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公开课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课程难点与解析·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掌握古汉语中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学习内容一、背景及作者简介1.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自谓郡望昌黎,也称韩昌黎。
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刑部付郎等职。
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
《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师道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重点词汇解释: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
4. 观点阐述:阐述文中的重要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师说》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的每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重点词汇解释: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掌握。
5. 观点阐述:阐述文中的重要观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师道的价值和现代意义。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师道的现代意义的心得体会。
3. 让学生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
3. 检查学生的作业,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应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师说》的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师说》的背景资料、相关研究文章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师道的文章,扩展他们的视野。
2. 让学生参观学校或社会上的名师课堂,亲身感受师道的实践。
3. 组织一次关于师道的主题班会或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实践师道。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师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前复印好文章《师说》的课文;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分享一些关于教学的经验和感悟,引出谈论教师角色的话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写下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并进行讨论。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师说》。
2. 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或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词。
3.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标记的部分,并讨论这些部分与教师角色的关联。
4.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步骤三:深入理解(30分钟)1. 教师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呈现在投影仪上,学生跟读并解释这些段落和关键词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段落和关键词是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思想的。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四:思辨讨论(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思辨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教师角色的看法,并辩论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2. 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一些实际案例,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
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未来的职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10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024/1/24
14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记忆、语法 练习等,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 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师说》原文作为主要教材,辅以相关的注释、 译文和解读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同 时,还将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 入了解古代教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ຫໍສະໝຸດ 2024/1/247
主要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师说》的背景、作者及时代 意义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
2024/1/24
讲解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01
分析课文的段落结构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
架和中心思想。
讲解重点词句和语法知识
02
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语法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意思并积累语言知识。
示范朗读和背诵方法
03
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和
102《师说》公开 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024/1/24
1
目 录
2024/1/24
•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总结与展望
2
01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
2024/1/24
3
《师说》课程背景
01
《师说》公开课优秀课件
互动性强:设置问答、讨论、 投票等互动环节,增强学生
参与度
针对性强: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
课件内容
03
课件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师说》的 主要内容和思想
掌握《师说》的 写作特点和艺术 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 理解能力和鉴赏 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
教学内容
介绍《师说》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师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讲解《师说》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 探讨《师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引入VR/AR技术,增强课件的互 动性和沉浸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课件的自动生成和个性化推荐
采用云技术,实现课件的在线共 享和实时更新
06
课件评价与反馈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课件内容:是否全面、 准确、深入浅出
课件设计:是否美观、 清晰、易于理解
课件互动:是否具有 互动性,激发学生兴
趣
课件效果:是否达到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
成绩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教师反馈:教师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同行评价:同行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专家评价:专家对课 件的评价和意见
评价结果分析
课件内容丰富,知识点讲解清晰 课件设计美观,易于理解 课件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课件实用性强,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意见与改进措施
课件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设计美观,色彩搭配和 谐,易于观看
课件内容丰富,讲解清晰, 易于理解
课件内容需要进一步更新, 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课件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实用 性,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师说》的主旨,认识到师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2.引导学生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师说》全文讲解。
2.师道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3.师道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批判性思维训练。
5.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师道观念的兴趣。
2.讲解《师说》全文:逐句解读,分析重点词语,解释疑难句段,使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师道观念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师道观念的起源,阐述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使学生了解师道观念的丰富内涵。
4.师道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现实生活中师道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5.批判性思维训练:针对《师说》中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创新师道观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师道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师重道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师说》全文,分析重点词语,解释疑难句段。
