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拿到理综考试卷后,不要急着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如检查一下理综考试卷是否完整、卷面是否清晰、有无缺损,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的解题技巧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熟练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实验题时,这种题目考得比较细,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1.熟悉公式:掌握物理公式是解题的基础,要多复习公式,熟记公式。
2. 看清题目要求:在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目标。
3. 理清思路:在解题之前,要先理清思路,分析题目,确定解题的方向。
4. 关注单位:在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单位,确保单位的一致性。
5. 划重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把重点内容划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6. 善于分析图片:物理题目中常常涉及到图片,要善于分析图片,理清物理关系。
7. 运用数学技巧:物理题目中常涉及到数学计算,要善于运用数学技巧,简化计算。
8. 熟练运用计算器:在计算过程中,要熟练使用计算器,提高精度和效率。
9. 多问问题:在解题中,要多问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10. 重视实验数据: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要重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11. 掌握矢量运算:矢量运算是物理学的基础,要掌握矢量运算的方法和规律。
12. 熟悉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机械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13. 理解电路原理:电路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理解电路原理和电路的分析方法。
14. 熟悉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光学知识和光学原理。
15. 掌握热学知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掌握热学知识和热学公式。
16. 理解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物理学的基础,要理解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
17. 熟悉波动现象:波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要熟悉波动的规律和公式。
18. 理解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9. 熟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要熟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0. 熟练使用手册: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手册,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21.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将不同单位之间的数值进行转换。
22. 熟练使用公式表:在解题过程中,要熟练使用公式表,查找需要的公式和定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包括:
整体法:适用于求系统所受的外力,计算整体合外力时,作为整体的几个对象之间的作用力属于系统内力不需考虑,只需考虑系统外的物体对该系统的作用力,故可使问题化简。
隔离法:当研究的物体不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其隔离,分别研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最后再将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综合起来。
图像法:利用图像法处理物理问题,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便于分析和解决。
等效法:将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化成一个等效的物理问题,然后再分析和解决这个等效的物理问题。
积分法:在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使用积分方法,如微积分方程等。
向量法:向量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表示力、位置等物理量。
对称法:对称法可以用来简化物理问题,使其更加直观和易于解决。
类比法:类比法可以将不同的物理问题进行类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状态分析法:状态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规律,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极限法:极限法是一种通过取极限值来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5篇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1、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2、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3、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4、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还要提醒考生的是,由于网上阅卷需要进行扫描,要求考生字迹大小适中清晰。
合理安排好答题的版面,不要因超出方框而不能得分。
切记:所有物理量要用题目中给的。
没有的要设出,并详细说明。
切记:物理要写原始公式,而不是导出公式;既然是计算题就不要期待一步成功。
分布写,慢慢写,别着急带数据;要建立模型,高中物理计算无非就是:运动学、牛顿定律、能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而已;将几个过程拆分。
各个击破;实在不会做,那么将题中可能用到得公式都写出来吧,不会倒扣分的;注意单位换算,都是国际单位吧。
不过,用字母表示的答案千万不要写单位;要特别留意题中()的文字。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2(一)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速率。
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
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
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25种解题方法1. 分析力学方法: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力学问题。
2. 能量守恒法:使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机械能问题。
3. 动量守恒法: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4. 圆周运动方法:使用圆周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问题。
5. 匀加速直线运动法:使用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解决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问题。
6. 周期运动方法:使用周期公式解决周期性运动问题。
7. 熵变方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问题。
8. 热力学循环方法:使用热力学循环定理解决热力学问题。
9. 电路分析法:使用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解决电路问题。
10. 磁场分析法:使用安培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11. 声波分析法:使用声波传播公式解决声学问题。
12. 光学分析法:使用光线追踪法和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决光学问题。
13. 物态变化分析法:使用热力学基本公式和相变公式解决物态变化问题。
14. 原子物理分析法:使用玻尔模型和量子力学解决原子物理问题。
15. 核物理分析法:使用核反应公式和质能方程解决核物理问题。
16. 热力学系统分析法:使用热力学系统的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基本公式解决热力学系统问题。
17. 液体静压力分析法:使用液体静压力定律解决液体静压力问题。
18. 斯涅尔定律分析法:使用斯涅尔定律和菲涅尔公式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
19. 拉普拉斯定理分析法:使用拉普拉斯定理解决电势问题。
20. 壳层模型分析法:使用壳层模型解决原子结构问题。
21. 磁通量分析法:使用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磁场问题。
22. 电场强度分析法:使用库伦定律和高斯定律解决电场问题。
23. 电势能分析法:使用电势能公式解决电势能问题。
24. 特殊相对论分析法:使用洛伦兹变换解决特殊相对论问题。
