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docx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交 通运 输专业 培 养具 备 汽车运 用 与维修 , 交通 计划 中 , 教学体系 由以下 4个环节组成 ( 1 。 实践 图 ) 1 实验 教 学 环 节 。该 环 节 与课 堂 理 论 教 学 相 . 运 输生 产经 营管理 与组 织 等方 面知 识和 能力 , 能在 交通运输管理部 门和企业 , 车 4 及物 流公 司从 对应 , 汽 s店 有计算 机基 础 、 献检 索 、 学物 理 、 文 大 电工 技 事技 术 与管理 工作 , 以及 科研 部 门和高 等 院校从 事 术 、 料力学 、 B程序设 计 、 字 电路 、 算 机辅 助 材 V 数 计 教学研究 的高 级专 门人 才 。学生 综合 能力 的培 养 , 设计 、 片机 原理 与应 用 、 械制 造基 础 、 车 电器 单 机 汽 是 学生能否适应人 才市 场需求 的主要 途径 。实践 教 与 电子设 备 、 载 传 感器 、 输 管理 等 课 程 实 验及 车 运 学是 大学生 素质 养成 、 力培 养 的重 要 环节 。为适 上 机实 验 , 能 由基 础到专业 逐步 进行 。 应市 场经 济 和交 通 运 输 发展 需 要 , “ 宽专 业 口 将 拓 2 实 习环 节 。该 环 节 与 专业 技 能 和综 合 能力 . 径, 开拓新 的专业空 间” 为我 校交通运 输专业 实践 培养 相适应 , 作 包括 汽车 构造 、 通运 输 组织 学 、 交 汽车 教学改革 的 出发 点。改革 交 通运 输 专业 实 践教 学 , 维修 工程学 、 车检 测 诊 断 技 术 等课 程 实 习、 驶 汽 驾 形成 新 的交通 运输 专业 实践 教学 体 系 , 是我 校本科 实 习和毕业 )
Ab t a t a e n t e s u t r n oe o r cie ta hn y t m e d s il e o ta %s a d t n p r t n, s c r n tts s r c :B s d o h t c u e a d rl fp a t c i g s se i t icpi f r t n r s o t i i u r ts u r c e n h R t a ao t e a
关于交通运输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从制 度层 面而 言 ,我 国高 校有关 教师 教学 的规 章制 度 可 谓 完 备 。然 而 ,从 实 际 操 作 而 言 ,教 学 能 力 评 价 的
“ 弱化 ” 和科 研成 果评定 的 “ 化 ” 强 ,是非 常 突 出的 现象 。 我 国大 多数 高校实 行 的职务 岗位津 贴 中将 科研 活 动和成 果
有歧视 性规定 。 因此 ,教 师上重 叠课 的积极 性不 高 。另一
与教师 的物质 利益 直接 挂钩 ,以发 表论 文 的数 量 、 出版 著 作 的数 量 、科 研课 题 的级 别 ,作 为业 绩 考 核 的 主 要 内容 , 实际上 片面强 调科 研 。对教师 教学 的考 核仅仅 以工 作量 作 为重要 指标 ,而教 师教 学 能力 的高 低 、教 学 效果 的优 劣 , 则 避而 不谈 。这就 导致 了长期 以来 我 国高校教 师在 教学 能
1 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 . 2
由于交 通运输 专业 的部分 专业课 与 目 的营销 、管理 前 等专业 的课 程设置 有一定 重叠 ,在 师资配备 上缺 乏积 极 的 激励政 策 ,经验 丰富 的优 秀教 师更倾 向于选 择本 专业 的专 业课教 学 。在教改 立项 、教学测 评 、课 时津 贴等 方面 ,很 多学校 对交 通运输 专业部 分 与营销 、管理 等专业 设置 的重 叠课重 视不 够 ,不 仅不 能和其 他专业 课一 视 同仁 ,甚 至还
1 教学方式单一 . 1
由于交 通运输 专业 课程 体 系涉 及 的学科 门类 比较 多 ,
第一 ,多年 来 ,高等教 育强 调大学 生 自觉 、 自主学 习 能 力 的培养 ,忽视对 教师 教学 能力 的培养 以及 与此相 关 的 问题 的研究 。第二 ,强调 教师 科研 能力 的培养 及鼓励 教 师 科研 投人 的积极 性 ,忽视 教师教 学 能力 的现状 。第 三 ,高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黑 龙 江教 育 ( 高教研究乌 评估)
HE L IONG I NG E JA DUC I AT ON Hi e d c t nRe ac f g r u a o s rh& A p a a) h E i e p ri 1 s
关键词 : 交通运输 ; 实践教学体 系; 改革
中图 分类 号 : 6 20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2 4 0 (0 10 — 0 6 0 10 — 17 2 1 )4 08 — 2
随着 我 国交 通运输业 的快速 发展 , 交通 运输专 业 对
二、 交通 运输 专业 实践 教学体 系发 展 中存在 的
产 活动 的联 系十分紧密 , 在人 才培养 的 目标和要 求上 强 论 与实践 教 学环 节 、 合实 践教 学 环节 、 综 创新 实 践教 学
调专 业技 能 、 手能力 、 能力 、 新能力 的训 练和 培 环节 构成 的多 层 次 、 动 适应 创 系统 化 实践 教学 体 系 , 高学 生 的 提
养 目标 、 程结 构 、 论教 学 和实践 教 学 等环节 进 行 了 课 理 通运输 专业 的高校也 在依 据 国家 教育部 的要 求 , 力求 做 调整, 在专 业定 位 与办学 思路 上 形成 了不 同模 式 , 分化 到“ 口径 、 础 、 宽 厚基 大平 台” 的培养 目标 , 交通 运输 专 对
、
社会对 交通运输 专业 的人才 需求
交通运输是一门集 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技术科学 与必 要性 。在学好 基础理 论课 的 同时 , 注重 学生 实践能
于一体 的交叉综 合学科 , 科涉及 面广 。而 且高校 交 力 的培 养 , 其学 构建 依 托理 论课 教 育为 基础 , 由基础 实践 教 通运 输专 业具 有显 著 的工程 特点 , 实践 性 强 , 运输 生 学环 节 、 与 专业基 础实践 教学环 节 、 专业 实践 教学环 节 、 理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思考
Vol.28No.3M ar.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2012年3月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行,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不断提高,这对交通运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实践教学是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理论基础好、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交通运输人才,必须要加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思考.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我院交通运输专业主要面向铁路运输方向,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三大部分.其中,课程设计环节根据设计内容大约为2~3周的时间;专业实习按照开展实习的时间的不同可具体分为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多在相关专业课程开课前进行,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专业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而生产实习则安排在第七学期,在所有核心专业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目的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设计则固定在第八学期进行,它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要对四年来所学习的专业课程进行梳理,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筛选并有选择的进行应用,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它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2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2.1形式单一、模式简单目前,实践教学的形式可归纳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种,其形式比较单一,且多集中在开学初或学期末统一进行,对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无法通过现场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及时的进行解答,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脱节.此外,毕业设计多局限在校内由教师指导完成,且选题范围长年不变,题目的应用性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2.2操作不规范、无法真正落实到位2.2.1课程设计不规范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都设有课程设计环节,由于没有独立的教材,大体方向多为任课教师根据理论课的内容指定,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大都由任课教师编写,既不规范,内容也比较单一,学生的设计任务相似性和重复性很大,给学生留有抄袭的机会.另外,由于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对实践的把握程度不同,导致了课程设计环节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并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仍然不能从事现场相关工作,不具备独立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2.2.2实习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缺乏认识.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学生毕业后不直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个别学生甚至从事与本专业毫无联系的其他工作.