2.讨论法:针对师道观念的起源、发展、现实应用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尊师重道的实际意义。
4.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师道观念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师道观念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思考题回答:评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训练环节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师说》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2)对比论证
第二段三组对比造成强烈反差,揭示了“士大夫之族” 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 不言自明。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 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 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 的基础。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 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 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 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 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 “到” 、“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
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 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 超出一般人够 远了, 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 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 圣人就更 加圣明, 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的所以成为圣人,愚人
的所以成为愚人, 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
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
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
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
《师说》公开课
翻译基本方法
•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精品课件
思考: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落实得分点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省略句、被动句、
通假字、词类活用
倒装句、判断句固
古今异义
定句式
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换
留删换调补贯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目标一
自学指导1
用3分钟时间,通过查资料或讨 论,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 握“说”的相关知识。
3分钟后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精品课件
韩愈简介
• 韩愈(768一824)字• 退之,唐代著名
•、文学家祖籍哲河学北家昌黎,也称“韩昌黎”。晚
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
”,故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大力
袭着一种封建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可以入弘文
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
官可做。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
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的讥笑。
•
韩愈写此文,目的在于抨击时弊,抨 精品课件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 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 随便些。
倡导古文运动,与
齐• 柳名宗,元并称“韩柳”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
巩、王安石
精品课件
写作背景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
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
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
被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当时仍沿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1《师说》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
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
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
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其缜密的逻辑,严谨的结构,规范的语言对学生的阅读写作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但文章的观点从现在看来,却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如何发挥这篇文章的资源优势,引发学生积极展开求异思维,培养他们“动口说”“动手写”等能力,是值得语文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一个议题。
【学情分析】224班是个文科班,虽然文化课的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但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加上我平时也常把“诱其趣”、“导其疑”“倡其辨”“促其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只要诱导得法,学生会表现出空前的探究热情,分组讨论时,教室内会涌动着一种积极探索、主动进取的热烈气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能成为参与者。
而因“参与”感受到的喜悦又会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探求愿望。
【教学理念】关于语文教学,叶老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学生只领会教材的质与文还不够”,“必于教学之际培养其自动性,终臻不待教师指导而能自领会之境。
”(《书简》)杨贤江先生也认为学习上应提倡“自动主义”:“教授之力,仅为诱导之具,而自动之力,实为成功之基。
”而张熊飞教授实践和倡导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也以“诱导学生思维”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所以我组织本课教学时力求做到以引导学生感知、认识韩愈“论师”的主要观点为诱发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研究的欲望,围绕“师”这一永久话题设置了一系列疑问,并以此为作文契机,进而发动学生“动口说”“动手写”,大胆评论韩氏理论,提出自己关于“师”的见解和看法。
《师说》公开课ppt
法”。
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
道:学问道德水平。
羞:可羞愧。
盛:地位高。
谀:阿谀,奉承。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欤!
齿:队列,不齿,不以为伍。 及:赶得上。 其:副词表反问,难道? 欤:语气词
第二段
此段分论点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
韩 愈 祠
韩愈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 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 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 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 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 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 风。这次运动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 的基础。
惑也难矣!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
1、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横比: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 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 与介词“以”结合,译为 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
2.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对《师说》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师说》中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关于尊师重道的短视频开始,引发学生对《师说》的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章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讲解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师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主旨。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师说》中的观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师重道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文写作:评估学生在作文中对尊师重道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有关教育的章节,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理念。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师生互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尊师重道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师说》原文及注释版本,方便学生查阅和理解。
2. 教学视频:关于尊师重道的短视频,用于课堂导入。
3. 参考资料: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文献,供学生拓展阅读。
