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课程性质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23(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四)课程性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

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

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 36 学时分数: 2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查科目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教学时数:10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二、两种发展理论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考核要求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一、发展的概念(掌握)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学时数:1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神经症一、神经衰弱二、焦虑症三、恐怖症四、强迫症五、疑病症第二节严重的精神疾病一、精神分裂症二、躁狂抑郁症三、反应性精神病第三节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二、分类三、青少年常见的身心疾病1‘心脏神经症2、神经性心绞痛3.神经性呕吐4.神经性厌食5.偏头痛6.过度换气综合症第四节适应不良综合症一、学习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学校恐怖综合症2.考试综合症3.学校适应不良综合症二、社会适应不良所致的综合症1.青年适应不良综合症2.溺爱综合症三、现代生活方式适应不良1、电视迷综合症2、自动化心理压迫综合症考核要求:第三篇客观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教学要点:家长及老师在教育中小学生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根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在高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本课程按照《指导纲要》的要求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内容紧贴大学生生活实际,希望通过案例教学、课堂活动和体验、社会实践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本课程共17次课,每节课2学时,共34学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与基本概念,在大学生容易出现困惑的一些主题上,增强自我探索,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方法,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第1课课程导学及班级团队建设学时(2)主要内容:师生相互认识,建立开放、接纳、相互信任的班级氛围,建立师生心理联结感;通过分组团队建设,促进小组成员相互熟识,形成学习型小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设置,形成理性的课程期待,并做出学习承诺。

教学要求:通过分组团队建设等方法,促进小组成员相互熟识,建立师生心理联结,形成学习型小组氛围,并做出学习承诺。

重点难点:授课教师、课堂内容及规则介绍,分组及组内团建,课堂规则形成及承诺。

(二)第2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学时(2)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的含义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生活适应,初步掌握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深入了解,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素质的提升。

重点、难点: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自评和心理素质提升。

(三)第3课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塑造学时(2)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内容、结构和发展特点,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和塑造,了解和识别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学习自我意识偏差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1.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合理调节情绪、理性进行升学选择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四)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开设依据根据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苏教学[201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我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能能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心理保健知识,明晰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和自身特点,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感情、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树立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引导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

三、学习者能力产出1、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把握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心理健康调试技能,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与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2、让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索,掌握心理调适能力及心理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知识合理评估自我健康状态,自觉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优化,形成健全人格,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积极适应环境与社会。

四、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1.理论教学安排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采用试卷考核,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课程考核,课程成绩由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占比70%,平时考核占比30%(出勤率、课堂讨论及作业情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特点与规律,对当前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明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把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并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规律。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心理素养,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过程步骤,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具备解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能为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创设较好的环境。

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具有准确把握与解读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合理选择与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恰当组织与设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程、科学使用与整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以及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能力;5.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形成较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态度与学术热情。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刘视湘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12.2.主要参考书[1]刘学兰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孙宽宁主编.全国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指导一年级大学生积极适应新的学校环境,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促进一年级大学生主动发展智能、个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

2、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规律;学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发展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个体心理潜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开卷随堂考试,以论述题为主),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