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_市场选择的结果抑或有效竞争的起点

合集下载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第四节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
以上三种战略不仅存在各自的经济性,而且具有层 次性。我们可用图2-5总结构建大型企业的战略步骤:
大型企业 混合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
图2-5 构建大型企业的战略步骤
第四节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
二、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 1.分散风险 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分散风险”(risk sprea ding),提高经营安全率。 2.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 许多国家通常以某一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界定 垄断企业。企业实行多元化能避免受反垄断法规的 制裁。
产业经济学
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轿车工业确立了“高 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政策导向,15万辆 才是经济规模成为一种经典说法。
1992年开始的神龙富康项目,一期15万辆产 能投入131.58亿元。但是在富康产能可 以实现规模化的同时,面对的却是不具 规模的市场,富康1997年产销不足万辆, 2000年销售5.9万辆,即便在其历史销量 最好的2005年产销量也不过14万辆。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
第四节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
史玉柱:在中国,多元化的企业除了复星之外, 成功的没几个,搞多元化百分之百失败。
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放弃以前的单一化 战略,投向多元化的怀抱。这份名单包括: 海尔、TCL、美的、联想、春兰、 创维、
史玉柱和多元 五粮液等。 化出路 分歧:但在做多元化“加法”的洪流中,却有
菜鸟网络计划首期投资人民币1000亿元,希 望在5-8年的时间,努力打造遍布全国的开放 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建立一张能支撑日 均300亿(年度约10万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骨干 网络。
第四节 多元化与范围经济
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 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 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 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 济。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diversific ation)。

规模经济的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的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的名词解释规模经济是指企业或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扩大产量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单位产品成本相对降低的经济现象。

规模经济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规模经济的原理规模经济的实现是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来实现的。

当企业的产量增加时,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减少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

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用)不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从而能够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

此外,大规模生产还能够带来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二、规模经济的类型规模经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自身内部实现的规模效益。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从而降低成本。

例如,大规模生产可以更好地利用劳动力和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流水线和自动化;同时,大规模采购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可以获得更大的折扣,减少采购成本。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实现的规模效益。

例如,多家企业共同采购原材料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多个企业在同一区域集中生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

三、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规模经济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市场需求的规模对规模经济的实现至关重要。

只有当市场需求充足时,企业才能通过扩大产量来实现规模经济。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即使企业规模再大,仍然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对规模经济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新的技术和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的规模经济提供新的机会。

此外,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规模经济的实现也具有影响。

有时,为了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政府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鼓励企业扩大产量。

四、规模经济的优势和风险规模经济有许多优势。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

幻灯片1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 i c s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a l e&E c o n o m i e s o f s c o p e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2企业适度规模理论3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4幻灯片31基本概念幻灯片4一、规模经济●基本含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幻灯片5二、规模内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与规模结构经济●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

●规模外部经济是指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

如:行业规模扩大后,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规模结构经济。

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幻灯片6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一般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可用图3-1说明。

●反映规模经济的一个基本指标为函数系数,FC=AC/MC。

函数系数是成本弹性ρ的倒数。

幻灯片7三、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FC>1——规模经济;FC<1——规模不经济;FC=1——规模收益不变。

C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MCACACMC规模报酬不变QQ2OQ1图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幻灯片8四、规模经济的层次●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企业规模经济●行业规模经济幻灯片91.产品规模经济●大批量生产同一产品而有可能使用专业化设备和专业技术工人所产生的规模效益。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企业经济行为第10章企业最优决策第03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3篇企业经济行为第10章企业最优决策第03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三篇企业经济行为第十章企业最优决策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已精细订正!)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如果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则称为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ale)。

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规模经济使用频率愈来愈高,故有必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加以明确。

(一)规模经济形成1.生产要素的专用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专业化分工更细,各种设备的专用性更强,这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一个只有几个人的维修站,维修人员必须是“万能手”,什么都会修才行,这样就不可能样样精通,若规模大一些,就可以进行专业分工,从事专门维修,提高维修质量。

同样道理,就加工某一零件来说,专用设备的效率肯定远高于通用设备。

2.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生产经营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设备的不可分性,一套3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不会因为只利用发电能力一半而将成本降到满负荷运行的一半。

