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彻底暴露
2012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对策
2012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对策2011年虽然已经过去,但留下了太多有关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前景的问号。
鉴于此,2012年将注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份。
尽管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从2010年的10.3%跌至9.3%,年均通胀率从3.3%上升到5.3% (高于政府4%的初始目标),整个经济全年的表现可以说还是不错的。
回顾2011年的中国经济:2011年中国经济可以说是高开低收。
年初,出口的扩张和国内消费的增长,给予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使得上半年经济增长一举达到9.4%。
但增长同时也刺激了持续的通胀。
到了7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甚至一度达到了6.5%。
尽管央行上半年连续六次调高法定准备率,高通胀还是如期而至。
更糟糕的,房地产投机在进一步加剧,刺激通胀上升。
事实上,通胀和房地产投机不仅仅是如影随形,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
这正是西方媒体的“中国泡沫论”喧嚣而上的时候。
这种情况自然引起了政府的担心。
第三季度经济政策的目标,除了继续抑制通胀,也包括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
政府反投机政策涉及面非常可观,既包括禁止限制多处房产(35个主要城市)、征收房产税(上海与重庆),也包括对按揭贷款做出限制。
即便如此,房地产投机者还是坚持到了2011年第三季度,才在严峻的政策压力下缴械投降。
这时中央政府在李克强副总理的直接指导下,在反投机政策之外,还严格执行了旨在“挤压”开发商的严格贷款与信用限制。
随着政府宣布兴建1000万套廉价住房,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的房价都开始暴跌。
在取得初步成果后,政府还宣布不会放松房价调控的政策导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旨在抑制通胀和房地产投机的政策是如此有效,到后来竟开始抑制经济增长——2011年第三季度增长率放缓到9.1%。
随着房价下跌和增速放缓,许多专家于是又开始预计中国会“硬着陆” 。
虽然这一提法随处可见,但事实上,经济学界对“软着陆”或是“硬着陆”,却还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两个词虽然常见于经济新闻报道,它们并不是经济理论作为基础的科学词汇。
2012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减半
2012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减半2012年是近20年来形势最不稳定的一年。
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今年一些相对稳定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随之被拖下了水。
有三种力量正在摧毁金砖四国的热钱泡沫。
首先,美元汇率正在不断上升。
美国的政治僵局限制了美国财政扩张,导致美元升值。
其次,扩张过度的欧洲银行将紧缩了数万亿欧元的规模,令流动性大量丧失。
欧洲央行还有待于泵入足够的流动性以填补缺口。
第三,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降低了大宗商品价格,而此前,这支持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
巴西和印度可能出现货币大幅贬值。
如果处理不当,比如,妄想用其有限的外汇储备支撑本国货币,那么,一旦其外汇储备枯竭,就可能爆发货币危机。
尽管拥有有利的贸易条件,巴西和印度的经常账户仍有大量赤字。
然而,由于热钱的流入,他们也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
印度每个月的贸易赤字约为1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8%。
贸易赤字缺口由三个渠道填补:出口到西方的服务、印度劳动力在海外的收入以及热钱流入。
然而这三个来源都在枯竭:西方国家购买印度的服务的能力在削弱;印度的劳动整理力收入受到中东局势动荡的影响;热钱的流向也已逆转。
印度的外汇储备约为3000亿美元,而该国的热钱大约是其两倍,随着热钱流出,这一储备将很快被耗尽。
一旦卢比开始贬值,印度的外汇储备将在几天内消耗殆尽。
印度最好的防御就是让货币自由浮动,不加以干预,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时印尼做的那样。
印度的外汇储备相对GDP的比例,正好约等于1997年金融危机前印尼的这一数字。
在俄罗斯,尽管国内一些行业状况不佳,但能源出口将经济撑了起来。
因为能源的基本面最好,俄罗斯很可能再次走运。
然而,全球经济衰退将打压能源价格,哪怕只是暂时的。
而俄罗斯并没有维持社会和平的缓冲机制。
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印度的10倍,且其资本账户不开放。
因此,热钱流出不太可能压垮人民币。
但大陆房地产泡沫正在破裂,该泡沫夸大了经济增长并严重扭曲了资金分配。
深化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化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加大了调整原有利益格局、冲击旧体制旧观念的力度,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深化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起来看看。
深化改革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1.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各种矛盾集中暴露的经济发展阶段,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突出。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进程中展开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盘根错节。
这些变革都具有根本的性质,所涉及的规模之大和程度之深,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现代化历史上,可能都是空前的。
目前,我国浅层次的、容易改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改革进入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
改革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分化,改革初期各方面普遍受益的局面转变为部分受益、部分受损的复杂格局。
一方面,政府职能转换势必精简机构、人员,削弱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必然打破一些行业及其主管部门的垄断地位。
