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二元相图-5

合集下载

第5章 相图

第5章 相图
物质统称为水型物质.
2.可逆与不可逆多晶转变
z 多晶转变相图 4个单相区
晶型II熔融曲线
晶型转变线 晶型I的升华曲线
熔体的蒸气压曲线
3相平衡点: 晶型II的升华曲线 晶型II、熔体和气相
3相平衡点: 晶型I、II和气相
z 多晶转变相图(介稳平衡态)
过热晶型I熔融曲线 过热晶型I的介稳单相区
过冷熔体的介稳单相区
硅钙石:不一致熔 各种高炉矿渣中
水泥熟料生产重要
9%体积效应
C2S:一致熔融化合物 具有复杂的多晶转变 C3S:不一致熔融化合物
2150℃ ~ 1250℃
IV. 三元系统相图
对于三元凝聚态系统, C=3,n=1(T)
相律:F = C-P + n = 4-P
Fmin = 0,Pmax = 4 Pmin = 1,Fmax = 3
z 自由度(F)
在温度、压力、组分浓度等可能影响系统平衡状态的变量中,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变而不会引起旧相消失或新相产生的 独立变量数目.
z 组分及独立组分(C)
组分 系统中每个能独立分离出来,并能独立存在的化学纯物质. 独立组分 足以表示系统中各个相的组成所需的组分的最小数目.
C = 组分数-独立的化学反应数-独立的限制条件数
M’熔体的结晶路程
液相点
L M’
1
F=2
L→S F=1
3
L→S F=1
5
固相点
L→S 2
4 L→S
6S
M
⑦ 形成有限固溶体的二元相图
B在A中 形成的 固溶体
SA(B)的 溶解度 曲线
B在A中 的最大 固溶度
A在B中 的最大 固溶度
A在B中 形成的 固溶体

金属二元二元相图

金属二元二元相图
wB RB wA wB RA RBxA =来自100%xB =
100%
5.1.3. 相图的建立
5.1. 基本概念
5.1.3 相图的建立 可以从理论和实验两条途径获得相图 实验:测临界点 理论:热力学函数计算
测定临界点的方法:热分析、X射线、电阻法、 金相分析法、热膨胀、磁性方法等 原理:材料在到达临界点时,相关的性能或参数 有一个突变,通过测突变点来确定临界点。
5.3 共晶相图
2. 共晶成分( 61.9wt.% Sn) 在T=183oC时发生共晶转变 LE M + b N
合金中各相的相对百 分数:
% =
EN = 45.4% MN
b% =
ME = 54.6% MN
5.3.4 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5.3 共晶相图
L
L
b
b
共晶组织中的II、bII,不容易在金相中被辨认
5.2
匀晶相图
5.2.3 非平衡匀晶转变
总的特点:成分不均匀 固相线偏离 易形成枝晶偏析
5.2 .3 非平衡转变
5.2
匀晶相图
1260
1240 1220 1205
固相线偏离
5.2 .3 非平衡转变
5.2
匀晶相图
先凝固的部分富Ni,不易侵蚀,呈现亮白色,成为枝干. 后凝固的部分富Cu,易被侵蚀,呈现暗黑色,分布于枝间.
第五章-I
二元相图
Binary Phase Diagram
T


