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双认为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还有待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学习效果则指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学习成果或学习目标的程度。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培养学习兴趣和建立学习动机的关键时期。

因此,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动机对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学习动机高涨的学生更加投入并持续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较差。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积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

其次,学习动机与小学生的学习策略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积极的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采用更多、更好的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例如,一个有动机的学生会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与同学共同学习;而一个缺乏动机的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授。

因此,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他们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此外,学习动机还与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和学习动力有关,影响学习效果。

当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自身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对而言,缺乏学习目标和动机的学生可能无法集中精力或持续努力学习。

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推动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另外,家庭环境和支持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家庭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资源支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学习经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同时,家长还应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条件,帮助孩子构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目标。

总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变化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对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一、学习动机的变化学习动机是个人实现学习目标所表现出的内在或外在的经验或行为。

在过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分数导向,即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学习。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更加多样化。

不再只是为了赢得称赞或得到好成绩,他们逐渐关注到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生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内涵。

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过去,学习动机多是由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所驱动,而现在的小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

他们学会了设立目标、进行计划和自我监控,从而更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

再次,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更为长远的视野。

过去,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而现在的小学生更加注重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他们开始关注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学科发展的变化学科发展是指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发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小学生阶段,学科发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学科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

过去,小学课程内容相对简单,通常局限于基础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学科。

而现在,小学生接触的学科知识更加广泛,涉及到社会、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应增加。

其次,学科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和记忆。

而现在,教育界普遍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再次,学科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过去,学科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师经常予适当的认可和表扬以强化其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耐心地一点一滴的教育下通过一次又一次实践特别是在祖国习愿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心理上得到适当的满足生进一步投入学习的愿望四化建设优秀人才努力学习的生动事迹的教育鼓舞下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取得成绩后的心习动机逐渐升华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外部动机水平明显下降