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导致失业增加,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变化。
因此,深化改革面临的难度和阻力无疑也会加大。
在重大改革设想的反复论证、协调乃至改革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推诿扯皮、延误战机甚至南辕北辙的情况。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使大多数人受益。
2.部门自我改革很难彻底,容易引起改革偏离正轨。
目前的行政审批制改革,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自我申报、自我清理,往往出现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问题,不利于根治行政审批权与收费利益密切挂钩的“权力造租”机制。
垄断行业的改革方案和相关法规,也主要由该行业和主管部门自己制定,难以超脱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的狭隘眼界。
由于缺乏利益相关方(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利益超脱方(专家、社会公众、舆论媒介)的公共参与和评议,部门自我改革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被既得利益集团扭曲。
2012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对策
2012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对策2012年的中国,不但继承了往年尚未完成的经济问题,而且遇到了更多的内忧外患。
外患众所周知的,美国是一个靠高新技术成家,但是靠借钱过日子的国家,由于其国家特殊的地位和美元的世界流通职能,美国虽然靠着借钱过日子依然过的津津有味。
但是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冰岛破产到去年的希腊破产危机,欧债危机至少都表明了一个现象,就是靠高负债过日子的结局就是免不了的破产。
即便是美国,也有华尔街的预测师预测在今年就会破产,虽然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背负高负债的美国还是会感觉不舒服,所以美国也会想方设法把金融危机转嫁给别人,这活一直都是他们的强项。
于是人民币从5年前的接近7.8的汇率涨到了今天的6.3左右,而身为美国最大的债权人的中国,真是饱受损失却无言以对,当我偶然看到有人说目前最保值的是人民币的时候,这种悲喜交加的感觉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当世界都在习惯欠债过日子的时候,还去把钱大把大把的送给他们,显然不会增加彼此的友谊,也不会大幅提升自己的地位,反而只会让欠钱的人更加觉得自己是聪明绝顶。
与其把钱送与别人发展,我国更应该减少外储,把剩下的钱发展本国的科技,教育,购买世界先进专利等等。
美国除了通过汇率直接侵蚀了我们的金融成果之外,还声称要切断伊朗与世界金融的的联系,换言之,似乎是要切断中国石油的主要进口来源。
并且伊朗的战争也促使世界石油涨价,同时也导致的中国国内石油的涨价,增加了国民的生活负担。
石油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能源之一,尽管中国一再强调伊朗在国际上遭遇的一切都不能影响其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但是不可不说,这对于一个贫油国家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由于地理不可改变的因素等,在开放式的贸易体系中,不论是哪一个国家都做不到完全自给自足,谁都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发展,所以我们应当也必须捍卫我们的自由贸易的权利,并且应当与周围国家相处好关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
而我们本身也应该加紧探寻我国自己的石油储备,加紧研发新能源,继续提倡节能减排。
2012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对策
2012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与对策一.面对四个主要风险和挑战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第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持续的通胀。
中国经济在2011年初曾遭到了高通胀的挑战;现在,随着经济进入2012年,通胀似乎已经得到控制。
对于物价极其敏感的领导层,现在的问题是:通胀会再来吗?过去30年,中国曾以年均1.8%通胀的代价换取了9.9%的增长,这是经济史上高增长低通胀的经典。
最近几年,通胀的幽灵重新显现(2008和2011年的通胀率分别是5.8%和3.3%,2011年7月甚至一度达到6.5%)。
这部分是由于流动性过剩,部分是由于经济结构出现的问题。
因此,中国的通胀既有“需求拉动”的成分,也有“成本推动”的成分。
除此之外还有物价季节性波动,和进口商品价格(能量和原料)等因素。
尽管中国可以在2012年战胜通胀,通胀作为一个长期因素则会继续存在。
无论何时何地,通胀总是所有高增长经济的通病。
中国在面临自身经济结构刚性的同时,还面临着成本和工资双双上涨的压力。
这所有因素都可能引发长期的通胀,使中国政府将通胀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成为泡影。
一个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将理想的通胀控制目标提高至4%,正如其它亚洲国家眼下所做的。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房地产。
2011年年尾的中国经济成功地逃过了房地产泡沫的魔爪,而且政府还在承诺决不放松房地产“降温”政策。
但是目前的房市紧缩,是否会对2012年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呢?首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存在“次贷危机”的风险。
中国很多购房者用的是真金白银,其他多数也得为第一套和第二套房产,支付分别高达30%和50%的首付。
而且,收入日渐增长的中产阶级和高速的城市化,也意味着更多的房屋需求。
住房市场上的主要需求还是真实的,而不是投机性质的。
既然政府一再声明控制房价的决心,中国的决策者一定对房地产市场有序的“降温”已经胸有成竹。
即便房价进一步猛跌——这决不是不可能的,因为所有处于下降中的房地产市场,都有进一步下跌的内部动力,政府一定还会出来救市。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利弊-2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与利弊专业:中共党史班级:2012级研究生业余班姓名:zc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由来,要正确评价计划经济的历史地位,就要结合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条件,正确认识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深入发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这关系到对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历史的公允评价。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64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变。