基本概念- 相律、成分表示方法、相图测定、杠杆定理
匀晶
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共晶型
二 元 相 图
典型的 二元相图
共晶 包晶
包晶型
具有固态相变 两相平衡转变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第六节 铁碳合金相图
4 平衡结晶过程及其组织 亚共晶白口铁结晶过程 P+ Fe3CⅡ+ Ld`
第六节 铁碳合金相图
4 平衡结晶过程及其组织 过共晶白口铁结晶过程 Fe3CⅠ+ Ld`
第六节 铁碳合金相图
第七节 相图的热力学基础
2 化学位与相平衡条件 1化学位:偏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用 表示. 化学位的确定:在自由能—成分曲线上,过成分点的切线与两纵 轴的交点. 2相平衡的条件:两组元在各相中的化学位分别相等. A= A=…… 在自由能—成分曲线上,表现为各曲线间有公切线.
三、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① 根据相图判断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
第五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三、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②根据相图判断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根据液固相线之间的距离X X越大,成分偏析越严重因为液固相成分差别大; X越大,流动性越差因为枝晶发达; X越大,热裂倾向越大因为液固两相共存的温区大.
第五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三、 相图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塑性加工性能:选择具有单相固溶体区的合金. 热处理性能:选择具有固态相变或固溶度变化的 Foundation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cGRAW.HILL.3/E
第五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二、 相图分析步骤 ① 以稳定的化合物分割相图; ② 确定各点、线、区的意义; ③ 分析具体合金的结晶过程及其组织变化. 注:虚线、点划线的意义-尚未准确确定的数据、磁学转 变线、有序-无序转变线.
第五节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2h-10h,由学生分析七种合金的结晶过程,下次课重点分析.布置课下列表计算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物理化学第5章相律与相图

物理化学第5章相律与相图

第五章相律与相图5.1 相平衡相平衡是热力学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也是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第三章中已经应用热力学原理研究了纯物质系统的两相平衡;在第四章中研究了多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其结果是用热力学公式表达相平衡的规律。

而本章则是应用热力学原理采用图解的方法来表达相平衡规律,特别是对多相系统的相平衡规律的研究,用图解的方法更显得方便和实用。

研究多相系统的相平衡状态随组成、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系统相平衡状态的变化,这种图称为相图,相图形象而直观地表达出相平衡时系统的状态与温度、压力、组成的关系。

相律为多相平衡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热力学基础,是物理化学中最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之一,它讨论平衡系统中相数、独立组分数与描述该平衡系统的变数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多相平衡系统中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组成等)对相变的影响。

虽然相律不能直接给出相平衡的具体数据,但它能帮助我们从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相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阅读和应用相图。

本章首先介绍相律,然后介绍单组分、二组分和三组分系统的最基本的几种相图,其中着重介绍二组分气-液相图和液-固相图,介绍相图的制法和各种相图的意义以及它们和分离提纯方法之间的关系。

应用:a、水泥熟料的烧成过程,系统中有C3S(硅酸三钙)、C2S(硅酸二钙)、C3A(铝酸三钙)、C4AF(铁铝酸四钙)————固相,还有一定的液相,是一个多相的系统。

随着温度升高,这个多相系统中那些相能继续存在?那些相会消失?有没有新的相生成?各相组成如何?各相含量为多少?b、在化工生产中对原料和产品都要求有一定的纯度,因此常常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分离和提纯。

常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是结晶、蒸馏、萃取和吸收等等,这些过程的理论基础就是相平衡。

相图:根据多相平衡的实验结果,可以绘制成几何图形用来描述这些在平衡状态下的变化关系,这种图相成为相图。

现实意义:水泥、玻璃、陶瓷等形成过程均在多相系统中实现,都是将一定配比的原料经过锻烧而形成的,并且要经历多次相变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
C
2 二元系
P 1 2
3 1
f 2 1 0
3 2 1 0
含义
单相合金,成分和温度都可变 两相平衡,成分、相对量和温度 等因素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 三相平衡,三相的成分、相对 量及温度都确定 单相合金其中两个组元的含量 及温度三个因素均可变 两相平衡,两相的成分、数量 及温度中有两个独立变量 三相平衡,所有变量中只有 一个是独立变量 四相平衡所有因素都确定不变
结构简单的具有极高的硬度及熔点,是合金工具钢和硬 质合金的重要组成相。
I. 间隙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和间隙固溶体的异同点
相同点: 非金属原子以间隙的方式进入晶格。
不同点: 间隙化合物:间隙化合物中的金属组元大多与自 身原来的结构类型不同 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中的金属组元仍保持自 身的晶格结构
I. 尺寸因素
II. 晶体结构因素 组元间晶体结构相同时,固溶度一般都较大,而且有可 能形成无限固溶体。若不同只能形成有限固溶体。
III. 电负性差因素
两元素间电负性差越小,越易形成固溶体,且形成的 固溶体的溶解度越大;随两元素间电负性差增大,固 溶度减小。