如此一来使得实习内容与某些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相脱节,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实习只是应付形式,根本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只要老师考勤时保证到位,实习结束后按时提交实习报告就都能通过,久而久之,出现了大量逃避实习或在实习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实习的质量.学生无法现场真实操作.根据我院教学计划,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要深入到铁路运输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和实际动手操作,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认为学生的实习会影响到现场的生产作业.即使接收了也只限于现场进行简单的讲解,基本上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对现场的作业学生只能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难以保证实习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实习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而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基本没有现场操作的工作经验,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专研得很深,但对实际操作接触的很少,这就造成大部分专业教师理论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教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思考顾天鸿(大连科技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文章阐述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结合专业的特点,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建议.关键词:交通运输;实践教学;实践训练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46-02246--学环节薄弱,加之企业不能及时安排合适的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议3.1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考虑到运输安全问题以及学生无现场操作经验,通常到企业实习的学生无法像企业工人那样实际动手操作,对于这一点企业也是无能为力的,但作为学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来进行弥补.例如,开展专业课程实践训练(简称“实训”),在学校通过购置一些简单、基本的操作设备来营造现场的工作环境,由学生充当现场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模拟现场作业并不断进行演练,以企业的实际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标准进行考核,已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但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必要时可由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3.2课程设计规范化课程设计应规范化、标准化.首先,课程设计应有规范的独立于理论课之外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书可依,教材中涉及的设计题目应包含多个,学生可根据个人未来可能从事的专业岗位有选择地进行,改变以往全部学生都用同一个题目的现象.对于几个人同时选定一个题目的,应由指导教师进行把握,可在设计数据和选定参数上加以区别,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地避免了抄袭.除此之外,课程设计应考虑各门课程间的相关性,设计题目既突出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又与其他课程的实践环节有联系,可为其他的课程设计环节奠定实践基础,在学生完成本专业的全部课程设计任务后,能够形成较全面的实践知识体系,对现场的相关工作岗位有一定的认识,积累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实践经验.3.3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实习为了迎合学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学院提倡以学生为主导展开实习,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或岗位自行联系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接触到生产一线并参与生产,学到毕业后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切实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同时,学生自主练习实习单位,还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在实习过程中,单位也可以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单位选拔真正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这种实习模式为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成绩评定标准,教师要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管,从而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3.4毕业设计途径多样化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应用四年来所学习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的专业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传统的毕业设计只局限于在校内展开,由校内的专业教师给出多个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可自由地进行选择,但题目的方向大多与教师的科研方向有关.近年来,我院尝试拓展毕业设计的新途径,即鼓励学生到企业去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由企业技术人员出题并指导,整个过程在运输企业完成,学院要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实践证明,该模式增强了毕业设计题目的实践性和前沿性,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的一个实际问题,整个过程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当中,了解现场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5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针对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应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例如,对于已建立的实习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的同时还应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每年都会定期对职工开展技能培训,由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方法,而且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职工只有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学校应充分利用铁路运输企业的这一特点,使教师参与到这项培训当中,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重要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先进的运输生产管理技术,不仅对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更新理论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促进.4结束语交通运输专业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结合运输行业自身的特点,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更新实践教学手段,不断的思考和完善实践教学新体系.———————————————————参考文献:〔1〕马驷,彭其渊,王琳,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9(6):95-99.〔2〕陈振斌,张建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3):131-134.〔3〕饶凌平,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CEPE,2009,5(137):35-36.〔4〕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10(2):39-43.247--。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特点,实践性强,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上强调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交通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对交通运输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强调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这就要求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最能体现交通运输的专业特性,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以及教育部“交通运输工程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探讨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体系构建。
