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见_江上数峰青_浅析星新一作品的形式美_高怡

合集下载

诗词赏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什么意思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什么意思?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省试湘灵鼓瑟⑴善鼓云和瑟⑵,常闻帝子灵⑶。

冯夷空自舞⑷,楚客不堪听⑸。

苦调凄金石⑹,清音入杳冥⑺。

苍梧来怨慕⑻,白芷动芳馨⑼。

流水传潇浦⑽,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⑾,江上数峰青⑿。

赏析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

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

有《钱考功集》。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

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

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

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

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

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中间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把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古典诗词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

古典诗词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

古典诗词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临江仙》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秦观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

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

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注释】《临江仙》:词牌。

双调小令,唐教坊曲。

上下片各有三处平韵,五十八字。

柳永演为慢词,上片五处平韵,下片六处平韵,共九十三字。

挼(ru)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

兰桡(ra):兰舟,船的美称。

桡,桨,借代为船。

危樯(qing):高高的桅杆。

危,高。

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创作背景】此词乃绍圣三年(1096)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千里潇湘”,是词人的泊舟之处,也是昔日屈原等迁客骚人乘舟经行的地方。

词人因被贬郴州而夜泊湘江,与当年屈原、贾谊等人因怀才不遇而行吟江畔,境遇何等相似。

引发了作者的深沉感慨。

【赏析一】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

《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

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

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

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

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

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空白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空白
2 0 1 7年第 3 0 期
T e a c h i n g m e t h o d s
课 外语文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意境空白
沈 佳 丽
( 浙 江省杭 州市萧 山 区瓜 沥镇 第二 初级 中学 ,浙江 杭 州 3 1 1 2 4 1 )
【 摘要 】中国古典诗歌 的意境结构 中也存在 “ 空白”。所谓 “ 空白”,是指 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 “ 空白”传达 了诗人 终极的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追求。因此 ,创造意境 “ 空白”是诗人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古诗词作为一种人文教 育和语 言教 育的 重要 内容 ,蕴含 着丰 富的精神 和语 言资 源。领 悟 古诗词 的 意境 ,是 学 习古诗词 的 关键 。而 学生如 何走 入 古诗词 的 意境 。便
在于 “ 空白” 留存 的 时空 感与 个性 化的 独特吟 咏 。