25. 一维气体分析法: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决一维气体问题。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此方法多用于与受力、运动有关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 ,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F T sin α2=μF N ① 又F T cos α2=12F ②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2F N =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2μG tan α2+μ.方法二 等效法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2.电路等效:在元件确定的情况下,线路连接千变万化,有些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并非一目了然,这就需要画等效电路图.3.物理过程的等效:若一个研究对象从同一初始状态出发,分别经过两个不同过程而最后得到的结束状态相同,这两个过程是等效的.半径为r 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 、带正电的珠子,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如右图所示,珠子所受静电力是其重力的34倍.将珠子从环上最低位置A 点静止释放,则珠子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解析】 珠子在运动中所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均不变,把电场和重力场叠加,重力mg 和电场力F e 的等效场力F =54mg ,方向与重力夹角α=arccos 45.如图所示,图中DOCB是等效场力的方向.显然,珠子在达到图中的位置B 时,具有最大的动能.这一动能值为自A 至B过程中等效场力F 对珠子所做的功E km =Fr (1-cos α)=54mgr (1-45)=mgr4故小珠运动到B 点时有最大动能为mgr4.方法三 极值法描述某一过程的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由于受到物理规律或条件的制约,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而在这一范围内该物理量可能有最大值、最小值或是确定其范围的边界值等一些特殊值.极值问题求解方法有以下几种: 1.算术——几何平均数法,即(1)如果两变数之和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乘积取极大值.(2)如果两变数的积为一定值,则当这两个数相等时,它们的和取极小值. 2.判别式法,即方程ax 2+bx +c =0有实根时,Δ=b 2-4ac ≥0.3.二次函数法,即y =ax 2+bx +c ,若a >0,则当x =-b2a时,有y min =(4ac -b 2)/(4a );若a <0,则当x =-b2a 时,有y max =(4ac -b 2)/(4a ).4.三角函数法,如y =a sin α+b cos α的最小值为-a 2+b 2,最大值为a 2+b 2.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右端B 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B 点为水平面与轨道的切点,在离B 处距离为x 的A 点,用水平恒力F (大小未知)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推到B 处后撤去恒力,小球沿半圆轨道运动到C 处后又正好落回A 点.求: (1)推力F 对小球所做的功; (2)x 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所做的功最少?最少的功为多少?(3)x 取何值时,完成上述运动推力最小?最小推力为多少?【解析】 (1)小球从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C 处做平抛运动又回到A 点,设小球在C 点的速度为v C ,小球从C 点运动到A 点所用的时间为t在水平方向:x =v C t ① 在竖直方向:2R =12gt 2②联立①②式得v C =x 2 gR③对小球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有:W F -mg ·2R =12m v 2C④解得:W F =mg (16R 2+x 2)8R.⑤(2)要使力F 做功最少,确定x 的取值,由W F =2mgR +12m v 2C知,只要小球在C 点速度最小,则W F就最小.若小球恰好能通过C 点,设其在C 点的速度最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R ,则v =Rg ⑥ 由③⑥有:x 2 gR=Rg解得:x =2R ,⑦ 即当x =2R 时,W F 最小,最小的功为W F =52mgR.⑧(3)由⑤式W F =mg (16R 2+x 2)8R 及W F =Fx 得:F =18mg (16R x +xR )⑨F 有最小值的条件是:16R x =xR,即x =4R ⑩ 由⑨⑩解得最小推力为:F =mg .方法四 极限思维法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简捷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常用它来解决某些不能直接验证的实验和规律,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运动时,将第二个斜面外推到极限——水平面;在物理习题中,有些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而这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又隶属于一个更大范围的物理全过程,需把这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而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采用极限思维方法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奇变点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如下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0的平盘,盘中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当盘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l .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 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之内,则刚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 .(1+Δl l )mgB .(1+Δl l )(m +m 0)g C.Δl l mg D.Δll(m +m 0)g【解析】 假设题给条件中Δl =0,其意义是没有将盘往下拉,则松手放开,弹簧的长度不会变化,盘仍静止,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应为mg .将Δl =0代入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答案A 能得到mg ,可见只有答案A 正确,故本题应选A.方法五 图象法运用图象解答物理问题的步骤1.看清纵横坐标分别表示的物理量;2.看图象本身,识别两物理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具体的物理过程; 3.看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如下图所示,电源E =12.0V ,内电阻r =0.6Ω,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 0(R 0=2.4Ω)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适当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0W ,求这时滑动变阻器aP 部分的阻值R x .【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作aP 两端的U aP -I 图象,因图上任意一点的U aP 与I 所对应的矩形面积是外电路电阻R x 的输出功率,从而由已知R x 的功率求出对应的R x 值.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U =E -Ir 得U aP =12-(0.6+2.4)I =12-3I 作U aP -I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分析找到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W 的A 点和B 点,所以R x 有两个值. R x 1=9Ω,R x 2=1Ω.方法六 临界条件法物理系统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突变时所处的状态,叫做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可以理解为“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两种状态,突变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临界状态前后,系统服从不同的规律,按不同的规律运动和变化.如光学中折射现象的“临界角”、超导现象中的“临界温度”、核反应中的“临界体积”、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静摩擦现象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在中学物理中像这样明确指出的临界值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在高考题中常常是不明确的提出临界值,而又必须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临界条件、挖掘出临界值.在物理问题中,很多都涉及临界问题,分析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寻找临界状态的条件. 解决临界问题,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1.以定理、定律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2.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值,求解出研究问题的规律和解.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沿光滑绝缘斜槽从比A 点高出H 的C 点由静止下滑,并从A 点水平切入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边长为a 、高为h (h 可变)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内(磁场方向沿竖直方向),A 为横截面一条边的中点,已知小球刚好能在有界磁场区内运动,最后从A 点正下方的D 点离开有界磁场区,求:(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有界磁场区域高度h 应满足的条件;(3)在AD 有最小值的情况下,小球从D 点射出的速度.