、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尽管交通运输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传统实践教学侧重于对理论教学的解释、验证和简单延伸,主要为理论教学服务,对交通运输专业应用背景较强认识不足,未能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对传统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且能支撑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2)传统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模式简单,主要为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且固定在某些课程或学期结束后统一进行。
毕业设计题目多为长年不变的传统命题,无法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的变化。
由于缺乏目标明确、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3)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课程为依托,内容较为分散,无法体现交通运输生产活动要求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分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尚待建立。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整体思路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交通运输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在交通运输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明确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以“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的协调为主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块结构,建立分层次、依时序、多角度、成系统、内涵丰富、与理论教学结合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特色。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交通运输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究
No . 4, 20 1 4
S e r i a l N O. 1 0 98
■人 才培 养模 式
基 于大 学 生创 新 性 实验计 划 的
王宪彬 , 阎春利 , 邓 红星
( 东北 林 业 大 学 ,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4 0 )
摘 要 :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 实验计划是 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 学改革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分析 了大
常重要的作用I “ 。
一
、
Hale Waihona Puke 在合作过程中加深彼此 了解 、 增进友谊。因 大学 生创 新性 实验 计 划在 创新 型 人才 培 养 互相勉励 , 此, 项 目的实施过程是全体成员相互合作 、 共 同努力 的 过程 , 这样 的过 程也 培 养 了学 生 的 团队协 作能 力i 2 - 3 ] 。
中 的 作 用
( 一) 培 养 学生创 新 意识 的重要 途径 二、 基于 大 学生创 新 性 实验计 划 的 交通运 输 类 创新意识 的培养是高校创新教育中的核心问题。 与 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相比, 创新意识起着主导作用 。传 创 新型 人 才培养 课程 改革 统 的高 等教 育过 分 强调学 生理 论 知识 体 系 的建立 , 而忽 ( 一) 推 进 课程 体 系改革 视 学生 创造 能力 的 培养 ,使大 学 生缺 少 主动 创新 意识 。 培 养 具 备扎 实 专 业 知 识 与优 秀实 践 能力 的创 新 型 创 新性 实验计 划是 学 生将 科 学 知 识 应用 于研 究 实践 的 人 才 , 需要 合理 的课 程 体 系来保 证 。东北林 业 大 学交 通 重 要途 径 , 创新 性 实验计 划 的实施 为 学生 提 供 了一 个 开 学 院在 课 程 体 系改 革 中以 大学 生 创 新 性 实验 计 划 的 实 放 的平 台 , 可 以让 学 生 直接 参 与 到科 研 活动 中 , 这有 利 施 为契 机 , 保证 交通 运 输专业 兼 有 自然 科学 和 社会 科 学 于 培养 学生 提 出问题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 进 双重 性 的特 点 , 深 化教 学改 革 。在 新一 轮 培养 方案 的 修 而 促进 学生 创新 意识 的形成 。 订 工作 中 , 坚持 优 化整 体结 构 、 拓 宽 就业 口径 、 突 出专 业 特 色 和注 重 实践 创 新 的 原 则 , 科 学 构 建 课程 体 系 , 将 培 ( 二) 提 高 学生 实践能 力 的有 效方 式 大 学 生参 与 创 新 性 实验 计 划 大 致 可 以分 为 以下几 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四部分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个 阶段 :第 一 阶段 要 通过 资料 收集 与 整理 发 现 问题 ; 第 专业课 、 专业选修课。 在课程的体系设计上 , 不仅注重加 而且 强 调文 理 二阶段要经过查新论证 ,进行选题设计和方案确定 ; 第 强 培养 学生 的 自然科 学 基础 和科 学 素养 , 三 阶段 要进 行理 论分 析 和实验 验证 , 最终 总结 问题 的解 渗 透 , 为创 新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打下 坚 实 的基础 。在实 践 确保实践环节 的学时和质量 ; 设置 决方 案 并得 出结论 。此外 , 在 整个 学 生创 新 性实 验计 划 教学环节的设置上 , 并 明确 获 取途 径 ; 倡 导 毕业 设 计 ( 论文 ) 活 动过 程 中 , 还 要进 行社 会 实践 、 社 会 调查 , 不 断完 善研 两 个创 新 学 分 ,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及毕业时回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 ,毕
业生 到不需 学校提 供就业 协议 书 的单 位就业 等 。
经过对几年来学生就业情况的比较 ,发现本专 业表现出以下就业 发展态势 : ( )就业面越来越 1 宽,越来越分散。跨专业就业 的现象越来越 明显。 ( )到政府运输管 理部 门就业 的 比例越 来越 小。 2 而且需求单位集 中在中小城市,大城市 由于机构改 革和人才竞争等原因 ,基本无需求 。 ( )到交通 3
m at S r v i eitlc a clvt npoetnodroi poetesi t cv u dteuit o tepoeL esr in t e etl ut ao r c re rv c ni a ea ti f h r c l f r s gh n l u i i e o e j i t m h e f l n h ly i j Ke od :t npr t nma r ne eta c t ao m et ef m adinvt n yw r s r so ao j ;itl u u i tnp j ;r o n oa o a ti o lc l l vi c r n i
Abtat hs ae nl e n mm re epateo u nvmt t npr t nm jrnet l hn drv igtepo src :T i p pr a zs ds ai st rc c f r i i aso a o ao s bi iga in r a y a u z h i o u e yr ti i a s n es h - j to tl t l u i t n on u eq etn of n di ecus f epr r n e n usfradsm pcf c f i lc a c t a o e rne e u lv i ,p isot us os nr t t o r o ef mac ,adp t o w r o ese ic t h t i c o e nh e t h o i
关于交通运输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关于交通运输专业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所谓“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
由于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方向的领导者和引导者,教学内容的编排者与传导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者,因此,如何合理地、有效地运用相关能力将教学搞好,是提高高校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1 交通运输专业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1.1 教学方式单一由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涉及的学科门类比较多,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在教学组织上增加了难度。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案例分析与讨论、团队课堂演示等难度较大,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案例讨论、模拟等没有先期的实践经验,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尽理想。
