塑造,制作出基础
的陶艺形状,如杯子、碗等。
3. 制作细节和纹饰:利用刀具和手工技巧,在基础形状上加工出各种细节和纹饰,丰富陶艺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力。
4. 装饰和上釉:使用颜料和刷子对陶艺作品进行装饰,增加艺术感和视觉效果,然后进行上釉处理,提高陶艺作品的光泽和耐用性。
5. 烧制过程:将装饰好的陶艺作品放入窑炉中进行烧制,控制温度和时间,使
黏土变成坚硬的陶瓷作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们制作出了各种形态美观、细节丰富的陶艺作品,
提高了他们的陶艺制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实验结论:陶艺制作是一门古老而有趣的艺术工艺,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学
会了基本的陶艺制作技术,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对陶艺制作有
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展望:希望通过陶艺制作实验,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陶艺制作的兴趣,促进
他们在艺术创作和设计方面的发展,为培养更多的陶艺制作人才做出贡献。
(实习报告)陶瓷厂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陶瓷厂实习报告
陶瓷厂实习报告。
我在陶瓷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段时间让我对陶瓷生
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生产线上的工作,并且学习了陶瓷生产的流程和技术。
首先,我参与了原料的准备和配比工作。
在陶瓷生产中,原料
的质量和配比是非常重要的,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我学会了如何对原料进行筛选、称重和混合,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的
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其次,我还参与了成型和烧制环节的工作。
在成型过程中,我
学会了如何使用成型机器进行产品的成型,并且学习了如何进行产
品的修整和修饰。
在烧制环节,我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窑炉对产品的
影响,以及如何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陶瓷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包装
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对成品进行外观和尺寸的检查,以及如何进行
包装,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对陶瓷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我将会把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我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陶瓷厂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所有在我实习期间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工作人员。
陶瓷工艺学实验报告拉坯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陶瓷拉坯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陶瓷工艺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陶瓷拉坯是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将泥料放在陶轮上,通过旋转和手部的操控,使泥料形成所需的形状。
拉坯工艺要求操作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力度,使泥料在陶轮上形成均匀、光滑的形状。
三、实验器材与材料1. 陶瓷泥料:高白泥、普通泥等。
2. 陶轮:手工拉坯轮、电动拉坯轮等。
3. 陶轮工具:拉坯刀、修坯刀、拍子等。
4. 实验室用品:实验台、水桶、海绵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陶瓷泥料揉捏均匀,使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2)检查陶轮是否运转正常,调整转速。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工具。
2. 拉坯操作(1)将泥料放在陶轮的中心,用拍子轻轻拍打,使泥料与陶轮贴合。
(2)双手握住拉坯刀,从泥料的一端开始,沿着陶轮的方向拉坯。
(3)在拉坯过程中,注意控制力度,使泥料均匀地延伸。
(4)当泥料达到所需的形状时,停止拉坯,用修坯刀修整边缘。
(5)检查泥料的形状和尺寸,如有需要,进行二次修整。
3. 拉坯注意事项(1)操作时,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拉坯失败。
(2)拉坯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泥料破裂。
(3)拉坯过程中,注意观察泥料的形状和尺寸,及时调整。
