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机遇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精选文档
前言——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失败案例
• 2019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 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 • 2019年2月19日,华为决定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要求,撤销收购 3Leaf Systems专利技术的交易。 • 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 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中铝与 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 2019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 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 2019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 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 2019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 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 2009年7月24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北 汽集团竞标收购欧宝最终失败。北汽集团通报,根据目前美国通用公司宣 布的最新结果,通用和北汽在拟引进的五款车型的知识产权问题上没有达 成共识,存在重大分歧,因此此次收购项目宣告失败。
国际知名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 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指已宣布的跨境交易被撤回、拒 绝或听任其过期失效的比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9 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 和英国公司2019年从事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 其他国家
VOLVO(沃尔沃)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 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 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创始 人是古斯塔夫· 拉尔松和阿萨尔· 加布里尔松。吉利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 签署协议,吉利联合大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股 权。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建立年产能力达30万辆的新工 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并力争在2019年前实现沃尔 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 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 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风险与对策
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风险与对策李一文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海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但跨国投资也蕴藏着许多风险。
为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中国政府与企业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抓住危机中的机遇,重点投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和监管体系;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建立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
关键词:金融危机 风险 保护机制 海外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的不断壮大,很多国内企业具备了良好的海外投资条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
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时,中国的央企,以雄厚的资本、超级的能量,纷纷出海,迅速地站在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门口,或买入资产,或增持股权。
但某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如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亏损,28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到现在市值仅剩下10亿左右。
很显然,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
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机遇和风险,并提出及时的应对良策,对指导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机遇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面对这次国际市场动荡带给中国企业的裨益,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企业的优势在哪?面临的机遇在哪?1.国际金融风暴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
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
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
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2.我国充裕的外汇储备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条件。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冰岛、巴基斯坦、希腊等国由于外汇储备不足,几乎面临国家破产的境地,而我国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至少到目前为止各方面情况运行良好。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民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研究
营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遇到难得 的国际环境 。同时, 国 内对 民营企业境 外投资支持力度加大 , 为民营企业 “ 走 出去” 创造 了良好政策环境 。本 文着重分析 了我 国民营企业境 外直接投资 的现状及 当前面临的规模偏 小、 融资困难 、 人才短缺 、 市场信息缺乏以及 国际形势 多变等主要障碍 , 并提 出了加快我 国民营企业境外直接投资 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民营企 业 ; 境 外直接 投 资 ; 对 策
中 图分类 号 :F 8 3 0 . 5 9 1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4 — 5 4 7 7 ( 2 0 1 3 ) 0 6 — 0 0 7 3 — 0 4
营 企 业 开展 境 外 投 资 活 动 。 随着 我 国“ 走 出去 ” 战 略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近年来 , 我 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 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 , 企业 的境外投资活动实现了持 续较快 的增长 , 呈现出 良好 的发展态势 。根据《 2 O 1 1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 , 从对外 直接投资流量看 , 2 0 0 2 — 2 0 1 1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
局、 金融体 系 、 科技市 场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 了
显 著 的变 化 。从 国 际环 境 上 看 , 现 阶段 , 国 际金 融 危 机 深层 次 影 响还 在不 断显 现 , 全 球经 济 呈 现不 均衡 复
苏趋势 , 这为我 国企业“ 走 出去” 提供 了难得机遇 : 一 方面 , 危机 时代资产价格进行 了重新调整 , 境外投资 门槛降低 ; 另一方面 , 部分 国家采取包括实体经济 回 归计划 、 放宽利用外资政策等 内容在 内的多项措施 ,
全球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机遇、风险和对策
债务危机是指一 国不能按时偿付其 国外债务 , 包
括 主权 债 务 和私 人债 务 , 现为 大量 的公 共 部 门或 私 表
人 部 门无 法 清偿 到期 外 债 , 国被迫 要求 债 务重 新安 一 排 或 国 际援 助 。如果 一个 国家 的主权 债 务过 高 、 财政
状况恶化 , 导致到期无法清偿或者延期支付债务 , 其 国家信 用 评级 被 国际评 级机 构调 低 , 就可 能 引发 主权
