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我发现……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的发现》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涉及第一章“探索与发现”的第三节“我的发现”。
详细内容包括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能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实物展示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
2. 探索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探索活动,观察、记录并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探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常见的生活中科学现象观察与发现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并记录一个科学现象,分析其原理。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发现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提出问题。
我的发现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
教案: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开始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细节。
鼓
励学生发现一些他们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并引导他们表达出来。
2. 引导: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测一些事物的特点或相关信息。
例如,根据图片中的细节,让学生推测图片所在的场景或时间等。
3. 探究:
分发一些实物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要求学生进行观察
和发现。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颗苹果,并引导他们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点,并鼓励他们发现苹果表皮上的细微变化或瑕疵等。
4. 分享:
让学生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他们用清晰的语言将自
己的观察和想法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发现的过程和经验,强调观察和发现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6. 拓展:
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领域的观察和发现,如自然界、社会环境等。
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积极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和细节,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1)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我的发现》这一主题,该主题对应的教材章节为第三章“探索与发现”。
具体内容包括: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观察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如水中的硬币、浮在水面上的针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观察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联想法等。
(2)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讲解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如光的折射、静电现象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方法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分析其特点,并尝试解答“为什么这些植物会开花?”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观察方法:比较法、分类法、联想法等。
2. 生活科学现象:光的折射、静电现象等。
3. 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植物,解答相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2)为什么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2. 答案:(1)叶子是绿色的,因为叶绿素吸收了阳光中的红、蓝光,反射出绿色光。
(2)有的植物先开花后长叶,是为了在生长初期吸引昆虫传粉,提高繁殖成功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观察不仔细、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的问题。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
《我的发现》教案我发现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探索与发现的基本方法,以及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的实践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酒精灯等)、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科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探索与发现方法,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发现》2. 主要内容:探索与发现: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发现探索的方法:观察与实验、思考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你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个科学原理。
2. 答案:(1)例如: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蚂蚁的社群行为和分工合作。
(2)例如:验证“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小学道德与法治_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发现——多有趣的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有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乐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教(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各种叶子、乌龟、水果和木鱼等。
学生:课前注意观察、发现,完成“我发现”表格,了解发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教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场愉快的发现之旅,首先进入今天快乐旅行的第一站—发现真有趣。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教师:播放ppt,听,这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蝉的知识?你知道蝉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吗?你想看一看蝉是怎么蜕皮的吗?播放ppt。
你看到了什么?蝉除了会唱歌,会蜕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蝉的知识?蝉怎么吃东西的,谁知道?小小的蝉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看来仔细观察真的很重要。
老师相信大家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一定有更有趣的发现。
活动一:学会发现小实验1、为什么同样的杯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是用耳朵听到的。
眼睛、手、耳朵都能帮助我们发现。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除了看一看,听一听,,你还知道哪些发现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手摸、眼看、耳听、嘴尝、鼻闻,这都是发现事物特征的好方法。
2、老师这里有好多小东西,被切成了小块,谁能很快的鉴别出来这是什么?活动二:发现大分享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一样一样慢慢拿出),水果、乌龟、各种形状的叶子。
让我们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去发现它们身上那些有趣的地方吧。
学生领取物品,分小组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发现?叶子组汇报。
(预设:树叶颜色、形状、正反面的不同、叶脉等)乌龟组汇报。
(预设:尾巴、眼睛、鱼鳞、鱼腮等)桔子组汇报。
(预设:桔子颜色、结构、味道等)水果组汇报。
发现问题说课稿
