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的规律制成的。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使用前“两看〞——量程与分度值;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Ⅱ.体温计:35℃~42℃、0.1℃;Ⅲ.寒暑表:-35℃~50℃、1℃.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那么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及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 量程:35℃~42℃;分度值:0.1℃.2.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那么只升不降)☆典型例题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 ;图2中的示数为-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假设数字越来越大,那么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那么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假设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B:小刚:36.9℃;C:小明:38.2℃;D: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使用前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37℃读作-45℃读做0℃读做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6、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固体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液体气体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7、熔化和凝固:8、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77表,记住冰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9、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略。

10、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11、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沸腾与蒸发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可以使温度下降,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12、液化: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一般存在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物态变化相互转化。

1.1 固态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1.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在固态中要弱,分子之间能够互相滑动。

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

1.3 气态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化的体积。

1.4 相互转化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加压或减压等方法实现相互转化。

以下是常见的物态变化:•固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冷凝。

在冷凝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2:测量物质状态变化的指标2.1 温度温度是测量物质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物质状态的改变。

2.2 热量热量是物质内部或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时,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物质的相互转化。

2.3 无定形态部分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可呈现无定形态。

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一般与压强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3.1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通过下列关系来描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2℃。

当实际气温为 20℃时,它的读数为()A.23.2℃B.28.2℃C.33.2℃D.38.2℃答案:A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实际温度为100℃,该温度计示数为92℃;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该温度计示数为6℃,所以100℃只占用了温度计刻度格数为92−6=86℃。

当实际气温为20℃时,20℃所占用的温度计的小格个数为则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620℃=17.210086℃所以示数为6℃+17.2℃=23.2℃故选A。

2、小明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时,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医护人员马上给他们喷涂一种雾状物,小明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医护人员喷涂的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起到麻醉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无疼痛感,这是利用了氯乙烷()A.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吸热D.升华吸热答案:B液态氯乙烷极易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所以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C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D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温度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态变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0C”读作“5摄氏度”;“-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0C~420C;分度值为0.10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10)FH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5、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人教版2020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0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

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值原理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21℃~110℃1℃水银或煤油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寒暑表-30℃~50℃1℃酒精体温计35℃~42℃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①使用之前用力甩②可离开人体读数●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3、某一温度为a℃,读作“a摄氏度”;若某一温度为-b℃,读作“负b摄氏度”或“零下b摄氏度”。

三、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选:先估计待测物体的大致温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精度选择适合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2、放:测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待: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等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到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1、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2、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3、液体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在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柱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因此,每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4、除液体体温计外,还有电子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等。

其他类型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红外辐射温度计、热电隅温度计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里的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态。

- 固态: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

例如冰、铁块等。

-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固态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如水、酒精等。

-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

如空气、水蒸气等。

2. 温度。

-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 单位:-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文(K),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t+273.15K(一般计算时取T = t + 273K)。

- 测量工具:温度计。

-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20℃ - 110℃)、体温计(35℃ - 42℃)、寒暑表(- 30℃ - 50℃)。

-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晶体熔化:-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如冰、海波、萘、各种金属等。

-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 晶体熔化图象:以冰为例,图象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0℃)。

- 非晶体熔化:-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玻璃、沥青等。

- 特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非晶体熔化图象:温度随时间一直上升,没有水平线段。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完整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熔化和凝固:熔化是物质从固体向液体的变化,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向固体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物质会熔化,降低温度物质会凝固。

物质的熔点是其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则是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二、蒸发和沸腾:蒸发是物质从液体向气体的变化,而沸腾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蒸发。

在常温下,液体分子的速度不同,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成为了气体,这个现象就是蒸发。

而沸腾则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中的分子足够运动,形成了大量的气泡,从而大量蒸发出气体。

三、凝结: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当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气体分子的速度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

如果继续降温,液体分子的速度进一步下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强烈,形成了固体。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物质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物质有不同的特性。

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比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高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压力也会对物质的物态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提高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升高,降低压力可以使液体沸腾点降低。

六、露点和冷凝:露点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饱和时所达到的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七、气体的压缩和展开: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距,气体可压缩性较大,所以气体可以被压缩成较小的体积。

而展开则是指气体占用的体积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变大。

八、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与物态变化有关。

例如,熔化和沸腾吸收热量,凝固和凝结释放热量。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凝结、分子间相互作用、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露点和冷凝、气体的压缩和展开以及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1. 物质的物态变化1.1 什么是物态变化?物质的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固态、液态和气态1.固态:物质在低温下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对稳定并具有规律排列。

