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
中医妇科主治总结
中医妇科主治总结妇科疾病是女性特有的疾病,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妇科主治的角度,总结中医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和疗效。
一、中医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在妇科疾病中,中医常常通过辨证施治来调节女性的阴阳平衡,恢复生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经期不调的女性,中医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通过调理气血、温通经络来恢复月经周期的正常。
中医还注重调理女性的气血,通过调理气血来调节女性的月经量和质量,增强女性的免疫力,提高生育能力。
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及优势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常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温通经络来改善女性的身体状况,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缓解疼痛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在于疗效稳定、副作用小。
中药和针灸作为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段,疗效稳定可靠,且副作用较小。
相比之下,西医常常使用激素类药物来治疗妇科疾病,激素类药物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副作用较大,长期使用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能减少对女性身体的伤害。
三、中医妇科主治的具体疾病中医妇科主治涉及的疾病广泛,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方案。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医常常会通过调理气血、温通经络来恢复月经的正常。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7篇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7篇中医妇科工作总结篇1一年来,在本院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本科室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和本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作下,坚持以病人为服务中心,以病人康复为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精心诊治,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妇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努力学习,提倡科室整体素质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业务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医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科室工作。
本科室能熟练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技术。
工作中全体科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热情接待来诊治的每一位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二、完善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1、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培训,素质教育和本院各种创建活动,主动配合参与相关科室的诊疗活动。
科室分工明确,有团结协作精神。
2、科室诊疗规程清楚明确,记录准确及时。
3、坚持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安全评价制度的落实。
全年本科室没有发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故。
4、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了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知识、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免费为妇女进行体检。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中医专科特色本科室在院部支持下,通过多种形状,培养中医人才。
一年中,一名主治医师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考核,并参加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到省中医院跟师学习。
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机会,逐步使全科医技人员成为各具特点,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重点专科建设人才。
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意识,在创建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了明星的专科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更好地为广大病员解除痛苦。
四、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群众满意度。
加强医风医德及职业建设,认真执行医疗法规,增强了组织纪律性,责任心,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和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吃拿卡的行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科知识点总结中医妇科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理期1. 月经月经是妇女生理周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和出血。
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月经的周期和量都可以反映与女性身体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2. 卵泡期卵泡期是指月经后,在下一个排卵之前的这段时间,此时卵巢内的卵泡开始发育。
3. 排卵期排卵期是指卵巢内的卵子成熟并释放,进入输卵管,准备受精。
4. 黄体期排卵后卵巢内的卵泡残迹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为受精卵提供生长所需的环境。
二、病理期1. 闭经闭经是指女性停经的现象,可能由各种生殖系统疾病或其他非妇科因素引起。
2. 崩漏崩漏是指月经过多或不断,常见于病后、久病、素体虚弱者或内分泌失调引起。
3. 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或腰骶部刺痛、绞痛等症状的情况。
4. 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女性在正常性生活一年以上未能怀孕的现象,常见原因包括输卵管疾病、内分泌紊乱、子宫肌瘤等。
5.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宫颈癌等,中医有自己的治疗方法。
三、常见疾病及治疗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腹痛腹块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活血化瘀、理气养血等方法。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内的囊性肿物,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生育。
中医治疗卵巢囊肿常以温疏肝胆、祛痰软坚为主。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月经不规律、不孕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以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为主。
4. 宫颈炎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盆腔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宫颈炎常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主。
5. 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是指月经前一周以及月经期间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疾病,如情绪低落、头痛、乳房胀痛等。
中医治疗经前综合症常以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在女性生活中非常常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妇科知识。
本文将对中医妇科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寒热”。
根据中医理论,女性在先天上与男性存在着差异,这一差异使得女性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2. 中医妇科的病因病机诊断主要包括气滞、血瘀、湿浊、热盛等四种病机。
其中,气滞主要指气机不畅,血瘀指血液循环不畅,湿浊指体内湿气过盛,热盛指体内热气过盛。
3. 中医妇科治疗强调“调气活血”和“健脾化湿”。
调气活血是指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消除血液停滞和瘀滞,使气血通畅;健脾化湿是指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和蓄积。