另外,由于课时的制约,课程内容既要完整充实,同时又要深入浅出,教学难度较大。
1.2 教与学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交通运输专业的部分专业课与目前的营销、管理等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一定重叠,在师资配备上缺乏积极的激励政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更倾向于选择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
在教改立项、教学测评、课时津贴等方面,很多学校对交通运输专业部分与营销、管理等专业设置的重叠课重视不够,不仅不能和其他专业课一视同仁,甚至还有歧视性规定。
因此,教师上重叠课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部分与营销、管理等专业的重叠课也重视不够,因此选课比较随意,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 教学管理不完善部分高校在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时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开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在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特色不突出,与一般的专业课没有明显的区别,缺乏不同专业间的有机整合。
在选课管理方面,有的学校虽然有简单的课程介绍,选课相对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仅凭课程名称作出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交通运输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交通运输实践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交通运输实践教学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交通运输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竞争力。
2. 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行业工作,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这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3. 拓宽学生视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技术发展趋势,拓宽视野,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交通运输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交通运输实践教学的内容1. 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包括交通运输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政策法规等。
2. 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包括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网络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与施工等。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包括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分析、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管理等。
4. 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包括交通运输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交通运输系统模拟与优化等。
5. 交通运输设备与设施包括交通运输车辆、船舶、飞机等设备与设施的结构、性能及维护保养等。
6. 交通运输实验与实习包括交通运输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等。
四、交通运输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模拟实验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交通运输系统运行,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服务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申报书
附件2
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
(教改专项)
申报书
申报类别: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服务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选题类别:课程与教学类
课题主持人: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公室制
填写说明
一、申报类别填写“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
二、课题名称应科学、简明、规范。
三、选题类别:立德树人类、专业建设类、课程与教学类、职业培训类、教师专业发展类、综合类、智能制造类和外语类专项等八个类别中选项填写。
四、课题主持人根据需要,可采用双主持人制。
相关材料需经单位审核后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
五、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意见请附本申报表后。
六、申报书提交一式3份。
内页填写为小4号字,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
可根据需要增补插页。
5.创新点
①研究方法创新:充分调研我省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和省内外高职院校两个层面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可全面客观反映需求与供给情况。
②实践创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还没有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研究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成果可为全省提供新的教改思路和研究成果。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的交通运输改革创新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的交通运输改革创新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创新。
作为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人员,在推动交通运输改革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改革需求、改革方向、改革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的职责与贡献。
改革需求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需求是解决当前交通运输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加,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改革方向交通运输改革创新的方向之一是推进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建设。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交通拥堵情况,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以便出行者能够合理规划行程,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此外,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应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运输企业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
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推动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改革措施为了实现交通运输改革创新的目标,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的交通运输人才,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资源,为交通运输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要加强政策制定和推广工作。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应深入了解当前的交通运输形势和需求,根据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将其有效推广到实际运营中。