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较小,几乎不具备流动性。

2.液态:物质在适中的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分子之间较固态物质更为松散,但仍有一定的相互吸引力。

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固定的,根据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3.气态:物质在高温下或低压下具有高度流动性,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的体积可适应容器的形状,并且具有较大的体积。

1.3 物质的凝固、汽化和熔化1.凝固:液态物质通过降温逐渐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凝固点是液态物质转变为固态物质的温度。

2.汽化:液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

饱和蒸气压是液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物质的压力。

3.熔化:固态物质通过加热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熔点是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物质的温度。

2. 物质存在的形式和能量转化2.1 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固态:如冰、木材等。

•液态:如水、酒精等。

•气态:如氧气、氢气等。

2.2 能量转化与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能量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凝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转变为固态物质时,会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液态物质在汽化过程中转变为气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汽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熔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当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转变为液态物质时,会吸收一定的熔化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3. 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的过程受到以下条件的影响:1.温度: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以促使物质的物态发生转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Chapter 3: ___n 3.1: ___1.___1) n: In physics。

the degree of hotness or coldness of an object i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temperature.2) Physical significance: ___ object.2.___ - Tool for Measuring ___1.Working principle: Made based on the ___ liquids.mon ___: ___。

___。

___.___。

alcohol。

and ___.3.Celsius Temperature (℃) - Unit of ___1.n: The temperature of a mixture of ice and water under 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defined as 0 degrees Celsius。

and the temperature of boiling water is defined as 100 degreesCelsius。

They are denoted as ℃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range of temperature is divided into 100 equal parts。

with each part representing 1℃.2.Reading method: (1) The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of a human is 37℃ - 37 degrees Celsius。

(2) The freezing point of mercury is -39℃ - minus 39 degrees Celsius or negative 39 degrees Celsius.4.How to Use a ___1."Two looks" before use - range and n value.___: -20℃~110℃。

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温度物体程度的。

温度用符号表示。

2、常用单位:度(符号):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摄氏度(℃)。

某地气摄氏度或摄氏度1.温度计分类(按介质):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原理:温度计,原理:以上温度计都是利用了物体的性质。

(1)同体积、同温度下:发生热胀冷缩变化的幅度大小是:体>体>体。

相同条件,指的是相同体积和相同温度的改变量。

(2)反常膨胀: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例如水在0℃~4℃)温度上升时,体积反而。

——此为反常膨胀:热缩冷涨。

其中,液体温度计按功能又分为:、、。

几种液体温度计的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温测温量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选:估计被测液体温度,选合适的温度计。

若选的不合适,可能会胀破温度计。

(2)看:认清的位置。

并且识别是多少。

比如: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3)测: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杯底和杯壁。

防止弄坏赔偿。

(4)读:读数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等示数后再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水银柱的相平。

3.体温计(1)刻度范围:℃——℃(2)每一小格(分度值)是℃(3)为什么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从处断开,直管内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温度计虽离开人体,表示还是人体的温度。

(4)体温计插入人体后,由于直接读数不方便,专门为体温计设计的“缩口”,保证了体温计离开人体,温度值不变。

体温计在使用前要,将缩口上的水银甩进玻璃泡,消毒后才能测量。

体温计的消毒不能使用沸水,而要使用消毒。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必背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及特点1.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冰熔化成水。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凝固成冰。

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2.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必须达到沸点才能进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 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

三、温度与热量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2.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度量,是一个过程量,用 “吸收”或“放出”来描述。

四、温度计与体温计1. 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测量温度的仪器。

使用时要注意观察量程、分度值,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 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

其测量范围为35℃~42℃,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缩口,使得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内,因此需要甩一甩才能再次使用。

五、物态变化与日常生活1.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如冰的熔化用于降温、金属的凝固制造零件等。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总结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一、明确概念: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二、正确判断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考虑是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属于什么变化。

如:例1、冰变成水,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冰是固态,后来水是液态,固态到液态,熔化。

三、更多的题目,物质的某一状态或几个状态不是很清楚的。

如例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干了”冰变成了水蒸气跑了,水蒸气是气态,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例3:雾和露是怎么形成的?详解:开始是水蒸气,是气态,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水,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象例2、例3,这种题目,物质某一状态,这里是水蒸气(气态)不易明白,我们特别要注意:但通常我们也易掌握: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看不到,看得到的肯定不是水蒸气,如所谓的“热气”“白气”等。

