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下干部到江西
南下!南下!——调任湖南
我对新 区工作 的意见 , 我就 把我的上
从江西过来 ; 两个兵 团, 一个 由陈赓 、
出: 党执政后 , 工作 重心要 转移 到城 市。这当然是 完全正确 的。 但从湖南 的具体情况来看 , 我认为在开头一段
时期内 , 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农村 。因 为有下列情 况必须考虑 :
里工作干部的思想都容 易统一 了 , 工
作起来 也会 比较顺利 。后 来在 1 9 6 2 年, 邓子恢 同志还为此受 了批评 。到
第一 , 湖南刚解放 , 人 口近 9 0 % 在农村 , 城市人 1 2 1 比例很少。 第二, 我方上百万大军要经过湖 南去解放华 南的广东 、 广西和大西南
的 四川 、 云南 、 贵州等地 。 湖南必须发
这些任务都是紧迫的 、繁重的 。
所 以我认为进入湖南后 , 开始 一个 阶 段还应把领导重心放在农村。 我在东
第三, 湖南 山区土匪 多 , 湘西是 历史 上著名 的从来 没有被肃 清过 的 匪 区。 还有 国民党残余 势力 与土 匪合
况 ,大量新 干部不 懂政策 又缺乏 经
验。把 重点放在农村 , 老干部大力抓
会。 因为省委 、 省政府 、 省 的各个领导
机关都设 在长沙 , 下 面地 、 县领 导机
资料来 源 : 《 1 9 4 9 ・ 山西 干部 南下实录》
调任湖南
文/ 黄 克诚 图/ 本刊资料
中央于 1 9 4 9年 夏初决定让我 去 述意见说 了。 林 彪是奉令率大军南下
湖南任省委书记 。 准备先我南 下的湖
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 、 金 明和高文华 等先到天津集 中, 我们一起考 虑并讨 论 了湖南工作 的大政方针。
毛泽东在井冈山两大死敌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
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
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以上两段话,是毛泽东于1928年11月25日代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的话,足以说明当时“红”、“白”之间的军事对抗是多么尖锐。
处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一踏上这块红色土地,就遭到了敌人猛烈进攻。
这个敌人,除了国民党湘赣两省政府派出的正规军队,还包括湘赣边界豪绅阶级的反动地主武装。
江西的叫“靖卫团”或“保安队”,湖南的叫“挨户团”或“团防局”,名称各异,性质是相同的,即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作对。
对于这些反动地方武装,红军当然予以打击,不让他们存在,这是巩固红色政权的必要保证。
尤其在武装割据的中心区域宁冈县,对反动地方武装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不让一支能够起到骚扰作用的反动武装存在。
但是在其他的县份,却做不到这一点。
因为红军的精力顾及不到,对付正规的敌军就已经是全力以赴了。
而红色政权的地方性武装——赤卫队和暴动队,又是难以消灭对方。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记忆中的“南下干部”
记忆中的“南下干部”作者:李新春来源:《晚晴》2018年第08期这些共同称为“南下干部”的老人们,仿佛已被时光带进历史的深处,而成为一种老毕节记忆,所以,我要追忆他们,缅怀他们。
“南下干部”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仿佛已龟缩进历史记忆的深处,可它却承载着老毕节发展中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听到“南下干部”这个词汇,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一晃已是45年前的事情了。
我童年的一个小伙伴名叫刘向东,乳名为小鲁阳,他不是南方人,他常常对我说,他爸爸是“南下干部”。
听多了,在我的潜意识中,不觉滋生出一丝对“南下干部”好感。
在后来的人生岁月中,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关注那些带着浓厚北方口音的在毕节工作的人群。
渐渐的日积月累,我发现在毕节的父辈人中,这些被称为“南下干部”的外乡人还真不少。
如今,这些被贴上“南下干部”标签的父辈们,许多都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子孙却扎地生根,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毕节人。
在毕节市阳山公园环山公路中段靠右背阴的山坳处,有几所南方典型的坟墓,它们隐藏在绿树掩映之中。
许多市民都不知道,这里有一所有故事且承载着一段尘封历史的夫妻坟。
他们不是毕节人,却把毕生的事业根植于毕节这块热土,并最终长眠于毕节这块热土之下。
长眠在这里的是一对来自山东单县的老革命夫妻,男的叫刘福永,女的叫王玉兰。
驻足在老革命夫妻坟前,墓碑上有这样一幅挽联:“五十载战齐鲁建乌蒙忠心报国,千秋业赖高风继传统激励后人。
”碑联由已故老领导李登峰生前为他们撰写,“战齐鲁”指他们的出生地和投身革命的地方,“建乌蒙”指他们南下毕节并参与建设乌蒙山区的后半生人生经历。
墓碑上还有另一幅挽联:“音容莫睹伤心难禁千行泪,养育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这是按毕节民间习俗,表达其子孙对这对老革命夫妻仙逝、养育之恩难报的哀惋之情。
据史料记载,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百余天,全中国的解放胜利在望。
解放初期,为什么福建大部分领导岗位都由南下或山西籍干部担任?