1)电负性差值ΔX<0.4~0.5时,有利于形成固溶体 2)ΔX>0.4~0.5,倾向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Mg2Si
Mg—Si相图
(2)电子化合物
由ⅠB族或过渡金属元素与ⅡB,ⅢB,ⅣB族元素 形成的金属化合物。 不遵守化合价规律,晶格类型随化合物电子浓度 而变化。 电子浓度为3/2时: 呈体心立方结构(b相); 电子浓度为21/13时:呈复杂立方结构(g相); 电子浓度为21/12时。呈密排六方结构(e相);
NaCl型 CaF2型 闪锌矿型 硫锌矿型 (面心立方) (面心立方) (立方ZnS) (六方ZnS)

ch5-2 二元相图

ch5-2 二元相图
④成分位于M点以左,N点以右的合金称为端部固溶体合金。如含Sn 小于19%和大于97.5%的合金都是端部固溶体合金。
24
共晶反应要点
• 共晶转变在恒温下进行。 • 转变结果是从一种液相中结晶出两个不同的固相。 • 存在一个确定的共晶点。在该点凝固温度最低。 • 成分在共晶线范围的合金都要经历共晶转变。
材料科学基础
第5章 相 图 5.3 二元相图
主讲:徐敏虹
1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1.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定有一个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而 不能以一条线接界。两个两相区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水平线 隔开。由此可以看出二元相图中相邻相区的相数差一个(点 接触除外)。这个规律被称为相区接触法则。
2
2.在二元相图中,若是三相平衡,则三相区必为一水平线,这条
T,C
183
L
L+
L+
c
d
e
+
Pb
Sn
25
将用适当方法(如侵蚀)处理后的金 属试样的磨面或其复型或用适当方法 制成的薄膜置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
➢ 相组成物:组成合金显微组织的基本相。
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合金中各相构成的晶粒 将以不同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等相组 合,并在显微镜下可区分的部分,称为组织

1.没有共晶反应过程,
T,C
而是经过匀晶反应形成 单相固相。
L
L+
L

+ Ⅱ

2.要经过脱溶转变, 固溶体中析出另一 种固相的过程,产 物称为次生相和二 次相, Ⅱ
冷却曲线 t Ⅱ
28
29
X2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L

二元相图【材料科学基础】

二元相图【材料科学基础】
相区: 液相区(L)、固相区 (α)、固液两相共存 区(L+α)。
13
¾ α相: Cu-Ni合金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¾ 在两相区中: 9 f =C-P+1=2-2+1= 1,两个相的成分和温度
变量中只有一个可以独立变化,其中一个固定后, 另一个也随之固定。 9 例如,温度一定,在此温度下两个平衡相成分固 定,由该温度水平线与该两相区边界线相交的两点 决定(杠杆定律)。
33
• 共晶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 时结晶出成分一定且不相同的两个固相的转变过 程,也称共晶转变。其反应式为:
共晶温度
• 发生共晶反应时,根据相律 f = C – P + 1 = 2-3+1=0,所以三个相的成分不能变化,温度也 不能变化,因此共晶线为水平线,三个相在此线上 有确定的成分点。
以Cu-40%Ni合金为例
16
t0

t1

t2

t3

● ●


17
平衡结晶过程
形核和核长大
¾ 形核:过冷、结构起伏、能量起伏、成分起伏(微 小区域内成分偏离平均成分的现象)。
¾ 长大:建立平衡 界面前沿液相中溶质原子扩散 破坏平衡 晶体长大 恢复平衡 重
新建立平衡。
18
19
20
结晶特点: ¾ 结晶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f =1,平衡结晶过
共晶区如此。 • 组成共晶体的两相均为金属
型液固界面,两个相的长大 速度与过冷度关系的差别不 大,伪共晶区对称地扩大。
53
9 (2)伪共晶区偏向一边扩大
• 两个组元熔点差别大,共晶点偏向低熔点组元,伪共晶 区偏向高熔点组元。

