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蓝青中学2015-2016学年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doc
浙江省宁波市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于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2.人患急性肠道炎时,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A.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B.补充体内盐分C.补充体内水分D.以上三项都是3.胆矾(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A.CuSO45H20是纯净物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4.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盐酸能与不溶于水的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B.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所形成的白雾就是盐酸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水慢慢地沿容器壁或玻璃棒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5.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HClO HCl Mg(OH)2 MgCl2B.CO2 H2CO3 CaCO3 Ca(HCO3)2C.H2O HNO3 KOH KNO3D.SO3 NaHSO4 NaOH Na2SO46.下列图形能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变化,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7.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表列举了四种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①蒸馏水,食盐水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有无沉淀产生②N2,O2,CO2,空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③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灰烬④化肥氯化钾、硫酸铵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下图是对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B.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C.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D.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个空格,每个空格3分,共60分)9.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序号①②③④物质醋酸高锰酸钾熟石灰纯碱化学式CH3COOH KMnO4Ca(OH)2Na2CO3(1)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可选用上表中哪种物质来涂抹止痒(填序号).(2)利用上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10.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1)有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A和B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11.小敏设计了一种填空游戏.请按要求在方框内填入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类型.规则是:(1)竖列必须符合物质分类要求;(2)横行必须符合基本化学反应类型;(3)所填物质的组成元素在H、O、S、Cu中选择.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个空格,每个空格2分,共30分)12.人体的汗液有咸味.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准备做探究实验.她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烧杯中.其中方法一是正确的.在老师指导下,她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3)将适量的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13.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实验步骤设计目的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4小题,第34题5分,第35题9分,第36题9分,第37题7分,共30分)14.现有73克10%的盐酸溶液,若用40克氢氧化钠溶液来完全中和上述盐酸,通过计算,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含量,某同学将鸡蛋壳洗净、充分干燥并捣碎,展开了下列探究:(1)将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配制成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步骤1:计算所需浓盐酸和水的体积;步骤2:根据计算结果,用(填仪器名称)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盐酸和水;步骤3:将浓盐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得到稀盐酸.(2)测得各自的质量后,将鸡蛋壳置于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假设装置中的稀盐酸足量,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前鸡蛋壳的质量16克装置和稀盐酸的总质量220克反应后装置及其内容物的总质量231.6克请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你正在质量检测考试,希望你仔细审题,细心答题,考出水平!你知道关于这次科学考试用的纸张的一些性质吗?请你分析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可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不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白色,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易撕碎,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人患急性肠道炎时,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目的是()A.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B.补充体内盐分C.补充体内水分D.以上三项都是【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急性肠炎病人,吸收功能降低,体内细胞生命活动不断消耗能量,分解体内葡萄糖.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是为了及时补充体内葡萄糖、盐分和水分,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3.胆矾(CuSO45H2O)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下列关于胆矾的说法错误的是()A.CuSO45H20是纯净物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C.游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D.金属钠放入胆矾溶液中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考点】常用盐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胆矾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回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中,不用钾钙钠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因为钾钙钠活动太强,会与水反应生成碱.【解答】解:A、CuSO45H20是纯净物,正确,因为胆矾中只有一种成分.B、胆矾溶液中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正确,因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C、泳池的池水中往往定期加一些胆矾,是因为铜离子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此说法正确.D、钠放入胆矾溶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的有关性质,知道某些化学规则中的特殊情况,如钾钙钠和盐溶液反应的特点.4.下列关于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盐酸能与不溶于水的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B.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所形成的白雾就是盐酸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水慢慢地沿容器壁或玻璃棒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解答;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解答;C、根据浓硫酸稀释解答;D、根据酸与指示剂变色情况解答.【解答】解:A、盐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B、氯化氢气体遇到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C说法不正确;D、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浓硫酸稀释方法是解答本题关健.5.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符合“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HClO HCl Mg(OH)2 MgCl2B.CO2 H2CO3 CaCO3 Ca(HCO3)2C.H2O HNO3 KOH KNO3D.SO3 NaHSO4 NaOH Na2SO4【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可以采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有一种不符合排列要求,即可排除该选项)进行快速排除.