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读后感1200字
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雅舍小品读后感(精选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1我最近刚阅读了《雅舍小品》。
这本书是梁实秋先生1939年在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的结集。
当时,刘英士在重庆办《星期评论》,邀请作者写稿,作者用笔名一连写了10篇,即名为“雅舍小品”。
刊物停办后,他又写了10篇。
战事结束后,作者又应张纯明之邀,继续以“雅舍小品”的名义在《世纪评论》上陆续发表了14篇小品文。
本书全部收录了这些文章。
“雅舍”虽然是一栋陋居,但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写来,却是如此的美丽而优雅。
一个人有许多方面可以表现他的才华。
画家拉斐尔不是也写过诗吗?诗人但丁不是也想画吗?“雅舍小品”不过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面。
许多人喜欢他这一面,虽然这并不是他的全貌。
梁实秋先生还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独立完成莎剧莎诗汉译工程的翻译家。
从《雅舍小品》中,我读到了梁实秋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雅舍小品读后感篇2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
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
《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
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
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
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
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
雅舍小品读后感7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7篇《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
以下是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经过修缮后的雅舍显然不会再有“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的景象出现,但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陈列柜中摆放着的旧物以及梁老笔下供他酣睡读写的一几一椅一榻却依然在静静的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关于雅舍可爱的个性。
刘禹锡《陋室铭》中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居于繁华闹市里的雅舍,因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显得分外不同,而梁老所著《雅舍小品》读来更是别有风味。
文房四宝、结婚典礼、我看电视、理发、洗澡、垃圾……以前从未将这类词与散文相联系过,却在看完“人间烟火”这一辑中得到感悟,原来散文也可以如此接地气。
而读“世情百态”这一辑时,又仿若在和一个老友或是长者闲谈,亲切却也受益匪浅。
看“故都乡情”,听梁老将故都的风情娓娓道来,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身处异乡的游子内心对家乡的思念。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
”梁老在《信》这一章中如此写道。
书信作为最温柔的艺术,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但如今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聊天工具层出不穷,我们在享用着网络便捷的同时却也很难再感同身受“从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唯美画卷。
若偶有闲心,执笔书信,你最想写给谁呢?远方的亲人,心中的那个他,还是昔日的同窗好友……离开校园已有一年多时间,但翻看到《同学》这一章时仍有莫名的情绪触动着我。
文中梁老提及同窗共砚的深厚情谊,谈到令人记忆犹新的同学外号,感慨走出校门,各奔前程后的所遇种种……读着读着便勾起了我对校园、对同学的记忆。
小学同学像是玩伴,嘻嘻闹闹,互相见证彼此的成长;中学同学像是战友,一起熬过中考、高考的磨砺,更有革命的情怀;大学同学像是伙伴,相伴走过青涩,迈向成熟;离开校园后,同学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通讯录中一直保存着电话号码却甚少联系,但却丝毫不会影响“同学”这个词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
雅舍读后感范文5篇
雅舍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2017年6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实秋。
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对生活琐事的感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雅舍》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雅舍读后感偶然路过城东拔地而起的新楼盘,身边的大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起房子。
一会儿是某某小区环境好、价格公道但地段偏远,一会儿又是某某楼盘地处黄金地段却又实在太贵云云。
他们谈得起劲,而我却有些不以为然。
近日偶读梁实秋先生散文《雅舍》。
也不知为何,就忽然觉得大人沾了些铜臭气息的谈话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莫大讽刺。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还处于抗战中的中国四川,身陷困境的千万中国老百姓等待着从苦难的深渊中被拯救出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梁实秋几经辗转,住进了所谓的“雅舍”。
他笔下的那座“雅舍”可能与我们印象中的不大一样。
我想象中的雅舍应该是整洁明亮的,不需要那些华美的装饰与累赘,越简洁越好。
可事实与我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在梁先生笔下,“雅舍”只有用火烧过的砖孤零零的四根砖柱,上面再加个木头盖子,光是想想,就觉得寒碜。
最可怕的是夏天,“夏蚊成雷”在这里变成事实,“当别处蚊子早已偃旗息鼓之时,这儿的蚊子则格外猖獗,偶不留心,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粒般……”不光有蚊子,白日里隔壁传来的各种声响也逼疯人,晚上还有老鼠出没,各种磨牙声抑或是其它声响更是层出不穷,搅得人不得安宁。
更可怕的是下雨天,屋顶到处都是湿印,屋顶灰泥崩裂,弄得满屋狼藉亦不足为奇。
梁实秋先生所言之处说的皆是“雅舍”的简陋,却丝毫不令人觉得有多丑陋,反而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所谓“室雅何须大”,大致就是如此。
与梁先生苦中作乐的精神相比,被王国维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的相国公子纳兰容若就显得太过消极。
身为相国之子,父亲与家族权倾朝野,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却成日闷闷不乐,就连词作的风格也大多是伤怀之作。
稍作对比,高下立见。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一)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
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
其实,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生的人生。
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
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
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