【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意境 ;空白;语文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记背,那么学生就会认为学古诗词是件枯燥无比的事,体会不到古 诗词经久不衰的魅力与氤氲古意。所 以在上课之前 ,我转换了以往 让 学生 背诵 的方 式 ,调 整 了预 习作业 :每一 小组 组员 收 集一 位诗 人 的生平 事迹 与作 品 简介 。教 师通 过课 堂 这一 评价 平 台 以及组 员 与组 员 的合作 探究 ,由每 一组 成员 派 两位 代表 阐述 各 自的研 讨成果 ,其 他 三组 学生 通过 资源 分享 ,进 行 提 问式评 价 ,并 进行 举手 表决 ,选 出 准备最 充 分 的一组 及表 达 最完 整 的一组 。四组 组员 通过 自主合 作 探究 的 学 习方式 ,共 同达 成教 学 目标 ,实 现作 业 的有 效性 与课 堂 的 有效 性 。 2 . 随堂练习: “ 花开几朵 ,各表一枝”式写作。为了达到让学 生充分识记与理解 的目标 ,教师在教授古诗文时会让学生用白话文 进行翻译 。但学生往往不 自觉地将翻译理解成 “ 抄译文”,所以交 上 来 的总 是千 篇~ 律 的译 文 ,预先 设 定 的 目标 自 然 难 以达 成 。针对 这 种 现状 ,我 把 翻译 古诗 这一 项进 行 了转 换 ,让学 生 根据 预 习的成 果 与交 流 的经 验进 行 随堂 写作 。教 师对 学 生作 品进 行删 选 改编 ,就 是 一个 评价 的过 程 。学 生通 过 阅读 “ 系 列”文章 ,并交 流心 得体 会 , ( 一 ) “ 空 白” 的艺 术 也是一个评价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根据学生选材、命 罗曼 ・ 英格尔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存在着一些 “ 模糊 题 、写作手法等,分别从语言 、思想、形式 、创新等不同角度进行 的空 白”,这些空白是由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 结构造成 的, 分 门别类 , 发 现 学生 习作 的亮 点 ,鼓 励 学生 扬 长避短 。 有 关 系 、有 结构 就 会有 空 白或 空 间 ,这 种 “ 空 白” “ 空 间 ”不 是空 ( 二 )“ 此时 无声 ” 中的亲历 意 境 无 一 物 ,不 是 真空 ,而 是 一种 充满 了力 的 “ 场 ” 。这些 “ 空 白”在 没有想象 , 就不会有诗歌;没有想象 , 就不可能领悟诗歌意境 。 启 动 着读 者 的想 象 力 。一部 一 点空 白也 没 有 的文学 作 品 ,就意 味着 所 以 ,学生 在解 读诗 词 时 ,应进 入 “ 无声 ”的遐 想 ,以穿越 时空 的 它 不 能激 发 任何 的一点 联想 、想象 、幻 想 ,激 不起 一点 审美 的创造 方式进入高度朦胧状态中。在教学中,抓住古诗 “ 诗 中有画”的特 力, 那 么这 部 文学作 品就是 没有 艺术 感染 力 ,就不 可能 说是 艺术 品 。 点,把 “ 诗”与 “ 画”结合起来,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词中的画 ( 二) 中 国古典 诗歌 意境 结构 中的 “ 空 白” 面 ,唤起 学生 丰 富 的联想 ,引导 学生 深入 体会 古 诗 的画面 美 ,从 而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结构 中也存在 “ 空白”。所谓 “ 空白”, 感知 意象 所带来 的独特 诗情 。 是 指 由实 境所 诱 发开 拓 的审 美想 象 空间 。 即言外 之 意 、象外 之象 、 如 马致远 的 《 天 净沙 ・ 秋 思 》一连 叠用 九个 意象 组成 一 幅弥 漫 景 外 之景 、韵 外 之至 、味外 之 旨等 。 “ 空 白”是 意境 结 构 的重要 特 着 阴冷气 氛和 灰 暗色 彩 的秋郊 夕 阳 图 ,烘 托 出浪 迹天 涯 的游子 思 念 点。 “ 空白”与实境 ,一隐一显 、相互作用,形成巨大的艺术张力 , 故 土 的彷徨 悲苦 的情 怀 ,那 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瘦 马等 意象 , 拓 宽 了诗 歌 的审美 空 间 。 “ 空 白”理 论深 深植 根 于 中国文 化 的土壤 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之思。它勾 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 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生命体验 、形上追求。 昏时 刻孤 寂无 依 的悲 凉处 境和 思念 故 乡的愁 苦 心情 的秋 郊 夕 阳图 , 三、 “ 空 白”艺术的课堂实践措施 将 学生 引入 了一 幅萧 瑟肃 杀 的深秋 景致 意境 。 ( 一 )“ 无形 作 业” 中的 亲历 意境 四 、结 语 学 生平 时 学诗 歌无 外乎 以下 几种 途径 :一 是课 内诗歌 赏析 ;二 古诗 词作 为一种 人文 教育 和语 言 教育 的重 要 内容 ,蕴含 着 丰富 是课外诗歌诵读 ;三是各类练习中的古诗词赏析;四是个性化的阅 的精神和语言资源。领悟古诗词 的意境是学习古诗词 的关键。而学 读——适合那些对古诗词喜好的学生。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 的时空 生 如何走 入 古诗 词 的意境 ,便在 于 “ 空 白 ”留存 的时空感 与 个性 化 中让学生走近诗歌 、体悟意境 ,个人认为 , “ 无形作业”很重要。 的独 特 吟咏 。 鉴 于 此 ,我 在早 自习 时 ,让 学生 自行挑 选 最喜爱 的 古诗 词 ,并进 行 参考文献 个体化的吟诵 ,形成独特的情感体悟。另外 ,在 “ 减负”背景下, 我 还设 计 了一 系列 “ 无 形作 业 ” 的形式 及评 价方 式 。 【 1 ] 朱光 潜.诗 论 【 M] . 上 海 :上海 古籍 出版 社 ,2 0 0 1 . 1 . 预 习作 业 :体 验式 诵读 。学生 对待 古诗 词 的态度 ,总是取 决 [ 2 】 宗白华. 宗 白华全 集 [ M] . 合 肥 :安徽 教 育 出版社 ,1 9 9 4 于 教 师 对 古诗 词 的认 识 程 度 。如 果教 师 认 为 古 诗词 只 是 单纯 地 读 ( 编 辑 :龙 贤 东 )

高考语文终极热点阅读素材:诗词话趣之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高考语文终极热点阅读素材:诗词话趣之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唐代诗人钱起,江苏吴兴人,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一首《湘灵鼓瑟》诗写得好,中了进士,这首诗是:善鼓琴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写得颇有些意境。

尤以最末二句写得好,写湘灵鼓瑟后,看不到湘灵其人,惟有余音在江上荡漾,看到江面上隐映的青山。

据说,钱起在初参加乡试时,居于旅途中客舍里,听到人在院中吟诵了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出来一看,却不见一人,于是他就将此两句记下,第二年参加考试,在诗的结尾就用上了这两句,人们都说,这两句诗不是人写出来的,是鬼吟唱出来的,由是,钱起的诗也就出了名。

实际上,人们之所以传说,认为这两句诗是鬼谣,是因为这两句诗写得好,有意境,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想像的画面,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而钱起之所以写出此两句,并非什么有人在院中吟出,而是他善于通过生活的实际感受来提炼诗的意境。