一辆32吨的载重卡车,也不会因为只载货20吨而减少某些必要的费用。

二是经营过程的不可分性,一笔广告费分摊到几百万个产品上是微乎其微的,如果只分摊到几百个产品上便数量可观。

3.生产规模的维度效益正如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之间存在一种维度关系一样,有些依靠“容器”(输油管道、炼钢炉、反应塔等)进行生产的企业,设备的制造成本并不与其生产能力成正比。

据计算,当管道的流量增加100%时,制造管道的材料成本仅增加50%。

同理,企业的各种职能部门也有这种维度效益,业务费不会与业务量成正比,可以在采购、销售、运输、贷款、管理等方面取得规模经济。

4.服务设施的共享性一般企业、特别是远离城市的企业,都有若干难以社会化的服务设施,如食堂、宿舍、小卖部、阅览室、技术培训、医疗服务、治安保卫等。

这些服务设施具有共享性,边际成本递减,因而生产规模越大,职工人数越多,成本也越低。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题库一、名词解释产业、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规制、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淘汰产业、新兴产业、生产要素分类法、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掠夺性定价、管制、有效竞争、马歇尔冲突、配第—克拉克定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竞争机制、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HHI指数、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勒纳指数、贝恩指数、规模经济、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进入壁垒、混合并购、策略性行为、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区性产业布局、产业组织政策、战略产业、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政府规制、法律规制、行政规制、卡特尔、资产专用性二、单选题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D、方向关联分类法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7、SCP理论指的是(B)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8、产业组织是指(A)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A、SCP理论B、市场绩效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D、退出壁垒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B 、计算量不大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D 、便于收集资料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A、垄断市场的供应量比完全竞争市场高B、垄断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C、垄断产生规模经济D、垄断必须以法律形式予以禁止15、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制定反垄断法能够促进规模经济发展

制定反垄断法能够促进规模经济发展
企业合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就其积极性而言:第一,企业合并通常使企业规模得到扩大,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因企业规模的扩大,随着产出的增多,单位成本可以下降,进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可以说,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该国规模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合并无疑是促成规模经济的最主要、最快捷的手段。第二,企业合并还可以使合并企业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得到调整和重新组合,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均衡化。第三,企业合并还可以减轻过度的企业破产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就其消极性而言,企业合并会减少甚至消除竞争,在企业合并的三种方式中,横向合并对竞争的损害最为明显和严重,过度的横向合并会直接减少甚至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从而达到排除和限制竞争之目的。一般来说,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由于不会直接减少或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故其一般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我国应当如何处理企业合并监控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在探讨企业合并监控与规模经济的关系问题前,首先济的产生确实须依托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说没有规模较大的企业就没有规模经济,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大企业并不等同于规模经济。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均贫富”,七拼八凑搞起来的大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往往会因缺乏统一协调的科学管理变得尾大不掉甚至一盘散沙,这种大企业是一种病态的“大”,不仅不会产生规模经济,反而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由此可见,企业的规模与效益并非永远呈正比例关系。
最后,反垄断法及其企业合并监控制度既不单纯反对大企业,更不反对规模经济。反垄断法及企业合并控制制度只反对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并严重限制竞争又无豁免事由的大企业的合并以及其他非法排除或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针对我国目前企业规模普遍较低,又面临与国外大企业的竞争,采取鼓励兼并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但企业兼并和组建企业集团须是出于合并企业或参加企业的真实意愿和需要,只有这样形成的大企业才能在市场的风雨中“相濡以沫,同舟共济”。而凭长官意志和行政手段实施的“拉郎配”、“均贫富”,尽管一时也能勉强结合,但由于欠缺“感情”基础,往往貌合神离,一旦在市场上遭遇风险,必然落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下场。

“规模经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企业有利?

“规模经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企业有利?