收 稿 日期 :2 1 — 3 0 020—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李继宏 ,男,广西桂林人 ,副教授 ,经济师、国际商务师,供职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
为世 界 区域 贸易与投 资研 究 。 陆小 丽 ,女 ,广 西柳 州人 ,经济 学硕 士 ,经济 师 ,供 职 于 中国人 民银 行 南 宁 中心 支行 。
发行债券等方式 向国际金融组织或其 他国家等所借 的 款项 , 般 以 外 币计 价 。 目前 , 一 国际 上一 般 用 两 个
指 标 来 分 析 和评 价 一 国 的主 权 债 务 状 况 : 是 负 债 一 率, 即一 国 的公 共 债 务 总 额 与 G P之 比 ; 是 赤 字 D 二 率 , 一 国的 赤 字 总 额 与 G P 比 。根 据 欧洲 马 斯 即 D 之 特 里 赫 特 条 约 , 国 的债 务 率 的 “ 际 警 戒 线 ” 一 国 是 6 %, 字率 的“ 际安全 线 ” 0 赤 国 为不 超过 3 %。
21 年第5 ) 0第 7期 ( 2 4 4 期 总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 n o  ̄o a ia cM Reerh o r ̄ f Re n l n n i sac F
浅析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摘
要 : 年 来 , 企 业 对 外直 接 投 资 的规 模 和 数 量 逐 渐增 大 , 受 到 了 国 际资 本 大 量 流入 的影 响 。 大力 发 展 近 国我 并
对外直接投 资, 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 国经济发展 中的一些问题 , 一 另一方 面可 以解决存在着的投资规模偏 小、 资产业结构不舍理 、 资区域过 于集中等 问题 , 投 投 故应在全球金融危机 背景下寻求我 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 资的对
全世界经济 的最大贡献。
一
、
金 融危机 下我 国对 外直接 投资 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走 过了 3 年 的历程 , 国对外 开放进入 了全面深 O 我
40 0 30 0 20 0 l 00
0
图 1 9 0-2 0 1 9 - 0 8年 中 国 对 外直 接 投 资 流 量 情 况
美元 , 同比增长 7 1 占 2. 4%, 5 %。② 1
①《 中国经济周刊》 2 0 ,0 9年 0 1月 0 5日报道《 全球金融危机 : 中国沉 着应 对 彰显大 国风范》 金融界 , , 网址 :t :bn .j ht / a k r p/ j.
t m.n 2 o , 10 O 2 3 3 0 3 s t o c / 0 9 o , 5 O 7 2 3 0 . ml h
6 O0 5 00
1
的金融风暴, 让全球瞩目于经济面依然向好的中国, 各国面向中国企 业招商引资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这是中国树立国际地位、 中国企业走 出去的难得机遇。 冷静分析中国目 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是做出正 确抉择的前提和保障, 而中国自身经济的持续较快稳定发展, 才是对
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据商务部 、 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0 04 05 年度《 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中国 显示: 0 年我国 24 0 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背景下创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危机背景下创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危机下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已开始向全球蔓延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流量明显减少。
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出口额锐减。
因为美欧等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是中国的出口大国,他们的经济衰退,必然使出口的需求变小。
另外,外商在我国的投资也会明显减少。
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创新,很多工作都处在早期探索阶段。
不论是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分析问题,摸索思路,拿出方案,积极推动我国对外投资方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面临的主要问题:1.跨国并购范围小、成功率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2009年国际并购进入低潮。
外界对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给予很大的期望,但是国内企业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和谨慎态度,在把握机会的同时,做好深入研究和准备。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资源采掘、工业制造业领域,近两年金融业跨国并购也时有发生;不过,服务业跨国并购总体上相对较少。
事实上,近年,全球范围供水供电、工程承包、消费电信等领域的跨国并购非常活跃,而我国相关上述行业企业未能敏锐地捕捉到相关国际机遇。
另外,我国跨国并购还需要提高成功率,这里的成功率,包括并购实现的成功率和并购后企业经营的成功率。
从并购实现的成功来看,目前我国资源领域的跨国并购已经引起美国、日本等战略对手国家的注意,正是由于美国国内某些人政治上的提防,才部分导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不能成功。
2.企业境外投资缺乏引导和规范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激化了各国相互转嫁风险的内在利益驱动;全球金融危机呈现更加复杂的形势和局面,势必对我境外投资构成新的影响。
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能力开展境外投资。
在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经营过程,规范中国企业投资和经营行为等方面,需要配套开展相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
3.境内外证券市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潜能未被发掘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但总体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风险可控,证券机构在欧美市场的业务有限,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趋势和方法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摘要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在过去几十年里快速增长,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大其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然后,我们将分析当前的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我们将讨论中国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1. 发展历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
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依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途径。
然而,中国逐渐意识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赖外国直接投资与实现其全球影响力不相符合。
于是,中国开始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收购资产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进入21世纪后的中期阶段,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开展跨国合作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最近几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到高新技术、能源资源、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
2. 现状分析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家(仅次于美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98万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地区,其中最大的受益国包括新加坡、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包括:市场开放与拓展、资源获取、技术引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然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政治风险、法律和法规的复杂性、文化差异以及跨国运营的管理问题。
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浅析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1 期
收稿 日期 :0 8 l一 O 2 0 一 1 I
浅析金 融危机条件下我 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曹监平 , 李 伟
( 山两华澳商贸职业 学院 , 山西太原 ,3 0 1 003 )
