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田间主要死亡因子分析

合集下载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亚洲玉米螟概述 • 亚洲玉米螟的识别与鉴定 • 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 亚洲玉米螟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建设 • 亚洲玉米螟防治工作的挑战与
对策建议
01
亚洲玉米螟概述
定义与分布
定义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主要分布于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是玉米等谷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提取有用的信息,为预警提供科学 依据。
数据传输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实 时传输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及时 性和准确性。
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设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划分不 同的预警级别,如低风险、中风
险、高风险等。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 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农民及时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减少玉米秸秆 的田间残留量,降低越冬虫源 基数。
物理防治
利用黑光灯等设备诱杀亚洲玉 米螟成虫。
防治策略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 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等方法。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 蜂等,对亚洲玉米螟进行生物 防治。
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 ,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配置
监测站点布局
在玉米种植区域设置监测站点,确保 覆盖范围广泛,能够及时发现玉米螟 的发生情况。
设备配置
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如昆虫诱捕器 、录像机等,用于捕捉和记录玉米螟 的活动情况。
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
分析处理
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玉米螟的活动 数据,包括数量、种类、活动时间等 。

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
2013-11-29
形态特征

卵 椭圆形,稍扁 ,长约1mm。 由数粒至数十 粒呈鱼鳞状排 列,卵块形状 不规则。
幼虫
成长幼虫体长 20~30mm,头深褐 色。体色多为淡褐 色,或淡红色,体 上毛片,明显。中 、后胸背面每节有 毛片四个,腹部第 1~8节每节六个, 分成2排,腹足趾钩 为三序缺环式。初 孵幼虫可吐丝下垂 ,随风漂移扩散到 邻近植株上。
2013-11-29
防治方法の生物防治
•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赤眼蜂防治、白僵菌封垛防乳剂治和Bt防治。在东 北春玉米区,用白僵菌封垛消灭越冬幼虫,在5月上中旬,亍越冬代 玉米螟幼虫化蛹前,每立方米垛量用白僵菌(每克含孢子量300亿) 10~20克喷粉封垛。玉米喇叭口期将Bt颗粒剂戒白僵菌菌沙投入喇 叭口中,戒喷雾,同时可兼治棉铃虫等害虫。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寄生力和适应性强癿优良赤眼蜂种;2) 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1次放蜂时期,间隔 5天放第2次;戒在籽粒建成初期玉米螟产卵始期放蜂2次;3)将蜂 卡挂在放蜂点玉米茎秆中部叴片癿背面。傍晚时放蜂,减少新羽化癿 赤眼蜂遭叐日晒;4)赤眼蜂只能飞10米左右,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 亩2~6点,每亩地放蜂1~2万头(王振营,2009)。
2013-11-29
THANKS!
2013-11-29
2013-11-29
发生规律
(1)生活史(以江苏为例)和习性 6月上、中 旬,1代幼 虫(春玉米/ 高粱) 5月下~6 月初,初 冬代幼虫 盛収 4月中旬 ~5月中 旬,化 蛹 7月上、 中旬,1 代成虫 7月中、下旬 ,1代产卵, 二代幼虫盛収
9月中 、下旬 ,老熟 幼虫越 冬
8月中、 下旬,产 卵—夏玉 米/高粱 3代幼虫危 害棉花青 铃、钻蛀 茎秆(春玉米

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对玉米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它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为食,喜欢钻入植株的茎部和穗部,导致植株凋零和产量下降。

针对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亚洲玉米螟主要为害特点1. 对植株的直接损害亚洲玉米螟以植株的幼苗、叶片和穗部为食,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出现大片食咬痕迹,甚至直接导致叶片枯黄凋零。

在玉米苗期,亚洲玉米螟还会蛀食幼苗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叶片凋零、花序弯曲,导致减产甚至绝产。

2. 传播病害亚洲玉米螟不仅直接损害作物,还能传播一些病原体,如玉米花叶病毒、玉米条纹病毒等,加重了作物的病害危害程度。

3. 群发性为害亚洲玉米螟具有快速繁殖、易发生抗药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大面积的为害,将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二、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类生物控制亚洲玉米螟,如寄生蜂、捕食性天敌等,可以有效地减少亚洲玉米螟的数量,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农艺措施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灌水管理和施肥技术,增强玉米等作物的免疫力,减少亚洲玉米螟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及时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但要注意选择具有低毒性、高效性和环保性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防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科学种植轮作在不同农作物间轮作,有助于降低亚洲玉米螟的发生率,减缓其数量增长。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亚洲玉米螟的为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朋友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在防治亚洲玉米螟时,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科学种植轮作等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农民朋友也需要加强对亚洲玉米螟的监测和研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结回顾:本文对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了解了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点,以及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科学种植轮作等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xx年xx月xx日•玉米螟概述•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目录•亚洲玉米螟的研究与利用01玉米螟概述定义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螟蛾科昆虫,属于鳞翅目。

分布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玉米产区最为常见。

定义与分布形态特征成虫为黄褐色,体长12-15毫米,翅膀展30-35毫米。

卵呈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黑色。

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部和前胸盾板为黑褐色,身体其余部分为淡黄色。

蛹呈黄褐色,长15-20毫米。

生活习性亚洲玉米螟通常在玉米秸秆或玉米根茬中越冬。

成虫在春季开始活动,繁殖后代。

幼虫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为害玉米植株,造成枯心、折断等症状。

蛹在土表下或秸秆中化蛹,羽化为成虫。

生物学特性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时可使玉米产量损失达30%以上。

幼虫蛀食玉米叶片、茎秆和果穗,造成叶片穿孔、折断和倒伏,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危害针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

