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这一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态的条件以及如何调节平衡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平衡过程中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分析该单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第二单元,属于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条件展开,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材中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 浓度的变化 - 温度的变化 - 压强的变化 - 催化剂的存在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概念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但是对于平衡状态的形成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条件可能并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学生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际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的深入理解3. 教学方法•指导性讲授结合示范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性讲解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评课稿I. 引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高三化学选修4中的一章,主要涉及水的电离、强弱电解质、酸碱性及其测定等内容。

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评析,将重点关注教材的内容架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从而为教学的改进提供相应的参考。

II. 内容细化1. 教材内容架构本章内容结构清晰,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1 水的电离本节主要介绍了水的电离过程、电离常数、水的自离子积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水电离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1.2 强弱电解质本节讲述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涉及了电离度、电离方程式、电导率等内容,并通过实验展示了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1.3 酸碱性的基本概念本节介绍了酸碱性的定义、酸碱指示剂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了酸碱中性溶液的特性。

1.4 酸碱中和反应本节详细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方程式、滴定等内容,并通过实验演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2. 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设计较为合理,兼顾了理论讲解与实验演示的内容。

其中,实验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1 知识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引用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理论讲解教师通过清晰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结合教材内容对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进行逐步讲解。

讲解中可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2.3 实验演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且能够生动展示水的电离和酸碱性的实验,如电解水、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督促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归纳总结。

2.4 提问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教学方法本章的教学方法多样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1 讲述与演示相结合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讲解,还要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直观、生动的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3.2.2《溶液pH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3.2.2《溶液pH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溶液pH的计算)【答案】 B【解析】 pH 计算方法为:酸按酸,碱按碱,酸碱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稀释后A 项pH ≈7;B 项pH =9;C 项pH ≈9.7;D 项pH ≈7。

【板书】活动二、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问题探究1】(1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求混合溶液的c (H +)及pH 。

【交流】c (H +)=[1×10-2mol ·L -1+10×10-4mol ·L -1]/(1+10)L =1.0×10-3mol ·L -1,故溶液的pH =3。

【问题探究2】(2)常温下,将200 mL 5×10-3mol ·L -1NaOH 溶液与100 mL 2×10-2mol ·L-1NaOH 溶液混合后,求溶液的c (OH -)、c (H +)及pH 。

【交流】c (OH -)=1.0×10-2mol ·L -1,c (H +)=1.0×10-12mol ·L -1,pH =12。

【问题探究3】(3)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求溶液的pH 为多少?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又为多少?【交流】先判断酸、碱谁过量,若酸过量,直接求c (H +)和pH ,若碱过量,则先求c (OH -),再求c (H +)和pH 。

可得前者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pH =7,后者酸过量pH =3。

【方法探究】强酸碱混合后溶液pH 的计算基本思路是什么?【交流1】(1)强酸与强酸混合:c (H +)混=c 1H +·V 1+c 2H +·V 2V 1+V 2,然后再求pH 。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化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6页 0028页 0082页 0142页 0162页 0232页 0405页 0456页 0509页 0565页 0607页 0639页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附录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你在教学工作中懂得如何写一篇高中化学教案吗?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高中化学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

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进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育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原电池》41课时的教学稿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1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过程。

-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 教学难点:原电池反应的机理及电极反应的书写。

教学内容引入(5分钟)- 提问:什么是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回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电池。

知识讲解(20分钟)1. 原电池的定义- 介绍原电池的定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通过电解质连接起来,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电流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 讲解原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组成。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说明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强调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4. 能量转化- 阐述原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例题讲解(10分钟)- 例题:给出一个原电池的实例,如锌锰电池,让学生分析其正负极、电解质及电极反应。

- 解析:引导学生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判断正负极,再根据电解质确定电极反应。

课堂练习(5分钟)-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 辅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掌握原电池的知识。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

- 强调:原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电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

教学评估-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原电池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 考试:在单元考试中设置有关原电池的问题,全面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材- 《高中化学教学指导书》- 相关学术论文和教学案例---以上是关于《原电池》的教学稿,如果有任何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平衡与溶液习题1:在500 mL 0.1 mol/L HCl 溶液中加入1 g KCl,求该溶液的pH值。

首先,计算K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KCl) = 39.1 + 35.5 = 74.6 g/mol摩尔量(KCl) = 质量(KCl) / 摩尔质量(KCl) = 1g / 74.6g/mol = 0.0134 mol然后,计算盐酸(H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HCl) = 1.0 + 35.5 = 36.5 g/mol摩尔量(HCl) = 浓度(HCl) * 体积(HCl) = 0.1 mol/L * 0.5 L = 0.05 mol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关系,可知盐酸(HCl)反应完全后的物质摩尔量:KCl:HCl = 1:1,所以 KCl 的摩尔量 = HCl 的摩尔量 = 0.0134 mol所以,盐酸(HCl)与KCl反应后,生成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摩尔量为:氯离子(Cl-)的摩尔量 = 0.05 mol + 0.0134 mol = 0.0634 mol由此可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浓度(Cl-) = 摩尔量(Cl-) / 体积溶液 = 0.0634 mol / 0.5 L = 0.1268 mol/ L根据氯离子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pH = -lg[Cl-] = -lg(0.1268) ≈ 0.9所以该溶液的pH值约为0.9。

习题2:若已知 0.1 mol/L HCl 和 0.05 mol/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 HCl 反应生成 1 mol NaCl。

所以 0.1 mol/L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aCl) = 23.0 + 35.5 = 58.5 g/mol所以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质量(NaCl) = 摩尔质量(NaCl) *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量= 58.5 g/mol * 0.1 mol/L * 1 L = 5.85 g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高中化学:第四章等效平衡的教学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第四章等效平衡的教学新人教版选修4

