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准备1.审查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要求。
2.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给患者,获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
3.提供舒适和私密的操作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4.保证操作所需的器械和设备的齐全和有效。
二、操作前准备1.进行手卫生,戴上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佩戴帽子和口罩。
2.准备必要的器械、药物和设备,并在操作区域进行摆放,确保便于使用。
3.检查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完好程度,如有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或清洗。
4.准备足够数量的无菌物品,如敷料、注射器等。
5.准备注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准备好。
6.预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准备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操作步骤1.预告患者操作过程,并告知患者应该配合操作,保持平静和放松。
2.按照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坐位等。
3.进行皮肤消毒,遵循由清洁到无菌的顺序进行,注意使用无菌的消毒液和棉签,并按照特定的方法按摩消毒区域。
4.根据操作需要,戴上手套并正确使用,避免污染或损坏。
5.使用无菌方法开放或插入器械、导管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器械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6.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交流,关注患者的感受和反应,并做好镇定和安抚工作。
7.注意操作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伤害。
8.操作后仔细检查患者的状况和器械的位置、固定等,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四、操作后处理1.完成操作后,及时清洁操作区域,处理和封存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按照医院的规定处理感染性废物。
2.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和效果,患者的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3.告知患者操作的后续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药物使用等。
4.安抚和安慰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5.清洁和归位操作区域,收拾清洁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保存和维护的完好。
以上是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的操作项目和需求,还需要具体进行操作训练和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
本文档是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二)的详细说明。
作为医务人员,掌握内科基本技术操作是提供有效医疗保健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展开详细的讲解,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术。
正文:
一、静脉穿刺技术
1.准备穿刺工具和材料
2.找准穿刺部位
3.消毒操作
4.固定穿刺针及连接输液管
5.观察和处理穿刺后异常情况
二、导尿术的操作
1.准备导尿工具和材料
2.消毒患者私密部位
3.插入导尿管的正确方法
4.固定导尿管
5.观察导尿情况及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三、心电图监测技术
1.准备心电图监测仪器
2.安装心电图监测仪器
3.正确连接导联线
4.记录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5.解读和分析心电图结果
四、氧气吸入技术
1.准备氧气吸入设备和配件
2.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
3.正确调节吸氧流量
4.解读患者氧气饱和度指标
5.监测吸氧效果及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五、口腔护理操作
1.准备口腔护理工具和器材
2.检查患者口腔卫生情况
3.正确清洁口腔和牙齿
4.处理口腔问题和并发症
5.宣教患者正确口腔护理方法
总结:
本文分别介绍了内科基本技术操作的五个大点,每个大点下包含五至九个小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操作技术,医务人员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和治疗。
在实践操作中,医务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意观察患者状
况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宣教患者正确的操作和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维护。
内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
内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一、接诊1. 问诊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 注意询问与本次发病有关的诱因、症状的起始、发展、演变及伴随症状。
2. 查体查体- 全面系统地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身高、体重等。
-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实验室、心电图、影像学等检查项目。
- 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诊断1.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 初步诊断应明确、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诊断术语。
2. 确立诊断确立诊断- 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和补充,如需要,进行二次查房、多学科会诊等。
- 确立诊断应依据充分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和治疗反应。
三、治疗1. 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经济状况等因素。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合理选择药物,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
-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3.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如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 非药物治疗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出院1. 出院诊断出院诊断- 出院诊断应与入院诊断相呼应,如有更改,需做好记录。
2. 出院医嘱出院医嘱- 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复诊时间等。
- 出院医嘱应明确、具体,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3. 后续跟进后续跟进- 建立患者档案,进行随访和跟踪,以确保治疗效果。
-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长期治疗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内科临床诊疗流程及操作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
内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5种内三科常用临床技能操作规范目录一、胸膜腔穿刺术二、腹腔穿刺术三、骨髓穿刺术四、腰椎穿刺术五、导尿术1一、胸膜腔穿刺术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1主要作用①取胸腔积液进行一般性状检测、化学检测、显微镜监测和细菌学检测,明确积液的性质,寻找引起积液的病因;②抽出胸膜腔的积液和积气,减轻液体和气体对肺组织的压迫,使肺组织复张,缓解病人的呼吸困难等症状;③抽吸胸膜腔的脓液,进行胸腔冲洗,治疗脓胸;④胸膜腔给药,可胸腔注人抗生素或者抗癌药物。