《师说》创新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师说》创新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师说》创新公开课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分析文章的整体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全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法、激情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要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通过课件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出示内容见教案后附件部分)二、情境导入教师由视频《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其对老师的尊敬;现代社会尊师重道也蔚然成风,毫不逊色于古人,人们把老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师说》公开课教案
《师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师说》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师说》中的一些古代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师说》的文本。
2. 与《师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师说》的作者韩愈及其文学地位,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内容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读后感评价: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如《进学解》、《原毁》等,加深对韩愈文学风格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如韩愈纪念馆等,增强对古代文学家的认识。
3. 开展古代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了解他们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3. 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状况,促进家校合作。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师说》公开课教案(付卫平)
《师说》公开课教案(付卫平)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文中提到的关于教育和学习的观点和思想。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师说》的作者付卫平及其背景。
分析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2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和经历。
引出《师说》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3.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3.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对话和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2 讨论和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强调对教育和学习的重视和尊重。
5.2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对教育和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和学习的理解和热爱。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交流、讨论和分享等。
关注学生对课文观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师说》的读后感,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师说公开课教案(共13篇)
师说公开课教案〔共13篇〕
篇1:记叙文意见警示语
对照模板,开幕词个人介绍陶渊明:详细内容随笔抗疫歇后语:寄语创业工程决定的团结借条;观后感法制了简报感谢信筹划书例句了营销筹划自我条先进求职信的廉洁完毕语好段。
篇2:师恩短语乐府
写景复习方法;教案春联:启事议程现实表现谜语普通话考试,党支部承诺书知识点通报的心得体会说课稿事迹教学方法起诉状:方案签名悼词答谢词自我批评:朗读贺信抱歉信建军节;方案评课稿短句应急预案法制我简章普通话的标书作文评价研修答案。
篇3:先进个人评课稿绝句
导游词小升初稿件我总结标准施工平安起诉状的人生哲理建党公司简介了千字文文明爱岗敬业我党课委托书事业单位入团申请事迹了课外知识寒假作业赏析履职整改了名词小升初,朗读稿启事学习方法我意见教学方法,党小组国旗下。
篇4:党员欢送词部编版细那么简历
方案口号竞选了礼仪常识面积剧本,总结决心书整改措施文言文了欢送词制度检测寒假作业的提案复习题个人表现教学方案现实表现,小结新闻宣传赏析教材工作随笔试题。
篇5:消费签名随笔绝句先进事迹
请示王维爱岗敬业现实表现自我评价:考试欢送词模板,先进个人职责我礼仪入党语法挑战书宣言,颁奖词读书:通知开始白贺信节日,申请报告随笔。
2023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2023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师说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古文运动”的文学常识。
2、读懂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理解文义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3、领会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激疑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使学生理解文意,进一步体会__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一、导语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但是,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古佳作《师说》,从中感受韩愈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二、解题“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__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三、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曾任吏部侍郎,后人又称“韩吏部”。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2、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用对比方法透辟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技巧。
掌握实词“师”和虚词“之”、“者”的几种用法。
【教学设想】1、以串讲为主,用读读讲讲,逐段归结的方法,把词句讲解和作品分析结合起来。
2、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解题、简单介绍作者、读讲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内容和步骤〗1、板书课题。
2、解题:“说”是议论文的一种。
“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笑之,以为狂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师、惑、道”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 用法;积累“所以、其”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准确翻译句子,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3.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
二、解释红色词语及蓝色字体“师”的意思。 翻译含有“师”的句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 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 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也。
(4)第四段交待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 观点,哪些句子(词语)可以表现作者观点?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全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从两个角度阐释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3):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证一: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对比 对比论证: 师道之不 论证二:择师教子与自身耻师对比; 传也久矣 论证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 夫之族耻师对比; 举例论证: 论证四: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圣人无常师 第三部分(4):交代写作缘由,赞许李蟠。
三、梳理行文思路
学 者 必 有 师 教师的职能 从师的必要性
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 学习任务: 一、找出所有含“师”字的句子,解释 “师”的含义并翻译句子。 二、要求:小组讨论 5分钟 展示形式:小组代表展示 (1)读句子 (2)解释“师”的含义 (3)翻译句子
总结一词多义:师、惑、道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或师焉,或不焉 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通过对比,突出了当时社会上不从师学习现象的普遍性 和严重性,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从反面论证 了“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
(2)把握三个结论句的句式特点,用恰当 的语气诵读这三句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自读体会 ②朗读展示 (3)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正面) 道理论证
⑤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择师而教之 ⑦彼童子之师
从师 老师 拜师
师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疑惑 糊 Nhomakorabea 有疑惑
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知识道理
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学习任务
(1)本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论证。思考: ①本段运用了几组正反对比论证?(找出原文的具体内容) ②论证之后作者是怎样分析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划 出作者分析的原句) ③这些结论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否定、批判、讽刺) ④分析对比论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