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下册科学全册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
教学章节及内容概述1. 第一章: 感知光的性质和光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第二章: 了解光的传播、颜色和反射。
3. 第三章: 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测量。
4. 第四章: 认识电池、电线和灯泡。
5. 第五章: 了解电的导电性和开关的使用。
6. 第六章: 了解平衡和不平衡力。
7. 第七章: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运动的规律。
8. 第八章: 了解水、空气和土壤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和策略- 利用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 运用生活实例和练题,帮助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或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2. 提供基础知识:通过展示图表、实验或讲解等方式,介绍新的科学知识点。
3. 学生参与: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或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 巩固和拓展:提供额外的练或小组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知识检测或评价。
教学评价和反馈- 利用小测验、课堂讨论或作业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和进一步加强研究。
-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自主研究能力的提高。
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科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
- 相关实验装置、示意图和教具。
- 其他参考书籍和在线资源,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材料和辅助教学。
其他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和卫生。
-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以上是教科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概要和教学指导,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和实施。
祝教学顺利!。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一、教学内容第五章《生物的繁殖》1. 植物的繁殖2. 动物的繁殖第六章《环境和资源》1.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2.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和动物繁殖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与生物关系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3. 了解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繁殖过程及其特点环境与生物关系的理解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繁殖方式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图片、资源图片等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植物种子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繁殖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动物的有性繁殖过程,使学生理解繁殖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繁殖现象,并进行分享。
4. 知识拓展介绍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5. 资源分类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讨论如何节约资源。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繁殖植物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动物繁殖:有性繁殖2. 环境与生物关系3. 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种植物的繁殖方式。
举例说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怎样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 答案: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无性繁殖的嫁接、扦插;有性繁殖的种子繁殖等。
环境与生物关系:如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也会影响环境等。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非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物繁殖过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目录一、教材概述1.1 教材特点1.2 教材结构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3.2 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4.1 教学准备4.2 教学步骤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5.2 教师评价六、教学反思一、教材概述1.1 教材特点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采用了教科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该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图文并茂的插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探索科学的奥妙。
1.2 教材结构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为“快乐的春天”、“大风吹”、“冷不拉净的自来水”、“生活的能量”、“万有引力”、“天体的形状和变化”、“电能”和“化学变化”。
每个单元包含了知识讲解、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和综合评价等环节。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熟悉并掌握每个单元的重要概念与原理,了解相关科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并能够理解实验结果和现象。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2.3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a. 科学原理和概念的教授与理解。
b. 实验探究的引导和操作方法的讲解。
c. 学生的实践活动设计。
3.2 教学难点a. 复杂实验的操作步骤与结果分析。
b. 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c.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教学准备a. 熟悉教案内容,理解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b. 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
c. 准备相关教具和实验用品。
4.2 教学步骤a. 导入环节: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思考和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器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位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汗青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XXX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甚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位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进程与办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办法研讨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进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版本:2022春教科版年级:五年级下册科目:小学科学学校:实验小学教师:XXX时间:2022年2月目录一、2022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页--8页)二、2022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8页--117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种子发芽实验船的历史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用浮的材料造船绿豆苗的生长用沉的材料造船蚯蚓的选择增加船的载重量当环境改变了给船装上动力食物链和食物网设计我们的小船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四单元热地球——宇宙的奇迹温度与水的变化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水的蒸发和凝结珍惜水资源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解决垃圾问题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合理利用能源热在水中的传递让资源再生哪个传热快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做个保温杯2022年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班级日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二个班,共120人,其中男59人,女61人。
本人是新接手五年级教学,通过第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态势较好,这对科学教学的实施有很好的基础,学习也比较认真,但科学课堂常规、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二、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
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
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
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材料、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知识,进行例题讲解;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控制好时间,避免拖延。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帮助他们完善知识体系。
四、情景导入
1.利用生活实例、故事、疑问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要简洁明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避免离题;
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板书设计;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
1.明确各章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键知识。
2.基因与DNA的关系:应通过生动的比喻、实物模型等手段,让学生理解基因是DNA上的一段序列,控制生物的性状。
4.第四章《力的作用与机械》:第1节《力的作用》、第2节《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遗传与变异、环境与生物、光的传播与现象、力的作用与机械等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光的反射与折射、简单机械的原理。
3.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理等三个科学学科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物体运动、天地万物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物理原理解析物体的运动。
3.了解并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学会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案按照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并给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单元一: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一课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第二课动物的生存环境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三课动物的运动和觅食行为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觅食行为,理解其适应环境的原理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四课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五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第六课植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能力单元三:力和运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七课力和运动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和效果第八课物体的运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第九课利用力使物体运动运用力推动物体的运动,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单元四: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课能量与物质的转化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第十一课电能与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能的特点和电能转化的方式,理解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单元五:地球与宇宙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三课地球和月球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第十四课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方式和效果,探究地球的季节变化第十五课星星和星座了解星星和星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提高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单元六:人类与地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六课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保护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保护的影响第十七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第十八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教案提供了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神奇的磁铁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2. 