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5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九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
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2.(2016·茂名二模)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B.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3.(2017·黄冈模拟)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B.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4.1874年李鸿章主持筹议海防建设时,大理寺卿王家璧警告他“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
这主要体现了()A.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B.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C.国防政策由塞防转为海防D.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体制5.浙江某方志载:“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
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
……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
”这反映了()A.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从事丝织业B.丝织业伴随着棉纺织业的衰败而兴起C.广州口岸从此以后不再经营湖丝贸易D.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6.(2016·安徽合肥二模)“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专题九 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学案
专题九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中期)(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60~90年代)(1)洋务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③影响: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①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③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重点深化]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下的中国的冲击。
(2)其他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③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无力抵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3)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能力测评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能力测评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苏南高三联考)“申江番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假设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解析:“申江”是黄浦江的别称,指上海;“番国”是指外来侵略者,具有贬义;“番舶来银百万计”说明列强运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品。
答案:A2、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
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解析:根据题干“1851年”信息分析,属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取得了对中国通商等权利,题干中英国的做法是一种使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做法,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3、(2018·烟台模拟)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
2019高考历史二轮单元检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9高考历史二轮单元检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专题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2、〔2018年1月长沙一模5题〕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3、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
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A、林那么徐B、洪秀全C、张之洞D、郑观应4、《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5、右图是民国初年的“金鼠”火花,该火花反映的当时人们的愿望是A、发展民族工业B、壮大国营经济C、振兴民族教育D、争取国家独立6、〔2017年1月三明市三校联考10题〕《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明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A、实业救国B、发展资本主义C、民族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7、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8、〔2017年10月厦门市高三联考14题〕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
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专题1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
2.史观角度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 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 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3)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市场化、工业化、城
〔跟踪训练〕 1.(2018·梅州5月模拟)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 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 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
”
(3)影响 ①中国被迫卷入___资__本__主__义__世__界__市__场__。 ②动摇了__封__建__统__治___的基础。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近代__民__族__资
生提供(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 的经济形式。 (2) 官 办 经 济 : 包 括 近 代 前 期 的 _____洋__务____ 企 业 和 ____官__僚__资__本__主__义___。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 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2018·新乡三模)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 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 施。这一举措旨在( C)
A.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 B.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 C.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 D.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 【解析】 材料“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 舰改造为商船”是要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故选C项 军舰改造为商船”,可见以上举措并非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 材料的做法反而削弱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排除B项;材 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排除D项。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019届高考二轮历史专题复习卷: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在英国支持下,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
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
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
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
材料反映了()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稳定金融B.此后中国的银价波动性加强C.国民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银本位”制D.此后法币币值受世界银价波动的影响加大【答案】C2.阅读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答案】C3.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4.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答案】C5.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或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
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来源:学+科+网]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B6.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
专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四 交通、通讯与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交通的进步(1)轮船 (2)铁路3)公路 (4)航空: 2.通讯的进步 (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3)电话: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①《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②戊戌变法 时期的《时务报》。③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④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 (2)影视业: (3)“第四媒介”: 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014·安徽高考)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 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 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排查纠错 1.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是指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 益商品化。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 种经济成份并存。 3.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也是西方 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 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包含经济的工业化及与工 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的。 7.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取消了 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的变迁
2019年高考历史专项精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的变迁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典题精讲典例1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A.2B.31C.73D.193【解题技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
在1872~l911年,中国发展最陕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
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
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
答案:D典例2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题技巧】注意题干“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的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习俗变迁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A【专题解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内容。
经济近代化是高考考查的“永恒主题”,考查涉及的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在高考中的地位突出。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专题作业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 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 ) 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 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 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 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精品资料专项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精品资料专项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1、《诗经·小雅·大田》中说:“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A、沤制绿肥B、利用火耕C、治虫灭害D、火耕水耨2、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
节目中说“徽商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贾儒结合”的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试题出处】2018-2018曲靖一中模拟【解析】徽商并不代表近代商业,也不代表近代经济,排除A、B;当时在中国,还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
【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3、“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试题出处】2018-2018衡水中学模拟【解析】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其它地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善行”。
【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械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5、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是指()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试题出处】2018-2018承德一中模拟【解析】洋务运动主观上是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7江苏常州期末)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的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优良传统工艺品质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2.(2018江苏淮安期中)据1882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