第5章 二元相图与合金凝固(1-4)-二元相图分析

第5章 二元相图与合金凝固(1-4)-二元相图分析
则有: W=WL+Wα WL·CL+Wα·C α =W·C 由上述两式,可得: WL/W α=(C α-C) / (C- CL)
四、二元相图的建立
建立相图的关键是要准确地测出各成 分合金的相变临界点(临界温度)。 临界点的测试方法: 热分析法,硬度法,电阻法, 膨胀法,金相分析, X射线结构分析等。 常用热分析法:由于合金凝固时的结 晶潜热较大,结晶时冷却曲线上的转折比 较明显。
与纯金属相比,固溶 体合金凝固过程有两个特 点: (1)成份起伏。 (2)异类原子互相扩散。
(1)固溶体合金凝固时析出的固相成分与原液相成份不 同,需要成份起伏。(晶粒的形核位置是那些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和成分起伏都满足要求的地方) (2)固溶体合金凝固时依赖于异类原子的互相扩散。
L 温度 成分 质量分数
α
变化趋势 成分 质量分数 变化趋势
t1 t2 t3 t4
l1 l2 l3 l4
100%
2 X0 2 l2 3 X 0 3 l3
α1 α2 α X 0 l3 3 l3
0%
100%
液固两相共存区,随着温度的降低,液相的量不断减少, 固相的量不断增多; 同时液相的成分沿液相线变化,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
图 可能产生离异共晶示意图
三、包晶相图
1.相图分析
由一个液相与一个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个 固相的转变称为包晶转变。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有限固溶, 并且发生包晶反应的相图,称为包晶相图。
L
包晶转变
• • • • • •
• • • •
点 A点 B点 C点 D点 P点 E点 线 ACB线为液相线 APDB线为固相线 CDP线是包晶转变线 ,PE线为Ag在Pt中的 固溶度曲线,DF线为 Pt在Ag中的固溶度曲 线 相区 单相区 两相区 三相线

材料科学基础 第5章 相图 5.2

材料科学基础 第5章 相图 5.2

§5-3 二元匀晶相图
二元匀晶(Isomorphous)相图
相图。

具有匀晶相图的二元合金系统有Cr-Mo, W-Mo等。

右图所示Cu-Ni相图是最常
见的二元匀晶相图,以此相图
为例进行讨论,其它匀晶相图
与此类似。


下面的一条曲线是固相线(Solid line),固相线以下的区域为
3、匀晶相图的特点
二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够完全相互溶解,所有成分(Ni: 0~100%)的合金在固态只有一种晶体结构,相图中只有一个固相区。

因此,能够形成匀晶合金系的两种组元必须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原子价,原子半径接近(相差不超过15%),相互不形成化合物。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PPT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PPT
相图上为一条垂直线。
Mg2Si
Mg—Si相图
(2)电子化合物
由ⅠB族或过渡金属元素与ⅡB,ⅢB,ⅣB族元素
形成的金属化合物。
不遵守化合价规律,晶格类型随化合物电子浓度而
变化。
电子浓度为3/2时: 呈体心立方结构(b相);
电子浓度为21/13时:呈复杂立方结构(g相);
电子浓度为21/12时。呈密排六方结构(e相);
体。
III. 电负性差因素
IV. 两元素间电负性差越小,越易形成固溶体,且形
成的固溶体的溶解度越大;随两元素间电负性差
增大,固溶度减小。