2适应症状1、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22、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物等)。
3忌讳症状1﹒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
2.对麻醉药过敏。
3﹒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患者在未纠正前不宜穿刺。
4﹒有精神疾病或分歧作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可引起感染散布,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
4术前准备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字。
3.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无菌胸腔引流管及引流瓶、皮肤消毒剂、麻醉药、无菌棉球、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及胶布。
35操作步骤体位患者取座位面向背椅,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患者可取半座位,患者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挑选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或其他标记笔在皮肤上标记。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各种操作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安全地完成各项任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患者评估操作规程1.1 患者病史采集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这包括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医生应仔细记录这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1.2 体格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外貌、皮肤、黏膜等,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医生还应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1.3 辅助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并解读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操作。
二、操作准备操作规程2.1 操作环境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应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医生应清理操作台面、准备必要的操作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操作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2 操作器械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器械。
这包括手术刀、钳子、注射器等。
医生应确保这些器械的清洁、消毒,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摆放,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2.3 药物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药物。
医生应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等信息,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注射器、输液器等辅助器械,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三、操作技术操作规程3.1 操作前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先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医生还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确保操作区域暴露,并进行必要的局部麻醉等。
3.2 操作过程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内科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内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
二、患者接待与评估1. 患者接待(1)医务人员应友善、热情地接待患者,了解患者主诉和病情,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根据患者病情和就诊需求,安排合适的就诊时间和医生。
2. 患者评估(1)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评估。
(2)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三、诊断与治疗1. 诊断(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2)诊断应符合相关临床指南和规范,如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冠心病、高血压等。
2. 治疗(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
四、药物使用与管理1. 药物选择与使用(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药物使用应遵循药物说明书和相关临床指南,确保用药安全。
2. 药物管理(1)医务人员应按照药物管理制度,正确储存、配药和使用药物。
(2)对于高危药物和控制药物,应加强管理,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护理与康复1. 护理(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护理工作应规范操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2. 康复(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六、并发症与风险管理1. 并发症预防(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测和干预,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风险管理(1)医务人员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作者:————————————————————————————————日期: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5)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10)血压计操作规范 (16)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8)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3)腹腔穿刺术 (29)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4)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8)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2)胸腔穿刺置管术 (56)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8)呼吸机操作规范 (60)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8)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3)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9)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8)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4)动脉血气分析 (100)血液透析疗法 (107)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11)血液滤过 (113)血液透析滤过 (115)血液灌流 (117)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皮肤及粘膜紫绀。
7.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doc(二)