解放初期,为什么福建大部分领导岗位都由南下或山西籍干部担任? ——闽浙赣地下党、城工部与中...解放初期,为什么福建大部分领导岗位都由南下或山西籍干部担任?——闽浙赣地下党、城工部与中央干部政策的有关问题揭秘▲郑春田从1949年8月,长江支队南下进军福建、接管福建以来,南下干部队伍和地方干部队伍就一直存在着矛盾,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到1999年,长江支队南下福建50周年。
可以说,福建发展这50年的历史,与长江支队紧密不可分。
尽管长江支队的番号早在1949年7月已经撤销,但长江支队5200多名干部却在福建省各条战线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默默奉献一辈子,真正做到:献了青春又献了子孙!长江支队的不少同志,由于工作在各级党政军领导岗位上,所以也就有了与地方干部之间的矛盾交集。
这里面有许多的原因,但其中二点是主要的:一是中央干部政策;二是城工部的问题。
一、关于解放以后福建的干部政策1949年7月,在浙江新塘边,张鼎丞主持召开了福建省委会议,确定了进军福建以后的干部政策:根据中央指示,福建的干部方针是以南下干部为骨干,团结依靠地方干部和广大新干部。
当时的省委委员是:张鼎丞(福建永定人)、曾镜冰(海南琼山人)、叶飞(福建南安人)、韦国清(广西东兰人)、方毅(福建厦门人)、陈辛仁(广东普宁人)、梁国斌(福建长汀人)、伍洪祥(福建上杭人)、、刘培善(湖南茶陵人)、冷楚(河北易县人)、范式人(福建寿宁人)、黄国璋(福建莆田人),后来在建瓯增补了左丰美(江西铅山人),一共13个人。
这里面除了曾镜冰、黄国璋、左丰美三人是地下省委的,其余都是南下干部,尽管张鼎丞、叶飞、方毅、梁国斌、伍洪祥、范式人也是福建人,但他们都是离开福建10年以上的高级干部。
中央的这种安排其实就已经是对福建的干部政策定了调子:以南下干部为主。
接着是福建的8个地委有7个全部由外来的长江支队接管,从省里的各部、委、局一直到最基层的区一级,几乎都是长江支队的干部当领导,就更体现了以南下干部为主的干部政策。
1949:羊城暗战
1949:羊城暗战作者:郝在今来源:《同舟共进》2019年第07期第四野战军的南下任务,是一直向南,南到天涯海角。
从中国最北端打来的四野,其实对南端并非人生地不熟。
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两广纵队按协议北上,先是到了山东,又北上东北,于是东北野战军里有了一帮“老广”。
解放军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打到哪里都有人带路。
下步作战目标是解放广州,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广东战役联合作战指挥部”,叶剑英任司令员兼政委、陈赓任副司令员。
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是广东人,调来解放熟悉的家乡。
陈赓带领的四兵团隶属二野,经常独立作战,现在配属四野解放广州。
1949年9月,叶剑英和陈赓发布《广州外围作战命令》,以二野四兵团为右路军,四野十五兵团为左路军,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粤中纵队为南路军,三路合围广州。
这架势,坚决不给国民党小朝廷留下任何地盘。
广州这边正是兵荒马乱。
国民党政权各机构不等代总统李宗仁下令,各自早早从南京逃来,最后李宗仁也不得不来,广州就成了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个临时首都。
临时首都不到半年,各机构又纷纷逃亡台湾。
逃离广州也不甘心,军队要殿后阻拦打游击,特务要杀光政治犯、破坏城市设施,黑社会要抢掠商店发混乱财……对于接管广州的难度,叶剑英早有预见,已经有了接管北平的经验。
有预见还有准备,叶剑英屯兵江西赣州,在这距广东最近的地方集训接管广州的干部。
华南分局以叶剑英为书记,香港分局书记方方为副书记,统辖党政军各系统。
华南分局向中央要干部,调集各地方各系统的广东籍干部来。
“红色福尔摩斯”也来了。
打回老家去!享誉延安的侦察专家布鲁,率领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干部大队北上东北,又随南下大军到了江西,现任江西省公安厅长。
接到中央调令,布鲁高高兴兴地随叶参座打回老家。
回老家要改回在老家时使用的名字,布鲁从此更名“陈泊”。
四野也抽出两广纵队20多人,提前潜入广州和香港,这些老广回老家就是如鱼得水。
情报意识极强的陈赓,凡作战总是情报先行,四兵团的情报人员先行南下,不断为部队提供前线情报。
八千南下干部进浙江
八千南下干部进浙江世人从他们的传奇经历中,能感悟新中国创建之初的步履艰辛,他们就是一南下干部。
60年前,为支援全国解放,大批山东干部组成“南下干部”纵队,背上行装扛起枪,喊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浩浩荡荡地向南方挺进,主要负责接管一些刚刚解放的大中城市。
60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朝气蓬勃的南下干部,如今大多已是耄耋之年。
他们当年的生活、工作和战斗经历,已成为新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000名山东干部成建制南下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中共中央于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议》:从五大老解放区抽调5.3万名各级干部,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班子,以便在第四年内军队前进的时候,这些干部能够随军南下,到达新解放的区域,建立党政军机构,进行接管、开辟工作,能够有秩序地管理大约5000万至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