1)电负性差值ΔX<0.4~0.5时,有利于形成固溶体
2)ΔX>0.4~0.5,倾向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IV. 电子浓度因素
V. 电子浓度的定义是合金中各组成元素的价电子数总
子的价电子数恰好使负离子具有稳定的电子层
结构。
金属元素与周期表中的ⅣA,ⅤA,ⅥA元素
形成正常价化合物。
有较高的硬度,脆性很大。
例如:Mg2Si、Mg2Sn、Mg2Pb、MgS、MnS等
(1)正常价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的分子式只有AB,A2B或AB2两种。
常见类型:
NaCl型
CaF2型
Cu原子形成四面体(16个)。
每个镁原子有4个近邻镁原子和12个近邻铜原子;
每个铜原子有6个近邻的铜原子和6个近邻的镁原子

Cu
Mg
II. 拉弗斯(Laves)相
②MgZn2型:六方晶系。
Mg原子形成硫锌矿结构;Zn原子形成四面体。
每个Mg原子有4个近邻Mg原子和12个近邻Zn原
子。
每个Zn原子有6个近邻Zn原子和6个近邻Mg原子

5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相平衡和相图

5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相平衡和相图

( p -T 图)
自由
一、水的相图
冰的熔融曲线 水的饱和蒸汽压曲线(蒸发曲线)
3个相区:
p=1, f=2 ,双变量系统(T、P) 3条界线: p=2 , f= 1,单变量系统(T或P) 1个无变量点(三相点):
T
p=3 , f=0 ,无变量系统
冰的饱和蒸汽压曲线(升华曲线)
??
注意:
•冰点和三相点O
第五章
第五章
§5.1
相平衡和相图
基本知识
§5.2
§5.3
单元系统
二元系统
§5.4
三元系统
§5.1
相平衡与相图的基本知识
一、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二、相律 三、相平衡的研究方法
一、相平衡的基本概念
相平衡:是研究一个多组分(或单组分)多相系统中相的平
衡问题,即多相系统的平衡状态(包括相的个数、各相的状态、
二、二元凝聚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
三、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步骤
四、二元系统专业相图
要求
一、二元系统相图的表示方法及杠杆规则
1、作为特种陶瓷的重要原料
由于7%~9%的体积效应,常加适量CaO或Y2O3稳定剂。
在>1500℃以上与四方型ZrO2形成立方晶型固溶体,称稳定
化立方ZrO2 。
2、熔点高(2680℃),作耐火材料 3、利用导氧导电性能,作氧敏传感器元件 4、利用体积效应,对陶瓷材料进行相变增韧。
增韧机理: 微裂纹增韧
实线部分: 四个单相区: 五条界线:
两个无变量点:
晶体的升华曲线(或延长线)与液体的蒸发曲线(或延长线) 的交点是该晶体的熔点。 两种晶型的升华曲线(或延长线)的交点是两种晶型的晶型转 变点。

材料科学基础_第5章_二元相图

材料科学基础_第5章_二元相图
不大时,它们不仅可以在液态或熔融状态完全互溶,而且 在固态也完全互溶,形成成分可变的连续固溶体,称为无 限固溶体或连续固溶体,它们形成的相图即为匀晶相图或 互溶相图。 ➢ 由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称为匀晶转变。液固态完 全互溶的体系不多,但是包含匀晶转变部分的相图却不少 ,几乎所有的二元系统都含有匀晶转变部分。
Cu
18 20
30 40
66 60 80
Ni 相对质量为1/4。溶体合金的平衡凝固及组织
➢ 平衡凝固是指凝固过程中每个阶段都能达到平衡,因此 平衡凝固是在极其缓慢的冷速下实现的。现以30%Ni和 70%Cu的铜镍合金为例来说明固溶体的平衡冷却过程及其 组织的。
11
冷却曲线 t Ⅱ
23
X2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L
(共晶合金)
T,C
183
L
L+
L+
c
d
e
+
T,C
(+ )
围内凝固,具有变温凝固的特征 ②还需要成分起伏
15
5.3.2 二元共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溶解,通过共晶反
应形成两相机械混合物的二元合金称为二元共晶相图。共 晶反应是液相在冷却过程中同时结晶出两个结构不同的固
相的过程。 L
16
Ta,tb分别是Pb,Sn的熔点 M:锡在铅中的最大溶解度。N:铅在锡中的最大溶解度 E:为共晶点,具有该点成分的合金在恒温183℃发生共 晶转变LE→aM+ΒN,共晶转变是具有一定成分的液相在恒 温下同时转变为两个具有一定成分和结构的固相的过程。 F:室温时锡在铅中的溶解度;G:室温时铅在锡中的溶 解度
之间一定是由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如铁区(线)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铸锭(件)的缺陷