2 6 0・
教 育 研 究
论小学 生学 习动机 的激发 与培 养
马振 双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官中心 小学,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摘 要: 在现代学校教 育中, 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直是教 育工作者们共 同关注的话题。鉴于学 习动机在 小学生学习过程 中 的重要作 用, 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 , 主要从 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出发 , 结合 当今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 对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提 出建议 : ( 1 ) 激发 学生认知的 内驱力来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 ; ( 2 ) 以人的基本需要 来引发求知的欲 望来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 机; ( 3 )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 目的及 意义来激发学 习的动机 ; ( 4 ) 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少而精 的作业。 关键词 : 学习动机 ; 培养 ; 激发 ; 意义; 现状
1小 学 生 学 习动机 激 发 与 培 养 的 意义 1 . 1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所 吸 引 ,导致 学 习兴 趣 的 迁移 。
正是 因为学 习兴趣 和求 知欲望带有不分化性 和不稳定性 ,从 动机对学 习的促进作用 表现为决定学习者 的学 习方 向、加强 而使 内部 的学 习动机也 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此 时内部学 习动 学生 的努力程 度 ,从而直接影响小学生 的学 习态度 。学习动机使 机处 于比较低 级的阶段 。小学生 内部 的学 习动机 只有随着年龄 的 学 习者具有 明确的学习 目标 ,知晓 自己为什么而学 习 ,朝着哪个 增长 ,知识经 验的不断丰富 ,以及教师家庭 和社会 的逐步影 响才 方 向努力 。小 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起步 阶段 ,其学 习动机对完成 能逐步发展起来 。 学 习任务 的信 心和决心以及克服学 习过程 中遇到 的困难的意志都 内在动机是促进学 习的最有 力的 、最稳定 的动力 。研究 表明 会产生深刻 的影响。只有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才 小学生学习内部动机呈上升水平 。 能促使他们树 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学生 的 分析原 因是 :刚入学 的儿童对学习有着浓厚 的兴趣 ,对 陌生 学习成绩 自然就会提升 。 的校 园、老师 、同学充 满了好奇心 ,好奇心对学 习来说也是 内在 1 . 2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动机 ,在 这种好 奇 、求知欲望的推动下 ,学生学 习不断进步 。有 学习动机对小学生 的学 习效 率具有不容忽视 的影 响 ,正确 的 了学 习内部动机 的推动力 ,低年级儿童学 习内部 动机水平高 于中 学 习动机对学 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 的 年级 ,三 、四年级学生学习 内部动机水平呈下 降趋 势 。分析原 因 普及不仅带来 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 带来 了学生 是 多方面 的 ,如学习 内容 的丰 富和 日益深化 ,学 习任 务 的加 重 , 之间学习水平 的差异 。 难度 的增强 ,要求 的提高 ,老师的更换等。 然而 ,在中等生 和差生 中有不少人 是 由于 非智 力 因素较 差 , 而学生兴趣爱好 的广度 和深 度 ,以及意志 品质 ,适应能力 都 妨碍 了智力 因素的发挥 ,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实践证 明 ,培养小 影响着他们 的内部 动机 。意志品质坚强 的学生 能以顽强 、坚毅 的 学生 正确 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 性 ,让学生们 意志 战胜 一切困难 ,以理智权衡孰轻孰重 ,用 客观的标准决定 取 找到最合适有效 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 习效率。 舍 ,直 到 最后 胜 利 。 1 . 3对 小 学 生 学 习 习 惯 的影 响 反之 ,意志薄弱 的学生 就会 畏缩不前 ,信 心不足或放弃学 习 正确 的学 习动机能促使 小学生养生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很多学 的要求。尤其是女生 ,性格柔 弱 ,娇气怕 困难 ,在 四到五年级时 , 生之所 以学习吃力 ,学习效率低 ,原 因在于他们 不知道为什 么学 内部 动机水平 呈下降趋势 。而男生性格坚毅 ,勇于挑战 ,敢 于 困 习、怎么学习 、学习什么 ,因此在学习过程 中很难形 成 良好 的习 难作斗争 ,他们 的学习 内部动机则呈上升趋势 。随着年龄 的增长 , 惯 ,对学 习抱着厌烦甚至恐惧 的心理 。国内外教 学研究统计 资料 教 师的教育 、家长 的关 爱 、社会 风气 的影响 ,进人 六年级 以后 , 表 明,学习效果 的好坏 ,2 0 %与智力因素相关 ,8 0 %与非智力因素 男女生学 习内部 动机都 呈上升趋势 ,他们 面临 着升学 。能否进 入 关 系。在 需要 、兴趣 、信心 、习惯 、愿望等非智力 因素 中 ,习惯 重点 中学 ,为将来 成为有用 的人才打下坚实 的基 础 ,其学 习兴 趣 占着重要位 置。小学阶段是学生 习惯养成 的关键 时期 , “ 播种信 和学 习动 机也 更服从于未来社会 主义建设 工作 的要求 。明确 的志 念 ,收获行为 ;播种行为 ,收获 习惯 ;播种 习惯 ,收获性格 ;播 向和抱负成了学 习的强大动力。 种性 格 ,收 获命运 。 ”这 充分说 明 良好 的学 习习惯是 一笔终身 财 2 . 2外部学 习动机很强 ,长远 的社会意义的学 习还没有形成 富。在小 学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 良好 的学习习惯 ,让 他 研究表 明 :学生年 龄对 学习动机 的形成有一 定的影响 ,处 于 们从 “ 惧学”转变 为 “ 乐学” ,学 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自然会得到提 儿 童期 的小学生 ,其思维形式还 以具体 的形象 思维为主 ,他们 所 高和 增 强 。[ 1 】 想 的大多是 眼前的或具体的事物 ,其世界 观还 没有形成 ,学 习动 2 当前 小 学 学 生 学 习动机 的 现 状 机 与社会 相联系的程度还不大 ,虽然在 问他们 为什么学 习时他们 小学生复 杂的学习动机中是有主次之分 的 ,长远 的学 习动 机 会说 : “ 我好好学 习的 目的是将来成为一名科学 家或工程 师。 ”在 还没有形成 ,内部学习动机还处 于发展 的初 级阶段 ,而外在 的学 教 师 的指 导下 ,他们 也知道学 好本领将 来为祖 国作贡献 。但是 , 习动 机则在复杂的学习动机 中居 主导地位 。学 习动机在一定程 度 这些 只是机械的 回答 ,讨老师和父母 的欢 心罢了 。他们所说 的学 上是受到心理特点 和年龄阶段的制约。 习 目的及 远大理想只是停 留在 口头上 ,还 不可能转化为推 动小学 2 . 1学习动 机不太明确 ,内部动机薄弱 生进行学 习的直接动力 。 内在的 ( 又称 内部 的)动机是指 “ 内在的心理 因素 ( 如需要 、 随着小学生年 龄的增长 ,老师和家长 的不断教育及世界 观的 求知欲 、兴趣爱好 等)转化而来的动机” 。内部动机不需要外界 的 逐步形成 ,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的学 习动机 ,才越来越 和学 习活动 诱 因惩罚 来使学生指 向学 习 目 标 。如有 的学 生喜爱语文 ,他便 在 挂起钩来 。r 2 1 课上认真听讲 ,课 后刻苦钻研 。 小学 生外 部学习动机呈下降水平 。分 析原因是 :儿童 年龄越 学生 学习的兴趣 、求知欲望与知识 的广 度和深度有很 大的关 小 ,越喜 欢听好 听的话 ,为了得到 老师的表扬 ,家长 的奖励等 , 系。知识面越广 ,兴趣 自然就 广泛 ;知识深度增加 ,兴趣 、求知 他们就会努力学 习,为 了得 到 “ 红五星” , “ 大 红花 ” ,他 们上课 欲的强度也会增强 。小学教育 是教 育的起步阶段 ,其知识 的广度 会特别认真 ,为 了老师 的一句鼓 励 ,他们 发言会特别 勇跃 ,又做 和深度 都极为有 限 ,受其 影响的学 习兴趣 自然 也处 于发展 阶段 , 到声音宏亮 ,而对于高年级 的学生 ,这套方法他们就不感兴趣了。 求知的欲望受到现有知识程度 的影 响还流于肤浅 , 学 习活动本身 所 以三年级学生学 习的外部 动机明显高于六年级学生 。但学生学 还不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大 的精 神满足 ,他们 的学 习兴趣会 被随 时 习外部动机存在性别差 异 ,三 、四年级之间女生学 习外 部动机高 遇到的学 习困难所打 消 ,知难 而退 ;或者被随时 出现 的新鲜事物 于男生 ,这可 能是 由于性别 ,性格 的差异吧 。九 、十岁的男生 开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促进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促进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促进研究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备受关注。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科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促进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类型。