面对历史与现实,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和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呢?我个人认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因此,对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讨论,要历史地来看待,必须放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分析。
计划经济实际上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极端化的模式。
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计划深入经济运行的程度,取决于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手段和力量。
计划经济之所以兴起于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是这些国家的政府是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拥有强大的权威和力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革命,一般都是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国际资本压迫,经济落后和不独立,因此要求实行赶超战略,而计划经济所具有的强大社会动员能力、政府集中资源配置以及高积累机制,都使得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取得政权后去选择它。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
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
在此期间,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建立了强大廉洁的政府,真正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但是,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
为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成果,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了旧中国几十年所不可能有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在相当长时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左”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使得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正确认识没能贯彻和坚持下去,直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悲剧。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千帆竞发,中国落在了时代大潮的后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们党义无反顾地带领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同时开始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新思考。
1982年在为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就是围绕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展开的。
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无比生动的、辩证发展的进程,是一个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过程。
正是这样一个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13亿中国人民稳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曙光已经照临东方的地平线。
3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中国经济2012年发展新信号
中国经济2012年发展新信号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万众瞩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方向和主要任务.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发展轮廓清晰显现。
复杂局势中强调稳中求进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增长应对下行压力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已从2011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第一条就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会议指出,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控物价防价格反弹当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会议明确提出要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会议强调,2012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要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调结构力推发展方式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有目共睹,危机背后蕴含的机遇如何抓住?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等。
惠民生突出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经济形势越复杂,保障和改善民生越重要。
中国经济形势与2012年政策选择题
1.中国经济增长,必须深化改革,重点解决资金和其他资源向实体经济、向创新和产业升级、向中小企业流动的问题。
A.正确B.错误2.中国经济在持续高增长了30年后,增长速度仍将加快,这符合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A.正确B.错误3.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进入了转换期。
