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必修2自主练习:专题一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人民版必修二原创资料)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

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

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进行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

教师应注重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现实意义。

另外还要学生明白节俭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重农抑商1、“重农抑商”的目的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中国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⑵“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吕氏春秋》的重农思想《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

如此,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历代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及结果⑴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商人社会地位虽低,但经济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

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迫使他们弃其本业,流亡他乡,成为所谓的“末技游食之民”。

⑵“百姓多离农亩”的状况,使执政者深感不安。

汉武帝商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直到唐代,西汉时期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人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海禁”政策的推行,扼杀了经济进步。在世界走 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日益保守落后。
记知识纲要
一、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 限制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3.概况 (1)战国时期 商鞅 变法确立,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 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
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受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地租暴利的影响, 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
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统治者对商业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 的生产规模,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思想因素: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实行八股取士,
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3.影响 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 闭关锁国 的政策,是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代化的世界。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
(1)明代: ①地区: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自由劳动力 市场。
③实质:出现了“机户 出资 、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清代: ①规模:出现较成熟的 手工业 工场。 ②行业: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
(3)评价: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朝中后期,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 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 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

训练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基础达标]1.下列材料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专制政府抑商政策的是()A.(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B.(唐)“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C.(宋)“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D.(清)“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2.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①盐铁官营制度②早市、夜市出现③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该法令出台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商贾发展,增加财政收入B.提倡粮食节约,严禁商品流通C.稳定市场物价,增强军事力量D.调整商业布局,加强户籍管理4.《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5.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能力提升]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7.西汉贾谊主张“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共所矣”。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小农经济B.禁止民间工商业的发展C.减少人口流动D.打击了富商大贾8.“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四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单选题1.南宋学者黄震说:“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各有一业……同是国家一等齐民。

”这一言论反映了当时2.《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盜。

”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A.破坏了经济发展术社会稳定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3.白居易在《策林》中指出:“善为国者,不求非农桑之产,不重非衣食之货,不用计数之吏,不畜聚敛之臣。

闻榷管之谋,则思侵削于下,见羡徐之利,则念诛求于人。

然后德泽流而歌咏作矣!”这反映出白居易A.开拓进取的经济主张B.劝诫统治者应实施仁政C.固守传统的经济思想D.强调赋税改革的必要性4.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了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变化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经济发展引发社会关系的变动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完全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5.在《明神宗实录》中曾对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做过这样的描述:“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据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区人民多以手工业为生B.该地区“机户”与“织工”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C.该地区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仍以家庭生产为主D.该地区手工业从业人数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采取的措施是()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B.盐铁官营C.抑制工商业者发展D.均输平准7.“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3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3含解析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田里不鬻(yù,卖)”说的是土地不能买卖,这应是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之前的。

而土地私有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正确的选项的时间应在春秋之前。

所以选A项,BCD项时间不符合。

【答案】A2.右侧漫画《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

“围剿公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农民对井田制的破坏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解析】材料中“围剿公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开始瓦解。

由于铁犁和牛耕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大量私有荒地被开垦,原来公田即井田出现荒芜现象。

当时农民阶级没有出现,A不正确;井田制属于国家土地,不存在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斗争,故B不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井田制瓦解之后,故D不正确。

【答案】B3.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出明代()A.土地兼并严重B.小农经济的弱化C.商品经济发达D.井田制得以恢复【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解析】井田制是以国家名义占有土地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要集体耕种公田,但每人都自己的份地;而海瑞“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其直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则反映了当时农民失地情况严重,故A项正确;在明代,土地兼并后,地主主要采用租佃制经营,这制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的依旧是小农,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生产的问题,故C项错误;这只是海瑞一人的想法,不能说明井田制已经恢复,故D项错误。

【答案】A4.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4)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4)
7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内容在本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处于一种总结和提升的位置。 前面三课分别介绍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从单方面来看,它们的发展都是 很好的,但从整个中国古代经济结构来看,这个结构是不合理的。存在严重的缺陷。其 主要原因就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即便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芽也不可能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也没有产生任何冲击。 所以在提升学生的 认识时,要在经济结构的框架下,把古代和近代,中国与西方联系起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对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两大历史概念的把握,对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的原因的理解,以及对世界潮流的认识。两大政策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 重要原因,而缓慢发展更让我们看清了世界的形势。
1
教学重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和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含义及影响; 教学难点:从两大政策出现的原因与影响看同时代东西的差距。从而明白“与时俱进”、 “落后就会挨打”等道理。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恤。
总结回答:自然经济是乾隆拒绝英国贸易要求的根源 4.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
姿态走向近代 这里可以比较郑和及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及结果来说明(通过教师设计的表格与学生共同 探讨)
4
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
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劳动力也变成商品(雇佣劳动)
4.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和海禁政策的影响
通过分析开设手工工场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说明政策的影响(通过教师设计的表格与
学生共同探讨,表格见下页)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主张(B)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寓兵于农解析:题干材料认为人民从事商业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阶级统治,应该重农抑商,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2.《汉书·食货志》载:“(汉武帝时)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在左脚趾上挂铁钳),没入其器物。