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合理密植、翻耕灭茬等;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化学防治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经济重要性02亚洲玉米螟的危害1 2 3亚洲玉米螟幼虫在玉米植株内取食,破坏玉米茎秆和叶片,导致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影响玉米生长和灌浆,从而降低产量。

降低产量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玉米穗,造成玉米秃尖、缺粒等问题,影响玉米品质。

品质下降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玉米茎秆,使玉米抗倒伏能力下降,增加倒伏风险。

增加倒伏风险03增加倒伏风险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水稻茎秆,使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增加倒伏风险。

01降低产量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水稻植株内取食,破坏水稻茎秆和叶片,影响水稻生长和灌浆,从而降低产量。

02品质下降亚洲玉米螟幼虫蛀食水稻穗,造成水稻秃尖、缺粒等问题,影响水稻品质。

豆类作物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豆类作物叶片和荚果,造成叶片穿孔、荚果缺粒等问题,影响豆类作物产量和品质。

浅谈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浅谈亚洲玉米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摘要:亚洲玉米螟为害多种农作物,其中,对玉米的为害最大,一年可发生多代,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防治上应贯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玉米螟;为害;防治1.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亚洲玉米螟为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温带和热带、澳大利亚、大洋洲、欧洲、北美等地,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

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黍,也能为害棉花、大麻、甘蔗、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薯、豆类等作物。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

玉米螟对玉米的为害最大。

常年春玉米的被害株率为30%左右,减产10%,夏玉米的被害株率可达90%,一般减产20%~30%。

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的叶肉,保留下表皮,2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钻穿玉米叶卷,当心叶展开时,呈现整齐横列排孔或孔洞,称“花叶”,3~4龄后咬食其他坚硬组织。

在孕穗时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当雄穗抽出后,幼虫蛀入穗柄为害,造成雄穗柄折断。

当玉米雌穗抽丝时,幼虫喜集中在丝内为害,部分幼虫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或钻蛀雌穗柄,破坏营养物质的运输,严重影响雌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受害处易遭风折,造成雌穗下垂。

幼虫还可蛀食籽粒,并引起籽粒腐烂变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为害高粱时,主要为害茎部。

在孕穗前,幼虫多集中于心叶内为害,形成花叶。

孕穗后为害苞叶内的嫩穗。

抽穗后为害茎秆和穗茎,植株和穗茎容易折断,影响籽粒的灌浆和成熟。

玉米螟为害谷子时,幼虫在靠近地面处蛀入茎秆。

苗小时引起枯心苗,抽穗前受害则多数不能抽穗,抽穗后受害形成伤株,植株易被风吹折断。

2.亚洲玉米螟的生活史及习性玉米螟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1年可发生1~7代。

一般在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和吉林的长白山区年发生1代,北纬40°~45°间的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和河北北部年发生2代,北纬45°~30°间的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年发生2~3代,而在25°~20°间的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地年发生5~6代。

亚洲玉米螟滞育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研究.doc

亚洲玉米螟滞育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研究.doc

亚洲玉米螟滞育和生物学特性地理变异的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在中国从南到北均有分布,是中国玉米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茎秆和穗等,导致减产,并以老熟幼虫在秸秆内滞育越冬。

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为材料,研究了其滞育及生物学特性的地理变异,结果分述如下:1、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诱导和解除的地理变异详细比较了来自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海南乐东18.8°N,109.2°E,广西阳朔24.8°N,110.5°E,江西南昌28.8°N,115.9°E,山东泰安36.2°N,117.1°E,河北廊坊39.5°N,116.7°E和黑龙江哈尔滨44.9°N,127.2°E)的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临界光周期、敏感期和滞育持续期。

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温度,阳朔、南昌、泰安、廊坊和哈尔滨种群的光周期反应曲线均显示了典型的长日照型,滞育率随地理纬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加,临界光周期随纬度的上升而逐渐延长,临界光周期与其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

乐东种群在25-31℃几乎所有个体发育,没有光周期反应,仅在22℃显示了较弱的光周期反应。

在25℃下,以4个短光照(12 h)在不同时期干扰以长光照(16 h)为背景或以4个长光照(16 h)在不同时期干扰以短光照(12 h)为背景的实验表明,诱导和抑制的滞育比率在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最高光敏感时期均出现在第3-4龄幼虫期。

滞育持续期在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北的哈尔滨种群滞育持续期最长,其次泰安、廊坊和南昌,滞育持续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关系2、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暗期干扰的滞育反应在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28°41’N,115°53’E)和哈尔滨种群(44°56’N,127°10’E)光周期反应的基础上,在25和28℃测试了1h的光脉冲干扰光周期L9:D15和L12:D12对这两个不同地理种群幼虫滞育抑制的影响。

病虫手册——亚洲玉米螟

病虫手册——亚洲玉米螟

病虫手册——亚洲玉米螟学名Ostriniafurnacalis(Guenee)鳞翅目,螟蛾科。

主要分布在亚洲。

我国除青藏高原玉米区末见报道外,广布全国各玉米种植区。

寄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麻,此外也能为害小麦、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茄子、番茄等2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玉米心叶期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

穗期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下降。

减产10%—30%。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4—35mm,黄褐色蛾子。

雌蛾前翅鲜黄色,翅基2/3部位有棕色条纹及一条褐色波纹,外侧有黄色锯齿状线,向外有黄色锯齿状斑,再外有黄褐色斑。

雄蛾略小,翅色稍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淡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外侧黄褐色,再向外有褐色带与外缘平行;内横线与外横线之间褐色;缘毛内侧褐色,外侧白色;后翅淡褐色,中央有一条浅色宽带,近外缘有黄褐色带,缘毛内半淡褐色,外半白色。