摘 要: 阐述 了中国企业对 外直接投 资的现状 与存在 问题 , 分析 了金融 危机对我 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 资带来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我 国企业对外直接投 资需要 注意的
第一 , 国企业 的规模过小 。企业进 行对外直接投 资 , 须 我 必
要具 备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扩大规模 、 增强实力是企业进行
会。历史 的经验告诉我们 , 经济 的衰退时期必将伴随着企业 问并
购行 为的产生和经济格局的调整 。在 19 9 8年金融危机 之后 , 欧
对外 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 , 与国际上大 的跨 国公 司相 比 , 国的 我
并购金额超过 了 4 1 3 亿美元 , 下了历史最高 , 中跨境 并购超 创 其 过 了 25 8 美元 , 相当于 20 0 7年同期 的 4 多。 倍
虽然 我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非 常迅 速 ,但 同时也 显 现 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 了我国企业x J 直接 投 q' l , 资的进一 步发展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 编 号 :0 5 6 3 ( 0 9 O 一 l 10 10 — 0 3 2 0 ) l0 3 — 2
S IT C 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E H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20 年 09
第 1卷 9
济的萧条与衰退 。这种情况给 中国的企业 提供 了越来越 多的海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 危机 使得 海外 投资成 本降 低 .
、
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企 业海外直接投资现状
金融 危 机 在 对 海外 投 资 环 境影 响 的 同时 ,使 得 中 国面 临 的海
目前 ,我 国 有 1 0 0 2 0 多家 对外 直 接投 资企 业 ,在 全 球 1 4 国 外直 接投 资成 本不 断降低 ,门槛 变矮 ,为 中国企 业走 出去提供 更 多 7个 家 和地 区开展 对 外 直 接投 资 ,海 外 直接 投 资 覆盖 率 为 7 .%。境 机会 。受 金融危 机影 响 ,各 国经济 低迷 、工 厂停 工 、市 场萎 缩 ,尤 19 外企 业 资产 总额 超过 1 万亿 美 元。 在海 外直 接投 资 总量 上 ,金 融危 其是 欧 美一 些 传统 大 型企 业 资金 短 缺 ,面 临破 产 。众 多企 业 经营 走 机前 ,2 0 : J资 总额 首次 达 ̄ 2 . 美元 ,其 中非金 融类 投资 困难 、破 产增 加 、资产 价 格 大 幅 度缩 水 ,这 些都 为 中 国企 业 。 0 6 -.  ̄L - % ' [1 6 J 1亿
0起 4 3 71 4 %。另据 2 0 年底 中 国商务部 发布 消息 获悉 ,预计 2 0 年全 年 新发 起反 倾 销调查 2 8 、反 补贴 调查 1 起 ,中国分 别遭遇 7 起 和 09 09
我 国非金 融类 对外 直接投 资 将达4 0 2 亿美 元 ,相 12 0 年仍 有所增 : 08 1 1 . ,
长 。
1起 。占总 数 的3 %和7 % 。2 0 年 前 三季 度 ,有 1 4 国家对 中 0 5 1 09 9"
二、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面临的机 遇与挑战
受全 球 金融 危 机 的 影 响 , 中国 企 业在 迎 接 金融 危 机 的 同 时 , 企业大 步 “ 出去 ” 的同时 ,我 们应 当冷静 的思 考其 所面 临的 国际 走 环境 。并对 其进行 比较分 析 ,实现 中国企业 海外 直接 投资 的 良好 发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和挑战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和挑战分析一、引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而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不仅带来了外汇收入和技术转移,同时也使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从机会和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二、机会1. 创新驱动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中国企业正向着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业方向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使得中国企业拓展了国际市场,同时也能够吸收和吸取先进的技术和产业经验,使得中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这将为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2. 全球资源配置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将为中国经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投资和收购,中国企业能够获取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技术和品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均衡的资源配置。
3. 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大型企业的舞台,更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小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更全面的市场观察,以及更广阔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4.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要实现全球化,必须依靠对外直接投资这样一种方式。
通过对外投资,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市场,更好地向国际市场输送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三、挑战1. 政治风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政治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不可忽视。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要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如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市场进入难度、异国文化差异等因素。
2. 经济风险对外投资,也需要承担经济风险,如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市场运作不畅等因素。
这些风险都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战略考虑和风险管理能力,以避免出现无法控制的风险。
3. 法律、政策风险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涉及的法律、政策风险也不可忽视。
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机遇
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对外投资,以寻求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回报。
然而,对外投资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机遇,并提供一些建议以降低风险并抓住机遇。
一、对外投资的风险1.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对外投资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政治不稳定、政策变化、战争和恐怖主义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或者发生政权更迭导致投资环境的不稳定。
2.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对外投资中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经济衰退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和利润。
3.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对外投资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之一。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存在差异,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否则,企业可能面临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问题。
4.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对外投资中最直接的风险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存在差异,企业需要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竞争情况和消费习惯。
否则,企业可能无法适应当地市场,导致投资失败。