在《雅舍小品》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图,以平常心写平常事,但总能搔到生活的痒处,寓庄于谐,使读者有所启迪。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5篇《雅舍小品》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初读《雅舍》,我不禁被那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平和冲淡、乐观阔达之情深深感染了。
于是,在这个喧闹的尘世,我也痴痴幻想着有这么一处安放心灵的“雅舍”。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大概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这处“雅舍”有着不同程度的渴望。
在此,“雅舍”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物象,而是能给人以旷达乐生、从容优雅心境的心灵之“家”。
其实,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并不雅,实在是一个典型的陋室,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嶙”,但它却安放了先生的心灵,安放了先生的人生。
在雅舍中诞生的闲适的小品文,更是给了万千国民以现实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慰藉。
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他的雅也不是那种洗却了人间烟火气的雅,而是带着暖烘烘的生活气息、让人觉着亲切的雅。
更可贵的是:其雅与其俗都发自真性、生自真情,毫无造作与牵强。
梁实秋毫不吝惜地将眼光投向世俗的人生和社会,在散文中包罗了男女老少、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等最普通的题材,用恬淡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环境,以平和心境来品味世界和人生,于质朴平凡的生活中取材,把生活当艺术精雕细镂,从中透出生命的精彩和智慧的光芒。
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梁实秋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雅舍小品》给予我最突出的印象也正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讽刺散文在几位大家的笔下格调风格各异,鲁迅讲求辛辣干脆,周作人则湛然和蔼,梁实秋更注重智慧的开掘,诙谐幽默,嘲讽而不乏宽容,他总是用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以超然的目光审视社会世相、人生百态。
又以一种幽默、闲逸的心态冷静地审视、玩味之,其中既有儒家的冲和,又有老庄的通达,也有佛禅的超脱。
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五篇
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五篇《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读《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五篇(一)《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
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
有些幽默。
总惹来无奈一笑。
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
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
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
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
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
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
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
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
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
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
”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
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
写得很真实。
如“音乐”疑问。
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
”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
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
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精选4篇)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雅舍小品读书笔记(精选4篇)关于对雅舍小品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篇1《雅舍小品》是现代著名作家梁实秋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其从1940年到1967年间所写的散文随笔。
这些文章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雅舍小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梁实秋的文笔所吸引。
他的文章语言简练、流畅,富有韵味,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智慧。
同时,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探讨了许多社会、人生、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
他的文章时而轻松幽默,时而深沉犀利,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例如,他在《幽默》一文中阐述了幽默的力量,指出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可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和尴尬;在《年龄》一文中则探讨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被岁月所困扰。
除了文章本身的价值,我还深刻感受到了梁实秋的人生态度。
他以冷静、客观的视角看待世界,不盲从、不妥协,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同时,他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态度也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总之,《雅舍小品》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展现了梁实秋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智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篇2《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集,由林语堂作序。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于梁实秋在台湾的居住地“雅舍”中,对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梁实秋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文字简洁、幽默、富有哲理,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雅舍》,它描述了梁实秋在台湾的居住地“雅舍”中的生活和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大全
