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专题版 选择题标准练4(含答案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 题型4 因果类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题型4因果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9·鞍山市高三二模]汉代统治者建立太子制度以保证帝位传承,如果遇到皇帝年幼或因为其他原因无力处理政务,汉代形成太后听政制度。
东汉末年形成宦官和外戚的轮流专权局面,原因在于()A.家天下观念的根深蒂固B.地方分裂势力强大C.皇帝依靠外戚制约宦官D.皇帝专权与太后听政制度的冲突解析:由材料“汉代形成太后听政制度”可知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为了加强皇权,皇帝利用外戚和宦官互相制约,故C项正确;“家天下”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而不是地方,故B 项错误;皇帝专权与太后听政制度的冲突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唐山市高三一模]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
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D.重农抑商的消极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化发展进程,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B项,由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城市化(城镇化)为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手)工业、服务业等为主的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由于中国(明初到清末)长期处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造成城市及其(手)工业、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商品、自由劳动力等受到束缚,使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
A项、C 项、D项,虽然均对城市化进程有所影响,但并非其根本原因,故A、C、D均错误。
答案:B3.[2019·咸阳市高三联考]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某班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较为恰当的观点应是() A.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B.连年的自然灾害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C.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D.洪秀全的发动与组织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能够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解析: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
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选修四 Word版含解析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淄博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公孙弘在这次对策中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
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
当时参加对策的儒士共有一百余人,主持征辟的太常在评议对策等第时,“弘第居下”,后来上奏皇帝,武帝把他的等第颠倒过来,“擢弘对为第一”。
公元前126年,公孙弘迁御史大夫,后为丞相。
汉初常以功臣列侯或其后嗣充任丞相,公孙弘以布衣擢居相位。
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孙弘得到汉武帝重用产生的影响。
(9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原有的黄老思想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同时,他又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得出是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第(2)问,根据材料中公孙弘的思想特点可知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发展,从当时汉武帝“大一统”需要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中“自他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文人学士无不靡然效仿”得出推动了崇尚儒学的风气。
答案:(1)原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公孙弘将儒学与法家思想相融合,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6分)(2)影响:丰富了儒学的内涵,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形成了崇尚儒学的社会风气。
(9分)2.[2019·安徽蚌埠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轼,眉州眉山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
嘉祜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得中殿试乙科。
当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课件:选修四
无产 阶级 革命 家
1.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第二国际 2.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出毛泽东思 想;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 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 及其实质。(11分)
[点拨]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 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得出:不参与世界其他地 区事务。根据材料信息“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 利益”“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得出:积极 参与拉美事务。
[高考考情播报] (1)考情盘点: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 中外,其影响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 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 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 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 值。今后命题还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 度展开。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 因。(6分)
[点拨]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可从促进 国家统一、维护朝廷权威、推动汉赋发展等方面概括。第(2)问,运 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可从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 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及司马相如的个人因素方面进行归纳。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
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它的进步。
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
”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解析:前两句话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A项错误;第三、四句话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故B项正确;第五句话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C项错误;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解析:一战后,在凡尔赛会议上极力削弱德国,特别是军备上,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不得保留进攻性武器,如飞机、潜艇。
根据材料,德国1935年拥有了军舰和潜水艇,这说明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故A项正确。
答案:A3.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解析: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四 Word版含解析
热点主题四深化改革——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新战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城镇化进程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关键。
雄安新区设立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改革开放的新战略。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1.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1)随着列强入侵,经济结构变动,沿海沿江地区近代城市涌现,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
(2)“一五”计划:重工业的发展,初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大跃进”高速城镇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稳步发展。
