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与经济管理知识分析教材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版本
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版本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版本有:
1. 《中级会计实务》李晓红编著:该教材是经济管理类本专业教材“财会专业教学资源库”系列教材之一,以注重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为特点,对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
2. 《中级财务会计》贾立军编著:该教材是面向中级财务会计师职称考试编写的教材,分为理论与实务两个部分,重点讲解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能,并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
3. 《中级会计实务教程》刘旭青主编:该教材是面向中级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培训编写的教材,内容涵盖了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4. 《中级财务会计原理与实务》胡建国编著:该教材从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会计处理等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实操训练。
这些教材都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并经过修订的经典教材,对于学习和掌握中级会计实务知识非常有帮助。
具体选择哪一本教材还需根据个人需求和教学要求来进行选择。
《中级财务会计导学》课件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债务重组的定义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的债务重组协议,如 债务本金或利息的减免、债务期限的延长等。
《中级财务会计导学》ppt课件
目录
• 财务会计概述 • 中级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 • 中级财务会计的实务操作 • 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分析 • 中级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01
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旨 在向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等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进行财务分析时, 需要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财务报告的披露和审计
财务报告露
财务报告披露是指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将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进行公开披露的过程。 在进行财务报告披露时,需要确保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05
中级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挑 战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指各国或地区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趋同。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助于提高各国或地区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降低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 成本和审计成本。
然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各国或地区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以及国际 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善程度和实施情况等。
中级财务会计说课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加强 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02
财务会计基础知识
财务会计基本概念
财务会计定义
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 位,运用专门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 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
理活动。
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外部信 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帮助其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
固定资产应按照其预计使用寿 命进行折旧,折旧方法包括直 线法、加速折旧法等。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按照是 否符合资本化条件进行区分, 符合条件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 本,否则应计入当期损益。
流动负债会计
流动负债会计概述
流动负债是企业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主要包 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会计的目的 是对企业流动负债的确认、计量和反映进行准确 核算。
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偿还
短期借款的取得和偿还应按照实际利率进行利息 计算,并在借款到期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应付账款的确认和计量
应付账款应根据发票金额进行确认和计量,同时 考虑折扣因素。
应付票据的贴现
应付票据可以向银行贴现,贴现时应按照贴现率 和贴现期计算贴现利息。
所有者权益会计
所有者权益会计 概述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 扣除负债后的净额,是 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 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 益会计的目的是对企业 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 进行准确核算和反映。
IFRS强调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帮 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正逐步实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 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完整版)中级财务会计(中财)考试重点学习笔记各章主要知识点详.
各章主要知识点详解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的含义及特征1. 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含义, 也即会计的本质, 可以因为对会计进行考察的侧面不同, 而表述为不同的认识。
会计离不开计量,主要用货币量度计量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 以描述经济过程, 评价经济上的得失。
会计记录是数字和文字的结合, 而文字说明寄托在数量的基础之上。
从这一点来看,会计是一种计量的技术。
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占有财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产生信息, 供人们了解和管理经济过程是盈利还是亏损。
从这一点来看,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旨在向利害攸关的各个方面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
企业盈利了, 为什么会盈利?企业亏损了, 为什么会发生亏损?会计不仅要用货币单位计量和记录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记录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支出 ,更要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或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业务执行的情况。
会计通过有事实依据的、可以查考的记录, 具体地说明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来龙去脉。
从这一点来看, 会计是使经营管理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
对经济过程中占用的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进行系统的计量、记录、分析和检查, 是会计所用的手段, 不是会计本身的目的。
凭借这些手段, 达到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好一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或管好一个事业、机关、团体的业务,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为在更大的范围(如一个地区、一个系统或整个国家管理好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料。
2. 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分, 源于其服务对象的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 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集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利益集团为维的需要。
这里, “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 护其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 二是评价考核企业管理者履行其受托经营责任情况的需要。
同时,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信息。
第一章 总论 《中级财务会计》PPT课件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 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要素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个要素所构成。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一)资产
第一章 总 论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 源。
第一章 总 论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 (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 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会计目标解决了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总体上规范了信 息的需求量,即在信息提供的“多与少”上作出了界定。但是合乎需要 的信息还有一个“好与坏”的问题,即信息的质量问题。所有对决策有 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二)负债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第一章 总 论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配比的差额。经营成果要素 一般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构成。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 依据”。
(六)重要性
《中级财务会计》第三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1、财务会计:以传统会计为主要内容,以提供企业外部利益主体所需的经济信息为主要任务,使用的重要会计手段是复试记账、编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报财务会计报告等。