缩孔与疏松
12
缩孔(集中缩孔):液体金属浇入铸型后,因凝固 体积收缩,没有液体继续补充而在铸锭上部出现的 空洞。 9 特征:在铸锭的上部。 9 防止办法:加保温帽。
¾
13
疏松(分散缩孔):树枝晶生长过程中,分枝相互 接触,包围在树枝之间的未凝固液体凝固发生收缩 时,没有液体流入补充,形成一些分散的细微的缩 孔。 9 特征:分散、形状不规则、内部无气体。 9 造成:组织不致密、强度下降。 9 但一般能经锻轧而压合。

18
• •
正常偏析一般难以完全避免,使铸件性能不良。 随后的热加工和扩散退火处理难以使其根本改善, 故应在浇注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19
9
• •
负偏析 负偏析是指与正常偏析相反的偏析。 形成原因:K0< 1的合金,凝固时将溶质排出到液 固界面前沿,形成成分过冷,生成根部呈细颈的晶 体;铸件继续凝固发生体积收缩,晶体之间产生空 隙;温度降低,使液体中气体析出形成压强,把中 心溶质浓度高的液体沿柱状晶之间的“渠道”压至铸 件的外层,形成反偏析。
20
9
• •
◊ ◊
比重偏析 比重偏析是由于液固相间比重显著差异引起的偏 析,轻的一相上浮,重的一相下沉。 防止或减轻的办法: 增大冷速,使先结晶相来不及上浮或下沉。 加入第三组元,形成熔点较高、比重与液相接近的 树枝状化合物,先结晶出来形成树枝状骨架,阻止 偏析相沉浮。
21
(2)显微偏析 显微偏析是在显微镜下才能检视到的偏析。可分为 枝晶偏析、胞状偏析、晶界偏析3种。 9 枝晶偏析(晶内偏析) • 合金以树枝状结晶,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组元 多,后结晶的枝晶间含低熔点组元多的现象。 • 消除办法:扩散退火。

2
9


9
为什么表层细等轴晶区很薄? 晶核沿模面生成并垂直于模壁长 大(散热快),而模面不可能很 光滑,有凹凸不平,所以晶核长 大时,大多数枝晶要相互干扰, 长大受到限制。 凝固体积收缩与模壁脱离,形成 气隙,冷却速度减慢。 细等轴晶区的性能:强度高,各向同性。但由于这 层很薄,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35
四.由二元系自由能-成分曲线绘制相图
36
37
¾
8
9


中心区晶种来源 仔晶卷入理论:模壁表面形成的晶体由于对流作用 而被冲刷到锭心部位,如果浇注温度不高,这些晶 体未熔化,成为中心的晶种。 枝晶漂移理论:柱状晶侧面晶枝熔断与柱状晶分 离,被对流的液体带到中心成为晶种。
9
晶体下沉理论:铸锭顶部辐射散热冷却快,形成小 晶体。固、液比重不同,小晶体下沉成为晶种。 • 成分过冷理论:结晶过程中,杂质等被排到液体中 心区,使液体成分改变,出现过冷,这些杂质作为 非自发核心,在成分过冷下,成长为等轴晶。 9 中心等轴晶区的性能:晶粒犬牙交错,力学性能 好,强度高,不易开裂。(但中心有疏松)。 9 一般希望此晶区比例多。 •
¾
22
9