【解答】解:A、HClO是由氢、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C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H2CO3是由H+和碳酸离子构成的,属于酸;CaCO3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不属于碱;不符合排列要求,故选项错误.C、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HNO3是由H+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酸;KOH由钾离子和OH﹣构成的,属于碱;KNO3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符合排列要求,故选项正确.D、S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NaHSO4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符合排列要求,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捷径.6.下列图形能形象地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变化,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由图示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解答】解:根据图示看出,反应物是两种不同的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把图中信息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结合起来,能根据图示写出化学方程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7.利用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表列举了四种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①蒸馏水,食盐水加入硝酸银溶液看有无沉淀产生②N2,O2,CO2,空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③羊毛纤维、棉花纤维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后灰烬④化肥氯化钾、硫酸铵看外观,再加水,观察是否溶于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肥的简易鉴别;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差异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①蒸馏水加入硝酸钾溶液没有现象,氯化钠溶液家溶液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②木条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会熄灭,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错误;③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花纤维灼烧是烧纸的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④氯化钾和硫酸铵都是白色固体,都易溶于水,故观察外观和荣誉室无法鉴别,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图是对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B.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C.是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D.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B、根据5g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质量为4g开始进行分析;C、根据水量的增加,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分析;D、根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生成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A、先加入的碳酸钠会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消耗完盐酸后,碳酸钠才会与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故A正确;B、5g氧化铜中铜元素为4g,所以横坐标与纵坐标标反了.故B错误;C、随着加水质量的增加,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故C错误;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达到其分解的温度能生成氧气,故开始不能有气体生成,图象不符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二、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个空格,每个空格3分,共60分)9.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序号①②③④物质醋酸高锰酸钾熟石灰纯碱化学式CH3COOH KMnO4Ca(OH)2Na2CO3(1)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皮肤沾上它会奇痒难忍.可选用上表中哪种物质来涂抹止痒①(填序号).(2)利用上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由题意,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故所选的物质应该能与碱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皂角素,沾上它会使皮肤奇痒难忍;因为皂角素显碱性,所以应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来与它反应,①②③④这三种物质中只有①显酸性,而②显中性,③④显碱性.(2)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用于制取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答案:(1)①;(2)Na2CO3+Ca(OH)2═CaCO3↓+2NaOH.【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抓住氧化物的特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往一定量的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某碱(或酸)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随滴加的某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1)有同学根据图2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A和B中的哪一个装置的操作?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7 .(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退去.【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由从曲线可看出,原溶液的pH值大于7,而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到7,则可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2)酚酞作指示剂,与碱变红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溶液中无氢氧化钠,故红色消失.【解答】解:(1)有同学根据右图中的曲线判断实验中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由从曲线可看出,该同学判断的依据是:从曲线可看出,原溶液的pH值大于7,而滴加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到7,由此可判断实验中是采用了B装置的操作;(2)在以上实验中用了酚酞作指示剂,能够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即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和盐酸,故其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刚好变成无色.故答案为:(1)B,随着试剂的加入pH由大于7逐渐减小到7;(2)溶液由红色刚好退去.【点评】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11.小敏设计了一种填空游戏.请按要求在方框内填入物质的化学式或反应类型.规则是:(1)竖列必须符合物质分类要求;(2)横行必须符合基本化学反应类型;(3)所填物质的组成元素在H、O、S、Cu中选择.【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基本反应类型.【解答】解: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氧化物,氧气是单质,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分解反应;氢气和铜是单质,氧化铜和水是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H2O2、H2O;置换反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比较简单.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个空格,每个空格2分,共30分)12.人体的汗液有咸味.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准备做探究实验.她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烧杯中.其中方法一是正确的.在老师指导下,她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不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硫酸和硫酸盐.(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人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AgCl .(3)将适量的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你认为她能否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不能.【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考查了SO42﹣的检验方法;(2)考查了Cl﹣的检验方法;(3)考查了物质的检验方法,以及学生思考问题的缜密性.【解答】解:(1)由题目中可知通过实验证明硫酸和硫酸盐的存在.硝酸钡[Ba(NO3)2]和硫酸(H2SO4)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H2SO4═BaSO4↓+2HNO3其反应的实质是:Ba 2++SO42﹣═BaSO4↓由于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说明没有溶液中没有SO42﹣;故答案为:不存在;(2)初中化学提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符合条件的只有硫酸钡和氯化银两种沉淀.题目中指出“滴入硝酸银溶液,发现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与银离子发生反应的氯离子.其反应的实质为:Ag++Cl﹣═AgCl↓故答案为:AgCl;(3)由于凭上述三步实验只能得出汗液中含有Cl﹣,而不能证明其含有Na+,如KCl+AgNO3═AgCl↓+KNO3,故故答案为:不能.【点评】本题考查了SO42﹣及Cl﹣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记住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13.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的气体B . 