同时,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此外,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倾听各方的需求和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形成改革创新的共识和合力。
只有与社会共同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作为交通运输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交通运输中的政策创新与实践
交通运输中的政策创新与实践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动脉和民生保障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进和变革。
而政策的创新与实践,则如同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大引擎,为行业的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策创新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和政策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就需要创新的政策来优化交通规划、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以缓解道路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在政策创新方面,智能化交通管理政策的出台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借助智能交通信号系统,能够根据道路实际的车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从而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同时,利用移动应用程序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帮助他们规划最佳的出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另外,绿色交通政策的创新也成为了当今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应对环境压力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
例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设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还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方面,各地也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以某城市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为例,政府加大了对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公交车能够快速通行。
同时,增加了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优化了公交站点的布局,提高了公交服务的频次和准点率。
此外,还推出了公交与地铁的换乘优惠政策,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通过这些实践举措,该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显著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又比如,在一些物流发达的地区,政府积极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
通过整合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了货物的高效运输。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的交通运输改革与创新
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的交通运输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为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推动交通运输改革与创新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在这方面的作用与贡献。
一、加强政策创新,推动交通运输改革政策创新是交通运输改革的关键。
作为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交通运输形势的变化,深入挖掘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出行。
此外,我们还可以出台支持创新科技应用的政策,如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和投入,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政策创新,我们能够为行业的改革带来积极的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环保的交通方式。
二、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作为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我们要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首先,我们可以推广应用新一代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统一的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交通监控和数据分析的一体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化配送路径、提前预警交通拥堵和事故等,从而提高物流运输和客运出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我们应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交通建设。
可以通过引入车路协同技术,实现车辆与道路设施的智能互联,提供实时导航、交通拥堵预警等服务。
同时,还可以发展智能交通支付系统,方便市民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进行交通出行,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服务创新,提升旅客体验交通运输部工作人员在服务创新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可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一方面,我们可以推动公共交通服务的创新。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一、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学校应该变“闭门造车”——向“市场适应型”求变,加强校企、校地联络,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打通一级学科基础课程,形成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推进国际铁路大建设的机遇,寻求参与海外铁路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之路。
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同类专业的重点本科院校定位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专科高职学院定位的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而该校应以如何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将专业定位为:轨道交通为主,道路交通与物流管理为辅,把学生培养成“懂规划、善管理、会操作”的特色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学分不足当前实施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4年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总学分仅31-32学分(2014年培养计划),占培养总学分的18.6%,距离学校要求的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应提升至25%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动手能力及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多种形式,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可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早日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由于该校交通运输专业创办较新,专业建设正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管理运作体制。
目前,实验室才初具一个较为简单的“设备模型陈列室”,缺乏核心的列车接发系统、CASD站场辅助设计软件等实验条件,这些实验现阶段只能借助母体“同济大学”的实验室完成。