卵长约1mm,扁椭圆形,鱼鳞状排列成卵块,初产乳白色,半透明,后转黄色,表具网纹,有光泽。

幼虫体长约25mm,头和前胸背板深褐色,体背为淡灰褐色、淡红色或黄色等,第1—8腹节各节有两列毛瘤,前列4个以中间2个较大,圆形,后列2个。

蛹长14—15mm,黄褐至红褐色,1—7腹节腹面具刺毛两列,臀棘显著,黑褐色。

生活习性:年发生1—6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作物或野生植物茎秆或穗轴内越冬。

翌春即在茎秆内化蛹。

成虫羽化后,白天隐藏在作物及杂草间,傍晚飞行,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一2天产卵,雌蛾喜在将抽雄蕊的植株上产卵,产在叶背中脉两侧,少数产在茎秆上。

平均每雌产卵400粒左右,每卵块20—50粒不等。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于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被害叶长大时显示出成排小孔。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现状及对策_于丽艳

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现状及对策_于丽艳

于丽艳(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16041)玉米螟在我国以亚洲玉米螟为优势种,是一种具有巨大危害的世界性害虫,也是我区玉米生产上的第一害虫,如不防治一般年份减产玉米10%左右,大发生年份,玉米损失可达30%以上。

现将我区近年来玉米螟发生与防治的概况综述如下。

1玉米螟发生与为害的特点我区玉米螟1年发生两代。

第一代卵始期在6月中旬末,卵盛期在6月下旬中,低龄幼虫盛发期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高龄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

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其主要特性是“趋触性”,即幼虫有一种寻找能使其体表尽可能多地与寄生植物相接处的要求与习性。

低龄幼虫的趋触性主要表现为“潜藏性”而高龄幼虫的趋触性则表现为“钻蛀性”。

第一代玉米螟低龄幼虫发生期正处玉米心叶期,幼虫均潜藏在玉米心叶中为害,造成玉米花叶,当玉米抽雄后,潜藏环境被破坏,幼虫也发育到4龄以后的高龄期,则开始表现其钻蛀性,钻蛀玉米雄穗柄和茎秆。

钻蛀雄穗柄对玉米没有产量影响,而钻蛀雌穗柄及以下茎节,则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这是玉米螟造成玉米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代卵盛期发生在8月上中旬,正处于玉米花丝盛期,卵块孵化后,低龄幼虫大多潜藏在花丝丛中取食为害,部分在叶腋中取食花粉,发育至4~5龄高龄幼虫后,一部分幼虫直接咬食雌穗顶端的灌浆期籽粒或自雌穗顶端直接钻入穗轴,更多的幼虫则向下转移蛀入雌穗柄和茎秆。

由于此时雌穗已定型,因此,其危害无论达到何种严重的程度,对产量影响也不大,只是雌穗柄或穗轴被钻蛀对灌浆和千粒重有所影响,或雌穗顶部籽粒被咬坏直接造成少量产量损失。

由此可见,发生在叶心期世代(第一代)的玉米螟是造成减产的最主要世代,也是必须抓好第一代玉米螟防治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穗期的玉米螟(第二代)其生存率远远高于发生在心叶期的螟虫(第一代),这是玉米收获时螟虫较多和越冬基数大的重要原因。

2我区玉米螟发生与防治概况玉米螟发生程度的轻重,与冬后虫量基数、气候条件及一代卵高峰期与玉米“易感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有关。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王艳军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可为害200多种寄主植物。

在我市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严重区域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每株每增加1头幼虫,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每株1头一垧地5万株玉米,就是5万头虫子×3.48克=348斤,每株4头,每垧地20万头虫子×3.48克=1392斤。

一、形态识别玉米螟属于全变态的昆虫,也就是说它的一生要变上四变,分为幼虫、蛹、成虫、卵四个阶段。

(1)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4mm,翅展20~26mm。

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内、外横线间有2个褐色斑,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l 褐色带;后翅灰黄色,中央和近外缘处各有1褐色带。

雌蛾翅颜色比雄蛾淡,前翅内、外横线及斑纹为淡褐色,后翅灰白色。

雄蛾翅缰1根,雌蛾翅缰2根。

(玉米螟的成虫是黄褐色的,在它的两对翅膀上,生有两条暗褐色的波状横纹,在前翅的两条横纹之间,还长着两个深褐色的斑点。

成虫分雌虫和雄虫两种。

二者相比,雌虫的体形比较肥胖,颜色也稍浅;雄虫的体形比较瘦小,颜色也深一些。

)(2)卵椭圆形,稍扁。

长约1毫米。

(卵粒很小,比小米粒儿还要小一些)由数粒至数十粒呈鱼鳞状排列,卵块形状不规则。

卵粒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孵化前端部附近出现小黑点(幼虫头部)。

如果被赤眼蜂寄生则卵粒整个漆黑。

(3)幼虫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头部是黑色的,身体是乳白色的,近乎半透明,个子比蚂蚁还小,老熟幼虫淡灰褐色或淡红褐色,体长20~30mm。