2.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1)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大多数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过程,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建立租界,将城市作为侵华的据点,中国近代的城市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
(2)伴随着官僚资本的发展历程:洋务运动兴建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国民政府统治期间的官僚资本企业,壮大了城市的规模,也使得中国城市的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3)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城市化进程,成为城市中最具革命性的经济元素,代表着中国城市化的希望。
(4)伴随着农村的衰落:近代以来城市逐渐成为各地经济的中心,大量无地农民流入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3.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1)现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2)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新型城镇化体制改革,强调生态、文明,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优化布局。
二、中国改革开放新战略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四) Word版含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历史)仿真模拟卷(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联考)有学者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下列的西周诸侯国贵族之间不能通婚的是()A.晋国和秦国B.燕国和宋国C.鲁国和齐国D.鲁国和燕国2.(2017·2浙江台州选考教学质量评估)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联考)《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余里间”。
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A.郑国渠开凿成功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4.(2016·浙江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
对上述悖论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说明抑商主要是抑私商,官商继续发展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D.“四民异业而同道”“工商皆本”等思想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5.在谈论清初风气时,梁启超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清史稿》载“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陈独秀也说“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
这表明明末清初()A.盛行一时的政策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导致逐利盛行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了学术风气D.思想界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6.(2017·浙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末)右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帖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 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7.(2017·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上期初)下表为1895—1911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这表明( )A.买办创办的企业规模最大B.甲午战争后民族企业开始出现C.民族企业投资主体多元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8.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B.清帝退位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9.(2017·3月浙江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 家长制受到挑战C. 公民意识增强D. 中央集权的削弱2.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 司法性质B. 分割相权C. 抑制腐败D. 职广位重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二 Word版含解析
热点主题二制度自信——践行政治宣誓制度,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就任职务时,誓言遵守宪法和法律,致力于为民服务的一种承诺方式。
政治宣誓是指通过在庄严的仪式上,不仅将国家权力掌握者的法定义务和法律职责公之于众,而且要求这种义务和职责由其本人当着全国人民或众人之面亲口说出,从而造成宣誓者的道德压力,使其担负法律责任,保守承诺,而不致失信于天下。
一、古代西方有着悠久历史的政治宣誓制度1.古巴比伦时期的宣誓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6世纪《摩西五经》及印度的《摩奴法典》等,均有宣誓的规定。
2.古代罗马帝国的宣誓制度(1)形式:在文明古国中,对宣誓最为重视的是罗马帝国,法律将宣誓分为三种,即任意宣誓、强制宣誓和请求宣誓。
(2)评价:孟德斯鸠给予高度评价,说:“‘誓言’在罗马人中有的力量,比‘立誓’更能使他们遵守法律了。
为着遵守誓言常是不畏一切的。
”(3)特点:古代社会的宣誓要么带有宗教或神秘色彩,要么局限于法律诉讼过程中。
二、近代西方拥护效忠宪法的政治宣誓制度1.英国忠于宪法的宣誓制度的演革(1)宪法宣誓的渊源①1215年英国诞生的最早的成文宪法文件《大宪章》,通常被称为现代宪法的雏形。
②《大宪章》最后规定:“余等与诸男爵俱已宣誓,将以忠信与善意遵守上述各条款。
”英王与贵族们共同以宣誓的方式来表示遵守《大宪章》的规定,这被普遍认为是宪法宣誓的渊源。
(2)议会制定加冕宣誓法“光荣革命”后,议会制定了加冕宣誓法,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再次确认国王和女王即位时应按加冕宣誓法所定的手续和方式,签署并朗诵其中所规定的誓词。
2.美、法、德完善宪法宣誓制度(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宣誓制度①总统就职宣誓:《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2条第1款对美国总统的就职宣誓规定得十分明确,“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②议员、行政和司法官员的宣誓:《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规定了美国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和各州所有行政和司法官员的宣誓程序。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 题型8 图画类图表类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题型8图画类图表类选择题时间:15分钟满分:50分1.[2019·菏泽市高三二模]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D.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唐宋时期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在下降,钱币收入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实物收入下降、钱币收入上升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
根据图示可知,唐宋时期,钱币的收入总量有一定上升,故排除A项。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排除C项。
答案:D2.[2019·黄山市高三二模]读下图,对下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B.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C.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D.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面粉业方面,外资企业占比锐减,民族工业占比剧增且占主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主要是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故答案为B项;面粉业不能等同于国民经济,以偏概全,并且信息不足,无法比较,排除A项;信息不足,无法比较,排除C项;个别行业不能等同于全行业,以偏概全,排除D项。
答案:B3.[2019·衡阳市高三一模]如图漫画题为《倒悬已解》,选自1911年的《盛京时报》。
漫画作者意在强调()A.革命浪潮解救了受难的人民群众B.普通民众成为辛亥革命的受害者C.民国建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由漫画中,“民”从苦到乐,由地狱到天堂,原来的“倒悬”问题已解决,可知正确答案是A项;倒悬的“民”由下到上,可知人民不是革命的受害者,而是受益者,B项与题意不符;“民”的社会地位改变,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君主政体废除都是不对应的,C、D两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必考热点一 Word版含解析
第四讲考前回扣——大猜想圈定十五大高频考点高考是国家权威性的选拔考试,既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又有潜在的命题规律和习惯。
随着高考临近,认真研究高考,把脉高考命题趋向,大猜想圈定十五大必考热点,回扣教材,预测押题,以不变应万变,使应考更有针对性。
考试是一门科学,增分就是硬道理。
考场如赛场,越接近成功,就越要保持冲刺的状态。
无论你基础是好还是差,实力是强还是弱,你都必须坚持不懈,全力跑到终点,去获得成功!必考热点一政治制度的演进历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是本必考热点的主体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
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多是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思想。