由于这两句诗写得好,后来几乎代代文人都有引用,仅在宋代就有数人,如秦观就用此二句填了一首《临江仙》词: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往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词写作者夜半独立船头的想像,很有意境。

而宋代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在巴陵郡当太守时,他重修了岳阳楼,范仲淹为他写下了一篇有名的《岳阳楼记》。

他也曾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填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

微闻兰芷动芳馨。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词上片写洞庭湖的秋景,是实写;下片写由此景而引起的想像,情怀依依,颇有意境。

此词别致的是,上下片的最后二句都是引用唐人诗句,也都用得恰到好处。

而著名词人苏轼,填词时也用过这二句诗。

当时是,苏轼在杭州做官,一天他的好朋友刘贡父来访,于是,苏轼就拉他同游西湖。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诗翻译鉴赏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诗翻译鉴赏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诗翻译鉴赏姜夔《霓裳中序第一》全诗翻译鉴赏导读:本篇为羁旅怀人之作。

词人采用稀世唐乐《霓裳羽衣曲》谱写这首词,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诚、对佳人(合肥女子)的祝福。

上片写对景难解悲哀,多病无力,流光匆逝,漂泊无定,伊人不见,处处让人感伤。

下片写深夜徘徊江岸怀人的悲苦愁郁,表现对伊人的深挚情意。

全词景情交融,将伤身世飘零和伤恋人别离融为一炉,情调极凄楚悲凉,真挚感人。

霓裳中序第一姜夔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

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

此乃商调。

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

然音节娴雅,不类今曲。

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

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

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

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译文】丙午年,我留在长沙。

我登上衡山祝融峰,因而得到当地祭祀山神的曲谱。

又在乐工的旧书中得到商调《霓裳曲》十八阕,都只有曲谱而没有歌辞。

按沈括《梦溪笔谈·乐律》,《霓裳》为道调,而这次得的却是商调。

白乐天诗云”散序六阕”,这里只有两阕,不知谁是谁非。

然而音韵节律闲雅悠远,不像如今的曲调。

我没有时间全部配上歌辞,只作《中序》一阕。

我正处在在外漂泊之时,对古乐曲产生了不少感想,因此写下这首怨愤之作。

我在岸边的亭台上向远处望去,久久不肯离去,只见红莲飘零,我却无法归去。

如今多愁多病,境地凄凉。

夏天即将过去,团扇马上就不用,又要换下夏衣。

时光匆匆如而去,可叹文杏梁上的双燕,也像我一样在这里客居。

可我的心上人又在哪里?满屋都是淡淡的月光,我只愿意在梦境里见到她,却是那样的朦胧。

我是多么幽独孤寂,壁间蟋蟀的哀鸣一声一声。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1)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1)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者:曲德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1期拿起《红楼梦》,就走进一个美的世界。

《红楼梦》是现实与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她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红楼梦》里充满了情趣、谐趣,雅趣。

她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曲、赋;调动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

正因如此,所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去阅读它,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产生红学这门专门的学问。

清朝就有诗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就中学生而言,《红楼梦》很难读懂,读它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更需要一字字去体会,有些不是读一遍两遍就能体会得了的,需要用一生去品读。

曹雪芹工诗善画,具刀斧之笔,特别是对人物的刻画后人是望尘莫及的,寥寥数语,人物便跃然纸上,每个读红楼的人都能感觉得到。

虽然反映的是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和人物,但是,在今天读起来,不少角色仍然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确实有袭人、凤姐、宝钗等类型的人物。

不仅仅是语言上,曹雪芹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天分,就是对同一个人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就如一颗璀璨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了解《红楼梦》人物的丰富,感受人物性格的千姿百态和曹雪芹的语言功底。

在书中,曹雪芹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女子的形象,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是水做的女人的深刻含义。

即使势利狠毒的王熙凤,她的善于交际、处变不惊、八面玲珑还是有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地方。

通过阅读,我们去欣赏作品中的人物之美,进而感受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让心灵趋向于无限的完美与纯净。

在感受艺术性的基础上,体会《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性,以及给我们思想上带来的震撼,我们理解了曹雪芹写这部作品的目的。

《红楼梦》对当时的现实是尖锐的反叛,它反对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制度,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活在官宦之家,但是,他拒绝走仕途经济求取功名之路,这与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传统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赏析(三篇)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赏析(三篇)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湘灵鼓瑟》赏析(三篇)钱起诗《湘灵鼓瑟》赏析之一钱起,唐朝人(约715或722-约780年后),字仲文,吴兴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

少聪敏,承乡曲之誉。

初从计吏至京口,寓客舍。

偶以夜月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云:“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

开门觅之,一无所见。

天宝十年,(公元七五一年)就试粉闱。

诗题乃湘灵鼓瑟,思结句不得,即以客舍所闻句成之。

主文李暐击节称赏,谓有神助,遂置高第。

授校书郎。

尝奉使入蜀采箭竹,除考功郎中。

大历中,为大清宫使翰林学士。

诗与郎士元齐名,时人语云:“前有沈、宋,后有钱、郎”.起着有诗集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