引言概述:内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许多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在内科诊疗过程中,技术操作规范对于提高效率、确保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完整版,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内容:一、病历记录与信息收集1.1确保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1.1.1患者基本信息的收集1.1.2病史采集与整理1.1.3体格检查数据的准确记录1.2合理运用辅助检查手段1.2.1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1.2.2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与时机1.2.3合理利用生物学标记物进行辅助诊断1.3信息收集储存与管理1.3.1建立完善的病历数据库1.3.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病历二、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2.1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2.1.1准确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2.1.2综合分析体格检查所见2.1.3详细建议患者日常生活情况2.2合理运用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2.2.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2.2.2灵活运用影像学检查进行疾病定位2.2.3充分利用生物学标记物指导鉴别诊断2.3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2.3.1根据疾病特点确定治疗目标2.3.2合理选用药物及药物联合应用2.3.3根据疾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三、常见急危重症处理与护理3.1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3.1.1综合评估临床表现与监测指标3.1.2确定病情危重程度并分类处理3.1.3进行基础生命支持与急救处理3.2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3.2.1综合判断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3.2.2精心监测和调整治疗效果3.2.3合理调整药物用量与给药途径3.3定期评估病情并调整护理计划3.3.1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护理重点和方法3.3.2定期测查监测指标并评估治疗效果3.3.3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四、手术与操作规范4.1术前准备工作的规范操作4.1.1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4.1.2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4.1.3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安全4.2术中操作规范4.2.1遵循手术操作规程与操作顺序4.2.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与手术安全规范4.2.3确保手术用药与器械的正确使用4.3术后处理与护理4.3.1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4.3.2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与并发症的护理4.3.3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五、常见疾病预防与健康指导5.1预防措施的普及与宣传5.1.1宣传重点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预防方法5.1.2推广预防措施的正确使用方法5.1.3大众健康宣教的有效手段与方法5.2健康指导与生活方式干预5.2.1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5.2.2推广适度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5.2.3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总结: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对于确保诊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内科基本操作规范
引言:内科基本操作规范是医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医师在内科领域中进行各种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这些操作规范的正确执行,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内科基本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器械使用和药物应用,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概述:内科基本操作规范是医生进行内科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它包括一系列的流程和要点,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并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内科基本操作规范的正确执行,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一、病史采集1.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情进程。
2.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个人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药物使用史和过敏史等。
3.细致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以及相关的伴随症状等。
4.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和精神状况等。
5.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保护患者隐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体格检查1.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体格检查。
2.按照标准的检查顺序进行,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系统体格检查。
3.注意仪表仪容和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保持尊重和友好的态度,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4.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
5.对每个体系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皮肤、头颅、颈部、心肺、腹部、四肢、神经系统等,注重细节和客观性。
三、实验室检查1.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2.对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解释,让患者明白为什么需要进行这些检查。
3.准确采集患者的样本,保证样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4.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样本的处理等。
5.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完整版)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 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 大动脉搏动消失。
3. 心音消失。
4. 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 皮肤及粘膜紫绀。
7. 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 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 ( circulation )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 次/ 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 ,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 秒,按压5 个循环周期约2 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内科操作规程(二)2024
内科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二)是为了指导医务人员在内科工作中正确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患者准备、操作准备、操作技巧、术后观察及应对异常情况等。
通过遵循这些规程,旨在提高内科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正文:一、患者准备1. 了解患者病情信息,如病史、诊断、手术目的等。