二、对外投资的机遇1. 扩大市场对外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通过对外投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与消费者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获取资源对外投资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资源,包括原材料、技术和人才等。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或收购当地企业,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降低成本对外投资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对外投资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输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4. 提高品牌形象对外投资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投资和经营,企业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认知度,并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好感。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与对策近年来,金融危机时有发生,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本文将从影响方面和对策方面两个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影响方面1.融资难度加大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放贷意愿大幅下降,对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很多企业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产规模或放弃扩大生产规模计划。
此外,国外投资的流动性紧缩也给我国企业的债券和股票融资带来了挑战。
应对策略: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加强与银行和投资基金的沟通和合作,提供更为详细的财务报表和预测数据,以便银行和投资基金更加全面、可靠地评估风险并做出决策。
2.贸易摩擦加剧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我国出口遭遇重击。
此外,海外经济形式不好,市场萎缩,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量下降。
应对策略:企业应该抓住消费升级和全球化趋势,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拓展国际市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3.成本上升金融危机期间,通货膨胀风险加剧,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人工成本随之上涨。
成本上升导致许多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应对策略:企业应该寻找其他替代性原材料,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寻找更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尽量节省成本。
4.供应链中断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闭门营业,供应链被严重破坏,物资的生产和供应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企业面临着供需不合理的情况,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应对策略:企业应该立足于市场,调整其生产能力和供货链结构,为市场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稳定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风险。
对策方面1.转型升级金融危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各行各业都必须积极面对变化,加快转型升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领域,以便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集体合作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机遇【摘要】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分析及航运业的行业分析结合海航集团收购通用海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任何一个企业在全球化时代,都必须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所有美国的大企业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企业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及我国企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相对较轻等因素,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随之活跃。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案例1040起;披露金额的880起案例并购总额达565.13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为6421.89万美元。
与2010年全年并购交易案例数622起和并购交易总额348.03亿美元相比,均呈现大幅增长。
跨国并购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直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可以通过直接向目标企业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
在我国通常把企业兼并和收购统称为企业并购。
一、危机后从宏观环境变化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
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
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
中国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一、中国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二、机遇一:推进结构调整三、挑战一:面临投资风险四、机遇二:有效扩大海外市场五、挑战二:国际化管理面临挑战六、机遇三: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七、挑战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八、机遇四:实现大国经济战略九、挑战四:社会和环境责任落实难度大十、机遇五:打造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角色十一、挑战五:合规风险的不确定性中国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外投资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挑战。
本文结合最近几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趋势,列举出五个机遇和五个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五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机遇一: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中国当前经济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对外投资可以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
对外投资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好的资源配置环境,让企业更顺畅地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实现结构调整的快速推进。
而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对外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挑战一:面临投资风险随着中国对外投资逐渐向全球范围扩散,其面临的投资风险也逐渐加大。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不同国家的管理制度、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差异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而如何规避和承担这些风险,是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机遇二:有效扩大海外市场作为一个人口和消费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的国家,中国对外投资也可以为中国的海外市场扩大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的对外投资可以为海外市场带来更好的资源支持,使得企业更容易出口自己的产品,从而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
挑战二:国际化管理面临挑战然而,有效扩大海外市场并不仅仅是仅仅通过资源的支持和产品的输出就能达成的。
实际上,中国的对外投资还需要面临诸多的管理挑战,例如如何有效的跨国管理团队,如何实现国际化的全球资源整合与创新。
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管理和国际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应对。