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的吟着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就走出到院子里,一看,没有人。

觉得很奇怪,但这两句诗却一直记住着。

明年,到长安去参加礼部考试。

试题是《湘灵鼓瑟》。

钱起就用这两句诗为结尾。

主试官李暐看了他的考卷,非常赞美这个结句,以为“必有神助”.于是录取了他,名次很高。

从此钱起以进士成名,从校书郎开始,官至尚书考功郎中。

他这首诗成为唐代三百年间省试诗中的着名作品:省试湘灵鼓瑟〔唐〕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在唐代,各地品德、文学都好的士子,经过地方长官的访查考核,由县报名给州,由本州长官提名推荐到中央。

这时这个士子就称为“乡贡进士”.乡贡进士还不是进士,止是由本乡贡献给朝廷,已取得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乡贡进士聚集在长安,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

考上榜的,就成进士。

一日之间,扬名全国。

考不上榜的,永远是个乡贡进士。

考上的称为及第,或曰登第。

考不上的称为落第,或曰下第。

以景结情,韵味无穷——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说开去

以景结情,韵味无穷——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说开去

154I撷"!以景结情+韵味无穷—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说开去◎李超李超,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教师。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为人称道。

为何不是“江上数青峰”?比较言之,“江上数青峰”,只是客观陈述,而“江上数峰青”,有突出“青”之意。

突出“青”字,就是突出一种色调,突出一种感觉。

一者,曲终而人不见,湘灵的哀怨之情似随江水流去,绵延无尽;湘灵的曼妙身影似化为数峰青山,冷寂凄清。

诗人伫立凝望,怅然若失。

二者,乐曲终了,四围寂然,诗人如梦初,似觉江上青山然乐曲之声,,无穷。

三者,曲终之际,江上青山然;意犹未尽。

江上青山与诗人同为湘灵凝神伫听,且数峰青黛,一片凄然,青山知湘灵,诗人为四者)曲终)人)了的了,而江上青峰。

这曲调,不管是,人心魄,是,人江上青峰似听到了,而是保持沉)是种青的与)热烈与静默,诗人于此似有所悟。

或许,我们还可以品味出更多滋味。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我们很自然的D无言,唯见江。

同写乐曲终了之感,同出之以景物。

“江,“江上数峰青”,表述上何似。

如言,是“唯见江上数峰青”了。

,人,没有神来))似了周围的一切。

诗人只凝神江之,似乎了世界的存。

诗人是在看月亮吗?显然不是。

种呆呆的痴望,固然是光的明亮吸了他的注意,主要的是,秋江寒水中白色的光的凄清之感,和传达的哀怨之感,交织在一,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凝神的境界。

显然,里也突出了一种色调,实际上突出的也是一种感觉,是听觉与视觉猝然相遇的感觉。

说,他从色的光听了幽怨的;也说,他从幽怨的看了色的光。

对,姑且称之为通感。

从此,“江心秋月白”便了诗人一生的永恒记忆,而不仅仅是首曲。

王昌龄的《从军行》,也是D结情”的好例。

琵琶起舞换新g,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赏析其精妙之处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赏析其精妙之处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赏析其精妙之处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诗词之韵,山水之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思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思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琢磨琢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呀,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

想象一下,你正在听一首特别好听的曲子,心里特别陶醉,想着等曲子结束了,去问问演奏的人一些问题。

可是等曲子完了,那个人却不见了,只看到远处几座青青的山峰。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失落和迷茫?其实呀,它表达的是一种美好事物消逝后的怅惘之情。

比如说,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有个同学唱歌特别好听,你特别想等表演结束后去跟他交流交流,学学唱歌的技巧。

结果表演一结束,人太多了,你怎么也找不到他,这时候你的心情就有点像这句话里说的。

再比如,你在公园里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想等走近了仔细看看,结果等你过去的时候,花被风吹走了,只看到旁边几棵绿绿的树,是不是也会有这种失落的感觉呢?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对这句话有点感觉啦?《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来理解一下“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这句话。

这句话就好像在给我们讲一个故事。

你在听一首很好听的歌,特别特别喜欢,想着等唱完了去问问唱歌的人是怎么唱得这么好听的。

可是等歌结束了,那个人却找不到了,只能看到远处几座青青的山峰。

这是不是有点让人伤心呀?就像有一次,你在游乐场里玩,碰到一个特别会玩滑梯的小朋友,你想等他玩完了问问他怎么能滑得那么快,结果等你回过神来,他已经走了,你只能看到旁边的几个小亭子,心里是不是有点失落呢?还有呀,比如你在看一本特别好看的漫画书,想等看完了和旁边的小伙伴讨论讨论,结果看完了小伙伴不知道去哪儿了,只看到窗外几棵高高的大树,是不是也会有这种心情呢?小朋友们,这样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意思》同学们,今天咱们好好体会一下“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的含义。