A.正确B.错误4.我国现已出现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的迹象。
A.正确B.错误5.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是国家对增长速度的主动调控。
这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同于我们有时说的对增长速度的主动调控,不是说我们想让它高起来就能再高起来的。
A.正确B.错误6.中国经济增长从国际经验看,增长速度下台阶,有比较平缓的,也有短期内大幅下滑的。
A.正确B.错误7.进入增长阶段转换期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增加,有点内外冲击,就可能出现短期内的大幅下滑。
A.正确B.错误8.我国现房地产若没有保障房投资增加,也一样可以保持目前的增速。
A.正确B.错误9.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不是说我们想让它高起来就能再高起来的。
A.正确B.错误10.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曾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恢复到过去的高增长水平,不仅没有提高速度,而且引发了严重的资产泡沫。
A.正确B.错误11.当进入转换期后,一方面过去的风险可能包不住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风险。
A.正确B.错误12.国际经济下滑对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
A.正确B.错误13.今年以来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上海的投资出现负增长。
A.正确B.错误14.经济增长由低成本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存在的两大威胁中国都存在。
A.正确B.错误15.从国际经验看,向创新驱动转变有两大威胁,一是资产泡沫,一是大垄断企业、大利益集团对市场机会的垄断。
A.正确B.错误16.中国经济增长平缓回落应继续保持过去的增长预期和思维定势,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恢复到过去的高增长水平,将会适得其反。
2012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2012中国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明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宏观经济与政策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晴雨表,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历来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对证券市场影响最深刻、最明显或引起市场急剧波动的因素往往是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
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2006-2011的宏观经济分析从上面的图所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
从国内来看,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国内的证劵化率也保持相对的稳定。
CPI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抑制,CPI 从三月份到十一月份当月同比持平;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房价开始回落,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持平的城市有16个,仅有5个城市环比涨价;经济总体表现良好(来自中国房地产网)。
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温州、鄂尔多斯等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欧债危机不断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乏力。
最后于2011的经济总结如下: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为5%左右。
2012公务员试题答案
2012公务员试题答案注意:本文为根据题目要求整理的试题答案,不包含任何与试题无关的内容。
第一部分:申论1. 比较国内外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应对措施,总结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启示。
2012年的公务员试题中,这个问题是要求比较国内外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并总结我国的经验和启示。
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格式进行组织:1.1 国外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介绍一些国外主要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比如美国、欧洲国家等。
可以按时间顺序或者按重要性来进行介绍。
1.2 国内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启示针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可以介绍一些我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如稳定金融系统、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等。
同时可以总结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第二部分:行测1. 数字推理题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
这类题目常见的形式有数列推理、数字运算等。
对于数字推理题,可以采用以下格式回答:1.1 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首先,介绍一下数字推理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比如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运用数学运算等。
1.2 具体例题的解答按照解题思路,选取一道或多道数字推理题进行解答,可以详细说明解题过程和答案。
2. 判断推理题判断推理题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这类题目常见的形式有命题判断、情况判断等。
对于判断推理题,可以采用以下格式回答:2.1 判断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首先,介绍一下判断推理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如分析问题、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等。