内在动机是指出于兴趣和满足感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为了逃避惩罚或获得奖励而进行学习。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小学生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的期望、家庭文化和经济状况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 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态度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鼓励、支持和激励的教师行为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 同伴关系:同伴的影响同样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与积极向上的同伴交往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

高学习动机的小学生通常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取得较好的学科成绩。

而低学习动机的小学生则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学科发展受到限制。

四、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策略1.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3. 鼓励有效的目标设定:帮助小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追求进步和成就感。

4. 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5. 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织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结论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采取相应的促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在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生物——马彬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生物——马彬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射中·生物·马彬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摘要】当前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普遍表现为学习不刻苦、学习生活习惯差。

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揭示这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不足。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呢?本文从作者教育教学实际经验出发,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提升内动力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开展的如火如荼。

而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工作早已密不可分。

俗话说“十个指头都有长短”,一个班、几个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尤其是学习习惯差,纪律意识薄弱的学困生更是让老师头疼。

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对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老师,我孩子学习很被动,您能不能多关心他一下?”或者:“老师,我孩子上课不发言,您能经常点他名让他发言吗?”甚至:“老师,我孩子特别不自觉,不要学习,您狠狠地批评他、打他我也没意见!”。

但是老师们心里都清楚,这样的学生,靠打,靠骂是几乎不可能学得好的。

这样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对于成绩、大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迫切的向往。

这都是缺乏学习内在动力的表现。

什么是学习内动力呢?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内动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

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这种需求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简言之,内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机。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诱导,最大程度地提升他们学习的内动力,转化其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呢?我根据学科教学特点,以及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做法:一、呵护理想,使其充满向往小学及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往往来自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好奇心,乃至于对老师的好感等。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中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中小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