在财务会计中,会计凭证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记账凭证上反映的应该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财务会计报表反映的是账实相符的、外部利益主体关心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并且这些经济信息必须以规定的格式、相同口径的经济指标反映。
2、管理会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会计而发展起来的,以财务会计资料为基本依托、相对独立的会计学科。
其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不需要固定的程序,既不受任何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的约束,也不受固定的程序和会计惯例的制约。
标准与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两大内容。
3、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识别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而缺点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应全部列入财务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
4、计量: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其转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以便集中和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
计量的主要尺度是货币,结果主要是财务信息。
5、会计假设:是关于会计核算中的程序与方法适用的基本条件的约定,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工作应到达的境地。
我国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答:〔1〕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财务会计工作应到达的境地。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基本上把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会计报表的目标等同起来。
〔2〕我国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中级财务会计-总论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负债类要素与会计科目
负债类要素
是指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会Hale Waihona Puke 科目是对负债的具体分类和标识,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债务情况。
负债类会计科目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
所有者权益类要素与会计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要素
05
中级财务会计的实务应用
企业会计实务应用
日常账务处理
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包括但 不限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会计
记录和核算。
税务处理
按照国家税收法规为企业进行税务申 报、税款缴纳等操作,确保企业合法
纳税。
成本管理与控制
通过会计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的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提高经济 效益。
ABCD
预算与规划
根据个人或家庭的需求和目标制定预算和财务规 划,以实现经济目标。
税务处理
为个人或家庭进行税务申报和缴纳,确保依法纳 税。
THANKS
感谢观看
财务会计的要素和信息质量特征
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
02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资产类要素与会计科目
资产类要素
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 产等。
会计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和标识,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基础。
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和监督,确保非 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信力。
财务报表编制
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资产负债表、收支表等 财务报表,反映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状况和 运营成果。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讨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财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财务会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培养具备较强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层次财务人才,需要不断优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更是为了促进我国财务会计教育体系的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财务人才,促进我国财务会计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课程的教学特点、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资源建设和评价方法的分析,旨在揭示课程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促进课程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研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未来教学提供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化、标准化和国际化,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2. 正文2.1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特点分析1. 知识深度:相较于初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更加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强化学生对财务会计核心概念的理解。
学生将接触到更加复杂的会计准则和原则。
2. 实践性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解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财务报表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多样: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
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归纳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规则和原则的总称,用于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常见的会计准则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等。
2.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通过记录、分类、摘要、核算和报告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记账、开账、复核和结账等环节。
3.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资产代表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负债代表企业应对外提供的经济资源,所有者权益代表企业剩余的经济资源,收入代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费用代表企业经营活动消耗的经济资源。
4.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按照一定的会计原则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5.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格式记录在会计账簿中的交易明细。
会计分录主要包括借方(资产增加或费用减少)和贷方(负债增加或收入增加)。
6.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包括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和净利润等。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7.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上的财务状况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规模、负债风险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动情况的报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现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评估企业现金流动能力和偿债能力。
9.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支付的现金或承担的债务。
成本费用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薪酬、支付利息和支付税费等。
10.折旧与摊销: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因使用、过时或磨损而逐渐减少其价值的过程。
摊销是指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在一定期间内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到费用的过程。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财务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分录、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财务会计在企业和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
具体安排如下:1.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和假设,使学生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
2.会计准则:讲解我国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让学生掌握会计准则的应用和理解。
3.财务报表编制:教授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财务分析:学习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财务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会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会计实务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中级财务会计》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配备会计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介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介绍本课程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全面阐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系统讲解企业持续经营条件下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程序,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并与其他有关专业课程的内容互为补充、相互协调。
本课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准则(第一章内容)。
简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特征与目标;重点阐述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报告要素的主要内容;概括说明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二部分为具体准则(第二章至第十一章)。