2.2 具体例题的解答按照解题思路,选取一道或多道判断推理题进行解答,可以详细说明解题过程和答案。
第三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和理解能力。
对于阅读理解题,可以采用以下格式回答:1.1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首先,介绍一下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如通读全文、分析问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五章第二篇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五章第二篇内容《中国共产党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
《中国共产党简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严格遵守两个“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绩,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是全党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的重要读物。
本书由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联合出版,音频专辑由人民出版社组织录制。
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在抗美援朝战争进行的同时,党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领导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胜利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
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从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在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党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各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来完成民主改革任务。
在西藏地区,中央决定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并耐心等待各种条件的成熟。
后因1959年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央在平叛的同时,应广大农奴和进步上层人士的要求,开始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至1960年10月基本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基本结束。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而严峻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将极为复杂。
国际上,我们面临三个不利因素。
第一,美国国家战略重心的改变。
拉登死后,美国再度伸手亚洲特别是泛太平洋,表明美国国家战略重心,已从反恐调整为遏制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美国金融资本家跟美国政府紧密配合,为了吸引各国资本流入美国,推动美元中期走强;美元中期走强,引发了全球市场一系列的大动荡:一是欧债危机引爆;二是美国金融资本做空人民币、做空中国股票和房产;三是黄金见中期大顶,全球资源和股指皆大跌,特别是黄金、原油和美欧股指将先后确认头部。
国内方面,亦面临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期通胀压力并没有解除。
从短期来说,明年将不存在通胀问题。
但是,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美欧虚拟经济将带动实体经济下滑,甚至不排除再次陷入衰退之中;西方将开动印钞机大发钞票,一旦经济再次启动,通胀还会卷土重来。
第二,出口下滑。
黄金、大宗商品及全球股指见顶,将导致中国出口下滑。
上轮出口增速的高峰在09年5月,为48.5%,低谷现在还没有出现。
2011年出口增速的高峰是1月和3月,分别为37.7%和35.8%。
11月已经下滑到13.8%。
从单月出口的绝对额来看,本轮出口的峰值,应该在今年7月和11月、12月三个月中出现。
7月为1751.3亿美元,11月是1744.6亿美元,12月数据还没出来。
而往年12月份的出口数据往往比11月略高或略低,因此最迟到本月,中国单月出口的峰值数据就会出现。
2011年全年,除2月份外,其他月份的出口都在1500亿以上,6月份开始除个别月份外都超过了1600亿,这么高的基数,导致2012年中国出口数据肯定比较难看,到时即使陷入负增长,也很正常。
而且,明年出口低点的判断,暂时无法做出。
以前我都基本上可以提前判断出未来的出口低点会在什么时间出现,可根据现在的数据,我无法判断明年出口数据的低点会出现在几月。
GDP增长不等于财富增长
GDP增长不等于财富增长--必须清除“有毒”的GDP作者:向松祚发布时间:2013-01-20 来源:向松祚博客字体:大 | 中 | 小绿色GDP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官方统计的GDP规模,有相当部分不是国民财富的增加,反而是财富的毁灭。
如果说2012年北京“721”水灾充分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在隐患,那么,2013年年初笼罩中国许多地区的严重雾霾和重度污染,则深刻暴露了高速增长背后的沉重代价,暴露了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暴露了国家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
外媒形容雾霾笼罩的北京好比“机场里的吸烟室”,宣告重度污染的中国是“整个地球上最可怕的污染地带”,断言中国必将继续为此付出惨痛的“生命代价”和“经济代价”,经济增速将因此被迫大度放缓。
外媒甚至慨叹被呛人空气笼罩的多个城市“仿佛遭遇了毒气弹攻击”,讥讽我国快速GDP增长就是“有毒的增长”,嘲弄中国人虽然因为高速增长而变得表面上富裕,然而在享受真正的富裕生活之前,或许早就被超级污染的有毒空气给熏死了!不管外国媒体以多么尖刻和辛辣的词语来嘲弄和批评中国,我们都必须承认,如此大面积、如此长时间、如此超重度的空气污染,都是历史上极其少见的环境大灾难。
无论从对生命的戕害还是对增长和财富的毁灭,如此超重度污染之破坏力,绝不亚于地震和海啸。
笔者呼吁政府设立“环境污染国家灾难周”,以增强国人的环境意识,警醒国人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之生存环境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境地根据学术机构的统计研究,2011年的雾霾天气和重度污染,仅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城市因此死亡之人数就超过8500人。
