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华 文 化 为 内 容 , 层 推 进 , 进 学 生 的 民族 自豪 感 和 自 逐 增
信心 。同时 , 过 对 近代 文化 衰微 的渲 染 和反 思 , 强 通 增
学生 的历史 责任 感 。 教学 过程 课 前 , 放 视 频 《 云火 炬 》 传 片 , 播 祥 宣 营造 文 化 氛 围 。
第6 期 20 0 9年 6月
中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s a c rPr r n d l c o l e c ig Re e r hf i y a d Mi de S h o s o ma
教 学 设 计
《 源远流长 的中华 文化》 教学设计
张 晓 芳
化成 就 和地位 。 ( 生 回答 略 ) 学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 遗憾 , 个 个古 文 化在 外来 文化 冲 击前 相继 很 一 凋 零 , 中华 文化 历 经 数 十朝 代 , 延 数 千 年 , 生不 而 绵 生 息 。所 以 , 中华 文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之 一 就 是 : 远 流 长 。 源
今 天 , — 起来 了解 中华 文化 的 昨天 、 天和 明天 。 我们 今
外 方 , 予 古 人 追 求 天 人 合 一 的 “ ” 化 。玉 琮 将 我 们 寄 和 文 的思 绪 拉 到 了 四 五 千 年 前 , 时 , 大 古 文 化 正 辉 煌 灿 那 四 烂 , 说 说 他 们 曾经 创 造 的 辉 煌 。 来
( 生 回答 略 ) 学
字 , 埃 及 的 A形 文 字 , 谁 认 得 ? 古 有 几 千 年 来 , 中 国人 就 这 样 用 文 字 记 录 着 民 族 的 灿 烂 与 苦 难 , 成 了 一 部 部 史 书 和 经 典 书 籍 , 国 的史 书 形 中 典 籍 留存 之 丰 、 模 之 大 , 界 绝 无 仅 有 。 你 知 道 哪 些 规 世 史 书 和 经 典 的 书籍 ?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导入:
要使视频导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目标一】
通过观看视频和表格对比,了解中华文化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得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活动一】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和表格对比,了解中华文化的历程,并通过比较得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
二、拓展性目标★★
通过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够准确阐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分析并归纳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措施。
三、挑战性目标★★★
通过知识内化,并结合时代发展,能够为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汉字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由此可见( )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在分析近代中华文化衰微原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并总结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7分钟)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பைடு நூலகம்辉煌
1.
2.
【目标检测三】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1 . 知识 目标 : ( )古老 的 中华 文化在 世界东 方走过 了 自 1 己独具特 色 的辉 煌历 程 。源 远流长 是 中华 文化 基本 特征 。( ) 2 中华 文 明的重要 标识 : 字 。 3 汉 ()
奥运会 开幕式 以集群 式 的擂响 中 国古 代乐 器— —钉 ,一下子 就把人 们带 人到 中 国古 老 的
以后 , 的中华文化这棵大树遭到了摧残 , 我们 中 华 文化呈 现 出衰微 的境况 。
学生 探究 :中华 文化 在近代 为什 么会 遭遇
衰微 呢 ?( 学生 回答 略 )
中华文化的代表 , 汉字是 中华文明代代相传 、 绵 延不 绝 的重要 标识 ,充 分展示 了中华文 化 的源
开幕 式流 淌 的中 国文 化元 素也足 以让 世界 为之
教师小结 : 同学们从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等角度 , 结合 内部 、 外部 因素探究了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的原因。 说起中华文化 ,汉字” 当之无 “ 是 愧的文化传承的载体。 2中华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的见 证 : 字 与 史 书 . 汉 典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华 文化 和社会 主义 祖 国的热爱之 情 。
二 、 学重 点和 难点 : 教 中华文化 源远流 长 的
原因。
三 、 学设 计 理念 及 方 法 : 教 以学 生为 本 , 充
【 讲授新课 】 源 远流长 的 中华 文化


