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2 》第三章教材分析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高中化学_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姓名班级小组组评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刘芳审核:审批:时间: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知识,划出重要知识,完成学案自主学习记熟基础知识。
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组长负责收齐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提高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掌握苯的典型的化学性质,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3.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介绍,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习惯。
【学习重点】1.苯的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问题导学】1.苯的发现:。
2.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空间构型。
3.物理性质: 苯在通常情况下,是色、带有气味的体,毒性,溶解性,密度比水,熔、沸点比较。
4苯的化学性质(1)苯在空气中点燃产生的现象为;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苯与(液溴、溴水)在作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3)苯与浓硝酸在作用下发生反应,(温度为),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
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4)写出苯与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课前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B.苯具有特殊的香味,可作香料C.用冷水冷却苯,可凝结成无色晶体D.苯属于一种烃2.苯的结构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苯在溴化铁存在时与溴的反应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C.苯在空气中燃烧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分层4.(多选)科学家对物质性质的推断一般要基于一些实验事实。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酸》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酸》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乙酸》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在设计教学之初,我首先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分析。
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为味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考虑到本节课要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我从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做了重点突破。
三、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_乙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化学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
【教材分析】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既是一种重要调料,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体现了乙酸的重要社会价值。
从教材整体上看,作为羧酸的代表物,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不仅是学习乙醇的巩固、延伸和拓展,也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更为选修五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存在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分析】对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乙酸是一种酸,能解离出H+。
在有机物方面,学生已学习了烷烃、乙烯、苯和乙醇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有一定认识,了解了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为深入学习乙酸的结构、特性和用途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乙酸的基本物理性质,2、知道并会写出乙酸的官能团,了解其对酸类物质的影响,了解乙酸酯化反应原理并会写出酯化反应的方程式,能够复述酯化反应实验的步骤及作用。
3、了解一些乙酸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乙酸的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顾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采用生活情境引入、设疑、实验探究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乙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问题讨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师讲解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学法】(1)根据生活经验和指导阅读,获取乙酸的物理性质。
(2)根据实验探究乙酸的性质(3)通过图片了解乙酸的用途,通过视频了解醋的制作过程。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
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高中化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说课稿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择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
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化学,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难点:建立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从化学键的层面认识甲烷的结构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知道甲烷是一种化石燃料,能从组成上认识燃烧产物;不能从结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储备了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知识,具备了学习甲烷的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喜欢从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新知,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
3、认知方式缺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和建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以甲烷的结构为例,认识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模型制作、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和形成有机化学的学习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源危机及可燃冰开发情况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
四、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并与实验探究、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
高中校本实验探索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科学探究《石蜡油的裂化》二、实验背景(一)查阅文献《石蜡油的裂化》可以探究烯烃性质、了解烯烃可来源于石油,是高一化学有机实验引入烯烃非常重要的实验,如何优化该实验激发了老师们的探究兴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该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的温度、催化剂、裂化产物的性质。
(二)教学现状人教版教材实验从加热到完成实验需要15分钟左右,反应时间长、烯烃量少、现象不明显、成功率较低、存在易倒吸的安全隐患;改进的实验有很多优点,但很多一线教师师仍然回避“不做”。
把演示实验改成了“看”实验、“讲”实验。
化学学科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我校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本实验就是适合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设疑的校本实验案例。
三、实验创新要点(一)探索适合高中生学情的多角度探究化学实验的校本实验(二)通过对实验的再实践和再探究,探索实验成败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创新实验、拓展实验探究方向、获取成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态度和探索真知的精神。
(三)寻找实验过程中引起倒吸的本质原因,改进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提升实验的操控性、安全性。
(四)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利用碎瓷片在有效的时间内安全的完成该实验。