二、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和治疗方法1. 宫寒症:宫寒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酸背痛和寒湿宿疾等。
治疗宫寒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温补宫寒、活血化瘀和祛湿化痰。
2. 血瘀症:血瘀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多与月经不调、痛经和不孕症等相关。
治疗血瘀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活血祛瘀、调经通络和消除因素等。
3. 血虚症:血虚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稀少或不畅、面色苍白等。
治疗血虚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补血养血和调养脾胃等。
4. 气滞症:气滞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和痛经等。
治疗气滞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机、疏通经脉和通经活络等。
5. 血热症:血热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血颜色深红等。
治疗血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清热凉血、化瘀通络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等。
三、中医妇科的预防和保健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例如补益气血的食物可以常食用,而寒凉和刺激性食物应少食甚至避免。
2. 身体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对女性的妇科健康有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第一章1、“带下医”是最早的妇产科医生,扁鹊2、《黄帝内经》记载了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茹丸。
3、中医专科的分化始于汉代,设太医令;唐代设太医署;宋代设太医局。
4、临产六字要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1、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月经病: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3、月经的生理现象:(1)初潮一般13~14岁之间,可早至11~12岁,也可迟至16岁。
(2)周期月经有明显的节律。
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为28~30天。
(3)经量、经色、经质一般经期第2~3天经量最多,总量约为30~80ml,经色黯红,初时较浅,量多时经色加深,将净时渐淡。
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4)绝经以停经一年以上的最后一次月经位标志。
45~55,也可早至40晚至57岁。
4、天葵:天葵源于先天,属阴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5、冲任二脉:冲脉、任脉与督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属奇经。
6、妊娠五个月可用听诊器听到胎心音,胎动120~160次/分,胎心率多为150~160次/分。
7、预产期的计算是以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日期为基数,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前后14天分娩属正常。
8、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9、分娩结束后,产妇的全身脏腑、气血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
10、分娩后,子宫内的淤血浊液经阴道排除,称为恶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 绪论1.《经效产宝》——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2.《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3.《邯郸遗稿》——倡导命门学说4.《景岳全书·妇人规》——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5.《傅青主女科》——治妇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 女性生殖器官1.阴户:又称四边(女性外生殖器); 阴户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门口)(1)防外邪进入 (2)合阴阳入口(3)经带恶露之出口(4)娩出胎儿之产门(两处两入)2. 阴道(产道)(1)防外邪进入(2)交合的器官(3)经带之通道(4)娩出胎儿之通道(两处两入)3. 子门,又名子户。
是指子宫颈口(预防外邪入侵的第二道关口)——孩子的门户是宫颈口(1)排出月经的关口(2)娩出胎儿的关口(两出)4. 子宫,又名女子胞、子处、胞宫、子脏、血室、胞室等。
——孩子的居处是子宫(1)产生排出月经带下(2)孕育,分娩胎儿第三单元 女性生殖生理1.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初潮。
平均 14 岁,青春期的标志。
2.月经周期:上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 1 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28~30 天3.经期:正常经期 3-7 天。
4.经量20~60ml,色暗红,质量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三不两无)5.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停经 1 年以上。
平均年龄 49.5 岁。
6.并月: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2 个月来潮1 次;7.居经:或称季经,身体无病,但月经定期 3 个月来潮1 次;8.避年:身体无病,但月经1年行经1次;正常的9.暗经:终生不潮但却能受孕者;10.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11.月经产生与五脏均有关;最密切的脏腑:肝脾肾 ; 主导作用:肾12.月经产生有关的经络:冲、任、督、带; 最密切:冲、任13.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14.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中心环节);月经产生的因素:脏腑、天癸、气血、经络与胞宫。
中医妇科进修总结及工作计划
中医妇科进修总结及工作计划(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医妇科进修总结及工作计划中医妇科进修总结及工作计划汇总5篇工作计划与总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它为我们提供了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和反馈结果的有效手段。
妇科中医知识点总结
妇科中医知识点总结一、妇科中医的理论基础1. 五脏六腑辨证:妇科疾病辨证要从五脏六腑辨证的角度入手,通常将妇科疾病分为肝郁证、脾虚证、肾虚证、心神不宁、气滞血瘀等类型,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 经络辩证:妇科疾病常涉及到经络失调,比如经络阻滞、经血不调等,针对经络的辩证是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环节。
3. 气血阴阳辩证:气血阴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妇科疾病常常与气血阴阳失调有关,辩证时需要注意气血阴阳的平衡。
4. 脏腑辩证:根据妇科疾病的特点,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脏腑进行辨证,比如肝郁可引起月经不调,脾虚易导致不孕,肾虚可导致早衰等。
二、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1.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包括闭经、经期过长、经期过短、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调经汤剂、调经活血汤剂、调和气血汤剂等,可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2. 不孕不育:不孕不育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问题,中医治疗主要从调理月经、补益脾肾、滋阴养血等方面入手,如四物汤、逍遥丸、补中益气汤等常用于调理不孕不育患者的身体。
3. 带下症:带下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化浊止带、滋阴养血等,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茯苓甘露汤等。
4.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中医治疗注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积极采取中医药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
5. 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等,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泻火、化浊消肿等,常用的方剂有消炎退热汤、六味地黄丸等。
三、妇科中医保健知识1. 调理月经: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标志,中医强调调理月经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食疗、穴位按摩、中药调理等方式来调理月经。
2. 痛经保健:痛经是女性常见问题,中医认为痛经是气血运行不畅、络脉拘急所致,可以通过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和治疗。
3. 预防乳腺疾病:中医强调女性乳腺保健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锻炼、中药调理和穴位保健来预防乳腺疾病。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因生理、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等。
