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英文名: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学时学分:26/1.5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全校一年级各专业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内蒙古教育厅主编,参考书目:【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年【4】理查德•格里格等,(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6】孔燕等.微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7】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作用。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重点地介绍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掌握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技能,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总之,该课程的核心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育”,为他们在大学学习及毕业后走上各级各类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1)着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学中从青年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探讨成长中青年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侧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2)探讨在新的形势下青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大学生心理的多种影响。

(3)系统介绍当代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夯实大学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学分:34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10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该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公选课,适用于全日制在读大学本科生,先修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以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为主线,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为导向,以专题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讨论与分享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心灵维护、环境适应、自我认知、自信心训练、学会学习、挫折应对、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合理休闲、理性择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游戏、讨论分享、自我剖析、自我体验、心理测试、心灵导航等方式进行训练,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要求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掌握和理解心理素质的疏导方法,助人助己;运用心理自测,指导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针对主题进行心理学观点、方法的分析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进行训练,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体验法、视频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专题一:相识训练(结交朋友)(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需求、自我介绍、制作名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十个法宝(三)教学要求:启动学习意愿,掌握介绍自我和制作名片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介绍自我和制作名片的方法专题二:心商训练(心灵维护)(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掌握心理素质的方法,运用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提升自我心理素质(四)教学重难点:心理素质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专题三:健商训练(珍爱生命)(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爱生命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生命的意义,掌握珍爱生命的方法,延伸生命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珍爱生命的策略训练专题四:自我认知训练(接纳自我)(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及发展阶段、健康自我认识的方法接受自我法训练(三)教学要求: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及发展阶段,学会健康的自我认识,掌握和运用健康自我认识和接受自我法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自我认识的策略训练、自我整合法专题六:自我认知训练(自信心培养)(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自信的定义、特征、心理表现、自信测验及自信心培养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自信的定义、特征、心理和行为表现,掌握和运用自信的训练方法(四)教学重难点:自信心的策略训练专题七学习商训练(智慧学习)(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开发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重难点:学会学习的策略训练专题八:耐挫商训练(应对挫折)(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挫折的定义、表现,应对挫折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挫折的定义、表现,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培养阳光心态(四)教学重难点:应对挫折的策略训练专题九:情商训练(管理情绪)(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觉察情绪、理解情绪、运用情绪、管理情绪(三)教学要求:理解情绪的定义、表现和合理情绪疗法,掌握管理情绪的方法,培养高情商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管理情绪的策略训练专题十:情商训练(学会交往)(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人际交往的作用、原则及学会交往的方法(三)教学要求: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学会交往的方法,培养合理交谊的能力和心态(四)教学重难点:合理交谊的策略训练专题十一:情商训练(培养爱的能力)(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爱情三角形理论,真爱的内涵和爱的能力的内涵、内容,积极恋爱的策略(三)教学要求:理解爱情三角形理论、真爱的内涵和爱的能力的内涵、内容,掌握积极恋爱的策略,培养健康恋爱的能力和心态(四)教学重难点:爱的能力的策略训练专题十二:情商训练(健康性爱)(一)授课学时:2学时(二)教学内容: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性道德观的原则(三)教学要求:理解性健康的内涵和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健康的性爱观,了解性知识和掌握性健康的策略(四)教学重难点:性观念与性行为的策略训练五、实训教学内容项目一:相识训练(团队建设)【实训类型】课带实验【实训学时】2学时【实训目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找到课程学习的归属感,激发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向心力。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积极的心理特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2. 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投身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掌握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技巧,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2. 培养积极的心理特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乐观态度、适应能力等积极的心理特质,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增强抵抗力。

3.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需要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掌握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培养健康的自我形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1.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为初入大学的你,专门设计的“心理检测、心理安抚、心理免疫、心理提升”课程,我们知道你已经长大、懂得好多、富有主见、向往自主,所以,我们的课程试图通过主讲教师简洁明了的讲授,传递科学的心理健康观,引领和启发你对生命的意义、亲情友情爱情学业的理智认知和积极解读,在你心中建立一个“科学主义为架构、积极心理学为精髓”的心理健康观念、知识、策略、智慧的思想体系,为你的大学时代和此后的人生“经风雨,见彩虹”培植良好的“心理基因”。

我们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你关心的、关注的,你思考的、困惑的,任何富有心理意义的话题都是我们心理健康课堂应该回应和解答的。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认识自己、懂得自己、善待自己、修养自己;
、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学会相处,学会合作;
、危机来临,理智应对,是非面前,长远眼光;
、为人生找到“对”的方向,为幸福注入“心”的动力。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负责教师王丽萍编写时间2017,8,21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 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与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特征,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常见问题3,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4,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教学难点: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方法实训内容:通过20个“我是谁”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状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开设依据根据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苏教学[201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我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能能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明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自身特点,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感情、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树立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引导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三、学习者能力产出1、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把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心理健康调试技能,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与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2、让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索,掌握心理调适能力及心理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知识合理评估自我健康状态,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积极适应环境与社会。