分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力 求在 教师 的点 拨 下, 培养学 生 良好 的合作 学 习精神 , 出课 堂教 突 学 的生 成性 、 发展 性 , 养学 生 正确 的情 感 、 培 态
的生命力 和无穷 的魅力 ,成 为惟一 没有 中断 的 古 文 明 , 生不 息 、 生 源远 流长 、 延续 至今 。 1中华文 化 的基 本特 征—— 源远流 长 。 . 中华 文化走 过 了一 个又一 个百 年 、 千年 。 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2. 掌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传统节日、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2.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3.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4. 礼仪习惯:尊师重道、孝道等5. 文学艺术:诗歌、书法等三、教学过程1.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1)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讲解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2. 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介绍中国人讲究“礼仪之邦”的传统观念;(2)讲解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讲究“和谐共处”的传统理念。

3. 传统节日(1)介绍春节的起源和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等;(2)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3)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

4. 礼仪习惯(1)介绍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2)讲解中国人孝道思想的渊源和实践方式;(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人注重礼仪习惯和社交礼仪的传统文化。

5. 文学艺术(1)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2)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3)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了解其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和价值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互动法: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演示和展示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观察法:通过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来了解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情况、互动参与情况等;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阅读、写作等;3.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1. 中华文化历史书籍和资料;2. 中华传统节日习俗资料;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核心素养:增强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教学重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教学过程】温故知新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内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绍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内容是文化为什么,介绍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怎么看,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是怎么办,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了解了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发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2--66,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表现?2.通过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含义、见证(表现)、原因是什么?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及原因这种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5.现代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什么?今日是否存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具体例子
出示课本82页“阅读角”《乘长风破万里浪》这篇小故事,学生读一读,了解南北朝时期著名将领宗悫的故事。
出示“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体会宗悫的伟大志向。
预设:“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句子选自沈约等《宋书·宗悫传》。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叔父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板书课题: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二、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1、教师引导: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已经深深的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民族美德的突出特点就是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
2、出示名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一、目标(一)课时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课题有六个话题,八个活动园,十二个读书角,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对照新的课程标准,还是能够从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目标中找到引领性、规定性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对照这些教学标准和目标要求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树立标杆。

(三)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此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政治素养。

"这也是本课编写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三个话题"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是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相对应的。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这个板块选取了立志、气节、守信、创新、好学方面的故事及相关传统美德格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在人格修养方而汲取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 —
据统计 : 今年清明节 , 扫墓的人数约 4 亿人
次 , 多人是 跋 山涉 水 , 里迢 迢 , 很 千 回到故 土去 祭奠 先人 。据 报导 , 4月 4日, 民党 荣 誉主席 国 连 战 携 夫 人 参加 了 清 明公 祭 轩 辕 黄 帝 典礼 活 动, 黄帝 陵被称 为“ 中华第 一 陵” 已成 为海 内外 , 炎黄 子孙寻 根 问祖 的圣地 。每 年都有六 十多万 海 内外华人 到黄帝 陵拜谒 始祖 。 可见 , 峡两岸 海 是血 肉相连 啊 !
展 示故 宫角楼 图片 。
汉字 不但 内涵 丰富 ,而且形 态也 是多
样 的,这 更是世 界上其 他任何 文字所 不能 比拟 的 。篆体 之古朴美 , 书和楷 书之端庄 隽 秀美 , 隶
行书和草书之飘逸悠迤美 ,总能给我们艺术 的 享 受 。 们 的汉 字形成 了丰 富多彩 的书体 , 我 造就
度上体 现 了一个 人 的文化修养 。
教 师引导 : 如果说 , 汉字是 一颗 颗璀璨 的珍
小组代表发言: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 , 其 规模之大 , 留之丰, 存 为世界所仅有 。可谓是浩 如烟 海 , 星河 。 灿若 ( 承上启下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中华文 那
化发 展历程 是怎样 的 呢? 白”) 什 么是 明 明 。
籍的相关记载 , 了解古人在清明节中的传统 来
习俗 的 。 可见 , 书典籍 在传承 中华文 化 中起 了 史 重要作 用 , 中华文 化一 脉相传 的重要见 证 。 是
蕴 上 , 或在形 态上 , 字 的丰富性是 世界上 任 抑 汉
何一 种 文字 都无法 比拟 的 。 比如说 “ 字 , 本 明” 有 意 , 引 申意 。 有 明的本 意是指光 明 , 光亮 , 申 如 引 后 表示人 的眼 睛明亮 , 明察 秋毫 。 如 由眼 睛的 明 亮 引 申为严 明 、 明、 晓等 意 , 明君 , 贵有 贤 通 如 人 自知之 明 , 等。 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感受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特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观念,对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事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提问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如孝敬父母、尊师敬长、诚实守信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体会。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如孔融让梨、黄香扇枕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美德。