胞状偏析 固溶体晶体以胞状方式生长时,K0<1的合金,在 胞壁处溶质富集; K0>1的合金,在胞壁处溶质贫 化的现象。 消除办法:扩散退火。
23
9
• •
晶界偏析 晶界偏析是指晶界处溶质、杂质富集的现象。 晶界偏析往往容易引起晶界断裂,一般要求设法减 小晶界偏析的程度。
24
第四节 相图热力学的基本要点
¾
14
气泡(气孔)与夹杂 ¾ 气泡(气孔) 9 形成: • 一般金属液体溶解较多的气体,固体只能溶微量气 体,在凝固时,要放出气体。 • 金属在凝固时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体。 • 在缓慢凝固时,液体的流动性好,气体能顺利向铸 锭上方逸出去。 • 若凝固速度快,气体上浮速度小于结晶速度,则气 体将流在金属内部占有一定空间,形成了气泡。
26
式中: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Z为配位数; eAA、eBB、eAB分别为A-A、B-B、A-B对组元的 结合能。
27
给定温度下,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

(a)Ω<0: eAB <(eBB+eAA)/2, 固溶体短程有序分布。
28

(b)Ω=0: eAB=(eBB+eAA)/2, 组元随机分布形成理想 固溶体。
¾
17
偏析 偏析是指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 ¾ (1)宏观偏析(又称区域偏析) 宏观偏析是经浸蚀后由肉眼或低倍放大可见的偏析。 分为正常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3类。 9 正常偏析(正偏析) • K0<1的合金,先凝固的区域溶质(或杂质)的浓 度低于后凝固的区域。 • K0>1的合金,先凝固的区域溶质(或杂质)的浓 度高于后凝固的区域。
33
三相平衡时:三条自由能成分曲线也必然有一条公切 线,三个切点成分为三平衡相成分。
切点a为α相成 分,切点b为β 相成分,切点c 为γ相成分。 a点左边为α相 区,c点右边为 γ相区,在a-c 之间为β+α+ γ三相区。
34
存在中间相时的公切线法则:


中间相为γ相。 中间相(化合物)由于组元 间有一定比例,自由能-成 分曲线上只在一定浓度处出 现明显的最低值,当偏离这 个最低值,曲线陡直上升。 化合物越稳定,自由能-成 分曲线的最低点越向下移。 出现几个不同的两相平衡区 域。
29

(c)Ω>0: eAB>(eBB+eAA)/2, A、B组元倾向分别聚集 形成偏聚。
在两个最低点之间成 分范围内合金以两个 混合相存在,自由能 低于单相固溶体。
30
二.合金中两组元化学位的确定
XB成分合金中A、 B两组元的化学位: 在自由能-成分曲 线上作XB成分点 的切线与两组元轴 相交,其截距μA 代表A组元的化学 位,μB代表B组 元的化学位。
4
5
柱状晶粗大的原因:由于细晶带中可作为柱状晶长 大基础的枝晶的主干是极少的,所以柱状晶粗大。 9 柱状晶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柱状晶前沿液体中是否 有正在成长的晶粒阻挡它的成长。要在液体前方有 一个小的过冷度,保证一定的温度梯度,使之不能 独立形核,仅使柱状晶生长。 9 柱状晶的性能: • 各向异性,纵向强度高,横向强度低。 • 组织致密,但若两柱晶之间有杂质,减小了结合 力,强度不高;在柱状晶交界处存在杂质。
31
三.相平衡的条件——公切线法则
两相平衡时:应有μαA=μβA;μαB=μβB。可以用相的自由能 曲线的公切线(公切面)的切点来确定相的平衡成分。
a点对应α相成分 , c点对应β相成分 。 合金成分小于 , ,处于α相; 合金成分大于 , ,处于β相; 合金成分在Xα-Xβ之 间 ,α+β共存。
相图的理论基础是热力学,可以用热力 学理论来说明和解释相图。 本节的主要目的时应用相图热力学的基 本原理来分析相图。
25
一.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
固溶体的自由能
式中: XA、XB:分别表示组元的摩尔分数; μoA、μoB:分别表示A、B组元在T(K)温度的摩 尔自由能; R:气体常数; Ω:相互作用参数。