发现问题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堂关于发现问题的课程,这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匡助学生提高了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将介绍我对于问题发现的理解和方法,并分享我在课堂中的具体教学安排和实施效果。
二、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问题发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不少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问题发现的理解和方法1. 问题发现的定义:问题发现是指通过观察、思量和实践等方式,主动发现并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或者难点。
2. 问题发现的方法:a) 观察法: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环境和现象,发现其中的问题。
b) 思量法:通过思量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和推理,发现其中的问题。
c)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
d) 反思法:通过回顾和总结已有经验,发现其中的问题。
e) 合作法: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课堂设计和实施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问题发现的重要性和方法。
b)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量和实践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
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 教学内容:a) 问题发现的定义和重要性。
b) 问题发现的方法和技巧。
c) 问题发现的实践活动。
3.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引起学生对问题发现的思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知识讲解:介绍问题发现的定义、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c)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量和实践等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记录。
d)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分享自己发现的问题。
e)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问题发现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各小组的发现成果。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思想品德:您辛苦了说课稿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需要帮助吗(说课)一,说教学指导思想目前,我们中区教研中心对各种观摩课,研究课提出的要求是:真实,深刻,精致.我想,这些字眼大家听起来都很耳熟,意思也都不难理解.但,对执教者来说如何把领导的重托,老师们沉甸甸的期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得以实现呢我想:首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备好课!通过钻研教材,我去发现,围绕这一课要落实的教学目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可利用的资源,我还需要补充哪些.教材提供的这些资源都是什么类型的,我还需要补充什么类型的.另外,通过研究学生,我去发现他们对我要执教的这一课,已知的经验有多少,已知的知识有多少,还有多少他们已经感受到但还不会利用的生活经验,还有什么理解上的知识难点,备学生时我还考虑,对我将要执教的这一课他们感兴趣的程度有多大,如果他们不感兴趣,我将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有效.二,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那就《需要帮助吗》这一课来说,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知道残障等弱势人群在生活中会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困难和不便,需要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帮助.2,知道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感受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生活态度.3,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我们再来看教材,通过学习教材我发现,在"我的研究"这一板块,教材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分析课本)通过学习教材,我发现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不全面的,因为教材只是个引子,是个范例,它不可能把生活中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一一帮我们列举出来,让我们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完.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就不再去合理开发应该用到的其他的教育资源了吗 (也就是说,我们只满足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了吗 )我想,大家的回答和我一样,当然不是.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我们所能,尽最大能量去开发,去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样,我们的课,因为备课时素材选得比较全面,教师又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把这些资源自然地拿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发展能力.这样,我们的课才能不走过场,才能上厚,才能真正去落实教学目标.于是,就在用心钻研了教材和学生后,我安排了课前调查的环节,布置同学们到生活中去用心地观察残疾朋友到底是怎样生活和学习.在布置学生去调查了解的同时,我自己也通过网络,电视,像中央台的"人与社会","讲述"等栏目,用心地去收看这样的栏目,看有没有介绍残疾朋友生活的例子.另外,我也去询问身边的人群去寻求这样的例子,这样,师生双方共同到生活中去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寻找教学中同学们可能提到的残疾朋友生活的例子,然后再拿到课堂上来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达到资源共享.我想,是不是通过这样两三次的反复分析,讨论,提炼这些范例,大家就能知道残疾朋友生活中确实会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困难和不便,需要得到大家的帮助.这样,无形中就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同学们从心底深处认识到,他们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这样做也正符合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品德教育要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更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通过这一个环节的安排,来落实这一目标的同时,也体现课标提出的这一教育理念.三,分析学生,指导学法谈完了教材,我们再来谈谈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知道残疾朋友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你说知道吗,知道,我们都能想到他们比我们生活的要难,但是他们生活的到底有多难,有多么不方便,孩子们了解的是不全面的,不彻底,包括我们老师如果不去悉心观察了解的话,我们了解的也是不全面的,不讲这节课时我就没体会这么深.所以,看到一些残疾朋友时,特别是平时在看到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时,很多同学都觉得好玩,觉得好笑,还有的感觉残疾很丑,很不好看,其实,那就是一种歧视,而缺少的是真诚的了解,用心的理解,真心的同情与帮助.于是,我在课堂上就安排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引领学生用心,真诚地去体验一下残疾朋友的生活究竟有多难哪当然,课堂是有限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目的是做一个引领,我想,通过这个引领,或许能帮助更进一步地走近残疾朋友的内心世界,那种对残疾朋友的同情和要帮助的愿望不是我们强加于他们的,而是孩子们通过交流和体验自发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我一定要去帮助他们,是孩子们自发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我非要你怎样,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举课堂上的实例四,执教时注意的问题刚才谈的是备课时的几点思考和做法,那到了课堂上,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一条,那就是:认真倾听,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倾听孩子们的语言,重视课堂上孩子的点滴亮点与学习时的困惑,切实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也努力做到,能够精彩,最起码是真诚地评价学生的表现,让课堂生辉.具体做法:全面关注学生,抓住教育时机,把教育落到实处.倾听时,如果发现哪个地方需要我进一步引领提高,我决不会放过这样的教育时机.举例努力做到教师语言具有导向性,尽量做到课堂语言准确,不出现导向不明的语言,不出现含糊不清的语言.真诚评价学生,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之光.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发自内心的,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本节课要落实的目标,我在认真倾听和发现他的认识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多少,或已高出了多少,根据他的发言情况,老师的评价都是真诚的,也可能就因为老师的真诚,孩子们在说话时也都那么真诚,那么感人.老师们,课前和课中我虽然有了这么多好的想法,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否真正做到我们教研中心提出的"深刻,精致"了呢我们再一起探讨,谢谢!附:板书设计需要帮助吗尊重理解帮助。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我发现……》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说课稿《我发现……》