氧气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 在氧化反应中都有热量放出D . 物质跟氧反应都能发光发热2. (2分) (2017九上·海淀期中) 下列操作或措施符合实验安全的是()A . 加热时试管口对着他人B . 用嘴吹灭酒精灯C . 酒精洒在桌上燃烧时,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 . 用水冷却加热后的试管3. (2分) (2015九上·阿拉善盟期中)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 密度、硬度B . 熔点、沸点C . 氧化性、可燃性D . 颜色、状态4. (2分)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 . 镁粉用作照明弹B . 铜丝用作导线C . 氢气用作清洁燃料D . 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5. (2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B .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C . 闻气体的气味D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6. (2分)(2017·路南模拟)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交化的是()A . 铁锅生锈B . 酒精燃烧C . 面粉厂粉尘爆炸D . 水洪沸腾7. (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 .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 . 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8. (2分)“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面。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化学”的是()A .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 . 开发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C . 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长江中D . 燃烧含硫煤的工厂把烟囱筑高9. (2分) (2019九上·保山期末)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 CO2B . N2C . O2D . 稀有气体10. (2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 . 量筒读数B . 倾倒液体C .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 . 检查装置气密性11. (2分)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 实验B . 假设或猜想C . 观察D . 得出结论12. (2分)下列数据合理的是()A . 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 . 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C . 普通温度计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D . 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13. (2分)(2017·无锡) 在今年无锡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 溶解氯化钠B . 熄灭酒精灯C .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D . 取用少量硫酸溶液14. (2分) (2017九上·盐城月考)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平视测量,初次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5 mL。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2016九上·沙市月考) 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 . 功夫深,铁杵成针B . 佳节到,焰火缤纷C . 春天来,冰雪消融D . 美酒开,满屋飘香2. (2分)(2013·桂林)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 CO用于还原铁矿石B .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C . 铜作导线D . 干冰作制冷剂3. (2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 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B . 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 . 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 .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氧气4. (2分)下列玻璃仪器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 . 烧杯B . 试管C . 水槽D . 锥形瓶5. (2分)(2020·连云港) 2020年5月5日,用液氢作推进剂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新一代载人飞船送入太空。
液氢(H2)属于()A . 单质B . 氧化物C . 混合物D . 有机物6. (2分)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太阳能、核能、风能属于化石能源B . 目前氢能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C . 使用清洁能源不能减少PM2.5D .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可燃冰”等7. (2分) (2018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 . 生铁和钢的机械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B . 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C . 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 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8. (2分) (2019九上·辽阳月考) 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A . 向老师请教B .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C . 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 .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9. (2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B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C . 氮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 78%D . 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化学性质10. (2分) (2020九上·乐东月考) 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的制取氧气。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6·邻水模拟) (2016•邻水县模拟)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B . 空气只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占空气体积的C .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2. (2分)(2018·会昌模拟)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 . 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 .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 . 蜡烛:我受热就会熔化,遇冷我又会凝固3. (2分) (2018九上·邵阳期末)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A . 二氧化碳B . 氦气C . 液氧D . 氯化钠4. (2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名与分类均正确的是()A . Na2CO3 纯碱碱B . CaO 生石灰氧化物C . O2 臭氧单质D . NaHCO3 苏打盐5. (2分)(2019·新华模拟) 下列过程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 . 利用潮汐力发电B . 用氢氧化钠作干燥剂C . 用熟石灰改良土壤酸性D . 空气净化器除去空气污染物6. (2分) (2018九上·防城港期末) 人们依据铯原子的振动对秒重新做出了定义,并制造出了铯原子钟,它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 . 89B . 78C . 55D . 1337. (2分) (2015九下·金塔期中)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8. (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蓝青中学2015_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蓝青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初中科学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验满B.倾倒液体C.检验气密性 D.测定溶液PH值2.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3.分析推理是科学学科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4.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NO3、HCl、NaOH、FeCl3D.NH4Cl、KOH、Na2SO4、BaCl26.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9.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10.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丙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11.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l﹣、Mg2+、Ba2+、CO32﹣、SO42﹣离子中的几种,现取200克溶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的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克.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含有Cl﹣B.该溶液一定不含Ba2+,可能存在Mg2+C.该溶液一定存在K+,且每份溶液中K+的质量不小于2.34克D.