(五)拓展裂化产物的检验,先检验液态生成物,再验证气态生成物,更直观的理解烷烃裂化的原理和反应进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烷烃及其相关性质,知道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3~4人,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讨论分析、合作探究、分组完成多角度探究石蜡油催化裂化。
五、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烷烃高温分解产生产生不饱和烃例:十六烷裂化、深度裂化原理(二)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烷烃裂化、深度裂化原理2、过程与方法(1)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并通过对比实验、合作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探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多角度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一节 甲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教案
《甲烷》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以典型有机物甲烷为切入点,从结构的角度适当加以深化,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学生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已经对甲烷的分子式、存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本节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为以后的有机教学打下一个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既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又有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入了一个新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教材重点:甲烷的结构和取代反应。
教材难点: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取代反应发生的实质。
2、学情分析所面向的学生是农村高中的平行班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了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
在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物质结构的上位概念,应当在有机化合物的学习中抓住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有机物的立体结构模型,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①通过情境教学,了解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研究思路;②通过理论假设、实物模型、动画展示,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能初步构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体会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的区别,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等。
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出新知:推断甲烷分子式【引导】同学们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质的发现和性质的研究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研究找到了物质的本质和它们的规律。
今天我们将展示一段化学物质研究的过程,请同学们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看看你能否总结出它是什么物质,具有什么样的分子结构?【思考分析】某科学家团队对一种化合物A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后,他们得出A物质是由C、H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2022年河南省第十三届化学优质课高中组教案-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乙醇)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鹤壁高中——董泳江一、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2”模块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本节内容为第1课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学校化学中,简洁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生疏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同学比较生疏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对高一同学来说本节学问点较多,难度较大;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同学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同学来说是生疏的,同学没有学问基础,需通过试验突破这一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初步建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烃的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校同学已经简洁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
从同学学习力量上看,经过高一上半个学期的学习,同学已经初步具备了肯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学习有机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所以要让同学在生疏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试验,明确羟基官能团的作用,加深对乙醇结构的生疏。
从同学心理状况看,由于本单元学问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格外贴近生活,简洁激起同学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爱好将会有很大挂念。
为了更好的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又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本课接受生活情境模式,充分体现化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讲解乙醇的在生活中的存在、用途以及它的性质、结构,让同学以乙醇作载体去体会有机化学学习的内容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2)了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把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本节教材分析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曾学习了个别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本节教材是以甲烷为例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性质,从甲烷的结构特点拓展到乙烷、丙烷、丁烷及其异构现象,从结构的多样性初步认识种类繁多的有机物。
本节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重新认识有机化合物,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半通性。
(2)了解甲烷的存在与用途。
(3)理解烃的概念。
(4)掌握甲烷的性质,初步建立取代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自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通性以及甲烷的存在。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烷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与生活、生产紧密关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烷的性质。
2.难点:甲烷的取代反应。
三、板书设计一、有机化合物的通性1.含有碳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2.有机化合物的共性:多数有机物熔点、沸点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燃烧。
二、有机化合物性质(甲烷)1.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2.甲烷的存在: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石油气也含甲烷。
3.甲烷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四价理论。
(2)了解甲烷及其同系列简单烷烃的结构。
(3)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及同分异构体。
2.过程与方法[来源:](1)通过甲烷立体结构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同分异构现象的学习,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感受身边丰富多彩的有机世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碳的四价理论。
(2)甲烷及同系列烷烃的结构分析。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乙烯》乙烯 教案
1、认识乙烯及加成反应。
2、掌握有机物氧化反应、可燃性等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养成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形成有机物学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感受乙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引导学生发现有机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并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形成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根本认识,建立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打开学习有机化学之门,对于必修和选修阶段的有机化学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目标