(4)保持陶轮清洁,避免杂质影响拉坯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拉坯操作,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陶瓷坯体。
2. 实验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了解陶瓷拉坯工艺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陶瓷制作打下基础。
(3)实验过程中,发现操作者对陶轮的熟悉程度和手法熟练度对拉坯效果有很大影响。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对陶瓷拉坯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掌握了陶瓷拉坯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为今后的陶瓷制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实验过程中,发现操作者对陶轮的熟悉程度和手法熟练度对拉坯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和锻炼。
社会实践报告 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报告陶瓷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一、实践背景。
陶瓷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工艺品,而陶瓷厂是生产陶瓷制品的重要场所。
为了深入了解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我们决定前往当地一家陶瓷厂进行社会实践。
二、实践过程。
我们前往了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陶瓷厂,通过与厂长和工人们的交流,了解到了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
首先,原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陶瓷厂采用的是当地特有的黏土作为主要原料,经过混合、搅拌、成型、干燥、烧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各种陶瓷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操作,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陶瓷厂的工人们在生产之余,还有自己的娱乐活动和休息时间。
他们在工作之余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结,提高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三、实践收获。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了解了工人们的生活状况。
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勤劳动和对工作的热爱,也更加珍惜了陶瓷制品这一传统工艺品。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四、实践感想。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和工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了中国传统工艺品。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陶瓷的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2. 掌握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3. 掌握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4. 熟悉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通过高温烧结而成的固体材料。
陶瓷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比、制备、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环节。
本实验以粘土为主要原料,通过以上环节制备陶瓷。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2. 实验设备:陶瓷球磨机、陶瓷搅拌机、陶瓷成型机、修坯机、干燥窑、高温炉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配比:根据实验要求,将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2. 制备:将混合后的原料放入陶瓷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使原料颗粒达到一定细度。
3. 搅拌:将球磨后的原料放入陶瓷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泥浆。
4. 成型:将泥浆倒入陶瓷成型机中,通过模具成型,得到所需形状的陶瓷坯体。
5. 修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放入修坯机中,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部分,使坯体表面光滑。
6. 干燥:将修整好的陶瓷坯体放入干燥窑中,进行干燥处理,使坯体水分降至一定范围。