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
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
”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3.(2017江苏扬州期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
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4.(2018江苏盐城三模)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
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
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信方式发生普遍改变5.(2018江苏扬州考前调研)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近2 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计136家,资本总额10 315.3万元。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第05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5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麹囂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构建体系][核心梳理]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
⑵表现①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②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③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2.洋务运动(1) 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内容: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 影响: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
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代国济构变与本义曲发麗近中经结的动资主的折庶[思维点拨]用一、二、三巧记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晚清政府、北洋政府、政府)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知识必备////一、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1•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2•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强大的技术南京国民IRfiO 1R70 1912 1919 1927 19^7 1945 19491 第2 1956(年)翡當②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构建体系]〔服饰发式)〔缠足放足卜 〔报刊电影卜 何俗习惯卜 咬通通讯卜 [核心梳理]1 •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1) 衣:从长袍马褂、布衣到洋布、洋装、中A 山装和旗袍。
(2) 食:从满汉美食、粗食到面包、咖啡等西餐进入生活。
(3) 住:从中式宫殿、普通民居到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出现。
(4) 习俗:从蓄发缠足、繁琐婚丧礼仪到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简约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答案 B解析棉花是传统手工纺纱业的原料,从鸦片战争前后的进口到六十年代以后的大量出口,反映出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败,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项错误,B项正确;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小农经济模式,A项错误;材料现象是经济作用的结果,政府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C项错误。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
当时的地租额很高,一般是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
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
上述材料表明()A.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强化C.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D.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投资土地的收益一般是1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3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许多资金用于投资土地而没有投入到工业中,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是军事工业;而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发展工业的重心转向民用工业。
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派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的必要性B.国内局势走向稳定和平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答案 B解析洋务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统治面临内忧外患,即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到19世纪7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国内局势相对稳定,洋务企业的发展重心随之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A项不是发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故A 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故D项错误。
4.(2018·河北五市联考)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阶级立场影响史学结论D.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体现的是革命史观的研究范式,“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体现的是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方向,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两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
5.1895年底,清政府就芦汉铁路兴建一事颁谕,允许能集资千万两以上白银的富商设立公司筑路,赢绌自负。
1896年,总理衙门根据王鹏运准民招商集股开矿、官吏认真保护不得阻挠的奏折,奏请咨令有关省份厘定章程,地方官不得勒索,得到皇帝同意。
这些措施() A.说明洋务运动取得初步胜利B.推动民间兴办实业浪潮的兴起C.体现出对“中体西用”的反思D.是在为“新政”的实行制造声势答案 B解析据材料中“1895年底”“1896年”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能集资千万两以上白银的富商设立公司筑路”“准民招商集股开矿、官吏认真保护不得阻挠”“地方官不得勒索”可知,清政府实施了一些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办厂,这必然会推动民间兴办实业浪潮的兴起,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推行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D项错误。
6.从19世纪90年代起,梁启超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时事政治评论,因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后来的《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所以有人将之称为“时务体”和“新民体”。
用这种文体写作的政论文章,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征服了万千读者。
这表明() A.文体变革使报刊的读者群发生根本转变B.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的中心C.报刊的推广使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各阶层D.知识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政论方式答案 D解析材料中梁启超用“时务体”和“新民体”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时事政治评论,征服了万千读者,表明知识分子以近代报刊为平台创新政论方式,故选D项。
材料没有体现报刊读者群发生根本转变,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表明报刊成为维新变法时期文学革命的中心,故排除B项;19世纪90年代,白话文运动尚未兴起,且“万千读者”不等于“社会各阶层”,故排除C项。
7.下面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某地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A.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B.农业经济遭到破坏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答案 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该地迁出去的人口大多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且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越来越多,这会导致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反映了该地经济结构的变动,故C项符合题意。
8.(2018·福建永安一中模拟)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空前繁荣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答案 B解析由题干中的“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下至娼优隶卒”也“俨然望族之家”等信息可知,当时单凭服饰已经难以判断出人的等级了,故选B项;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下面是1919年全国部分地区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家)。
据此可知()A.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B.民族工业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平衡C.全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D.北方的自然经济较南方解体迅速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19年我国部分地区注册工厂的情况,并没有与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故得不出A项的结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新注册工厂集中分布在江苏,其他地区分布较少,这反映了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故B项符合题意;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右图是民国26年《申报》刊登的一则香烟广告。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报刊业开始走向繁荣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 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民国26年”,即1937年,另联系图片中“国难当头”“人人应有救国的责任”等文字信息可知,当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土地革命主要是反封建,不符合图片信息“国难当头”,故A项错误;“新的营销方式”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C项材料依据不足。
11.(2018·河南濮阳诊断)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B.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C.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D.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答案 B解析1936年和1927年相比,中国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增大,这有利于加强国防建设,说明当时国民政府对于反侵略有所准备,B项正确;A项中发生根本变化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表格不能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D项结论。
12.(2018·河南调研)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抢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客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客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C.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D.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48年10月30日”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统区的经济面临崩溃,通货膨胀严重,出现“有什么买什么”的抢购风潮,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而不是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药品的管制措施,排除B项。
材料没有特指美国物品在中国畅销,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
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
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
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
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
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
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投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
材料二劳埃德银行是英国著名的私营银行之一。
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出台法律规范优化了金融市场,劳埃德银行率先根据新法律进行了改组,它也从单一家族组织变成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分行开始在伦敦和全国各地设立,业务也进军保险、投资并开始直接参与海外殖民贸易领域。
私人银行的成长带来了英国银行体系在19世纪后半期空前的银行业集中进程,经过并购浪潮的洗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形成了劳埃德银行等“五大银行”主导英国银行体系的局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通商银行和劳埃德银行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银行发展趋势不同的原因。
答案(1)特点:通商银行:官商合办;借鉴西方经营模式;拥有货币发行特权。
劳埃德银行:私人银行;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广。
背景:通商银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西方文明的传入,清政府财政危机。
劳埃德银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出现、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法制较为健全。
(2)原因:社会性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法制环境不同;政局是否稳定。
解析第(1)问,“特点”的解答注意答案的对应性,需要体现出两者的不同,可以从资金、管理、职能等角度对中英银行进行对比。
“时代背景”的解答首先判断时间,然后结合所学分析背景。
第(2)问,可以从社会性质、经济发展程度、法制环境、政局是否稳定等角度分析,可以总体分析,也可以分别分析。
14.(2018·山东烟台4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