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SO42﹣,且每份溶液中CO32﹣的质量为3.94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2.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1)青蒿素由种元素组成;(2)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填写空格:(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关系.(2)转化关系:下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图中物质M属于(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14.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对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15.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在空气中自燃?(2)反应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16.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①若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甲是.(填化学式)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则甲是.(填化学式)17.某科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小静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硫酸钠、碳酸钾、氯化钡、稀盐酸四种溶液,但没有及时贴标签.小华在使用时为区分四种无色溶液,将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并分别取样进行了两两滴加的实验,结果现象记录为:A+B有白色沉淀生成;B+D有白色沉淀生成;A+C有气泡冒出,请你根据现象进行推断:①A、D分别是、.②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空3分,共39分)18.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直玻璃管内收集满干燥氧气.(实验说明: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在收集氧气时,止水夹K1和K2都处于打开状态,当收集满氧气后,同时关闭止水夹K l和K2,备用)实验二: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说明:在止水夹K1和K2保持关闭的前提下,在充满干燥氧气的直玻璃管两端各连接一小试管D、E.其中D试管内装有干燥的铁丝,E试管内为用冷却后的沸水浸过的铁丝.且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忽略两支小试管内少量空气对实验的影响)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关闭K1和K2,观察试管内的铁丝(1)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2)铁丝不生锈铁之与氧气接触,不生锈③打开止水夹K2,观察E试管内的铁丝生锈(3)铁丝19.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猜想】小科: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实验一:小科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小梁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实验结论】(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酸碱性与实验结果相符.四、分析计算题20.如图是已破损的维生素C片剂(简写V C)的说明书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1)Vc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2)Vc的化学式为;(3)小科妈妈每天服用Vc片剂,小科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 15mg,则小科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21.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B的成分是(用符号表示);(2)操作I所需要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玻璃仪器、试剂、(填一种实验物品名称);(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甲乙丙烧杯+稀硫酸200g 150g 150g加入的铁样品9g 9g 14g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208.7g 158.7g 163.7g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烧杯的质量为25.4g,计算结果精确到1%)(1)哪位同学所取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应?(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3.将4.7g氧化钾加到质量为m的水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50g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O+H2O═2KOH).求:(1)m的值(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若要使反应后的氧化钾溶液成为10℃时的饱和溶液,至少要蒸发掉多少克水?(10℃时,氧化钾的溶解度为29.8g/100g水)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蓝青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初中科学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验满B.倾倒液体C.检验气密性D.测定溶液PH值【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D、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该放在瓶口,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本选项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故本选项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2.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工业废水的pH为1.3,小于7,显酸性.B、雨水的pH为4.5,小于7,显酸性.C、蒸馏水的pH为7.0,等于7,显中性.D、矿泉水的pH为7.3,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工业废水的pH最小,所以酸性最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3.分析推理是科学学科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的性质考虑;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考虑;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考虑;D、根据pH值大于7的溶液考虑.【解答】解: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可能是显碱性的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属于盐溶液,故错.B、含碳的元素属于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除外),故错;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考虑: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错;D、由于酸溶液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酸溶液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具有许多共性的性质,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的定义,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化合物的定义,pH>7的溶液的性质.4.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⑤不表示离子个数,⑤表示的是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④表示的是化合价,故选项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H2O 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①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NO3、HCl、NaOH、FeCl3D.NH4Cl、KOH、Na2SO4、BaCl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钙;但无法区别盐酸和硝酸;故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NH4Cl与KOH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2SO4、BaCl2混合会产生有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C.【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6.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球要鼓起,则液体与固体混合能产生气体或者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水温变化不大,气压不变,气球不能鼓起来,故A错误;B、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B错误;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稀硫酸与锌混合产生氢气,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且由于氢气不溶于水,因此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C正确;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与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进行解答;B、根据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进行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D、盐酸能与碱反应,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据此解答.