“规模经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企业有利?一、什么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成本会相应地降低的现象。

换言之,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加会带来生产成本的减少和效率的提升。

这是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的产量上,使得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二、规模经济对企业的利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使企业在生产中可以利用一定规模的产能来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种成本优势可以源于多个方面,例如原材料采购、分工协作、设备利用率等。

通过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或者以更低的价格在市场上竞争。

2.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对企业来说,可以提供更多的财力和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

这种技术创新可能是通过扩大规模后的更大产出和销售,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用于研发。

另外,规模经济还能使企业更好地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合作,从而更好地获取更先进的技术和市场信息。

3.市场竞争力:规模经济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较低的单位成本使得企业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同时,规模经济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更好的资源配置:规模经济能够使企业集中资源进行生产,更好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来实现经济目标。

通过规模经济的效应,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保持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单位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现象。

它对企业有利的主要方面有:成本优势、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和更好的资源配置。

企业可以通过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并取得可持续发展。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 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

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

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

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

规模经济 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 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名词解释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由于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前向规模经济指某一特定的产量水平上,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最佳组合使得产量水平达到最大;后向规模经济指在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超过增加的产量的情况;内向规模经济指当增加单位产量时,由于产出数量增加使得边际成本递减或者递增,也可以称之为正向规模经济或者叫做规模不经济;外向规模经济指在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小于增加的产量的情况。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向后规模经济,对内规模经济和外向规模经济进行一些分析。

1、向后规模经济指生产同样数量的单位商品所需要的成本超过生产相应数量的产品所能够取得的收益。

向后规模经济理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商品价格的提高导致需求增加,从而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以至于单位商品的平均成本升高,这种成本就是商品的向后规模经济。

通常有两类因素会导致商品的向后规模经济:(1)该商品的预期收益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产量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如果是前者,我们称之为外部规模经济;如果是后者,我们称之为内部规模经济。

2、向后规模经济(2)它的好处是降低了企业家在新增设备上的投资风险,所以生产厂商愿意接受新的工厂设备。

而另一方面,这些新建的厂房都是使用那些尚未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技术来制造的。

于是,每个新的设施只需较少的固定成本和运行成本来经营,就能取得与一个现有的较大规模的设施相同的收益率,甚至更高的收益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后规模经济会导致厂商更喜欢生产一些价值低廉但利润丰厚的商品。

因此,向后规模经济是个别企业无法实现的经济结果,即使这些企业真的想要扩大规模,大规模的扩张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就是向后规模经济的局限性。

3、范围经济又称为区位经济,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不同厂商在一个地区聚集起来,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取得比各自独立生产时更好的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企业竞争力

规模经济与企业竞争力

规模经济与企业竞争力在当今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需要寻找各种有效的竞争优势。

其中,规模经济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上的规模扩大,从而带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大规模生产可以通过批量采购、分工协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和更低的产品价格,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扩大来获得更多的采购和生产折扣。

大量采购可以使企业与供应商达成更有利的价格协商,并获得更低的原材料成本。

此外,规模经济还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减少浪费,并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

其次,规模经济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通过规模扩大,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这些设备和技术可以自动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分工协作。

不同的部门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此外,规模经济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当一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它具有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

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竞争更好的销售渠道和关键合作伙伴。

大规模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和更高的质量标准。

这使得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尽管规模经济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需求。

扩大规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新的设备、增加生产能力和开展市场推广。

这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资金紧缺和财务风险。

其次是管理挑战。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复杂度也会增加。

企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高效运作。

总的来说,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规模扩大,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只要企业能够有效应对,规模经济对企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在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不仅需要拥有创新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还需要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带来的成本和效益的变化。

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生产规模增加,产能得到充分利用,这能够分摊固定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用同样的机器设备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使得每件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

而对于小规模企业,由于生产量相对较少,固定成本照样需要分摊,从而使得每件产品的成本较高。

因此,规模经济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形成价格竞争优势。

其次,规模经济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存在感更为明显。

大规模企业通常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进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例如,知名品牌如苹果公司,其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系统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相比之下,小规模企业则面临着市场份额有限的压力,难以与大企业竞争。

此外,规模经济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规模经济不仅带来了成本的降低,也使得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用于研发和创新。

大规模企业通常拥有较为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技术和创新的进步。

这使得企业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规模经济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规模经济容易使企业变得过于庞大,导致决策不灵活。

大规模企业中的层级较多,信息传递和决策执行可能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不便于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其次,规模经济可能引发资源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过程中可能过分注重产能的扩大,而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控制。