其中要求华东地区抽调1.5万人,并必须于1949年3月集中待命出发。
这些干部包括党务、政府、军事、民运、经济、财政、银行、贸易、机要、通讯、新闻、教育等各个方面。
按照各县实际情况及标准条件,落实抽调南下干部任务。
1948年12月25日,华东局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指出:因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1.5万名南下干部的名额,完全由山东来负责。
南下干部按照原有的地方建制,把班子一分为二,一套准备南下,一套留原地工作,搭配好接管班子之后,成建制南下。
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2月,各区集中的南下干部陆续来到华东局党校参加整训,并在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编成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队伍中很少有人清楚,这一去将是一辈子。
出发的时候,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都以为这就是一次随部队转战,会遇到什么问题、会不会牺牲、多久能回家,都没想过。
许多老同志都还记得南下途中经历的那些事儿:华东党校开学典礼――为了提高南下干部开展新区工作的水平,华东局开办了第四期华东党校,全体南下干部均为党校学员。
南下干部-精选-精选
南下干部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南下干部”的历史故事绝对震撼楼主:现在要快乐时间:2009-12-13 00:21:00 点击:10305 回复:30字体:边距:背景:还原:举报回复收藏分享更多楼主“南下干部”之研究一、什么是南下干部?准确的说就是解放战争未期,北方都已解放,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后,占领了南方各省份,但江南历来是国民党的统治区,所以严重缺乏我党的干部,在这种情况下,我党从军队和北方的解放区挑选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充实南方以巩固胜利成果,这批人大多在南方地方担任领导职务,就此留在南方,现在的江浙,两广,云,贵,川等省份如果你到干休所一问所有的老干部都是北方人,山东的尤其多,这批老干部的后代在南方各省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前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是沂水人,前浙江省温州市长现浙江发改委主任刘奇是武家洼刘官庄人,驻粤部队司令刘粤军是山东荣城人,他们都是祖籍北方但都生长在南方,在他们档案里籍贯都填着山东,现在南方厅局级干部大多数都是南下老干部的后代二、南下干部南下历史经过——十万山东南下干部分八批南下在地图上,我们称上为北,下为南,于是就有了北伐,有了北上抗日,有了百万雄师下江南。
1947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全国性大反攻的战略方针。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百余天,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一百五十四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国民党军队防线逐渐由华北退至华中,甚至华南,全中国的解放胜利在望。
此时,中共中央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和地区的解放,而是城市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规范甚至经济的发展。
对于一直被战火和硝烟包围的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陌生场一全场歌, 党中央作出了从解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 略部署解党的号召,从 1947 年 至 1949 年,先后有八个批次,近十万青年干部加入南下大 军,支援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是: 1947 年南下、皖西等地的中国人民解放 军豫南下干部支队 1948 年南南、桐柏、豫西和湖南的中国 人民中原支队 194 年南下到上海、浙南和福东南下干 队 1949 年东州的中国人民二野五兵 团南下支队 1949 年南下到云州和四川的中国人民第 军西团 ⋯ ⋯ 拥有一个共同— — “南下干部”。
八路军南下支队的血染之旅
八路军南下支队的血染之旅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18期八路军南下支队,又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
该支队南下目的在于由北向南打通华北、华中和华南的联系,凭借五岭山脉建立新的根据地,为抗日大反攻乃至应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做好准备。
这支部队系由八路军第359旅部队主力、需要护送南下的南方干部,以及中共中央组织部选调南下工作的干部组成;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治委员。
