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5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1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2)》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2.15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2.竹书和帛书出现于
A.商朝B.西周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3.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战国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
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
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5.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二、论从史出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
三、学习与思考
7.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
这件事情能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1.B 2.D 3.B 4.A 5.C
二、6.(1)屈原的《离骚》。
(2)对人民痛苦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同情。
(3)端午节。
因为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
四、7.说明现代的科学已证实古书中关于日食的记录是真实的。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时候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6.竹书和帛书出现于()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7.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记录的日食发生在春秋初期B.战国时期定出一年中有24个节气C.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D.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医学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所沿用9.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已相当成熟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C.凡是金属器上的文字都叫金文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二、材料题:10.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上述内容出自谁的什么作品?(2)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节日跟纪念作者有关系,是哪一个?人们为什么纪念他?参考答案:1 A 2 A 3 C 4 D 5 A 6 D 7 B 8 A 9 A10(1)屈原(2)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俄人民的激情。
(3)端午节,因为屈原为国为民而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及秦统一六国的经过。
2. 掌握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
3. 了解秦始皇对文化的贡献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秦始皇的主要政治、文化措施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了解秦朝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本节课的教学方法1. 授课法。
2. 课前导入法。
3. 图片法。
4. 板书法。
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 讲解孔子和墨子之争的历史背景及事件经过。
(2) 出示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和秦朝的历史背景。
2. 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1) 向学生介绍战国时期六国的情况。
(2) 指出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3) 讲述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例如:秦国灭赵国、韩国、魏国等。
3. 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1) 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 解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3) 列举秦始皇的建筑和交通事业的主要成就。
4. 秦始皇对文化的贡献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向学生介绍秦始皇对汉字的标准化和统一、对法律制度的整顿和完善等方面的贡献。
(2) 分析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迁、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5. 课堂小结(1) 复述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以及对文化的贡献。
(2) 总结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授课者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史,加深学生对秦朝政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始皇治理和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对文化的贡献:标准化汉字、整顿法律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变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关于秦始皇和秦朝的知识点梳理。
2. 复习汉字演变史,准备下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命题人:初学军审核人:班玉琢命题单位:五家站镇职业中学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代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B. 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显现于战国时期D. 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3.我国今天的农历,听说来源于()。
A.夏代B.商朝C.春秋D.战国4.以下人物中,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5.以下可反映我国古代音乐进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⑴此诗句的作者是谁?出自他的哪部作品?该诗的作者生活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时期?⑵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表达出如何的思想情感?⑶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文化的勃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命题人:初学军审核人:班玉琢命题单位:五家站镇职业中学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代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2.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B. 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C.“大篆”这种字体显现于战国时期D. 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3.我国今天的农历,听说来源于()。
A.夏代B.商朝C.春秋D.战国4.以下人物中,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5.以下可反映我国古代音乐进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二、材料解析题。
【VIP专享】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14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①时代:相传 4000 多年前夏朝就有历法。今天农历,又叫“夏历”,说明它来源 夏朝,商朝时逐渐完备。
②成就: a.目前见到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它是一种阴阳合历。 一年分为 12 个月,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闰年加一个月。 b.节气: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 24 个节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 由于 24个节气分别标志着太阳在一周年运动中的 24 个大体固定位置,反映了气候寒 暖的变化,所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二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二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二第十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
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
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山是指泰山。
一水指黄河。
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1)、思想:(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教育:(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诗经》《尚书》《春秋》《论语》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与孔子同一时期还出现了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2、思想家老子::(板书)(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准备的表格来总结。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习题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与巩固选择1、“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2、断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依据是( )A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得金文B 、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和帛文C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的甲骨文D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3、唐朝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中的“清明”就是24个节气之一。
我国测定一年的24个节气开始于( )A 、西周B 、春秋C 、秦朝D 、战国4、1999年9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战国曾侯乙出土的编钟奏出的美妙的中国古乐,让1500多名各界人士如痴如醉,迟迟不愿离去。
这套编钟铸造于( )A 、春秋时期的秦国B 、春秋时期的楚国C 、战国时期的秦国D 、战国时期的楚国5、“哀怨托离骚,声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它颂扬的是( )A 、司马迁B 、屈原C 、李白D 、苏轼6、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下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 .甲骨文B .金文C .隶书D .楷书7、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汀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
其中新增的且与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A .元宵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8、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西汉9、假如战国时期的一个楚国农民想写信给远在齐国的朋友,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 )A 、竹简B 、青铜器C 、纸D 、丝帛10、下列文字书写材料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竹简 ②陶器 ③甲骨 ④青铜器A 、②④③①B 、①②③④C 、③②①④D 、②③④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8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配套教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明白甲骨文、金文等字体,明白汉字的演变;了解夏代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骨气;明白扁鹊的成绩;了解屈原和编钟。