自1997年以来,我国肺癌发病率一直持续攀升,10年内增速超过150%,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世界前列,呼吸道传染疾病以及其他因环境恶化而产生的疾病人数亦急剧上升。
如此种种触目惊心之事实,以惨痛的生命代价给我们敲响警钟:必须清除有毒的GDP,必须放弃有毒的GDP增长,必须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自杀式增长模式,必须彻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否则,中华民族不仅无法实现伟大复兴,而且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维系。
2012中国经济挑战与对策
2012中国经济面临的的挑战与对策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风起云涌,自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历时四年,世界经济在不断的恢复,发展,但是纵观世界经济格局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甚至面临衰退,美国仍然在通过滥发货币向外输出通货膨胀转嫁金融危机。
欧元区面临衰退且极有可能解体,欧亚非新兴国家货币正在贬值。
中国经济在转型调整中艰难增长,全球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2012年,受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延续缓慢复苏、低速增长走势,国内外因素导致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V”型曲线的右端,诸多宏观经济指标都呈加快上升势头。
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极为复杂”四个字来形容。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变幻莫测,中国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三大挑战:一,环境和能源的制约经济发展。
中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发展较快,对环境和能源有较大影响。
2000年后我国的能源消费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7%%。
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23.7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达到26.5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和消费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7.8%%,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5]。
再如水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还分布不均匀。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分析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为环境和资源所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是相当高的。
二,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世界经济回暖后,由于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性产品涨价,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成本有进一步提高的风险。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世界各大经济体纷纷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发展的停滞、城乡差距迅速拉大,这些到2006年后,已经成为从中央政府到理论界,公认的事实。
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下)课程的考试-满分100
2012年中央经济⼯作会议精神解读(下)课程的考试-满分1002012年中央经济⼯作会议精神解读(下)课程的考试⼀、单选( 共 6 ⼩题,总分: 40 分)1.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收⼊分配体制改⾰应该从()⼊⼿。
A.财产税B.增值税C.印花税D.农业税2.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关于2013年我国宏观调控的⼒度和⽅向,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货币政策稳健中略显偏松B.结构性减税C.控制⾦融风险,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D.结构性增税3. 以下哪项不属于王⼩⼴研究员所讲的⼀批拉动⼒强的消费增长点?A.住宅地产B.旅游消费业C.环保消费D.商业地产4.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2012年中央经济⼯作会议的报告⾥没有提到以下哪项?A.教育B.⼩微企业C.医疗保障D.就业5.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以下哪项改⾰与理顺城乡关系⽆关?A.户籍制度改⾰B.⽂化体制改⾰C.⼟地制度改⾰D.公共服务的改⾰6. 以下哪项不属于王⼩⼴研究员提出的有待解决和注意的问题?A.扩⼤内需中的基础与关键关系的认识问题B.正确理解房地产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问题C.收⼊分配改⾰和财税体制改⾰如何破题D.投资、出⼝、消费的关系问题⼆、多选( 共 3 ⼩题,总分: 20 分)7.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的重点⽅⾯有哪些?A.开放型经济B.城乡⼀体化C.结构调整D.改⾰8.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理顺城乡关系,要推⾏哪⼏个改⾰?A.户籍制度改⾰B.⽂化体制改⾰C.⼟地制度改⾰D.公共服务的改⾰9. 据王⼩⼴研究员分析,⼀批拉动⼒强的消费增长点有哪些?A.住宅地产B.旅游消费业C.环保消费D.商业地产三、判断( 共 6 ⼩题,总分: 40 分)10.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未来的长期任务。
正确错误11.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有序推进农业转移⼈⼝市民化,这是城镇化的⼀个重点⼯作。
正确错误12. 根据王⼩⼴研究员所讲,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保护农民利益的⼀个重要⼿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经济的大幅下滑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病彻底暴露,尽管有“小四万亿”投资计划之称的铁路大规模投资拉动,中国经济也仅在四季度有一个回光返照,经济下行仍难以阻止。