内驱力是指个体内在的动力和动机,能够推动学生主动研究和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了解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成果。

研究内驱力的发展阶段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1. 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通常需要外部的奖励和激励来推动研究。

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老师的表扬或家长的鼓励。

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外界的正反馈来建立起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 中级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经验积累,他们逐渐培养了一定的研究惯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逐渐关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内在的满足感。

他们开始为自己设定研究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3. 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内驱力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

他们能够独立地制定研究计划和目标,并且能够自我激励和管理自己的研究进程。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研究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研究内驱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对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

2. 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对学生的研究内驱力产生影响。

积极、鼓励性的研究氛围和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对学生的研究内驱力产生影响。

与积极向上的同学相处,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兴趣。

4. 自我认知: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对研究内驱力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够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研究目标,并增强对研究的内在动力。

总结中小学生研究内驱力的发展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内驱力,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成效。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调节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调节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调节研究近年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任务中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而学科发展则是指学生在特定学科中知识、技能和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并探讨调节这一关系的相关因素。

一、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有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并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种积极的学习动力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在学科发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导致学科发展的滞后。

二、调节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的因素1. 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教师能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科发展更加顺利。

2. 学习环境的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科的发展。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等。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感。

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更有可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是调节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关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调节关系。

这些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究这一关系。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学校资源的不均衡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的调节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生内外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小学生内外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的研究

首先,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 学习环境和资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的内部动机,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 热爱和自主性。
最后,教育者应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自 我期望,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总之,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 进行研究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发展,帮助他们成为独 立、自主、有追求的学习者。
参考内容二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导致学习活动朝向 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本次演示将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旨在为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参考。
此外,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也开始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社会期望等。他们开始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更是为 了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因此,他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寻找学习明确和具体。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开始更加深入地思 考自己的未来,他们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因此,他们 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源于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而外部动机则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结果和评价,从而影响其学习方 式和学习质量。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得出以 下结论:
1、中小学生的内外学习动机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2、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3、内外动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内部动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掌 握,提高学习成绩;外部动机则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结果和评价,影响 学习方式和学习质量。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研究作者:段宝军,程星明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2期段宝军,程星明(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其年龄阶段上的特征。

通过对1-6年级302名小学生实施学习动机测验,结果表明:(1)小学生在内在目标导向上,低年级学生显著低于中高年级学生。

在外在目标导向上,6年级学生显著低于2、3、4、5年级,并且2、3、4、5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

(2)小学生在学习价值、控制信念和期望成功维度上,中高年级学生都显著高于1年级学生。

(3)小学生在测试焦虑上,1年级学生显著高于2年级和6年级。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发展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2)12-0007-03一前言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

刘政宏将学习动机界定为“引起并维持学生自发从事课业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2]1994一2002年国内学习动机的研究状况显示,国内学习动机文献数量总体来看不断增长,刊登学习动机内容的文献也呈多样化趋势,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初露端倪,学习动机问题越来越受关注[3]。

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儿童的学习动机是由入学这一事件发瑞的。

入学初期朴素的学习动机产生,低中年级浅近的学习动机形成,中高年级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

每个儿童的学习动机都是一个系统结构[4]。

小学生复杂的学习动机中是有主次之分的,长远学习动机还没有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外在的学习动机则在复杂的学习动机中居主导地位。

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制约[5]。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发展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发展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发展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社会对教育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引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和投入程度。

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学习动机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学科发展,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学科特点,小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出于兴趣和乐趣而参与学习的动力,外在学习动机则是指学习的外部奖励和压力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1. 提高学习积极性内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相比之下,外在学习动机的强制性作用对学科发展的影响较小。

2. 培养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寻找、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效果。

内在学习动机的存在使得小学生更加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3. 促进自我调节学习动机的增强可以促使小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反思,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对于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四、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是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2. 老师的教育方式教师在学习动机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和赞扬的教育方式都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学习动机学校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逐渐建立起对学习的认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动机,并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业发展是小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

首先,教育者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与教师密切合作,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除了关注学习成绩,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学习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等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参与课外学习和阅读,并积极与孩子交流和讨论学习内容。

