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其一
屈原《卜居》原文与翻译
卜居屈原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智尽忠,蔽障于谗。
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1],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2],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愉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慄斯[3],喔吚嚅唲[4],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5],如脂如韦[6],以洁楹乎[7]?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抗轭乎[8]?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骛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涵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文选》卷三十三[1]端策拂龟:摆正蓄草,拂拭龟壳。
策,蓄草,[2]悃悃款款:诚实的样子。
[3]哫訾慄斯:求媚恭敬。
[4]喔吚嚅唲:强笑的样子。
[5]突梯滑稽:油滑圆转貌,[6]韦:柔软的兽皮。
[7]洁楹:或作“絜楹”,古联绵字,形容随顺油滑的样子。
[8]抗轭(音厄):指驾辕。
【译文】屈原已被放逐,三年没有见到楚怀王。
他对国家竭尽了忠诚、智慧,可是被奸佞遮蔽、阻挠。
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他去见太卜郑詹尹,说道:“我心中有疑惑,想靠您帮我解答。
”詹尹就把策摆正,拂去龟壳上的灰尘,问道:“您将用什么指教我呢?”屈原道:“我该勤勤恳恳,朴实忠诚呢,还是无止尽地去应酬逢迎、往来周旋呢?我该去锄掉茅草,勤劳耕作呢,还是去逢迎达官贵人以博取荣誉呢?我该直言不讳以至使自己受到危害呢,还是随波逐流贪图富贵,苟且偷生呢?我该超越浊世,远举高蹈,以保持自己的本性呢,还是去巧言逢承,强作笑颜来事奉一位女人呢?我该廉洁正直以保持自身的洁白呢,还是圆滑世故、柔弱取媚于人呢?我该象一匹千里马那样昂然翘首呢,还是象野鸭浮游,与波起伏,偷生全躯呢?我该与骐骥抗轭并驾呢?还是尾随劣马的足迹呢?我该与天鹅一道并翅高飞呢?还是去和鸡鸭争食呢?所有这些,究竟谁好谁坏?何去何从?人世混浊,没有一块干净之处;人们认为知了的翅膀很重,却把千斤的物体看得很轻;体庞音亮的大钟被人们抛弃不用,敲起瓦钵却让它发出雷鸣;谗佞者位高权重,十分显赫;贤仁之士毫无地位,默默无闻。
《卜居》屈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卜居》屈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相传为屈原所作,而现代学者多以为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
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屈原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
全文以屈原问卜开篇,以詹尹“释策而谢”的答语收结,中间以连珠式的对立设问的语句贯穿,文采斐然,往复盘旋,八对设问,一以贯之,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虽铺陈夸饰,句式整齐,却不板不散,亦无重复之嫌。
作品原文:卜居1屈原既放2,三年不得复见3。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4。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5:“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6。
”詹尹乃端策拂龟7,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8,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9,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10?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11?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12,将哫訾栗斯13,喔咿儒儿14,以事妇人乎15?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16,如脂如韦17,以洁楹乎18?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19,将泛泛若水中之凫20,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21,将随驽马之迹乎22?宁与黄鹄比翼乎23,将与鸡鹜争食乎24?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25:蝉翼为重,千钧为轻26;黄钟毁弃27,瓦釜雷鸣28;谗人高张29,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30,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31:“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32,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词句注释:1、卜居:占卜自己该怎么处世。
卜,占卜。
居,处世的方法与态度。
2、放:放逐。
3、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4、蔽障:遮蔽、阻挠。
5、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6、因:凭借。
7、端策:数计蓍草。
端,数也。
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8、悃(kǔn)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9、送往劳来:送往迎来。
《卜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卜居》原文及翻译赏析《卜居》原文及翻译赏析《卜居》原文及翻译赏析1卜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古诗简介《卜居》是唐朝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
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
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
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翻译/译文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注释1.卜居:本自《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2.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
溪,一作“之”,一作“流”。
3.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4.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5.为卜:即行卜。
为,即施行;卜,选择。
6.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王勃有《林塘怀友》,其《别人四首·其三》:“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刘孝绰《侍宴饯庾于陵应诏》:“是日青春献,林塘多秀色。
”7.幽:僻静,幽雅。
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8.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
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礼记·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
白居易卜居这首诗的意思
白居易卜居这首诗的意思
意思:游离在京都二十年,贫穷中找不到一处安身之地。
我常常羡慕蜗牛,它至少有个可以避难的壳。
与其过着像聪明的老鼠一样的生活,我更愿意在世界的尖端立下一根针。
不愿成为漂泊无定的木偶,我只想在自己的小屋中安宁生活。
虽然简陋,但是我的心已经足够了,我不愿意离开这狭窄而嘈杂的世界。
原文:《卜居》
(唐)白居易
游宦京都二十春,
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
不如硕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锥头地,