中医妇科治疗以中药为主,有“药补为主,医食同源”之说。
下面对中医妇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生理期的周期、周期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延后、脱期、腹痛、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肝经郁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调经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十宣、四神等方针灸穴位,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部阵发性剧痛,也称月经痛。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等引起的经络不畅所致。
治疗时,可以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疏肝行气、月经调暖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阴虚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养血、调经和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肌层。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郁滞、肝肾不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桃仁、三七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破气活血、祛瘀止痛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一年内规律性同房而未避孕而未成功受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滋补肾气的中药如人参、熟地、枸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培元、调经养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总结近年来,中医妇科医学在女性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妇科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成为许多女性寻求健康的首选。
下面将对中医妇科医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长度、流量、颜色和质地等方面出现异常。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包括痛经、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如适当调整饮食、配合艾灸、穴位按摩等。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认为是由于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采用草药调理的方法,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来缓解症状。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疗法,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三、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气滞、血瘀引起的。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
饮食方面,建议适量摄入温补性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艾灸、穴位按摩等辅助疗法,促进乳腺血液循环。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不调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常采用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方法。
一些中医方剂如姜黄汤、当归血府等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法,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五、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中医认为是由于肾阴不足、阳虚火旺引起的。
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从滋阴降火、调理气血入手。
一些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四物汤等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等辅助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
六、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月经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气血不畅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常采用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的方法。
可使用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来缓解症状。
此外,针灸、艾灸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产后病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四、产后身痛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五、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茯苓汤二、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四物汤六、子淋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妇科杂病一、徵瘕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三、阴痒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二、不孕症1)肾虚: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二篇)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在____年的中医妇科实习中,我有幸得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并参与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临床实践,对中医妇科的诊疗理念、疾病诊治、方药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此次实习中的收获和小结。
一、实践经验1. 学习病历编写和病人问诊技巧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了病人的问诊工作,并学会了如何编写详尽的病历。
在问诊过程中,我细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仔细询问病史和病情变化,确保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通过与导师的互动和指导,逐渐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和方式,能够更好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观察和辨证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观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我注重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方面的变化,并将这些观察结果与疾病特点对比分析,得出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我不断接受指导和纠正,提高了自己的辨证分析能力。
3. 学会运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在实习过程中,我有机会亲自参与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
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我学会了如何配制中药方剂和运用针灸手法进行治疗。
在与导师的互动中,我了解到中药和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深了对中医治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二、理论知识1. 学习了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在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妇科病的分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2. 加深了对中医四诊合参的理解在实践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
通过对病人舌象、脉象和病史的观察和分析,我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辨证结果,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三、心得体会1. 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医妇科实习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诊疗的技术和方法。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妇科病的发生原因1、病因病机病因即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病机即疾病产生的机理。
中医妇科认为,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寒暑失调等,甚至与年龄、季节、地域、体质等有关。