【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溶液的pH值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所以图象起点不应在坐标轴的原点,而是在y 轴上,故B错误;C、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发生,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不断增大,故C错误;D、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氢>铜>银,当把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镁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铜和银,也可能只置换出全部的银或是置换出部分的银.【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氢>铜>银,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镁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含有无法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若盐酸过量也可能含有稀盐酸,故A说法正确;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镁的量很少,只置换出部分硝酸银的银,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B说法正确;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镁全部参加反应;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镁粉,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故C的说法正确;D、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镁粉,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若含铜,则证明Ag+已经被置换完全,那么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氯化银沉淀,所以铜和氯化银不能共存,故D的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b段溶液质量未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铜与稀酸未发生反应,即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铜和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增大;从c点到d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已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铜,可能存在未反应完全的稀硫酸;bc段发生的反应为铜、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解:A、因为ab段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该选项说法正确;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随着稀硫酸的减少,酸性减弱,PH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从c点到d点,如果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如果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该选项说法错误;D、铜、氧气、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H2SO4+O 22CuSO4+2H2O,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置换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铜能和稀硫酸反应,要注意理解.10.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丙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质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含有的元素;D、根据X与O2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求出化学计量之比.【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NH3、H2O、CO2,故A正确;。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共10题;共10分)1. (1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以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B . 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以除去盐酸溶液中的少量CaCl2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 . 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2.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 冰雪融化食物腐烂B . 汽油挥发工业上制氧气C . 酒精燃烧铁生锈D . 水加热蒸发蜡烛融化3.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 空气B . 液氧C . 干冰D . 高锰酸钾4.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 . 液氢燃烧B .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 . 氢气具有可燃性D .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5. (1分) (2016九下·横县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读液体体积B . 引燃酒精灯C . 滴加液体D . 取固体药品6.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A . 使用滴管时,应先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后用手指捏紧橡胶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B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C . 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管润湿,后将玻璃管旋转伸入橡胶管D . 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量药品时,先加砝码,再加药品7. (1分) (2015九上·东莞期中)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A . 可吸入颗粒物(PM2.5)B . CO2C . NO2D . SO28. (1分) (2018九上·朝阳期末)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A . 闻气味B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 . 观察颜色D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9.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 .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D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10. (1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或足量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D .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计40分) (共11题;共48分)11. (10.0分)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氢(________)、P(________)、铜(________)、Al (________)。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宣城模拟)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 干冰升华B . 胆矾研碎C . 粮食酿酒D . 苹果榨汁2. (2分) (2016九上·乌拉特前旗期中) 属于空气的主要成分,且能够用以抢救危重病人的气体是()A . 氮气B . 氧气C . 水蒸气D . 二氧化碳3. (2分)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
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B . 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C . 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D . 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 (2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魔术:将一块浸泡在质量分数为55%的酒精溶液中的棉布手帕取出点火,火焰熄灭,手帕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 这是魔术.你会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 .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 . 火焰的温度高于棉布的着火点D .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5. (2分)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B . 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C . 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D . 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6. (2分) (2017九上·雷州期中) 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 . 蒸发皿D . 烧杯7. (2分)(2019·凤阳模拟) 下列应用对比实验设计的方案中,设计错误的是()A . 探究气体分子间的间隔与液体分子间间隔的大小B . 探究Zn、Fe金属的活动性强弱C . 探究CO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D .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CO2的含量8. (2分) (2019九上·西城期中)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A . Fe2O3B . Fe3O4C . Al2O3D . SiO29. (2分)据报道,一高校对东城河底淤泥的一项调查实验表明,底层沉积的淤泥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含量,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5九上·衡水期中)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 . 纸张燃烧B . 冰雪融化C . 食物腐烂D . 铁钉生锈2. (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 . 