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与环保复习提纲【】.doc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环境即是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的分类:(1)按照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2)按照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等层次结构,而每一层次均包含各种不同的环境性质和要素,并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
三、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四、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五、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①城市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
城市用砖瓦、水泥以及玻璃和金属等人工表面代替了土壤、草地和森林等自然地面,改变了反射和辐射面的性质以及近地面层的热交换和地面粗糙度,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
②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
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
大气环境所接受的这种人工热能接近甚至超过它所接受的太阳和天空辐射能,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和农村。
③城市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城市燃煤及汽车尾气释放出大量的烟尘、SO2、CO2、NO2、光化学烟雾污染大气环境,使大气环境质量恶化。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①对水量的影响。
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特别是暴雨排水工程,从而减少渗透,增加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足够的补给,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致使地表总径流量和峰值流量增加,滞后时间(径流量落后于降雨量的时间)缩短。
城市化将增加耗水量,往往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
地下水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
②对水质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生活、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行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提纲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1.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原因。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毁林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全球变暖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采取应对措施:如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内迁2.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燃烧煤、石油等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
自然原因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世界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我国南方我国主要是硫酸型,欧美是硝酸型。
危害: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③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绿色能源。
④加强废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和利用。
我国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①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③阴雨天气多④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3.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危害: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导致土地的生产力下降。
使河流下游泥沙增多,河床抬高,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3)治理的措施:①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②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④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保护概论1.环境的涵义:围绕人类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即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的分类:a、按环境的要素分类: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两大类b、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c、按环境的功能分类: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环境的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4、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森林火灾、洪水、海啸、地方病、流行病第二环境问题:洛杉矶烟雾事件、莱茵河污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破坏或污染为第二环境问题5、全球性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其他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海洋污染、核污染、电磁污染、森林减少、土地沙漠化等)P3(案例分析)6、臭氧空洞原因:a.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
b.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臭氧空洞危害:a.损害人的免疫系统、眼角膜及人体皮肤,尤其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b. 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c.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防止臭氧空洞加剧的措施:a、在全球建立共同控制臭氧层破坏的一系列原则方针。
b、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c、制定针对氟利昂类物质生产、消耗、进口及出口等的控制措施7、环境保护涵义: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8、“33211”工程指: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抓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两控区”(SO2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城市环境保护重点抓北京;海洋环境保护重点抓渤海。
9、资源:是指人类需要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涵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环境保护提纲
第一讲概述1.理解环境的定义。
应从广义环境的哲学定义、环境的科学定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定义三个方面去理解。
2.环境的构成。
应包括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定义和构成)。
3.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人类自然的,而且是自觉的建设人类文明的问题。
当代人类面临的所谓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和资源的枯竭,都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与控制又必须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这就是环境问题的实质。
4.生态系统的组分:(1)无机物:包括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
(3)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
(4)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
又称为自养生物。
(5)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6)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食腐动物等。
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
5.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6.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1)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类型的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性。
(3)遗传多样性: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7.生态破坏的因素(1)自然因素如火山、地震、海啸、林火、台风、泥石流和水旱灾害等常常在短期内使生态系统破坏或毁灭。