这句话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当美妙的乐曲结束,你满心期待地想要去寻找那个演奏者,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或者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临江仙秦观阅读答案

临江仙秦观阅读答案

临江仙秦观阅读答案临江仙秦观阅读答案临江仙①秦观千里潇湘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释: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②蓝:形容江水的清澈。

③兰桡:兰舟。

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阅读练习题〔1〕“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3分〕〔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分〕答案:〔1〕清寒〔冷〕、幽静。

孤独、悲凉的心情。

〔3分〕〔2〕远远地听到〔1分〕;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

〔2分〕〔3〕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自然、贴切,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表达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

秦观词作鉴赏此词当为作者于元符元年〔1098〕由郴州贬徙横州途中所作。

词中描写了泊舟之地——潇湘浦的夜色,以及作者独倚船桅的.凄清心绪。

起两句总叙:千里潇湘江上,浦口水色似揉蓝。

桡,船桨。

兰桡代指木兰舟,这是对舟船的美称。

《楚辞。

九歌。

湘君》:“桂棹兮兰枻。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有寄》有“骚人遥驻木兰舟”之句。

这首词中的“兰桡”即指骚人屈原所乘的舟船。

这一带正是当年诗人的兰舟曾经经过的地方。

首句写眼前景,却从“千里潇湘”的广阔范围带起。

次句由眼前景引出“昔日”楚国旧事,显现出朦胧的历史图景,暗示自己如今正步当年诗人的足迹,千里潇湘之上走着迁谪的行程。

接下来“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三句续写泊舟潇湘浦所见:夜深了,月轮高挂中天,风已经停息下来,清莹的露水开场凝结。

眼前的潇湘浦口,微波不兴,澄碧的水面荡漾着一股寒气,满天星斗正静静地浸水中。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丐尊先生记不清在哪一部书里见过一句关于英国诗人Keats 的话,大意是说谛视一个佳句像谛视一个爱人似的。

这句话很有意思,不过一个佳句往往比一个爱人更可以使人留恋。

一个爱人的好处总难免有一日使你感到"山穷水尽",一个佳句的意蕴却永远新鲜,永远带有几分不可捉摸的神秘性。

谁不懂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谁能说,"我看透这两句诗的佳妙了,它在这一点,在那一点,此外便别无所有?"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

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是我的佳侣。

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

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

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廿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这两句诗的佳妙究竟何在呢?我在拙著《谈美》里曾这样说过:情感是综合的要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

比如李太白的《长相思》收尾两句"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钱起的《湘灵鼓瑟》收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温飞卿的《菩萨蛮》前阕"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秦少游的《踏莎行》前阕"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里加点的字句所传出的意象都是物景,而这些诗词全体原来都是着重人事。

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诗词时,并不觉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为不伦不类,反而觉得它们天生成地联络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见其美,这就由于它们在情感上是谐和的。

单拿"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来说,曲终人杳虽然与江上峰青不相干,但是这两个意象都可以传出一种凄清冷静的情感,所以它们可以调和,如果只说"曲终人不见"而无"江上数峰青",或是说"江上数峰青"而无"曲终人不见",意味便索然了。

【经典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全诗翻译赏析【经典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全诗翻译赏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到客纷纷离开,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兵乓球青山依旧。

[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省先行湘灵鼓瑟⑴善鼓云和瑟⑵,常闻帝子灵⑶。

冯夷空自歌舞⑷,楚客苦不堪言听到⑸。

苦调凄金石⑹,清音入杳冥⑺。

合浦来怨慕⑻,白芷颤抖芳馨⑼。

流水传潇浦⑽,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踪影⑾,江上数峰青⑿。

注释:⑴省先行:唐时各州县贡士至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俗称省先行。

⑵鼓:一作“拊”。

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⑶帝子:屈原《九歌》:“帝子再降兮北渚。

”注者多指出帝子就是尧女,即为舜妻。

⑷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见《后汉书·张衡传》注。

空:一作“徒”。

⑸楚客:指屈原,一说道指远游的旅人。

⑹金:指钟类乐器。

石:指磬类乐器。

⑺杳冥:荒凉的地方。

⑻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来:一作“成”。

⑼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低四尺余,夏日上开小白花。

⑽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⑾人不见踪影:点灵字。

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译文:湘灵擅长鼓瑟,优美的歌声萦绕在耳边。

水神听了情不自禁跳起舞,被贬之人听了心情哀怨。

凄凉的曲调让金石悲哀,高亢的乐声传到天地之间。

舜帝之灵也来侧耳倾听,香草被感动香味更浓。

水面的乐声飘扬湘江两岸,汇成一股悲风飞过洞庭。

乐曲声停看不见鼓瑟的人,只有青山绿水在眼中。

二: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秦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__

秦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__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命运决定性格。