等效平衡的教学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所有平衡的基础,对工业、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某些化学平衡题,如果仅用影响平衡的三个条件来解,难度较大、很难得出正确结论,若能掌握等效平衡这一重要思维方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等效平衡是化学平衡一章的重点、难点之一,有许多学生对这类题感到困惑而无从下手,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商讨:一、等效平衡的定义影响平衡条件相同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这里强调的是影响平衡条件,不影响平衡条件可以不同,如:催化剂、等体反应中的压强等)二、等效平衡的标志1、对应物质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均相等。

2、对应物质的浓度均相等(等体反应中对应物质浓度比相等)。

三、建立等效平衡的方法1、等温、等容条件下每次所投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当。

相当是指: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已知项中(或某一边物质)所投物质时,其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常采用一边倒的方式换算)。

例一、在等温、等容条件下:进行2SO2+O22SO3反应,若初始投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SO3为amol/L,在相同条件下,若初始时按下列各组物质的量投料,达到新平衡时SO3的浓度各是多少?⑴起始时只投入2mol SO3⑵起始时投入1mol SO2、0.5 molO2和1mol SO3分析:2SO2+O22SO3已知项(mol): 2 1 0{(1): 0 0 2(将2molSO3换算成SO2和O2)所以⑴ 平衡时SO 3为amol/L 分析:所以⑵平衡时SO 3也为amol/L思考与交流:若初始加入的SO 2、O 2和SO 3分别为a 、b 、cmol 时,当a 、b 、c 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已知项等效。

练习1: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1molA 和2mol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 (g)+2D(g),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为C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Cmol/L 的是。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 3-3-1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3-3-1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新人教版选修4

3.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水解一般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 沉淀或气体,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一般________“↑”或“↓”。 盐类水解是________反应,除发生强烈双水解的盐外,一般 离子方程式中不写________号,而写________号。
[答案] 一、(2)
盐溶液
1.已知在相同条件下NH3·H2O与CH3COOH电离程度 几乎相等,CH3COOH的酸性比H2CO3强,那么NH4HCO3溶 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提示:显碱性,因为H2CO3比醋酸弱,HCO的 水解能 力比CH3COO-强,而CH3COO-的水解能力与NH相当,故 HCO 水解能力比NH强,因此,该溶液应显碱性。
溶液碱性为:NaZ>NaY>NaX,则对应的弱酸的酸性强弱
为:HX>HY>HZ。
【答案】 C
1.水和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不能写成相应的离子。 2.水解反应是可逆过程,因此要用“ ”符号,不 能用“=”。通常情况下,中和反应是趋于完成的反应,所 以盐的水解程度很小,产物的量很少,因此方程式中不标 “↑”“↓”符号,也不把易分解的生成物(如NH3·H2O、 H2CO3 等 ) 写 成 其 分 解 产 物 的 形 式 。 如 NH4Cl + H2O NH3·H2O+HCl;离子方程式为NH +H2O=NH3·H2O。
(NH4)2SO4、NH4Cl、NH4NO3、AlCl3、FeCl3……
理论解释:以NH4Cl溶液为例:
水中存在H2O的电离平衡:
H2O
H++OH-
NH4Cl溶于水后电离:
NH4Cl=Cl-+NH
当溶液中有NH 和OH-时,也会形成化学平衡:
NH +OH-
NH3·H2O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2020最Leabharlann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57页 0107页 0124页 0161页 0183页 0227页 0269页 0347页 0418页 0463页 0504页 0554页
绪言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附录
绪言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 化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教学课时: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 △H=E(生成物)-E(反应物)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三. 根据燃烧热计算 Q(放) = n(可燃物)╳ 燃烧热四. 盖斯定律1. 内容2. 意义3. 应用方法:(1)方程式消元法(2)模拟路径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一.△H=E(生成物)-E(反应物)△H 0,放热;△H 0,吸热思考与讨论: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2)已知S(s)+O2(g)=SO2(g)△H1 0,S(g)+O2(g)=SO2(g)△H2 0。

△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 2H2(g)+ O2(g) =2H2O(g)△H1=-483.6kJ/mol 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 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平衡  课件(共13张PPT)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
3化学平衡
一、平衡的移动
实验: 将NO2球分别浸在冰水和热水中,观察NO2球中
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改变外界条件, 体系中物质浓度会发生变化,平衡状态会发生变化。
V(正)= V(逆) 外界条件改变
2、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吸热反应方向 减慢的幅度大,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变化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吸热反应方向 变化的幅度总是比放热反应方向变化的幅度大。 2、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减弱温 度的升高。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减弱温度的降低。
1、增加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减弱浓 度的方向移动。 2、减小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增加浓 度的方向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回忆实验2—7
2 N O 2 ( 红 棕 色 , g ) N 2 O 4 ( 无 色 , g ) H 5 6 . 9 K J /m o l
实验现象:浸在冰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变浅,浸在 热水中的NO2球红棕色加深。
谢谢大家!
(可能出现)பைடு நூலகம்
V ′ (正) ≠ V ′ (逆)
新条件
V ′ (正) = V ′ (逆)
旧平衡的破坏
新平衡的建立
过程叫平衡的移动
实验2—5
C r 2 O 7 2 ( 橙 色 ) H 2 O 2 C r O 4 2 ( 黄 色 ) 2 H
实验结论: 1、增加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慢,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mol/(L•min),mol/(L•h)(4)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化学反应:aA(g)+bB(g)=cC(g)+dD(g)有下列恒等式:Va:Vb:Vc:Vd=a:b:c:d(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5)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2.※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应[来源:学科网]mA(g)+nB(g)pC(g)+qD(g)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比值。

符号:K(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平衡时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

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四、等效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mol-1•K-1(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10、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