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起来。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美德故事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传统美德体现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

2.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自主学习法: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传统美德源远流长》2.课件: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的图片、视频等3.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和小组讨论题目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美德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甘肃省市级优课)

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明确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知道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史实和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三、教学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合作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资料)由学生说明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以及发展历程,教师做出总结,导入新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进行新课: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利用表格加以总结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教师提出问题: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

过渡: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就体现在汉字的发展历程中。

幻灯片展示:汉字的发展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特点及发展过程,后通过两则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

1、汉字:(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2)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幻灯片展示:我国著名的史书典籍。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

中华文化的传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和价值,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从而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3、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2、互动交流法3、举例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从“华夏文化”、“黄河文明”、“商周文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方面,来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知识讲解环节(1)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中国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中包含了许多元素,如哲学、思想、艺术、文学、历史和传统等方面。

从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来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征和取向贯穿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革命逐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魅力所在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传承和发展,还在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元性、包容性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都关注到这一点,并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来。

3、案例分享环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教师采用案例分享的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以孔子、屈原、李白、苏东坡、蔡元培、鲁迅、茅盾、陈毅等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和名人作为案例,来展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伟大价值。

4、小组讨论环节为了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表对于中华文化的看法和感想,并互相交流和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总结与反思:本次教学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价值和魅力所在,并以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老师,我们还想知道,这些传统美德和法治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传统美德和法治意识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意识强调的是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传统美德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当我们具备了传统美德,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培养我们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真正有道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学生A:我们组讨论的是孝顺这个传统美德。我们认为,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生活节奏快,但孝顺之心不能丢。我们应该时常回家看望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教师:很好,A同学总结得很到位。孝顺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在心的。
学生B:我们组讨论的是诚实。我们认为,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到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只有诚实,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学生A:老师,我看到了一张图片是‘尊老爱幼’,我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是教我,要尊敬长辈,爱护年幼的弟弟妹妹。
教师:很好,A同学说得很对,尊老爱幼确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之一。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能分享一下你们对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看法呢?
学生B:我觉得‘诚实守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我们做人应该诚实,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师: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践行的行为准则。
学生:老师,我们觉得这些美德真的很重要,但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呢?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7篇)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7篇)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7篇)篇:中华文化传统设计《中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古往今来,已经融汇成一派浩瀚的巨流。

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专题、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座宝库的一扇门,孩子们在这里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阅读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的美丽的神话故事,欣赏了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的宝贵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世界艺术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看到那光辉灿烂的历史,我们的孩子无不充满自豪的感慨。

这样,从文本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口头到书面,让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下,在课外学习活动的配合中,学知识、长能力。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拓展知识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活动前期准备2、自由组成小组,开展多种形式了解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传统文化⑴将大家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分别归为:神话传说、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诗词赏析、饮食文化;⑵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结合某一专题制定计划。

⑶各小组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并及时地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什么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二、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协助他们做好记录,帮助他们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活动,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教学难点:如何探究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主题活动为主线,带领学生分组活动,从“重温历史感受辉煌——见证历史源远流长——承担使命再创辉煌”三个环节着手,精心策划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注重师生互动。

活动主题:“探究中华古代文化,体味文化源远流长”活动过程:第一步重温历史感受辉煌【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四个文明发祥地的图片(结合教材P62的材料)。