对于秦观,可能两者皆而有之。

出生于江苏水乡的秦观,性格温和,感情细腻,敏感而多情,是典型的江南才子。

但命运一次次的打击,把他锤炼成了一名忧郁的词人,一个哀伤如大海一样浩瀚无边的过客,一个飞红万点愁如海的游子。

在感悟人生困顿和生活无常的同时,秦观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纤丽凄婉的小词,成为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少年不得志,青年遇挫折,中年被贬逐,英年即早逝。

秦观的一生,充满颠沛流离,充满挫折坎坷。

迷茫凄楚的境遇,绝望悲伤的心境,也让秦观的忧伤,如涓涓细水,在词的河流中缓缓流淌。

秦观,字太虚,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秦观自幼便喜欢读书,少年才俊,文丽而思深,名盛一时。

在他的《精骑集•序》中,他这样回忆道:“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与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天资过人的秦观,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学而优则仕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也是秦观毕生的追求,然而他的科举征途却屡遭挫折。

神宗元丰元文孙聚成年,秦观第一次参加科举应试,满满的期望却换来了落第的结果,于是他便“杜门却扫,日以诗书自娱”,这一次考试失败,对他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神宗元丰四年,秦观再赴考场,却依旧名落孙山。

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他曾经用“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来表达自己的悲愤。

此后,秦观转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望获举荐。

神宗元丰八年,秦观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成功考取进士,踏上了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

秦观一生失意,他的命运与苏轼密切相关。

秦观才华横溢,但有才学的人不一定能出人头地。

两次科考均告落第,在秦观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时,苏轼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说他“有屈,宋才”。

在苏轼的鼓励和力荐下,秦观终于在36岁时得以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读《陶庵梦忆》有感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读《陶庵梦忆》有感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读《陶庵梦忆》有感
洛阳城外中山君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卷),期】2015(0)26
【摘要】张岱在《陶庵梦忆》,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凡是亲身所历并心有所感的,他都极尽所能地描摹它们的声色光影.在他笔下,无论是山川风物、亭台园林、人情百态、奇人异事,还是戏曲杂艺、王艺书画、茶食饮膳、花木竹石,甚至涉猎斗鸡、击技博戏,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总页数】1页(P92-92)
【关键词】陶庵梦忆;生活画卷;曲终;数峰;竹石;杂艺;目莲戏;扬州瘦马;装神扮鬼;台
下观众
【作者】洛阳城外中山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从《陶庵梦忆》看张岱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以《陶庵梦忆》中的节庆写作为例 [J], 刘倩霖;
2.陶庵古意——读张岱《陶庵梦忆》 [J], 陈明
3.一部沧桑的心灵史——读张岱《陶庵梦忆》 [J], 杨义敏
4.如寻旧梦如遇故人——读《陶庵梦忆》有感 [J], 张瑶
5.互文视域下《陶庵梦忆》与《世说新语》关系探析
——兼论《陶庵梦忆》背后的喜与悲 [J], 王佳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倪瓒《黄钟人月圆》赏析

倪瓒《黄钟人月圆》赏析

倪瓒《黄钟· 人月圆》赏析人月圆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齐木苍苔。

当时月明,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

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

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

闲身空老,孤篷听雨,灯火江村。

①越王台:当是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

②鹧鸪啼处:李白《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里用其意,而以“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烘托其荒凉的景象。

③青山故国“二句:故国已成青山,乔木已长苍苔,极力形容其荒凉寂寞的景象。

④素影:指明月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

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此曲即是作者重登绍兴越王台时所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趾的历史传统,又是南宋政治经济的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发起亡国的惨痛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

倪瓒,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初名班,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合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著有《清闕阁集》。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贤雄乡里。

父早丧,弟兄三人,同父异母长兄倪昭奎(字文光),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曾“宣受常州路道录”、“提点杭州路开元宫事”、“赐号元素神应崇道法师,为主持提点气又“特赐真人号,为玄中文洁真白真人。

【诗歌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歌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歌鉴赏】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来源]
唐·钱起·《湘灵鼓瑟》
[原件][提供]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梧来怨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名句赏析]
这两句诗是钱起的千古名句,描写的是湘灵鼓瑟的情景。

语译这两句诗是:一曲终了,余音尚在,人儿却已消失不见,不知如何寻觅,只见江上一片青翠的山峰。

想见伊人,
感伤日志
,却不见伊人,只留下无限幽思。

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
淋漓尽致了。

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
“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张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

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
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
了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

只是,一江如带,数峰
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诗情画意】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诗情画意】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诗情画意】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来自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历代诗评赞其为神来之笔,堪称绝调,结句韵味悠然,缥缈不尽。

《韵语阳秋》载曰:“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以是得名。

”其实,这首诗是钱起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是一篇真正的“高考满分作文”。

自科举制度创立以来,无数学子于考场挥毫,穷尽所学写下应试之作,但这些“作文”却极少在文学史上留名。

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为什么是“满分作文”?又凭什么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1试帖诗“应试之作”规则多此诗题为《省试湘灵鼓瑟》,“湘灵鼓瑟”是考题,“省试”是考试类型,“省”指“尚书省”。