【解析】 (1)设小球到A 点时速度为v 0,由动能定理有: mgH =12m v 20解得:v 0=2gH小球进入磁场,在水平面内的分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q v 0B =m v 0 2R解得:R =m v 0qB 由几何关系得:R =a 2 解得:B =2m 2gHqa,方向竖直向下.(2)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T =2πR v 0=πa2gH竖直方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有:h =12gt 2 由题意知t =nT (n =1,2,3,…) 解得:h =n 2π2a 24H.(3)当n =1时,AD 最小,h =π2a 24H从C 点到D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 v 2=mg (H +h ) 联立解得:v = 2g (π2a 24H+H ). 二、三种常见题型的解答技巧题型一 选择题 题型特点选择题是客观型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变,推理较多,计算量小的特点.高考中选择题注重基础性,增强综合性,体现时代气息,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技能、方法的同时加大了对能力考查的力度,考潜能、考应用,一个选择题中常提供一项或多项正确答案,迷惑性较强,为中或中下难度.解答技巧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审题,抓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2.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正确答案,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3.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判断法、比较排除法、特殊值法、解析法、极限分析法、图象法、几何图解法等.要善于应用这些方法技巧,做到解题既快又准.失分原因1.单凭直觉经验,贸然判断而错选.2.注意力受干扰,主次不分而错选. 3.知识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而错选.4.不抓重点类比,仓促建模而错选.质量m =4kg 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先用沿x 轴正方向的力F 1=8N 作用了2s ,然后撤去F 1,再用沿y 轴正方向的力F 2=24N 作用了1s.则质点在这3s 内的轨迹为下图中的( )【解析】 质点先以2m/s 2的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 时位移x 1=4m ,施加沿y 轴正方向的力F 2后做“类平抛运动”,沿y 轴正方向质点速度逐渐增大,1s 后的位置坐标为x =4m +4m =8m ,y =3m ,故D 项正确.小车上固定一个光滑的竖直圆轨道,轨道半径为R ,有一小球在轨道的底端,它们一起以速度v 0向右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若v 0≤ 103gR ,则当小车突然遇到障碍物阻挡运动停止时,下列有关小球能够上升到的最大高度(距离底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可以表示为v 0 22gB .可能为R /3C .可能为RD .可能为5R /3【解析】 由于小球做曲线运动,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不一定为零,用v 202g 表示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不一定正确,若小球恰好上升到高度R 处,则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R =12m v 0 2,得v 0=2gR ;则当v 0≤2gR 时,小球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h ≤R ;若小球恰好通过到最高点,则上升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2mgR =12m v 0 2-12m v 2,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v2R,解得v 0=5gR ,当v 0≥5gR 时,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当2gR <v 0<5gR 时,小球沿圆轨道上升R 后,会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在达到最高点之前脱离轨道而做斜上抛运动,当v 0=103gR 时,由于上升到最高点时有水平速度,故上升高度小于5R /3.故选项B 、C 正确. 题型二 实验题 题型特点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不同实验中对仪器的选择,考查基本实验原理在新的环境下的变通运用,考查利用基本操作来完成新的实验任务,近几年高考不仅考查课本的分组实验,还考查演示实验,而且出现了迁移类实验、应用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及探究型实验,有填空作图型实验题、常规实验题、设计型实验题等.解答技巧 1.要明确考查知识范围现在的物理实验题涉及力学、电(场、路)磁(场、感)学等知识.尽管题目千变万化,但通过仔细审题,一定能直接地判断出命题人想要考查的知识点和意图. 2.要看清实验题图实验题一般配有相应的示意图、实物图,实质是告知实验仪器(或部分)及其组装情况,让考生琢磨考查意图.只有看清了实验仪器,才使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这些器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便能初步勾画实验过程. 3.要捕捉并提取信息试题总是提供诸多信息从而再现实验情景,因此,正确解答时必须捕捉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使问题迎刃而解.一般需要关注如下信息:(1)新的概念、规律、公式.一些新颖的非学生实验题、陌生的新知识(概念公式)应用题、新规律验证题,都为我们提供信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为解题服务.(2)新的表格数据.通过解读表格,了解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平方还是开方关系,或者是倒数关系.根据数据描点作图、直观实验反映的某种规律.(3)新的物理图象.实验题本身提供物理图象,但这些图象平时没有接触过,关键要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帮助正确分析实验问题.失分原因(1)填空:不能用物理述语,回答不全面,数字只写数漏写单位,不注意有效数字. (2)(3)结果误差太大.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④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⑤测出x 、x 1、x 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 .(1)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是否已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3)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相应的符号表示)【解析】 (1)若重力的一个分力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则不挂砂桶时,轻推小车,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相等.(2)要探究细线对小车做功与小车动能改变的关系,除测出x 、x 1、x 2外,还必须测出小车的质量M 和砂桶的总质量m .(3)表达式为mgx =12(M +m )(x 22T )2-12(M +m )(x 12T )2.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观察实验桌上备用的器材统计编号如下:①干电池(电动势E 约为1.5V ,内电阻r 约为1.0Ω); ②电流表G(满偏电流3.0mA ,内阻R G =10Ω); ③电流表A(量程0~0.6A ,内阻约为0.5Ω); ④滑动变阻器R (0~20Ω,10A); ⑤滑动变阻器R ′(0~100Ω,1A); ⑥定值电阻R 2=990Ω; ⑦开关S 和导线若干.(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同时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器材编号)(2)请在下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他们采用的实验原理图.(标注所选择的器材的符号)(3)该小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原理图测得的数据如下表,为了采用图象法分析处理数据,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纸上选择合理的标度,作出相应的图线.序号1 2 3 4 5 6 电流表G(I 1/mA)1.37 1.35 1.26 1.24 1.18 1.11 电流表A(I 2/A)0.12 0.16 0.21 0.28 0.36 0.43 (4)根据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电源的内阻r =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 (1)为了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选择④比较合适.(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U +Ir 可知,只要能测出两组路端电压和电流即可,但题目中只给出两个电流表且其中一个电流表G 的内阻已知,可以把内阻已知的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 2串联作电压表使用.电路图如图甲所示.(3)若取纵轴表示I 1,横轴表示I 2,描点后连线如图乙所示,连线时因为第三组误差较大,所以舍弃.