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1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1.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周宗法制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宗法制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关系,不论血缘关系的亲疏,所有人都必须服从君主,因而宗法制下君臣关系削弱了血缘关系,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故选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权力的继承问题,排除C 项;D项是宗法制的影响,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重庆联考]《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西周礼乐制度中“礼”的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解析:“礼者为异”可以得出礼可以让等级明确,故A项错误;“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可得出乐可以求同,形成集体认同,故B项错误;“和而不同”是礼乐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错误;“礼者为异”“异则相敬”“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可以说明礼可以明确社会等级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山东日照一模]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
周公的这种天命观()A.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B.强调脱离天命关注现实政治的重要性C.蕴含着中国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D.成为后世统治者强调仁政的理论来源解析:根据材料“周公强调,天命的转移并非不可把握,上天实际上是以德的要求来检验下界统治者。
想要长久保有天命,就必须吸取前代和祖先执政的经验教训,时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这种天命观强调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意在阐释周人代商取得统治的合法性,故选A项。
答案:A3.[2019·云南一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解析:由材料“陪臣执国命”“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可知家臣掌政,而“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可知孔子的政治理想追求,故选D项;由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强调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B项;材料强调孔子的政治理想而非实践与思想的关系,排除C 项。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素养四 Word版含解析
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备考指要]1.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掌握史实(1)关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①历史比较研究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
②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
③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
④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
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
从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
(2)掌握历史事实和史料运用①历史事实的划分标准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充分体现在以唯物史观看待历史。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模块二专题融会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广东肇庆一模]鸦片战争前,烟叶已经成为商品性的农作物,1844年,烟叶的出口数量为2.4443万担,1894年为11.3886万担。
导致烟叶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使国内战乱不断B.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求解析:烟叶出口与国内战乱无关,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但不能反映烟叶大量出口的原因,故B项错误;烟叶大量出口能够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但不是对其出口原因的表述,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大量采购中国农产品,导致烟叶等产品出口,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纲领。
因为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中体”和“西用”不会互不侵犯,“用”在“体”中会发酵。
这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A.束缚了知识阶层的思想进步B.无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解析:通过题干可知,“中学”与“西学”并不矛盾,“不会互相侵犯”,可以同时兼具,这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社会的新陈代谢,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排除A项;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排除B项;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不能从根本上抵制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
答案:D3.[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
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这说明当时()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解析:甲午战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没涉及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问题,排除A 项;材料无法看出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只能体现清政府的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排除B项;从材料我们看不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并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获得初步发展而不是制约,排除D 项。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通用版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含答案解析)
事实,D项错误。
答案:A2.[2019·遵义市高三二模]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该观点属于() A.全球史观B.文明史观C.现代化史观D.革命史观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以看出材料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文明史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对整体世界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新航路开辟对现代化的影响,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阶级斗争,故D项排除。
答案:B3.[2019·唐山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进步行动,才称得上真正的革命。
”他的这一观点立足于()A.革命史观B.唯物史观C.社会史观D.近代化史观解析:从材料中“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进步行动,才称得上真正的革命”可以看出,该学者批评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负面作用,提出近代化道路的正确方向,属于近代化史观。
故答案为D项。
A、B、C三项,根据所学可知,革命史观强调阶级对立、斗争,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史观重在以普通人生活的变迁折射历史的进步表现。
以上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答案:D4.[2019·芜湖市高三模拟]有学者提出“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他在此处所强调的史学观点是()A.唯物史观B.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解析: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突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由材料“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高屋建瓴,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用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故选B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标准练4时间:15分钟满分:48分1.[2019·焦作市高三联考]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下,故A项排除;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而孝道文化已经存在,故B项排除;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项排除;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而宗法观念与孝道文化紧密联系,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芜湖市高三一模]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A.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B.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C.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解析:材料没有将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比较,不能说明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故B项排除;材料“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排除。