南下支队1944年11月9日由延安出发时共计5000余人,1945年8月29日胜利返回延安时仅剩下1414人,其间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陇等8省,途经100多个县,行程7900余公里,堪称悲壮的血染之旅。
对于南下支队的此番远征,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血染之旅1944年11月9日,南下支队在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踏上了南征之旅。
11月20日,南下支队自绥德转而东进,并于21日到达黄河西岸的螅蜊峪一带,之后渡过黄河,通过山西省离(石)临(县)公路,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吕梁山区。
到达吕梁山区后,南下支队继续东进,并打算通过陇海铁路转而南进。
1945年1月29日,南下支队和新四军第五师举行了会师大会,五师师长李先念和王震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2月14日,南下支队告别新四军第五师战友和边区人民,向鄂南挺进。
向鄂南挺进的最大障碍是跨越长江天险。
当时的情况是,武汉三镇以东的大江两岸大小城镇都被日伪军占领,江北岸大别山一带则被国民党桂系第六十五军和鄂东挺进第十六纵队控制。
而且,在有些地区,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往往是互相穿插,犬牙交错。
在这种情况下,南下支队南下渡江不可避免地要同时穿过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占领区。
国民党顽军获悉南下支队南下,如同芒刺在背,立即和日伪军暗地勾结,调集3个师的兵力,严密封锁这一带渡口,妄图把南下支队消灭在长江北岸。
九江解放纪实
九江解放纪实“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欣然写下的。
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共百万大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长江中下游一线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划江而治”的美梦,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60年前,在九江范围内的长江江面,人民解放军最早是从哪里登上南岸的?又是怎样解放九江全境的呢?江西最早解放的县城——彭泽1949年3月初至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担负解放江南各省的战斗任务。
国民党在长江沿岸布守重兵:瑞昌至湖口一线为白崇禧集团的第46军,1个师驻九江市区,1个团驻湖口,1个营驻瑞昌码头。
湖口至彭泽一线为汤恩伯集团第68军,2个师驻彭泽沿江一带。
他们装备优良,筑有牢固工事,配有大型火炮,江中还有炮艇巡逻游弋,妄图阻挡解放大军渡江登岸。
从湖口至彭泽一线的长江对岸,驻扎的是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4、5兵团。
他们在安徽宿松、望江、安庆一线占领渡江出发阵地。
选择这一地域作为渡江范围,是因为这一段长江江面较狭,北岸支流甚多,在这些河湾之内,便于隐藏解放军所征集的渡船。
4月15日,根据二野的部署,陈庚(第4兵团司令员)向所属部队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在全军渡江之前由先遣支队攻占长江中的江心洲(即八宝洲),控制江面,防止敌军舰从水上拦阻解放军渡江,以保障兵团主力渡江的安全。
八宝洲(今彭泽县棉船镇),被国民党吹嘘为“永远炸不沉的军舰”。
它正面宽30华里,纵深15华里。
洲南是长江主航道,水流湍急,对岸是有名的马垱要塞;洲北对岸是安徽的望江县,以浅水与之相望。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破裂。
21日,第二、三野战军奉中央军委之令,在“西起湖口东到江阴”一线发起渡江战役。
贵州历史上的四次大移民
[转] 贵州历史上的四次大移民2011-6-26 11:10阅读(6)转载自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下一篇:一点一滴培养你的...|返回日志列表•赞•转载(8)•分享(3)•评论•复制地址•更多I IV V VI明:80万事移民分屯置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纳刘基的建议,以卫所为单位,将军队布防在全国各地,三分戍守,七分屯种。
从洪武四年开始,相继在贵州设立24卫和两个直隶各户所。
按照当时的军事编制,每卫额定5600人,下置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每所1120人,每个千户所又分成十个百户所,以百户所为基本单位分屯置堡。
由于贵州是川滇咽喉、西南锁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五个千户所之外又增设餐守御千户所,因此兵员往往超过额定编制。
据(嘉靖)《贵州通志》载,贵州都指挥使司所辖的贵州卫、贵州前卫,及其以西的“上六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以东的“下六卫”(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兴隆卫、都匀卫),西北的“西四卫”(乌撒卫、毕节卫、赤水卫、永宁卫)和黄平千户所、普市千户所共有屯兵161588名。