15
特征:形状规则、内部充满了气体。 9 金属内部的气泡大多数可以经锻轧压合,但表面下 的气泡,在锻轧时,由于被氧化而不能被压合,形 成起皮和裂纹。 9 所以在冶炼和铸造时,要减少液体吸气和有利于气 体排出。在金属与合金组织中、同组成相的成分 与结构不同的微量化合物相。 9 按其来源分类: • 外来夹杂物:从浇注系统和铸模中混入液体中的夹 杂。 • 内生夹杂物:在冶炼和凝固过程中通过内部反应生 成的夹杂。如,硫化物、氧化物、硅酸盐等。
3
柱状晶区 9 形成原因
¾



由于锭的内外温差逐渐减小,激冷细晶前沿液体中过冷 度变小,不能独立形核。凝固的继续是靠细晶中取向有 利的晶粒快速向液体中成长(一般那些一次轴平行于垂 直模壁方向的晶粒成长速度最快),其他取向的晶粒受 到限制。 由于优先成长的晶粒并排向液体中生长,侧面受到彼此 的限制而不能侧向生长,只能沿散热方向方向单向生 长,结果形成柱状晶带。 各柱状晶的成长位向都是一次轴方向,形成择优取向, 称为“铸造织构”。
10
¾
¾
¾ ¾
影响铸锭组织的因素 浇注温度:提高浇注温度,有利于柱状晶生长。因 为提高浇注温度,可使液体较长时间保持正的温度 梯度;同时可使液体中非自发核心减少。 铸模的冷却能力:冷却能力大,有利于柱状晶生长。 因为模的冷却能力大,可以把热量较快传导出去, 保证液体保持正的温度梯度。 液体的流动能力:搅拌、振动有利于等轴晶生长。 加入形核剂:有利于等轴晶生长。
9
6
两个垂直方向生长的 柱状晶相遇,会形成杂质、 气泡的富集地区,是铸锭 的脆弱结合面,强度低, 在锻、轧时易沿此开裂。 所以除了一些有色金 属由于本身塑性较好,在 形成柱状晶后可使致密度 增加而希望获得柱状晶 外,一般都设法减少铸锭 中的柱状晶区。
7
中心粗等轴晶区 9 形成原因: • 随柱状晶向前移,散热速度减慢,温度梯度逐渐平 坦。 • 铸锭中心整个液体达到过冷。 • 中心存在晶核(晶种)并沿各个方向长大。
三.合金铸锭(件)的组织与缺陷
铸锭(件)的宏观组织
外层是随机取向 的等轴状的表层细晶 区,又称激冷区。 平行于热流方向 排列的是柱状晶区。 铸锭中心是较粗 大的随机取向的中心 等轴晶区。 这3个晶区的相对 厚度(或有无)取决 于铸锭的成分及凝固 条件。
1
铸锭组织形成机理 ¾ 表层细等轴晶区(激冷层) 9 形成原因 • 自发形核:刚浇注后,由于液态金属温度高,与模 壁接触部分受到激烈冷却,达到很大的过冷度,临 界晶核半径小,形核率高,产生大量的自发核心。 • 非自发形核:由于模面凹凸不平,提供了大量现成 的界面,作为非自发形核的基地,形成许多小核心。 • 由于核心多,稍一长大,相互碰撞,则停止长大, 所以晶粒细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