有纵线3条,其中背线明显。

体上有明显的毛片。

趾钩三序缺环。

(4)蛹:体长15-19毫米,黄褐色,腹背密布横皱纹。

腹部末端臀棘黑褐色,顶端有5-8根钩刺,并有丝缠连。

二、生活史及习性玉米螟从卵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这一个体发育周期叫做一个世代,简称一代。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经过滤的煤渣颗粒按 1 : 1 0 的 比例混拌均 匀 ,制成 颗粒 剂 ,以人 工撒施 于心 叶 内 ,每株2 g 左 右 。也可在早 春亚 洲玉 米螟 越冬 幼虫 复苏后 化 蛹前 用 白僵 菌 封垛 ,每立方米秸秆用 白僵菌粉1 0 0 g } 昆
亚洲 玉米 螟 在我 国 的年发 生 代数 随纬度 的变化 而变化 ,一年 可发生 1
生盛期 在 2 ~3 代 区 ,大体 为 春玉 米穗 期和 夏玉 米心 叶期 ;第 三代 卵和 幼虫
的发生期在 3 代 区 ,为夏玉米穗期 。成 虫 多 在晚 上羽化 ,白天潜 伏 ,夜 间活 动 ,飞行 力强 ,有趋 光性 。各 地 的亚
面 ,近年来 做 了大量 的工 作 。玉米 螟
赤眼蜂 已在生产上应用 。
始期 。 以后 每5 d 放一 次 ,连续 放蜂 三 次 。在产 卵高 峰期 间 ,应 放 出大量 赤 眼蜂 ,才能收到 良好 的防治效果 。 应根据 螟 卵数 量确 定放 蜂 量 。百 株虫量在7 0— 8 O 头以下 ,放蜂 量为 1 万

亚 洲玉米 螟 的 防治应 贯彻 综 合 防 治 的 指导 思 想 。 以农 业 防 治 为基 础 ,
搞好作 物布局 ,选种抗螟 丰产新 品种 ,
因地 制 宜处理 越冬 寄主 ,压 低发 生基 数 。积极 推广 生物 防治技 术 ,协 调好 药剂 防治 与生 物 防治的关 系 ,保 护和 利用 自然 天敌 。药 剂防 治应 以玉 米心
蛹达 1 0 %,向后推 1 5 d ,为第 一次 虫在 寄 主秸
秆 、穗轴 或根茎 中越冬 。
亚 洲 玉 米 螟 的 食 性 较 杂 。 主 要 寄
学布局各 种作 物 ,合理 间作 、套种 。 3 、种植 早播诱集作 物 ,进行 集 中

亚洲玉米螟资料

亚洲玉米螟资料
在发生区域,一般年份玉米螟的为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但在丰产年份则可能减轻。
繁殖与扩散
危害与影响
03
亚洲玉米螟幼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功能。
啃食玉米叶片
成虫和幼虫都会损害玉米茎秆,影响水分和养分的传输,降低抗风能力。
损害茎秆
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降低玉米千粒重
受亚洲玉米螟危害的玉米籽粒发育不良,千粒重下降,进而影响产量。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灯光设备诱杀成虫,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色诱
利用螟虫对特定颜色的偏好,设置黄色或白色塑料板,粘附并杀死玉米螟成虫。
物理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如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类等,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化学药剂
通过喷洒药剂,使玉米植株表面附着药剂,从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喷洒防治
化学防治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治理
结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综合性的害虫治理策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01
02
03
创新研究方法
不断探索和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率,为害虫治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
加强国际合作
亚洲玉米螟是全球性的农业害虫,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该害虫的挑战。
发展绿色农业
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
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要点三
研究趋势
监测与预警
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预测亚洲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发生趋势,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
研究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掘新的天敌资源,实现生物防治与天敌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卵多产于玉米叶片背面,数十粒至百余粒排成鱼鳞状卵块。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结合亚洲玉米螟第一代和第二代田间落卵量调查 , 每次 调查时分别记
录亚 洲玉米螟卵 块和卵 粒被寄生 的数量 。
() 3 花叶率 、 蛀茎孔数、 蛀雌穗孔率 、 蛀雄穗数调查 在亚洲玉米螟发生期 , 7d 每 调查 1 次。详细 记载被害株数、 蛀茎孔数 、 蛀雌穗孔数、 蛀雄穗孔数 , 分别统计各 自的百分率。
12 2 亚洲 玉米螟 自然寄生 率的调查 ..
() 1 自然寄生的调查方法
() 2 结果计算 方法
及赤眼蜂 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亚洲玉米螟在该地 全年 共发生 2代 , 产卵高峰期 分别发生在 6 月中旬 和 7月末至 8月上句 , 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 到 40粒 和 3 4粒 , 0 7 第一代 卵孵化率 9 . 8 , 7 1% 第二代卵孵 化率 9 .9 田间花 叶率 8 .0 , 6 0 %, 6 0 % 百株蛀茎孑 数 74 蛀茎 株率 10 0 % , L 5, 0 .0 百株蛀雌穗孔 数 7 , 0 百株蛀雄穗 数 7 蛀雄穗株率 7 .o , 7, 7 0 % 蛀雌穗株率 6 .2 ; 69 % 玉米螟赤眼蜂 在春玉米的第二代 卵粒 的 自然 寄生率最高达 到 2 .6 。通过调查及 分析得 出, 15 % 亚洲玉米螟在秦皇 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 关键词 : 亚洲玉 米螟 ; 发生动态 ; 自然寄生率 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
第2 4卷第 3期 ,00年 9月 21
Ju o mN fHe e oma nv ri fS in e& T c n lg 12 . e tmb r2 1 o b iN r lU ies yo ce c t e h ooyVo. 4 No 3S pe e 0 0
势种, 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及广东地区, 以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平原地 区春玉米区发生最重, 新疆伊 宁分布的是欧洲玉米螟 ; 河北张家口、 芦台、 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永宁等地为两种玉米螟混生区, 但以 亚洲玉米螟为主 。亚洲玉米螟是一种多食性害虫, J 寄主范 围广 , 危害寄主的种类到达 20 0 种以上 , 主 要危害玉米、 谷子、 高粱、 水稻、 棉花 、 糜子、 生姜等, 其中以危害玉米最为严重。 目 , 前 亚洲玉米螟严重影 响了中国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明亚洲玉米螟在秦 皇岛地 区对春玉米的 J 危害程度, 并为有效开展防治亚洲玉米螟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螟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对策