另外,湖广都司所辖的“边六卫”(偏桥卫、平溪卫、镇远卫、清浪卫、铜鼓卫、五开卫)和天柱千户所的官兵员额未见记录,如果按常制计算,也该有34720名。
神宗万历年间,又在黔北遵义设立威远卫,崇祯时又设立敷勇卫、镇西卫,共有官兵16800名。
三项合计,先后进入贵州的卫所官兵总数在20万人以上。
除黔东南苗疆腹地很少驻军外,其他边关要害都设立卫所,仅黎平一地就有屯军3万人,息烽至关岭一线即有37所,定卫“管五十军屯”。
这20多万卫所军人实际上就是20多万个家庭。
因为明朝卫所官兵一律注入军籍,世代袭替。
称为军户。
每一军户有一名“正军”充役,户下一人辅助正军佐理生活,称为“军余”或“ 余军”。
为了保证军队兵源不绝、稳定官兵安心服役,规定正军和军余都随军携带家室,一人在军全家随往。
南下干部
南下干部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南下干部”的历史故事绝对震撼楼主:现在要快乐时间:2009-12-13 00:21:00 点击:10305 回复:30字体:边距:背景:还原:举报回复收藏分享更多楼主“南下干部”之研究一、什么是南下干部?准确的说就是解放战争未期,北方都已解放,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后,占领了南方各省份,但江南历来是国民党的统治区,所以严重缺乏我党的干部,在这种情况下,我党从军队和北方的解放区挑选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充实南方以巩固胜利成果,这批人大多在南方地方担任领导职务,就此留在南方,现在的江浙,两广,云,贵,川等省份如果你到干休所一问所有的老干部都是北方人,山东的尤其多,这批老干部的后代在南方各省政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前安徽省副省长何闽旭是沂水人,前浙江省温州市长现浙江发改委主任刘奇是武家洼刘官庄人,驻粤部队司令刘粤军是山东荣城人,他们都是祖籍北方但都生长在南方,在他们档案里籍贯都填着山东,现在南方厅局级干部大多数都是南下老干部的后代二、南下干部南下历史经过——十万山东南下干部分八批南下在地图上,我们称上为北,下为南,于是就有了北伐,有了北上抗日,有了百万雄师下江南。
1947年6月,中共中央确定了全国性大反攻的战略方针。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百余天,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一百五十四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国民党军队防线逐渐由华北退至华中,甚至华南,全中国的解放胜利在望。
此时,中共中央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随着解放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和地区的解放,而是城市的管理、群众的安抚、秩序的规范甚至经济的发展。
对于一直被战火和硝烟包围的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战场”。
为了在这一全新的战场上同样奏起凯歌,党中央作出了从解放区选派年轻干部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
史笔丹书颂伟业——南下干部入湘60年纪实
史笔丹书颂伟业——南下干部入湘60年纪实作者:黄禹康来源:《中华魂》 2010年第2期翻开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档案史册。
成千上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北方解放区千里迢迢南下,他们在三湘大地留下了不朽的辉煌业绩,彪炳史册。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追随南下干部60年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看看他们在三湘大地谱写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篇章。
千里南下迎解放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先后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进军江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解放在即。
为此,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和《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
根据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和一系列指示精神.南下湖南省委、省政府于1949年3月在天津正式组建,黄克诚任省委书记,王首道任省政府主席,不久即随军南下。
在此前后,晋中、太行、察哈尔、冀南、冀东、冀中、豫西和哈尔滨、长春、沈阳、山东等各老解放区的党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动员各级党、政、军、群、团组织。
原则上抽一半干部南下,留一半在原地区工作。
抽调南下的干部和工作人员,组成南下区党委(支队或总队部)、地委(大队)、县委(中队)等,成建制随军南下。
与此同时,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原大学和东北工人政治大学等单位也抽调了一大批学员随军南下。