唐代参加考试的学生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

这两类学生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

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

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都称为省试。

考试在京城举行,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

每三年一次,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或“春闱”。

省试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每逢省试时,京城为之倾动,试前要举行隆重庄严的仪式。

礼部贡院考试当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一系列仪式完成后进行考试。

省(会)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可进入殿试,即最后的“考状元”。

唐代科举,设科繁多,其中常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这些科又称常科。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但方法却只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学子在考试时写的诗,就叫应试诗或试帖诗。

试帖诗起源于唐代,也称“赋得体”,因为科考命题,常常只是撷取前人诗中的一句,或择取一个典故、一个成语,故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126
XIANDAI YUWEN2008.11
现代语文
帮忙做家务,吃晚饭的时候惊喜地赞美肉汤,以逗妻子开心。

为了妻子他放弃了到南代尔平原打云雀的梦想,用400法郎给妻子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

在教育部长举办的舞会上,玛蒂尔德大获成功,出尽了风头,而路瓦栽却倍受冷落,但他毫无怨言,把妻子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临出礼堂,还将“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当项链丢失后,路瓦栽先生并没有因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闯下大祸而嫌弃她虐待她,让她独自一人承担后果,没有因为赔偿项链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就翻脸不认人,落井下石,而是始终对自己的妻子一往情深,竭尽全力帮助妻子度过难关。

“时穷节乃见,患难见真情”,试想没有路瓦栽先生为了妻子的前途和荣誉而忍受种种磨难的壮举,没有路瓦栽先生对玛蒂尔德至死不变的感情,只知在家中发呆的玛蒂尔德能躲过这场灾难吗?路瓦栽
对妻子的真情在当时那个尔虞我诈、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2.文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路瓦栽夫妇对偿还债务的诚实守信上。

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如焚,连上床的力气都没有了,路瓦栽找遍了角角落落确认项链丢失后,并没有心存不良念头,或逃跑或抵赖或弄虚作假,而是毅然决然地设法赔偿朋友的项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当时那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这一点多么的难得啊!他们虽然为此付出了十年的艰辛,但那种诚实守信的品格,那种崇高的人格美,在今天不也同样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吗?
总之,《项链》可以说是处处珠玑,小说本身就是一挂精美的项链,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相信一定会准确捕捉其斑斓美点,契进深入,提高自己对小说的审美品位。

(尹洪德 王淑芹,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日本自古以来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历经数千年的杂糅与积淀,形成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文学创作,而日本的文学作品也必然流露出日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态。

以下就以星新一作品的形式美来分析日本民族审美倾向之美的瞬间性。

美的瞬间性是指日本民族崇尚短暂而异常美的事物,并不在乎其是否能永存、永生与永恒。

这种文化心态的形成大致有如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与日本的地理位置有关。

远大陆板块使日本人产生一种随时会覆亡的危机意识。

他们就像诺亚方舟上的一群生物,庆幸着即时的安全,而又恐惧着洪水的威胁。

这种矛盾心理使日本人更加注重现存的,而不对未来抱存幻想。

所以日本人都希望拥有即时的辉煌。

他们把美
简化为瞬间的短时效应。

二是与日本民族的生存环境有关。

日本国土有限,人口密度大,空间的狭小造成了日本人心理上的压抑,他们在不得不接受事实的同时也产生了个体的生存危机。

日本由于资源贫乏,必须大量进口。

这就意味着开放的必然性,日本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一经开放就受到了双重文化的滋养。

这就使日本有意无意地兼容了更多的东西。

日本人尽可能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内容,于是事物的周期不得不被压缩,新生事物没来得及衰老就要被更新的事物挤出历史的洪流。

这种客观事实造成了日本事物存在的短期性。

而这一客观规律培养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心态,即美的瞬间性,美不在于保持,而在于绽放,他们在乎的是这种瞬间的美是否灿烂夺目。

星新一作品的一大审美特征,就是形式上的短小精悍。

○高 怡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浅析星新一作品的形式美
摘 要:分析星新一微型小说形式上的两大特点:短小精妙,收尾奇特;解读寓于其中的本民族的审美倾向——美的瞬间性,即美应当是刹那间的闪现。

微型小说的创作趋势适应了希望在最短周期内能有所成果的日本民族的心理流向。

关键词:审美倾向 瞬间性 形式美 微型 收尾奇特

国文学研究
2008.11
星新一的创作因为迎合了日本民族的审美心态而大为畅销,他以一千余篇微型小说的骄人成绩被誉为“世界超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作品短小;二是收尾奇特。

线条简练而又曲折有致,构成了星新一小说的形式美。

一、“寓杂多于一统”——和谐均衡之美
就整体而言,星新一小说妙在“三小”:一是短小精悍,篇幅极小;二是小巧玲珑,有缩龙成寸的精巧构思;三是以小见大,用轻巧的形体承载着生活的重量。