学习态度对于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等方面。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布置有趣的作业和课堂活动,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及时的正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同样,家长也应该对孩子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除了学习态度,身心健康对于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注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适量的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注意力集中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起源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幼儿园阶段。

在幼儿园,孩子们多数是出于好奇心和兴趣驱动下进行学习。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然而,随着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要求的提高,小学生学习动机逐渐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1.学业驱动型动机随着小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多,他们逐渐产生了以完成作业和取得好成绩为目标的学习动机。

这种学习动机主要受到外部奖励的影响,如老师的表扬和家长的奖励。

学业驱动型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只关注于表面的成绩和奖励。

2.自我实现型动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开始逐渐意识到学习与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联系。

他们逐渐形成了以提升自我能力和应对挑战为目标的学习动机。

这种动机源于学生内部的个人驱动力,他们主动追求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自我实现型动机对于小学生全面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首先,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增多,小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逐渐加深。

其次,小学生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与竞争中,逐渐形成了以同伴关系为导向的学习动机。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来超越他人,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尊重。

再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对某个领域有天赋和潜力,他们就会以此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四、促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激发兴趣:教育者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探索小学生的内外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探索小学生的内外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探索小学生的内外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动机是影响他们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探讨小学生的内外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一、内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内在动机是指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小学生的内在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他们的学习:1. 增强学习动力:内在动机使小学生对学习感到好奇和兴趣,他们愿意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

当他们对某个课题产生兴趣时,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追求深入理解和掌握。

2. 激发创造力:内在动机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他们会有更多的思考和发问,从而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他们会通过实践和尝试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3. 增强自信心:内在动机的存在使小学生更加自信,相信他们能够学好知识。

他们对学习的艰辛付出并不会因为外部的奖励而减少,相反,他们会更加坚定地面对挑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二、外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外在动机是指通过外部的奖励或者惩罚激励小学生进行学习。

虽然外在动机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对小学生的学习影响较为有限:1. 奖励作用:外在动机可以通过奖励激励小学生的学习。

例如,老师的表扬或者家长的奖励会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但是,过分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使小学生对学习的动机开始转变为追求奖励本身,导致对知识的兴趣减弱。

2. 压力和惩罚:外在动机也可以通过压力或者惩罚来激励小学生学习,例如,家长的批评或者学校的惩罚。

然而,过度的压力和惩罚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

三、内外在动机的结合对学习的影响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1. 奖励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可以作为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小学生培养内在动机。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活动或者游戏,通过奖励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建立自我奖励机制:小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我奖励机制来激发内在动机。

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与教学策略

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与教学策略

1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改变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形成这种动机有其自身固有的动机模式、动机匹配程度和动机格局等。

小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体现:(1)动机强度。

这种动机的强度在小学生中最明显,影响着学习行为的深度和广度,小学生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通常会因周围的学习压力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反映出其内在学习动机的强弱。

(2)动机策略。

学习动机策略是指决定学习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采取什么样的学习行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不采取学习行动。

小学生原有内在的动机策略,具有明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不同原因选择不同学习行动,同时可以找到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行自我提高。

(3)情感属性。

这种动机的情感属性是指学习者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及尝试新的学习行为的情感实质。

小学生原有的动机情感属性是激发性的,他们可以坚持不懈地学习,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乐趣,乐于接受新的挑战,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和毅力,心情舒畅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

2教学策略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行为表现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师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策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适当的目标设定是调节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目标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水平,设定适当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更有动力奋斗,更灵敏地接受学习任务。

(2)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

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对于调节学习者动机有重要作用,课堂氛围应令学生感到愉快、自在、放松,有趣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行动响应能力的发展。

(3)设计有利认知的教学活动。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利用团体活动、个别活动、课堂比赛、分组复习等来开展有利认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知、感知和体验知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相互作用研究近年来,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学习动机是小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而学科发展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小学生学习动机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学科发展的成果。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学科发展。

相反,一个消极的学习动机将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科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家庭的学习氛围以及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同样,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如果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和积极正面的激励措施,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得到有效激发。

二、学科发展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学科发展也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他们将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起更高的学习动机。

学科发展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科发展还与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联系密切。