据统计,在北方各解放区抽调南下入湘的各级各类干部共14741人,其中男12598人,女2143人.于1949年7月至1950年6月先后到达湖南。
南下干部人湘后,其中有12645人进入长沙、湘潭、衡阳、常德、益阳等13个地、市和100多个县(区),占整个南下入湘干部总人数的85.5%;分配在省直机关各部门工作的有2087人.占南下入湘干部总人数的14.5%。
北方各老解放区数万名热血青年,怀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告别亲友,离开家乡,历尽千难万苦,辗转数千里,先后进入湖南。
田纪云:怀念老伴英华
田纪云:怀念老伴英华作者:田纪云来源:《记者观察》2014年第12期我的终身老伴英华辞世已经五个多月了,但我对她的思念却有增无减。
她的音容笑貌、她的高尚美德、她对家庭的无私奉献,特别是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时刻在我脑海中盘旋,难以忘却。
我与英华相识七十年,共同生活六十六年,我们经历了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以及建国后的各个时期。
我们南征北战不分离,风吹浪打不动摇,相依为命,患难与共。
相同的青少年时期英华同我一样出身革命家庭,十二岁就参加革命工作。
后被抗日政府保送抗属小学、抗日中学学习。
我们所存的冀鲁豫第三抗日中学,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处在鲁西南游击区,在环境相对稳定时就学习,无非是听听报告,发点教材,自己学习。
一打起仗来就以支援前线搞战勤工作为主。
男孩主要从事为前线押运粮草,征收公粮,带担架队等。
女孩主要从事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工作,三中有个文工团,英华是这个文工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当时解放区经常演出的“血泪仇”“模范家庭”等话剧中,她都扮演重要角色。
与她同时扮演重要角色的几位老同学、老太太都还健存。
英华1943年到三中,我1945年1月到三中,5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不满16岁。
英华t94s~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7岁。
我们都立志为其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的爱情1945年夏,我和英华都被派去野战医院照顾刘、邓大军第一次龙海路出击作战中的伤员,在为伤员服务中,由于重伤员通常赤身露体,有些事女孩去作不方便就让男孩去替换,就这样我们互相认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三中,英华是高材生,考试经常名列前茅。
记得有一次作文,老师给她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诗的散文,散文的诗,全校之冠”。
我入党后就被任命为区队长,与英华接触比较多,逐渐产生了爱情。
我们的爱情是真诚的纯洁的,但我们相恋路子并不平坦,我们受过委屈,并曾蒙受不白之宽。
但一切这些,并未把我们拆散,而是使我们的爱情更加牢同了并结为终身伴侣。
千里大“输血”——新中国干部南下
千里大“输血”——新中国干部南下导语:“南下干部”是一个历史称谓,指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为顺利接管广大南方新区而派出的干部队伍。
他们来自老解放区,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背上行装扛起枪,浩浩荡荡向南方挺进,如同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向南方新解放区。
南下后,他们担任了新区各级领导职务,不仅保证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迅速建立,还推动了南北融合和文化交流。
历史不应忘记南下干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及他们所作的贡献。
南下缘起在中共历史上,共产党常因形势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干部。
首次大规模外调干部是在抗战胜利后,为与国民党争夺东北,中共中央迅速组建东北局,并向东北地区派出了为数众多的干部队伍。
这些干部为共产党胜利夺取东北奠定了重要的干部基础。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全境解放,中共中央又从东北抽调了大批干部随军南下。
随着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内战很快全面爆发。
在经过两年拉锯战后,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放军总兵力从内战之初的127万增至280万,并从最初的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状态。
攻守势易的同时,是解放军占领面积的迅速扩大。
而随着接管面积的扩大,就出现了接管干部难以满足形势需要的问题。
为此,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干部配备问题。
在解放战争后期,为顺利接管新区,中共中央从东北、华北等地抽调大批干部南下,进行城市接管和政权建设。
这些干部就是共和国史上著名的“南下干部”。
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是党内较早注意到接管干部匮乏这一问题的高级干部。