在病机方面,中医妇科认为,疾病的形成与体内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失调有关。
2、外感内伤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种方式。
外感即外界的邪气通过皮肤、口鼻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病变,如湿邪、寒邪、热邪等;内伤即由内在的因素引起疾病,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劳等。
3、妇科常见病因中医妇科常见病因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经络气血运行失调等。
在经期生活中过度劳累、疲劳、情志不宁、饮食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闭经等疾病。
二、妇科病的诊断1、望、闻、问、切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其中望诊包括面色、舌苔、舌质、舌体等方面,闻诊包括听取病人语音,闻其气味等,问诊包括询问病人的病情,切诊则主要是通过脉搏和脉象来诊断。
2、辩证分型在中医诊断中,辩证是十分重要的。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望、闻、问、切的情况,辨明病情的实质,分辨病证的虚实,辨别病证的寒热,以便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3、八纲辩证中医辩证的方法之一即为八纲辩证。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会通过辨别病情的八纲(即表里、寒热、疼痛、脉象、舌象、汗象、唇色、尿便)来进行辩证,以确定病人的病性病机,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三、妇科病的治疗1、中药治疗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妇科疾病较为常见的病名有月经不调、痛经、病后调理、产后恢复等。
中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具有调经补血、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滋养身体等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妇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针灸手法有调理月经、痛经、闭经、不孕症等。
中医妇科个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尾声。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中医妇科岗位上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实践,现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 积极参加科室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熟练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
3. 深入开展中医妇科特色疗法的研究与应用,如针灸、拔罐、刮痧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4. 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5. 积极参与科室科研项目,提高科室整体科研水平。
二、工作成绩1. 顺利完成门诊、病房、急诊等各项工作任务,患者满意度较高。
2. 治疗过程中,成功治愈多例疑难杂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3. 在科室内部业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科室争光。
4.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提高科室科研水平。
三、不足与反思1. 在工作中,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有时未能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 科研能力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科研水平。
四、未来工作计划1. 深入学习中医妇科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2. 加强与同事、上级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科室整体实力。
3.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争取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4. 提高沟通能力,关注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中医妇科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2021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我始终秉持“医者仁心,患者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现将2021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成果1. 学术研究:在2021年,我积极参与科室学术交流活动,发表论文2篇,参加学术会议3次,为科室学术氛围的营造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3篇)
2024年中医妇科实习小结医学生在____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中医妇科实习。
通过这段实习,我深入了解了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也锻炼了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在此次实习中,我遇到了许多不同的病例和疑难情况,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中医妇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跟随导师进行了门诊工作。
通过观察和倾听患者的述说,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进行中医妇科的诊断。
中医妇科强调病人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所以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重患者的体质,脉象,舌像等综合分析。
通过导师的指导,我开始能够根据客观的症状和客观的体征做出初步的诊断。
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有机会参与一些病例的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
通过针灸和艾灸等手段,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与西医不同,中医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抑制症状。
在治疗中,我遇到了一位患有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
通过观察她的症状和诊断,我决定给她进行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的过程中,我需要根据经络的走向,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灸疗。
通过4次的艾灸治疗,患者的月经不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除了针灸和艾灸,中医妇科还应用了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的调理,而且具有疗效持久的特点。
在实习中,我有机会亲手参与了调配和服用中药的过程。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中药的制剂和用法。
在一位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患者中,我根据她的症状和体征,给她配制了一剂湿散结的中药,并根据她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了个体化的用药。
通过坚持服用中药,患者的宫颈糜烂得到了明显的治愈。
通过这段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中医妇科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的调理和个体化的诊疗,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防治措施。
与西医不同,中医注重的是疾病的综合分析和防治,而不是单一的症状和治疗。
通过实习,我也深刻领悟到了中医的德、智、力、美的高度统一,即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道德操守,追求医术的精湛和科学性,注重沟通和团队合作。
主治中医妇科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本年度的中医妇科工作已接近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科室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过去的一年,我科室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来院授课,不断提升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通过学习,科室医护人员对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疑难杂症的诊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2. 强化中医特色,发挥优势我科室充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诊疗服务。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3.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为了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我科室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就诊手续,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切实提升患者满意度。