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自然恢复或更新。
(2)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有意识“改造自然”的行动和无意识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放伐森林、围湖围海(垦殖)和环境污染等。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环境保护提纲1、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水污染(富营养化、赤潮)、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能源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2、环境问题:根本原因:人口剧增(人口数量)直接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口素质)专题一、环境水污染及防治水污染――超过自净能力①流动性、更新速度(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②水量大小③溶解氧有关1、水体富营养化(湖泊)①大量N、P等营养元素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原因:②水体较封闭,水流缓慢、净化速度慢③适宜的温度---藻类繁殖(耗氧、毒、遮阳)危害:①湖泊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植物、鱼类大量死亡)②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③水质恶化①立法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治理措施: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③农业: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规模④湖底清淤,调水加快快净化2、海洋污染:污染源:陆地污水(工业、生活)近海石油的开采、油轮泄漏轮船废油、废水排放工业垃圾倾倒(如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常发区域:港湾、航线附近、油井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污染大气(尘埃、毒气、二次污染)②污染水体河道淤塞、降水――水污染城市垃圾处理方法:③土地:污染土壤――植物――人体,占用耕地①堆放、填埋---占用耕地,污染水②焚烧—污染大气③堆肥、发电、分类、回收利用---环境效益好4、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5、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注:逆温天气―――大气层稳定――扩散慢]北方城市大气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原因:①自然: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荒漠、裸地多,天气干燥多大风②人为: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治理措施:①能源:减少煤使用②限制排放污染(工业、汽车、建筑工地)③扩大绿化面积6、酸雨:污染物:化石燃料――酸性气体(SO X、NO X)原因:自然: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工矿、交通、家庭;(如南方----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3、危害:对非生物:①腐蚀建筑、文物古迹对生物②河湖水酸化――水生生物、鱼类③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生长④危害森林4、我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硝酸型―――珠三角(汽车尾气)5、重酸雨区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原因: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②气候湿润――阴雨天气多③燃烧高含硫量的煤、有色冶金工业排放④酸性土壤[注:例如贵阳排放重:高硫煤、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净化差:地形封闭、风小、扩散慢气候湿润、土壤酸性]防治酸雨: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煤减少、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减排)②控制工业汽车污染排放③调整工业布局(影响小、扩散快)、产业结构(重化比重降低)水俣病--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化肥――(甲基汞)――海洋生物的富集――转移人体。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大纲一、复习内容及范围第一章水环境1.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
2.掌握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概念;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
3.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4.什么是难降解有机物?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
5.掌握水质基准的概念及与水质标准的区别。
6.了解地表水功能区的划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重要指标。
7.掌握水污染控制方法,包括源头控制和处理处置技术。
8.了解尾水回用的途径。
9.了解水污染的特征。
第二章大气环境1.了解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的分层及特点。
2.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3.掌握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机制,了解光化学烟雾的组成。
4.了解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
5.掌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空气污染指数。
6.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方法。
第三章土壤环境1.掌握土壤污染的过程与特点。
2.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
3.了解土壤污染源。
4.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
5.掌握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固体废物1.掌握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定义。
2.了解危险废物的来源及特征。
3.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
4.掌握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法。
5.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最终处置方法。
6.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过程。
7.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原则和制度。
8.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和综合利用。
第五章物理环境1.了解噪声的主要特征。
2.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3.掌握声环境质量标准。
4.掌握噪声控制的方法。
5.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污染源有哪些?电磁辐射与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区别?6.掌握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方法,尤其是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生物环境1.掌握环境激素及其危害性,并列举几种环境激素物质。
2.了解生态因子及生物适应的概念,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类型。
3.了解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4.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掌握环境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了解生物处理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具体应用。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共47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Leabharlann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之第一、二章(精)
选修六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之第一、二章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是:战争、经济问题、环境问题。