”这一规定反映当时(C)A.限售生活用品B.出现垄断组织C.推行抑商政策D.开创工官制度解析:材料体现了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但是并不是限售生活用品,排除A项;盐铁官府专营政策不等于完成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垄断,排除B项;西周时期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排除D项。

3.《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斯器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A.“民富财足”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D.“重农抑商”解析:材料主张发展农工商业,使民富财足,故A项正确。

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4.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

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役均剧,故百姓疾苦之。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C)A.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徭役均剧……百姓疾苦”可知,盐铁官营制度不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目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官利用盐铁官营制度来剥削民众,故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2张PPT)

——
此借立国 事端意初 实累比海 大无驱禁 错辜鳄严 黄。,。, 遵 宪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2.表现:
3.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以极端保守 和封闭的面貌进入近代。 •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小试牛刀
1、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
时期,更明确指出:“黄金珠玉,机不可食,寒不可衣,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
D 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 B.农商皆本
C.重商抑农
D.重农抑商
2、《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D 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
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说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小试牛刀
3、清代康熙曾经下令,限令南洋一带商人须三年内回国,
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
D 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重农抑商政策
民农则重(稳定)重,公重则轻少私私、义中,央少集私义权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财安产土丰富重)迁,、其便产于复管则重理(不轻易)徙,重徙则死
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利听于从国号家令安),全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必修二专题一: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1年12月衡阳市六校联考18题)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点拨】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

反映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本题选C项,①②项根据理解,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14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原因是国力匮乏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从制度结构上把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C.经济形态的差异导致东西方对外推动力的出现根本差别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

根据“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说明是在明朝时期出现的额“海禁”政策,明朝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入衰落的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是“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的原因,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寻找市场而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但是国力仍然是强盛。

3.(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16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点拨】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四(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 回头系列练习四(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回头系列练习四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一、选择题: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2.司马迁在其《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材料反映了: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3.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

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代,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

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X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5.X蠡提出,“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

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

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

”“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6.东汉X寔《政论》中说:“农桑勤而利薄,工商逸而人厚,故农夫辍来而雕镂,工女投杼而刺文,躬耕者少,末作者众。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使农业发展缓慢B.农业的主导地位正在丧失C.作者反对重农抑商政策D.当时社会出现追商逐利的民风7.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14年12月19日

必修二专题一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2014年12月19日

3、影响:
冲击并侵蚀传统的经济形态。
4、政府政策: 压制(织机数、税金、政府批准、派织等)
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限制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重农抑商的实施保护了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使农耕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妨碍了国内市 场的扩大、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
(3)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了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4)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和剥削,进而保障国家的安 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某种程度上,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应该予以肯定。
三、“海禁”政策
1、政策 (1)含义: 明清王朝实行的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 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A、明:注重建立和维护官方的“朝贡”贸易体制; 严禁民间出海贸易(“通番禁令”) B、清:严禁民间贸易(顺治“海禁令”“迁海令”) C、即使有短暂的对外开放,但限禁极为严格:
B、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直到唐代,西汉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 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 重农:推广新技术、限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等等
2、影响 (1) 使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直到宋代 才开始转变) (2)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 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重农抑商只有负面影响吗?
从表面上看,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似乎也 限制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活动,具有一点自 卫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政 策,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只能阻碍中国社会政 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与西方的差 距越来越大,是一种慢性自杀政策。 ------《闭关政策的历史教训》
‚海禁‛政策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含答案)

【名师一号】2018高中历史 1-4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解析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在春秋时期遭到破坏,而其被废除是在战国时期。

答案 B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途径是( )A.变法运动B.战争C.开垦荒地D.屯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 A3.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中的“本业”是指( )A.农业B.手工业C.副业D.商业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古代社会中,把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为“本业”,把商业视为“末业”。

答案 A4.对如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状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解析明朝政府为整顿田赋,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画成图案,标明所有人、面积、地形、四至等,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 D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

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解析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而中国“选择陆地”,日益走向闭关自守,这使中国失去了资本扩张与工业化的契机。