早在1948年8月24日,他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明确建议注意提前准备接管干部,并介绍了中原区的经验,那就是提前根据行政区划配备好县区以上的领导干部,随军行动,“一路展开,收效必快”。
尽管如此,接管干部仍然不足,“我们总感到干部补充甚不及时,影响工作甚巨,特别是财经干部太少,更感苦恼”。
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其失去了军队庇护的各级政权纷纷垮台,一时间各地出现了不少政治真空地带,而向中共中央要求派遣干部的电报更是如雪片般飞来。
“南下干部”辛弃疾与江西的缘分
9ZHUJIAN CHUNQIU//铸剑春秋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于是宣布中止试验,各系统断电,断调度,撤收。
我正准备离开测试大厅,只见张建启副主任气势汹汹地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赶过来,见了我二话没说,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谁让断电?谁让中止?谁让撤收?中止了为什么不组织讨论?以这种态度进行合练,如何保证进度和质量?”张建启副主任一连串的质问把我唬住了,不用回答,也来不及回答,只有亲自组织讨论了。
经过一番分析和讨论,问题倒是很快解决了。
一个测试项目的中止,折射出指挥层次的不适应,面对如此庞大的载人航天发射,有必要提高两级指挥员的层次,才能适应后续正式发射任务。
测试指挥的更改得到了张建启副主任的首肯。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些问题又接踵而至。
产品质量问题、试验作风问题和安全问题一个个冒了出来,令人应接不暇。
如果说合练火箭和飞船出现质量问题在我们的预料之中,那么,诸多操作差错和安全事故则令我们十分懊恼和不安。
合练伊始,大家对工作环境显然不太熟悉,甚至对厂房测试房间的结构也不是十分了解。
火箭故障检测处理分系统测试指挥赵雪冰在铺设电缆过程中不小心从房间天花板上掉了下来,左腿上扎了一道深深的口子。
以后我看到他每天到医务室换药(正好我的办公室挨着医务室),直到合练任务结束伤口都没有完全愈合。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动力分系统操作手小万又从天花板上掉了下来,虽然没有受伤,却也让人虚惊一场。
发射场供水系统的水箱就装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的九楼。
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按技术要求操作,致使水箱储水溢出,从九楼一直流到一楼大厅。
地面设备队不得不花九牛二虎之力清理被浸泡过的所有房间。
发射工位火箭推进剂加注系统调试,四氧化二氮沿加注管道循环打回流。
由于操作不当,发射脐带塔底层的一个阀门被误打开,四氧化二氮液体立刻汹涌喷出,一时间发射工位冒起浓浓的红烟。
4月23日,即前面所提到的火箭系统大匹配检查测试中止,其原因是动力分系统配气台错误地使用了短路点未焊接的备份插头。
九江解放见闻
九江解放见闻九江是1949年5月17日解放的,回忆这段历史,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我是黑龙江南下干部大队的,当时我们的大队被编为南下干部第八大队,这个大队共900多人,三个中队一个警卫连,由黑龙江省委书记范式人和陈化铮、史梓铭带队,于1949年5月21日由省会城市北安出发,6月7日到达九江。
当时接收江西省的省委领导同志与旅顺、大连和哈尔滨、长春等地城市工作队先行到达九江,为接收江西省和九江市做了一些准备,他们5月28日到达九江,5月29日就在九江火车站候车室召开了会议,根据四野总部的决定,宣布成立九江军事管制委员会,由范式人任主任,成立九江市实行“县市分治”,由杨石人任九江市委书记,同时布置了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任务。
我们这个大队于6月9日在同文中学大礼堂召开了全体会议,由省委领导范式人作了江西省形势与任务的报告,由九江军分区副政委陈孝同志介绍九江情况他是九江新港人,并宣布黑龙江省南下干部大队接收九江地区,建立新政权。
九江地区当时有7个县,九江县、永修县、瑞昌县、武宁县、德安县、星子县、靖安县,同年9月省里决定,把都、湖、彭三县从鄱阳湖地区划归九江,把靖安县划南昌地区,把修水县由袁州划归九江地区,从此九江地区为十县一市一山庐山。
我是被分配到接收九江县工作的。
接收九江县干部共有59人,县委书记姚少诗,县长候野峰,经省委决定于6月15日建立中共九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
我分配在县人民政府财政科任副科长,以后任科长、工商税务局长、粮食局长和县财委副主任等职,负责接管国民党的县田粮处工作。
九江解放初期的工作主要抓了如下几项:首先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严明的纪律,稳定人心,同时广泛发动群众肃清隐藏在社会上的反动残余势力,再就是着力进行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稳定社会治安。
第二是抓生产恢复和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1949年6月正处于雨季,长江洪水泛滥,九江市水位达到海拨21.09米,市区被淹了,大中路上行船,农村的沿江沿湖圩堤很小很少,经不起洪水冲击,大片农田被淹,损失很大,根据当时情况,我们拿出大批干部力量去抓抗洪救灾,恢复发展生产,解决群众吃饭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 龙江 省政府 主席 。1 9 4 9年南 下江