Remember, only your smile can make you find light in the endless darknes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雅舍小品读书笔记大全雅舍小品读后感1“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这是冰心老人写给梁实秋先生的。
梁实秋先生确也像一朵花儿一般,不但有色香味,更一定有才情。
一页页静读,似乎就如欣赏了这一朵花。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散文,内有四集。
小品广涉世态,内涵丰富,幽默风趣。
台湾关过煊先生以“温柔敦厚、谑而不虐、谈言微中、发人生醒”十六字来评价梁实秋的散文。
卷首篇《雅舍》即描述了雅舍即作者的“陋室”,在公路旁,无门牌,不便于投递信函,于是用朋友的名字起名“雅舍”并书之于一木牌上。
而旁人所见“一桌一椅一榻”,不免戏虐何来雅致?然作者看来“能读能写足矣”,“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有可爱。
”雅舍的个性在哪呢,那都是作者所赋予的可爱。
“‘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拒不从俗。
”雅舍至之于作者是心灵家园,精神归属,那是一种对于生活百态的静默和从容,是达观,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敬畏。
现代的人们很多都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
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
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
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
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
2023雅舍小品读书笔记9篇
2023雅舍小品读书笔记9篇雅舍小品读书笔记1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
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
雅舍,是作者的故居。
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
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
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
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
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
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
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
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
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
”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2最近在品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
梁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渗透了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
一件很常见的小事,在他笔下写的风趣幽默,妙笔生花,整本书典雅中见质朴,凝练中透真知,旁征博引,学富五车,让我好生佩服。
开篇的第一章名字是雅舍,这个“雅舍”,“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雨滴。
”进得屋来仍需上坡,还有破人安宁的老鼠和蚊子,“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雅舍小品》的读后感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1】首先感谢张思东学长对我文学上的支持,赠予我大量书籍供我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为其一,当然,张思东学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
初捧此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写作背景,1946年,因为战乱,梁实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庆北碚一栋筑在山坡上的房子。
烽火连天,人心未定,实秋不写“与抗战有关的”,用笔名给当时的某报写专栏。
至于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实并非文人自拔雅兴,强冠雅名,实则是当时那栋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为了方便邮差,便命名雅舍。
读此书作品,谈不上宏大的行文逻辑,但却清新自然,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琐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写: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
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有趣味,令人读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
梁先生成长于北京,也去过西洋。
国人的劣习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见也遇了不少。
但他既不大骂中国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来掩饰私底下的自卑。
他只是平平静静的说,悠悠缓缓的说,把所有好的坏的都说成谐趣小文,有自嘲,有宽容,即便是讥讽也充满善意。
所居雅舍,其实“篱墙不固,门窗不严”,甚至还有鼠子乱蹿,蚊虫骚扰,对此,梁先生对此也“没有法子”,但在他笔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蹿,跟梁先生捉起了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让梁先生颇感“蚊”风之盛,意外发现这雅舍之内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驱逐,还诙谐道“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住在雅舍”,让读者顿生疑窦,与鼠斗,与蚊战,也能打出风采,打出风格来?随后,梁先生笔锋一转,对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顿让人觉得涓涓细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落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5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5篇)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舍小品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
《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
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
雅舍,是作者的故居。
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
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
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
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
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
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
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