§ 1.1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什么是环境 1、 环境的定义:注意: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3、天然环境:定义: _ 环境(分类依据:举例:_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人工环境:定义: _举例:_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⑴内圆 ------ 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 ------ 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 ----- 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⑵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 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 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③代表环境 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 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 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二、人类与环境1、 随着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2、 思考题§ 1.2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5 1、 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2、 资源短缺:①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②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了资源短缺3、 环境污染 ----------- 八大公害事件(注意前四个异同比较) 相同点: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气污染物②盆地 (河谷)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③逆温层导致大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不同点:污染物不同:1.3.4事件为烟尘,SO2 ; 2为汽车尾气季节:1.3.4多为冬季;2为夏季,中午最严重4、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其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女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 台风,海啸,寒潮,弃物①④③能量物质 —②*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复习提纲】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一、人类与环境关系: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二、环境问题表现:________、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全球环境变化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四、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________ 3.规模的全球性五、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⑴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_______________,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_____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_____》六、水污染及其成因1、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⑴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_⑵形成条件:较为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⑷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②___________________,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③水体下层处于_______状态,鱼窒息死亡。
环保复习提纲
786189170环境保护复习提纲1、环境的概念和特性。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也就是指围绕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物质条件或作用于人类的所有外界物质影响和力量的总和。
环境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和灾害放大性。
2、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的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3、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概念: 是指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化,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P2)。
组成: (1)生产者 (2)消费者 (3)分解者 (4) 自然环境特点:(1)具多级食物链结构;(2)有生物放大作用; (3)开放的能量流动系统和封闭的物质循环系统4、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对人的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水质污染与水资源匮乏;土地日渐贫瘠与生态失衡;大气污染与气候异常。
对人的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累积性危害。
5、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两级:国家级、地方级。
6、废水车内处理的基本内容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化工材料的回收率,压缩工艺用水,提高循环利用率,杜绝跑冒漏滴,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从严处理,减低排水的悬浮固形物及其他污染负荷。
重要性和厂外处理的概念厂内用水经过充分循环利用后,必须排放的类别不同的废水,汇集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取出影响水体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物质,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
)。
7、废水处理的方法分类及各方法的处理效果方法:物理法:过滤,沉淀,气浮法效果:出去ss部分色度和BOD化学法:氧化,还原,中和,絮凝法效果:调节PH值,降低或者消除色度为主除去部分SS,BOD 以及臭气生物法: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膜厌氧法效果:降低BOD与COD,去除部分SS,色度和臭气物理化学法:活性炭吸附,电渗析,原子渗透,离子交换法效果,除去物理,化学及生物法难去除的微量污染物8、造纸工业废水处理常用的浮选剂和混凝剂.浮选剂:松香油,石油产品,长链脂肪酸及其盐类,极性基团上含二价硫的化合物,烷基硫酸盐类,脂肪胺酸。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提纲word精品文档17页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提纲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如人工环境: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时代、代表性思想23、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三、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环境本身变化(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旱涝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原因造起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⑴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⑵箭头代表的含义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意义: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高考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环境保护提纲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
2. 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 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工业生产;人口增长;科技的负面影响)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①气候变暖原因:森林破坏与燃烧矿物燃料造成二氧化碳增多。
危害:引起海平面上升;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等。
②酸雨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使河湖水和土壤酸化。
三大分布地区:北美、欧洲和我国南方(南方比北方酸雨频率高,原因是南方降水多。
)③臭氧空洞原因:使用冰箱等制冷设备放出氟氯烃化合物增多。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三大分布地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1.尊重和善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是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最终行为规则。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概要
上冈高级中学《环境保护》复习提纲1.1 人类环境1.环境分类: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和人工(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①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③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3.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①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种群之间不停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②环境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③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和改造作用。