这样会使得企业陷入资源浪费和成本上升的困境,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不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规模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即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降低单位成本的经济现象。

在本文中,将探讨规模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供应,并通过大规模采购来降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

此外,规模经济还可以减少单位劳动力成本,因为在大规模生产中,劳动力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

这使得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生产相同数量或更多的产品,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率。

其次,规模经济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规模经济使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改进。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技术挑战,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加入研发团队,并提高研发项目的成功率。

此外,规模经济还可以形成积累经验的机制,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然而,规模经济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规模效应带来的垄断和市场集中化趋势。

当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更低的成本优势时,可能会排挤掉小型企业或制约竞争潜力。

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的垄断现象,限制了其他竞争者的机会。

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引导,以防止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规模经济也对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供应。

这给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此外,规模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规模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同时,由于规模经济的追求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也需要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规模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规模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规模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效应。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效率提升手段,通过规模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不仅对企业有着深远影响,也对整个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调整。

首先,规模经济促进了行业的集中化。

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使得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竞争,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这导致了规模较小的企业逐渐退出市场,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则得以扩大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份额的提升,企业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扩大规模。

这种集中化趋势会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形成少数大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

其次,规模经济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企业将寻求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产业会逐渐面临挑战,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将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例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而这种升级转型也正是在规模经济的推动下发生的。

此外,规模经济对产业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应增加,这可能会使得市场变得更加集中,从而减少了竞争的程度。

这种垄断的局面可能导致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加强,而消费者的选择权则相应减少。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政府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引导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产品质量和创新,以保持竞争的公平性和活力。

最后,规模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新兴产业的兴起。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逐渐出现,如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

这些新兴产业基于规模经济的基础,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支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效率的提升。

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给传统产业结构带来了冲击,使得企业和政府都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和模式。

综上所述,规模经济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促进企业的集中化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

规模经济感悟心得体会(3篇)

规模经济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规模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引起了广大企业家的关注。

通过学习规模经济的相关知识,我对规模经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将感悟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规模经济的内涵及特点1. 规模经济的内涵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两种形式。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外部生产要素的共享,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2. 规模经济的特点(1)成本降低:规模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产品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2)竞争优势:规模经济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3)资源优化配置:规模经济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创新能力:规模经济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三、规模经济的实施策略1. 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实施规模经济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生产效率:(1)优化生产流程:简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2)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提高生产效率。

2. 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实施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优化资源配置:(1)整合产业链: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合作: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

(3)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是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市场营销:(1)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

(2)品牌建设: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渠道拓展: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四、规模经济的感悟与体会1. 规模经济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规模经济之路。

规模经济;起点抑或结果?

规模经济;起点抑或结果?

规模经济:起点抑或结果?
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理论界却存在根本分歧。

通过对我国国情及美、日、韩等国经验的分析后指出:在特殊的转轨时期,我国的规模经济问题要结合行业的不同特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等因素来区别对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规模经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或“规模经济是有效竞争的起点”。

――参见陈尚前:《规模经济:市场选择的结果抑或有效竞争的起点》,《经济学家》1997年第6期。

规模经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无须政府干预,应允许各种规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由集中,形成规模效益。

规模经济不是由政府而是由市场来决定。

中小规模企业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的:Ⅰ消费热点集中迅速,且易变;Ⅱ中小项目可建设灵活风险小;Ⅲ资金市场不完善。

因此,政府应促进在竞争基础上的集中过程,而不是阻碍中小企业的进入。

当然,在我国行政垄断、地方市场分割、块状经济、自给自足经济的国情下,如不对中小企业的进入加以限制,会导致重复建设。

而且,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的角度,大规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有利,如日本、韩国都组建大企业集团进军国际市场。

总的来说,1.要考虑行业性质。

对进入壁垒低的竞争性行业可采取鼓励竞争的做法,这里促进竞争的关键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促进优胜劣汰,降低退出壁垒,为充分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对进入壁垒高的垄断性行业,则应限制企业进入。