(4)公式E =U +Ir 可以变形为:E =I 1(R 2+R G )+I 2r ,变形可得I 1=E R 2+R G -rR 2+R G I 2,与纵轴截距为ER 2+R G=1.48mA ,解之得E =1.48V ,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rR 2+R G =(1.48-1.06)×10-30.50-0.00Ω,解之得r =0.84Ω.题型三 计算题 题型特点计算题一般给出较多的信息,有清晰的已知条件,也有隐含条件,在实际物理情景中包含有抽象的物理模型,在所给出物理过程的信息中有重要的临界条件,题目思维量大,解答中要求写出重要的演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技巧1.文字说明(1)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过程或状态.(2)所列方程的依据名称(是展示逻辑思维严密性的重要方面). (3)题目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4)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字母符号书写,使用要规范. (5)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面)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6)结果的物理意义,给出明确答案. 2.必要方程(1)写出符合题意的原始方程(是评分依据,文字说明一般不计分),不能写变形式.(2)要用字母表述方程,不要写有代入数据的方程,方程不能相“约”,如“G Mmr2=mg ”.(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要不断的“续”进一些内容.(4)方程式有多个时,应分步列(分步得分),并对各方程式编号(便于计算和说明),不要合写一式,以免一错全错.(5)书写规范实例(原题略).①用字母表达方程,不要含有数字方程.如:要“F -F f =ma ”,不要“6.0-F f =2.0a ”.②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如:要“F -F f =ma ”,“F f =μmg ”,“v 2=2as ”.③要文字说明,不要公式,公式的字母常会带来混乱.如: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不要“据F =ma ”.④要用原始方程式联立求解,不要连等式.⑤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写了“F -F f =ma ”,“F f =μF N ”而漏写了“F N =mg ”. ⑥要规范,不要乱.如:要“F -F f =ma ”不要“F =ma +F f ”. 3.运用数字(1)几何关系只说结果,不必证明. (2)数字相乘,要用“×”,不用“.”. (3)卷面上不能打“/”相约. 4.字母规范(1)题目给了符号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2)尊重课本常用符号,使用课本常用字母符号. (3)书写工整.失分原因1.最后结果:只写数字,漏掉单位,失去宝贵的2分或1分;求力等矢量时,不指明方向;求有正负值的物理量不说明意义.2.字母符号:不用题给的字母符号;自设符号不说明意义;将v 0写成v ,θ写成α,G 写成a ,g 写成q 等.3.不按题给条件表示结果.4.物理情景模糊:没有画运动示意图或物体受力示意图(导致漏力)的习惯.5.知识把握不准:常把“定律”写成“定理”,“定理”写成“定律”. 6.计算:无公式,只有数字,不使用国际单位制或单位不统一.7.连笔、小数点不清晰;连续写下去,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套用模板解 对……(研究对象) 设……(未知量)…… 从……(状态)……(状态) 根据……(定理、定律)……得:……(具体问题的原始方程)……① 根据……(定理、定律)……得:……(具体问题的原始方程)……②联立方程①②得:……(待求物理量的表达式) 代入数据解得……(待求物理的数值带单位).如下图所示的平行板器件中,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0.2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场强度E 1=1.0×105V/m ,PQ 为板间中线.紧靠平行板右侧边缘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边界线AO ,与y 轴的夹角∠AOy =45°,边界线的上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2=0.25 T ,边界线的下方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 2=5.0×105V/m.一束带电荷量q =8.0×10-19 C 、质量m =8.0×10-26kg 的正离子从P 点射入平行板间.沿中线PQ 做直线运动,穿出平行板后从y 轴上坐标为(0,0.4m)的Q 点垂直y 轴射入磁场区,多次穿越边界线OA .求:(1)离子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离子通过y 轴进入磁场到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所需的时间?(3)离子第四次穿越边界线的位置坐标.【解析】 (1)设正离子的速度为v ,则有qE 1=q v B 1代入数据解得v =5.0×105m/s.(2)离子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 v B 2=m v 2r,得r =0.2m作出离子的轨迹,交OA 边界为C ,OQ =2r则运动时间t 1=T 4=πm 2qB 2=6.28×10-7s离子过C 点平行电场线进入电场,做匀减速运动,返回C 的时间为t 2,则t 2=2va而a =qE 2m=5×1012m/s 2,所以t 2=2×10-7s离子从进入磁场到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所需时间t =t 1+t 2=8.28×10-7s.(3)设离子第二次穿越边界线OA 的位置C 的横、纵坐标为(x C ,y C ),则x C =r =0.2m ,y C =OQ -r =0.2m离子从C 点以竖直向上的速度垂直进入磁场做圆周运动,恰好完成14圆弧,如图所示,则以水平向右速度从D 点离开磁场,离子第三次穿越边界线OA ,则 x D =x C +r =0.4m ,y D =y C +r =0.4m离子垂直电场线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x =v t 3,y =12at 23,tan 45°=y x ,则t 3=0.2×10-6s ,x =0.1m ,y =0.1m即离子第四次穿越边界线的位置坐标为(0.5m,0.5m).如图所示,在学习了曲线运动之后,为了研究平抛与圆周运动,一学生站在3米高的平台上将一质量为m =1kg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系于长为L =2m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用一不计质量的测力计固定在O 点,在O 点右侧竖直平面内加一电场强度大小为E =3mg /q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包含O 点).该学生绝缘地把小球从O 点的正上方距离O 点1m 处的O 1点以速度v 0=45m/s 沿水平方向抛出(取g =10m/s 2).该学生计算得出小球经过O 点正下方的瞬时绳的拉力为200N ,结果发现测力计的读数与计算结果不一致,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正确的结果为多少.【解析】 小球先做类平抛运动,绳绷直后小球做圆周运动.设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a ,则对小球做类平抛运动的过程水平位移x =v 0t ,竖直位移y =12at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Eq =ma类平抛运动结束时绳绷直,有x 2+(1-y )2=L 2联立以上四式可得t =125s ,y =1m =O 1O , a =4g ,x =2m所以绳绷直时刚好水平,如图所示.由于绳不可伸长,故绳绷直时,v 0消失,小球仅剩速度v ⊥,且v ⊥=at =45m/s之后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设小球到达O 点正下方时,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 +EqL =12m v ′2-12m v 2⊥设此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F T ,则F T -mg -qE =m v ′2L联立解得:F T =160N.三、考场常见错误诊断易错点1:对概念理解不到位而出错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下图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易错诊断】 误认为B 、D 图中都增大了正压力,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应该这样分析:先根据题设条件判断物块与斜面之间是静摩擦力,而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分别对图示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将重力与F 分别沿平行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进行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与重力和F 在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显然物块所受静摩擦力增大的是图D ,减小的是图C ,不变的是图A 、B.【走出误区】 遇到涉及摩擦力的问题,首先应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有关,用公式F f =μF N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要依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计算.易错点2:对平衡状态理解有偏差而出错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圆环套在一光滑固定杆上,杆与水平面倾角为α,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物块相连,现将圆环拉到A 位置由静止释放,AO 水平,圆环向下运动到达最低点B ,已知OC 垂直于杆,OB 与OC 之间的夹角β=58.7°,A 与定滑轮间距离L =1m ,g =10m/s 2. (1)求物块质量M 与圆环质量m 的比值M ∶m ; (2)若M ∶m =2.5,α=60°,β=58.7°,试求圆环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v ; (3)简要描述圆环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物块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 【易错诊断】 解答此题的常见错误是:认为圆环在B 点速度为零,所受合外力为零,列出方程,从而解出M ∶m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圆环速度为零错误认为是平衡条件.