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
敢辞湫隘与嚣尘。
卜居杜甫原文及翻译
杜甫卜居翻译、赏析、拼音版注释与解释卜居全文(原文):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字词句解释(意思):①浣花溪:在四川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结草堂于溪傍。
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有人认为指剑南节度使裴冕。
卜:卜居,择地居住。
林塘幽:指草堂周围的环境幽雅。
②"已知"二句:承上申说草堂周围环境之幽静。
出郭:在郊外。
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
澄江:指浣花溪。
③鸂鶒(xīchì):水鸟名,像鸳鸯,又称紫鸳鸯。
④山阴、小舟:用王子猷典。
《世说新语·任诞》篇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卜居全文拼音版(注音版):huàn huāliúshuǐshuǐxītóu ,zhǔrén wèi bǔlín táng yōu 。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yǐzhīchūguōshǎo chén shì,gèng yǒu chéng jiāng xiāo kèchóu 。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wúshùqīng tíng qíshàng xià,yīshuāng xīchìduìchén fú。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dōng xíng wàn lǐkān chéng xìng ,xūxiàng shān yīn shàng xiǎo zhōu 。
楚辞卜居原文与解析
楚辞卜居原文与解析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卜居》是楚辞中的一首重要作品。
本文将对《卜居》进行原文分析和解析。
《卜居》原文如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蒿里行舟,中心摧颓。
浩瀚泽国,有时有月。
露湿百草,骤雨狂飙。
我心伤悲,悠悠我思。
仰望灝火,永夜不寐。
云日销散,塞北有雪。
行舟瓠泛,灵均太子。
我心伤悲,众人皆醉。
《卜居》以描写楚国国君所感抒发内心的方式,表达思乡之情和困苦之感。
以下是对《卜居》的解析:首先,诗人通过“昔我往矣”和“今我来思”揭示了自己的离乡之行和思乡之情。
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离乡心情的画面。
其次,诗人借道行之艰辛,表达了自己的困苦感。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的描述,传达出诗人旅途艰辛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伤悲。
接着,诗人写道“蒿里行舟,中心摧颓”,将诗情对比转向楚国的战乱与颠沛流离。
描绘浩瀚泽国、露湿百草、骤雨狂飙的景象,展现了楚国境内的状况。
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心中的伤悲之情。
然后,诗人将目光投向灝火,用“仰望灝火,永夜不寐”表达对家园的思念。
云日销散、塞北有雪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离乡漂泊久远的感触。
行舟瓠泛、灵均太子的表述,暗示了楚国的安定和繁荣,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伤悲。
最后,诗人以“我心伤悲,众人皆醉”作为结尾,刻画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痛苦。
这句诗用简洁的文字揭示了作者与他人的隔阂与陌生,以及自己思乡之情的无人理解。
综上所述,楚辞《卜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诉说了诗人离乡思归的苦闷和忧伤。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离乡困苦以及对家园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寄托。
《卜居》这首楚辞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为古代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本文总字数:499字)。
卜居原文注音及翻译
卜居原文注音及翻译
(最新版)
目录
1.卜居原文概述
2.卜居原文注音
3.卜居原文翻译
正文
【卜居原文概述】
《卜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以诗人自己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他离开故土,卜居他乡的心境。
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卜居原文注音】
卜居:bǔ jū
原文:bié guǒ chū shū,dàn yuè guī zhōu。
【卜居原文翻译】
【译文】
别的书都已捆扎完毕,
只有《卜居》一卷尚未读完。
断肠的心情难以言喻,
只有在黄昏时分落泪。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 年-846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刘禹锡并称“新乐府三杰”。
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
称,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
一、楚辞卜居原文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二、楚辞卜居翻译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
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
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
”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
文言文《卜居》古文赏析
《卜居》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
“卜居”的意思是占卜自己该怎么处世。
相传为屈原所作,实际上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
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屈原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
【原文】卜居①作者:屈原(有争议)屈原既放②,三年不得复见③,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④,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⑤:“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⑥”詹尹乃端策拂龟曰⑦:“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⑧?将送往劳来⑨,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⑩,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⑾?宁超然高举,以保真⑿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⒀?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⒁?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⒂?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⒃?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⒄?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⒅?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⒆:蝉翼为重,千钧为轻⒇;黄钟毁弃,瓦釜雷鸣(21);谗人高张(22),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23):“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24),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注释】①《卜居》:《楚辞》篇名。
东汉王逸认为是屈原所作。
卜居:占卜自己该怎样处世,何去何从。
《楚辞》,诗歌总集名。
西汉刘向辑。
收录了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十六篇,其中以屈原的作品为主。