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
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
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
”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雅舍小品读后感2近来,有幸拜读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小品》,其中有一篇散文是《谈话的艺术》,读了这篇散文后,我深深地觉得谈话的礼貌。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何况谈话,如果距离进了就会不小心把唾沫喷到别人脸上,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
雅舍小品的读后感写《雅舍小品》的时候,梁实秋已近不惑之年,各方面修养较为深厚。
小时亲炙故都风情,身经兵乱之灾;年轻时幸逢“五四”新潮,眼界大开,个性张扬,又漂洋过海,游学美国,领略异域风物,饱尝离愁别绪;回国后涉足社会,南来北往,看够了世事变幻,尝遍了人生五味,见识日增,年事渐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中年,春华消退,秋思老成,委实能够“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了。
梁实秋不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有真才实学。
清华8年的正规教育打下了他国文、英文坚实的基础,清华文学社的活动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才能;留学3年又主修英美文学,师从新人文主义批评家白璧德教授,青春的浪漫才情受到古典理性的洗礼而获得升华;学成归国后,历任南北数所大学教授,编过《新月》等报刊,卷入文坛风波,从事文学批评,讲授英美文学,译介莎翁戏剧,堪称才学过人,诗书满腹。
因而,中年时代的梁实秋,可说是才学识兼备,积累丰富,修炼到家,不鸣则已,一鸣自能惊人。
其学养、阅历、性情、气度,就充分体现在《雅舍小品》之中,他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大家的位置,就是从这里开始奠基的。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作者的情趣之雅,飘飘然有出尘欲仙之感。
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则满室狼藉的镜头,回到雅舍之陋,对比如此之鲜明,令人忍俊不禁。
在谈感受时作者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其间自然存在着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但更多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豁达乐观、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雅舍小品》读书笔记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1读完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谈到写字,从古至今,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字的用处也特别大。
所以,写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毛笔是十分通用的一种书写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写艺术——软笔书法。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毛笔的身影了。
正如这篇文章所说:“自来水笔代替了传统的毛笔,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仔细一想,文章说的没错,随着社会节奏地加快,毛笔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是,毛笔虽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失去这么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相对钢笔、水笔等等,毛笔有更多的书写艺术,也有许许多多的形体。
可以说,毛笔是我国书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丢下毛笔去用水笔。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2《雅舍小品》正如此书封面语,它里面是满满一本谈话的艺术。
初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注意到时间的白驹过隙,以及作业还有很多。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无足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络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
无论是痰盂还是萝卜汤,是吃相还是头发,是狗肉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他八十年的阅历,举足轻重地作出洋洋洒洒数千的言而有物的文章。
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脱口而出已是浑然天成。
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这么突兀的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两眼弯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
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停滞不前;他骂,我也骂,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冷嘲热讽、嬉笑怒骂,像凛冽的冬风,奔流的江河,柔软却蚀物无声。
雅舍小品读后感_雅舍小品读书笔记五篇
雅舍小品读后感_雅舍小品读书笔记五篇《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
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饶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
关于《雅舍小品》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雅舍小品》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雅舍小品读后感1读完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中的《写字》一篇后,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从古至今,需要写字的地方特别多,字的用处也特别大。
所以,写字一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毛笔是十分通用的一种书写工具,所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写艺术——软笔书法。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很少能见到毛笔的身影了。
正如这篇文章所说:“自来水笔代替了传统的毛笔,写字一道,渐渐地要变成‘国粹’了。
”仔细一想,文章说的没错,随着社会节奏地加快,毛笔已经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可是,毛笔虽然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失去这么一份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相对钢笔、水笔等等,毛笔有更多的书写艺术,也有许许多多的形体。
可以说,毛笔是我国书法的化身。
如今,更多的人丢下毛笔去用水笔。
从中,我们等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雅舍小品读后感2感觉梁实秋的散文,挺有周作人“闲话式”的感觉。
只不过梁实秋的散文更多的是针对社会中一些常见的加以幽默,有点辛辣的讽刺。
像《理发》,《握手》,《洗澡》之类的。
其中的一篇《旁若无人》让我想起上次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自己旁若无人的事。
文中说,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