(1)圆环在B 点虽然速度为零,但并不处于平衡状态 对圆环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L sin α(cos α+tan βsin α)=MgL (sin α/cos β-1)可得M :m =sin α(cos α+tan βsin α)∶(sin α/cos β-1).(2)圆环运动到C 点时,沿绳方向的速度为0,所以此时M 速度为0,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2/2=mgL sin αcos α+MgL (1-sin α) 而M =2.5m ,α=60°, 联立解得v =3.92m/s.(3)M 先向下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到零、然后向上加速运动、再减速运动到零.【走出误区】平衡状态指的是合外力为零或加速度为零的状态,而不是速度为零的状态.易错点3:对瞬时问题分析不清而出错(1)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系于长度不同的l 1、l 2两根细线上,l 1线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 2线水平拉直,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 2线剪断,求剪断l 2线瞬间小球的加速度.(2)若将图甲中的l 1线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乙所示,其他条件不变,将l 2线剪断,求剪断l 2线瞬间小球的加速度.【易错诊断】 解答该题易犯的错误是:设l 1线上拉力为F 1,l 2线上拉力为F 2,小球重力为mg ,小球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则F 1cos θ=mg ,F 1sin θ=F 2 联立解得F 2=mg tan θ剪断l 2线的瞬间,F 2突然消失,小球即在F 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 θ=ma ,所以加速度a =gtan θ,方向沿F 2反方向.。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物理解题方法学习辅导课本知识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研究关于力、热、光、电等现象及其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1、正交分解法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理基本性质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
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5圆周运动问题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思维模板:(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范本一份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范本一份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总结 1方法一:图像法解题一、方法简介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二、典型应用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4.明确面积的物理意义利用图像的面积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解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常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结合起来,其中v一t图像中图线下的面积代表质点运动的位移是最基本也是运用得最多的.5.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物理问题常涉及到许多临界状态,其临界条件常反映在图中,寻找图中的临界条件,可以使物理情景变得清晰.方法二:等效法一.方法介绍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它是从事物的等同效果这一基本点出发的,它可以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较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进行研究和处理,其目的是通过转换思维活动的作用对象来降低思维活动的难度,它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明确不同事物在什么条件、什么范围、什么方面等效.在中学物理中,我们通常可以把所遇到的等效分为:物理量等效、物理过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等.二.典例分析1.物理量等效在高中物理中,小到等效劲度系数、合力与分力、合速度与分速度、总电阻与分电阻等;大到等效势能、等效场、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等,都涉及到物理量的等效.如果能将物理量等效观点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更为简捷.2.物理过程等效对于有些复杂的物理过程,我们可以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理过程来替代,这样能够简化、转换、分解复杂问题,能够更加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以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高中物理中我们经常遇到此类问题,如运动学中的逆向思维、电荷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平均值和有效值等.3.物理模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在物理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力学中的很多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到电磁学中去,如卫星模型、人船模型、子弹射木块模型、碰撞模型、弹簧振子模型等.实际上,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经常将新的问题与熟知的物理模型进行等效处理.方法三:极端法专题一、方法简介通常情况下,由于物理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过程复杂,很难直接把握其变化规律进而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若将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极端条件或特殊状态下进行分析,却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像这样将问题从一般状态推到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解题方法就是极端法.极端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端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用极端法分析问题,关键在于是将问题推向什么极端,采用什么方法处理.具体来说,首先要求待分析的问题有“极端”的存在,然后从极端状态出发,回过头来再去分析待分析问题的变化规律.其实质是将物理过程的变化推到极端,使其变化关系变得明显,以实现对问题的快速判断.通常可采用极端值、极端过程、特殊值、函数求极值等方法.二、典例分析1.极端值法对于所考虑的物理问题,从它所能取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方面进行分析,将最大值或最小值代入相应的表达式,从而得到所需的结论.2.极端过程法有些问题,对一般的过程分析求解难度很大,甚至中学阶段暂时无法求出,可以把研究过程推向极端情况来加以考察分析,往往能很快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51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51个解题技巧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51个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帮助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1.完善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是建立在中学物理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要完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等方面的知识。
2.多做思维导图。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整理和梳理知识结构,让自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学会画图。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图示来辅助解题,因此掌握画图的技巧非常重要。
4.掌握标准符号。
在物理学习中,标准符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牢记各种符号的含义。
5.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进行计算,所以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方法。
6.注意公式推导。
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公式推导来解决,所以要熟练掌握各种物理公式的推导方法。
7.注意单位换算。