2.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排除患者存在的禁忌症。
3. 预防感染,确保患者皮肤清洁,进行必要的消毒。
4.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二、操作准备1. 确定合适的操作环境,保持通风良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并确保其消毒、灭菌完好。
3. 确定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避免操作中的时间冲突。
4. 检查操作仪器的功能性和灵敏度,确保顺利进行操作。
三、操作技巧1. 根据操作目的确定最佳体位和术野的注视角度。
2. 使用正确的操作手法,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3. 确保操作区域干燥、无异物干扰,并注意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
4. 控制手术操作的速度和力度,避免损伤患者组织结构。
5.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评估操作效果,并及时调整操作策略。
四、术后观察1. 注意观察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如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
2. 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异常情况,如出血、肿胀、红肿等。
3.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等并发症。
4. 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必要的镇痛治疗。
5. 提供患者康复方案,包括饮食、锻炼和服药等建议。
五、应对异常情况1. 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大出血、器械损坏等。
2. 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遵循应急处理流程,协调多学科医务人员的合作,保障患者安全。
4. 建立并完善异常情况处理的记录和反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操作水平。
总结:内科操作规程(二)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从患者准备、操作准备、操作技巧、术后观察及应对异常情况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1.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3)2.血压计操作规范 (9)3.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1)4.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16)5.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21)6.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25)7.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39)8.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操作规范 (43)9.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规范 (45)10.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规范 (47)11.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操作规范 (52)12.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操作规范 (55)13.冠状动脉成形、支架置入术操作规范 (58)14.主动脉球囊反搏操作规范 (65)15.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67)16.胸腔穿刺置管术 (78)17.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80)18.呼吸机操作规范 (82)19.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88)20.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92)2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97)22.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技术操作规范 (104)23.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范 (109)24.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操作规范 (113)25.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操作规范 (116)26.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118)27.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122)28.动脉血气分析 (128)29.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134)30.血液透析疗法 (136)31.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38)32.血液滤过 (140)33.血液透析滤过 (143)34.血液灌流 (144)心电图机操作规范目的:描述心电图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适用于心电图机的操作。
规程:心电图检查是我科的常规检查。
【准备工作】1、检查心电图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附件是否齐全。
2、检查电源和地线或充电状态。
3、调节走纸速度的电压于标准状态。
【操作方法】1、手动方式操作(1)将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打开电源。
(2)按下AUTO/MANU键,消灭显示器上的AUTO指示,使本机处于手动方式操作(3)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指南目的
本指南旨在规范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提供准确、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操作规范
2.1 病史采集
- 详细记录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 询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技巧和细心倾听,确保获取准确信息。
2.2 体格检查
- 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寸口以及可能存在的外在异常表现。
- 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包括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
2.3 辅助检查
- 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标本采集和送检时要遵循规范操作,确保样本质量和诊断准
确性。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
鉴别诊断。
- 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疾病因素,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2.5 治疗原则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用。
- 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相应调整。
2.6 随访与复诊
-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诊。
- 在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
疗方案。
3.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规范,涵盖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随访与复诊等方面。
遵循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技术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病情,核对病历、检查结果等必要的医疗资料。
2.预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药品、材料等,并检查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3.清洁操作台、仪器设备等工作区域,确保无灰尘、污渍等污染物。