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乙烯可以,酸性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乙烯可以被氧化剂氧化,具有还原性,尝试写出方程式。
乙烯这样有别于甲烷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甲烷中混有乙烯,是否可以通入KMnO4溶液除去乙烯?
完成方程式书写。
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不可以,由杂质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果: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生成了无色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液体。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源自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
引入主题
乙烯的
工业制法
石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石油取之于地底,如何将原油提炼成我们需要的工业原料呢?我们来学习石油如何炼制?有什么产品呢?
汽车动力,工业使用等
思考,翻看课本石蜡油分解实验。
环节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入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要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1、本单元结构关系烃(甲烷、乙烯、苯)→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
教材基本采用了从生活实际或者探究实验入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再上升到从结构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知识点及要求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重点认识典型的化学反应(取代、加成)的他点。
通过对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体会分子结构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加深认识一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对集中典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感受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研究有机物的思维方式和思路,形成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从新教材的篇幅内容上看,精简了以下内容烷烃的命名烯烃的性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乙炔的性质。
乙醇的消去反应、苯酚的性质。
乙醛和甲醛的性质。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对蔗糖、麦芽糖和油脂的结构要求降低了要求。
对淀粉、纤维素、油脂的水解降低了要求。
对高分子合成材料只做了简单的介绍。
增加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专题介绍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甲烷的结构特点和甲烷的取代反应;(第二课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
《乙醇》说课稿
《乙醇》说课稿《乙醇》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学习有机物,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
在学生初中已对乙醇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注意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
在高中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
因此,我认为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也不需要过多的知识迁移,更系统性的有机物学习将在高二的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完成。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
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烃的知识,又为后面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在__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化学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的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乙醇的一些性质和用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它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通过高一化学将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但部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验分组时注意将各种不同层次及不同特点学生组合搭配,互相帮扶,鼓励各小组学生主动与老师、同组同学以及组与组之问多交流,形成浓郁的学习研究氛围,完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看,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想从“被动接受型”慢慢向“自主学习型”转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配合物与超分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四节配合物与超分子【教材分析】本节课能够了解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合物的成键特征,认识配合物的存在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能够从原子、分子、超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意义。
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通过熟悉的无水硫酸铜与其溶液颜色不同这一现象,认识配位键的特征,并能与共价键进行简单比较。
2、在配位键的基础上,认识配合物的存在、结构特点及常见配合物的制取等。
3、了解超分子与分子的区别、超分子的简单应用。
a.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能判断常见的配合物。
b.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配合物的性质去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从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
c.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学习超分子,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配位键、配合物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组成教学难点:配位键、配合物的概念,形成条件和组成【教学过程】【情境引入】【观察思考】观察下列溶液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归纳】共性:都有Cu2+初步结论:Cu2+是蓝色的相同阴离子的溶液对照:蓝色不是由这些阴离子导致的【观察思考】观察下列物质的颜色【归纳】固态二价铜盐不一定显蓝色结论修正:Cu2+在水溶液中常显蓝色【观察思考】观察下列物质的颜色【归纳】五水合硫酸铜也显蓝色理论解释:Cu2+与水结合显蓝色【思考交流】Cu2+与H2O是如何结合的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任务一:配位键【讲解】1.配位键(1)定义:成键原子或离子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
(2)基本概念:①中心原子(离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电子对。
通常是过渡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如Fe、Ni、Fe3+、Cu2+、Zn2+、Ag+、Co3+、Cr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元素的非金属性不等同于其组成物的氧化 性,元素的金属性不等同于其组成物的还 原性。如Na+的氧化性不等同于Na元素的 金属性,而Cl-的还原性不等同于Cl元素的 非金属性。即使是元素处于游离态,其单 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也不等同于元素的金 属性或非金属性(稀有气体除外) • 总之,提到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它指的是 元素的原子在未成键时或将成键时所显现 的本身属性。而氧化性与还原性指的是元 素原子成键后的存在形态发生的又一次变 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2、角量子数l
它描述的是电子在原子核外出 现的几率密度随空间角度的变化,即 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l可 取小于n的正整数,即0,1,2, , n-1,如n=4,l可以是0,1,2,3, 相应的符号是s,p,d,f 当n相同时,l 越大,电子的能量越高。因此,常把 n相同,l不同的状态称为电子亚层, 一个电子层可以分为几个亚层。
从单官能团—多官能团物 糖类、油脂、蛋白质 质,实现从简单—复杂物 质认识的发展
甲烷
乙烯 苯 乙醇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乙酸
本章内容标准与模块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6.了解有机 6.1以甲烷、乙烯等为 可通过模型课 化合物中碳 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 件等直观教具, 的成键特征。 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帮助学生了解 有机化合物中 碳的成键特 征。 7.举例说明 7.1举例说明有机化合 不要求区分同 有机化合物 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分异构体的类 的同分异构 型,不要求书 现象。 写同分异构体。