二、进程与能力:通过“实践”认读和造字、“考证和推断历史”、课下探讨疑难等培育学生质疑和主动探讨的能力;通过度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搜集、处置、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功效,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育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绩。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一、师问:“咱们同窗天天都在念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忙咱们记事、转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咱们来讲过重要了。
同窗们有无想过,咱们的先人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转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二、讲仓颉造字的故事3、导入:这是个传奇故事,但反映了古代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发明制造出来的。
那么咱们今天所能考证的较成熟的文字是什么呢?以后文字又是如何演变的呢?让咱们一路走进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文化展厅去看看,那个地址展现了古代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成绩;文学和艺术成绩等。
二、活动进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一、先展现各类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熟悉)二、关于这些文字,你想明白些什么呢?你对哪一种文字最感爱好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1)展现一些龟甲(2)小组展现探讨功效(或相互补充,一路了解甲骨文)①你明白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③甲骨文是如何发觉的?④你还明白什么?⑤你还有什么想明白呢?(3)小组一路动手、动脑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②认读十二属相,找到本小组同窗的属相③“伐”是如何表达意思的?④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现和介绍造字的用意,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正的甲骨文对照(4)学生通过实践后,总结①认读的依照是什么?(归纳出--甲骨文是如何造字的?有什么特点?)②甲骨文发觉的意义[师结:在已考证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2.18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2)》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2.18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2)》A.老子B.孔子C.孙武D.韩非子3.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4.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B.孟子C.孔子D.墨子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和思想的活跃C.社会的大变革D.各国国君纷纷招贤纳士二、论从史出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1)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2)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3)他在教育方面的言论,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阅读材料回答:(1)这是哪个学派谁的思想?(2)这句话表明这位思想家具有什么样的思想?8.“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材料回答:(1)这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说的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古人就有这样的环保意识,作为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三、学习与探究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并收集有关的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论文要求语言通顺,有论有据,观点明确。
参考答案一、1.A 2.B 3.C 4.B 5.C二、6.(1)孔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两方面考虑。
7.(1)道家。
老子。
(2)朴素的辩证法。
8.(1)孟子。
(2)砍伐树木要有季节限制,树木不能过分砍伐。
(3)与环保有关系即可。
三、9.(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华夏之祖》教学练习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被誉为华夏之祖的是A.黄帝B.蚩尤C.尧D.禹2.黄帝、炎帝大败蚩尤的战役地点即今天的A.北京B.河北涿鹿东南C.河南洛阳D.河南荥阳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4.下列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的是①建造宫室②制作衣裳③发明舟车④兴修水利⑤养蚕缫丝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5.如下图,此人的主要贡献是A.发明人工取火B.发明文字C.用蒸的方法制作熟食D.治理洪水6.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的爱戴的原因是①生活俭朴,克己爱民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河姆渡文化B.炎帝部落C.黄帝部落D.夏朝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时间标志是A.一万八千年B.七千年C.四五千年D.公元前2070年9.我们今天文字的发明者据传是A.神农B.黄帝C.嫘祖D.仓颉10.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许多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是①拓展地盘,巩固本部落的地位②掠夺对方的人口和财产③显示本部落力量的强大④部落之间仇怨所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下列关于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他是传说中的英雄②他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③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④首创禅让制⑤被尊为华夏族祖先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2.构成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基本原因是A.人们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与消费B.生产力极端低下C.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D.没有战争,人们和睦相处二、名词解释13.禅让三、材料解析题1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春秋无义战D.仁政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D.“法治”3.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A.乙B.丙C.甲、乙D.甲、丙4.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5.以下几种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A.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B.主张“春秋无义战”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D.提出“仁”的学说二、非选择题6.判断: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洽国,轻徭薄赋。
( radic; )7.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1)图三中的人物是谁?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bull;董仲舒传》(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合作等,给予及时的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实物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2. PPT或手抄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体现出你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3.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4.课堂练习的错题分析要具体、详细,真正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5.家长参与作业的完成,有助于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勃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
2.重点: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文化勃兴的推动作用。
难点:学生对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之间关系的理解。
3.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举办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甲骨文、青铜器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实物是什么吗?它们来自于哪个时期?它们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夏商周时期,探寻中华文化的勃兴。”
a.讲解夏商周时期中华文化的背景,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1)
中华文化的勃兴(1)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1.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作业导航
1.基础知识: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屈原的成就;音乐的发展。
2.认识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时期
2.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A.甲骨文B.金文
C.原始符号D.大篆
3.我国古书上最早记载的日食发生在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4.我国历法最早出现于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5.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
A.夏朝B.西周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6.扁鹊生活的时代是
A.夏商之际B.西周
C.春秋战国之际D.秦朝
7.战国整套编钟出土于
A.北京西南周口店B.浙江余姚河姆渡
C.陕西西安半坡村D.湖北随州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C.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D.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比商朝的多
9.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记录的日食
B.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有确切日期的记载是在我国
C.我们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商朝
D.24节气的测定是战国时期我国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10.如下图,请你判断它属于
A.原始文字B.甲骨文
C.金文D.现代文字
11.关于甲骨文,最准确的解释是
A.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总称
B.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C.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2)请说出他的主要贡献。
(3)上述材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13.阅读下列材料: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请回答:
(1)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顺口溜?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就已测定了24节气?
(2)请分析它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一、1.B 2.B 3.A 4.A 5.D
6.C 7.D 8.B 9.C 10.A 11.C
二、12.(1)屈原;《离骚》。
(2)他吸取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他的许多优秀诗篇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关怀和热爱之情。
13.(1)24节气歌;战国时期。
(2)农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历法的进步,同时,历法的逐渐完备,有利于农事的安排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