答案 C||||| 能力提升|||||1.战国时期,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实质意义在于( )A.接受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B.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D.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解析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民得买卖”,即允许土地买卖,而土地买卖的前提是土地的主人对土地拥有所有权。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练习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古代统治者(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由材料“先务于农”“易用则边境安”等信息可知,统治者重视引导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经济,还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故B项正确。

答案:B2.《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

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解析:材料意思是:加重酒肉税,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这样买卖的商人少了……商人少了,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了。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法令的直接动机在于抑制商贾,故C项正确。

从向商人收取重税,看不出是稳定物价,故排除A项。

商鞅主张对商人收取重税,主要是抑商,不是严禁流通,故排除B项。

从材料看不出商鞅有提倡节俭之意,故排除D项。

答案:C3.“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世人统称徽商为“朝奉”。

这本质上说明(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B.走官商结合的道路C.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D.徽商虚伪狡诈的表现解析:徽商不喜欢被人称为“老板”却喜欢被称为“朝奉”,体现不出他们的谦虚,故A错误;材料讲述只是称呼问题,官商结合问题未提及,虚伪狡诈也没有体现,故B、D错误;徽商不喜欢被人称为“老板”却喜欢被称为“朝奉”,说明他们有官本位思想,商人地位太低,本质上反映了明清的重农抑商,故C正确。

答案:C4.“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此项政制之绩效。

”此项政制是指( )A.盐铁官营B.“贱商令”C.闭关锁国D.“海禁”政策解析:从汉代汉武帝时期开始施行盐铁官营政策,获利丰厚的行业被政府垄断,故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垄断性的大资本家”的土壤,故选A。

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提升练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提升练习: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下能力提升(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的是()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2.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4.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据此可知()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5.中国在15、16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当时()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D.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6.如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①此时中国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②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③该政策使中国长期未受西方殖民者侵略,日益强大④实施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C.明代苏州地区D.清代洛阳地区8.《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人物曾经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的是()
A.商鞅
B.汉武帝
C.王莽
D.汉成帝
思路解析: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盐铁官营的制度,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政策。

答案:B
2.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时代反秦力量主要活动于()
A.关东
B.关中
C.江南
D.华北
思路解析:秦始皇在关东地区强制移民并且实行繁重的徭役,激起了关东人民的反抗。

答案:A
3.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业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通行半两钱
D.颁布《均工律》
思路解析:B项统一货币和C项通行半两钱是为经济秩序的安定提供了条件,而D项《均工律》属于政府对经济进行管理的制度。

答案:A
4.古代王朝加强对私营工商业控制的主要方式是()
A.征发劳役
B.加重赋税
C.颁布法律
D.限制流通
思路解析:结合封建王朝的阶级立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B项正确。

答案:B
5.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严格管理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对工商业的管理情况。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所以C项错误。

答案:C
6.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奢侈之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严重的社会动乱的根源
B.为历代开明的政论家所关注
C.往往自上而下地迅速蔓延
D.主要是由于平民百姓崇尚奢侈
思路解析:古代奢侈之风往往是自上而下蔓延,逐渐形成社会风习,所以D项错误。

答案:D
我综合我发展
7.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基础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君主专制
C.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
D.民贵君轻思想
思路解析:一个国家或政权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依据本国的经济状况,中国古代历朝政权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也是依据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定的。

答案:A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

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

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按:这是一则关于宋朝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东……曾无虚日。

——《梦梁录》请完成:
(1)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隋唐时期是怎样进行城市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相比,隋唐时的城市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之处?
(3)材料四、五反映了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汉至宋城市商业管理的变化?
思路解析:本题围绕从汉至宋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组织材料,主要考查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以及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应注重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引文出处等。

其中,前三问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第(4)问应从城市管理、城市商业发展状况等多个角度进行认识和归纳。

参考答案:(1)禁止居民沿街开设店铺;城市中划定专门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专门的官员进行管理。

(3)不禁夜市,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打破了商业活动被限于“市”中的状况。

(4)自汉至宋,城市商业管理渐趋开放;宋代商品经济比以前各朝有重大发展;我国古代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发展。

9.阅读下列材料: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且愚民见工匠之利多于力田,必群趋而为工,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壅滞而价贱。

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小民舍轻利而趋重利,故逐末易,而务本难……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本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率相而趋于工矣……朕深揆人情物理之源,知奢俭一端,关系民生风俗者至大,故欲
中外臣民,黜奢贱末,专力于本。

——《清世宗实录》卷57,雍正五年五月巳末请完成:
雍正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思路解析:回答第一问可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回答第二问应辩证地看待,既要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又要指出手工业、商业的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1)观点:重农抑商,强调农业为本。

(2)评价:重视农业是正确的,但抑制商业却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忽视了社会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