当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取得进步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更多的信心,并对学习更加有动力和热情。

相反,如果学生在某个学科上遇到困难或者长时间没有进步,他们的学习动机就可能会下降,甚至出现负面情绪。

三、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促进学科发展的策略为了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学生在一个安静、整洁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

小学儿童学习动机与学习动机理论综述在小学阶段,学习动机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而学习动机理论则是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对于了解和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和学习动机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一、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特点小学儿童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孩子们渴望学习、投入学习并且坚持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小学阶段,学习动机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学校氛围、教师教育方法等,因此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2. 易受环境影响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同学的影响、老师的教学方式等,这些外部环境会对孩子们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 发展性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学习动机会随着年龄和学习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变化。

二、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是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各种学习动机理论对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学习动机进行了理论探讨,下面将对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动机理论进行综述。

1. 需求层次理论霍桑德·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较为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之一,该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提出了人们在不同需求层次上的满足才能获得动力,从而驱使其去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

在小学儿童学习中,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卡莱尔和阿特金森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有才能并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在学习中会有成就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们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变化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变化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变化,并探讨对教育的启示。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小学生学科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科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变化对于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是指学生追求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

当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科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学科发展也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因此,学习动机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关系转变1. 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习动机在过去的教育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主要以取得好成绩为目标。

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追求高分数,以期被家长和老师认可。

然而,这种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习动机对学科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出于应试需要,而过度记忆和机械运用知识,而降低了学科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2. 兴趣驱动的学习动机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强调兴趣驱动的学习,并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关注点由取得好成绩转向了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

学科发展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创新能力。

这种转变使得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并在学科中展现出更多的创造力和潜力。

3. 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主、主动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科学习,从而推动学科发展。

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社会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变化的启示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关系变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学生兴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动机。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研究

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研究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成长、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习动机对于小学生学科发展的匹配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科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关系,并分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科发展。

一、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种类型。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产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动力,如对知识的渴望、自主学习的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引导学生学习,如家长的期望、老师的要求等。

理解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对于匹配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1. 内部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内部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匹配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充满热情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科水平。

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灌输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培养他们对各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2. 外部动机与学科发展的匹配外部动机对学科发展的匹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合理的外部奖励和激励措施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的投入,提高学科水平。

另一方面,过分依赖外部奖励和激励可能使学生失去对学科的内在兴趣,从而影响学科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在激励学生的过程中寻求合理平衡,避免外部动机对学科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增强他们对学科的内在兴趣。

2.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具,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供合理的外部激励。

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度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努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但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

4.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科的信任和认同,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学科发展。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及培养激发[摘要]学习动机与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教师明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无疑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学习动机的含义、分类和功能,然后具体阐述了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利于教师把理论付诸实践。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形成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思想道德品质、自我认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动机的形成,是学生内驱力因素和外在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他们刚开始的学习是无目的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开始懂得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由此每个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一般地说,它的趋势是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学习动机发展;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这个过程,反映了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及其整个学习活动的水平。

总体来说,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外部学习动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内部学习动机还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并且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正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

这主要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以及学习环境的特点有关。

这就提示我们,在培养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充分考虑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时”制宜。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导、诱导学生从事一些活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修养、责任心、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生在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身作则、爱生如子,要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品德、性格、知识以及心智活动的积极性不同等因素,以赏识的心态而不是以挑剔的心态对待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每一句话、每一体态都恰到好处地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情感流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我能行”、自信的心态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振双在《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一文中认为,小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还有待发展,而外在的学习动机居于主导地位。

小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有限,容易被新鲜事物的吸引,学习活动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并不大,因而其学习动机不太明确,还没有形成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

但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知识经验会逐渐丰富起来,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会不断地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影响,思维形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此时孩子的内部动机会呈现出上升水平,对学习意义的理解会发生变化,其外部学习动机会逐渐的呈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制约。

a 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小学生在初入学时对周围的人事物以及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有着较强的学习动机,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极为有限,受其影响的学习兴趣也处于发展阶段,求职的欲望受到现有知识程度的影响较小,学习活动本身还不能给小学生带来更大的精神满足,它们的学习兴趣会被岁时遇到的困难所打消,或别其他新鲜事物转移注意力,此时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小学生的内部动机会呈现出上升水平。

b 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学生年龄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儿童期的小学生来说,思维形式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学习动机与社会相联系的程度还不大,然而随着小学生的年龄增长,其外部学
习动机呈下降趋势,老师和家长的不断教育及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才越来越和学习活动有联系了。