伴随经济调整,中国钢铁产业可能彻底结束了过去十几年的繁荣期,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2012年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利润仅有15.8亿元,较前一年的875亿元,大幅下滑98%。
鞍钢、马钢、山东钢铁、华菱钢铁、安钢、韶钢……等等一大批钢企连续出现巨亏,反映出中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困境极其严峻。
图一:大中型钢企利润变化一、二次大战以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较当时的主要产钢国的境遇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那些国家的钢铁产业面貌或将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上世纪四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各个国家重建需求的带动下,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长达30年的繁荣期,在此期间,全球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到六十年代各主要产钢国钢铁产量更是大幅跃升,日本钢铁工业异军突起,实现飞跃,并成为世界钢铁强国,到1973年欧美日等主要产钢国的钢产量均达到历史顶峰。
图二: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变化然而,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彻底结束了世界钢铁工业的繁荣。
战争是短暂的,也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然而,阿拉伯国家并不甘心失败,他们拿起石油武器,开始以经济手段来对付欧美等强国。
在战争失败之际,欧佩克组织一致决定大幅缩减石油产量,将石油价格由3美元/桶上涨到5美元/桶,到1974年初,又将石油价格暴涨到12美元/桶,引发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又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伴随能源供应的减少以及价格的狂飙,欧美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伤害,钢铁、汽车、化工等大量企业因缺乏能源而大幅减产、停产,失业率开始大幅攀升,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创出9%的历史高点,1982年再达到10.8%。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大幅肆虐,1974年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2%,到1980年通胀率又攀升到14%,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由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上世纪继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对经济的伤害之深都极为罕见。
1973年美国的钢产量达到1.37亿吨,为其历史的顶峰,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钢铁工业彻底结束了其繁荣势头,产量持续向下调整,由于需求不振,到1982年美国的粗钢产量已降到6600万吨,较顶峰时缩减了一半。
美国钢铁从业人员也由顶峰时的50多万人下降到不足20万人。
与美国一样,传统的钢铁强国英法德以及日本钢铁生产也呈现持续的萎缩状态,钢铁企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从70年代到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大量的钢铁企业倒闭,或破产重组。
钢铁产业被视为“夕阳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世界钢铁工业进入大规模并购重组阶段,在此阶段,大量以前著名钢铁公司逐渐消失,新的钢铁巨头开始诞生,如欧洲的阿赛洛先后整合了法国齐诺尔、卢森堡阿尔贝德和西班牙阿塞雷利亚等钢铁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巨头。
而起先名不见经传的LNM控股公司(米塔尔前身)开始从亚洲起步,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亚洲、东欧、南非、美洲并购,1998年并购了美国的内陆钢铁公司(InlandSteelIndustries),到2004年再并购美国著名的国际钢铁公司,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
2006年,米塔尔与阿赛洛两强合并,诞生了迄今为止世界钢铁巨无霸,产能远超任何其它钢企,此举震惊世界。
世界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钢铁联合重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钢铁企业必须通过联合重组才能生存和发展,欧美国家如果没有这些联合重组,其原先的大量中小钢企必然会在与日韩等大型钢企的竞争中被彻底淘汰。
也正是由于阿赛洛米塔尔的联合重组,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欧美钢铁业可以通过集体减产自律,顺利渡过危机。
二、进入新世纪中国钢铁产业快速崛起中国钢铁产业或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呈现腾飞之势,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钢铁产业也呈现繁荣势头,其增速远超此前的想象,今日看来,十分令人震撼。
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到2000年才达到1.29亿吨,但从2000年开始,中国粗钢产量加速增长,以平均每年增加近5000万吨的速度攀升,一直到2012年,粗钢产量达到7.17亿吨,是2000年的5.6倍,年均增速达到16%,产能方面更是超过10亿吨。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钢产量一度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在其它地区产量均不同程度缩减的时候,唯有中国产量仍不断创出新高。
在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调整的形势下,中国钢产量仍在不断增长,已经显得非常不合时宜,其超高速粗放式增长可能严重扭曲了这个产业应有的发展态势,为未来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后果。
图三:中国钢铁产量与其它主要经济体钢铁产量比较中国目前人口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大约占全球的14%,但是,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全球一半,产能更高,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足以消化如此巨大的产能,而要以中国一国之力供全球钢铁需求,则其它国家并不会同意。