2.要考虑到国际竞争,与跨国巨头相抗衡。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而不是分拆现有企业。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对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enstein)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效率理论。哈维 在《效率配置和效率》一文中指出:大企业特别是垄断性大企业,面临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组织层次多, 机构庞大,关系复杂,企业制度安排往往出现内在的弊端,使企业费用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这就是“X非效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企业病”.“X非效率”所带 来的“大企业病”,正是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制约。
实现途径
规模经济理论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找到企业实现生产中的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购并活动使其资 产、管理能力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得到不断下降的LAC曲线。但是LAC曲线下降到最低点以后开始上升,这 说明作为特定的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适宜的生产规模受到购并后企业资产存量、管理能力、人 员分工等因素的限制,所以生产规模一旦超出了最优状态,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在大多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在得到规模内在经济的全部好处之后,规模内在不经济的情况往往要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才会出现,所以大 型企业之间的购并要考虑购并后是否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中小企业要实现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通过购并扩 大生产能力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购并需要成本。中小企业往往存在资金瓶颈,然而在存在聚集经济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这时大可不必从事购并活动。
集聚经济的发展模式
地区集聚群体的发展过程往往是从建立在地区优势基础上的部门开始的,以后逐步围绕该主导部门形成纵向 与横向经济的部门。可以概括为:Exp Agl Exp’ Agl’ Exp’’… (Exp——主导部门(出口部门);Agl— —集聚经济效益;Exp’——增大的主导部门;Agl’——增大的集聚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学规模经济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规模经济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规模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生产某项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规模(即生产的
数量或规模大小)越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大的现象。

在微观经济学中,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一个工厂、企业或组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如果生产的数量或规模越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大的现象。

规模经济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等多个因素。

在生产要素方面,例如,当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在特定区域内的供给量越多时,生产该商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即单位生产所需的成本)也会降低。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越高,生产该商品或服务所需的时间
也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在某些情况下,规模经济甚至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成本收益的经济效益。

例如,一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如果其规模足够大,可以使其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对单个企业的影响外,规模经济还可以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例如,规模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等多个因素。

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完全竞争是一种市场形态,其中存在许多小型企业,它们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几乎是相同的。

在这种市场形态下,企业之间没有垄断权力,市场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企业无法单独影响价格。

在完全竞争中,规模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成本会随之下降的现象。

在完全竞争中,企业面临着大量的竞争对手,为了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尽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通过增加产量来分摊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规模经济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单位成本,因为生产线上的设备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减少了生产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规模经济还可以通过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来实现。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它们可以与供应商进行更大规模的采购交易,从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和条款。

此外,规模经济还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来降低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

例如,一家零售商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与供应商谈判更有利的价格,同时优化物流和仓储管理,降低运输和库存成本。

规模经济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它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员工数量来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更多的员工可以分担工作量,减少生产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然而,尽管规模经济在完全竞争中是一种重要的指标,但它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实现的。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阻碍了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首先,企业可能面临着固定成本的限制。

例如,一家小型企业可能无法承担购买先进设备和技术所需的巨额投资,从而无法实现规模经济。

其次,企业可能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规模扩大,那么企业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此外,企业还可能受到政府法规和市场竞争的限制。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

完全竞争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带来的成本优势。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规模经济是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完全竞争下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

产量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是判断规模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面临着无限制的进入和退出,企业的产量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其成本结构。

当企业的产量增加时,其平均成本将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固定成本,从而分摊到每个单位的产品上,降低了平均成本。

因此,当企业的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时,可以判断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的变化也是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之一。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面临着价格的竞争,单位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

当企业的单位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时,可以判断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

这是因为单位成本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提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从而降低成本。

市场份额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之一。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市场份额直接反映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当企业的市场份额随产量增加而增加时,可以判断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

这是因为规模经济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也是判断规模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当企业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并实现成本的降低时,可以判断该企业具有规模经济。

这是因为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生产要素,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结构也可以作为判断规模经济的指标之一。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当市场中存在少数几家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并且市场呈现出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时,可以判断该市场存在规模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经济:市场选择的结果抑或有效竞争的起点 陈尚前规模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但如何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理论界却存在根本分歧。

作者通过对我国国情及美、日、韩等国经验的分析后指出:在特殊的转轨时期,我国的规模经济问题要结合行业的不同特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原有的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等因素来区别对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 规模经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或 规模经济是有效竞争的起点 。

关键词:规模经济 市场选择 有效竞争 政府干预 进入壁垒陈尚前,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师。