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水中冒气泡就可收集B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C .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量筒中D . 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3. (2分)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一组是()A . 铝、铜绿B . 干冰、洁净的食盐C . 水银、液态空气D . 硫粉、过氧化氢4. (2分)(2017·渠县模拟)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十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A . Z的化学式为XY3B . 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C . 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 . 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5. (2分)(2018·奉贤模拟) 灼烧氯化钠时火焰颜色呈()A . 紫色B . 蓝色C . 黄色D . 绿色6. (2分)(2016·武汉)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 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A .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C .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D . X属于有机化合物7. (2分)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知该物质中()A .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 . 一定含有碳、氧元素C . 只含有碳、氢元素D .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8. (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每3g物质Ⅰ与1g物质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物质ⅢB . 每3个物质Ⅰ分子与1个物质Il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物质Ⅲ分子C . 每3万个物质Ⅰ分子与1万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万个物质Ⅲ分子D . 每3n个物质Ⅰ分子与n个物质Ⅱ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n个物质Ⅲ分子9. (2分) (2015九上·福清期中) 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乙酸乙酯是有14个原子构成B . 乙酸乙酯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 .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D . 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10. (2分) (2019九上·江都期中)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 . 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C .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白醋D . 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空气11. (2分)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CH3OCH3+X.则X的化学式是()A . CH4B . CH3OHC . C2H6D . H2O12. (2分) (2017九上·槐荫期末)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中,都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二、填空题 (共6题;共26分)13. (4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下表为某食品包装袋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在饼干的配料中,富含油脂的是________ ;②配料中可用于腌渍蔬菜的物质是________ ;③小麦粉中富含糖类,糖类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转化为水和________ ;④食用香精中含有香豆素(C9H6O2),香豆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现有H、C、O、Ca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①最轻的气体________ ;②“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 ;④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 .14. (4分) (2018八上·桓台月考)(1)某兴趣小组同学取当地河水进行净化操作。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8·广东模拟)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 自制简易净水器B . 自制汽水C . 用蜡烛制取炭黑D . 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制H22. (2分)蛋白质在人体内()A . 缓慢氧化分解成CO2和H2O,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B . 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最终都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C . 直接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D . 在人体内酶物质的作用下,先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3. (2分)(2018·本溪) 2018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 乘坐公交车出行B . 循环使用教科书C . 废弃物品焚烧处理D .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4. (2分) (2018九上·安定期末) 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 倾倒液体B . 装入固体粉末C . 加热液体D . 读取液体读数5. (2分)如图是元素中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C .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D .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6. (2分)(2017·苏州模拟)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 . 硝酸铁FeNO3B . 碳酸钾KCO3C . 氧化铝AlOD . 亚硫酸H2SO37. (2分)(2018·济宁)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 . 4Fe+3O2 2Fe2O3 化合反应B . Cu+2AgCl=2Ag+CuCl2 置换反应C . SiO2+3C SiC+2CO↑置换反应D . BaCO3+2HCl=B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8. (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 HB . OC . SiD . Al9. (2分) (2016九上·弥勒月考) “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A . 先变红后变紫B . 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 . 先变无色后变红D . 先变蓝后变紫10. (2分)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结晶是指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 . 不同物质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其几何形状可能不相同C . 结晶必须在蒸发溶液的时候才能进行D . 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二、填空题 (共1题;共5分)11. (5分)(2017·柘城模拟) 将铁单质投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呈现蓝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最多有________种,滤出的固体最多含有________种金属单质,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三、实验题 (共2题;共5分)12. (4分) (2015九上·青海期中)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2)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3)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4)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5)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________.(6)反应开始前,应首先________.(7)图中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这是利用氧气________的性质;此外,还可根据氧气________的性质,采用________收集.(8)实验完毕后,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以防止________.13. (1分) (2017九上·溧水期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常见气体的制取.如图1所示(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从燃烧条件分析,加热过程中试管内的棉花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氢气验纯时,最好选用________方法来收集氢气,再点燃试验.(4)【实验二】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2所示实验A:②中反应更剧烈,可知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5)实验B:④中固体消失,③中固体几乎不溶,可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四、流程题 (共1题;共4分)14. (4分)(2018·西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蓝青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初中科学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的验满B.倾倒液体C.检验气密性D.