《我发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我发现……》,它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三单元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
这单元另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我发现……》这个主题包括两个子内容,它们分别是《多有趣的现象》和《哪里有科学》。
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并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而《多有趣的现象》这个内容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组织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与铺垫。
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如下:1、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2、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3、教育学生如何解答你发现的现象。
其中第2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
四年级上册品德说课稿-我的发现与担心|鄂教版
《我的发现与担心》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思品第四单元第十课《我的发现与担心》共四个话题:家乡的水怎么了?一幅画引起的思考,文明怎可缺一点,愿家乡更美好。
本课书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家乡在发展,家乡在变化,家乡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无限喜悦,也带来不利的一面,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及成因。
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二、说学情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人们关注环保、节约资源的意识已越来越强。
枝江地处长江中游,有充足的水源,未出现过缺水现象,因此,生活中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不强。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够关注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在生活中很少会真正关注及去做到,还缺少理性的认识和对家乡的责任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站在家乡主人翁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家乡现状,提出家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汇报。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及成因。
四、说教法与学法我设计教学时注意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在变化中的美中不足之处,并进行探究,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还让学生通过探究水资源现状、水污染原因、如何保护水资源等活动,有效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五、说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发对水的探究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
水对于我们来说 , 是多么重要啊!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
水是生命的源泉。
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我发现》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我觉察〕教案〔我觉察〕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喜欢问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乐于动脑、动手去觉察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制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对各种自然现象或生活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课时、多有趣的现象课前体验,初步感想。
课前,安排学生在课外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及学生在生活中觉察的有趣的现象并查找有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也可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长辈等交流,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知识。
课中体验,深化感想。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下面老师给大家播一首歌。
播放〔天地之间〕这首儿童歌曲。
学生如果会唱,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唱,如果不会唱可让学生认真听。
唱完后〔听后〕可问学生:你从这首歌中了解些什么?你想说什么?〔可以让学生商量交流后再说〕师提问:歌曲中唱到:“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多么奇异,谁能觉察其中的微妙,谁就变得聪明无比。
〞你想不想变得聪明无比呀?其实呀,你如果想变得聪明,就要在平常对周围的事物多留神观察,通过观察去觉察事物的神奇,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制造、觉察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
你如果能够从现在起就坚持这样做,说不定你以后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呢!2、〔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引导学生看课P33插图及文字。
提问: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可简单讲一讲这几位科学的故事。
师小结:牛顿、瓦特、张衡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们平常爱观察、爱觉察。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游戏〔找不同〕。
教师组织学生玩“找不同〞的游戏:出示图片。
1.教师打算一些图片(两张为一组,两张图片大体相同但有细微区别)。
《我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2、在活动中明白一些简单的发现方式方法,有好奇心,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发现与探究的兴趣。
3、乐于发现,能初步利用发现解决简单问题,从中去享受发现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一些发现的方法与发现的途径,通过活动发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发现方法与发现途径的多维思考,明白发现能带来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酒、醋、酱、热水四杯液体;包好的闹钟;白色有机玻璃片;细电缆;课件等。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一些关于发明家的故事;自主进行一次走进大自然的发现活动。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1、带领孩子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
有什么发现。
2、让孩子们搜集小蚂蚁的资料,用放大镜去观察小蚂蚁,你有什么发现。