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农业社会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但还是靠大自然赏赐;人类对矿产资源掠夺性开采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砍伐,使得人类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同时也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已经具备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改造环境的能力。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原生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和次生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一方面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另一方面人类又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使得当代环境问题显示出大范围、高危害等新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革吋环保复习提纲
1.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人类珍惜的资源主要冇以下四类:
1)三大生命要素:空气、水和土壤;
2)六中自然资源:矿产、森林、淡水、土地、生物物种、化石燃料(石汕、煤炭和天然气);
3)两类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荒野、灌从等)与水先生态系统(如湿地、湖泊、河流、海洋等);
4)多样景观诳源:如山势、水流、木土动植物种类、自然与文化历史遗迹等。
2.我国的资源及环境状况
1)耕地减少.土地质虽下降2)水资源告急3)森林减少,草场退化4)空气被污染
3.环境问题产生的严重后果
1)环境问题适成了社会不公,留F了引发危机及稳定甚至动乱的隐患2)保护资源环境成为执政理念与国家意志
4.保护好环境与资源的意义:
保护好环境与资源,对木名族和世界发展有以卜唾要的连锁关系:没有污染,才有生理健康;有资源.才有社会的避纪守法: 有守法,才有社会安全;有安全,才有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助;有互助,才有社会友爱,老人和孤儿不孤独;有友爱。
才有民族和睦;有和睦,才有长久的和平;有和平,才能杜绝战争;没有战争,才能最好地保护地球,使全人类实现持续发展。
5.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儿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除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汕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概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制革工业的出路
淸洁生产+末端治理
7.制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调整行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坚持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培育自主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节水降耗,减少制革污染排放;确保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责任:
8.清洁生产的定义
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坏境的危害。
淸洁生产是一种从“源头”治理工业污染的朱产方式,是一种消除或削减产品在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以至于废弃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的全新思维。
淸洁生产是人们观念和思维的转变.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转变,也是环境保护描施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淸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所谓淸洁的生产过程和淸洁的产品都是与现有的生产过程和现有的产品相比较而官的。
因此,椎行淸洁空产是--个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
9.清洁生产的待征
淸洁生产具有以下5个特征:
1)预防性;2)全面性;3)创新性;4)效益性;5)全球性;
10.清洁生产的目标
1)降低物料(原辅材料)和能屋(水、电、汽)的消耗2)提高产品收率.降低先产成本3)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量
11.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清洁的原料与能源
1)在生产中能够被充分利用2)不含右或不产牛•有毒有害的物质
淸洁的牛•产过程
1)废物减量化2)废物资源化3)废物无害化
清洁的产品
1)淸洁的产品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2)淸洁的产品应对坏境和人类不产生危害
12.实现清洁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1)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2)选择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3)减少牛•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索;4)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5)实现物料的再循环;6)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商品包装,有可能的话.尽量使用牛态包装:7)建“ 和健全生产环境管理制度,推行生产环境管理制度;
13.生态制革与生态皮革
生态制革就是牛•态皮革的制造过程,或者说是皮革的牛态制造过程。
皮革的生态制造是指在制革加工的过程中:
1)对环境不会产空危需:2)所产生的副产物和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经济、合理和有效地再牛利用,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3)所使用的化学品是环境友好的;
生态皮革(Ecological leather)满足生态指标的皮革,称之为“生态皮革”。
在皮革及其制品的牛产、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坏境造成任何污染或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的皮革产品。
欧盟最新的皮革及其制品中有害物含量限制标准
1)多氯联苯(76/769/EEC) 0. lmg/kg
2)镉含虽(91/338/EC) 0.01%
3)银的将放虽0. 5mg/m1 2 3 4 5 6 7
•4)有机锡TBT (2001/570/EC)禁止使用
5)五氯苯酚(91/173/EEC) 5mg/kg
6)阴燃剂0. 1%
7)禁用偶氮染料(2002/61/EC) 30mg/kg
8)蓝色燃料(2003/02EC) 禁止使用
9)短链氯化烷桂(2002/4 5/EC) 0. 1%
10)增塑剂(1999/815/EC) 0. 1%
11)六价铅3m”k口
12)甲醛75/150mg/kg
13)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儿童用品禁用
14
8)生态浸峻技术一浸酸废液的循环利用;无盐浸酸技术
采用非膨胀性算或酸性辅助型合成糅剂浸酸,在将裸皮的pH值降至絡糅所需:的pH值的同时,不会引起裸皮的膨胀。
在浸酸过程中,不需加入食盐,因而可以减轻盐对环境的污染。
1 原料皮的定态保戯技术一少盐防腐保徹法
2 生态浸水技术一酶助浸水
3 浸水废液回用技术
4 生态脱脂技术酶碱结合、乳化•皂化弦脱脂
5 脱脂废液的回收及处理
6 生态脱毛技术一保毛脱毛技术;碱法、酚碱结合法
7 消洁脱灰技术一无氮脱灰技术
可用于无氨脱灰的材料有:弱的有机酸、有机酸酣、乳酸镁和二氧化碳等:
无盐浸酸的基本原则:
1)保证在无盐条件卜浸酸裸皮不发生膨胀和肿胀;
2)裸皮经无盐浸酸处理后应达到常规浸酸的曰的;
3)无盐浸酸的工艺条件应基木符合工艺、产品要求,并不造成新的污染。
15.生态恪酥技术
1)高吸收锯糅原理与技术
(丨)改进软革工艺条件;
(2)使用辂隸助剂;①小分子珞榦助剂;②高分子珞榦助剂;③改性胶原;
2)不浸酸与髙pH值铅糅技术
3)俗糅废液循环利用技术
16.锯与其他糅剂结合糅制技术
1)钻稀土结合榦革;2)俗一铝结合软革;3)锯一箔铝多金属配合物棘剂糅革
4)洛与其他金屈盐结合糅苹技术;
A.洛一铁结合糅革
B.俗一锌配合物糅剂及其糅革技术
17.锯与有机糅剂结合糅法
18.纳米材料在皮革糅制中的应用
19.生态染整技术
1)超声波技术在制革染整中的应用
2)超临界C02流体技术在制革染粮中的应用
20.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在制革染整中的应用
1)纳米新型复糅剂的运用;2)纳米材料在皮革染色中的引用;
21.微胶奏技术在制革染整中的应用
1)中空微球聚合物复糅剂:2)香味皮革处理剂;
22.制革综合废水的处理及利用
TS:废水中总固体物的含量(total solid),单位:mg/L或mg - L '0
TSS:总悬浮性固体物的含量(total suspended solid)单位:mg/L或mg • L »
SS: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suspended solid)单位:mg/L或mg • L *<»
CODcr (或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废水中有机物和其他还原性物质可能消耗水体中氧气的总量。
BOD5(或BOD):生化需氧量(biological oxygen demand),指废水中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所消耗氧气的总:1。
通常以五日培养试验测定值来表示,单位为mg・!/。
DO: (dissolved oxygen)水中溶解氧的量。
23.制革废弃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生皮边角料;碱皮边角块:白皮料:蓝湿革副废物;带色革坯边角料:
按是否含铅分类:不含俗的;含俗废弃物
24.含恪废弃物脱去锯的方法
酸法、碱法、酸碱结合法、氧化法
25.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
酸法、碱法、阳法、碱酶结合法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学到老,是我们良好的生活态度!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丰富我们的知识面,学到老,是我们良好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