玉米螟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对策

河南农业2024年第5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玉米螟发生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对策二、玉米螟的发生原因分析(一)秸秆还田不彻底为了保护大气环境,许昌市连年禁止焚烧秸秆,倡导秸秆还田利用。

玉米螟以幼虫残留在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内部进行越冬。

玉米秸秆还田不彻底为玉米螟提供了优质的越冬场所。

(二)气候环境变暖近年,许昌市的气象资料显示,冬季气温连年偏高,平均气温高出常年1~1.2℃,暖冬增加了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再加上翌年春季温湿度的适宜,提高了化蛹率、缩短了发育历程,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

(三)特种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近年,许昌市玉米种植品种结构随市场的波动出现防控效果更佳。

许昌市一般在8月上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此时玉米螟进入卵盛期即可开始放蜂。

2019 年在长葛市进行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比示范,在玉米螟成虫进入发生始盛期开始放蜂,连续进行2次,化学防治区同期进行2次喷施化学农药。

结果表明,与对照田相比,玉米田释放赤眼蜂平均防治效果达到 86.9%,比化防区提高 4.3 个百分点;每100株有天敌(蜘蛛、瓢虫、草蛉) 179.4头,天敌数量比对照区增长 34.2%,比化防区增长87.5%;化防区每100株有天敌 95.7头、比对照区减少 28.3%。

9 月下旬玉米收获前进行测产调查,放蜂区比对照区每667 m 2增产 99.4 kg,增产率为20%。

2.生物药剂防治。

防治玉米螟的生物药剂多为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安全性较高,不会出河南农业2024年第5期倍液均匀喷施玉米植株,减少其为害。

四是在玉米生长至抽丝期时,使用5万IU ·mg -1的苏云金杆菌粉剂,每667 m 2施用量50 g,兑水30 kg,用喷雾器喷头对玉米雌穗进行定向喷雾防治,防效较好。

(三)物理防治利用玉米螟成虫的昼伏夜出习性,趋光性、趋嫩、趋糖性及较强的迁飞性,使用杀虫灯、性诱捕器进行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