课前准备请大家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眨眨眼我就跟你眨眨眼请你跟我摸耳朵我就跟你摸摸耳请你跟我挥挥手我就跟你举起手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真棒!你们谁知道应该是怎么称呼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真是个会发现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我发现大家都喜欢做游,咱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名字叫“找不同”(找出两幅图中不同的地方)。
提出要求:认真仔细的发现两幅图中有五处不同。
生:踊跃举手,和老师一起完成了找不同游戏,兴奋洋溢整张小脸。
生:……(师评价: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么细小的地方都被你发现了。
)师:请问你用什么发现这些不同之处的?生:用眼睛看(说话要完整。
我用眼睛发现这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师:用眼睛看是发现的一个重要方法。
会发现的眼睛就像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请允许我把它请在黑板上,(教师板画眼睛)师:你们还想去发现吗?我们继续来发现。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4杯液体)这里面装着酒、醋、酱油和温开水。
可是老师我忘记哪杯里装着什么了?请你仔细观察,帮我发现哪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生:孩子们出现争议(把四杯分两侧放)师:看来孩子们对这两组出现争议了,我们用眼睛发现不了它们是什么,谁来试试你还能用什么发现?生:这杯是酒、这杯是水。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我的发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观察、思考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问题。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力。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互相启发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
准备白板、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2 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
5.2 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3 表达和分享教师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之间进行分享,互相启发和鼓励。
5.4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和讨论,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5 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邀请嘉宾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经验。
6.2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和实践的作业,让学生继续发现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发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我发现……》,它是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三单元中的第一个活动主题。
这单元另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我也做研究》、《我们的科学小组》。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我发现……》这个主题包括两个子内容,它们分别是《多有趣的现象》和《哪里有科学》。
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并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而《多有趣的现象》这个内容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组织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与铺垫。
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如下:1、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2、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3、教育学生如何解答你发现的现象。
其中第2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因此,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采用情景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如何有效运用以上方法,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
依据这一要求,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信息、分组讨论,又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新知、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学习内容,提高道德认识,强化品德能力。
四、说过程
《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三个特点,今天的主题活动《我发现……》将按三个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一)情景感知,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学生欣赏课件后,提出问题:“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学生兴致调动起来。
接着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花是什么颜色吗?”花有什么气味吗?”学生大都回答是红色。
然而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搜集发现,花不仅有红色,还有黄色、白色、蓝色等等。
然后再由“谁知道花有什么气味?”这一问题的引导,得出花有浓浓的香味、还有异味、甚至什么气味都没有的,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发现!”让在“感知花香”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
(二)创设课堂和谐情境,亲身体验并发现
1、“听听,猜猜,谁在唱歌”。
课件播放知了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叫声,这一环节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2、课件播放一段flash,学生观察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对知了的观察,有的学生们会说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会说那是翅膀发出的声音,最后有的学生查找课本发现:“原来知了是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的”。
让学生在思考、观察、
找资料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并从而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可以用观察和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思考“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发声的?”让学生思考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问家人、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三)合作探究学习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为此,我开展了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小眼睛,大发现”。
学生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交流活动前给学生提供范例:“我发现锅、碗、茶杯大都是圆形的”、“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水痕”……,让学生这些小小的“发现”也是“发现”,以此引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二:记录我的发现。
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设计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大发现。
先让学生从课件“苹果掉下来了”中领悟到:其实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就是从一些细小发现开始走向成功的,你想不想成为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是发明家呢?那就先把
你的发现记下来,可以写下来也可以画下来,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这些记录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作铺垫。
本堂课最后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发现的许多问题提出新的活动要求,引导他们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