以人均产钢量来看,目前中国人均产钢量530公斤左右;美国是280公斤;德国520公斤;法国250公斤;英国160公斤;日本840公斤;全球人均约230公斤。
在上述地区比较当中,德国和日本的人均钢产量相对较高,这两个国家钢产量相对于全球的比重并不高,均是以制造业立国的国家,且均对外销有强烈的依赖,其机电、重工产品以精良的制造品质畅销全球。
中国尽管也是制造业大国,但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难以达到德国和日本的出口比重,出口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当中,伴随中国出口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中国相关的贸易纠纷不断上升,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大抑制中国产品的力度,连印度、巴西、阿根廷、泰国甚至非洲等一大批国家和地区都对中国商品提出反倾销措施。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商品如果仅以规模倾销而不是以提高品质来扩大出口将是走不远的。
三、世界经济对钢铁产业具有深刻的影响从世界经济和钢铁产业发展历程来看,经济活动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变迁。
1974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调整了近十年,也正是由于世界经济的调整,彻底结束了欧美钢铁产业的繁荣状况,对欧美而言,其钢铁产业甚至一蹶不振。
图四: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其对经济的伤害程度可能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危机,因为这次危机是对过去长期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经济体系的一次否定,也是建立未来国际新经济体系的开端。
长期以来,世界形成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负责生产,而欧美等发达国家负责消费的发展模式,但是,美国运用金融杠杆不断透资消费终有难以为继的时候,因此,世界经济秩序就需要有一个新的调整,不过,美国是不会甘心失去其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优势地位,而中国也需要解决长期高速增长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会为保护其长期形成的金融、经济优势地位而推动世界经济变革,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也会为增强自身的经济地位而努力改变现存的秩序,因此,可以判断的是,这一轮世界经济调整将具有长期化、复杂化特征。
近年来,美国不断释放流动性,并通过政治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加重中国商品出口负担;欧盟则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阻止中国商品对欧出口;日本更是几乎“无限量放水”,让日元大幅贬值,以此要形成对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很显然,欧美日已经形成了很强的默契配合,目的就是要打压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
另外,从世界经济增长长周期来看,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截止到2008年的约25年的世界经济增长,而目前阶段或许正处于后25年的漫长调整期。
对照世界经济以及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或许可以判断,此轮世界性金融危机已经正式终结了中国钢铁产业的繁荣期,接下来中国钢铁产业将进入漫长的调整过程。
从产量上来看,尽管金融危机发生后,到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仍在保持增长态势,而不是像欧美国家在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时其产量增势就戛然而止,原因就在于中国政府于2009年迅速推出了一个“四万亿”投资计划,从本质上看,中国钢铁产业调整不可避免,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危害产业健康。
当前中国经济两位数增长时代已经终结,未来或将长期维持在5%-8%左右的中速增长区间,而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正在逐渐淡出,代之而起的是消费和服务业的兴起。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大规模的钢铁消费时代已经过去,未来钢铁消费将逐渐缩减,金融危机发生时的2008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增速已经降到2.9%,在“四万亿”投资的刺激下,2009年大幅回升,但2012年再次降到1.8%,反映出消费的客观变化趋势,如果今年中央政府不再出台新的刺激政策,我们相信今年或者明年,中国钢铁消费将进入负增长时代。
图五: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变化情况四、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中国钢铁产业面临的问题极其明显,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产能超过10亿吨,严重过剩。
2、需求正逐渐缩减,钢价缺乏支撑。
3、产业集中度十分分散,行业不能自律,没有话语权。
4、缺少创新力,在国际市场产品竞争力依然较低,没有“拳头”产品。
5、大量企业原材料受制于人,经营压力巨大。
6、国际反倾销力度仍在加大。
7、兼并重组只在国内,缺乏国际眼光,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米塔尔一样呈现出全球化并购视野。
8、包括政府在内的大量行业参与者一味盲目发展,对行业前景缺乏清醒的认识。
图六:中国钢材价格的长期变化趋势五、几点启示从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中国钢铁产业已经进入到“去产能化”时代,此时再上马新的项目或继续扩大产能,无异于“自杀”,因此,相关业内人士应从新考量投资去向,确保投资增值。
2、“去产能化”道路将十分漫长,而去产能化的主要手段就是价格杠杆,因此,未来长期来看,钢价难有好的表现,不会再出现2008年以前那样强劲上扬的局面,钢市运行特征也将表现为:上涨幅度小,下跌幅度大;上涨周期短,而下跌周期长。
3、现有的钢铁企业,如果是大型钢企,应着重在重组方面做文章;而中小型企业则应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走专业化道路,打造专业化的钢铁产品,千万不能走继续扩张的道路。
4、没有国际化视野就不可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米塔尔不兼并美国的国际钢铁公司和欧洲的阿赛洛,就不会拥有世界一流的钢铁生产技术。
5、现有钢企,必须彻底放弃规模效益思想,即使一定要拥有规模,那也必须是通过廉价购买,而非自己建设,未来或许会有大量廉价企业等待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