【doc】亚洲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估算方法研究

【doc】亚洲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估算方法研究

亚洲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估算方法研究玉米科学MzeScl㈣亚洲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估算方法研究皇苎垦桂华李建平张荣.fr——————一————一,,,.-,一(吉林省农事}院植但所.公王路j36L0".,摘要妊1987~]98c.年3年田间试验研兜,结景表明.玉束受玉米螟皂害成的不同被害杖.舛产量的影响有明显差乒,而教季调查的娃株含虫量与被害状常存杠完奎相符薛I豆毒.据此提出估算玉采螟危害五采的产量稿主,依据被害状比依据虫量准确.在以一代为主的J 疆噩一代区当前可根据玉来被害状的调查,参照盅试骆l硎产结采,诂算玉柬螟危害玉柬的产量枢失情况关链询垩里苎兰鸯裳f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生产区,其中,中部的松辽平原.玉求的播种掰积最大.亚洲玉米螟(0strinia^nacalis)的危害是影响玉米总产量的重要因素较为准确地估算玉米螟的危害损失,对利定玉米螟的防治策略和进行经济核算,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对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都有较多研究.美国Patch等(1941,1942)提出.每株一头欧洲玉米螟减产3Jarvs等(1961)提出,以茎穴数量估量产量损失比根据老熟幼虫数量准确;Czlvin等(1988)提出, 生育期不同的玉米品种受螟害后其减产程度不同,即减产程度与玉米生理成熟期相关.我国的多数研究,则主张以虫量作为估计产量损失的依据邱式邦等(196一)提出,每抹玉米每增加一头丑勺业的产量损失,心叶期为3.17,穗期为1.84忻亦芬等(1964)研究沈阳地区玉米螟危害的产量损失,提出一代区每头幼虫减产5.2%,二代区每头封』虫减产1.5吴维钧等(1965)研究北京地区玉米螟的危害,提出第一代平均单株一虫损失为6.2%,单株一个驻遭损失为3.4,第二代平均单株一虫损失为0.98%颞成玉等(1989)研究黑龙江省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提出一代区单株每增加一头幼虫损失为2.65,不完全二代区单株每增加一头幻虫损失为3.0;二代区,第一代…头幼虫报失为5.15,第二代~-头幼虫损失为2.35,~,二代混合,一头蝻虫损失为3.38.作者根据在吉林省中部不完全二代区玉米螟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曾于1990年提出估测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依据玉米被害敬比依据老熟幼虫量更为准确的结论.本报导.是根据1987~1989年3年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以玉米被害状估算螟害程度的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987~1989年连续3年在本所试验地进行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试验供试品种为吉单131.每年4月幕播种.9月末l收获,羽间按常规管理,每小区保曲260撩左右将人工养虫产生的卵块.接百檬:0块,50 块,100块和200块四个级别,模拟自然落卵时期,分别在7月上旬末,7月中旬和7月下旬初3个阶段.接各级卵量的1/4,1/2和1/ 4的分配比例,分3~4次接种.把产有卵的蜡纸剪贴在玉米植株中部的叶营,另设自然落卵发生区和化防无虫对照区秋收时去掉病株,分区随机取样1O0样.逐株调查螟害№白一嘴62玉米科学部位,虫孔及虫量,剥皮称穗重,并任选20穗晾干脱粒称重.换算各穗的实际粒重.各典型被害状的穗,分别踩晒脱粒称重,统计减产率.同时,每年秋收前.在本省中部地区部分市县多点取样,进行螟害的各项调查,验证试验区虫量与被害状的关系.2结果与分析2.1玉米螟危害玉拳植株合虫量与被害状的关系玉米螟危害玉米,主要是幼虫在植株不同部位蛀食形成孔洞和隧道,破坏组织,表现为不同的被害状而造成减产损失.虫量的多少与被害状的严重程度应呈正相关.怛在秋季调查玉米螟危害情况时,常发现植椿含虫量与实际危害虫量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虫量与被害状不完全相符,有的被害状很典型, 却不见幼虫,尤其是因螟害而造成断折∞被害状常不见幼虫.1988~1990年,在中部地区部分地方取样调查的结果与在公主岭测产试验地,j,区调查的结果趋势一致(见表1):虫孔与虫量的相关都极显着,但二者比值的变动和变异较大,变异系数3年平均分别达35.1和27.1,茎折与虫量比值的变异更太,变异系数分别平均为108.5和88.4%.仅茎折的被害状,3年平均分别达17和21如果依据植株含虫量则难以准确反映玉米螟的危害损失试验测定并依据被害状的量损失率则可较为准确地估算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情况表1玉米螟危害玉米被害状与含虫量的关系2.2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不同被害状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在试验区内进行典型取样测产的结果表明(表2和表3),不同被害状间的产量差异比较明显幼虫蛀茎危害,单株1~5个虫孔(幼虫钻蛀形成的洞穴和隧道数),分别平均减产2.51,5.41,10.29,19.37和23.86,单株虫孔数与减产率呈极显着正相关(r:=O.9849),回归预测式为=一4.710+5.666x,其理论减产率为:一个蛀茎孔洞减产0.956.2~5个蛀茎孔,每增加一个虫孔,减产5.666其他各种典型被害状减产的轻重程度依次为:雄穗蛀折减少1.5,雌穗蛀洞减产8,雌穗上部茎折减产14.7,雌穗柄部蛀洞减产16.7,雌穗下部茎折减产22.1,雌穗折吊减产35.2.V01.1No.163衰2玉米茎秆单株虫孔数与减产的关系(公主岭)年份玉术茎秆单棒虫孔敷12'345对J!毪取佯敬(株,穗)48.O036.∞B9.∞54.∞40.O068.O0l988平均单株穗粒置(g)198.90192.3O183.30163.8O154.2O204.50 减产百分率()2.705.96lo.39l9.904.59一取佯数(株,尊)147.O051.O042.04)16.007.00387O0l989平均单捧穗粒置(g)236.70230.50Z17.70196.70186.30242.40 减产百分率()2.324.8910.1918.8523.14一两年平均减产百分率()衰3玉米檀株典型部位受害程度与减产关系(公主岭)堆尊雌穗雌尊雌尊雌尊雌尊年啦}璜目对照蛀折上茎折下茎折折吊蛀j茸柄蛀{同取样散棒,穗)Z5.0lO5.O5.0200.01987平均单株尊粒置(g)Z21.0167.7210.8183.22Z4.0减产百分事()1.325.15.818.2—取佯敬(株,穗)27.022.O24069.01988平均单株尊粒置(g)168.313I.3186.4Z02.7减产百分率()16.935.28.1—取样数(株,幕)20.o33.09.O14.05.020001989平坶单株幕粒置(g)245.6217.420I_5224.42115249.5 减产百分率()】6l2.919.21O.115.Z—0年平均减产百分事()1.5l4.722.135.28.Ol6.72.3根据玉束被害状估算产量捐失率的方法上述各种被害状的产量损失率,都是分别对单项被害状进行典型取样测产调查的绪果.实际上,单株玉米可能存在两种或多个被害状.多个被害状的产量损失,一般情况下可按被害状的类别参加多次统计,但遇有茎折或雌穗折的被害状,对再出现的茎部虫孔或雌穆的被害状,可不再参加统计减产率.依据上述测产试验结果和被害状损失的统计原则,把各种被害状的减产率作为一个常数,总的产量损失率,是各种被害状减产率与各自被害状抹率乘积的和.估汁一个地块(或地方)玉米螟因螟害的产量损失率,可随机取样100株(或多地块取样调查),统计各类被害状占的株率,然后分别乘以各自的减产率,各项乘积的和即为该地块(或地方)螟害总的产量损失率.在玉米螟的发生以一代为主的地区和一代区,可应用此方法估算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3讨论和结论3.1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估算玉米螟危害玉米的产量损失,依据玉米的不同被害状比用植株含虫量更为准确.其主要理由是:3.1.1秋季玉米植株含虫量变动较大.影响植株含虫量的主要因素是天敌,夏蛹和幼虫的转株移动.天敌数量,尤其是田问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变动,影响植株台虫量.本省中部的不完全二代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夏蛹和一代成虫产生,由于发生偏晚和田间卵的寄64玉米科学生率很高,而造成的实际危害很小,但可影响秋季玉米植株老熟幼虫的数是,而且不同年度闷夏蛹最存在一定差异.据公主蜡9年的田问诱甄资辩统计,一代螟蛾年度问的变异系数为74.8.在秋季,--一些老熟幼虫有转抟(孔)移动的习性.据报导,欧洲玉米螟幼虫约有4O以上的个体有移动习性.我们在诎季调查时,常发现有的蛀孔内无丑.即往往虫孔效多于幼虫数,虫孔与虫量的比值平均2 ~3左右3.1.2玉米螟危害损失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幼虫危害部位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被害状, 减产率有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如仅仅根据虫量密度则难反院出来尤其是目虫蛀而断折的被害状.减产很重,却咎往查不剖虫茎折与虫量的比值平均4~9左右3.1.3茎折(包括穗折)的数量,除与虫量有关外,风的影响也很大.风害可增加螟害的断折率,加重螟害的减产程度而风的大小和时期是个很不稳定的因素.3.2玉米遭受螟害的减产程度与品种,危害时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还应因地制宜.3.3本项测产试验中,穗柄被害的典型取样偏,雌穗折的被害状是一年的结果,测定的减产率与实际减产会有一定出入.但我省中部地区一些市县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应用本项研究提出的方法,估算玉米螟危害玉米的减产损失,方法是可行的,并大大提高了估计螟害损失的准礴性参考文献[1)邱式邦等,玉米不同生育朝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髟响,{植物保护}.1964,3(3):207[zj忻亦苷等,沈地区玉掌螟危害对产量损失研兜l劝报, {辽宁农业科学》,1964,(s)4l一45C33吴雉钧等,不同世代螟害对玉米农太7号产量损失的髟I旬.'昆虫知识},1966,4I193C43戚成玉辱,黑地江省玉米螟危害玉术产量损失的研究, '植物挥护学抠》,1989.16(4);265[5]谢为民等.玉术螟危害玉米产量撮先怙涮方法的讨论,'吉林农韭科学),1990,(3)?41(6CalvI几.D.D.,Welch,S.M.,1988.Evaluationofa眦兀_ ngemelttmodelfor~econe]generationEvropean㈣borer(Lepid~pteralPyralidae)foruseKansas.J.EconEnt.81(1):335—343CT~JarvisJ.I…~verettlTA.,1961一Evaluatingtheeffect ofEuropeaneornboIrpopu[atlon口n~orltyield.IowastateI-scl36:l15--1328]Parch,L.H.,stil1.G.W.,parativeinjuryby theEurop~cornborertoopen—po1]~nntedandhybrldfield㈣.J.赴cRes.63{355--368[0]Patch,L.H.,Still,GW.,1942一FacIodete~ining thereduction1yieldfieldcornhytEuropean cornhe—rbjd.65I473--482(上接第56贾)麓30吨有机肥加150公斤化肥N.平均公顷产王米8287公斤.比NPK化肥区产量~,8362公斤)仅低0.9(表9,瞄).由于中国磷钾矿源不足,从生产角度出发,施有机肥加化肥N是比较经济可行的3.3改善品质效果施肥区蛋白质均高于无肥区,施有枫肥加化肥区叉略高于单施化肥区.如NPK化肥区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为lO.36,有机肥+N区为1O.3l~lO,55,有机肥十NPK区为lO.8l~lO.90人体必须8种氨基酸也呈类似趋势(表10)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不仅能培肥地力,增加产量,对改善籽粒品质也有一定贡献.一。