测定溶液PH值【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验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C、运用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领解答.D、根据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该放在瓶口,故本选项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本选项操作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本选项操作正确;D、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故本选项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和误差.2.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A.pH=1.3的工业废水B.pH=4.5的雨水C.pH=7.0的蒸馏水D.pH=7.3的矿泉水【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工业废水的pH为1.3,小于7,显酸性.B、雨水的pH为4.5,小于7,显酸性.C、蒸馏水的pH为7.0,等于7,显中性.D、矿泉水的pH为7.3,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工业废水的pH最小,所以酸性最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3.分析推理是科学学科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因此酸溶液具有许多共同的化学性质【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的性质考虑;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考虑;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考虑;D、根据pH值大于7的溶液考虑.【解答】解: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有可能是显碱性的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属于盐溶液,故错.B、含碳的元素属于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除外),故错;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考虑: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错;D、由于酸溶液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所以酸溶液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具有许多共性的性质,故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的定义,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化合物的定义,pH>7的溶液的性质.4.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3③SO2④O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⑤不表示离子个数,⑤表示的是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错误;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④表示的是化合价,故选项错误;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S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①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NO3、HCl、NaOH、FeCl3D.NH4Cl、KOH、Na2SO4、BaCl2【考点】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在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中,首先观察有无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若有,将有颜色的溶液鉴别出来,然后再借用这种溶液鉴别其它溶液把其它没有确定出的物质确定出来;若都没有颜色就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解答】解: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两次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钙;但无法区别盐酸和硝酸;故不加其他试剂不能鉴别.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C、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D、NH4Cl与KOH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a2SO4、BaCl2混合会产生有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选:C.【点评】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6.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球要鼓起,则液体与固体混合能产生气体或者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解答】解:A、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水温变化不大,气压不变,气球不能鼓起来,故A错误;B、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B错误;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稀硫酸与锌混合产生氢气,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且由于氢气不溶于水,因此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C正确;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与压强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D.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进行解答;B、根据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进行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D、盐酸能与碱反应,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据此解答.【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溶液的pH值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所以图象起点不应在坐标轴的原点,而是在y轴上,故B错误;C、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发生,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固体质量不断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不断增大,故C错误;D、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故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沉淀、气体)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8.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镁>氢>铜>银,当把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镁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铜和银,也可能只置换出全部的银或是置换出部分的银.【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氢>铜>银,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镁全部参加反应,硝酸银和硝酸铜是否含有无法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若盐酸过量也可能含有稀盐酸,故A说法正确;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镁的量很少,只置换出部分硝酸银的银,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B说法正确;C、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说明镁全部参加反应;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镁粉,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故C的说法正确;D、根据反应规律,加入镁粉,一定能置换出金属银,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但不一定含有铜;若含铜,则证明Ag+已经被置换完全,那么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氯化银沉淀,所以铜和氯化银不能共存,故D的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灵活应用,只有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段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D.bc段溶液中有硫酸铜生成【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b段溶液质量未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铜与稀酸未发生反应,即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铜和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增大;从c点到d点,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反应已完全,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硫酸铜,可能存在未反应完全的稀硫酸;bc段发生的反应为铜、硫酸、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解:A、因为ab段溶液质量不变,说明Cu不能转换出硫酸中的氢,该选项说法正确;B、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大,说明在加热条件下,铜、氧气、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稀硫酸被消耗,随着稀硫酸的减少,酸性减弱,PH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从c点到d点,如果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如果稀硫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和硫酸,该选项说法错误;D、铜、氧气、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H2SO4+O 22CuSO4+2H2O,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置换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铜能和稀硫酸反应,要注意理解.10.