在你聚精会神的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
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
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
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范文5篇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为若干小篇,每篇都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态,各地美食。
当我捧起它的时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响了我写作甚至人生,极其重要一课的上课铃。
这节课的第一讲是真实朴素。
作者尽取材于真实生活,例如说“拥挤”、“讲价”。
他没有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浮夸,也没有为了生动而添油加醋。
平平淡淡间,自有些许幽默诙谐。
关于讲价“童叟根本也不见得好欺侮,而且买卖大半是流动的,无所谓主顾,不讲价还是不过瘾,不七折八扣显得买卖不和气,交易一成买者就又会觉得上当。
”这可谓是真实揭露了做买卖的的现况,所谓“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确不符现世,让他一语道破,不由得令人莞尔。
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自会有一股亲和力,大家身边的人和事,当然强于胡编乱造。
与其以词汇的堆积罗列哗众取宠,不如以亲身所历的实事打动人心。
与其说:我此题是否够吸引人,是否有的写;不如说:我此题是否真实,是否是我曾经历过的。
这是我常犯的错误,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轻一代人的通病。
没有亲身经历,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实,少份虚假,岂不是好?这节课的第二讲是细致观察。
例如他讲拥挤:“既上车之后,不消说可以听到下列各种的呼声:‘哎呦!你看看我的脚’‘别挤哟!’‘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没得办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这般细致的描写,光凭想象可是达不到的,“汽车尚未停稳,一群人蜂拥而上,结果是车上的人不得下来,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阵混战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来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
然而费掉‘民力’不少。
”细致地观察品味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写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乱七八糟地瞎想。
当你致力于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时,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平时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范文5篇
关于雅舍的读后感范文5篇拜读梁实秋的《雅舍》,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暂且不看《雅舍》,我们先看看刘禹锡要想表达什么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雅舍小品读后感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为若干小篇,每篇都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态,各地美食。
当我捧起它的时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响了我写作甚至人生,极其重要一课的上课铃。
这节课的第一讲是真实朴素。
作者尽取材于真实生活,例如说“拥挤”、“讲价”。
他没有天马行空、天花乱坠的浮夸,也没有为了生动而添油加醋。
平平淡淡间,自有些许幽默诙谐。
关于讲价“童叟根本也不见得好欺侮,而且买卖大半是流动的,无所谓主顾,不讲价还是不过瘾,不七折八扣显得买卖不和气,交易一成买者就又会觉得上当。
”这可谓是真实揭露了做买卖的的现况,所谓“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确不符现世,让他一语道破,不由得令人莞尔。
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自会有一股亲和力,大家身边的人和事,当然强于胡编乱造。
与其以词汇的堆积罗列哗众取宠,不如以亲身所历的实事打动人心。
与其说:我此题是否够吸引人,是否有的写;不如说:我此题是否真实,是否是我曾经历过的。
这是我常犯的错误,我想它很有可能也是年轻一代人的通病。
没有亲身经历,是做不出好的文章的,正如人生,待人多份真实,少份虚假,岂不是好?这节课的第二讲是细致观察。
例如他讲拥挤:“既上车之后,不消说可以听到下列各种的呼声:‘哎呦!你看看我的脚’‘别挤哟!’‘喂,你趴在我的身子上了!’‘没得办法!’‘你倒是拉住上面的把手啊’”这般细致的描写,光凭想象可是达不到的,“汽车尚未停稳,一群人蜂拥而上,结果是车上的人不得下来,下面的人也不得上去,一阵混战之后,上面的人倒是下来了,下面的人除了儒弱文雅的之外到也都上去了。
然而费掉‘民力’不少。
”细致地观察品味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写作更有素材,而不是乱七八糟地瞎想。
当你致力于观察生活的一点一滴时,你会发现很多很多平时未注意到的有趣的事情。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读《雅舍小品》,深感梁实秋的散文具有一种以雅为本、俗中透雅的艺术品格,他的俗不是一味的大红大紫的俗,而是以雅为骨子的、充满智慧的俗。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1最初得知这本书时,我便是对‚雅舍‛二字产生了兴趣。
听爸爸说,那里并非‚雅舍‛,反倒堪比刘禹锡的‚陋室‛了。
而在我看完了序章----或者是那一章中梁实秋先生对"雅舍"的评价,不禁失笑。
虽题为"雅舍",却在文中坦言道,"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但刘禹锡之《陋室铭》,虽题为"陋室",却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两者相较,倒不知是谁谦逊了。
梁实秋先生语言幽默,几乎全片贯彻了"讽刺"二字。
看到后来,我几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每每看到标题上的事物,便下意识地认为这章又是要拿它开刀了。
有个人曾这样评价过,‚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
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
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
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
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
’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我感觉我和他的想法几乎一致。
之前也读过王小波先生的《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散文集。
如今品读《雅舍小品》,竟隐约感觉二者之间有些相似之处。
只不过觉得王小波先生语言太过严肃,反倒不及梁实秋先生毒舌的魅力了——令人无奈一笑,却趣味盎然。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梁实秋雅舍小品读后感2“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雅舍小品读书心得
雅舍小品读书心得2020雅舍小品读后感1《雅舍小品》是一本杂文集,《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
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
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
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