(南京,210093)在规模经济的实现这个核心问题上,我国理论界存在着根本分歧。

一种观点强调规模经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需要政府干预;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认为要实现规模经济,政府必须适当控制,建立一定的进入壁垒,制定产业组织政策。

本文拟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分析,然后看一看国外规模经济利用的情况,最后阐述转轨时期我国规模经济的实现。

一、观点1:规模经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种观点认为,规模经济应是竞争的结果,而不是竞争的起点,生产集中过程应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而不是由政府决定哪些企业应该存在和发展,哪些企业应该被淘汰,因为这种选择缺乏标准。

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在竞争过程进行之前难以判断。

我国规模经济问题比较严重,企业的 大而全 、 小而全 随处可见,这种畸形的产业组织结构,谈不上规模经济的利用。

但是,我国的规模不经济是受产业发展阶段、消费特征和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必然性。

也就是说,企业倾向于从中小规模开始有其合理性。

因为在我国现阶段,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因素较为明显。

首先,消费 热点 的变化集中而迅速,易在短期内形成消费高潮,这个时期内形成的生产能力能获得很高的盈利率。

此后,随着需求趋于饱和及大量生产能力的形成,利润率急剧下降。

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虽未达到 最佳规模 ,但它们在高盈利时期迅速形成的生产能力,足以抵消规模不经济的损失。

相反,那些筹划、建设周期长的大项目就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中小型项目多数是由地方、企业筹划和自筹资金建设,它们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讲求效率的压力和动力,可以冲减其规模不经济的不利影响。

相反,大项目在筹划、建设和管理上受政府干预较多,内部管理效率较低,有可能冲减甚至抵消规模经济的益处。

第三,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资金市场和融资机制,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同,这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它们即使能筹集到资金也不会大量转向大型项目。

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及这些因素的改变,生产集中过程会自然出现,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规划、号召的结果。

如果政府在较早发展时期就以规模经济为由只允许建设大项目,其结果可能更不理想。

实际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处的环境已明显改变,它们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扩大企业规模以降低成本和采用先进技术,是一些优势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优势企业得到扩张,劣势企业被淘汰,推动了效率基础上的生产集中过程的进行。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较快、集中趋势明显的行业,正是那些多年来存在严重的 重复建设、重复生产 和生产分散化问题的行业,如电冰箱、彩电行业。

由此可见,竞争达到一定程度后,扩大规模就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集中过程就会加速进行。

这种观点在产业组织政策上表现为政策重点的改变,即应促进在竞争基础上产生的集中过程,而不是通过阻碍新企业进入或由政府牵头,在企业非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企业集团来提高集中度。

二、观点2:规模经济是有效竞争的起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国产业组织的最大缺陷是在专业化协作基础上的集中度和分散度不足,大企业由于其 大而全 而扼杀了大企业的集中优势,小企业由于 小而全 丧失了分工的利益。

这种畸形的产业组织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表现为投资浪费、没有规模经济效益、高耗低效。

其根源在于我国的传统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一种按照多层次的行政区划组织的 块块经济 。

这种 块块经济 筑起了层层行政壁垒,直接造成了社会经济多层次网状分割的格局。

地方主义 和各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倾向油然而生。

各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企业规模普遍过小,布局过于分散,难以利用规模经济,也难以普遍地形成聚集经济。

在转轨时期,这些现象有扩大的趋势,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打破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研究、制定和实施利用规模经济的产业组织政策。

如建立适当的行业进入壁垒,实施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等,这样才能抑制过度竞争,促进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在国际竞争中又处于明显劣势,如没有政府的有效干预,那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对着存在明显进入障碍的国际性垄断市场,企业很难与先进国家的企业相抗衡,国家就很难取得预期的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会失去发展经济的主动权。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60年代和70年代,日本的政策制定者认为,企业规模偏小和数目过多,致使日本企业竞争力较差,因此,政府应通过促进产业改组、合并和限制新企业进入两类措施,推行 集中优先 的产业组织政策。

当时由政府进行强烈的干预,甚至制定有关法律,通过推动 合理化卡特尔 的形成,通过财政、税制的支持,推进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建立专业化协作体系。