亚洲玉米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亚洲玉米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摘 要:为明确杀虫剂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ꎬ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亚洲玉米螟 3 龄幼虫对 4 种杀虫剂的敏感
性ꎮ 结果表明:药剂处理 24 h 后ꎬ毒力指数大小顺序为 45% 毒死蜱 EC> 40% 辛硫磷 EC > 5% 氯氰菊酯 EC > 15%
阿维三唑磷 ECꎬ致死中浓度( LC 50 ) 值分别是 42 729、56 839、106 688 和 933 447 mg / Lꎻ药剂处理 48 h 后ꎬ毒力
3rd instar larvae to four insecticides was determin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reated 24 hꎬ their toxicity to the 3rd instar larvae wer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45% chlorpyrifos EC > 40%
Sensitivity of Ostrinia furnacalis to several in secticides
LIU FangꎬZHANG Changyu ∗ ꎬLEI QianyuꎬSU LiꎬLIU Xiaofei
(Institute of EntomologyꎬGuizhou Universityꎬ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EC>45% chlorpyrifos EC>40% phoxim EC>15% abamectintriazophos ECꎻ LC50 values were 10.072ꎬ 11.

亚洲玉米螟田间接虫抗性鉴定

亚洲玉米螟田间接虫抗性鉴定

亚洲玉米螟田间接虫抗性鉴定作者:李石初唐照磊杜青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8期李石初1,唐照磊1,2,杜青1,农倩1,磨康1(1.玉米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6;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9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接虫鉴定。

鉴定方法:在玉米8~9叶期,于每株玉米心叶内接入玉米螟黑头卵块1~2块(约40~50粒卵),玉米抽雄前进行田间调查鉴定、评价其抗感性。

结果表明:有46份玉米种质材料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达中抗水平以上。

关键词:玉米种质;亚洲玉米螟;抗性鉴定0 引言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消费动物性产品的数量逐年增大,畜牧业发展迅猛,因此,南方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 e),缩写ACB][1,2,3,4]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南方玉米生产的发展,广西也不例外。

据统计,广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60万hm2 左右,而受玉米螟为害年发生面积达34万hm2,年损失0.15亿kg玉米[5,6]。

玉米被螟虫危害后,不仅造成减产,而且影响品质,如果进行化学防治,则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减少玉米螟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恶性循环。

而通过鉴定筛选抗螟的玉米种质资源,来组配、选育、推广抗螟的玉米品种,既可以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天敌繁衍,保持生态平衡,是防治玉米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7]。

广西由于长期以来未开展抗螟玉米育种工作,缺乏相应的玉米种质和技术,为此,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玉米种质及接虫鉴定技术,以解决广西抗螟玉米育种的瓶颈问题,为抗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玉米种质材料92份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进,其中群体改良种9份、自交系83份。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汪霖;邵筠乔【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对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