西 工作 至 1 9 5 2年 1 1月 ,后 调 到 中 央机关工作 。
1 9 2 4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参 与创建 赣东 北革命 根 据地 ,后 赴 延安 被派
往 苏 联学 习 ,回 国途经 新疆 被 反动 军 阀盛世才 关 进监 狱 ,在狱 中与反 动派 作 了坚 决 的斗 争 ,后 经组 织 营 救 回到延安 。一直 担任 保 卫党 中央 的重要使命 。 1 9 4 9年 6月 , 他 在 回赣 前 去北 京西 山向毛 泽东 告别 。谈 到 新组 建 的江西 领导班 子 时 .毛泽 东说 : “ 现在 又 是 五湖 四海 ,要善 于 团 结各 个方 面 、各个 山头 的同志一道 工作 。 ” 他 要 求 方志纯 “ 多做 团结 的 工作 ” 。 方 志纯率 中央 机 关南 下江 西工作 团途 经 上海 时 .陈毅 又会见 了 他们 。 在上海 , 陈毅批 准 将时 任三野 后勤 部党 委 委员兼 后勤 政治 部组 织
的 陈 正人 、 陈奇涵 、 范式人 、 刘俊 秀
等人汇 合后 , 率 部一 同南 下江西 。 范 式 人 是福 建 寿 宁 人 . 1 9 3 2年 加人 中 国共产 党 .是创 建 闽东 工农
红军 、 闽东 革命 根 据地领 导 人之 一 ,
曾任 闽东 军政 委员 会 副主席 。中共 闽东 特 区区委 书记 ,中共福 建 省委 常委 、 军事部 长 、 组 织部长 。1 9 4 0年 赴延安 人 中央党 校 。 出席 中共七 大 。 抗 战胜 利 后 任 黑 龙 江 省 委 副 书记 、
后 赴延 安参 加整 风运 动 ,并任 中共
七 大代表 。 1 9 4 9年 2月 。 时任吉林省
委委员 、延 边地 委书 记兼 警二 旅政
治 委 员 的刘 俊 秀 。被 通 知 赶 至 吉 林
等职 。 1 9 4 9年 2月 , 他奉命从 东北 到
达北京 , 3月任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第 四 野 战军 南下 工作 团总团副 团长 。 5月 2 0日. 邵式 平一 行 1 4人 乘火 车离京 南下 , 2 5日抵南京 . 与先 期到 达南京
部署 等项作 了详 细指示 。随后 , 陈正
人立 即赶赴南京 , 与 东 北 9省 南 下 江
持斗 争 ,最 后他 收集 离 散的红 军 战
士, 历 时 3个月 , 穿 过青 甘 蒙 宁陕 5
个 省区, 行程 1 . 2万 里 , 经 受 难 以想
西干部 大队会合 , 转赴九江 。
个年 头 的 白山黑水 ,踏上 了南 下 回
的“ 红小鬼 ” ) 。
邵式 平 为 江 西 省 人 民政 府 主席 . 陈 奇涵 为江 西军 区 司令员 ,并 由他 们
筹 建江西 省领导 班子 。 陈正人 当时正在吉林省 工作 。 接 到毛泽东急 电后 立 即赶赴北京 . 先被 安排 住进北京饭 店 . 后又住到香 山 中 共 中央临时驻地 。 毛泽东 、 朱德 、 周恩
夜. 就 江西解 放后 的人 事 安排 、 工作
征 。1 9 3 6年奉 命率 游击 队渡过黄 河
西征 , 在极 端艰 难 困苦 的条件 下 。 坚
委、 吉林 省委 常委 , 先后 兼 组织 部部
长、 省委秘书长 , 协助 陈正 人 工 作 。
1 9 4 9年 4月 .杨 尚 奎 告 别 战 斗 了 5
邵式 平 时任东 北 经济 委员 会 副
主席 、东 北局 财政 经 济委 员会 委员
和 东 北 行 政 委 员 会 财 经 委 员 会 委 员
赣 的新 的革命 征程 。
南下 回赣 的方 志纯 是 江西 弋 阳 人 ,他 早 年 追 随 方 志 敏 投 身革 命 ,
象 的生死考 验 , 终 于 回到党 的 怀抱 。
部 部 长黄知 真调 江西 工作 ( 黄 知 真 系黄道 之子 , 1 9 3 1 年 l 1 岁时 即参加 革命 , 1 9 3 3年 加 入 共 青 团 , 1 9 3 5年
中共江 西省 委宣 传部 部 长 ,中共 赣
南 省委委员 、 省委宣 传部部 长 。主力
转 为 中共 党 员 ,是 革命 队伍 中著名
红 军长 征后 ,奉 命 留守 中 央革命 根
据地, 任 中共 赣 粤边 特委 书记 , 与项
在 吉林 省 南 下 干 部 大 队 中 , 还 有刘 俊秀 、 白栋 材等 。 刘俊 秀是 江西 永新 人 。长工 出 身, 1 9 2 6年 投 身 农 民运 动 . 1 9 2 7年 参 加 中国共产 党 , 1 9 3 4年任 红 六 军 团政治部 地方 工作 部部 长 .参 加 长
r 史事本末
皂 / / b i 8 h i b e j 1 n l ( ,
上 .这也 就为 他们 南 下 回赣主 政奠
定 了坚 实 的群众 基础 。 由毛 泽东 亲 自提 名 ,中央 决定 任 命 陈正 人 为 中共 江 西省 委 书记 。
部 大 队大 队长兼 政 委 ,率 部 随军南 下。 他是 江西兴 国人 , 1 9 2 8 年参 加赤 卫队, 1 9 2 9年加 人 中 国共产 党 , 曾任
市 ,待命 南 下 。在集 中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整 训期
间 ,他 陪 同来 吉林 考察 接管 城 市经 验 的 贺龙 前 往 抚顺 、 鞍山、 旅顺 、 大 连 , 两 人 在 天津 分 手 , 这时 , 陈正 人 已到天津 。陈正 人对刘俊 秀说 , 中央 已经决 定 , 要 我们 回江 西工 作 , 并要
英、 陈毅 会 合 , 坚 持 三 年游 击 战争 。
I 9 4 1 年赴 延安 , 参加 整风运 动 , 任 中
央党 校 四部 副主 任 , 中共 七大 代表 。
1 9 4 5年奔 赴东北 。曾任吉林 分省 委 副 书记 、吉南 地 委书 记兼 军分 区政
来 先后 分别 与 陈正人 面谈 了两天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