简单电路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电路的连接方式3. 光与影子光的传播与反射影子的形成与变化4.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与影响因素5. 动物与自然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磁铁、电路、光与影子、声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铁的性质与分类;电路的连接方式;光的传播与反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回形针等磁性材料;电灯、电池、导线等电路元件;镜子、光源、屏幕等光学器材;音叉、共鸣箱、鼓等声音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磁性材料吸引铁钉、回形针等,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性质;演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感受电路的神奇;利用光源、镜子、影子等,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敲击音叉、共鸣箱等,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磁铁的分类、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电路的组成、原理及连接方式;解释光的传播、反射现象及影子的形成;分析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及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4.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难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性质与分类;2. 简单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式;3. 光的传播与反射;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1节植物在我们周围第2节动物在我们周围第3节空气与我们的生活2. 第二章动物与植物第1节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2节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第3节生物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2.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尺子、称重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
3. 教学过程:(1)植物在我们周围1. 介绍植物的特点及分类。
2. 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和记录。
(2)动物在我们周围1. 介绍动物的特点及分类。
2. 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进行分类和记录。
(3)空气与我们的生活1. 介绍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2. 学生进行空气质量的检测实验。
(4)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2. 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
(5)动物的生长与繁殖1. 介绍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2. 学生观察动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记录。
(6)生物的多样性1. 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制作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概念、观察记录表格等。
2. 板书形式:采用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家长协助,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实验。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行为特点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4. 地球上的资源与能量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动物的运动方式、行为特点及植物的生长、繁殖过程。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资源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行为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讨论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例题讲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动物的运动方式与适应环境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繁殖方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3. 随堂练习判断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选择题: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填空题: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题: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4. 课堂小结概括生态系统、动植物特点、能量流动等知识点六、板书设计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行为特点3. 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繁殖方式4.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说明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描述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分析它如何适应环境。
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2. 答案:食物链:草→兔→鹰。
生产者:草;消费者:兔、鹰;分解者:细菌、真菌。
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游泳、飞行等。
适应环境:如鱼类的游泳适应水中生活,鸟类的飞行适应空中生活。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株发育、开花结果。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溶解与扩散物质的热胀冷缩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太阳系及其成员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来源与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如溶解、扩散、热胀冷缩等;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认识太阳系及其成员;掌握能量来源、转化及守恒定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显微镜、放大镜等;实验器材、化学试剂等;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能量转化演示仪器。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等;生物、地理、物理等相关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讨论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等;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讲解,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实践活动:开展生物观察、物质实验、天文观测等实践活动;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实践能力。
回顾所学知识,梳理重点、难点;强调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2. 知识框架:生物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与宇宙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填空题;物质变化判断题;地球运动选择题;能量转化计算题。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1 基因与遗传1.2 变异与进化1.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第2章《环境与生活》2.1 环境问题2.2 人类的环保行动2.3 绿色生活3. 第3章《光与影子》3.1 光的传播3.2 影子的形成3.3 眼睛与视觉4. 第4章《电与磁》4.1 电流的产生4.2 电路与应用4.3 磁现象与磁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操作2.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方式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遗传和变异实验器材环保实验器材光与影子、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本彩色笔光与影子、电与磁实践操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讨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行动。
通过观察光与影子、电与磁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讲解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参与。
设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
2. 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遗传和变异、环境问题、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原理和现象。
3.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如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和变异。
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如设计家庭环保计划。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态系统及其组成2. 动物的一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繁殖与生命周期3. 植物与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光的适应性4.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对光的适应性。
3. 培养学生探索电与磁现象的兴趣,掌握电流、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电与磁现象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认识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及光合作用的理解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模型、图片植物生长观察装置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植物生长记录本电与磁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特点。
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生活中常见的电与磁现象为例,引发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组成。
结合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过程,阐述生命周期的重要性。
深入剖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及电与磁现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设计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曲线图。
进行电与磁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板书:生物的分类、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作用2. 动植物生命周期板书: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适应性3. 电与磁现象板书:电流的产生、作用磁场的特点、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选择题、填空题。
动植物生命周期相关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朝阳小学王传广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2CY系列齿轮油泵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KCB铜齿轮泵(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齿轮泵KCB-200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ZYB-33.3A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
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ZYB齿轮渣油泵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说明: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究的方向,建议回避。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ZYB-B型可调式渣油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材料收集:用小袋子把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装好,并补充大小轻重相近的萝卜、橡皮各一,以便下节课ZYB系列渣油泵各组实验使用。
教学后记: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搅拌站渣油泵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
小组实验三: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可调式渣油齿轮泵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说明:两次排列,隐含着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作为下面活动的契引,故不专门安排记录单,仅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体位置上移沉的物体位置下移即可。
)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建议:为了减少教师准备材料的辛苦,此活动也可以只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类和立方体类,在完成自己组的实验后可以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既可提高活动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小球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立方体1号2号3号4号5号我们的发现:预测结果3、小组领材料,实验观察,记录分析。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ZYB煤焦油泵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小瓶子沉浮实验报告单第()小组小瓶子状态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沙子数量说明:沙子数量可用无、一点点、较ZYB煤焦油泵多、装满来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体积的大致分数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