四、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1.理论教学安排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采用试卷考核,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课程考核,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考核占比30%(出勤率、课堂讨论及作业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学时分配:18学时课程学分:1学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应用心理类公共必修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学通识知识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其任务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促使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走向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向大学生传授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还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去思考、去体验,并试着用心理健康知识助人助己,拥有健康的心理,迈向成功的明天。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一)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掌握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三)学会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实施要求:(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二)组织课堂讨论,把小型讨论与有准备的课堂讨论结合起来,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加强课堂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

(四)组织心理健康测量,让学生更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五)推荐学生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

(六)指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2课时)第一节科学健康新理念一、健康的概念(一)传统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常把“健康”看作是“没有疾病”,把“疾病”看成“不健康”。

仅从生物医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体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就是健康。

(二)现代观念当今,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健康的概念较为完整的认识应该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健康的概念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走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将道德健康增纳入科学健康新理念。

(三)亚健康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亚健康”这个崭新的概念,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各项体检指标均为正常,也无法证明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与健康人相比却又显得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许多人常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腰酸腿痛、疲乏无力等不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doc
先修课程:无
授课时间:星期一 (12-19)【1- 2节 】
星期一 (12-19)【7- 8节 】
星期二 (12-19)【9-10节 】
星期三 (11-18)【3- 4节 】
授课地点:6F-502
6E-204
6E-305
6E-208
授课对象:2018网络工程1班;2班;3班(智慧谷);4班(智慧谷)
A课程内容:传播“科学的心理观”,关注心理健康的八个关键点——个性、亲情、友情、学业、爱情、爱好、休闲、事业,这“八个关键点”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是心理健康的命门,是心理健康的方向,是心理健康的钥匙;
B教学方式方法:十年下来,我们尝试了“主题报告式”、“主讲+讨论”、“现场问答”“个人自传分享”、“情境剧欣赏与评析”等教学、学习形式和方法,现在,我们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每周一次的两节课,十五分钟的教师开题主讲,三十分钟的“轮值主讲学生”分享,三十分钟的现场全体参与的师生话题互动,十五分针的课堂思考题自主探究,内容直接成为下一次上课正式开讲前的反馈环节的话题。
2017年7月2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建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我们东莞理工学院早在2007年就在全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开设,这在全国普通高校是走在前列的。
经历十年的探索和积累,我们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了在系统性、科学性、通俗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体系——
如何绽放
2
爱情观
爱情发展策略
翻转课堂
教材中对应的思考题
17
人际沟通
必修功课
2
人际沟通的心理功能
发展和保持友谊的智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doc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通识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幸福和美好的人生需要先进人生理念的思想洗礼、科学知识的接纳吸收、决策方略的学习操练、经典案例的借鉴思考,这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

借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培植健康的心理观念,启迪智慧的生活策略,传递经典的案例故事,化解现实的矛盾冲突,成就美好的人生梦想”。

三、课程目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掌握保障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和科学方法;具有运用心理手段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心理行为现象发生演变的动态过程,了解思维、观查、测量、分析、研究、检验、评估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为自己成为一个客观认知世界中的他人和自己,积极乐观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用科学的心理健康方法技术影响和改变自己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体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的辨识、认同和内化。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对先修课程无要求,对后续课程有积极人生态度和乐观应对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抚慰陪伴祝愿——大学生心理健康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心理解读与策略探索》李先锋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我的教学理念:与你同行,浏览心理科学风景线;伴你成长,习得现实人生基本功。

我讲授本课程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18(二)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选修)(四)课程性质: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品质走向社会。