具体介绍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具体准则和核算方法(本课程重点难点,业务题、计算题主要出自该部分)。
第三部分是财务会计报告(第十二章)。
介绍财务报表的构成、分类和列报要求,重点阐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格式以及编制方法,概要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披露要求。
(掌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特征与前提一、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与专门方法,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反映和监督。
2.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士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相比较,财务会计主要是为投资人、债权人、国家财税部门、金融部门、证券交易所等提供会计信息。
3.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虽然也有对企业的有关经营活动进行控制和参与决策的职能,但这并不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
二、财务会计的前提会计前提是指不需加以任何证明可使公众接受的先决条件,会计前提亦称会计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四个方面。
1.会计主体。
223148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赵建勇)教学计划
2
教材及配套学习指导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建勇编著: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学习指导书》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会计与财务系列)
特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面系统: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 基本依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经法规。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3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5
学习方法和要求
阅读和理解 阅读教材,理解内容。
掌握 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 作业 做教材中的练习题,答案在学习指导书中。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6
课时安排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7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论 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 存货 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4
教学内容(续)
第八章 非流动负债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第十章 收入 第十一章 费用与利润 第十二章 会计调整 第十三章 财务报告 附录:终值与现值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第三章存货第四章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第五章固定资产第六章无形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第七章流动负债赵建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
教学计划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1
预修课程
《基础会计》,或者 《初级会计》,或者
《会计学原理》。
赵建勇: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版)
中级财务会计 pdf
中级财务会计引言中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初级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涉及企业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财务信息、评估财务状况和实现财务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1. 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交易进行记录和分类,进而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
中级财务会计要求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的记账方法:中级财务会计要求熟练掌握借记和贷记的记账方法,正确记录各项交易对企业帐户的影响。
•会计凭证的编制:中级财务会计需要学会根据企业的经济交易编制会计凭证,确保凭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账簿的管理:中级财务会计需要了解各类会计账簿的作用和用途,并能有效管理和维护这些账簿。
2.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需要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以下是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组成部分:•资产: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等,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负债: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留存收益等。
3. 利润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财务报表,也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需要了解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能够正确解读和分析利润表中的数据。
以下是利润表的主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和服务收入。
•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等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利润。
•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盈利,通过减去各项费用后的余额。
中级财务会计电子教材
2011年《中级财务会计》电子教材第一章总论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熟悉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的信息处理程序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为有关方面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
一、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有如下特征:1.财务会计主要是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和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
2.财务会计以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工作。
而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选择的管理信息,它不把编制会计报表当作主要目标,其业绩报告也不对外公开。
3.财务会计仍以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作为信息加工的方法。
而管理会计则引进吸收了管理科学和计算技术等自然科学及其他相关经济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范畴。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财务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2.财务会计要为外部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经营业绩提供信息;3.财务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满足企业自身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财务会计的信息处理程序财务会计的信息处理程序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
(一)会计确认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
也就是说,会计确认就是要确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应当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应该作为什么会计要素的组成部分进入,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本章特点是用词比较专业,法律概念较多,有些说法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
】【大纲基本要求:(一)掌握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二)熟悉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主体的界定和分类(三)了解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
如美国1890年通过的规范托拉斯行为的《谢尔曼法》、德国1896年通过的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经济法产生初期的重要立法。
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产生的一些“战时统制法”,如德国1919年的《煤炭经济法》等,以及在1929年大萧条以后所产生的“危机对策法”,如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等,都体现了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协调,它们都是经济法领域的重要立法。
其实,相对于上述立法,“经济法”作为一个词语的出现要更早一些。
例如,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和德萨米(Dezamy),就分别在其著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中提及“经济法”的概念,他们都认为经济法是“分配法”;蒲鲁东也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经济法”的概念。
但他们所谈到的经济法与现代法学意义上的经济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经济法的研究较为深入;在美国、英国等英美法系国家,虽然一般不强调“经济法”之名,但也同样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
事实上,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的国家,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由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规范在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法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广泛重视。
目前,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例1-1】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因此,经济法应当是很古老的。
【解析】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
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并不是很古老的;经济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垄断阶段才产生的,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发以后。
因此,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也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是自古有之的。