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
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
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
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作者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至台。
历任台湾师范学院英浯系主任、英语研究所教授、文学院院长、国立编泽馆馆长。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读《雅舍小品》有两点体会:一是要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雅舍小品》体现了梁实秋的语言功力,寥寥数句就能把意境勾勒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那种情景。
例如全集开篇的《雅舍》一文中对雅舍夜景的描写“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7、8个短句就把雅舍夜景的寂静、优美,动和静的交融呈现到你面前,让美感扑面而来。
同时,作为文学评论家,梁实秋一直认为,文学批评不是鉴赏,而是判断。
他说,“判断有两层步骤——判与断,判者乃分辨选择之功夫,断者乃等级价值之确定,其判断的标准乃固定的普遍的。
《雅舍小品》 梁实秋读后感
Prevention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a crisis.(页眉可删)《雅舍小品》梁实秋读后感篇一:《雅舍小品》梁实秋读后感正如此书封面语,它里面是满满一本谈话的艺术。
初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注意到时间的白驹过隙,以及作业还有很多。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无足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络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
无论是痰盂还是萝卜汤,是吃相还是头发,是狗肉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他八十年的阅历,举足轻重地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__。
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脱口而出已是浑然天成。
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就这么突兀的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两眼弯得像月牙,笑得很自在。
他笑,我也笑,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停滞不前;他骂,我也骂,不带一丝烟火气的冷嘲热讽、嬉笑怒骂,像凛冽的冬风,奔流的江河,柔软却蚀物无声。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
首先是__中频出生僻字和成语,更加准确,更加精炼,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__增色不少。
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5000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
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__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我的同学们焦虑的思考如何给读后感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给__加分时,“读后感”三个字已经概括了一切。
除了作文,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这是一本好书,我愿意在空闲时想起他,愿意吃撑时站着阅读他健胃消食,愿意在出远门第一个想起他,愿意向朋友推荐他,愿意在作文山穷水尽时翻翻他,这也许就是对他最大的崇敬。
篇二:《雅舍小品》梁实秋读后感假期,作业真少,整天无所事事,好不无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小品》读后感1200字
八十年代以前,内地人最早知道的梁实秋,更多地是站在鲁迅对面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批判的“资产阶级的走狗”。
诚然,出生于富足之家的梁实秋在其思想中有别于很多以“唤醒国人”为已任的作家,但其实早期的梁实秋亦有些愤世的,曾与郭沫若、闻一多走到过一齐,只是后来思想趋于平和,近于循世了。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以擅长写幽默风趣的“闲暇小品”而闻名于世,读他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
梁实秋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
冰心先生曾这般评价:“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
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
《雅舍小品》能够出四十多版,并被推荐为“一生要读的中国历史100本书”之一,笔者认为,得力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雅”。
《雅
舍小品》的“雅”表现在其知识性和思辨性上。
梁老可谓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
单举一例我们就会清楚:《手杖》中有引自古希腊悲剧的谜,有引自“礼记”,引自杜诗的。
短短千把字的小品,引用竟达七次之多。
诗、经文、剧本无所不包,学识的渊博令人惊叹。
《雅舍小品》中几乎篇篇有引用,尤其中外古典作品极多。
作者顺手拈来,形散意远,旁征博引,知识密度极大,增加了作品的欣赏价值,这一点和钱钟书先生有相似之处。
梁实秋对当时的“新生活”运动“刺”得极其隐晦精彩。
1
如《洋罪》中作者不加“打倒”地举例:1.人数十三谓不吉利;2.划火柴点纸烟,只点二人,不可点三人;3.朋辈对饮有高杯碰杯之谈。
还有订婚广告的恶作剧,万愚节的玩弄笑语等所谓的新生活。
这里作者不加痛斥,只是让读者在这些可笑的例举中辨别这种一味地搬弄是非的新生活的可笑之处。
《退休》中描写了“该退休的不退休”的原
因是“何况一旦投闲置散,一呼百诺的炫赫的声势固然不可得,甚至于进入了‘出无车’的状态,变成了匹夫徒步之士,在街头巷尾低着头逡巡,疾走不敢见人,那情形有多么惨,一向由庶务人员自动供应的冬季炭盆所需的白炭、四时陈设的花卉盆景、乃至于琐屑如卫生纸,不消说都要突告来源断绝,那又情何以堪。
”梁实秋先生揭露了这些平常而又普遍存在的事实。
通过他敏锐的眼光,独到深刻的见解,以雅致的笔触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描写。
梁老曾在札记中引用一位英国批评家的话说:“任何人都可以用戏剧的腔调念出一段剧词,或是踩上高跷来发表自己的思想;但是用简单而适当的语文来说话写作便比较困难了。
”《雅舍小品》的风格大概也正在这番话的意思里,一路读来,雅趣横生,颇有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让人恬静之余,品位良多。
雅舍小品艺术特色
1.《雅舍小品》中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小品,虽是「随想随写」,但写来清新隽永。
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
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饶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
可见作者独有的智慧和过人的洞察力。
2.《雅舍小品》所写的题材虽属於生活琐事,但写来却不会淡如白开水,也不会板滞如流水帐。
梁实秋的散文能在平凡中显真诚,於小节处蕴含哲理,是智慧之作。
他的文章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却令人在最短时间内去体会人生,参悟智慧。
他的文章,亲切易读,任何年龄的读者,都会在他那圆熟、幽默和趣味的文字功力上获益。
3.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又精研西洋文学,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西方随笔式的从容与优雅,虽然生活点滴都可入文,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