这一着棋,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以至能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的重要秘密。

我国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的产业组织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与日本60年代和70年代的情形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的重点应是通过限制新企业的进入和组建企业集团,促进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中过程。

三、两种观点存在的条件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之上的。

规模经济是竞争的结果,生产集中过程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 这个观点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成熟的市场发育程度之上的。

在完全竞争或近似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

这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竞争和通过择优劣汰的过程来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会不断地从旧产品转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这决定着哪些行业和企业可以占用有限的社会资源。

结果,那些社会对之有较多需求,但生产量较少的行业,就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些行业,而那些虽有较大生产能力但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行业,利润率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资源进入相对减少,最终导致了生产的集中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而大规模生产则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竞争,生产自然走向集中。

这一点美国是最好的例子。

美国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经济自由 ,即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直接干预,而依靠自由竞争和市场调节解决经济问题,这在促进规模经济方面也不例外。

在政策方面的含义就是要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和兼并。

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由于铁路、能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美国经济进入了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过度的竞争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到了19世纪70年代,在 我活也让你活 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挽救共同的命运,企业主走上了建立同业公会的道路,希望以此控制过度竞争。

但实践证明,同业公会这种形式根本无法控制过度竞争,这样,它就渐让位于联系紧密的卡特尔、托拉斯和控股公司。

与此同时,各部门、各行业中的少数企业,凭借自身的各种优势及种种手段,发展自己的势力,兼并了大量竞争对手和小企业,逐步建立起它们在各部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这样,生产走向了集中,规模经济效应在大企业中得到一定的体现。

但垄断势力的发展和它对公众、竞争对手、小企业的掠夺,对自由竞争经济制度的反对和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和不安,反垄断呼声日益高涨。

不久,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以此来保证社会不被垄断势力所控制,并保证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

对于 规模经济是有效竞争的起点 的观点,我们认为它是依赖于李斯特的 新建产业化 而成立的。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落后国家的新兴产业在刚刚建立时,由于还达不到经济规模且缺乏经验,不可能与发达国家高水平的企业相竞争,因此需要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和其他的必要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使其尽快成长起来,再让他们与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竞争。

进一步地看,由于技术较为先进、需求弹性高的现代工业行业,有相当一部分是规模经济明显的行业,而且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占据了世界市场,因此落后国家的新兴行业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国际性的寡头垄断市场,存在着明显的进入障碍,需要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使其达到规模经济水平,这样这些企业才能与先进国家的企业相抗衡。

如果任这些产业在竞争中发展,最终难免会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打垮。

支持这种观点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日本和韩国的经济腾飞。

从日、韩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后进的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点是迅速掌握发达国家已有的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工艺和技术,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迅速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从而维护有效竞争而阻止无效的过度竞争。

四、规模经济在国外的利用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环境和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目标等方面不同,因而各国产业组织政策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同样,对如何实现规模经济也各有侧重。

1 美国。

美国的产业组织政策比较侧重于保护竞争、反对垄断、维护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而对政策的经济后果考虑很少,只是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与经济现实严重不协调时才作些局部调整,但总体上仍以维护公平、自由竞争为主。

通过市场自由竞争,生产必然走向集中,但是如果没有外部干预,自由竞争必然走向垄断,从而削弱自由竞争和市场调节作用,因此需要反对垄断,反对不公平交易行为,扶持小企业,促进竞争。

美国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而经济色彩比较淡薄。

美国反垄断政策的目的是限制垄断势力的发展,减少人们的不满,缓和社会矛盾,防止垄断势力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操纵,是为了 维护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 ,而决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为了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也不是为了建立一种 适度竞争 的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益。

2 日本。

日本产业组织政策侧重于有效竞争,利用规模经济,鼓励合理卡特尔。

战后四十多年来,为了达到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和效率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日本政府不拘泥于各工业化国家的一般经验,灵活采取了抑制或鼓励垄断、促进或限制竞争的政策,以适应本国产业组织的特点,引导产业经济的更大发展。

80年代之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一般都制定了限制卡特尔活动的法规,但日本政府在比较了本国与外国企业规模结构的特点后认为:日本和英、美等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呈显著的两极集中型,中等规模的企业层薄弱,小企业的比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