4.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本年度,我科室共承担了2项市级科研项目,参与1项省级科研项目。
通过科研工作,科室医护人员对中医妇科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5. 加强科室建设,提高科室凝聚力为了加强科室建设,提高科室凝聚力,我科室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医护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使科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亮点1. 中医特色鲜明我科室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如运用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2. 诊疗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科室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本年度,科室共收治患者1500余人次,治愈率90%以上。
3. 患者满意度高我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中医妇科年终总结
中医妇科年终总结引言中医妇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本篇文档将对中医妇科在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包括工作亮点、挑战和展望。
工作亮点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诊疗效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医妇科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中医理论和传统诊断方法,提升了诊疗效果。
通过应用传统中医治疗与现代仪器相融合的方法,我们在不影响传统中医治疗方式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还为中医妇科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声誉。
丰富中药处方,提高疗效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医妇科加强了对中药处方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深入研究妇科常见病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我们成功地调整和优化了传统中药处方,提高了疗效。
这不仅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还减少了病情的复发率。
加强团队合作,提升医疗质量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医妇科注重加强团队合作,提升医疗质量。
我们通过定期组织讨论会和病例讨论会,加强了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术分享。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还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协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挑战与反思传统与现代医学的整合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医妇科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医学整合的挑战。
虽然我们成功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了诊疗效果,但在一些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相冲突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够保持传统中医的优势,又能够借鉴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论,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妇科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妇科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一直是中医妇科面临的挑战之一。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中医妇科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总论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胞宫具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4.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8.并月: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9.居经: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0.避年: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1.暗经: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12.激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
13.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月经病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答:①重在治本调经②临证中要分清先病和后病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塞流: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一般用于出血缓解后的辨证论治。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如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一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使身体恢复正常。
1.最有意义的检查:诊刮和病检。
闭经1.闭经: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
2.西医根据闭经部位的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性闭经。
3.治疗原则: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1.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痛经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2.继发性痛经: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为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3.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月经病小结1.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
答:月经先期是月经周期的缩短,在经量和行经时间上无明显改变。
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的延长,经量和行经周期正常。
而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的失常。
2.鉴别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
答: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的延长,在行经和经量上若不合并其他病无明显改变。
月经过少主要是指经量发生改变,变少,每月低于20mL。
闭经则指是女子年满十六岁月经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月经无的来潮。
3.血瘀导致的月经病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
带下病1.广义带下病: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因为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称带下病。
2.狭义的带下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3.生理性带下: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盛润于阴道的白色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
见于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不适症状者。
4.病理性带下(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阴道炎的鉴别①念珠菌性阴道炎——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
外阴奇痒难忍。
②滴虫性阴道炎——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成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③细菌性阴道病——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
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
④老年性阴道炎——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
阴道烧灼感。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又称“胎前病”。