二、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上述经济法的概念表明,经济法作为现代国家解决特定领域里的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调整两类特殊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要理解经济法的概念,就必须理解经济法所调整的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所谓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所谓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对于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具体分类。
经济法所调整的上述社会关系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经济法体系的构成,并由此影响经济法的法制建设。
【例1-2】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它规范各种经济行为。
【解析】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
经济法并不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它只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
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无论多么重要,也都有自己的边界。
经济法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部门,但它主要调整两种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因而并不是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也不是规范各种经济行为。
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同样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这些法律部门都有其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三、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体系,通常是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由于经济法主要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因而经济法体系也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在把经济法规范分为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基础上,还可根据各类规范的具体调整范围,作出进一步的分类。
例如,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主要运用财税、金融、计划这三类经济政策以及相应的三类经济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及其手段的法律化,就分别是财税调控法规范、金融调控法规范、计划调控法规范,从而构成了宏观调控法的三大类别。
又如,从市场规制的角度来看,各国主要通过竞争政策和消费者政策来进行直接的市场规制,而这些政策的法律化,就构成了一国的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并可以进一步分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规范,从而构成了市场规制法的三大类别。
可见,经济法体系包括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
其中,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市场规制法也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上述对经济法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的描述,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这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当然,对上述部门法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财税法包括财政法与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
其中,财政法包括财政体制法和财政收支法,具体包括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等;税法包括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而税收征纳法有可以进一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如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与税收征纳程序法等。
此外,由于对一些领域需要进行特别监管,因而诸如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能源监管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些都是在一般市场规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市场规制,相应地,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等领域的监管法律规范,也都属于市场规制法,只不过是比一般市场规制法更加严格的特别市场规制法,都属于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1-3】有人认为,经济法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析】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从部门法的角度看,经济法的体系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构成,同时,这两大部分又分别由多个部门法构成,其中的每个部门法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低层级的部门法,从而使经济法体系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
【例1-4】有人认为,经济法的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这是法学界的基本共识。
【解析】上述观点是正确的。
对于经济法的体系,曾长期有不同的认识,经过多年的努力,法学界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经济法的体系主要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个部分组成,宏观调控法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市场规制法调整市场规制关系。
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计划调控法;市场规制法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上述各个部门法规范,体现在大量的经济法的立法中。
此外,人们通常比较熟悉的各类市场监管法,都属于市场规制法。
因此,也有人将市场规制法成为市场监管法。
四、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的渊源,从形式意义上说,就是指经济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明确经济法的渊源,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法的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实立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有助于完善经济法的立法。
此外,明确经济法的渊源,既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也有助于法院更好地审理经济法案件。
只有明确经济法的渊源,才能找到适用经济法的最为恰切的规范依据,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法规范体系的漏洞和不足,推进立法机关更好地完善经济法的体系;使广大的市场主体可以更好地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作为保护自己权益的工具,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的法治。
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包括以下几类:(一) 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无疑是经济法的最重要渊源。
【由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任何其他形式的法律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随着宪法的“经济性”的突出,许多宪法规定都与经济法直接相关。
其中,有些宪法规范对于经济法具有总体上的意义,而有些宪法规范甚至就是某些经济法领域的法律的直接立法依据,这些都使宪法成为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例如,我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这一规定对于经济法特别是宏观调控法就具有整体上的意义。
另外,在宪法领域里,有关财政、税收、金融、计划等领域的规定,也都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在其他国家的宪法里,还有反垄断、保护公平竞争等许多方面的规定,这些也都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二) 法律法律也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由于经济法的调整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因而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加以保护。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地位和效力上仅次于宪法】对此,在我国《立法法》第八条中已有规定,特别是涉及“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等,只能制定法律。
而上述《立法法》所列举的需要制定法律的领域,恰恰是经济法所需要调整的重要领域,从而使法律成为经济法的非常重要的渊源。
目前,我国在经济法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些制定的成文法律。
宏观调控方面,包括财税领域的《预算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等;金融领域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等;此外,与计划、产业政策等相关的还有《价格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
在市场规制法方面,则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
上述诸多法律,都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此外,全国人大每年审批通过的年度预算和年度计划,从法理上说,应与其他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只不过在时间效力上有所不同而已。
其实,在全国人大审批通过的年度预算、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等多种政策,大量涉及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具有约束力,因而也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
它们与经济法领域的具体法律、法规配合,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者根据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决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效力低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根据我国《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
在经济法领域,由于中央政府是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重要主体,因此,大量的经济法规实际上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特别是在授权立法大量存在的情况下,经济法方面的行政法规更多。
例如,在税收领域,与所开征的各个税种相对应,我国有诸如《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车船税暂行条例》等十几个税收暂行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