(五)教学目的:通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心理素质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认识,养成自觉提高心理素质的习惯,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正确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适方法,自觉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言、人格、大学生自我意识、创造心理、人际交往、大学生的性与爱、品德心理、大学生心理保健、应激与情绪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活动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36 学时分数: 2 学分(八)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活动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查。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国内外心理教育发展的历史,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关系,并联系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标准,明确心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教育概述一、心理教育概念二、心理教育的内涵三、学校心理教育的回顾第二节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一、实施心理教育是教育的发展趋势二、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第三节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二、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向成熟,但不稳定三、大学生心理活动的矛盾性第四节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第五节心理教育的任务与目标考核要求:1、心理教育概述1.1 心理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识记)1.2 学校心理教育的回顾(了解)2、心理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关系(领会)3、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标准3.1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领会)3.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识记)第二章人格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格、人格的主要理论、人格的形成等问题以及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特性第二节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二、阿德勒的个性人格理论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六、人格特质论第三节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一、遗传和生理因素二、环境因素第四节人格测验一、人格测验的性质与作用二、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三、投射技术式人格测验第五节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一、健全人格的模式二、健全人格概念的界定三、如何塑造美好的人格考核要求:1、人格概述(识记)2、人格理论(识记并领会)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领会)4、人格测验(应用)5、塑造健全而美好的人格(领会并应用)第三章大学生自我意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特点,帮助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它,并促进大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对自我进行完善。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一、什么是自我意识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自我意识的作用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分化二、自我意识矛盾的出现三、自我意识的统一第四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一、大学生自我认识的主要特点二、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主要特点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五节大学生的自我调适一、认识自我二、悦纳自我三、超越自卑考核要求:1、自我意识的概述(识记)2、自我意识的作用(领会)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了解)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了解)5、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应用)第四章创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创造和创造力创造性结构和创造性思维的分类,结合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和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帮助大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创造和创造力一、什么是创造二、创造的条件三、个体的创造过程四、创造力第二节创造力结构和创造力思维一、创造力结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二、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第三节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二、个体因素第四节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一、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二、创造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动机第五节创造性学习和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创造动机的培养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三、创造技法的训练四、创造性学习考核要求:1、创造和创造力(识记)2、创造力结构和创造力思维(识记并领会)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了解)4、大学生创造心理的特征(了解)5、创造性学习和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用)第五章人际交往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来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并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时数: 4 学时(其中2学时为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概念二、良好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三、人际互相吸引的因素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交往态度问题二、交往认知问题三、交往中的情绪与人格问题第三节人际交往的改善与提高一、以积极的态度待人二、交往的技能考核要求:1、交往概述(领会)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了解)3、人际交往的改善与提高(应用)第六章大学生的性与爱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性生理与性心理及一般规律性和性别差异,正确理解爱情的含义,了解大学生中常见的恋爱问题并正确分析和对待它。

教学时数: 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青春期的困惑与思考一、性生理与性心理及一般规律性和性别差异二、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指导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一、对于爱情的理解二、爱情形态与大学生择偶三、大学生常见的恋爱问题四、恋爱心理辅导考核要求:1、青春期的困惑与思考(了解)2、大学生的恋爱(领会并应用)第七章品德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德育的概念、当前国际德育发展状况及品德的心理结构,通过领会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掌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判断和自我教育能力。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当代国际德育发展状况一、加强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二、我国德育面临的问题第三节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第四节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论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四、态度的形成与品德教育第五节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一、我国德育所涵盖的内容二、德育的方法考核要求:1、德育概述(识记)2、当代国际德育发展状况(了解)3、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领会)4、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识记并领会)5、大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用)第八章大学生心理保健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界定及其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保健的概念及其含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等等,目的是通过学习,最终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时数: 4 学时(1学时为课堂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保健概述一、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三、心理保健的概念及其含义四、大学生心理保健实施系统的建立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与调适二、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与防治三、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与防治四、大学生常见的功能性精神病与防治第三节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手段与措施一、大学生心理保健的外在措施二、大学生心理的自我保健考核要求:1、心理保健概述(识记)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3、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手段与措施(领会并应用)第九章应激与情绪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应激与情绪的概念,应激、情绪与身心健康之间的联系及对学习效率产生的影响,了解调适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加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和增强自信心。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应激与身心健康一、应激的概念二、应激源三、应激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四、应激的应对策略第二节情绪及调适一、情绪的概述二、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三、情商(EQ)四、青年情绪发展与大学生情绪特征五、大学生情绪的管理与调节考核要求:1、应激与身心健康(识记)1.1 应激的概念(识记)1.2 应激源(了解)1.3 应激的生理、心理行为反应(领会)1.4 应激的应对策略(应用)2、情绪及其调适(了解)2.1 情绪的概述(识记)2.2 影响情绪反应的因素(了解)2.3 情商(了解)2.4 青年情绪发展与大学生情绪特征(了解)2.5 大学生情绪的管理与调节(应用)第十章职业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意识的概念及内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择业心理的优化与良好的自我调适,最终能够放眼未来,适应变化,正确适应角色转换,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时数: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心理与择业一、职业意识二、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三、大学生的职业适应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及其结构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第三节择业心理咨询与自我调适一、择业心理咨询二、择业心理的优化与自我调适考核要求:1、职业心理与择业1.1 职业意识(了解)1.2 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领会)1.3 大学生的职业适应(领会)2、职业道德(领会)3、择业心理咨询与自我调适(应用)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樊富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2、《大学心理教育导论》,张积家,王惠萍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黄希庭,郑涌等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张玲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执笔人: 杨梅菊审核人: 审定:政管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