同时,实践环节内容较少,实践环节开发不足,导致学生的课外动手、实践锻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用2-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方案设计与试运行,为新的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实践课程的完善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10130Z10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Practice and Cas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Transportation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24/1.5先修课程:创新创业导论适用专业: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 等.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 自编教材.2016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创新创业导论》课程的后续课程。
是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从以往的创新创业案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提供创新创业思路,展示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可能性和提高成功率。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熟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知晓交通运输类大学生可以参加的竞赛、可以申请的项目。
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过程、依靠技术;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创新创业案例,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实践内容1:交通运输创新实践基本要求:根据所学理论完成1项创新项目申请。
实践内容2:交通运输创业实践基本要求:根据所学理论完成1项创业项目申请或完成1项创业项目的策划方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交通运输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它关乎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产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创业。
因此,对于交通运输领域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现有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学生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实践环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义实践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义是实践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数据的转化,而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许多高校和企业开展了许多实践教育项目,但是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交通运输实践教育中,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具有挑战的实践环境。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仅仅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并缺乏全方位指导、资料支持等辅助手段。
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则兼顾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育师资的创新实际上,实践教育中的为师资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为实践教育要连接学院和企业,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支撑。
为提高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多种途径和机制,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便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试论交通运输专业的创业教育
试论交通运输专业的创业教育【摘要】交通运输专业的创业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探讨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创业潜力,以及创业教育在该领域中的应用。
还分析了如何培养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并通过成功案例展示了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未来,交通运输专业的创业教育将继续发展,提升学生竞争力。
有必要加强交通运输专业的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专业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创业教育、学生、潜力、应用、意识、成功案例、就业影响、发展趋势、竞争力、加强、毕业生1. 引言1.1 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性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物资流通,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交通运输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交通运输专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帮助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利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专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需求不断增加,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物资和信息的快速流动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竞争力,对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通运输专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性,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发展、国家经济密切相关。
对交通运输专业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创业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创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精神和思维方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摘要]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应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育资源,建立科学高效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出社会实用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再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本领。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而创新来源于实践。
实践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汽车使用性能及状况的稳定,以便更好地为汽车运输业服务。
同时,随着汽车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新结构的出现,也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服务。
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方向)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满足汽车后市场技术服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经过充分的调研,特别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整改和优化,突出对学生实践方法和思维的创新教育,将创新方法和思维贯穿于实践始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一、加强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和呼应理论教学是教学的基础和灵魂,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的实践活动动力来自于理论教学的启发和诱导,没有理论框架实践活动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实践的效果和效率就会大幅降低。
当然,实践的意义就会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实践中的创新了。
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应该互相衔接和呼应,避免教学脱节,避免抽象呆板的教条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学校应该变闭门造车——向市场适应型求变,加强校企、校地联络,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打通一级学科基础课程,形成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推进国际铁路大建设的机遇,寻求参与海外铁路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之路。