机遇三: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中国不仅是全球市场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其中一个贡献者。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机遇的宏观分析
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机遇的宏观分析【摘要】2008-2009年,在全球企业并购陷入低潮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并购热度却不降反升。
尤其是在海外并购中,中国企业表现积极,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宏观政策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企业并购的影响(1)企业并购意愿降低,许多原本已经确定的交易被取消。
2007年以前十分红火的并购形势在2008年骤然降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原本已经确定的很多交易被迫取消。
据dealogic数据,2008年企业放弃了1309宗交易,总价值9110亿美元。
2009年也同样有大量的并购交易被取消。
(2)发达国家仍是跨境并购的主角,但所占比例在下降。
发达国家一直是企业跨境并购的主角,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同样如此。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发达国家企业跨境并购交易的规模占全世界跨境并购的比例均在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合计不及20%。
(3)新兴国家企业并购发达国家资产的情况增多。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大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
(4)食品、汽车、精密仪器等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并购热度不降反升。
2008年,在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大幅下滑的同时,食品、饮料等产业的企业并购热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逆势上升。
这些行业中,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从而使过去一些被掩盖的矛盾充分显现,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5)大型企业之间的并购以行业内资源整合为主。
2000年以后,全球企业并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均大量出现,跨行业整合十分普遍,而且”强强联合”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企业并购的行为特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即多元化。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
从金融危机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期,因为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发展,得到了不少机遇。
在这种机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带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机遇。
第一,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市场陷入瘫痪,采取主导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此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着自己改革开放的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求,以便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强化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地位,如果说在此之前,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对中国的鄙视和排斥,那么在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需要更加发展互通互利的经济关系。
这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经济转型的问题得到了减缓,中国得以更好的借助全球市场加速自己的转型,自身竞争力也有所增强,本身也的确有能力发挥出人民币的稳定性,为全球远离金融危机做出贡献。
第二,金融危机促成了中国行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不可否认,中国的经济成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尤其的不同,除了外部的经济压迫和内部改革的难度,还需要更加环保和资源优化等方面进行攻关。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环保和绿色经济的意识逐渐开始加强,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和产业,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开始接受淘汰或转型。
中国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同时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链。
这节点在国内的通信、互联网、新能源、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机会迅速发展,越来越出色的科技产业就是金融危机信心的带来的重要代表。
在国内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下,一大批有前瞻性产业涌现出来,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打下了基础。
第三,金融危机促使中国积累更多的能源和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之一,其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加速国家对资源的积累和国家行业升级的计划实施。
欧债危机下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环境分析及启示
欧债危机下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环境分析及启示【摘要】本文试图突破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对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和矛盾,揭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应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危机;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显示。
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加了20%。
中国企业抓住机会,迎接挑战,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688.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这个数字相当于“十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3倍。
一、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环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铜消费量猛增,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位,2010年精铜消费达到781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41%。
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67万吨左右。
到2015年我国的铜粗炼和精炼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587万吨/年和891万吨/年。
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到2015年国内铜矿山金属量的供应能力预计仅可达到120万吨/年。
对进口原料依赖程度持续加大,铜矿自给率从1990年的40.6%降低到2009年的23%。
基于铜资源的稀缺性,铜矿开采获得大部分的行业利润,约占铜行业整体利润的90%以上,产业链大部分利润被矿产商所占据;而且从长远而言,拥有铜矿资源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能够抵御铜价波动、加工费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矿产资源日益成为铜矿企业竞争焦点。
二、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环境铜金属采选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了重创,欧洲债务危机也阴云笼罩,但是最糟糕时刻已经过去,我国铜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与转瞬即逝的机遇。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机遇
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机遇【摘要】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