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次生大气中部分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B.物质X的质量为2.8gC.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质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的含有的元素;D、根据X与O2的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求出化学计量之比.【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NH3、H2O、CO2,故A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质量为:3.4g+4.8g﹣5.4g=2.8g,故B正确;C、3.4gNH3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4g××100%=2.8g,氢元素的质量为:3.4g﹣2.8g=0.6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4g×=0.6g,和NH3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氧元素的质量为:5.4g﹣0.6g=4.8g,和反应前氧气的质量相等,所以,X中一定没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只含有氮一种元素,故C错误;D、X与O2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理解应用;也考查了新课标下中考由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具体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1.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l﹣、Mg2+、Ba2+、CO32﹣、SO42﹣离子中的几种,现取200克溶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的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克.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溶液一定含有Cl﹣B.该溶液一定不含Ba2+,可能存在Mg2+C.该溶液一定存在K+,且每份溶液中K+的质量不小于2.34克D.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SO42﹣,且每份溶液中CO32﹣的质量为3.94克【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①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②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得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用足量盐酸洗涤、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CO32﹣、SO42﹣,所以Ba2+与CO32﹣、SO42﹣不共存,所以不含Ba2+.【解答】解:①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Cl﹣、CO32﹣、SO42﹣;②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得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白色沉淀,用足量盐酸洗涤、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CO32﹣、SO42﹣,所以Mg2+、Ba2+与CO32﹣不共存,所以不含Mg2+、Ba2+;所以一定存在的离子为NH4+、CO32﹣、SO42﹣;一定没有的离子是Mg2+、Ba2+;K+、Cl﹣不能确定;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注意根据反应现象分析,难度中等.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空2分,共36分)12.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1)青蒿素由三种元素组成;(2)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三;(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填:90:11:4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填写空格:(1)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并列关系.(2)转化关系:下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图中物质M属于盐(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图示进行分析,酸和盐属于化合物,为并列关系;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硫酸锌、氧化镁和硫酸都能转化生成M,故M是硫酸镁,属于盐类物质,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解答】解:(1)酸和盐属于化合物,为并列关系,故填:并列;(2)硫酸锌、氧化镁和硫酸都能转化生成M,M是含镁化合物,故M是硫酸镁,属于盐类物质,故填:盐.【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类别的关系以及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4.已知Q与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对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16:9.【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拟定数据法;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X+2Y═2Q+R中,已知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依据Q、R的质量比以及1.6gX,生成4.4g R,代入计算,进而得到Y、Q的质量比.【解答】解:可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设生成4.4gR需要Q的质量是xX+2Y═2Q+R18a 22ax 4.4g=解得x=3.6g,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为6.4g:3.6g=16:9,故填:16:9.【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明确相对分子质量与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5.将适量黄色的草酸亚铁(FeC2O4•2H2O)粉末加入试管,在酒精灯上边加热边摇动,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生成黑色粉末.反应将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稍冷后,打开塞子将所得的黑色粉末洒在石棉网上,便会立即自燃起来.试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粉末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在空气中自燃?铁粉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反应结束时,用橡皮塞塞好试管有何作用?防止铁粉被氧化(3)化学反应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表面积有何关系?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4)写出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FeC2O4•2H2O Fe+2CO2↑+2H2O.【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推断题.【分析】FeC2O4•2H2O加热的实验一般在试管中密闭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中间产物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最后得到单质铁,得到的铁呈粉末状,黑色,反应性强,在空气中极易点燃.【解答】解;(1)①FeC2O4•2H2O加热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铁粉,铁粉呈粉末状,黑色;②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因为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所以反应结束时,要用橡皮塞塞好试管;(3)反应物质的接触面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4)草酸亚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 Fe+2CO2↑+2H2O.故答案为:(1)铁粉.由于生成的铁粉很细,极易氧化并产生热量使铁粉达到着火点引起自燃;(2)防止铁粉被氧化;(3)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4)FeC2O4•2H2O Fe+2CO2↑+2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6.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①若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甲是H2O2.(填化学式)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则甲是C(或O2或H2SO4).(填化学式)【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①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是水,水可以和氢气、氧气相互转化,甲可以反应产生水和氧气,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然后进行验证即可;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氢气,若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则丙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或碳;若乙是氢气,则氢气和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丙是水,甲可以是硫酸,硫酸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和金属氧化物产生水,然后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①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是水,水可以和氢气、氧气相互转化,而甲可以反应产生乙和丙,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甲、乙、丙含有共同的氧元素;②若乙是一种还原性气体,可能是一氧化碳或氢气,若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则丙是二氧化碳,甲是氧气或碳;则甲、乙、丙含有共同的氧元素或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