7. 烧成:将干燥后的陶瓷坯体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陶瓷材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料配比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石英砂、长石、高岭土等原料的配比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陶瓷。
2. 成型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工艺对陶瓷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成型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3. 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和烧成工艺对陶瓷的强度、密度、耐热性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的干燥和烧成工艺可以提高陶瓷的质量。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陶瓷原料的配比和制备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陶瓷成型、修坯、干燥和烧成等基本工艺对陶瓷性能的影响;3. 通过实验,熟悉了陶瓷的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
陶瓷硬度测试实验报告
陶瓷硬度测试实验报告陶瓷硬度是评判陶瓷材料抗划伤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陶瓷材料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对陶瓷硬度的测试,可以评估陶瓷材料的强度、耐磨性和抗划伤性能,从而指导陶瓷材料的设计和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测试不同陶瓷样品的硬度,并通过硬度测试结果来比较不同陶瓷材料的性能差异。
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陶瓷材料:瓷器、磁砖和陶瓷刀作为实验样品,使用维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
首先,我们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样品和硬度计。
将所有样品进行研磨,使其表面光滑均匀。
然后,在硬度计上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压头。
根据实验需求,我们选择了维氏硬度计的Vickers硬度测试方法,并使用钻石压头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然后,我们开始对样品进行硬度测试。
将样品放在硬度计的台座上,调节聚光镜和压头的位置,使其对准样品的表面。
然后,通过手动操纵硬度计,使压头缓慢施加力量到样品表面上,保持一定的施力时间后,缓慢减小施力。
在每个样品上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得平均硬度值。
完成所有测试后,我们将测试结果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陶瓷材料的硬度大小排序,并进一步分析不同陶瓷材料硬度的原因。
例如,通过比较瓷器、磁砖和陶瓷刀的硬度值,我们可以得出瓷器硬度最低的原因是其材料中的孔隙度较大,而陶瓷刀的硬度最高,这是因为其材料具有更高的致密性和更强的晶体结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硬度测试结果来评估陶瓷材料的抗划伤能力。
通过将不同硬度的物体与陶瓷材料进行刮痕测试,我们可以评估陶瓷材料在现实使用中的耐划伤性能,并进一步优化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工艺。
综上所述,陶瓷硬度测试实验是评估陶瓷材料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硬度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陶瓷材料的硬度差异,并为陶瓷材料的选材和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硬度测试还可以评估陶瓷材料的抗划伤能力,进一步促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陶瓷配方化验报告
陶瓷马赛克检验方案
1.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是陶瓷马赛克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外观质量的检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1视觉检查:检查马赛克表面是否有裂纹、色差、气泡、凹凸不平等缺陷。
1.2手感检查:轻轻用手触摸马赛克表面,检查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明显的凹凸感。
1.3浸泡试验:将一定数量的马赛克样品泡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渗水现象。
渗水可能会导致马赛克脱落。
2.尺寸和平整度检验
尺寸和平整度是马赛克在施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1厚度测量:使用卡尺或激光仪测量马赛克的厚度,确保厚度符合规定要求。
2.2边长测量:使用卡尺或激光仪测量马赛克的边长,确保边长符合规定要求。