4.进行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无菌衣等。
二、技术操作的步骤1.根据患者病情和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操作方法。
2.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详细解释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症状等,取得患者的同意。
3.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技术操作,避免疏忽和错误操作。
4.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保持专注和细心,以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和安全。
5.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避免操作中断或混乱。
6.对于需要注射、穴位刺激等操作,应注意穴位准确、注射速度适宜等。
三、技术操作后的处理1.检查操作的效果和治疗效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整理。
2.做好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4.归档相关医疗资料和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5.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操作事项的注意事项和操作后的生活注意事项。
6.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四、技术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时严格遵守中医内科诊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
2.对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要格外小心和慎重,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
3.在操作前仔细检查所有设备和材料,确保其完好和有效。
4.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卫生。
5.注意操作的速度和力度,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刺激和伤害。
6.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是中医内科技术操作规范的一般要求和步骤,具体操作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规范。
医务人员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时刻保持专注和细心,注重细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做好操作后的事务处理和记录整理,以及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也是操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标题:内科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是医院内科部门的重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点。
一、医疗器械使用规定
1.1 使用医疗器械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器械完好无损。
1.2 医疗器械使用后应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 医疗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指定位置,做好记录。
二、药品使用规定
2.1 药品使用前必须核对病人信息,避免误用或者滥用。
2.2 药品使用时应按照医嘱用药,遵守用药剂量和频次。
2.3 药品使用后应及时记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效果等信息。
三、急救操作规定
3.1 急救操作前必须迅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
3.2 急救操作时应注意保护现场,确保医护人员和病人安全。
3.3 急救操作后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病人转诊或者留院处理。
四、检查检验规程
4.1 检查检验前必须核对病人信息,避免误诊或者漏诊。
4.2 检查检验时应按照医嘱进行,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4.3 检查检验后应及时整理报告,交付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五、护理操作规范
5.1 护理操作前必须了解病人病情和需求,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5.2 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5.3 护理操作后应及时记录病人情况和护理措施,方便医生参考。
结语:内科操作规程是医院内科部门管理的重要基础,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希翼医护人员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内科操作规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病人健康。
(完整版)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皮肤及粘膜紫绀。
7.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内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规程适合于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
二、术语定义1. 内科操作:指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等。
2. 内科医生:指在内科门诊和内科病房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
3. 患者:指接受内科医生诊疗的个体。
三、操作规程1. 体格检查1.1 患者的身高、体重、体温等基本信息应当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1.2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淋巴结触诊等。
1.3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体格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2. 医学影像学检查2.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 线、CT、MRI等。
2.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医学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2.3 医生应当与放射科医生或者技师合作,确保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验室检查3.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液凝固功能等。
3.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3.3 医生应当与实验室人员合作,确保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内窥镜检查4.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如胃镜、肠镜等。
4.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内窥镜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4.3 医生应当掌握内窥镜操作技术,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四、操作流程1. 内科医生应当在诊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问询和了解,包括主诉、病史、过敏史等。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生应当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和检查项目。
3.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内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适用于内科门诊、病房和急诊科等相关工作岗位。
二、术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嘱。
2.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检查操作设备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其正常运作。
三、操作步骤1. 洗手消毒:按照洗手消毒的标准流程进行洗手,戴好手套。