D 现在中小学生的动机现状:从总体来说,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缺乏学习的快乐感,内部动力不足,他们需要依靠来自老师及家长的一些外部的奖励或者监督来促进学习。

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

E 现如今,众多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证实了不良的学习动机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傅一平在《设立合理教学目标,激发最佳学习动机》一文中认为,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学习动机的原因有很多,而从总体上来看是由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学生家长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方法有所欠缺,有很多家长利用金钱、物质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却容易让孩子走进误区,孩子们会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得到这些物质满足,而不是因为自己对学习的热爱,这会导致孩子的内部动机变得更弱,。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开始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回报祖国、回报父母,内部学习动机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师与家长过更多的是从外部压力的角度引导自己,而实际上用表扬、肯定这些方式其实对孩子来说更适用。

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学习内驱力和诱因2个条件,即学生的学习行为既可源于内部动机也可源于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相比,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并评估自己的学业表现。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的用心学习。

因此,了解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外学习动机的发展变化,对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B 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

外部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先降后升发展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外部学习动力多以物质为主,当他们对物质奖励不感兴趣的时候。

他们便逐渐过渡到了以外在精神鼓励代替物质奖励做为动力,这种精神鼓励渐渐在他们的学习中加大了比重。

C 中小学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的内外学习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内部学习动机的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外部学习动机。

这可能由于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对家长来讲都是捧在手里的宝贝,在学生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所以她们不需要为了得到“好东西”而很努力的取得好成绩。

这可能就导致了学生外在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新课改政策的提出,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
积极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其内部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体而言,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附属内驱力, 他们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师和家长的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 ,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逐渐减弱 ,与此同时 ,自我提高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的比重逐步得到增强。

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都充分证明, 内因性动机和外因性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其学习行为产生最佳的推动作用。

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适当利用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等外因性动机的作用 , 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把学习当做自觉的需求, 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 2]
二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

王有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

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表现出由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成就性动机的强度渐增特点,成就性动机处在较高位置。

林文智对 2年级和6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

李炳煌对中小学 3—11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余水运用周步成教授主修的《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对5、6年级学生的测验结果发现,小学高
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偏低,并且与学习适应性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探讨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了解学习动机不同侧面在不同年级上的表现。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这一现象.按-般的看法.丰要是认为儿童的好奇心减少,老师不受学生欢迎.教法陈旧以及课程未能与学生的能力兴趣相吻合等。

而按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来看:(1)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认为努力是好学生的主要条件。

(2)低年级学生虽然将能力与努力看得同样重要.但考试失败后并不感到羞愧。

(3)小学高年级学生因经过多次竞争的成败经验后.逐步认同能力而不认同努力的态度.是影响其以后学习
动机强弱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成败经验做台理的反省与归因解释,进而辅导学牛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努力与身心状况等)并认识学习环境(包括教师态度与其他同学相比较等),从而促进教学(如调控教材难度、放低目标和要求等)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小学车学习动机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阳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受直接因素的影响,比如.某门课生动、有趣、好玩,就喜欢学:自己得到教师家长的赞赏.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认同.就喜欢学习。

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增多.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电不断增强.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索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并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
持久的学习动力。

因此,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就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

同时,对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促使小学牛学习动机逐步由模糊到清晰、由弱到强、由外部学习动机向内部学习动机的转化,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向上地发展。

3.小学生喜欢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调查数据中反映出实施新教材、新教法的二年级学生更喜欢目前课改的教学方式。

因而,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方法要灵活.才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而走探究,从而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学生动机自然也就得到培养。

可以说学生凶有求知兴趣而学习.因缺乏求知兴趣而逃学。

这啦明学习动机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离开教学活动,学习动机就无从产生。

为此,我们应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做到以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以新奇诱导学生探索新知,以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单,以方法策略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