例如《特技》中,星新一赋予了一个新闻广播员能知晓他人隐私的特技。

借他的口说出种种社会弊端,由于这种弊端无处不在,无人不有,该广播员终因有此项特技而“众叛亲离”。

作者以近千字的篇幅夸张地虚构了一个小玩笑,却深刻地抨击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

微型小说的这种形式美是其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所以星新一的作品内容都十分单纯,人物只有两三个,构思巧而不杂,个性突出,它或许就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片断,而容量千字左右,又都有“惊人的光芒”。

星新一小说形式的轻巧制约了它对生活容量的限度,然而巧妙的构思与多样的表现手法又赋予它绚丽夺目的光彩。

这样就在一个小小的田地里创作出一种“寓杂多于一统”的和谐均衡的美的艺术世界。

鲁迅先生曾把短篇小说喻为“大伽蓝”中的“一雕阑一画础”,纤巧轻盈的微型小说就应是“雕阑”之一截、“画础”之一隅了。

汪静之先生说得好:微型小说是弃糟粕、存精华、具体而细致的“结晶体”。

这玲珑剔透的形式美恰与长中篇小说的壮硕厚实、繁复缤纷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

其他小说与微型小说相比,正如郁乎苍苍与清新秀润、山高海深与珠圆玉滑之别,前者激发起读者强烈壮美的情感,后者引发起读者痛爱钟情的情感。

正是这种审美的反差,使我们欣赏到的星新一小说之美,在咫尺天地,疏可走马、密可藏针,主次分明、虚实相间,明阴相映、神形交融,气象万千。

可以说星新一小说形式上的美的特征,引起了读者条件性的情感反射,通过直观反应能力,形成对其小说秀美的审美愉悦。

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奇特讽喻之美如果说希区柯克是电影艺术中专事开局的悬念大师,那么星新一就是小说领域里以结尾制造意外的悬念大师。

星新一式的结尾美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例如《宏伟的规划》:青年三郎作为R公司的商业间谍进入K公司,为接触更多的公司机密而勤奋工作,终于做了经理。

于是一切应该是理所当然地:出卖K公司,效力R公司。

但星新一却安排了一个意外的结尾:三郎转念一想“我为什么非把K公司搞垮呢?……在R公司就算谋上经理的接班人,还比现在降级呢”。

于是三郎团结下属,挤垮了R公司。

这样的结尾出乎R公司的意料,也出乎读者的意料,却又十分合情合理,一个精明强干的人怎么会为了计划而放弃既得的名誉与地位,有这样崇高的傻子吗?所以这样一个星新一式的结尾也就理所当然了,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结尾,《宏伟的规划》才有了波
折,富于曲线美。

星新一总能虚构出很多司空见惯的情节,也总能别具一格地收尾。

在这一点上,他承袭了日本文坛“怪才”芥川龙之介的特点,于最精妙处点上画睛之笔。

星新一的结尾在情节设置上,往往反其道而行,让主人公遂愿,再加以夸张放大,最终得到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尾。

例如《常识》中,一个青年总有种种欲望,而当他的欲望被最大限度满足后,却因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消亡了。

星新一总是这样很“仁慈”地予人以满足,又很“不仁慈”地告诉读者满足后的痛苦与失落。

他让读者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走,突然就来了个急转弯,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前面要碰壁了,当然要另寻出路。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结尾要求有“弦外之音”,要具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

意外的结尾,能使作品的情节跌宕,生发出新的意境。

有勾魂摄魄、余音缭绕之妙,适应了读者求新求异的审美心态。

意外的结尾不但保持了星新一小说均衡的形式美。

更使其具有了一波三折的线条美。

日本民族审美心态之美的瞬间性,使川端康成道出了“日本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民族”这一真谛。

正因为日本人认为美应当是刹那间的闪现,所以他们才会希望在最短周期内能有所成果。

对于人生,他们希望尽早达到辉煌的顶点,对于文学作品,则出现了适应这种心理流向的创作趋势,即相对于小说创作沿袭传统向着鸿篇巨制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在另一极上,向超短篇也即微型小说的方向发展。

微型小说本身就适应了日本民族的审美心态,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一篇小说的阅读,理解一个完整的情结。

这就充分满足了日本读者求新求异的阅读心态,微型小说的出现使忙碌的日本人群在工作间隙读完整个情节成为可能。

微型小说是小说领域的美的瞬间,也是星新一创作的美的瞬间,它源自日本民族独有的审美倾向——美的瞬间性。

星新一以其摇曳多姿具有个性色彩的千朵樱花,形成了自己具有独创性的风格,雄辩地表明微型小说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日]星新一.一分钟小说选・自序 [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
[2][日]星新一.星新一微型小说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刘海涛.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吕万和 熊达云 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日]加藤周一.何谓日本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日]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高 怡,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