2.3平整度测量:使用直尺或直线测量仪检测马赛克的表面平整度,确保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
3.强度和硬度检验
马赛克的强度和硬度直接影响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可以采用以下方
法进行检验:
3.1抗折强度测试:将一定数量的马赛克样品放置在力学试验机上,
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其抗折强度。
3.2摩尔硬度测试:使用摩尔硬度仪测量马赛克的硬度,通过刮擦试
验计算出其硬度值。
4.耐化学性检验
4.1酸碱腐蚀试验:将一小块陶瓷马赛克样品放置在酸碱溶液中,观
察一定时间后样品的变化情况。
4.2表面性能测试:使用指定的清洁剂对马赛克进行清洁,观察清洁
后马赛克是否有变色或变质现象。
以上是一个针对陶瓷马赛克的检验方案。
通过对外观质量、尺寸和平
整度、强度和硬度、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检验,可以保证陶瓷马赛克的质量,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献综述滑石瓷是一种以天然矿物滑石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以偏硅酸镁作为主晶相的产品。
滑石瓷介电性能优良且价格便宜, 它的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角正切值低、绝缘强度高、体积电阻率高, 并且具有较高的静态抗弯强度和较的化学稳定性—耐酸、耐碱、耐腐蚀, 从颇率特点来看, 滑石瓷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而且在高频下随温度的升高变化很小。
但滑石瓷也存在着一个需引起足够重视的缺点, 那就是它的烧结范围窄, 一般只有20℃左右, 如果烧成控制不好, 常常造成变形、起泡、粘结垫料等废品的产生。
滑石质高级日用细瓷的特点1.坏体组成范围及成瓷原理:滑石瓷是镁质瓷的一种,主要原料为滑石、少量粘土和熔剂。
成瓷后的主晶相是原顽辉石,其次是玻璃物质和少量斜顽辉石、气孔等。
属于Mg0-A1203-SiO2系统见图一。
从图一中可以看到原顽辉石在1557℃熔融的不一致性,它与最低共融点1543℃之间相差甚微,而随温度升高液相量大量增长粘度急,从而对降低烧成温度扩大烧成范围,防止产品变形,阻止晶型转变是非常有利的。
而随温度升高液相量大量增长粘度急剧下降,因此限定了滑石瓷的烧成温度。
为了扩大滑石瓷烧成范围,熔剂选择长石效果为好,长石在瓷器烧成过程中产生液相量及粘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比较缓慢,而且液相粘度也较大,从而对降低烧成温度扩大烧成范围,防止产品变形,阻止晶型转变是非常有利的。
从图一可知滑石瓷组成范围一般在三元相图的偏滑石偏高岭的联线上,位于方石英与原顽辉石的界线处。
偏滑石比偏高岭大于4:1时有较宽的烧结范围,如果粘土用量过多,组成偏向茧青石区域,会使烧结范围变窄,所以粘土用量以15%左右为宜。
滑石含量增加瓷体膨胀系数增加,热稳定性下降,用量以65~75%较好。
熔剂用量应根据产品烧成温度高低和成瓷后玻璃相数量在13~18%为较好。
2.滑石瓷的工艺路线特点:(1).塑性不好:滑石质日用细瓷坏料中80%左右是瘠性原料,当然要提高粘土用量可改善性能,但粘土过多不仅使瓷坯白度受到影响,而且烧成温度范围变窄,热稳定性下降,为保证成形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粘土用量选在15%左右。
对大件产品以采用增塑剂用来满足生产要求,加入量3 /10000氯化钡,塑性显著提高。
(2).二次烧成:滑石瓷烧后变形是主要缺陷。
引起变形的因素很多。
但陶瓷变形一般是发生在常温塑性状态的坯体及高温塑性状态的坯体,以高温塑性状态的变形为重要,所以采取二次烧成,高温素烧,低温釉烧新工艺。
(3).滑石瓷具有白度高,半透明度好,釉面光润,机械强度比普通日用瓷高等特性。
滑石瓷的坯料组成无论是塑泥还是注浆泥都存在成形工艺过关的难题。
要想适应生产的需要,都要经过试验多次方能调制出成熟的配匹合理的泥料配方。
1.塑性泥料的试制:由于塑性泥瘩性料80%左右,而粘土15%左右。
但为了保证成瓷的热稳定性及扩大烧成范围,粘土用量也不能超出过大范围。
可用其它措施来提高泥料塑性。
2.注浆泥料试制:滑石瓷泥浆主要关键是泥浆的触变和稠化,出磨泥浆流动性较好在放置过程中逐渐稠化,甚至失去流动性。
泥料的粒度越细,泥浆温度越高,胶体。
形成胶体原因:主放置时间越长稠化越严重。
但泥浆稠化主要原因是Si02,在湿式细粉碎时转化成胶体。
由要是滑石在锻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非晶形Si02于胶体系统的聚结不稳定性在时间和温度等因素作用下胶体将聚合成胶团和凝胶析出。
由于胶团和凝胶的凝聚作用使泥浆产生稠化。
在试验中发现应选择粘度最小值的,范围尽可能宽的解胶剂来满足生产要求。
通过验证纯碱和水玻璃是滑石瓷理想的电解质。
二、计算与设计第1组原料紫木节长石滑石加入量%18 7 75第2组原料紫木节长石滑石加入量%18 12 70第3组原料紫木节长石滑石加入量%20 15 65第4组原料紫木节长石滑石加入量%20 10 70第5组原料苏州土长石滑石加入量%18 7 75第6组原料紫木节苏州土长石滑石加入量% 5 15 10 70第7组原料紫木节章村土长石滑石加入量%8 10 12 70第8组原料紫木节章村土长石滑石加入量% 6 12 12 70第9组原料紫木节章村土长石滑石加入量%12 6 7 75第10组原料龙岩高岭土长石滑石加入量%18 7 75第11组原料苏州土龙岩高岭土长石滑石加入量%9 9 7 75第12组原料苏州土龙岩高岭土长石滑石加入量%15 15 20 50第13组原料苏州土龙岩高岭土长石滑石加入量%10 15 10 65说明:本次大综合实验,共做了13组配方,但由于原料组成、泥浆性能、烧成温度等原因,最后只有1、3、4、5、10、11六组烧制成功,因此,所测性能指标只有以上六组。