方法:于2016年在XX地区进行,选用耐密玉米品种良玉99,设置60 000、90 000株/hm~2两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采用自然种群生命表调查方法,研究不同密度种植下玉米田亚洲玉米螟生命表。

结果:高密度种植和常规密度种植田亚洲玉米螟的世代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一代均高于相应二代;两种密度的玉米田中,一代玉米螟的关键虫期均为1~3龄的蛀前幼虫,二代玉米螟的关键虫期均为卵期;一代亚洲玉米螟高密度种植田的天敌控制作用与常规密度田无显著差异;而二代玉米螟发生期间,天敌控制作用弱于常规种植田;高密度种植田一代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趋势指数Ⅰ为1.36,高于常规密度田(Ⅰ=1.06)。

结论:高密度种植田更加有利于玉米螟种群数量的增长。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玉米螟;高密度;生命表;天敌控制【作者】汪霖;邵筠乔【作者单位】鞍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32玉米是中国第二大作物,也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春玉米产量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逐步提高,高产田、超高产田不断涌现。

通过调整玉米品种及其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来达到高产的目的是玉米生产中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着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大面积推广,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势必随之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发生动态也会随之改变。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之一。

严重影响着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一般年份春玉米受玉米螟为害而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

温湿度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态因素,高密度种植玉米引起的田间温湿度变化对玉米螟的发育、繁衍产生的影响国内少有报道。

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研究

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研究

3.2:试验方法
3.2.2亚洲玉米螟室内寄主植物种类测定及在不同寄主植物 上的发育状况
从田间取不同植物叶片带回室内,洗净晾干。将叶片卷起后 剪成1cm左右的小段,放入24孔细胞培养板内,每孔放23段,同时接入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1头。3龄以后用不同植 物的茎秆或果实进行饲养,每天更换叶片、茎秆或果实,并 记录幼虫存活数、幼虫龄期、化蛹情况和羽化情况。培养板 放置在温度为28±1℃,湿度为75±3%,光照周期L: D=16:8的培养箱内。试验重复4次,每个重复测试48头幼 虫。
苋科 Amaranthaceae 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亚洲玉米螟在田间寄主植物上发育状况
•通过笼罩试验调查,亚洲玉米螟在田间能够完成生活 史的寄主植物按照一代成虫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酸模叶蓼、玉米、谷子、薏苡、苍耳、苘麻、葎草、 小麦、苏丹草、狗尾草、菜豆、高粱、豇豆、甜椒、 茄子、辣椒、绿豆、苋菜、甘蔗、向日葵。 •对笼罩内寄主植物上的蛀孔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酸 模叶蓼上的蛀孔数最多,平均210个/笼,显著高于其 它寄主植物 •对笼罩内寄主植物上的隧道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酸模叶蓼上的隧道长度最长,平均为753.33 cm/笼, 显著高于其它植物;谷子、葎草、苍耳之间无显著性 差异
蛹羽化以后,把配对的成虫放入养虫笼(长7.5cm宽 7.5cm高9.5cm)中,养虫笼上部放产卵纸,每个养虫笼 中都加入蘸有3%蔗糖水的棉球。每天记录产卵时间和产 卵量。
根据不同植物喂养亚洲玉米螟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及成 虫繁殖力,组建亚洲玉米螟实验种群生命表。
四:分析
田间笼罩试验表明,亚洲玉米螟能够在供试的8科20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
3.1材料
供试虫源:试验所需亚洲玉米螟卵块来自室内半人工 饲料饲养。

玉米螟的为害和防治技术

玉米螟的为害和防治技术

玉米螟的为害和防治技术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

在我国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

在河南省发生为害农作物的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分布广、为害重,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甘薯等作物,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

一、为害情况亚洲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

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先在心叶内取食嫩叶,被害叶展开后呈现花叶,被害严重的叶片支离破碎不能展开,雄穗不能抽出;在孕穗期,心叶中的幼虫集中到上部为害幼嫩穗苞内未抽出的玉米雄穗,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虫开始蛀入雄穗柄和雌穗以上的茎秆,造成雄穗及上部茎秆折断;在抽丝灌浆期,初孵幼虫喜集中在花丝内为害,一部分大龄幼虫则向下转移蛀入雌穗着生节及其附近茎节,破坏茎秆组织,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使雌穗的发育和籽粒的灌浆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玉米籽粒破损霉变,这一阶段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严重的时期。

玉米螟为害其他杂粮如高粱时,主要以幼虫对茎部的为害为主,孕穗前幼虫多在心叶内为害形成花叶,孕穗后主要为害苞叶内的嫩穗,抽穗后为害茎秆和穗茎,使植株和穗茎容易折断,影响籽粒的灌浆和成熟。

为害谷子时,幼虫多集中在靠近地面处蛀入茎秆,幼苗期引起枯心苗,抽穗前受害则大多不能抽穗,抽穗后受害易形成虫伤株,植株易被风吹折断。

二、形态特征(一)卵卵粒扁(椭)圆形,长约1mm,宽约0.8mm,常30~50粒黏在一起排成鱼鳞状卵块,边缘不整齐。

(二)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淡褐色,中央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背线,头壳及前胸背板深褐色,有光泽,中、后胸背面各有4个毛片,腹部1~8节每节6个,前排4个较大,后排2个较小。

腹足趾钩3序缺环。

(三)成虫雄蛾体瘦削,长10~15mm,翅斑纹色较浓,前翅内外横线均为暗褐色,内横线似波状纹,外横线似锯齿状纹,两线之间有2个褐色斑,外缘线与外横线间有1条宽大的褐色带。

后翅淡褐色,有褐色横线,翅展开时与前翅内外横线正好相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