如下一题就是:例4:冬天人嘴里会呼出“白气”,是什么一回事?详解:开始人嘴里呼出的是水蒸气,是气态,冬天的早晨,外界温度低,它会变成了“白气”,是液态,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四、其它物质也有类似“三”的情况。

如例5:樟脑丸变小最后消失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解:固态(萘)变成气态(萘蒸气),升华。

五、还有的题目,有几种物态变化在一起。

如,例6:日光灯管两头发黑,这是什么一回事。

答:先升华,后凝华。

例7:干冰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哪些?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小冰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就是雨。

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生活现象。

1、熔化现象: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A.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 ℃,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B.在t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温仍会保持100℃C.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D.实验时,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答案:DA.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在第3min时开始吸热温度不再变化,所以第3min 开始水沸腾,故A错误;B.在第3min和第6min之间,水保持沸腾状态,水不断吸收热量,由图像可知,温度没有达到100℃,在t 时=6min后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将降低,水温不会保持100℃不变。

故B错误;C.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温度没有达到100℃,所以水的沸点不是100℃,故C错误;D.由图像中的数据知,水的沸点低于100℃,根据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可知,实验时的气压值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

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答案:AAB.夏天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B错误;CD.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D 错误。

故选A。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凝固C.汽化D.液化答案:D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露的形成是属于液化,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B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答案:B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2.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A.a B.b C.c D.d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 (3)B.(2) (4)C.(4) (3)D.(1) (4)5.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6.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7.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8.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9.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10.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11.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和“有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可以减慢蒸发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升华: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 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 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 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 态二氧化碳, 成气态时, 大量的热)
七.凝华: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 遇冷 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 侧可看见“冰 花”(室内水蒸气 )凝华 热
八.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 热、 液化 热。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 现象, 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 壁上 。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 成气体, 从周围 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 , 高空水蒸气 成小 。小冰粒逐渐变大而 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 热量, 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 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 , 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 而变化。气 压高,沸点 ;气压低,沸点 。 (3)液体沸腾时,需要 热,但其自身的 温度 。
五.液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
程,需要 热。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 出 ,遇到 空气 化成 )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 遇 液化成 )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 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 的物体传给温度 的物体,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 差;
四.汽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 需要 热。 汽化现象分为: 和 ,两种形式都 要 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 量的气泡 , 变 ,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 ,但 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 、不断 热。
液化的方法分为: 、 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 遇 液化成 )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 冒“白气”。( 遇 、 成 )
③冬天,窗户 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 水蒸气遇到 玻璃 成 )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 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 液化成小水珠附在 镜面上)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 、不断 热。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 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 态。 当温度为80.50C 时,萘是 、或 态或 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 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 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 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 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 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 不要碰到 或 ;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 度计的 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 中的液柱上表面 .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是: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 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 体)。
三.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 要 热。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 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 ,但 。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 热,且 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 点、不断 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 水。(利用水 时 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 易中暑。(钢水 放出大量的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 2180C。-1820C时,氧为 态。-1840C时, 氧为 态。-2190C时,氧为 态。-1830C 氧是 态、 态或 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 不变, 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 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 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 780C时为气态)
物态变化知识点
虞城县实验中学 吴永信
一.温度计 1、物体的 叫温度,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 制成的. 2、摄氏度用符号 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 样规定的:把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把 气压下的 规定为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 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 或 .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 ; (2)认 清它的 刻度.即分度值(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 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6.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 、 、 ;物 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固态、 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 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称为物态变化。 7.固体分为 和 ,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 有一定的 , 而非晶体没有.
二.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需要 热。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 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但 。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 温度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 化 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 )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 )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 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 点 (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 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 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⑤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 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 小冰晶 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受 直接 形 成雪花。 冰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 受冷 成小冰雹。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 接 而成的。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 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 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 料。
液化 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 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 到的是水。(水蒸气 成水 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 人体。(1000C的水蒸气 成1000C的水要 热)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 热,有 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 了身 上水的 ,蒸发 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 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要向周围环境和 液体自身 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 示数会先 再 。(酒精 ,使温度计 中液体温度 , 结束后温度 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 高低。 ②液体蒸发 的 大小。 ③液体表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