简述妊娠期的用药原则:俊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之。
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1.胞阻:即妊娠腹痛,指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外着床发育。
称为“异位妊娠”。
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1.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其中又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常见。
2.病机本质:少腹血瘀实证。
3.西医学认为慢性输卵管炎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XZ)4.临床表现:①停经:多在六周左右;②腹痛;③阴道不规则流血;④晕厥与休克。
5.简述异位妊娠破裂的急症处理。
答:①患者平卧,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观察患者神志。
②急查血常规、血型及交叉配血,或做回收自身血准备。
③立即给予吸氧输液。
必要时输血。
④有条件者可同时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或服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以益气固脱,活血化瘀。
⑤若经以上处理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
胎漏、胎动不安(病案分析)1.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腰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2.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3.七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
1.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2.堕胎:凡妊娠12周以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
3.小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4.暗产: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暗产”。
5.发病机理: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
治疗原则:下胎益母。
滑胎1.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
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褥病。
1.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出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约需6~8周,此期称为“产褥期”,又称“产后”。
2.小满月:即产后一月,即弥月。
3.大满月:即产后3月(百日)为大满月。
4.新产日:产后7日称为新产日。
5.历代医家将产后危急病症概括为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三病,即病痉、病郁冒、大便难;三急,即呕吐、盗汗、泄泻。
6.产后病的病因可概括为:①亡血伤精,②元气受损,③瘀血内阻,④外感柳荫或饮食房劳所伤。
病机:多虚多瘀。
产后“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1.产后出血:胎儿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
2.西医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答:病因:①最常见:子宫收缩乏力;②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膜残留;③软产道损伤:会阴、宫颈、阴道损伤。
④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治疗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1.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2.生理现象: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
产后腹痛1.儿枕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
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绝”。
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1.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
2.血性恶露:色鲜红、量较多,主要为血液的恶露,持续约3~7天。
3.浆液性恶露:恶露色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天。
4.白恶露:不含血色的恶露,约2~3周干净。
5.子宫复旧: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需6~8周时间。
妇科杂病症瘕盆腔炎1.概念: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
可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中。
2.急性盆腔炎的分类(病理改变):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
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全不产: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
断续: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断续,西医称继发性不孕。
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匮》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5)痰湿型-芎归二陈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3)脾虚型-归脾汤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2)脾气虚型-归脾汤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1)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2)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6)寒凝血瘀-文静唐(妇人大全)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6)阴虚内含-文金堂(金匮要略)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或加味麦门冬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胃虚痰滞-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经行口糜-阴虚火旺-知柏地黄汤胃热熏蒸-凉膈散经行风疹块血虚-当归饮子风热-消风散经行发热肝肾阴虚-蒿芩地丹四物汤血气虚弱-补中益气汤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经行情志异常-心血不足-甘麦大枣汤肝经郁热-胆汁逍遥散痰火上扰-生铁落饮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绝经后骨质疏松1)肾精亏虚-左归丸2)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3)阴阳两虚-二仙汤+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茯苓4)脾肾两虚-大补元煎十三、带下病——1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2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十四、妊娠病一、妊娠恶阻:香橘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1血虚:当归芍药散2气滞:逍遥散3虚寒:胶艾汤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异位妊娠:手术为主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滑胎:石桂英固气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肾精亏损:育阴汤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脾肾虚弱:安奠二天汤血热:保阴煎合二至丸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子肿:武术天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子淋:到柏林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十五、产后病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宁化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独活寄生汤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3)血瘀:生化汤六、缺乳:通漏下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七、产后抑郁-心脾两虚-归脾汤瘀血内阻-调经散肝郁气结-逍遥散十六、妇科杂病一、症瘕:香附黄肾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二、急性盆腔炎:五仙活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三、阴痒:柏地龙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四、阴疮:龙阳热毒:龙胆泻肝汤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五、子宫脱垂:补中元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肾虚:大补元煎+黄芪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