物理问题中单位换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因此要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8.多读物理题。
通过多读物理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9.多画示意图。
画示意图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高解题效率。
10.练习分类解题。
将物理问题进行分类解题有助于整理知识点,提高解题效率。
11.注意文字说明。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文字说明,将问题的解题过程写清楚。
12.多与同学讨论。
结对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与同学讨论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13.注重实验操作。
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增加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14.学会利用数据和图表。
物理问题通常需要利用数据和图表来解答,所以要学会分析和利用数据和图表。
15.多模拟题。
通过模拟题可以锻炼解题能力,提高应对各种物理问题的能力。
16.多理解题目。
在解析物理问题的时候要多理解问题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
17.提高计算速度。
物理问题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所以熟练的计算速度是很重要的。
18.注意物理现象的解释。
在解题中要注意对物理现象的解释,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汇总(非常实用)
一、问题分析
1. 阅读题目: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要求解决的问题。
2. 辨析问题类型:确定题目属于哪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3. 提取信息:从题目中提取相关信息,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知识应用
1. 规定符号:在解决问题前,明确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应用公式:根据问题要求和所学物理知识,选取适当的公式
进行计算。
3. 计算精度:注意计算精度,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概念理解
1. 弄清物理概念:对于涉及物理概念的问题,先弄清楚相关概
念的含义和特点。
2. 探究概念关系:分析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理解和解答
问题。
3. 熟悉常用公式:掌握常用的物理公式,能够熟练地根据问题
进行转化和运用。
四、问题求解
1. 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利用已知条件填入公式,进行问题求解。
2. 分步推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分步推理的方法逐步求解。
3. 反思并修正:在解答过程中,对结果进行反思和验证,及时
纠正错误。
五、拓展思考
1. 做好总结: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整理归纳掌握的物理解题
方法和技巧。
2. 拓展思考:从已知条件和解题过程中提取物理规律,拓展解
题思路,进一步探索问题。
六、实践应用
1. 多做题:通过做更多的练题,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2. 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问题和实际场景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的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9大物理解题思维方法
高中生必须掌握的9大物理解题思维方法包括:
1.转化和归结思维: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具体情况转化为典型情境,将未
知问题归结为已知问题。
2.隔离思维:将物理问题中的几个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几个部分隔离开来,分别研究,
分析求解。
3.整体思维:把几个物体或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研
究,从而在整体上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4.假设思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出猜想
与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5.类比思维:把形式、性质、特征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研究,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
特征和规律。
6.极限思维: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得出有关结论的方法。
7.逆向思维: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反向分析问题的原因或条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
方法。
8.等效思维: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9.对称思维: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
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这些思维方法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高中物理15种快速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15种快速解题方法
一、直接解法:
1. 根据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在知识点或解答技巧上直接得出结论;
2. 利用类比、数学归纳法、守恒原理等解题;
3. 利用位移定理解决静力学中摩擦、外力等问题;
4. 通过定理、公式求解正方形时,利用特殊条件重新推导公式;
5. 利用代数、极限、导数、积分等解寻解;
6. 利用坐标变换、向量矢量分析等方法进行求解;
7. 利用量纲统一法解决透视、弹性、统计等问题;
8. 常数参数求解思路可做到快速求解;
9. 分变量求解,保持未知量恒定、常数简化问题;
10. 原地移动,多次试验,利用观察结果进行解答;
11. 坐标变换可用于消元去除模糊不确定性;
12. 利用反证法得出结论;
13. 利用假设证明法--“贝叶斯——假设证明[贝叶斯模式]”等方法求解;
14. 利用统计、概率等解决统计、随机变量的计算问题;
15. 利用几何、拓扑的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68个解题技巧1.熟悉物理公式,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2. 想象物理现象,画出示意图,有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
3. 善于利用物理学原理,尤其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4. 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在计算中进行单位换算。
5. 对于复杂的计算问题,可以采用近似计算的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6. 计算时注意保留有效数字,避免四舍五入带来的误差。
7. 注意物理实验的误差,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8. 对于物理实验中的测量数据,可以进行平均值计算和标准差计算。
9. 针对物理实验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装置。
10. 学习并掌握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洛伦兹力、浮力、牛顿定律等。
11. 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举例或比喻来帮助理解。
12. 学习并熟悉物理实验中的常见仪器和设备,如电子秤、光学仪器、电器元件等。
13. 学习并掌握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如精密调节、测量数据处理等。
14. 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15. 总结、归纳和应用物理知识,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16. 注意物理学习的连续性,及时复习和总结学过的知识。
17. 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如物理学习网站、视频资料、模拟实验软件等,增加学习效果。
18. 学习时要尊重老师、尊重知识,认真听课、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19. 保持兴趣和好奇心,探索物理学的奥秘,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学水平。
20. 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分析问题的本质,理清思路,找出解题方法。
21. 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勇于尝试、积极解决。
22.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条件和限制。
23. 要注重物理学习的实践性,多进行物理实验和实践操作。
24. 在物理实验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和规范操作,避免意外伤害。
25. 要注重物理学习的实用性,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6. 学习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1. 分析题干
解题前,先仔细阅读题干,分析题目要求,确定所求物理量、已知条件和解题思路。
例如:已知物理量包括什么?需要使用哪些公式?如何计算?