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最终湮灭了;古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千年;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一大组:分四小组,查找、比较、分析四个文明发祥地存在与发展。

教学设计1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14: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材分析1.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史书典籍。

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能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能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2.情感主线: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学校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知识,也可以直接从历史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大部分知识,甚至可以从我们周围的民俗乡情文化中收集、挖掘一些本土文化,让同学们直接体验一下探究的乐趣。

这样可以直接调动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跨越碍障探求知识的目的。

所以根据学情分析采用教学方法如下: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做出正确的判断、形成应有的情感。

2.合作探究式教学:依托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朝着学生自己答疑的方向努力。

3.小组讨论教学: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10《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践行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记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撑。
学生(齐声):谢谢老师,我们会牢记这些传统美德的!
6.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传统美德,并写下自己的行动计划。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探究环节,时间为10分钟。首先,我们要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请选择一个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然后讨论这个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它的重要性。
学生A:老师,我们组选择的是尊老爱幼。
老师:很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你们组可以讨论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尊老爱幼的具体体现呢?
老师:大家都分享得很好。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4.实践(10分钟)
(1)角色扮演:根据提供的场景和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体验传统美德在生活中的实践方式。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分享心得和体会。
老师:大家看了这个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这些传统美德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
学生B:老师,我看到了视频里有人帮助老人过马路,这就是‘尊老爱幼’的体现吧!
学生C:我还看到了一个小贩在顾客忘记给钱的情况下,依然把商品交给了顾客,这就是‘诚实守信’吧!
老师:很好,你们都观察得很仔细。这些传统美德确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不仅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些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课本知识。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

2.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2)教学方式的选择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

(3)教学手段和技术准备:
○多媒体教学。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相关资料。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及原因、所历经的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我们党在现代续写更加壮丽的中华文化篇章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课外探究和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良好的文化思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展示内容与展示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每个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中华文明五千年》(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思考中华文化经历了哪些朝代,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 然后提问学生之后教师概括, 并多媒体展示:
1、古代辉煌的历程: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
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殷周(发源)——春秋战国(初步形
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
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
续)——清(面临冲击)
教师:这是古代中国走过的辉煌历程,提起古代文明,我们又不由想起了四大文明古国,
大家想一下除了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呢? 学生探究完之后,提问一些学生,然后老师概括,并多媒体展示: 源远流长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十国宋元明清
公元前
2100年古代中国面目全非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公元前
3000年
古代埃及雅利安化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公元前
3000年
古代印度烟消云散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公元前
3500年
古代巴比伦结果发展产生时间
发展
国家
(探究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
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展示图片
•探究孔子思想的发展历程,说明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重要部分。

•中新网10月13日电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现在已有150余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探究目的:让学生对“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证明,体会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口说无凭,得拿出证据,证据在哪里?并多媒体展示: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史书典籍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
隶书——楷书
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分三组分别探究两个重要见证和其原因。

(探究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教师:每每提到中国古代的文化,我们都感到相当的骄傲,而历史的车轮将我们推到
了近代史,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近代史中我们的中华文化到底怎么了呢?
让学生探究P65页的探究活动。

学生思考:
【活动与探究】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林则徐、
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面对现实,“睁眼看世界”。

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
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
教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在探究中学习,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并及时评价。

(探究目的:引导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回顾,让学生感受中国近代文化衰微的沉痛历史,懂得国家衰落与文化衰微的关系。

)并多媒体展示: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
过程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让学生畅所欲言——新时期中华文化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探究目的:本框的落脚点在“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通过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再续中华的新篇章。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多媒体显示)
巩固练习:(省略)
课后作业:•观点一:北京申奥成功,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中华文化频繁走出国门……甚至西方的一名著名学者都认为”中华文化走向腾飞”.
•观点二: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西方节日日益受到国人的重视,且越来越多国人不再学习中国的书法,甚至连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都一无所知……所以有人悲观地认为”中华文化走向衰落”.
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请说出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