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同类专业的重点本科院校定位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专科高职学院定位的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而该校应以如何调整专业培养计划、突出专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将专业定位为轨道交通为主,道路交通与物流管理为辅,把学生培养成懂规划、善管理、会操作的特色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实践教学学分不足当前实施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4年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总学分仅31-32学分2014年培养计划,占培养总学分的186,距离学校要求的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应提升至25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动手能力及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多种形式,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可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早日上岗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由于该校交通运输专业创办较新,专业建设正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管理运作体制。
目前,实验室才初具一个较为简单的设备模型陈列室,缺乏核心的列车接发系统、站场辅助设计软件等实验条件,这些实验现阶段只能借助母体同济大学的实验室完成。
同时,实践环节内容较少,实践环节开发不足,导致学生的课外动手、实践锻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用2-3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方案设计与试运行,为新的专业培养计划的调整、实践课程的完善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三、创新创业实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内容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多种形式。
本次研究的目标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导向,遵循懂规划、善管理、会操作特色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入调研我国主要交通运输院校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可能争取的条件,探索提出课内与课外实践环节相结合,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与学生创新创业培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方位,建立适应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培养的多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实践、创新、就业和创业五大应用能力,并逐步形成交通运输特色专业新的四年不断线实践培养模式。
1梳理主要专业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该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除核心专业课程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站场与枢纽规划设计等有配套的课程设计相辅助外,其他专业类课程如运输规划、线路工程、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估、货运组织技术等,仍多采用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授内容,缺乏教与学的互动的机会。
因此,调整这类课程的教授模式,根据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设计主题的大型实践作业,甚至增设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改变教条式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动手训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2建立以仿真教学为主的校内实践平台该校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技术人才。
由于真实的实验环境系统耗资巨大,目前全国同类高校都以建立校内的仿真实验平台为依托,开展多类专业实验教学活动。
在借鉴相近高校交通运输实验系统建设经验基础上,结合该校实际和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一整套适应该校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单元,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专业认知—仿真实训,提高自身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理顺实验、实习项目,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及多媒体课件等目前交通运输专业的实习仅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验课程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课内实验、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课内实验、校外列车
接发仿真实验。
实习学时相对偏少,学校应探索更多途径的实习形式,而且实习实验虽已开展过,但未形成正式完整的指导书及相关多媒体课件、考核标准等。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外实验室模型设备来开展实验实习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机制在校内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外联,争取与行业相关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道路、物流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提前进入现场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提供合适的场所,使学生提前对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生产运营组织管理及相关设备等有切实的了解、体会,同时扩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面,明确自己未来的工作性质、要求,提前弥补自身知识与技能的不足。
5组建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拓展学生课外研学途径大学生初进校往往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减少和对未来职业定位的偏差,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重要。
立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认为在实践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对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挖掘,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设计组建若干课外专业兴趣小组。
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专业所在系部拟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组委会,由专业教师拟定专业课题和大致方向,从大一学生中报名筛选合适的人选参加兴趣小组,从事课题的自主研究。
这样从大一至大四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所研究的专业知识会有更扎实的基础,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6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当下社会的新常态,省市各级层面均已出台政策鼓励青年创新创业。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加强与嘉兴青年创业中心的沟通和联系,建立青年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青创中心,感受青年企业家的风采,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立足本专业特色,深入思考研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条件成熟的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
四、总结独立学院在探索教学改革,尤其是作为特色专业,应进一步利用和挖掘独立学院在与地方政府、大企业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在必要时机可通过定向单位培养、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
同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作者江莉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