2. 注意单位换算
在计算物理量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例如:将长度单位从厘米换算成米、将时间单位从秒换算成小时等。
3. 记住公式
掌握常用的物理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速度公式、功率公式、弹性势能公式等。
4. 熟练运用图像分析法
图像分析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图像,确定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确定物理过程的规律和特征。
5. 善于利用比例关系
物理中经常出现比例关系。
利用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许多物理问题,例如:速度和时间的比例关系、长度和面积的比例关系等。
6. 熟悉量纲式
掌握量纲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物理公式和解决物理问
题。
量纲式是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通常用[M][L][T]表示。
7. 注意精度
在计算物理量时,要注意精度。
精度低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
因此,要注意四舍五入、保留有效数字等。
总之,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本例中,利用超重状态下的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技巧一:合成法解题典例1】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
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或沿水平方向时,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
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
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超、失重解题典例2】如图2-2-4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满足:A。
F=MgB。
Mg<F<(M+m)gC。
F=(M+m)gD。
F>(M+m)g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与系统的重力(M+m)g满足关系式:F>(M+m)g,正确答案为D。
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物体在重力场中的状态分为三种:超重、失重和重力平衡状态。
在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情况,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再根据物理规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高中物理解题49种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49种方法1. 利用公式计算2. 利用图像分析3. 利用物理实验数据4. 利用基本物理原理5.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6.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7.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8.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9.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10. 利用气体状态方程11. 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12. 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定律13. 利用电场和电势能14. 利用电势差和电位差15. 利用电场线和电荷密度16. 利用静电力和电容17. 利用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18. 利用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定律19. 利用电路中的欧姆定律20. 利用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频率21. 利用透镜的成像公式22. 利用热力学定律23. 利用热传导和热辐射24. 利用声波和共振25. 利用核反应和辐射26. 利用半导体和电子器件27. 利用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28. 利用相对论和时空29. 利用量子力学和微观世界30. 利用黑洞和宇宙学31. 利用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32. 利用原子结构和化学反应33. 利用光合作用和生物光学34. 利用人体力学和生物电学35. 利用地球物理和大气物理36. 利用机械波和弹性体37. 利用材料力学和强度学38. 利用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39. 利用光学仪器和测量技术40. 利用电子学和通信技术41. 利用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42. 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3. 利用科技创新和应用发展44. 利用历史和哲学思考45. 利用文化和社会影响46. 利用文学和艺术表达47. 利用个人经验和感悟48. 利用跨学科综合思考49. 利用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典例
1.确定所求量和已知量,画出物理图像
在解题前,要明确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量和所求量,然后画出相应的物理图像,这有助于理清思路和确定解题方向。
例如: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
已知量:初速度v1=10m/s,末速度v2=20m/s,时间t=5s
所求量:加速度a
物理图像:汽车向东行驶
2. 利用物理公式和定理,列出方程式
在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以及画出物理图像后,需要根据相应的物理公式和定理列出方程式,然后代入已知量的数值进行求解。
例如: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东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变为20m/s,求汽车的加速度。
已知量:初速度v1=10m/s,末速度v2=20m/s,时间t=5s
所求量:加速度a
物理公式:a=(v2-v1)/t
方程式:a=(20-10)/5=2m/s^2
3. 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精度的保留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精度的保留。
有时候,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和公式中的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保留相应的精度,避免出现误差。
例如: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上抛出,求物体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
已知量:初速度v0=10m/s,重力加速度g=9.8m/s^2
所求量: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h
物理公式:h=v0^2/2g
方程式:h=10^2/2×9.8=5.1m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例如保留一位小数,即5.1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看懂题。
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
”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0,∑F 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 解法。
受四力以上:用正交分成法或正交分解法。
受三个力作用:力的合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 = = 0F 0F YX ②受力不平衡时 ymax F X X ma F ==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均可传。
杆或弹簧:拉力、压力(张力不能传压力。
绳或橡筋:不能受拉力 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 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 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二、运动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步骤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和基本规律是我们解题的依据,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题途径的武器。