通过阐述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以跨国并购为视角,分别从全球并购市场和中国跨国并购市场两个方面,阐述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如何将金融危机转化为机遇,利用并购重组壮大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使之将成为我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助推器。
【关键词】金融危机,跨国并购,机遇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并购形势的影响1、交易规模减少2004年到2007年,世界经济取得了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这段时间世界产出每年平均增长3.75%。
与此同时,全球企业并购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2007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峰4.8万亿美元。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并购市场骤然降温。
2008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为3.3亿元,同比下滑31.25%,2009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2.4万亿美元,同比下滑27.27%。
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部分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流动性趋于紧张,同时银行在信贷方面更加谨慎,并购融资变得十分困难。
二是部分企业并不看好部分行业的发展前景,对并购资产的估值有所降低。
2、宣布取消的并购案同样创出新高我们注意到,2007 年以前红火的并购形势之所以在2008 年骤然降温,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日趋严重,这导致了原本已经确定的许多并购交易被迫取消。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 提供的数据,企业放弃了1309 宗交易,总价值为9110 亿美元。
而在2007 年,有870 宗交易被取消,价值多达1.16 万亿美元。
比较著名的取消并购事件是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一案。
2008 年11 月25 日,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bhpbilliton)宣布,该公司将放弃曾积极推进了将近一年的以1470 亿美元代价收购力拓(riotinto)的行动。
该案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被撤销交易,而该公司为此项收购耗费的支出已高达4.5 亿澳大利亚元(约为3 亿美元)。
金融危机,正是投资和投入的大好时机
金融危机,正是投资和投入的大好时机金融危机,不是“冬天”!金融危机,只是一个营销的拐点!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度过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相关信息充斥媒体。
于是乎,中小企业批量“倒闭”、“过冬”论、“备粮”论、“备衣”论、多备粮食多买油、多买黄金少存钱等消极撤退和消极防范观点不时耳闻。
然而,笔者认为,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场金融危机虽然也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可怕。
金融危机,不是“冬天”。
相反,对于大部分已经备足了“粮食”和“棉衣”的企业来说,现在却正是投资和投入的大好时机。
因为,虽然目前市场还没有“见底”,还没到“抄底”的时侯,但至少正是“买跌不买涨”的好时机。
比如:一、并购成本低笔者最近在为一家需要融资的企业与一家投资公司牵线合资的过程中,就亲见了前者的屈尊“降价”。
前者因为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以前一直抱着自己的商业模式,坚持自己独资不“降价”(即,投资者只能以借钱加息方式参与合作,或者自己以其他商业资源与投资者进行置换方式合作)。
当这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后,前者迫于资金紧急短缺,直接影响到了自身项目进程,而融资渠道变窄,压力变大,于是,不得不开始降低合作门槛,放开了合作条件,主动向出资方抛出了同意让股的橄榄枝。
而出资方正有着10多亿的闲置资金,存在银行,觉得利息太低;投资别的,又没有找到好项目。
为此,出资方在北京、上海等地还专门成立了几家投资公司,组织了一班专业的精英人马,分头寻找、洽谈项目,但一直没有确定下一个合适的项目。
两家一谈,第一次就达成了初步共识。
二、项目运营成本低例如,管理成本降低。
以北京为例,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公司原先月薪能够拿到8000—10000元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白领,这段时间实际上只能拿到固定底薪5000——6000元/月,其余薪酬部分更多的是在绩效中体现。
……有效地利用金融危机,低成本进入,待将来经济“回暖”,再高价售出,正是投资者“低进高出”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机遇分析摘要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上,有着其独特的比较优势。
本文将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及其后来的“国际投资阶段论”和微观层面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类型作为理论基础。
利用SWOT 态势分析方法,对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风险进行分析。
并借鉴SWOT 态势分析方法的战略模型,尝试用增长型、多种经营型、扭转型及防御型战略解释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金融危机机遇ABSTRACTAs one of the bigg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has a uniqu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that the enterprises carry o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is based on John Dunning’s “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his afterward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stage theory” and the theory in micro level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Besides, it tries to use the strategic model of SWOT as a reference to explain the strategy of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mode of growth, multi-operation, reversion and defense.[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nancial crisis opportunity目录一、背景 (1)(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分析 (1)(二)微观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类 (4)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态势分析 (5)(一)SWOT模型 (6)(二)SWOT模型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解释 (7)1、SW ——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 (7)2、OT——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机遇与威胁 (8)3、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挑战和有利因素 (10)三、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选择 (10)(一)基于SWOT态势分析的战略模型 (10)(二)根据SWOT模型的组合做出中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11)1、增长型战略 (12)2、多种经营型战略 (13)3、扭转型战略 (13)4、防御型战略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机遇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也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力量对比。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并已经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体,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与全球化运营能力的提升正是这一经济背景的重要注脚。
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
正当许多企业跃跃欲试准备更大手笔融入海的时候,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一方面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参与“未来全球企业版图改写”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背景从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经济改革措施中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创办企业,并于当年11月在日本东京建立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自此拉开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序幕。