本章内容标准与模块学习要求
内容标准 3.通过简 单实例了解 常见高分子 材料的合成 反应,能举 例说明高分 子材料在生 活等领域中 的应用。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3.1知道有机高分子化合 缩聚反应概 物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 念及其化学 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 方程式书写、 材料的合成反应。 高分子化合 3.2能列举一些常用的塑 物单体等暂 不作要求, 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 将在选修模 块学习。 的应用。
门捷列夫的过人之处
门捷列夫和迈耶尔都发现了: 元素单质的密度是原子量的函数
门捷列夫给我的启示
门捷列夫和迈耶尔都发现了:元素单质的密度是原子量 的函数。 迈耶尔:“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作出像门捷列夫那样深 信不疑地做出预言。” 启示1:坚定的信念 启示2:相信性质具有相似性,比密度更说明问题 启示3:认识到局限性、留空 启示4:有些元素排不进去,迈排出36种,门排出主表 和附表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性 定义 金属气态原子 失去电子的能 力 量度 电离能 金属活动性 金属在水溶液中氧化还原 反应的难易程度 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
影响 原子半径 电离能、金属升华能、离 因素 最外层电子数 子水化能等 联系 一般来说,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越强。 钙是个例外。
例如
F的电子亲合能(3.399eV)比 Cl(3.61eV)小,即得电子能力比Cl弱, 但氟单质比氯单质活泼得多,这是因 为F-F键能为155kJ/mol,而Cl-Cl键能 是247kJ/mol,F2中化学键不牢固,是 因为氟的原子半径小,电子间斥力大, 所以氟单质是非常活泼的单质,而不 应该说氟是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生命中的基础 有机化学物质
本章知识结构
烃
典型、最简单物质 ——认识方法、 (化学键、 立体构型)、反应类型
甲烷 CH4 乙烯 CH2=CH有机物典型结构(化学 2 苯
键、立体构型)、反应 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有机物基本官能团
乙酸
(化学键、立体构 O 型)、反应类型、与 性质的关系、物质之 CH3 C—OH 间转化关系
本章内容标准与模块学习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认识化石 3.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燃料综合利用 3.2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知道甲 的意义,了解 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主要化学 甲烷、乙烯、 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 苯等的主要性 3.3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用 质,认识乙烯、 途;了解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氯乙烯、苯的 (可燃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衍生物等在化 加成反应)。 工生产中的重 3.4知道苯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 要作用。 及主要用途;了解苯的主要化学 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
类铝
( 1871 年 门 捷 列 夫 的 预 言 )
镓
(1875年布瓦博德朗发现镓后测定)
原子量约为69 比重约为5.9-6.0 熔点应很低 不受空气的侵蚀 灼热时能分解水汽 能生成类似明矾的矾类 可用分光镜发现其存在
原子量为69.72 比重等于5.94 熔点为30.1 灼热时略起氧化 灼热时确能分解水汽 能生成结晶较好的镓矾 镓是用分光镜发现的
门捷列夫的预言-1
1875年,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类铝”的性质后 的第四个年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用光谱分析 法研究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他 命名为镓,并把测得的关于镓的主要性质公布了。 不久他收到了门捷列夫的来信,门捷列夫在信中 指出:关于镓的比重不应该是4.7,而是5.9-6.0。 当时布瓦博德朗很疑惑,他是唯一手里掌握金属 镓的人,门捷列夫是怎样知道镓的比重的呢?1876 年9月,布瓦博德朗重作了实验,将金属镓提纯,重 新测定,结果稼的比重确实为5.94(现代值为 5.91),这结果使他大为惊奇。他认真地阅读了门 捷列夫的周期律论文后,感慨地说:“我没有什么 可说的了,事实证明了门捷列夫这一理论的巨大意 义。”
物质性质 原子结构
周期表
?
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
•Mg•
?
Mg: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
用四个量子数描述,他们遵循以下
三条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 最低原理及洪特规则。
四个量子数
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 态的描述引出四个量子数,即电 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四个量子数 来规定。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和自旋磁量子数ms。
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
生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兴趣
• 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
基础,激发求知欲望
不同阶段化学课程内容有机化合物
必修
甲烷、乙烯 苯 乙醇、乙酸
选修
烃和卤代烃
脂肪烃
芳香烃
卤代烃 醇 酚 醛 羧酸 有机合成 油脂 糖类 蛋白质 核酸
烃的含氧衍生物
糖类、油脂、蛋白质
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通常化学键定义为在分子和晶体中 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是化学键 的三种极限类型。在这三者之间通过键 型变异而偏离极限键型,出现多种多样 的过渡形式的化学键。
若干单质或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类型
• • • • • • • 单质或化合物 ZnS NbO (铌) Sn 石墨 8Ar· 2O 46H AlP 键型 共价键,离子键 离子键,金属键 金属键,共价键 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1、主量子数n
它规定了核外电子离核的远近和电子 能量的高低。n可取正整数1,2,3, 4… n值越大,表示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能量越高。反之n越小,则电子离核越近, 能量越低。 这也相当于把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电 子层,凡n相同的电子属于同一层。习惯 用K,L,M,N,O,P来代表n=1,2,3,4,5, 6的电子层。
3、磁量子数 m
它规定电子运动状态在空间伸 展的取向。m的数值可取0,± 1 , ±2,……±l。对某个运动状态可 有2l+1个伸展方向。s轨道的l=0,所 以只有一种取向,它是球对称的。 P轨道l=1,m=-1,0,+1,所以有三种取 向,用px,py,和pz表示。
4、自旋磁量子数ms
电子除绕原子核运动外, 它本身还做自旋运动。电子自 旋运动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 方向,分别用ms = +1/2和ms =-1/2表示,也常用由元素(准确的说 是核素)种类所决定的。只要种类不变,其金属性 与非金属性强弱是不变的,而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 性强弱是可变的,外因通过内因使得物质在不同条 件下表现出其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差异。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和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是有关联的。
一般来说,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 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越弱,而它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镓的发现是化学史上第一个事先预言后发现的元素 它雄辩地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
长式周期表的缺陷 H的位置、二维呈现
必修模块有机化学的功能
• 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 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 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 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 物质用途。
• 一般说来,从元素的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时 置换氢的难易,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 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元素金属性 强弱; • 从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从跟氢 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 的强弱。 • 利用单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来判断元素 的非金属性(或金属性)强弱,必须排除一些外 界因素的干扰,有时需要综合含有某元素的几种 物质的相关性质才能反映该元素的本性。
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
• 能量最低原理 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能量。 • 泡利不相容原理 基态原子轨道里只能容纳2个电子,它们的 自旋方向相反 • 洪特规则 填入同能级的电子首先分占轨道并自旋方向 相同。
构造原理
K L M N O P Q
1s 2s 3s 4s 5s 2p 3p 4p 5p 6p
能 层 能级数
本章内容标准与模块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