只有深刻理解概念、规律才能灵活地求解各种问题,但解题又是深刻理解概念、规律的必需环节。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可知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为(1审题。
弄清题意,画草图,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待求量。
(2明确研究对象。
选择参考系、坐标系。
(3分析有关的时间、位移、初末速度,加速度等。
(4应用运动规律、几何关系等建立解题方程。
(5解方程。
三、动力学解题的基本方法我们用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析求解动力学习题.由于动力学规律较复杂,我们根据不同的动力学规律把习题分类求解。
1、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问题,这种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1已知物体受力求物体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这两种基本问题的综合题很多。
从研究对象看,有单个物体也有多个物体。
(1解题基本方法根据牛顿定律ma F =合解答习题的基本方法是①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合F 。
③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
④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解题方程。
⑤解方程。
⑥验算,讨论。
以上①、②、③是解题的基础,它们常常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的问题动能定理公式为k1k2E E W -=合,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功、力、位移、动能、速度大小、质量等。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物体的一段位移以明确m、s。
②分析物体受力,结合位移以明确总W 。
③分析物体初末速度大小以明确初末动能。
然后是根据动能定理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如图4—5所示,木板质量千克10m 1=,长3米。
物体质量千克=2m 2。
物体与木板间摩擦系数05.0=,木板与水平地面间摩擦系数1.0= ,开始时,物体在图4-5木板右端,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33F =牛的水平恒力拉木板,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问经过2秒后(1力F 作功多少?(2物体动能多大?(10g =米/秒2应用动量定理求解的问题从动量定理12P P I -=合知,这定理能求冲量、力、时间、动量、速度、质量等。
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①选定研究的物体和一段过程以明确m、t。
②分析物体受力以明确冲量。
⑧分析物体初、末速度以明确初、末动量。
然后是根据动量定理等建立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例题8】质量为10千克的重锤从3.2米高处自由下落打击工件,重锤打击工件后跳起0.2米,打击时间为0.01秒。
求重锤对工件的平均打击力。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问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是p2k2p1k1E E E E +=+知,可以用来求动能、速度大小、质量、势能、高度,位移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方法是①选定研究的系统和一段位移。
②分析系统所受外力、内力及它们作功的情况以判定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分析系统中物体初末态位置、速度大小以确定初末态的机械。
然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列方程,解方程,验算讨论。
四、电场解题的基本方法本章的主要问题是电场性质的描述和电场对电荷的作用,解题时必须搞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几个物理量和研究电场的各个规律。
1、如何分析电场中的场强、电势、电场力和电势能(1先分析所研究的电场是由那些场电荷形成的电场。
(2搞清电场中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含义。
(3正确运用叠加原理(是矢量和还是标量和。
下面简述各量符号的含义:①电量的正负只表示电性的不同,而不表示电量的大小。
②电场强度和电场力是矢量,应用库仑定律和场强公式时,不要代入电量的符号,通过运算求出大小,方向应另行判定。
(在空间各点场强和电场力的方向不能简单用‘+’、‘-’来表示。
③电势和电势能都是标量,正负表示大小.用qU = 进行计算时,可以把它们的符号代入,如U 为正,q 为负,则也为负.如U 1>U 2>0,q 为负,则021<< 。
④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与电荷电势能的增减相对应,W AB 为正(即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小,B A >;W AB 为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B A <。
所以,应用B A B A AB U U q W -=-(=时可以代人各量的符号,来判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
当然也可以用-(B A U U q 求功的大小,再由电场力与运动方向来判定功的正负。
但前者可直接求比较简便。
2、如何分析电场中电荷的平衡和运动电荷在电场中的平衡与运动是综合电场;川力学的有关知识习·能解决的综合性问题,对加深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与力学的分析方法相同,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某个带电体。
(2分析带电体所受的外力。
(3根据题意分析物理过程,应注意讨论各种情况,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
(4根据物理过程,已知和所求的物理量,选择恰当的力学规律求解。
(5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
【例题4】如图7—3所示,如果H 31 (氚核和He 24(氦核垂直电场强度方向进入同—偏转电场,求在下述情况时,它们的横向位移大小的比。
(1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2以相同的初动能进入; (3以相同的初动量进入; (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以后再进入。
分析和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电场力远远大于所受的重力,所以重力可以忽略。
带电粒子在偏转电场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类似于平抛的运动,在原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在横向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加速运动公式可得202m qE 21at 21y v l (== (1以相同的初速度v 0进入电场, 因E、l、v 0都相同,所以m q y323241= ==H e H e H H e H H m q m q y y (2以相同的初动能E k0进入电场,因为E、l、mv 2都相同,所以q y21==e H H e H q q y yH (3以相同的初动量p 0进入电场,因为E、l、mv 0都相同,由qm mv qEml v l m qE y ==202202(221 834231= ==H e H H H e H H m q m q y y(4先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电场,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粒子的动能12021qU mv = (U 1为加速电压由 12122024421U El qU qEl v l m qE y === 因E、l、U 1是相同的,y 的大小与粒子质量、电量无关,所以:11=e H H y y 注意在求横向位移y 的比值时,应先求出y 的表达式,由题设条件,找出y 与粒子的质量m、电量q 的比例关系,再列出比式求解,这是求比值的一般方法。
3、如何分析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问题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应当注意(1平行板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是断路,它两板间的电压与它相并联的用电器(或支路的电压相同。
(2如将电容器与电源相接、开关闭合时,改变两板距离或两板正对面积时,两板电正不变,极板的带电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