2. 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3. 询问病史: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病情发展和症状变化。
4. 实验室检查:根据医嘱,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根据医嘱,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
6.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
7.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8. 给药:按照医嘱,正确计算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进行药物的给予。
9. 静脉留置:根据需要,进行静脉留置,确保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固定。
10. 输液:按照医嘱,准备好输液器材,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和液体类型,进行输液治疗。
11. 手术准备:根据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皮肤消毒、手术器械准备等。
12.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3.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进行术后处理工作,包括伤口缝合、敷料更换等。
14. 观察与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15. 宣教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和健康指导,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和生活护理建议。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doc(一)2024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doc(一)引言概述: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一)的文档旨在为内科医生提供一份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将通过5个大点来详细说明内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以及特殊治疗操作。
正文:一、体格检查1.熟悉体格检查的步骤和顺序2.注意体格检查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3.掌握各系统常用的体格检查技巧和方法4.准确记录和及时报告体格检查的发现5.遵循隐私和尊重患者的原则进行体格检查二、实验室检查1.了解各种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适应症2.准确采集和标本处理3.掌握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报告4.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5.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三、放射学检查1.掌握放射学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了解不同放射学检查的原理和操作步骤3.遵循放射学检查的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4.熟悉放射学影像的解读和报告5.积极与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合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四、内镜检查1.准确评估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熟悉不同内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和技巧3.遵循内镜检查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4.及时发现并处理内镜检查中的并发症5.记录和报告内镜检查的结果,与其他医生进行协作五、特殊治疗操作1.了解特殊治疗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熟悉特殊治疗操作的步骤和操作规范3.遵循无菌操作和安全措施,防止操作风险4.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操作方式5.随时记录治疗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及时报告医疗团队总结: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一)的文档旨在帮助内科医生掌握各类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内镜检查以及特殊治疗操作的规范,内科医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医院内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术前准备1. 患者信息确认: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3. 检查前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患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4. 患者禁食禁水:根据具体操作需要,患者需在操作前一定时间内禁食禁水,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操作过程1. 患者准备:患者应脱去上衣,穿上手术衣,保持体位舒适。
2. 操作器材准备:医生应确保所需的操作器材齐全、无损坏,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3. 操作步骤:(1) 操作部位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医生应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局麻或全麻: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操作技术:医生应熟悉相应的操作技术,并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患者状况: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5) 操作记录:医生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所用药物和剂量等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四、术后处理1. 患者观察:术后患者应在恢复室或病房进行观察,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等,并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指导。
3. 术后随访: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指导。
五、操作风险及并发症在内科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组织等。
医生应在操作前向患者充分解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操作质量控制为确保内科操作的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建立相应的质控体系,包括:1. 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医院应定期对内科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与最新的疾病诊疗指南和技术要求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 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 大动脉搏动消失。
3. 心音消失。
4. 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 皮肤及粘膜紫绀。
7. 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 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 ( circulation )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 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 ,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 秒,按压5 个循环周期约2 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A. (airway )开发气道: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 )救生呼吸:如无自主呼吸,立即口对口(鼻)吹气,可快速重复4 次。