答案:C3.[2019·泉州市高三二模]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
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A.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B.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C.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D.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解析: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项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项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项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项排除。
答案:A4.[2019·安顺市高三一模]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
这反映出当时()A.崇富重利思想盛行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市井文学成为主流D.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解析:材料“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人阶层在市俗文学领域的影响,说明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崇富重利思想盛行,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将市井文学与其他文学比较,不能说明市井文学成为主流,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故D项排除。
答案:B5.[2019·唐山市高三联考]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的大部分对外贸易控制在中国商人之手,中国商人用传统的商业和市场网络体系去经营大机器工业时代的代表性产品,并在同外国商业体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说明传统商业体系仍然具有活力,因此B项正确。
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发动的是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洋货在中国的销售中中国商人相较于外国商人仍具有优势,不是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较大优势;D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有活力,不是新式交通运输的迅捷便利。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6.[2019·益阳市高三模拟]《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
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
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
材料表明当时()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
依据材料“1896年……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宣扬变法思想的《万国公报》受到官僚商绅等的欢迎,说明当时民族危机推动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因此D项正确。
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万国公报》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并非客观公正,该选项内容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事实;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民族危机对向西方学习进程的影响,并未体现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C项错误,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是从自身需要出发的,并非由教会左右。
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7.[2019·鹤壁市高三联考]华北农民素有“不争讼”的习俗,村民的纠纷一般由村中长者、族长或乡绅负责解决,而这种解决常常造成不公的结果。
1940年,晋察冀边区有关土地债务、婚姻、财产纠纷的诉讼,由占案件总数的6.5%上升到40%。
这一变化反映出()A.日本进一步侵华激化社会矛盾B.根据地建设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C.乡约习俗的社会调节功能失效D.民事纠纷随经济发展而有所增加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40年晋察冀根据地民众诉讼案件增多,使传统“不争讼”的习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说明根据地民众越来越多的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意识增强,因此B项正确。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根据地民众越来越多的利用法律武器处理内部的矛盾和纠纷,与日本侵华无关;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根据地诉讼案件的比重增加,但“不争讼”的情况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利用乡约习俗处理纠纷的情况仍然存在,其社会调节功能并未失效;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事纠纷的增加。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8.[2019·白城市高三模拟]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
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
这()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乡办企业的大量出现主要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关,盘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C项符合题意。
1987~1988年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排除。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试点开始,D项排除。
答案:C9.[2019·菏泽市高三模拟]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凡不信神或教授有关宇宙的理论者,都将遭到起诉。
普罗塔戈拉提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结果他的著作遭雅典人查封,他本人也因其学说而被判了死刑,只因侥幸才得以逃走。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明显缺乏人文精神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C.实行思想专制统治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普罗塔戈拉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灵而被判处死刑,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B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人文精神的缺乏无关,A项排除。
雅典实行思想专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雅典民主政治是思想自由的保障,C项排除。
材料与法律体系完备无关,D项排除。
答案:B10.[2019·阜新市高三联考]有学者指出,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
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
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解析: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项符合题意。
“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项排除。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项排除。
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项排除。
答案:C11.[2019·兰州市高三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
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
”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他问题,说明以工代赈的重要性,A项符合题意。
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总统通过多次“炉边谈话”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排除。
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排除。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D项排除。
答案:A12.[2019·昆明市高三联考]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
这表明()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解析:根据材料“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可知体现的是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治理,C项符合题意。
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
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