到2008年,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初步统计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占78%;金融类115亿美元,占22%。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目前主要集中在能源、原材料和农用土地领域。
2009年伊始,中国企业在这三个领域签署了一大批合同,其中一些是长期的供给合同,另一些则是直接收购相关资产或股权。
仅2009年2月,相关①商务部外资统计,合同金额就高达650亿美元,几乎与2008年全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相当。
国际直接投资(FDI)在当前整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在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不断充实、发展。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两类理论,中国适用何种?指导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必须首先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问题的解决也是重要的。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分析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已成为研究跨国公司经济活动的主流理论学派,被世界公认为是指导跨国公司实践的权威理论①。
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具体表现在它吸收了过去20年跨国公司理论的众家之长,适合解释不同形式的外国直接投资。
此外,能解释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由三项优势构成,其一继承了海默为代表的垄断优势说,其二继承吸收了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优势说,其三借用了俄林的区位优势理论研究方法。
他在《国际生产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将这三项优势分别命名为“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这就是OLI模式(OLI Paradigm)。
根据企业拥有三项优势的情况,采取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表①杨大楷:《国际投资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国际经济活动方式国际化方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国际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合约性无形资产转让√××有学者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与西方雄厚实力的大企业相比不具备所有权优势,在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方面也相形见拙,所以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不适合于解释中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首先,邓宁所提出的境外投资企业的3种竞争优势,并非绝对地超过其他竞争对手的综合优势,而是一种相对优势。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某个行业永远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并且其相对优势地位在激烈竞争中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其次,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创新以及自主开发。
生产规模、技术、产品日益成熟,已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
如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是具备相当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的,近年来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绩即为明证。
之后,邓宁又提出了国际投资阶段论,把这三种优势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
从动态角度解释各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发展和完善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一阶段,人均GNP不超过400美元,较少接受直接投资,也没有对外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负数。
企业没有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该国也不具备区位优势。
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1500美元之间,吸收外资增加,但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为零或很少,净对外投资额为负数,并且随着GNP的提高日益扩大。
这类国家的企业还未建立起可靠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区位优势有所增加。
第三阶段,人均GNP 在2000~4750美元之间,资本流出逐渐快于资本流入,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数,但数额日渐缩小。
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日益上升,竞争力大为增强,而外国子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下降。
第四阶段,人均GNP 在5000美元以上,该国已成为净对外投资国。
这反映了本国企业强大的所有权和内部化优势以及迅速下降的区位优势。
该理论是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根据该理论,目前中国已经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阶段前期,其基本特征是外资流入减少而流出增加。
(二)微观层面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类对外直接投资必然要通过企业决策来实现,因此从微观层面来考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类似,根据李辉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中的论证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包括以下几种动因:市场寻求型,即企业通过在目标国直接投资来扩大在该国产品市场上①李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研究---加入金融因素的IDP理论与实证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的份额。
由于国内产能过剩;我国又已成为全球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国,很多企业必须为自己的产品寻求海外市场。
单考虑产能过剩企业可以考虑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方式。
而针对贸易壁垒则迫使企业寻求以海外直接投资为主的多种方式规避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能源寻求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内供求缺口不断扩大,特别是资源能源类企业为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而进行的海外并购投资,成为包括我国再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动因。
战略资产寻求型,战略资产特指在自然资源以外的包括技术,专利,品牌等在内的创造型资产,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制造业大量向国外转移,西方国内一些制造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并购重组案例在包括机床,汽车,通信设备的各个制造业领域都有发生,这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国企业一般通过并购国外企业的形式获得国外企业相关资产。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跨国投资和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已呈现锐不可挡之势,这既给我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现阶段任何企业的任何投资都不得不考略金融危机这一因素。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态势分析(一)SWOT模型把我国所有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SWOT分析①,(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机会部分包括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目标国的环境及全球经济环境,威胁部分包括我国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和投资目标国的不利条件及全球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