这些作品的风格和形式是一致的或相近的,并且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所以称《楚辞》。
②屈原: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
放:放逐。
③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④蔽鄣(zhāng):遮蔽、阻挠。
⑤太卜郑詹尹: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郑詹尹:人名。
屈原的优美诗词《卜居》_900字
屈原的优美诗词《卜居》_9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卜居——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
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
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
杜甫《卜居》原文欣赏
杜甫《卜居》原文欣赏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卜居唐代:杜甫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
屈原《卜居》译文答案《卜居》鉴赏及赏析
屈原《卜居》译文答案《卜居》鉴赏及赏析《卜居》是由屈原是出租车的,寓诗人的选择倾向于褒贬分明的形象描摹之中,而以两疑之问发之,是《卜居》抒泻情感的最为奇崛和独特之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卜居》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卜居》先秦:屈原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卜居》译文一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
(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卜居》原文及赏析
《卜居》原文及赏析[先秦] 屈原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作品赏析1.放:放逐。
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3.蔽鄣:遮蔽、阻挠。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凭借。
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
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7.悃(kun3捆)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
劳,慰劳。
9.大人:指达官贵人。
10.婾生:贪生。
婾,同"偷"。
11.超然:高超的样子。
高举:远走高飞。
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12.哫訾(zu2 zi3足子):义同"趦趄",想前进又不敢的样子。
栗斯:与"哫訾"同义。
喔咿:想说话又不敢的样子。
儒儿(ni2倪):与"喔咿"同义。
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
13.突梯:圆滑的样子。
滑(gu3骨)稽: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
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
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
楚辞《卜 居》原文,注释与鉴赏
楚辞《卜居》原文,注释与鉴赏卜,问卦。
居,处世的态度。
卜居,是古人通过问卦来决定自己生产、生活行为和处世态度的一种方法。
有人怀疑《卜居》的作者并非屈原,但缺乏充足的证据。
陈子展《楚辞直解》有详论,可参考。
在本篇中,屈原借卜居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这种思想感情与《离骚》中所表达的是一致的。
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
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
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
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故曰《卜居》也。
”【原文】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① ,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③ ,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④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⑤ 。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⑥ :“君将何以教之⑦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⑧ ,朴以忠乎⑨ ?将送往劳来⑩ ,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译文】屈原被迫迁居之后,已经三年没有与楚王再见。
他为了国家竭尽忠诚耗尽了心智啊,却因谗言而遭到阻滞。
他内心烦乱无所适从啊,就去见了掌管卜筮的郑詹尹。
屈原说:“我有一些疑问,想请先生帮我看看。
”詹尹准备好占卜的工具,说:“你有什么疑惑呢?”屈原说:“我勤勤恳恳为国尽忠,为什么还要迎来送往应酬无穷?是应辛勤耕作锄去杂草,还是应游说诸侯博取功名?是该忠言直谏不顾性命,还是应为了富贵苟且偷生?是该远走高飞保持本性,还是应随波逐流阿谀奉承?是该卑躬屈膝向妇人献媚,还是应保持廉洁清白做人?是要像油脂和牛皮一样柔软,圆滑处世呢?还是要像千里马一样昂首挺胸?是要像水中的鸟儿漂浮不定,还是要随波逐流来保全自己呢?是要与骏马并驾齐驱,还是要跟随劣马的足迹?是要与天鹅在长空比赛翅膀,还是要与鸡鸭为了争食斗气?这到底何吉何凶,我应该如何是好?时世浑浊不清,误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青铜编钟被毁坏废弃,却把瓦片作为乐器击打。
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
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相传为屈原所作,而现代学者多以为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楚辞卜居原文: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楚辞卜居翻译: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
(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
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楚辞卜居原文及翻译《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相传为屈原所作,而现代学者多以为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楚辞卜居原文: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楚辞卜居翻译: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
(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楚辞.卜居》原文
《楚辞.卜居》原文《楚辞.卜居》原文楚辞卜居原文: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楚辞卜居翻译: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
(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
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杜甫《卜居》原文欣赏
杜甫《卜居》原文欣赏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卜居唐代:杜甫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珪。
未成游碧海,著处觅丹梯。
云障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桃红客若至,定似昔人迷。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
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
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