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有则继续吹气,每5 秒1 次,直到自主呼吸恢复。
有条件者可使用面罩或简易呼吸器。
D.(defibrillation )电复律:鉴于抢救成功率和预后与电除颤的及时程度密切相关,对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可立即盲目除颤。
2. 高级心肺复苏⑴确保气道通畅呼吸:使用呼吸辅助装置(面罩、简易呼吸器)确保供氧。
⑵经基础复苏未能建立自主呼吸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时,应尽早采用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⑶起搏:确有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可行紧急临时起搏。
⑷脑复苏:其核心是防治脑水肿。
此时要加强有效循环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取头位高30°位以增加脑静脉回流,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80-100mmHg。
可采取冬眠降温、利尿、脱水等方法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①止痉:出现抽搐、躁动时,用安定5-10mg,肌注或缓慢静注。
效果不佳则改用苯妥英钠50-100mg,经20ml生理盐水溶解后缓慢静注。
伴频繁呕吐时,可给氟哌醇5mg肌注。
②出现寒颤或去大脑僵直状态,在人工呼吸和升压药维持下,少量使用肌松药。
③维持红细胞压积在30%-35%之间,血浆渗透压及电解质于正常水平。
④钙阻滞剂的应用:维拉帕米、尼莫地平以及镁盐等钙阻滞剂。
⑤心肺复苏成功后仍昏迷不醒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 快速静滴,2 小时后改善可重复1 次。
心肺复苏6-12 小时内,中脑反射开始恢复,则预后一般较好。
3、复苏用药⑴盐酸肾上腺素:无论基础心律失常是室颤、停博或电-机械分离,均应尽快给予盐酸肾上腺素0.5-1mg (1:10000溶液5-10ml )静脉推注,无效时每隔5 分钟可重复使用。
亦可从气管内滴入,但剂量需相应增大。
该药不应与碳酸氢钠混合,以免活性减低。
⑵盐酸胺碘酮:适用于除颤后的室速/室颤、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用法:负荷量150mg,10min 内注入。
室颤抢救时可300mg 静推。
维持量1mg/min ,6 小时后减至0.5mg/min,每日总量可达2g。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⑶普鲁卡因胺:用于转复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禁用于QT 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速。
用法:100mg 静注,速度20mg/min,总量达1g后改为1-4mg/min静滴维持。
出现低血压、QRS增宽>50%或室速复发时QT延长等,均应停用。
⑷盐酸利多卡因:可用于治疗室早、室速或室颤,特别适用于心梗病人。
常用方法:首剂75mg 静注,以后每隔5-10min追加50mg累积达300mg后,改为1-4mg/min维持静滴。
其疗效目前受到质疑,作为次选药放于胺碘酮、普鲁卡因胺之后。
⑸碳酸氢钠:心肺复苏最初15min内主要发生呼酸而非代酸,充分的通气及恢复组织灌流是控制心脏停博时酸碱平衡的主要方面。
碱性药物应用指征有: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长时间心脏停博或长时间复苏者;除颤、心脏按压、插管及1 次以上的肾上腺素注射后。
应用原则:宜小不宜大,宜晚不宜早,宜慢不宜快。
⑹阿托品:用于纠正过缓性心律失常和改善微循环可0.5-1mg 静注,每隔5分钟重复1次至总量达4m®使用该药既要达到阻断迷走神经的目的,又不能过量,否则会诱发室速/ 室颤。
⑺吗啡:复苏成功后,可用来控制心肌梗塞和/或肋骨骨折的疼痛,缓解肺水肿,在严密观察呼吸和血压的情况下,可每5-15min静注2-5mg,小量递增为妥。
⑻硝酸甘油:复苏早期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及与心梗有关的心衰。
复苏成功后还可用于控制高血压、肺水肿和心肌缺血。
用法:10-20ug/min 开始静滴,每5-10min 可增加5-10ug/min 直至症状控制满意。
小剂量30-40ug/min 引起小静脉扩张,降低心肌氧耗,高剂量150-500ug/min 扩张小动脉。
持续应用24 小时易产生耐药性。
⑼硝普钠:只用于复苏成功后控制高血压、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静脉滴注的浓度为500ml 溶液中加入25-50mg,速度为8滴/分以下,需视血压变化随时调整。
长时间使用应避光。
⑽维拉帕米:仅用于复苏成功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用法:5mg稀释后缓慢静注,15分钟后可重复1次。
该药引起的低血压和传导障碍会严重干扰血流动力学,有可能诱发室颤。
过量可用氯化钙拮抗。
(11)B受体拮抗剂:治疗与心肌缺血、高血压危象、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以及洋地黄中毒有关的室速/室颤。
(12)去乙酰毛花苷:只用于复苏成功后控制过速的心室率。
用法:0.2mg-0.4mg 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 小时后可酌情增加半量。
【注意事项】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 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
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心电图机操作规范目的:描述心电图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及一般维护。
范围:适用于心电图机的操作。
规程:心电图检查是我科的常规检查。
【准备工作】1、检查心电图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附件是否齐全。
2、检查电源和地线或充电状态。
3、调节走纸速度的电压于标准状态。
【操作方法】1、手动方式操作(1) 将电源开关拨至ON位置,打开电源。
(2) 按下AUTO/MAN键,消灭显示器上的AUTC指示,使本机处于手动方式操作(3) 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4) 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I、H、川、aVR aVL、aVF、VI、V2、V3、V4、V5、V6 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5) 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6) 将导联开关旋回到"OFF"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撤除各个导线。
手动方式自动方式的转换,只可在心电图机处于停止状态时(即START/STOI键处于STOP位置时)才能改变。
2、自动方式操作(1) 打开电源,直至显示器上出现AUTO。
(2) 按下START/STOf键,键上的绿灯发亮,这时动作按照自动操作的规则来操作,在完成12 个导联记录后,自动停止工作。
(3) 关电源,在以自动方式作记录时,导联选择键和1mv 键不起作用。
只有当START/STOP键处于STOP位置时,才允许操作方式选择从自动(AUTO换到手动(MAN)常规心电图操作步骤:1.给受检查者讲解检查心电图的意义,告知检查无疼痛,无损害,打消顾虑,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肌肉放松,嘱其仰卧在检查床上。
2.接好地线,并再检查一遍接地是否可靠。
3.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进行机器预热。
4.按规定接好导联线,先将受检者的双侧腕部及两侧内踝上部暴露,并用酒精纱布擦洗脱脂,使皮肤发红。
然后涂上导电液体,保持皮肤与电极良好接触。
1) 肢体导联位置:将电极板按照右上肢—红线、左上肢T黄线、左下肢—绿线、右下肢—黑线(此线与地线相通)。
2) 胸导联监测电极位置:a)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b)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c) V3, 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d)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e) V5,左腋前线V4水平。
f) V6,左腋中线V4水平。
g) V7,左腋后线V4水平。
h) V8,左肩胛线V4水平。
i) V9,左脊旁线V4水平。
j)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5.校正心电图机的走纸速度、画笔的位置和温度,并打击标准电压,校正后使其10mm=1mV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6.按导联旋钮开关顺序,逐个拨动开关,按次序记录I、H、川、aVR aVL、aVF、VI、V2、V3、V4、V5、V6 十二个导联的心电图。
7.检查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遗漏、伪差等,并在心电图纸上标好导联名称,受检查姓名及检查时间。
&将导联开关旋回到"OFF"位,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撤除各个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