三、实验过程1、含水率取坩埚编号a、b、c、d、e、f、g、h置于干燥箱中烘干,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加入已知重量的原料再次干燥称重,计算干燥率。
2、灼减量将干燥后的样品至于电炉中,快加热到350之后再以每分钟2度的速度均匀加热到1050,干燥冷却,称重。
3、制泥浆按各个不同的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量准确后放入干净的球磨机中,加水量为所加料的1.5倍,球为料的1.5倍,将球磨机固定好,球磨20分钟,取出,过80目筛得到泥浆。
4、细度检测取已经烘干的坩埚,称重,取冷却泥浆适量倒入坩埚内,注意别超坩埚的三分之二,放入干燥箱中干燥4小时左右,,取出再次称重,从而得到泥料的重量,再将泥料溶于水后过万孔筛,将筛余烘干称重,从而可以得到泥料的细度。
5、测比重将冷却的泥浆,倒入250ml的量筒中,将比重计轻轻插入其中,缓缓撒手,注意比重计与量筒的边缘不能接触,以免产生偏差,待比重计的读数稳定后,读数即为泥浆的比重。
6、测粘度在室温的条件下,利用恩氏粘度计测得水的流出时间,记下读数,在用同样的方法测得泥浆的流出时间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7、制坯将泥浆搅匀,将模具内表面润湿,将泥浆倒入模具中,待一定的吸浆时间后,倒出多余的泥浆,用刀片将坯口修平,再经一段时间后脱模,将湿坯放在通风干燥处进行充分的干燥。
8、烧成根据配方及查阅的相关文献,确定适宜的烧成温度,将已经充分干燥的坯体放入炉中,本实验的试验参数是:室温25°C,经40分钟升温至500,再经40分钟升温至900,最后经40分钟升温至1270,在保温30分钟,之后关闭电源,让坯体自由冷却至室温即可。
四、性能测定1、原料干燥失水与灼减量坩埚坩埚+料坩埚+干料干燥失水率(%)950度煅烧后坩埚+料质量灼减量(%)苏州土30.8375 53.9376 53.7194 0.94 50.2046 15.36 龙岩高岭土29.3563 62.8297 62.3933 1.30 58.6406 11.36钾长石31.4057 61.6751 61.6671 0.03 61.5167 0.50 紫木节33.3220 54.9889 54.7755 0.98 51.5083 15.212、粘度与密度水流出时间泥浆流出时间粘度密度(s)(s)第1组 4.2 4.7 1.12 1.410 第3组 4.2 4.6 1.10 1.395 第4组 4.2 4.8 1.14 1.505 第5组 4.2 4.9 1.17 1.600 第10组 4.2 4.6 1.10 1.375 第11组 4.2 4.8 1.14 1.4503、细度与含水率坩埚1 坩埚1+泥浆坩埚1+干燥后泥浆含水率(%)坩埚2 坩埚2+筛余细度(%)第1组33.2165 70.8362 48.8761 58.37 34.3015 34.9630 4.22第3组32.1369 71.5624 49.6205 55.65 32.1967 32.7741 3.30第4组33.5128 71.8359 47.8777 62.52 34.5618 35.1654 4.20 第5组35.4367 72.2875 50.3550 59.52 33.1962 33.5950 2.67第10组32.4518 68.7755 46.4725 61.40 34.7970 35.4066 4.35第11组33.4534 71.3526 48.7919 59.53 32.3564 32.7687 2.69 4、坯体吸水率组别湿坯重量(g) 干坯重量(g) 吸水率第1组14.6920 14.6885 0.024第3组14.2876 14.2845 0.022第4组14.2744 14.2694 0.036第5组15.5258 15.5240 0.012第10组11.2892 11.2715 0.16第11组16.2333 14.2816 13.675、白度R G V W第1组55.0 74.1 65.0 64.1第3组51.8 78.2 57.1 72.9第4组61.2 73.7 63.8 71.1第5组64.4 72.1 68.7 67.8第10组85.8 89.7 73.9 77.8第11组79.6 82.5 72.4 75.36热稳定性经过220℃后急冷,只有第3、4、10三组没有产生裂纹。
7、表面硬度用刀具刻划制品表面,各组均没有明显划痕,这说明烧结的制品强度基本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结果:1、第2、6、9、12、13组在注浆后,坯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纹,没有完好的脱模。
2、在1、3、4、5组烧成的坯体中虽然没有变形等缺陷,但是烧成后白度不够。
3、在烧成的坯体中存在着气孔,致使坯体表面显得粗糙,影响白度的测量。
4、第7、8组中脱模后成型还可以,但是烧成后变形了。
5、烧成后的坯体中经过热稳定性的测定后,1、5、11组出现了炸裂。
分析:1、注浆后出现裂纹的原因:①可能是粘土颗粒细度不均匀,分布不均,产生各部分收缩不均,产生裂纹;②坯体含水率大,干燥后收缩大,易产生内应力而产生变形;③模型吸水速度太快,以至于收缩过快产生裂纹。
处理方法:①尽可能控制颗粒细度,通过调整球磨机内料球比,适当延长研磨时间,使其在一个均匀的范围内;②控制泥浆时间及回浆后的带模干燥时间,及掌握脱模时间;③注浆前对模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有一定的吸水速率。
2、烧成前气孔原因:①泥浆粘度大,流动性差,以至于注浆不均匀,气泡不易排除;②泥浆陈腐时间过长;③注浆速度过快带入空气;④石膏模中混有杂质、石膏模用的时间过长内部出现一些小孔。
处理方法:①控制泥浆粘度适中;②注意适当的注浆速度和回浆速度;③保证石膏模型的洁净;④泥浆存放时间适当。
烧成后气孔原因:①烧成温度可能稍低些,致使没有事气泡没有完全排除,留在了坯体内,形成了气孔。
处理方法:合理制定烧成制度,是当提高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
3、烧成后出现了变形原因:可能是最高烧成温度过高,以至于是坯体在烧成中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